伤寒论释义胡希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是指《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汤液经法》(又称《伊尹汤液经》简称 《汤液》)、《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为代表的中医药学体系,在我国医药学界有着深远 影响,其魅力所在,不仅是其方药及方证,更关键在其特有的理论体系。《伤寒》方证起源于 神农时代,《本经》标志了经方的起源。《本经》的撰成年代和作者是谁,至今仍不清楚,但 一致公认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药学著作,代表了我国医药的起源,如徐灵胎于《本草古今论》
考历代研究《伤寒论》的成绩与不足:宋之前将之当成方书,对其理论体系了解不足,且认为 《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这一极错误的认识直到清代才有所纠正;
隋唐时的孙思邈再次编次了《伤寒论》,并首先提出“方证同条”,为日后方证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北宋校注了《伤寒论》是一大功绩,赵开美仿宋刻本至今仍是《伤寒论》最权威版本;
解放后,中医在中西医结合中迷失了自我,胡老虽苦苦坚守,奈何不为世人所重,胡老 与陈慎吾前辈友善且学术思想相近,二人每相互促进,曾共同办学,皆为经方大师。
胡老自我要求甚高,文稿一再修改,身前皆未出版。胡老一生,只在别人要求下发表一篇文 章,足见其严谨与耿直。
经方体系的辨病机就是辨六经,很简明。它符合上古生命哲学中“一分为三”、“涵三维 一”的核心思想。《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六经辨证就是在"三"的阴阳和合中辨病机,脏腑经络等很多辨证方法是在"万物"这一层次来 辨的,五行八卦九宫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三十二天罡六十四卦,令人眩目------"不知 其要,流散无穷",很多有志之士便是深陷其中,白白消耗心血而不得其门而入.
应该看到,分清经方与医经的体系不同,是正确学习《伤寒杂病论》的第一步,不然一些概 念会被误导,终身不得其门而入。在中国,从宋金之后,《伤寒杂病论》皆是《内经》的附庸, 都要以经解论,要知道,作为一部经典,不可能要依靠《内经》、《难经》方能立足,它定有 其自身体系,从学术、行文、概念便知大大有别,有这方面,日本比我们做得好(我素对日 本没有好印象,但在这方面却要肯定它)。
后世发展了很多辩证方法,不是提倡以症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而推崇玄学思辨,没完没了 的诡辨,随意臆测病机,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中医的堕落。到了民国,有人要废除中医,不搞 实用真要消亡了。在中医面临被废除的民国时期,激发了《伤寒论》的潜力,反而迎来了其 研究的又一个高峰,当时伤寒派名家林立,多借鉴了日本的古方派观点,以实用派占了主流, 如恽铁樵、陆渊雷、余无言等,《伤寒论》的实用价值才进一步得到体现。
成无已首注《伤寒论》,并系统论述二十三种腹证(然不受重视),之后的注家皆袭用《内经》 注解大论,牵强附会,曲意穿凿,玄虚晦涩难解,将一部实用医典活活曲解成难懂、不实用 之书。且由于封建观念的影响,历代只重脉诊不重腹证。这些都是中国历代治《伤寒论》的 特点及通病。
在日本,以吉益东洞为首的古方派,独立于《内经》之外,发展了《伤寒论》自身的体系, 以方证相对、不尚思辨而尚实用、重视腹诊为特点,将经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而非单用 于外感热病。
3、强调厥阴不是伤寒的最后阶段,而是太阴。 4、经方辨证体系是六经八纲辨证与辨方证的统一。 5、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6、经方辨证为病-证-方证三级结构。 7、六经八纲是辨万病的总纲。 8、古方(经方)能治今病 9、可用排除法确认半表半里病。 等重大观点。胡老在经方体系内来解释条文与经方,使经方独特而又朴素的概念及脉诊得到 正确的解读与总结,使《伤寒论》自身朴素的辨治体系重现于世,使整部伤寒论亲切可读, 使辨证论治的实质得以体现。既纠正了中国研究伤寒传统的错误观点,亦纠正了日本古方派 不注重六经病机辨别的极大不足,为后人研究伤寒论指明了正确方向。
胡希恕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那个特殊时期,他充分了解《伤寒论》的核心价值在于 它的实用、高效。为了中医的生存,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既有师承,又博览群书、聪颖 善悟,既办学育人又密切联系临床,既了解中国传统的伤寒学观点,又得到日本的古方派、 巴甫洛夫学说的启发,提出了: 1、《伊尹汤液经》是《伤寒论》原始蓝本、与《内经》的医经体系不同,《伤寒论》自有其独 特体系。 2、六经辨证的实质是八纲辨证:《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脏腑经络辨证,而是八纲辨证。
然"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国人积重难返,多数中医至今仍对其不甚了解、不甚认同,良可惜 也。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其方证和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后世称“张仲景为方剂之祖”,即认 为《伤寒论》的方证都是张仲景一人发明创造,但这不免有过誉之嫌,更不符合中医发展史, 也因此影响了正确认识《伤寒论》。因此,要认wk.baidu.com《伤寒论》,认识经方,必须弄清楚《伤寒 论》方证的起源。
到明清,出现了方有执、徐大椿、尤在泾、柯琴,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善,方有执敢于提 出:《伤寒例》的学术思想与论中条文有根本不同;柯琴率先提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 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使经方用途大大扩展,对《伤寒 论》认识大有突破,但乃离不开《内经》,似乎没有《内经》,《伤寒论》便不可自立于世;腹 诊在清代也略有了发展,但乃重视不够。应该看到,虽有柯琴等人提倡,《伤寒论》是治疗外 感热病专书乃是主流观点,又由于明清温病学的发展,即便在外感热病治疗上,大都认为伤 于寒邪才用伤寒法,余五邪皆用温病法。究其实,大家虽口头仍尊仲景为医圣,实际《伤寒 论》已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位。
自胡希恕大师横空出世,融合古今中外--“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伤寒论》自此方可读, 古朴可珍,比它家更近仲景原意,可谓真得仲景之心,甚至可以说胡希恕前辈是近代研究《伤 寒论》第一人,至今仍无人能及。
曾有听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在讲课中对其学生说到:有人统计,自东直门创院以来,病人 数最多,疗效比较公认的就数胡希恕前辈,只是一般人难接受其学术见解,致了解他的人有 限,范围不广而矣。但有些内行人对其则有极高评价,如刘渡舟前辈就对其很佩服,多次在 书面及口头赞其“擅用经方,出神入化”、“经方学派的大师”等,以及当时的很多名家如陈 慎吾、谢海洲、任继学等大师级人物对胡希恕的经方疗效亦佩服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