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1. 发明专利: 一种乳腺癌诊疗一体化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授权号:
ZL 2013 1 0222239.9; 授权日期: 2018 年 12 月 21 日; 权利人: 南京
大学; 发明人: 鞠熀先、田蒋为、丁霖、于俊生、沈珍
2. 发明专利: 基于邻位触击效应的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授权
号: ZL 2014 1 0190726.6; 授权日期: 2018 年 8 月 7 日; 权利人: 南
3. A robust probe for lighting up intracellular telomerase via primer extension to open a nicked molecular beacon. J. Am. Chem. Soc. 2014, 136, 8205-8208. 钱若 灿、丁霖 (共同一作)、严利文、林曼菲、鞠熀先* 发表时间:2014 年 5 月 23 日
3.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成像:针对重要生命分子原位精准检测方法 的缺乏,提出单通道和多通道的细胞表面糖基原位定量新原理,发展了 特定蛋白上聚糖原位检测的多种方法。设计带缺口的分子信标,建立了 细胞内端粒酶的原位成像与动态监测方法,创建了细胞中 caspase-3、 mRNA 与 microRNA、ATP 等功能分子的原位定量方法,实现了细胞内 caspase 家族演变过程的原位跟踪和生物标志物的质谱成像定量与癌细 胞的耐药性鉴定。
在 IF>5 刊物发表论文 136 篇,包括 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 4 篇,Chem. Soc. Rev. 1 篇,Chem. Sci. 7 篇,Anal. Chem. 40 篇,专著 3 部,授权发明专利 5 件,1 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 人获江 苏省双创人才与特聘教授。8 篇代表论文被 SCI 他引 943 次,单篇最高 他引 276 次,得到广泛的正面评价和应用,表明该项目成果的特色、原 创性与影响力,并引领生物传感与细胞功能分子原位分析方法学及其肿 瘤诊疗应用的发展。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在国家与省市调查和国际合作计划支持下,建立了浅层地热能开发 诱发冷热堆积等典型效应的试验观测基地,主持编制了首部浅层地热能 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规范,研发了预测模拟系统和关键调控技术,为 浅层地热能稳定、可持续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1)创新理论、装备与评估方法,推动资源禀赋精细识别与因地 制宜高效开发:突破目前多孔介质热物性模型假设,揭示了土体成因与 内在结构对其宏观热物性影响机理;提出了关键换热地层与换热器理想 埋深概念,研发了分层热物性与换热能力计算方法并测试系统;开发了 首套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估系统。应用于国家、地方多个城市调查计划及 重大工程,识别出不同区域优势资源禀赋与理想地层,为因地制宜高效 开发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
主要知识产 权目录
主要完成人 及其贡献
1.发明专利:地源热泵的地层原位热物性及地埋管换热量测试仪, ZL201010542651.5,2012.07.25,南京大学、江苏南华地下空间研究所 有限公司,李晓昭、车平、马娟。
浅层地热能建造运维一体规模化开发模式与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效 果显著。示范园区 25 年使用期投资运行成本可节省 23.3%,荣获建筑 节能示范区称号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关键技术及中瑞典型城市开发条 件与方式的对比研究。作为浅层地热能开发技术发源地,瑞士科技主管 部门对合作研究深化与推广给予关注和支持。
经国内国外院士专家鉴定: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核心理论技术国 际领先。本研究获专利 32 项(发明 10 项)、软件著作权 7 项,主\参编 工法 2 项、标准 4 部,发表论文 40 篇。为多城市及省域浅层地热能调 查规划、能源地下结构与大型开/闭式水源热泵系统的开创性应用、冷 热堆积及其它环境效应预测监控、建造运维一体化高效开发等提供了技 术支撑。成果已成功用于 40 余项大型工程,直接经济效益超过 6 亿元, 节能减排效益巨大。应邀在新加坡国际地热研讨会、中科院前沿论坛等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院,赵德育,刘峰, 田曼,唐珩, 雷其洪,王全, 秦厚兵。
4.粉尘螨变应原 Der f4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及其应用,ZL 2014 1 0148757.5 ,2016-06-08 ,崔玉宝,周鹰 ,崔玉宝,周鹰。
1. ADRB2 polymorphisms in allergic asthma in Han Chinese
向治疗提供依据,对尘螨和蟑螂过敏原组分的免疫学特征分析
为重组过敏原代替过敏原抽提物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
疗打下基础,其研究成果为哮喘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06
年即建立了专人负责、标准化“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中
心”,2010 年被任命为国际标准化脱敏中心,采用国际标准化
2019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儿童支气管哮喘遗传、环境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的研究
完成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南京大学,江苏省 人民医院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
疾病之一。1990 年以来我国城市 14 岁以下儿童 3 次哮喘流调
