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地理)转向(草稿)

合集下载

国内外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述评

国内外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述评

提要:后现代思潮背景下,性别研究在人文科学领域越来越重要。

性别不只是关于个体身份的自然属性,更是一种映射社会变革、社会不平等和反抗特权的社会关系。

本文梳理国内外女性主义研究的相关文献,具体从女性主义地理学理论渊源、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和中国本土女性主义地理学等三方面对女性主义地理研究进行综述。

较之于国外同行,国内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仍显单薄,多数是采借和沿袭西方的相关理论进而通过特定案例加以印证(佐证),某种意义上是对西方同行的回应性研究。

未来的我国女性主义地理研究,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从我国传统文化女性发展理论中吸取营养;聚焦女性日常生活世界领域的实践逻辑;女性作为能动者的个体和自组织的集体智慧需要引起注意。

关键词关键词::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地理学;社会与文化转向;生活世界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07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国内外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述评姚华松1,黄耿志2,薛德升3(1.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510405;2.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REVIEWS ON FEMINIST GEOGRAPHYICAL STUDIESYAO Hua-song 1,HUANG Geng-zhi 2,XUE De-sheng 3(1.Guangzhou Developmental Academy,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405,China;2.GuangdongOpen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Guangzhou Instituteof Geography,Guangzhou 510070,China;3.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Abstract:Gendered studies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scientific field in post-modern era.Gender,not only relates with individual identity as a natural character tics,also indicate a social relation-ships which concerned social regeneration,social inequality and Resistance of the privileged.This paper summed feminist geographical studies from three sides:theoretical sources of feminist geography;western studies on feminist geography and China's local feminist geographical studies.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feminist geography is a comprehensive outcome of humanistic geography,structural geography and post-modernism geography,individually contributed by affection experiences and identification,gender's role in spatial structuring and functioning,de-androcentralism and female shaping of space and place.In terms of western studies on feminist geography,discussion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female,space and power was an extremely hot topic.Main parts in foreign feminist geographical studies covered baby geography,working spaces,home making as well as public space.Domestic feminist geographical studies mainly discussed fe-male migration,employment geography,human geography,tourism geography and social housing in earlier age,later focused more on disadvantageous geography,social geography and ne-cultural geography which re-lated with newer key words like spatial identity,spatial politics,baby geography,representational space,fam-ily power,homosexual space and human capital,pared with foreign peers,most of domestic femi-nist geographical studies just did case studies tapping foreign feminist theories,which was a responsive study of foreign peers.Key words:gendered studies;feminist geography;socio-cultural turn;life-world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43,41401169);广州市“羊城学者”科研骨干项目(12A023D )作者简介:姚华松(1977—),男,湖北黄冈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地理、城市底边群体。

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综述——空间研究与实践议题的发展

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综述——空间研究与实践议题的发展

22 1/2021 新建筑 |安全城市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综述——空间研究与实践议题的发展Safe Cities for and by Women: Development of the Topic in Spatial Research and Practice衡寒宵HENG Hanxiao城市空间对女性安全友好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议题之一。

因此,诸多空间研究者、设计者、政府和政府外组织长期以来对此进行着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并发展出了不同的侧重点。

本文将首先回顾和反思国外城市研究领域对城市环境中女性安全问题的关注,分析这些研究侧重点的发展,继而进一步探讨当前世界各地区和我国可采取的促进性别包容与安全的空间实践策略。

一 女性在城市安全议题中的早期角色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缺乏历史和人性关照、过度简化社会矛盾等弊端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被詹克斯称为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之死”的普鲁伊特-伊戈住宅项目遭到拆除,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住区的环境安全弊病。

随着社会对现代主义空间发展的反思,相关学者也开始讨论女性与空间安全的议题。

在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更新的批判中,简·雅各布斯是一位在多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方面,她作为长期关注城市问题的研究者,通过对街道、邻里社区等城市公共空间中复杂而有规律的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了女性在维系都市活力与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例如她指出,邻里对公共空间的注视,构成了保障社区安全的“街道眼”,为城市空间安全钩织了一道自发性的保护网[1]。

