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_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04 Re 1.1 105 , 1.1 105 Re 3.2 106 , Re 3.2 106 1 6 1 n 7 1 n 10 n
当 n
1 7
时,流体的平均速度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0.82倍,即
u ≈0.82u max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总之:
实验和理论分析都已证明,层流时的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形状。 以下进行理论推导。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定态层流流动:在圆管内,以管轴为中心, 取半径为r、长度为l的流体柱作为研究对象。
由压力差产生的推力 流体层间内摩擦力
( p1 p2 )r 2
du du F A (2rl ) dr dr
六、边界层的概念 (P43)
1 边界层的形成
当一个流速均匀的流体与一个固体壁面相接触时,由于壁面对流体的 阻碍,与壁面相接触的流体速度降为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紧连着
这层流体的另一流体层速度也有所下降。随着流体的向前流动,流速受
影响的区域逐渐扩大,即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产生了速度梯度。
形成:润湿→附着→内摩擦力→减速→梯度
五、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P40)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是指流体流动时管截面上质点
的速度随半径的变化关系。无论是层流或是湍流,管壁处
质点速度均为零,越靠近管中心流速越大,到管中心处速 度为最大。
但两种流型的速度分布却不相同。
y r x z 流向
R o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A) 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计算:
进口段长度:
层流:
x0
d
0.0575Re
湍流:
x0
d
40 ~ 50
Re 越大,湍动程度越高,层流内层厚度越薄。
讨论_continued
流体进入圆管后在入口处形成边界层,随着流体向前流动,边界 层厚度逐渐增加,直至一段距离(进口段)后,边界层在管中心 汇合,占据整个管截面,其厚度不变,等于圆管的半径,管内各 截面速度分布曲线形状也保持不变,此为完全发展了的流动。 对于管流, 只在进口段内才有边界层内外之分。在边界层汇合处, 若边界层内流动是层流,则以后的管内流动为层流;若在汇合之 前边界层内的流动已经发展成湍流,则以后的管内流动为湍流。
du ( e) dy
湍流粘度 e 不是流体的物性,反映的是质 点的脉动所造成的动量传递,与流体的流 动状况密切相关。
.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目前尚不能利用理论推导获得,而是通过实验 测定。其分布方程通常表示成以下形式:
r u u max 1 R
.
n
式中n与Re有关,取值如下:
. .
流体在管内作定态流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流动方向上所受 . 合力必定为零。即有 du 2 ( p1 p 2 )r (2rl ) dr
整理得
( p p2 ) du 1 r dr 2
.
.
利用管壁处的边界条件,r=R时, u =0,积分可得速度分布方程: . ( p1 p2 ) 2 u (R r 2 ) 1-35 (P41) 4l
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
流体具有粘性;
流动过程中存在逆压梯度。
边界层分离的后果: 产生大量旋涡; 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
减小或避免边界层分离的措施:调解流速,选择适宜 的流速,改变固体的形体。
如汽车、飞机、桥墩都是流线型。
边界层: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称为边界层,边界层 外缘于垂直壁面间的距离称为边界层厚度。 u=0.99us
由于边界层的形成,把沿壁面的流动分为两个区域 边界层区 和主流区: 边界层区(边界层内):沿板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需考虑 粘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 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忽略,可视 为理想流体。
管中心流速为最大,即r=0时,
u=umax,得
.
u max
.
( p1 p2 ) 2 R 4l
r 2 u u max 1 R 根据流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出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
为
VS 1 u u max 2 2 R
即流体在圆管内作层流流动时的 平均速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 一半。
w V
w 又称质量通量,单位为 kg/m2s 质量流速 G A v dA 流速体积流速 u V A 又称平均流速,单位m/s A A G u 点速度 v,单位m/s w GA uA
选管?
管径小,设备费下降,流动阻力上升,动力消耗增
加,操作费增加,应综合考虑算出管径之后,圆整,重 新算流速u。
注意:这里定义的是截面上的平均流速,而非点速度
ws = ρVs = uAρ = GA
选管?
