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的历史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讲解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265be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c.png)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讲解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市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庙宇,也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下面就是对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讲解,希望对大家了解和参观上海城隍庙有所帮助。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光临上海城隍庙。
我是今天的导游,请允许我为大家讲解一些关于这座历史悠久的庙宇的一些介绍和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海城隍庙的历史和背景。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位于上海老城区的南部,占地面积约6亩,是上海最重要的文化古迹之一。
这座庙宇以祭祀城隍而得名,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的守护神,被认为能保护城市的安宁和人民的平安。
进入城隍庙的大门,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一座宏伟的牌坊。
这座牌坊正中间悬挂着“城隍庙”三个大字,两边刻有“至圣之庙”和“国都之神”等字样,表达着人们对城隍庙的崇敬之情。
进入庙内,我们会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
这座大殿由木结构建成,四周围以青石围墙。
殿内供奉着主神城隍爷的神像,城隍爷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被尊称为“城隍爷爷”,是上海民众心目中的保护神。
在城隍爷的左右两侧,供奉着其他神像,如文曲星、武财神等。
这些神像各具神通,被信众们崇拜和祈求。
大殿内还有一尊镇庙之宝——双龙屏。
双龙屏是由明代宫廷艺术家创作的,它以龙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权柄。
除了主殿,城隍庙内还有许多小殿和神庙。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清代的文庙和茅庙。
文庙是古代中国供奉孔子的庙宇,用以祭祀儒家经典和儒学先贤。
茅庙则是用来祭祀土地神的庙宇,农民们会在此祈求丰收和平安。
值得一提的是,城隍庙还有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景点,那就是“将军庙”。
这座庙宇供奉着明代的名将俞大猷。
俞大猷是明朝初年的抗倭名将,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功勋。
他深受上海人民的尊敬和崇拜,被视为上海的本土英雄之一。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城隍庙的历史故事。
据说,明朝时期,上海城隍庙门前的一棵老槐树常有松鼠上下跳跃,人们认为这是神奇的象征。
上海城隍庙三位城隍爷
![上海城隍庙三位城隍爷](https://img.taocdn.com/s3/m/aab0ce767fd5360cba1adb1c.png)
上海城隍庙三位城隍爷上海城隍庙最早建造于约六百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
当时的知县张守约,在各地纷纷建庙立祀之际,将金山神庙改建成了最初的城隍庙。
金山神庙民间俗称金山行祀,原先祭祀的是汉朝名人霍光。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吴王孙皓病入膏肓之际,有位天神附身于一位太监身上,说:“位于华亭县东南的咸水塘,经常发生风潮灾害,凡人难以防范。
我是汉朝的霍光,统率部下卓有成效。
如果能在咸水塘边建立一所供奉我的寺庙,我愿带领部属替大王镇守之。
”孙皓随即下令建立金山行祠,供奉霍光石像。
霍光是西汉时期大名鼎鼎的重臣,汉武帝手下大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
这个人身高马大,为人处事却谨慎沉稳。
他在宫内任职时,进进出出,总是循规蹈矩。
有人经过长期观察,惊讶地发现,他在宫内或走或停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不会出现一点点偏差,说明这个人做事认真到极点。
汉武帝经过长期考察,认为此人可以重用,临终时封他为博陆侯,并把太子托孤给他。
太子当上皇帝后,霍光把朝政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亲家官位在霍光之上,想为自己人封官进爵,不料遭到霍光的反对,于是此人恶人先告状,上疏皇帝,告霍光专权谋反。
皇帝不信,而真正想谋反的恰恰是这一伙人。
霍光掌握真凭实据后,大义灭亲,经皇帝批准,对他们处以极刑。
经过此事,霍光威震海内。
以后他又辅佐了两位皇帝,成为四朝元老。
霍光主持朝政前后二十年,任职期间,百姓衣丰食足,四夷归顺服从。
金山神庙建立后,华亭县一带果然海患平息,民生安乐。
上海知县将金山神庙改建为上海城隍庙后,因前殿已有霍光神像,就在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形成了上海城隍庙“前霍(霍光)后秦(秦裕伯)”,主神供于后,与众不同的供奉格局,上海百姓习惯上称霍光为“坐殿城隍”。
这第二位城隍老爷秦裕伯是上海地区的名人,原籍河北大名府,元朝进士,是当地有名的孝子。
有一次,他的母亲感叹说,只听说过金銮殿,却从未见过金銮殿是什么样,秦裕伯就专门建造了一座类似金銮殿的建筑。
不料此事被人告发,皇帝立即派员来查。
城隍庙、豫园简介
![城隍庙、豫园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07d315dd0d233d4b04e69ba.png)
城隍庙: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地区重要的,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