而这些白天能在家中留意到街道情况的居民,大多数都可能是家庭妇女。

雅各布斯自己同样是这些妇女、母亲中的本文引用格式:衡寒宵. 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综述——空间研究与实践议题的发展[J]. 新建筑,2021(1):22-26.1 华盛顿广场公园“保卫战”a 推婴儿车的妇女在华盛顿广场公园抗议破坏公园的第五大道扩建计划(1958年)b 雅各布斯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参加社区集会(1963年)一员。

从空间的变化看爱德娜的解放——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重读《觉醒》

从空间的变化看爱德娜的解放——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重读《觉醒》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院学报
2 1年第2 02 期
( 总第22 0 期)
从空问的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重读 《 觉醒》
李毅峰
( 北京外 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北京 108 ;天津商业大学外 国语学院 009 天津 303 ) 0 14

要 :2  ̄ 0
Z 年 代 , 学 术界 经历 了轰 轰 烈 烈 的 空间 转 向 。很 多女 性 地 理 学 家也 纷 纷 将 目光转 向对 空 间 与女 性 关 O
爱德 娜 生 活 空 间 的描 述 。 本 文 将 从 女 性 主 义地 理 学视 角 ,通 过 一 系列 的 空 间 变化 ,分 析 爱德 娜 不 断 拓 展 自 己的 生 活 空
间 以 寻 求 灵 魂 解放 的努 力 。
关 键 词 : 《 醒 》 ;女 性 主 义地 理 学 ; 空 间拓 展 ;解 放 觉
— —
A R e e d ngo heAwa e n f o h r pe tv fFe i s o r ph r a i fT k ni g m t ePe s c eo m nitGe g a y r i
Li f n Yi g e
( e igF rinSu is iesy B in 10 8 , h a ini ies f mmec , i j 3 0 3 , hn B in oeg tde v ri , e ig 0 09 C i ;Taj Unv ri o Co j Un t j n n y t reTa i 0 14 C ia) nn
b t e m e d s a e whih te l srtd fo ep rp cieo e nim . m iitg o rp y e p re c d tetr ft erc n en ewe n wo n a p c , n c y il tae r m t e e tv ffmi s Fe ns e g a h x e n e un o i o c r h u h s i h h r m t h rd e p r nc so me ot eeo e e usn tr fwo n b c u eo i rnc so ai ai ,rc ,casa ds x a fo es ae x e e e fwo n t eh tr g n o au eo m e e a s fted fee e fn t n l y a e ls n e u l h i h h o t o e tt n I i r nai . nKaeCh pi sT eAwa e ig,h r r o fd srp in b u tes a e . i pe o t o n’ h k nn te ea ealto e c to sa o t p c s T spa rwil ay eEd a’ se oto ieaig i h h l a lz n n f r fl r t b n h refh o g es ail x n so r m epes e tv ffm n s e g a h . e l tr u ht p t pa in fo t rp c eo e i t o rp y s h ae s h i i g

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变迁

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变迁

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变迁关于中国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历程,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时期:空白期(中国封建社会及以前)、引入期(20世纪初期到新中国成立)、畸变期(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其中,第二时期与第三时期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划分,为了论述的方便,以新中国成立作为区别不同社会性质的一个分界点。

1. 空白期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之前的几千年里,华夏历史上虽然涌现出了众多的杰出女性,但是传统文化并没有孕育出像西方那样激烈的、富于战斗性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女性主义思潮。

所以,这一漫长的时期,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女性主义思潮的空白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父权社会的种种典章制度中牢牢地确立起来。