四、定态与非定态流动 (P40)
定态
T ρ u p…=f (x,y,z)
仅与空间坐标有关 与空间和时间都有关
非定态 T ρ u p…=f (x,y,z,θ)
边界层的流型
流体流动的边界层
边界层流型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
在平板的前段, 边界层内的流型为 层流,称为层流边界层。离平板 前沿一段距离后,边界层内的流型转为湍流,称为湍流边界层。
2
边界层的发展
(1)流体在平板上的流动 (P43)
对于滞流边界层:
x
4.64
.5 Re 0 x
对于湍流边界层:
第3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一、流动类型与雷诺数 二、滞流与湍流 三、流量与流速 四、定态与非定态流动 五、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速度分布 六、边界层的概念
一、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P37)
1 雷诺实验
1883年,奥斯本•雷诺 (Osborne Reynolds)
层流或滞流 laminar flow
2
运动方式: 滞流:质点沿管轴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
不混合。速度是一维的。
湍流: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速度是三维的。
流体在直管内的流动阻力:
滞流:流动阻力来自流体本身所具有粘性而引起的内摩擦,
内摩擦应力大小服从牛顿粘性定律。
du dy
湍流:除具有粘性所引起的内摩擦外,还由于流体内充满了大 大小小的旋涡,质点的不规则迁移,脉动和碰撞。动量交换非
du m m / s . kg / m3 Re N .s / m 2
L M L 3 du Re T L L0 M 0T 0 M LT
m kg s
0
0 0
无因次!
Re 是一个没有单位,没有因次的数群 。在计算 Re时,一定要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常剧烈,产生了附加阻力。
du ( e) dy e: 涡流粘度(不是物性),不可测,而是与流体流动状况有关
的系数。
三、流量与流速 (P25)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 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流过的距离
w表示, kg s 质量流量,用 流量 3 体积流量,用 V 表示, m s
0.376 .2 x Re 0 x
Rex
u s x
当Re x 2 10 5 时, 边界层内的流动为滞流 ;
当Re x 3 10 6 时, 边界层内的流动为湍流;
在平板前缘处, x=0 ,则 δ=0 。随着流动路程的增长, 边界层逐渐增厚;随着流体的粘度减小,边界层逐渐减薄。
(2)流体在圆形直管进口段内的流动 (P44)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边界层汇合处与管入口的距离称 作进口段长度,或稳定段长度。 一般滞流时通常取稳定段长度x0=(50-100)d,湍流时稳
定段长度约于(40-50)d。
讨论: 充分发展的边界层厚度为圆管的半径;
进口段内有边界层内外之分 。
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
Re
d 5cm
5 200 0.9982 99320 2 1.005 10
二、滞流与湍流(P39-40)
瞬时速度、时均速度: u i u i u i 脉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随 时间变化
Vs 1 2 u i u i d 1 A
u
u
u
i
u
i
i
1
2)用物理单位制计算:
998.2kg / m 3 0.9982 g / cm 3
3 1 . 005 10 1000 P 1.005 10 2 g /( cm s ) 1.005 10 3 Pa s 100
u 2m / s 200cm / s
例:20º C的水在内径为50mm的管内流动,流速为2m/s,
试分别用SI制和物理制计算Re数的数值。
解:1)用SI制计算:从附录7查得20º C时,
ρ=998.2kg/m3,μ=1.005mPa.s, 管径 d=0.05 m,流速 u=2m/s,
Re
du
0.05 2 998.2 99320 3 1.005 10
由此可见:
流道扩大时必造成逆压强梯度。
逆压强梯度容易造成边界层的分离。
边界层分离造成大量漩涡,大大增加机械能消耗。 流体沿着壁面流过时的阻力称为摩擦阻力。 由于固体表面形状而造成边界层分离所引起的能量损耗 称为形体阻力。
粘性流体绕过固体表面的阻力为摩擦阻力与形体阻力之
和这两者之和又称为局部阻力。
总阻力=摩擦阻力+形体阻力
讨论_continued
当管内流体处于湍流流动时, 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和壁面的 约束作用,紧靠壁面处仍有 一薄层流体作层流流动,称 其为层流内层(或层 流底层)。
在层流内层与湍流主体之间还存在一过渡层,也即当流体在圆管内 作湍流流动时,从壁面到管中心分为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主体 三个区域。层流内层的厚度与流体的湍动程度有关,流体的湍动程 度越高,即 R e 越大,层流内层越薄。在湍流主体中,径向的传递 过程引速度的脉动而大大强化,而在层流内层中,径向的传递着能 依靠分子运动,因此层流内层成为传递过程主要阻力。层流内层虽 然很薄,但却对传热和传质过程都有较大的影响。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不管 d 、 u 、 µ、ρ如何变化,有 : 滞流或层流; 当 Re 2000时,