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以每十年增加 50%以上的幅度上升,
主要知识产 2.一种在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中生产美洲大蠊过敏原蛋白
权目录
Per a 9 的 方法,ZL 2009 1 0031902.0 ,2011-06-08 ,江苏省人
民医院 ,魏继福,何韶衡。
3.TGF-R 反义序列及其在制备抗气道炎症反应药物中的应用,
ZL 2014 1 0214424.8 ,2016-03-05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
2010 年中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 3.02%,已成为儿童医疗卫生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累计产生经济效益 467 万元。
10. 本项目研发的“X 波段移动天气雷达气象产品处理系统”在陕西兴
源御天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应用和成果转化,提高了小型业
务雷达的应用水平,对于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预警和预报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11. 本项目开发的“中尺度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在山东省临沂市气
象局进行了安装调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数值预报效果满意。为
8. Impacts of Spectral Nudging on the Sensitivity of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to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 in East Asia,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hi Song, Jianping Tang, and Xing Chen, 2011 年 2 月 6 日
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广应用情 况
4. 本项目开发的“基于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对流初生临近预报系 统”在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测试运行,为汛期强对流预报试验及 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正在集成至预报业务平台,并向其他
一线实时业务单位重点推广。
5. 本项目开发的“对流初生临近预报系统”在四川省气象台应用,该
3. A squall-line-like principal rainband in typhoon Hagupit (2008) observed by airborne Doppler radar,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Xiaowen Tang, Wen-Chau Lee, and Michael Bell, 2014 年 7 月 20 日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重负载大数据支撑平台及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大学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 情况
“重负载大数据支撑平台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是产学研 结合,掌握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申请 PCT 专利 2 项,国家发明专利 40 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18 项,软件 著作权 2 项,发表论文 7 篇,相关产品已在电信、银行、智慧城 市等 160 多个组织和机构的多个行业和领域中全面、深度应用, 为其提供基础的大数据存储、计算处理、大数据运维管理、数据 分析挖掘以及大数据安全与治理,支撑这些组织和机构的业务去 IOE 转型,提升了这些组织和机构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在国 际、国内拓展了一批重要大数据应用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迄今为止,项目获得了国内权威机构的认证与评测, 并获得较多国内外重要大奖。
PCT/CN2015/084840,2015-07-22,中兴通讯,彭建华 2. 数据的收集方法及装,PCT/CN2017/079881,2017-04-10,中兴
通讯,彭建华
主要知识 产权目录
中国发明专利 1. 一种服务端多线程并行数据处理方法及负载均衡方法,ZL
2014 1 0444654.3,2017-03-29,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周惠、 胡光永、谈璐、高红民、彭建华 2. 指标动态权重的确定方法及装置,ZL201210182092.0,201802-27,中兴通讯,吴文峰、吕燕、郭海生、杨扬、申山宏、王 德政 3. 一种获取告警信息的方法及系统,ZL201110110467.8,2017-03-
源,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按
时交付产品和文档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申报项目公示内容
Cage migration in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2 fusion using BAK cages/Spine/Chen L, Yang