中国文化在构造阶级等级的同时确立了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的本体论和价值观。

周易和易传的哲学就是从天地、日月、阴阳、乾坤的天人秩序来论证男女的尊卑、内外、刚柔、贵贱的关系;儒学的创始人孔孟的重“人道”的伦理主义把这种秩序人道化和具体化了;到了汉儒那里,从天人合一、感应出发,论证“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秩序的永恒性,从阴阳五行来求证“三纲六纪”、“男尊女卑”的合理性;宋代理学家从“太极”、“天理”来论证“三纲五常”的普遍性和“灭人欲”以“存天理”的必要性……,到了封建帝国后期,儒释道合流,多重文化构设将性别制度的不平等论证成天经地义的永恒真理。

对于中国来说,女性主义的确是“欧风美雨”下的泊来品。

封建社会中,由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的纲常伦理思想对女性的极大束缚,中国没有女性主义思想产生的先天土壤。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父权社会的种种典章制度中牢牢地确立起来,但是中国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几千年以来,“慈母”与“严父”这一对二元对立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孝”这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赋予了作为母亲形象的女性以相当的家庭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 女性的才智和创造力只能体现在家庭这一私人领域中,发挥着“静能制动”,“柔能胜刚”,“无为而无不为”的家庭关系协调员的作用。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

Vol.36No.3Mar.2015第36卷第3期2015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房间是人们生活和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受压迫于父权制的女性来说,房间就是她们的全部,是她们主要的活动范围。

她们的经济来源全部都要依附于男人,渐渐失去了追求新生活的动力。

在20世纪,女性主义的思潮让所有的女性不禁反思,追求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提倡女性也应该跟男性一样有自己的事业,认为女性应该主宰自己的人生,反对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

本文拟通过分析女性主义者对房间的隐喻,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的思想。

一、隐喻的概念隐喻也叫暗喻,其本质意义上就是不像明喻一样有明显的比喻词,它的本体和喻体都是隐藏在语句中需要人们理解。

隐喻最早由亚里士多德作出了系统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理论的关键就是词义上的转换。

在他的著作《论修辞》中对隐喻下了一个清晰的定义:“隐喻就是将属于一个事物的名称运用在另一个事物上。

”根据文献追溯,认为约翰·洛克是最早从认知学角度论述隐喻的。

自上世纪以来,隐喻的研究逐渐兴起。

德国哲学家汉斯·布鲁门伯格分别在1960和1971年发表了Paradigms for a Metaphorology 和Observations on Metaphors 两篇文章,第一次使用了“Metaphorology ”这个术语,强调了隐喻学应该通过认知角度研究。

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更是提倡剔除文学和哲学的界限。

在隐喻研究中,我们必须提到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就是于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 (koff &M.Johnson ),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性隐喻,将隐喻抽象化为人们头脑中的思想。

Lakoff 在本书中提出了“指称说”、“代替说”、“转移说”等8种隐喻理论。

相比传统观点将隐喻限制于语言文字层面的一种修辞手法,将隐喻从这种狭义的隐喻观点提升到认知的层面。

女性主义地理学

女性主义地理学

女性主义地理学「空間的社會分析」系列性別、性欲特質與空間Gender, Sexuality and Space2003春季班授課教師:王志弘時間:每週二18:40-21:30地點: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世界大樓三樓課程介紹隨著女權運動與女性主義理論的蓬勃發展,「性與性別」成為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認真對待與反省的議題。

這裡頭牽涉了學術研究和社會改造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匯通。

在性別研究和女權運動的趨勢中,有ㄧ股日益茁壯的空間潮流?一方面,女性主義者從關注「家務勞動」、「公私領域二分」、「工作場所的性別歧視」、「身體政治」等議題,發展出對不同層次空間的討論;另一方面,女性主義研究者也分別在建築、景觀、都市與區域規劃、人文地理學,以及都市社會學等空間相關領域裡,針對既有學術視野的性別盲點,發動了女性主義批判。