当 Re 4000时,湍流;
可能是滞流,也可能是湍流,与外界 2000< Re <4000时, 条件有关。——过渡区 Re 反映了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标志着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3
边界层的分离
A点:驻点(u=0)动能转化为 静压能,P最大,迫使流体改变 方向,绕柱而行
A---B:面积减小,u↑,P↓(一部 分静压能转化为动能,一部分 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掉) B: u最大,P最小 B----C 面积增大,u↓,P↑(动能一 部分转化为静压能,另一部分 克服阻力而消耗) C: u=0, P最大。由于惯性,后 继来的高压液体离开壁面,形 成分离,C点的下游形成空白区。 CC′以下:边界层脱离固体壁面, 而后倒流回来,形成涡流,出 现边界层分离。
---有序运动
两种流动型态
其质点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
湍流或紊流 turbulent flow ---无序运动
其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相互碰撞,产生大大小小的旋涡
层流(滞流)
过渡流
湍流(紊流)
雷诺实验
2
雷诺数Re
Re
du
雷诺数的因Baidu Nhomakorabea:
u 2 惯性力 粘性力 u d
umax
(B)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湍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状况 较层流要复杂得多,截面上 某一固定点的流体质点在沿 管轴向前运动的同时,还有 径向上的运动,使速度的大 小与方向都随时变化。湍流 的基本特征是出现了径向脉 动速度,使得动量传递较之 层流大得多。此时剪应力不 服从牛顿粘性定律表示,但 可写成相仿的形式:
当 n
1 7
时,流体的平均速度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0.82倍,即
u ≈0.82u max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总之:
实验和理论分析都已证明,层流时的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形状。 以下进行理论推导。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定态层流流动:在圆管内,以管轴为中心, 取半径为r、长度为l的流体柱作为研究对象。
由压力差产生的推力 流体层间内摩擦力
( p1 p2 )r 2
du du F A (2rl ) dr dr
六、边界层的概念 (P43)
1 边界层的形成
当一个流速均匀的流体与一个固体壁面相接触时,由于壁面对流体的 阻碍,与壁面相接触的流体速度降为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紧连着
这层流体的另一流体层速度也有所下降。随着流体的向前流动,流速受
影响的区域逐渐扩大,即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产生了速度梯度。
形成:润湿→附着→内摩擦力→减速→梯度
五、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P40)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是指流体流动时管截面上质点
的速度随半径的变化关系。无论是层流或是湍流,管壁处
质点速度均为零,越靠近管中心流速越大,到管中心处速 度为最大。
但两种流型的速度分布却不相同。
y r x z 流向
R o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A) 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计算:
进口段长度:
层流:
x0
d
0.0575Re
湍流:
x0
d
40 ~ 50
Re 越大,湍动程度越高,层流内层厚度越薄。
讨论_continued
流体进入圆管后在入口处形成边界层,随着流体向前流动,边界 层厚度逐渐增加,直至一段距离(进口段)后,边界层在管中心 汇合,占据整个管截面,其厚度不变,等于圆管的半径,管内各 截面速度分布曲线形状也保持不变,此为完全发展了的流动。 对于管流, 只在进口段内才有边界层内外之分。在边界层汇合处, 若边界层内流动是层流,则以后的管内流动为层流;若在汇合之 前边界层内的流动已经发展成湍流,则以后的管内流动为湍流。
du ( e) dy
湍流粘度 e 不是流体的物性,反映的是质 点的脉动所造成的动量传递,与流体的流 动状况密切相关。
.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目前尚不能利用理论推导获得,而是通过实验 测定。其分布方程通常表示成以下形式:
r u u max 1 R
.
n
式中n与Re有关,取值如下:
. .