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
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
2005年,上海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
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慈航殿、、、父母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城隍庙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安仁街西。
城隍庙原为金山庙(霍光行祠),供奉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知县张守约改建为城隍庙,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神,庙王祀奉秦裕伯并祀霍光,俗称“前殿为霍,后殿为秦”。
嘉靖十四年(1535)改建山门,知县冯杉题“保障海隅”四字镌刻山门石碑坊上。
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有扩建。
民国时期,该庙屡遭火灾。
民国15年重建大殿。
1949年解放后,城隍庙几次对各殿修缮清理,撤除一些杂乱神像,恢复正规道观面貌。
1966年城隍庙所有殿宇被改为他用。
1995年春正式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
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和霍光(汉大将军博陆侯)。
清代时香火极其鼎盛,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城隍庙,上海开埠后城隍庙及其周围地区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到城隍庙可以购买许多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一些日用小商品。
上海市政府从1991年起,开始把城隍庙市场改建为具有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商城。
商城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庙走走。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26fd0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6.png)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摘要:1.城隍庙简介2.历史背景3.建筑特点4.文化内涵5.旅游价值6.美食特色7.节庆活动8.交通指南正文:城隍庙,位于我国上海市黄浦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代,历经沧桑,如今仍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
城隍庙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公元1403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当初,这座建筑是为祭祀城隍神而建,城隍在我国古代城市中具有守护神的神圣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隍庙逐渐成为上海地区的宗教、文化、商业中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城隍庙的建筑特点独具魅力。
整个庙宇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斗拱、飞檐、琉璃瓦等元素,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庙内供奉着城隍神像,庄严肃穆。
此外,庙宇周围还有众多商贩摊位,热闹非凡,形成独特的市井风情。
城隍庙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它承载着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
除了祭祀活动外,庙内还有各种展览、演出等活动,向游客展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此外,城隍庙还是中华美食的发源地之一,诸如小笼包、鸡汤包、油墩子等美食,都是游客到此必尝的佳肴。
城隍庙的旅游价值不言而喻。
作为上海著名景点之一,它既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也是品味地道上海风情的理想之地。
特别是庙会期间,各类民俗活动、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
在节庆活动中,城隍庙尤为热闹。
如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这里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中秋猜灯谜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前往城隍庙的交通十分便利。
乘坐地铁、公交等多条线路均可到达。
周边还有多个停车场,方便自驾游客停车。
总之,上海城隍庙是一座集历史、文化、美食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上海老城隍庙的历史
![上海老城隍庙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aaa1cda6bd97f192379e960.png)
16
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豫园二十年,屡作 屡 营止 扩修,未此有园成,绩“。每”岁耕万获历,五尽年为(营15治77之年资),”潘教,允并学端聘pp自请t 四园川艺布名政家司张解南职阳回担乡任,设便计集和中叠精山力。再度经17
教学ppt
,
, ,
,
,
,
规相总此 模绕面后 恢奇积园 宏峰称越 景异余辟 色石亩越 旖兀。大 旎立全池 。池园也
教学ppt
建戏积穗它 筑台玉堂原 ,等水、是
亭廊大明 台、假朝 楼听山一 阁涛、座 以阁铁私 及、狮人 假涵子花 山碧、园 、楼快, 池、楼占 塘内、地 等园得三 四静月十 十观楼余 余大、亩 处厅玉园 古、玲内 代古珑有
、
12
.