再者,即使非屬空間相關學域的學者,例如文學、藝術和文化研究者,也從空間隱喻和空間的文化再現著手,開展出廣闊的「性、性別與空間」的研究課題。

此外,隨著女性主義、同志運動和酷兒理論的糾結發展,「性慾特質」(sexuality)的研究也拉出了空間的向度。

凡此種種,都是本課程希冀探討的課題。

本課程的內容依照性質可以區分為三個部份:(一)「性別與空間」研究領域的重要主題,包含家庭、住宅、城市、公共空間、空間再現等議題;(二)介紹女性主義地理學對既有地理(空間)思想的認識論批判,以及後現代思潮與女性主義之間的辯論和啟發;(三)介紹與討論性慾特質與空間,或所謂「酷兒地理學」(queer geography)的議題。

詳細內容參見每週閱讀材料。

適合對象:研究生。

評分依據:學期中繳交四篇(針對上課討論的主題或是日常生活的經驗,提出自己的觀察或心得),共佔40%,每篇1000至1500字。

期末繳交一篇(應用理論概念分析台灣的事例,可以是短篇心得報告的延伸)佔30%,期末報告可以獨立或合作完成,但合作者須另外繳交個人心得。

佔30%。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试论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传播学界逐渐兴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女性在媒体和传播领域的地位和权益受到广泛关注,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和认可。

通过对女性在媒体中的表现、女性受众的需求以及女性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女性在媒体和传播领域的处境和困境,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对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深入发展,为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不断努力。

【字数:234】1.2 研究意义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主义研究可以帮助揭示和解决传媒行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推动媒体从业者和决策者更加关注和尊重女性的权益。

女性主义研究有助于丰富传播学理论体系,为学界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对女性主义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媒体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媒体传播的作用和效果。

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的发展和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学科发展以及提升媒体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具有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女性主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定位和影响,探讨在女性主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女性主义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对女性主义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对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做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为推动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整理)空间转向与权力话语

(整理)空间转向与权力话语

空间转向与权力话语——从空间形态分析布尔茹瓦作品中的权力建构内容提要198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第一次为一位女性艺术家举办回顾展览,这位艺术家即是路易斯·布尔茹瓦(Louise Bourgeois 1911—2010)。

她被认为是当代雕塑领域的重要人物,是目前对艺术界影响最为广泛的女性艺术家之一。

在布尔茹瓦11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将自己的情人带回家里并借口做布尔茹瓦三个兄弟姐妹的家庭教师。

为了家庭的安宁,她的母亲一再隐忍。

在这种怪异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布尔茹瓦充满了焦虑、嫉妒、和愤怒。

正是从少年的心灵创伤和精神焦虑中,她找到了创作的动力。

在布尔茹瓦漫长的创作时期存在几次明显的空间转变,空间转变背后的驱动力正是布尔茹瓦寻求身份转变的意图。

本文将从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布尔茹瓦的艺术创作。

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研究的重点不是客观的物理性空间,而是试图通过研究布尔茹瓦作品的空间形态转换来揭示作品背后的权力与观念。

通过分析布尔茹瓦艺术生涯中几次重要的空间形态转变,文章试图揭示空间演变背后布尔茹瓦创作意图的转变,以及空间是如何被具体化在作品中以达到她所追求的精神意蕴。

本文以列菲伏尔与福柯两位哲学家的观点作为理论支撑。

因为空间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由来已久的。

正是由于这两位哲学家对空间的探索,一向被认为停滞、静止、僵死的空间受到了哲学家的广泛关注。

空间才与权力和社会生产联系到了一起,空间也超越时间成为重要的哲学思考要素。

而在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前的空间理论,都认为空间是与物质分离的。

空间在长期的社会理论研究中一直处于缺席的位置。

列菲伏尔和福柯将空间与社会生产和权力运作的关系揭示了出来,“空间在其本身也许是原始赐予的,但空间的组织和意义却是社会变化、社会转型和社会经验的产物。

”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艺术空间的内涵才成为一种可能,而不仅仅是对作品形式的表面分析。