流体在管内作定态流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流动方向上所受 . 合力必定为零。即有 du 2 ( p1 p 2 )r (2rl ) dr
整理得
( p p2 ) du 1 r dr 2
.
.
利用管壁处的边界条件,r=R时, u =0,积分可得速度分布方程: . ( p1 p2 ) 2 u (R r 2 ) 1-35 (P41) 4l
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
流体具有粘性;
流动过程中存在逆压梯度。
边界层分离的后果: 产生大量旋涡; 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
减小或避免边界层分离的措施:调解流速,选择适宜 的流速,改变固体的形体。
如汽车、飞机、桥墩都是流线型。
边界层: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称为边界层,边界层 外缘于垂直壁面间的距离称为边界层厚度。 u=0.99us
由于边界层的形成,把沿壁面的流动分为两个区域 边界层区 和主流区: 边界层区(边界层内):沿板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需考虑 粘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 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忽略,可视 为理想流体。
管中心流速为最大,即r=0时,
u=umax,得
.
u max
.
( p1 p2 ) 2 R 4l
r 2 u u max 1 R 根据流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出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
为
VS 1 u u max 2 2 R
即流体在圆管内作层流流动时的 平均速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 一半。
w V
w 又称质量通量,单位为 kg/m2s 质量流速 G A v dA 流速体积流速 u V A 又称平均流速,单位m/s A A G u 点速度 v,单位m/s w GA uA
选管?
管径小,设备费下降,流动阻力上升,动力消耗增
加,操作费增加,应综合考虑算出管径之后,圆整,重 新算流速u。
注意:这里定义的是截面上的平均流速,而非点速度
ws = ρVs = uAρ = GA
选管?
四、定态与非定态流动 (P40)
定态
T ρ u p…=f (x,y,z)
仅与空间坐标有关 与空间和时间都有关
非定态 T ρ u p…=f (x,y,z,θ)
边界层的流型
流体流动的边界层
边界层流型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
在平板的前段, 边界层内的流型为 层流,称为层流边界层。离平板 前沿一段距离后,边界层内的流型转为湍流,称为湍流边界层。
2
边界层的发展
(1)流体在平板上的流动 (P43)
对于滞流边界层:
x
4.64
.5 Re 0 x
对于湍流边界层:
第3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一、流动类型与雷诺数 二、滞流与湍流 三、流量与流速 四、定态与非定态流动 五、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速度分布 六、边界层的概念
一、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P37)
1 雷诺实验
1883年,奥斯本•雷诺 (Osborne Reynolds)
层流或滞流 laminar flow
2
运动方式: 滞流:质点沿管轴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
不混合。速度是一维的。
湍流: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速度是三维的。
流体在直管内的流动阻力:
滞流:流动阻力来自流体本身所具有粘性而引起的内摩擦,
内摩擦应力大小服从牛顿粘性定律。
du dy
湍流:除具有粘性所引起的内摩擦外,还由于流体内充满了大 大小小的旋涡,质点的不规则迁移,脉动和碰撞。动量交换非
du m m / s . kg / m3 Re N .s / m 2
L M L 3 du Re T L L0 M 0T 0 M LT
m kg s
0
0 0
无因次!