教学ppt
颗园见设 珠林长计 。建,精
筑具巧 艺有、 术小布 的中局 风见细 格大腻 ,的, 是点以 江,清 南体幽 古现秀 典明丽 园清、 林两玲 中代珑 的南剔 一方透
23
教学ppt
24
教学ppt
25
教学ppt
26
教学ppt
27
教学ppt
28
教学ppt
29
教学ppt
HR 2013.43.20 9
13
教学ppt
,
恢政挥清 复府部末 。对。小
豫豫刀 园园会 进历起 行经义 了兴时 大废曾 规日以 模趋园 修荒内 葺圮点 当。春 年解堂 景放为 观后城 大人北 半民指
14
,
,
,
教学ppt
, ,1982 2
国市匾全 重级额园 点文、可 文物碑分 物保刻四 保护大大 护单都景 单位为区 位 名。 。 家豫
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https://img.taocdn.com/s3/m/44edbbee81c758f5f61f6738.png)
上海城隍庙 - 简介地址:豫园路115号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安仁街西。
城隍庙原为金山庙(霍光行祠),供奉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知县张守约改建为城隍庙。
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有扩建。
民国时期,该庙屡遭火灾。
民国15年重建大殿。
1949年解放后,城隍庙几次对各殿修缮清理,撤除一些杂乱神像,恢复正规道观面貌。
1966年城隍庙所有殿宇被改为他用。
1995年春正式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上海城隍庙 - 殿堂布局上海城隍庙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始建之时,规模尚小,经明清两代屡次扩建,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极盛时期,庙基达49.9亩。
清道光以后,因社会动荡,上海政局不稳,加之解放后受“左”倾思想影响,上海城隍庙庙基不断缩小,直至1966年关闭。
1994年重新开放至现在,上海城隍庙面积尚有一千余平方米。
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
大殿:大殿正门上悬“城隍庙”匾额,并配以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大殿内供奉金山神主汉代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坐像,左首为文判官,右首为武判官,次为日巡与夜查,日巡、夜查以下为八皂隶。
第一对立柱悬有对联“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以赞扬城隍神的功绩,上悬匾额“牧化黎民”。
第二对立柱上悬“刻薄成家难免子孙浪费,奸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贞”的对联以警示世人。
城隍庙大殿在明代永乐年间已经存在,当时的上海知县张守约将供奉金山神主霍光的金山行祠改建为上海城隍庙大殿,殿内依旧供奉金山神主霍光。
1924年为火所焚,1926年开始重建,1927年完工,现在所存的大殿即是重建于1926年的城隍庙大殿,为全部钢筋水泥结构仿古大殿。
大殿元辰殿:元辰殿又称六十甲子殿。
元,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时日的意思。
元辰神灵是中国的年岁神灵,与每一位中国人的年运有关。
上海城隍庙:神秘的文化殿堂
![上海城隍庙:神秘的文化殿堂](https://img.taocdn.com/s3/m/738c993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b.png)
上海城隍庙:神秘的文化殿堂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老城厢,是上海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庙宇之一。
它被誉为上海的“神秘文化殿堂”,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庙宇内供奉的主神是道家学派的神仙城隍爷。
据说城隍爷是有神奇力量的仙人,可以保佑民众祥和平安,驱除邪恶。
因此,无论是上海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会来这里祈福求保佑。
从外观上看,上海城隍庙融合了江南古典建筑风格和北方宫殿式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
庙宇的主体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进,整个布局严谨而富有层次感。
进入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大殿。
大殿内供奉着城隍爷的神像,金袍金冠,庄严肃穆。
城隍爷的神像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感觉。
大殿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香火旺盛的城隍爷画像,画上的城隍爷形象各异,有的戴着宝冠,手持法器,目光深邃,体现了这位神仙的不同形象。
除了大殿,城隍庙内还有众多的配殿,如钟楼、鼓楼、书库、前殿等,每一处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钟楼和鼓楼,它们的建筑风格与传统的钟楼和鼓楼相似,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
在城隍庙的后院,还有一个名为“天上人间”的民俗文化区。
这里是一个集传统民俗文化、艺术表演及美食于一体的区域。
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有特色的上海地方戏曲表演,品尝当地的小吃,感受上海的民俗文化。
除了具有建筑特色和民俗文化,上海城隍庙还有许多传统的祭祀和庙会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除夕庙会和元宵灯会。
每年的农历除夕,城隍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庙会期间,不仅有各种传统的表演,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和手工艺品可以购买。
元宵灯会则是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这时,整个城隍庙区域都会布置成灯笼的海洋,五颜六色的灯笼挂满庙宇的每一个角落。
夜晚,灯光璀璨,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觉。
上海城隍庙不仅是上海的一座古老庙宇,更是一处集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传统艺术的场所。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范文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3aee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7.png)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范文上海城隍庙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古迹,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始建于明代,是上海保存至今,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也是中国东海地区四大城隍庙之一。
作为上海最古老的景点之一,城隍庙吸引了数百万国内外游客的光顾。
本文将带您了解上海城隍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介绍一些值得注意的景点,以及参观城隍庙所需注意的事项。
一、历史和文化背景上海城隍庙最初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明清两代,这里是上海城中最繁荣的地区,各种商贸活动、文化活动也在此兴盛。
城隍庙周围的霓虹灯、高楼大厦是现代与古代的完美结合,这里是京沪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方。