关键词:路易斯·布尔茹瓦空间权力列菲伏尔福柯1苏贾:《后现代地理学》,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21页。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三个层面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三个层面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三个层面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处于长期的停滞和衰退之中。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义的重现、民权和反战等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社会运动的主流。

西方人文地理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地理的科学开始对女权运动表示关注,女性主义地理学也就应运而生(Janice Monk,1994)。

由于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刚刚经历了计量革命的洗礼,而且许多地理学家对空间分析和实证主义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激进主义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刻,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开始渗入到地理学中,平等与权利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新热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为早期的女性主义地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人文主义地理学则是早期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依托。

社会的激进化和妇女的解放,使更多的女性向职业化和学术的参与日剧增。

当女性主义地理学呈现多元的发展的时候(Linda McDowell, 1993a),哈丁(Sandra Harding, 1986)将其划分成三个层面,即:女权经验主义(feminist empiricism)、立场女性主义( standpoint feminism)和后现代女性主义(postmodern feminism)。

与此相对应,蒂〃斯德凡娜(Di Stenfano,C) 则将之划分为理性主义(rationalism)、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和后理性主义(postrationalism)(Di Stenfano ,C. 1990),基本反映出了北美、西欧等西方国家女性主义地理学发展1[1]。

(一)女性理性主义蒂〃斯德凡娜指出,女性理性主义从理性启蒙运动和人文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人类理性化的能力严格区别于自然王国,在理性主义者眼里每个人都应当受到普遍的尊敬。

妇女不公正的被排斥在作为人类应享有的尊敬之外,是因为存在一个不正确的假设:妇女比男人的理性要少,比男人更“自然”。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名词解释女性主义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女性角色和性别在地理空间中的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性别身份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塑造个体和群体的经历、权力和地位。

女性主义地理学不仅仅是探讨空间属性对女性生活的影响,还考察性别角色与地理话语、实践和空间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看,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兴起与女性主义运动息息相关。

在二十世纪的女性主义浪潮中,女性学者开始注意到,在男性主导的地理学领域中缺乏对女性体验和视角的研究。

因此,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并努力解释女性在社会地理中的经验和社会地位。

女性主义地理学旨在拓宽地理学研究的范围,以便更好地理解空间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地理空间不是中性的,而是被性别差异化的。

这意味着地理环境中的空间被社会性别和权力关系所影响,从而塑造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研究也考虑到其他的社会属性,如种族、阶级和性取向等,因为这些属性与性别密切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在空间中的经验。

女性主义地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是空间生活的差异。

它探讨了性别是如何塑造和被塑造于地理空间中的,以及这种差异是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的日常生活、社交和流动性的。

举例来说,女性主义地理学家可能会研究城市规划对女性流动性的影响,如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否满足女性的需求,或者城市空间的布局是否对性别不平等产生负面影响。

女性主义地理学还关注地方性和身份认同。

它分析了地理空间如何塑造个体和群体的身份认同,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

地理环境可以影响女性的社会角色、权力和地位,以及她们与地方社群的联系。

例如,女性主义地理学家可能会探讨农村地区对女性生活方式和社会期望的影响,并研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地理学还研究性别与都市化之间的关系。

都市环境对女性身份和经验的影响是女性主义地理学关注的另一重要议题。

都市化进程中,女性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空间歧视、性别暴力和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等。

对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理解

对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理解

第一次作业谈谈对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理解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正是考察,揭示和质疑性别对立和空间分配之间的关系,探讨性别划分和空间划分之间的关系。

下面介绍一下女权主义地理学发展的进程。

20世纪由于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女权主义地理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主要强调性别不平等现象,重点描述和解释父权在空间中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女性在物理空间中所受到的歧视和压迫;80年代,主要强调学术环境及职业的构成与分工;90年代随着人们对个体的关注度的提高,主要开始研究空间和认同作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女权主义地理学认为空间并非预先存在的,也并非中性属性,社会文化中存在的二元对立思维导致了男性和女性社会空间的等级分配和划分,权利空间化,空间性别化。