一、揭示了腰骶椎退变新机制,建立了基于干细胞的生物学修复新策略:1、阐明了不同应激因素作用下,p38、ERK、NF-κB 等信号通路的活化规律, 及对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及基质代谢失衡的机制。Cell 肯定了项目组关于雌激素在髓核退变中作用的研究。2、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通过 TGF-β-NF-κB 抑 制炎症反应,并利用其营养和分化效应,结合 TGF-β1/纤维蛋白凝胶载体修复退变椎间盘,获得 Nat Rev Rheumatol 认可。3、揭示了正常纤维环应力变 化规律,并利用取向结构支架复合种子细胞和因子构建组织工程纤维环,发表于 Bone Res,获得 Prog Mater Sci(IF 31.14)盛赞。
2012-01-18
2082210
杨惠林,王志 杨 惠 林 , 王
灌注椎弓根
荣,王根林 志 荣 , 王 根
螺钉
林
7
实用新型
用 于 可 灌 注 中国
CN201346238Y
2009-11-18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主要知识产 权目录
1.一种制备高纯度硅颗粒的方法,ZL 2015 1 0632181.4,2018 年 11 月 23 日,南京大学,朱嘉、宗麟奇; 2. 一种太阳能蒸馏装置,ZL 2017 2 0351178.X,2018 年 3 月 13 日,南京大学,付延年、张坤妍、徐炜超、朱嘉。
代表性论文 论著目录
2. Self-assembly of highly efficient, broadband plasmonic absorbers for solar steam generation/ Science Advances/ Zhou, L; Tan, YL; Ji, DX; Zhu, B; Zhang, P; Xu, J; Gan, QQ; Yu, ZF; Zhu, J/ 2016.04;
4. Direct Conversion of Perovskite Thin Films into Nanowires with Kinetic Control for Flexibl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Nano Letters/ Zhu, PC; Gu, S; Shen, XP; Xu, N; Tan, YL; Zhuang, SD; Deng, Y; Lu, ZD; Wang, ZL; Zhu, J/ 2016.01;
5. Scalable Production of Si Nanoparticles Directly from Low Grade Source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Nano Letters/ Zhu, B; Jin, Y; Tan, YL; Zong, LQ; Hu, Y; Chen, L; Chen, YB; Zhang, Q; Zhu, J/ 2015.04;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主要知识产 权目录
1. 发明专利. Advanced treatment method for biochemical tail water of cooking wastewater 美国 US9573825. 2017-02-21. 南京大学. 潘丙才,杨文澜,吕路,张炜 铭,姜英男. 2. 发 明 专 利. 一种利 用固体碱 催化剂去除 水体中酞 酸酯的 方法 . 中国 ZL 200910184186.X. 2013-04-24. 南京大学. 张炜铭,许正文,潘丙才,吕路,张全兴 3. 发明专利. 一种含酯基高比表面积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 201310046263.1. 2016-03-02.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吕路,蔡建国,张炜铭, 潘丙才,赵昕,苏双喜,林原. 4. 发明专利. 一种强化臭氧酸性氧化除污染的方法. 中国 ZL 201310444442.0. 2016-04-06. 南京大学. 潘丙才,黄先锋,李旭春,张炜铭,张淑娟. 5. 发明专利. 一种提高气体利用效率的新型填料塔. 中国 ZL 201510507074.9. 2017-10-03. 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张猛, 张炜铭, 陈良, 吕路, 吴 黎明, 汪林, 徐敬生, 高桂新, 李鹏飞, 赵昕. 6. 发明专利. 一种废水深度处理用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及该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的 制备方法. 中国 ZL 201410249742.8. 2016-09-07.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周 宗远,杨洁,李汉雄,吕路,张炜铭,何锐,张猛,夏晨娇,蔡建国,汪林. 7. 发 明 专 利 . 一 种 高 浓 硝 基 苯 类 废 水 预 处 理 装 置 及 处 理 方 法 . 中 国 ZL 201610008874.0. 2018-08-24. 南京大学,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周宗远,夏 晨娇,吕路,张炜铭. 8. 发 明 专 利 . 一 种 基 于 絮 凝 沉 淀 池 上 清 液 回 流 的 污 水 处 理 方 法 . 中 国 ZL 201410476643.3. 2016-01-20. 南京大学. 张炜铭,陈良,吕路,潘丙才,花铭. 9. 发明专利. 一种抗菌抗氧化曝气软管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 201510916998.4. 2017-12-19. 南京大学. 张炜铭,陈良,吕路,潘丙才. 10. 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污水三相分离的沉淀装置. 中国 ZL 201310210272.X. 2016-03-09. 欧基(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张广学, 潘海燕. 张广学,潘海燕.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1)揭示了水库型水源地水体光学物质组成与光谱特征,构建 了水源地关键水质指标光学定量反演方法。水库型水源地容易发生透 明度陡降、营养盐和异味物质超标等水质问题,这与浮游植物异常增 殖、水体光学物质组成与浓度突变密切关联。该项目定量识别了水库 型水源地影响水体光学特性的物质组成,构建了水体叶绿素 a、总氮、 总磷、有机质等关键水质指标与光学指标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水体有 色可溶性有机物对关键水质指标的定量反演模型,开发了多个水库型 水源地长期、高频监测系统,积累了典型水库型水源地 16 年水质数 据库,为水库型水源地藻类生态学机制研究、水质风险辨识、监控预 警体系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9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环境变化机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对策