上海城隍庙祭祀的是中国特色的神祇,即变形而为人的土地神和化身为虎的守门神,以及历代上海市区的神仙,在庙中大殿供奉。
庙内供奉的神祇包括民间信仰中的城隍爷、百姓依仗的小君圣母、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萨、东海龙王等。
二、景点介绍1. 门额楼:又称金色柱洞,是入口处的建筑,是明代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该楼呈金色,历史上曾被称为“金顶”。
门额上方的两个大字“上海城隍”是庙宇的名号。
在门额楼下,可以看到一片广场,平时被用于举办集市、表演等文化活动。
2. 大殿:大殿为整个城隍庙的主体建筑物,是高墙屋顶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三个殿堂组成。
庙内古木参天、繁花似锦、气氛神秘多彩,给人一种古朴大气生动的感觉。
殿内布置精美,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大殿的建筑风格值得领略,内部有很多佛教文化艺术珍品,游客可以了解多种绘画艺术及天用的木雕、字画等艺术作品。
3. 鱼虾鲤王庙:位于大殿后面,是一个独立的建筑,供奉东海龙王、鲤鱼精、龟仙等,庙内有大量的古代瓷器、佛像等,是一处非常独特的景点。
4. 重明殿:位于北侧的重明殿与大殿相对,早期是极显赫的住家,院内承载着某些坊间历史以及私人物品。
重明殿本身与庙宇整体极为搭配,殿字墨写的特别漂亮,屋宇精细优美。
上海地区城隍:变迁中的民间信仰(1369-1930)
![上海地区城隍:变迁中的民间信仰(1369-1930)](https://img.taocdn.com/s3/m/886015d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0.png)
上海地区城隍:变迁中的民间信仰(1369-1930)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地区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之一,也是上海民间信仰的代表之一。
自明代以来,上海城隍庙就成为了上海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
它不仅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文化名胜之一,还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本文将分析上海地区城隍:变迁中的民间信仰(1369-1930),并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一、上海城隍:历史衍生和文化代表上海城隍庙的基本建筑是“三厅一殿”,以庙门、天国、地狱和神殿四座建筑为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上海民间信仰的代表之一,上海城隍庙深刻地反映了上海地区的历史变迁。
在明代,上海城隍庙建立时,它是作为防火的场所而建立的。
庙中祭祀的是关公、土地、城隍三位司神,由此形成了上海地区的神坛三元体系。
在清代,庙会开始被居民广泛参与,演化为民俗传统,在上海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景。
在民国初期,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交通的疏通,上海城隍庙逐渐被认为是上海文化的代表之一。
二、上海城隍:建筑和祭祀的演变上海城隍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次的变迁。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建筑,历史上已经有好几次重新建造的记录。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城隍庙也必然会有很多方面的调整和更新。
在祭祀方面,江南民间一般认为,城隍神灵需要在毎年的庙会中才会来到人间,这也成为了上海城隍庙的一大特色。
三、上海城隍:庙会、民俗和宗教仪式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是庙会。
上海城隍庙作为上海地区最著名的庙会场所之一,年年吸引众多人潮。
在庙会中,一些民间习俗和活动被广泛地发扬光大,例如拜关公、祭土地、放烟火等。
同时,在上海地区的宗教仪式中,上海城隍庙也营造出一种虔诚祈福的氛围。
众多信徒在庙中表达了他们的诚心并追寻自己的靈魂寄托。
四、上海城隍:文化的发展上海城隍庙作为上海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明清时期,它是作为防火场所而建立的;在清代,上海城隍庙成为了一个中心点,据说可以抵禦瘟疫和灾害;在现代,上海城隍庙不仅是上海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之一,他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隍庙、豫园简介
![城隍庙、豫园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81399b4ccbff121dc368340.png)
城隍庙: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地区重要的,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
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
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
2005年,上海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
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慈航殿、、、父母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城隍庙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安仁街西。
城隍庙原为金山庙(霍光行祠),供奉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知县张守约改建为城隍庙,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神,庙王祀奉秦裕伯并祀霍光,俗称“前殿为霍,后殿为秦”。
嘉靖十四年(1535)改建山门,知县冯杉题“保障海隅”四字镌刻山门石碑坊上。
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有扩建。
民国时期,该庙屡遭火灾。
民国15年重建大殿。
1949年解放后,城隍庙几次对各殿修缮清理,撤除一些杂乱神像,恢复正规道观面貌。
1966年城隍庙所有殿宇被改为他用。
1995年春正式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
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和霍光(汉大将军博陆侯)。
清代时香火极其鼎盛,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城隍庙,上海开埠后城隍庙及其周围地区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到城隍庙可以购买许多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一些日用小商品。
上海市政府从1991年起,开始把城隍庙市场改建为具有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商城。
商城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庙走走。
上海城隍庙:民俗文化的聚集地
![上海城隍庙:民俗文化的聚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3eb55d3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b.png)
上海城隍庙:民俗文化的聚集地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的一座古老庙宇,也是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作为上海市最重要的道教庙宇之一,上海城隍庙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是民众信仰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它是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民俗文化。