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行为反过来构建并赋予了空间以特殊意义。

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短期内缓和性别的不平等;二是长期则要通过为追求真正平等而作的社会变化来消除性别的不平等。

现在来谈谈我的理解:①在理解层面,女权主义地理学强调空间性别化。

一个旧时代的女性是很难在一个典型的男性空间中有代表地位的,在旧时代,性别是一种身份,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束缚与限制,因而有不同的活动空间,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空间性别化的现象。

例如:在旧时代,强调的是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并且由于女性一般不会受到较为良好的教育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家族的男性成员,因而往往是居家为主,活动范围很小,眼界也很窄。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的提高,但空间性别化仍然很明显。

公共的、生产的、支配性的空间往往是属于男性,私人的、再生产的、从属性的空间往往是属于女性的。

例如:在工地里打工的人一般而言都是男性,而在餐馆、宾馆从事服务行业的往往是女性,这样的空间性别化已经不像以前由于男女不平等而男性占主导地位了,这样的性别化的主要原因是男女在身体,思维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②谈到女权主义地理学的两个目标,简而言之是消除性别不平等,那么女权主义地理学要通过什么方法来消除性别不平等呢?我的看法是空间与性别是相互影响的,既然男女性别的差异会造成空间性别化,那么通过对空间性别化的研究与改善,我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性别的不平等。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流派regional geography区域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源自19世纪德国的赫特纳。

观点: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cultural geography文化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观点: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humanistic geography人文(人本)主义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 geography计量-空间地理学派代表人物很多观点:利用数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人类空间活动,并建立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型。

radical geography激进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维(David Harvey)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人们活动的空间特点和规律。

feminist geography女性(女权)主义地理学观点: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旧女权主义有差别)女性主义地理学着眼于社会如何创造性别结构形式,怎样致力于通过社会变化结束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项目中改变空间形式。

(旧)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后现代地理学post-modernism geography代表人物:索哈(E. Soja)观点:反对传统的、规范的、普适的地理规律研究。

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地理学实证主义地理学注意两点:1)实证主义不是举实例2)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对经验的归纳或对理论的演绎,而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结构主义地理学表层结构(空间现象结构)——多样的深层结构(文化内具有共通性)——不变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女权主义简介

女权主义简介

简介女性主义(Feminism)又称女权(女权主义)、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中国的女性参政问题、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女性下岗失业比例偏高的问题;流产和遗弃女婴问题;婚后居住在男方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媒体和社会观念中的父权(男权制度)(Patriarchy)思想残余问题等。

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

综述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多琳·马西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电影中空间与性别的关系

多琳·马西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电影中空间与性别的关系

多琳·马西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电影中空间与性别的干系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和声音等媒介,传达影片中的情节、人物和意义。

电影的叙事手法和视觉表现,往往会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感知。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中所呈现的空间性,即影片所设定的场景与环境,与性别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干系。

多琳·马西(Doreen Massey)是英国一位著名的女性主义地理学家,她对空间与性别的干系进行了深度探究。

本文从多琳·马西的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探讨电影中空间性和性别的互相关联。

在多琳·马西的视角中,空间不再是单纯的物理观点,而是一种社会构建的产物。

空间既由物理环境所构成,又由人类的阅历、感知和实践所塑造。

在电影中,空间与性别的干系不仅仅是人物的位置和环境的呈现,更包括了性别角色、社会结构和权力干系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通过分析电影中的空间性,我们可以揭示性别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起首,电影中的空间性塑造了性别角色的表达。

电影所设定的场景和环境,往往会通过空间的布局和特征来构建性别角色。

例如,传统的家庭片中,女性通常被安置在家庭的私人领域,如厨房、寝室等地方,而男性则能够进入公共领域,如办公室、酒吧等场所。

这种空间分隔体现了传统社会对于女性和男性不同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期待。

其次,电影中的空间性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干系的存在。

女性在电影中通常被置于边缘地位或“非正常”的空间中,如城市的边缘地带、工厂、监狱等。

这些空间往往与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干系有所关联,女性在这些空间中失去了自主性和权力。