Re 是一个没有单位,没有因次的数群 。在计算 Re时,一定要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常剧烈,产生了附加阻力。
du ( e) dy e: 涡流粘度(不是物性),不可测,而是与流体流动状况有关
的系数。
三、流量与流速 (P25)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 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流过的距离
w表示, kg s 质量流量,用 流量 3 体积流量,用 V 表示, m s
0.376 .2 x Re 0 x
Rex
u s x
当Re x 2 10 5 时, 边界层内的流动为滞流 ;
当Re x 3 10 6 时, 边界层内的流动为湍流;
在平板前缘处, x=0 ,则 δ=0 。随着流动路程的增长, 边界层逐渐增厚;随着流体的粘度减小,边界层逐渐减薄。
(2)流体在圆形直管进口段内的流动 (P44)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边界层汇合处与管入口的距离称 作进口段长度,或稳定段长度。 一般滞流时通常取稳定段长度x0=(50-100)d,湍流时稳
定段长度约于(40-50)d。
讨论: 充分发展的边界层厚度为圆管的半径;
进口段内有边界层内外之分 。
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
Re
d 5cm
5 200 0.9982 99320 2 1.005 10
二、滞流与湍流(P39-40)
瞬时速度、时均速度: u i u i u i 脉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随 时间变化
Vs 1 2 u i u i d 1 A
u
u
u
i
u
i
i
1
2)用物理单位制计算:
998.2kg / m 3 0.9982 g / cm 3
3 1 . 005 10 1000 P 1.005 10 2 g /( cm s ) 1.005 10 3 Pa s 100
u 2m / s 200cm / s
例:20º C的水在内径为50mm的管内流动,流速为2m/s,
试分别用SI制和物理制计算Re数的数值。
解:1)用SI制计算:从附录7查得20º C时,
ρ=998.2kg/m3,μ=1.005mPa.s, 管径 d=0.05 m,流速 u=2m/s,
Re
du
0.05 2 998.2 99320 3 1.005 10
由此可见:
流道扩大时必造成逆压强梯度。
逆压强梯度容易造成边界层的分离。
边界层分离造成大量漩涡,大大增加机械能消耗。 流体沿着壁面流过时的阻力称为摩擦阻力。 由于固体表面形状而造成边界层分离所引起的能量损耗 称为形体阻力。
粘性流体绕过固体表面的阻力为摩擦阻力与形体阻力之
和这两者之和又称为局部阻力。
总阻力=摩擦阻力+形体阻力
讨论_continued
当管内流体处于湍流流动时, 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和壁面的 约束作用,紧靠壁面处仍有 一薄层流体作层流流动,称 其为层流内层(或层 流底层)。
在层流内层与湍流主体之间还存在一过渡层,也即当流体在圆管内 作湍流流动时,从壁面到管中心分为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主体 三个区域。层流内层的厚度与流体的湍动程度有关,流体的湍动程 度越高,即 R e 越大,层流内层越薄。在湍流主体中,径向的传递 过程引速度的脉动而大大强化,而在层流内层中,径向的传递着能 依靠分子运动,因此层流内层成为传递过程主要阻力。层流内层虽 然很薄,但却对传热和传质过程都有较大的影响。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不管 d 、 u 、 µ、ρ如何变化,有 : 滞流或层流; 当 Re 2000时,
当 Re 4000时,湍流;
可能是滞流,也可能是湍流,与外界 2000< Re <4000时, 条件有关。——过渡区 Re 反映了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标志着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3
边界层的分离
A点:驻点(u=0)动能转化为 静压能,P最大,迫使流体改变 方向,绕柱而行
A---B:面积减小,u↑,P↓(一部 分静压能转化为动能,一部分 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掉) B: u最大,P最小 B----C 面积增大,u↓,P↑(动能一 部分转化为静压能,另一部分 克服阻力而消耗) C: u=0, P最大。由于惯性,后 继来的高压液体离开壁面,形 成分离,C点的下游形成空白区。 CC′以下:边界层脱离固体壁面, 而后倒流回来,形成涡流,出 现边界层分离。
---有序运动
两种流动型态
其质点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
湍流或紊流 turbulent flow ---无序运动
其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相互碰撞,产生大大小小的旋涡
层流(滞流)
过渡流
湍流(紊流)
雷诺实验
2
雷诺数Re
Re
du
雷诺数的因Baidu Nhomakorabea:
u 2 惯性力 粘性力 u d
umax
(B)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湍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状况 较层流要复杂得多,截面上 某一固定点的流体质点在沿 管轴向前运动的同时,还有 径向上的运动,使速度的大 小与方向都随时变化。湍流 的基本特征是出现了径向脉 动速度,使得动量传递较之 层流大得多。此时剪应力不 服从牛顿粘性定律表示,但 可写成相仿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