上海城隍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庙宇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
一进入庙宇,就会被浓郁的古色古香所吸引。
庙宇内有正殿和东西廊庑,是一个设计精美的建筑群体。
正殿中供奉着城隍爷,民众在这里来祈福、烧香,并许下自己的心愿。
上海城隍庙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民俗文化的聚集地。
每年的农历初一到初五,庙会就会在这里举行。
庙会期间,庙宇内外都会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你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如小龙虾、生煎包、汤圆等。
同时,还有不少民间艺人在庙会期间表演各种各样的艺术节目,如秧歌、皮影戏、杂技等,给游客们带来了欢乐与惊喜。
除了庙会,上海城隍庙还举办了许多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
比如每年农历三月十六,庙会上会有一项别具特色的活动——"告神"。
这是一项流传已久的传统活动,通过将大型人偶拉到庙中,代表民众向城隍爷报告民间的喜怒哀乐。
这种独特的形式让游客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
此外,上海城隍庙还有中国四大名厨、沪上蕴含300余年传统手工面点工艺的“文华老字号”【豁家培】。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上海菜和传统的精美小吃,如蟹粉小笼、蛋挞、蟹黄馄饨等,让人流连忘返。
上海城隍庙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庙宇,它不仅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和变迁,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纵观上海城隍庙的历史,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上海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从建筑风格、庙会活动到民俗传统,上海城隍庙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感受和探索。
上海城隍庙:感受传统的庙会文化气息
![上海城隍庙:感受传统的庙会文化气息](https://img.taocdn.com/s3/m/9368f7c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e.png)
上海城隍庙:感受传统的庙会文化气息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的黄浦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庙宇。
这座庙宇既是一座宗教圣地,也是一处融合了庙会文化气息的旅游景点。
每年的传统庙会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城隍庙建于明代末年,始建于1368年。
庙内供奉的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城隍爷,也被称为土地公或城隍帝。
传说城隍爷可保佑人们的生活幸福和家宅平安。
因此,每逢庙会期间,许多人都会前来祈福,祈求城隍爷的保佑。
庙会的举办时间一般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
在这个时期,庙会的氛围非常热闹喜庆。
人们从各个地方赶来,参观庙宇,到庙会上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观看精彩的演出和表演。
同时,还有许多商贩摆摊售卖各种商品。
一到庙会时,人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庙宇前的人潮,络绎不绝。
城隍庙外面的广场上摆满了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应接不暇。
除了充满各种小吃摊位外,还有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和游戏摊位,吸引着孩子和成人们的兴趣。
庙会上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就是猜灯谜。
人们可以在摊位上购买到精心制作的灯谜,通过猜谜语来增加庙会的趣味性。
许多猜谜题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关,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也是一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此外,庙会上还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品展销。
从年画、剪纸到传统的盆景,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人们可以在庙会上购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作为纪念品或送给亲朋好友。
当然,除了购物和猜灯谜,庙会还有其他许多精彩的节目等待着游客们。
演出舞台上的歌舞表演、杂技和戏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次推广。
在城隍庙的庙会上,游客们也可以尝到各种美食。
各式各样的小吃摊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包括汤团、鸭舌、糖葫芦等。
这些美食不仅口味独特,而且制作精细,各具特色。
无论是喜欢甜食还是辣的食物,庙会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小吃。
庙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元宵节的最后一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庙会将达到高潮,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上海城隍庙的民俗风情
![上海城隍庙的民俗风情](https://img.taocdn.com/s3/m/0a51714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b.png)
上海城隍庙的民俗风情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庙宇。
作为上海城市的象征之一,上海城隍庙不仅是一座供奉城隍神的庙宇,也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景点。
它不仅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关注,也是当地居民重要的信仰场所之一。
上海城隍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庙内供奉的城隍神,据说是保护上海城市和居民平安的守护神。
这座庙宇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艺术,充满了古朴的韵味和浓厚的传统氛围。
进入城隍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牌楼。
这座牌楼名为“豫园总门”,是为了纪念1937年“豫园之战”而修建的,以此向无辜牺牲的烈士致敬。
牌楼两侧有石狮座,气势磅礴。
走过牌楼,便来到了庙宇的正殿,这里供奉着城隍神像。
城隍神展示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形象,被视为镇守上海城市的守护神。
城隍庙的民俗风情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每逢传统节日,庙宇内外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其中最为盛大的莫过于庙会活动。
庙会期间,整个庙宇都会被装饰得五彩斑斓,灯笼高挂、鲜花簇拥,热闹非凡。