完成单位 项目简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该项目属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交叉领域。 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是我国重要优质水源地,占比不断升高。2007
年以来江苏省公布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水库型有 17 个,涉及 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淮安、连云港等 6 个地级市,涉及数百万 人口饮用水问题,地位非常重要。然而,水库生态学研究薄弱,水库 型水源地水质变化生态学机制、对人类活动响应特征、供水安全风险 认识不足,制约了水源地安全保障。该项目 2001 年以来长期聚焦溧 阳市天目湖水库,阐明了水库型水源地关键水质指标监测原理与方 法,揭示了水质风险形成机制,提出了水源地综合保护与治理对策, 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库型水源地保护理论与技术。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贡献,是代表性论著1的章节作者,代表性论文3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 文7的通讯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参加了长江中游、下游的环境考古研究, 尤其对长江下游典型自然剖面古洪水事件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对大九湖 地层的孢粉记录做了深入探讨,揭示了长江下游在全新世中期有三个周 期的极端洪水事件。
1、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遗址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 了人类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河流地貌演变、水环境变化等存在密切关 系。即文化繁荣发展阶段对应气候适宜和环境稳定期;文化衰退或转型 阶段对应气候不稳定、降温及干旱事件增多时期,同时洪水频发。
2、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遗址分布和海面变化过程的研究揭示了该区 全新世最大海侵应发生在10~7kaBP之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来 7kaBP以前为高海面、7~5kaBP为低海面、5~3.9kaBP为洪水频发期。
著)重要章节作者,是代表作 8 的第一/通讯作者,2、3 和 4 中研究工
作的主要完成者和作者。代表作 8 曾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和《中
国科学》年度最佳论文。对长江流域典型全新世自然湖沼沉积和典型新 石器遗址地层进行高分辨率环境信息提取,以年代学和孢粉学为主要手 段,辅以沉积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变化 及人类关系研究。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的研究揭示距今 1.6 万年以来 的气候环境变化,探讨其变化机制和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相关。
6. 郑朝贵:参与本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设定以及技术路线、研究
方法设计。参加神农架大九湖、天目山千亩田、南京林峰桥泥炭地层以 及重庆忠县中坝遗址、丰都玉溪遗址地层的样品采集、测试和分析工作, 协同开展典型遗址地层与自然沉积地层做综合对比集成研究。将 GIS 技 术应用于长江流域环境考古研究中,开展长江三角洲地区 7—4kaBP 以 及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研究,较好地揭示了长江流域典型区域新石器时代以来人地关系相互 作用的规律与特征。对 1、2、3、4 发现点都做出了贡献,是代表性著 作 1 的第二作者,代表性论文 2、6、7、8 的主要作者。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项目简介
面向云端融合的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处理支撑平台及产业化应用
南京大学、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南京大学镇江高新技 术研究院
随着智能终端感知能力及数据感知规模的不断提升,基于 “中心交付”的云服务模式面临“传不畅、算不动、存不下”等 核心瓶颈挑战,使得云端融合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及行业 重大应用需求。本项目聚焦数据深度感知融合、高效传输网络保 障、动态自适应协同调度、高可靠容错存储等云端融合关键支撑 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开展技术创新,形成了以“感-传-算-存”为核 心、“云-网-端”一体化协同的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体系, 解决了感知模糊性、传输受限性、计算失衡性、存储冗余性等关 键瓶颈问题,在实现数据精准感知、优化网络传输容量、提升协 同调度能力、降低容错存储开销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研制了 “精、快、活、省”的基于数据高可靠与计算高性能技术的瑞腾 支撑平台,推动了面向云端融合的分布式数据应用服务领域的科 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创新点 3:高敏捷数据协同计算调度机制。针对云-端应用复 杂多样性及负载动态多变性对数据处理时效可控性带来的挑战, 建立了基于虚拟网络的资源动态共享及基于云-端协同的任务协 同调度机制,在实现从“云计算中心”到“云-端环境”的任务 协同与自适应调度上取得突破,有效提升了数据协同计算的调度 灵活性与敏捷性,提高系统平均相应速度 5 倍以上。