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小吃,欣赏到传统歌舞表演,还有各种游戏和手工艺品展销。
庙会的气氛非常热闹,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中。
此外,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上海城隍庙还会举办著名的“城隍庙庙会”。
这是一个持续三天的盛大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与。
庙会期间,除了各种传统表演和庙会活动外,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展销以及民间技艺的展示。
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上海小吃,如小笼包、生煎包等,还有一些特色商品可以购买。
这个庙会不仅是一场独特的活动,也是一次感受上海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绝佳机会。
城隍庙的周边区域也是一片繁华的商业街区。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这里都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有各式各样的小店铺,售卖着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工艺品以及当地特色商品。
南市老城厢——城隍廟【圖文】
![南市老城厢——城隍廟【圖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f496d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e.png)
南市老城厢——城隍廟【圖文】上海城隍庙:上海城隍庙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明洪武六年(1373年)士绅秦裕伯去世后,被奉为上海县城隍神。
明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将城内祭祀汉代博陆侯霍光的“霍光神行祠”改建成上海县的城隍庙。
于是,上海城隍庙同时祀奉秦裕伯和霍光,民间称为“前殿为霍,后殿为秦”,有“一庙二城隍”之说。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建牌坊,知县冯彬题词“保障海隅”。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均有修建,以后又收购原豫园主人潘氏后裔的园地。
清嘉庆三年(1798年),该庙大修,增建仪门,两庑增设二十四司,门外增建高昌、长人、新江、财帛四司殿。
上海城隍庙从明代永乐(1403-1424年)到清代道光(1821-1850年),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
由此,上海城隍庙周围基本形成具有宗教、商业、园林特点的地区。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城隍庙屡遭兵祸: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在庙内驻兵;咸丰十年(1860年),法军驻庙,再遭毁伤。
同治年间,上海城隍庙作过大修,容貌焕然一新。
光绪年间,上海城隍庙地区商业繁华。
民国年间,上海城隍庙屡遭火灾,几乎烧成一片废墟。
1926年,“海上闻人”捐资以钢筋水泥重建大殿。
上海城隍庙历来由道教正一派道士住持,此后“邑庙董事会”控制了实权。
解放后,上海城隍庙多次对各殿修缮清理,大殿内主要祀奉霍光和清代民族英雄陈化成,石门内正殿祀奉秦裕伯。
在“文革”时期,上海城隍庙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
1988年,上海城隍庙产权重新归还给上海市道教协会。
1995年1月26日,大殿整修竣工,恢复宗教活动。
2001年起,上海城隍庙还设立了网站,对外宣传道教文化和上海各道观的宗教活动。
如今,上海城隍庙地区集宗教、文化、商业、旅游、休闲为一体,是上海最热闹的旅游休闲地之一。
2002年4月27日,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3d92a89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a.png)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一、引言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市的一处古老庙宇,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是上海市历史文化名胜区之一。
城隍庙是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上海城隍庙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以及参观注意事项,带您了解这座古老庙宇的魅力。
二、历史渊源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城隍庙最初是为了祭祀陆游,后来成为上海市民祭祀城隍神的场所。
再后来,城隍庙逐渐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如今的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的著名景点之一。
三、建筑特色上海城隍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占地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
庙宇建筑分布在主次殿堂之间,主要包括门楼、中殿、后殿以及东西配殿等。
庙内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传统的中国特色,屋顶覆盖着红色琉璃瓦,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墙壁上挂着传统的匾额和对联。
在城隍庙的中心位置,有一座精美的城隍殿。
殿内供奉着城隍神像,游客可前来烧香祈福,祈求平安和好运。
此外,庙内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和景观,如钟楼、鼓楼、池塘等,增添了庙宇的韵味。
四、参观注意事项1.开放时间:上海城隍庙每天早上8点开放,晚上10点关闭。
请合理安排您的参观时间,避免错过开放时间。
2.穿着建议:由于城隍庙是一处宗教场所,建议游客穿着得体,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引人注目的服装。
3.文物保护:城隍庙是一处古老的建筑,为了保护文物,请游客勿随意触摸或破坏庙内的展品和建筑。
4.求签解签:城隍庙内有一处求签解签的地方,如果您对自己的运势或者将来有疑问,可以前往求签解答。
5.烧香祈福:如果您愿意,可以在城隍殿前烧香祈福。
烧香过程中,请注意火源安全,以免发生意外。
五、总结上海城隍庙作为一处古老的庙宇,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旅游景点。
庙内的建筑风格和景观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特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如果您对上海的历史文化感兴趣,不妨前往城隍庙参观一番,相信您定能收获满满的文化体验。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aa25327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3.png)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
【实用版】
目录
1.上海城隍庙简介
2.上海城隍庙的历史
3.上海城隍庙的建筑风格
4.上海城隍庙的 42 页注释内容
5.上海城隍庙的现状与意义
正文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 242 号,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道教庙宇。