创新点 2:高吞吐数据可靠传输优化方法。针对云-端信道容 量受限及链路不稳定对感知数据传输可靠性带来的挑战,建立了 基于频谱共享的无线信道动态接入机制及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 网络性能优化机制,突破了传统“静态授权”频谱分配方式及经 典“存储-转发”报文传输模式对网络容量及传输性能带来的影 响,提升了网络系统性能及数据传输实时性。
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复杂荷载-环境耦合作用下桥梁多灾害推演及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二、提名单位/专家:江苏省教育厅三、项目简介:桥梁结构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可能遭遇不同类型的灾害。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针对单一灾害的衍生和发展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灾害间影响和关联的研究则相对欠缺。
由于桥梁结构具有构造/受力复杂、服役环境恶劣、影响因素众多等特点,如何科学揭示桥梁灾变机理(反演)、精确预测后续寿命(正演)和有效抑制灾害规模(防控)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撑下,项目组围绕“复杂荷载-环境耦合作用下桥梁多灾害推演及防控”,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四项创新成绩。
1.荷载-腐蚀耦合作用下桥梁徐变推演理论及变形控制技术提出了车辆荷载、腐蚀环境等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桥梁徐变推演理论及方法,提高分析精度35%以上;完善了非侵入式的随机有限元算法,突破了因“强非线性”和“组合爆炸”所导致的整体可靠度求解瓶颈。
开发了基于时变可靠度和后备束张拉的变形控制技术,解决了利用不完备信息和随机参数进行灾变预测及变形控制的难题。
2.荷载-环境耦合作用下桥梁疲劳灾变推演理论及防控技术建立了车载应力-焊接残余应力耦合疲劳计算理论,并率先发现钢桥面板疲劳劣化的平均应力效应,填补了现有规范的技术空白。
提出了荷载-环境多重随机因素耦合作用下桥梁疲劳监测与寿命评估方法,预测精度可提高至5%以内。
开发了钢桥面板拉-弯耦合疲劳的冷维护技术以及火灾-疲劳耦合作用下吊索寿命评估模型及高效更换技术。
3.波流-冲刷耦合作用下桥梁行为推演理论及快速评估技术揭示了复杂水文-桥梁的耦合作用机理,开发了基于推-悬移质的浑水环境冲刷深度与空间形态的仿真算法。
构建了波流-桥梁静、动力耦合分析模型以及冲刷动态发展下结构稳定计算模式,实现了突发波流力和冲刷下桥梁行为的全过程推演。
提出了基于模态曲率等动力指纹的冲刷识别方法,为无需水下作业的快速评估和灾变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2014,(48): 649– 659.
5. Tang Xuguang, Hengpeng Li, Ankur R. Desai. How is water-use
efficiency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distributed and changing on Earth?
1. 杨桂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排名第 1,项
目成果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
2. 朱青,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排名第 2,在该
项目中的投入时间为 70%。主持构建了高淳茶园、毛竹林以及锡山
典型菜地等覆被类型面源氮磷输移监测系统;解析了面源氮磷壤中
-地表一体化流失机制解析,明确了面源氮磷流失的关键路径、界面
2. Zhu, Q., Schmidt, J.P., Bryant, R.B. Hot moments and hot spots of nutrient losses from a mixed land use watershed.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2.414-415, 393-404.
和时点;提出了土壤水力性质预测函数优化方法并改进了面源氮磷
流失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获
得了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二等奖。本人在该方向共发表第一/
通讯作者论文 22 篇。
3. 高俊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排名第 3,在
主要完成人及 其贡献
该项目中的投入时间为 60%。系统构建了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 区及其保护目标确定技术体系,提出了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 区方案和面向水质目标管理的污染控制单元划分方案。构建了江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出 O3 型 Ni-Ti 复合氧化物和石墨烯复合氧化铁材料,获得首圈可逆和 稳定性优异的大容量钠离子电池材料;设计出基于 MOF 的离子筛隔膜,抑制多 硫离子穿梭效应,提升锂硫电池储能效率和寿命。相关论文发表于 Energy Environ. Sci.,Chem. Commn,Nat Energy 上(代表性论文 2、3、5),2 篇被 选为 ESI 高被引论文。
代表性论文 论著目录
1. Jian, Z. L.; Liu, P.; Li, F. J.; He, P.; Guo, X. W.; Chen, M. W.; Zhou, H. S.*, CoreShell-Structured CNT@RuO2 Composite as a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Li-O-2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it 2014, 53 (2), 442-446.