城隍庙源于道教信仰,主要供奉城隍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上海城隍庙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成为了上海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上海城隍庙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艺术。
庙宇布局严谨,宏伟壮观。
主要建筑包括大殿、后殿、寝宫、藏书楼、文昌阁等。
其中,大殿是城隍庙的主要建筑,供奉着城隍神。
大殿的雕刻和彩画精美绝伦,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上海城隍庙的 42 页注释,是研究城隍庙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这42 页注释详细记录了城隍庙的修建、维修、重建等过程,以及城隍神的传说、信仰、祭祀等活动。
这些注释不仅是了解上海城隍庙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道教信仰和民间宗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如今,上海城隍庙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活态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领略到古老道教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同时,上海城隍庙也是上海市民进行宗教信仰和文化活动
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上海城隍庙是一处集历史、建筑、信仰、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上海城隍庙的祈福传统
![上海城隍庙的祈福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a524c50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b.png)
上海城隍庙的祈福传统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老城厢地区,是上海最著名的古老庙宇之一。
作为上海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城隍庙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祈福,并延续了许多祈福的传统。
一、历史背景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据传建庙的初衷是为了祀奉城隍,保护市民的安全和福祉。
在清朝时期,上海城隍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建。
在那个时代,庙宇成为了市民平安、疾病康复、家庭安康和生活幸福的象征。
二、庙宇建筑上海城隍庙占地面积较小,但庙宇建筑精美而庄严。
庙内主要包括山门、正殿、后殿和配殿等,展示了传统的中国庙宇建筑风格。
在庙宇内部,供奉着城隍、城隍夫人以及其他保护人民的神灵。
游客和信徒可以在此虔诚地参拜祷告,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三、祈福传统上海城隍庙作为上海地区最重要的庙宇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祈福。
无论是新年、生日、婚嫁、求学、事业等重要时刻,人们都会选择到城隍庙来祈求幸福和好运。
下面是一些在上海城隍庙中常见的祈福传统:1. 点燃香烛:信徒会在庙内点燃香烛,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愿。
通常,每位信徒会点燃三支香,然后分别供奉给城隍、城隍夫人和其他神灵。
在点燃香烛的同时,信徒会默念祷词,表达对神灵的诚挚愿望。
2. 撞钟祈福:在庙宇的门口,通常会有一口大钟。
信徒可以轻轻敲击钟声,传统认为这能够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有时候,信徒会通过撞钟的方式来表示对神灵的感谢和祝福。
3. 神签求运:在庙内供奉着许多神签,信徒可以随机抽取一支,以求得神灵的指引和祝福。
抽到的神签会有一个号码,信徒可以交给庙中的官员,并得到解签的指导。
根据解签的内容,信徒可以了解自己的运势和未来,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建议和警示。
4. 祈福牌位:上海城隍庙内有一个供奉名人的大殿,名为“道教十殿阎王殿”。
信徒可以在这个殿中祈福,为已故的亲人亲手摆放祈福牌位,以表达对他们的哀思和祝福。
五、信仰文化的传承上海城隍庙的祈福传统代表了中国传统信仰文化的一部分,是上海地区信仰活动的核心。
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https://img.taocdn.com/s3/m/93246d3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b.png)
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
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
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
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f2e54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d.png)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上海城隍庙简介
2.上海城隍庙的历史
3.上海城隍庙的建筑特点
4.上海城隍庙的祭祀活动
5.上海城隍庙的 42 页注释
正文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是一座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道教庙宇。
城隍庙是道教中守护城市的神祇,因此,上海城隍庙在当地人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城隍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14 世纪,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扩展。
现在的上海城隍庙建筑群,主要包括大殿、后殿、寝宫、东西配殿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其中,大殿是城隍庙的主要建筑,内供奉着城隍神像,是信徒们祈祷和祭祀的主要场所。
上海城隍庙的建筑特点十分鲜明,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庙宇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精美绝伦,富有象征意义,为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
上海城隍庙的祭祀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每年的城隍庙会。
庙会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和地方美食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这一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 42 页注释,详细记录了城隍庙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祭祀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这 42 页注释不仅是研究上海城隍庙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中国道教文化和古代城市历史的宝贵资料。
总之,上海城隍庙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祭祀活动,成为了上海市的一座重要的文化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内铁它
代园狮原
建静子是
筑观、明
,大快朝
厅楼一
、、座
古得私
戏月人
台楼花
等、园
亭玉,
台玲占
楼珑地
阁、三
以积十
及玉余
假水亩
山 、 池 塘 等 四 十 余 处
廊 、 听 涛 阁 、 涵 碧 楼 、
.
园 内 有 穗 堂 、 大 假 山 、
南中设 古见计 典大精 园的巧 林点、 中,布 的体局 一现细 颗明腻 珠清, 。两以
历史上的城隍庙屡毁屡建,现在的城隍庙是1926年修建的。抗战时期,中国商人在租界 内另建一座新城隍庙( 位于连云路金陵西路口,今已改建为多层住宅),于是城隍庙便被 称为老城隍庙。1995年开始修缮,并接待信众和游客。
有好老 大去城 型处隍 综,庙 合这与 商儿其 场不后 和仅面 名有的 点小豫 小商园 吃品不 。、仅
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豫园二十年,屡作 屡止,未有成绩。” 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 经营扩修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
溪余此
流亩后
,
与 花 树 古 木 相
。 全 园 布 满 亭
潘允端在《豫园记》中注明“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有“安泰”、 “平安”之意。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 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
潘允端常在园中设宴演戏、请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寿祭祖、写曲本、玩蟋蟀、放风 筝、买卖古玩字画等,甚至打骂奴婢、用枷锁等惩罚僮仆。僧尼、相士、妓女、三教 九流以及食客等频繁出入豫园。
1959
月都全 由为园 国名可 务家分 院手四 公笔大 布。景 为豫区 全园。 国豫 重园 点年内 文列还 物为收 保市藏 护级上 单文百 位物件 。保历
护代 单匾 位额
、 碑 年刻 大
, ,1982 2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 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 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
园 越 辟 越 大
,
掩台池
映楼也
,
规 模 恢 宏 景 色 旖
,
,
阁 曲 径 游 廊 相 绕
越 凿 越 广 。 万 历 末
,
旎奇年
。峰竣
异工
石 兀 立
,总 面 积,来自池称70沼
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 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相媲美。
更 多 精 彩 请 点 击 这 里 访 问
上海城隍庙,与豫园毗邻,又称老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坐落于上海 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明朝永乐年间(1403- 1424 年),由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代清 南幽 方秀 园丽 林、 建玲 筑珑 艺剔 术透 的见 风长 格, ,具 是有 江小
葺经清
, ,
当 年 景 观 大 半 恢
兴 废 日 趋 荒 圮 。
末 小 刀 会 起 义 时
, ,
复解曾
。放以
后园
人 民 政 府 对 豫 园 进 行 了 大 规 模 修
内 点 春 堂 为 城 北 指 挥 部 。 豫 园 历
潘时由
氏 豫 园 一 度 归 通 政 司 参 议 张 肇 林 潘 允 端 孙 婿
,
,
已 靠 卖 田 地 、 古 董 维 持 。 潘 允 端 死 后 园 林 日
,
,
于 长 期 挥 霍 无 度 加 上 造 园 耗 资 以 致 家 业 衰 落
(
)
。益。
荒潘
芜允
。端
明在
末世
,
清初,豫园几度易主,园址也被外姓分割。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 为清和书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书院尚未修竣,张升衢遭贬黜,随即停 工。园中亭台倾圮参半,草满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丽景。
2005年,在市、区政府的关心下,在上海市豫园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上海城隍 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
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 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 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潘氏 私园。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土是 特游 产览 和的 特名 色胜 商, 品而 市且 场是 ,购 而物 且的
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 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
自作 然为 也上 遭海 受地 了区 重重 大要 的的 打道 击教 ,宫 神观 像, 被上 毁海 ,城 庙隍 宇庙 被在 挪“ 为文 它革 用” 。时
更 多 精 彩 请 点 击 这 里 访 问
HR 2013.4.29
期 ,
1994
恢 复 ,年 重, 新随 成着 为宗 由教 正信 一仰 派自 道由 士政 管策 理的 的逐 道步 教落 宫实 观, 。上
海 城 隍 庙 得 到
年在 的各 时级 间领 里导 ,的 基关 本心 完下 成, 了在 一道 期教 修信 复徒 工的 程支 。持
下 , 上 海 城 隍 庙 在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