5. Guo, S. H.; Yu, H. J.*; Liu, P.; Ren, Y.; Zhang, T.; Chen, M. W.; Ishida, M.; Zhou, H. S.*, High-performance symmetric sodium-ion batteries using a new, bipolar O3type material, Na0.8Ni0.4Ti0.6O2. Energ Environ Sci 2015, 8 (4), 1237-1244.
3. Jian, Z. L.; Zhao, B.; Liu, P.; Li, F. J.; Zheng, M. B.*; Chen, M. W.; Shi, Y.; Zhou, H. S.*, Fe2O3 nanocrystals anchored onto graphene nanosheets as the anode material for low-cost sodium-ion batteries. Chem Commun 2014, 50 (10), 12151217.
NPG Aisa MESI 高被引论
文。 2、提出固-固界面催化转化为液-固界面催化的解决方案,加快界面电化学
反应动力学过程,显著提高锂-空气电池储能效率。 发现微量水对锂-空气电池的催化反应机制,实现复合催化剂与水的协同催
化效应,首次将电池充电电位降低至 3.1 V。发展 N-甲基酚噻嗪可溶性催化剂 显著提升锂-空气电池储能效率和稳定性,并确立催化反应机制。相关成果发表 于 Nat. Commn.和 ChemSusChem 上(代表性论文 4、6),1 篇被选为 ESI 高被引 论文。
2. Bai, S. Y.; Liu, X. Z.; Zhu, K.; Wu, S. C.; Zhou, H. S.* 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separator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Nature Energy, 2016, 1, 16094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项目简介
2019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材料
高比能量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南京大学
发展低成本、高比能量的新型二次电池技术进行能量存储与转换,是推动 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零排放电动汽车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性能二次电池关键 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器件集成是该领域最前沿问题之一,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 用价值。本项目组聚焦高比能量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研究领 域,深入系统研究氧气还原和析出反应(ORR/OER)多相界面高效催化剂、功能 化可溶性催化剂和离子嵌入反应电极等三类典型材料。在材料设计、制备和能 源器件集成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新机理和新方法,主要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1、提出固态多孔空气电极催化剂的核壳结构、无碳电极和低维多微孔电极 的设计思路,有效提高锂-空气电极的容量、效率和寿命。
发现碳材料在空气电极表面的腐蚀失效机制,设计和构筑碳/RuO2 复合核壳 结构,提升催化剂稳定性的同时实现氧气在电极界面的高效还原/氧化催化;提 出无碳电极和低维多孔纳米结构的设计思路,发展出诸如氧化钌多孔空心球和 微孔单晶二维氧化镍等无碳催化材料,首次实现锂-空气电池的长寿命全充放循 环。研究成果发表在 Angew. Chem. Int. Edit.,Energy Environ. Sci.和
4. Li, F. J.; Wu, S. C.; Li, D.; Zhang, T.; He, P.; Yamada, A.; Zhou, H. S.*, The water catalysis at oxygen cathodes of lithium-oxygen cells. Nat Commun 2015, 6.
本项目的 8 篇代表性论文在 Nat. Energy (IF=46.859)、Nat. Commn. (IF=12.353)、Energy Environ. Sci.(IF=30.06)、Angew. Chem. Int. Ed. (IF=12.102)、NPG Asia Mater.(7.208)、Chem. Commn.(IF=6.290)和 ChemSusChem(IF=7.411)等刊物上发表,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被 Science、Nat. Energy、Nat. Commun.、Chem. Soc. Rev.、National Sci.
Rev.、Adv. Mater.等学术刊物 SCI 他引 1050 次,单篇最高 SCI 他引 304 次, 其中 ESI 高被引论文 4 篇。授权专利 4 件。项目成员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 上做邀请报告。
主要知识产权 目录
1. 一种基于嵌锂石墨的可充放锂离子氧气电池的制备方法;
201510404087.3;2846472;苏州迪思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何 平,周豪慎,李翔;有效。 2. 一种基于碳纤维膜集流体的锂空气电池的制备方法; 201310307262.8; 2193682;南京大学;何平,蒋颉,周豪慎,韩民,王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