同时,这些空间的呈现方式也对于观众传递了一种特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此外,在电影中,空间与性别之间的干系也体现了对于女性身体的控制和规训。

电影中,女性的身体屡屡被充当为男性欲望的对象,她们的身体被定格在特定的空间中,以满足男性的视觉和性欲需求。

这种空间的使用方式,既体现了女性的被动性和被物化的角色,也反映了社会和权力干系对女性身体的控制和规训。

第八章 女性主义地理学

第八章  女性主义地理学

第八章女性主义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处于长期的停滞和衰退之中。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义的重现、民权和反战等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社会运动的主流。

西方人文地理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地理的科学开始对女权运动表示关注,女性主义地理学也就应运而生(Janice Monk,1994)。

由于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刚刚经历了计量革命的洗礼,而且许多地理学家对空间分析和实证主义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激进主义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刻,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开始渗入到地理学中,平等与权利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新热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为早期的女性主义地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人文主义地理学则是早期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依托。

社会的激进化和妇女的解放,使更多的女性向职业化和学术的参与日剧增。

一、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历史渊源在十九世纪,英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生产和再生产的分离,以及在工业生产和家务上不同性别间特有的角色分工。

从十九世纪後期开始,工业成为以男性为主导的部门,家庭成为以妇女为中心的场所,在劳动市场、家庭和建筑环境(built environment)等方面都呈现出性别的分工,这就使得妇女附属地位的全部社会过程成为分析和研究的焦点。

二战以后,新的生产线技术引进,以及劳动密集的服务业都需要新的劳动力来源,即:廉价的、没有攻击性的、且能担任单调无聊工作的劳工,女性正符合所有这些条件。

妇女进入劳工市场的效应也促进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的富裕社会中,再度发现贫穷及阶级不平等的问题愈形严重,学生的反对运动、对国际问题认知意识的觉醒、先进资本主义社会不景气的加深及失业率递增……等等所引发的议题,已使地理学者发觉越来越不容忽视。

人文主义者、结构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针对 “空间崇拜”(‘spatial fetishism’)与实证论的批判,将这些议题置於地理学的议程中,尤其是在人文和社会地理学里,此外也发展出新的研究方法,用以解释社会发展过程与空间型态问的联结。

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地理)转向(草稿)

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地理)转向(草稿)

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地理)转向(草稿)强乃社,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动态》副编审【目录】一空间转向是什么1.含义和演变2.空间转向的背景(1)从理论看主要和法国哲学传统重视空间有关。

(2)空间转向是一个现实问题3.空间的含义(1)福柯(2)哈维 (3)索亚二女性主义空间转向的两个流派1.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视角2.空间转向的研究角度中的两个方向(1)英美国家:女性主义地理学转向(2)法国学者:空间(建筑)、语言、精神分析和性别三朵琳·玛赛:空间和性别(英国)第一空间和性别联系在一起。

第二,地理和地理学受到性别的影响,反之依然。

第三,城市和性别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家庭是一个规训女性的地方。

四伊莉格瑞(Luce Irigaray):建筑、空间与性别(法国)1.“二在”(being-two):爱与居2.建筑与女性的自我建筑五克里斯蒂娃:语言、精神分析、性别与空间(法国)1.背景、语言哲学、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2.精神分析:性别、空间、所指和能指辩证法3.克拉(chora)4.走出困境:爱、流放、革命六空间中的性别不平等批判—对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公共空间的研究为例【正文】一空间转向是什么1.含义和演变空间转向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时期,其含义的侧重点不同。

从社会学、地理学和政治学来看,主要在1960年代开始,在城市和区域研究中,空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条件与结果,受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化和资本化的生产模式的制约。

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看,主要在1980年代,理解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入地理和空间的视角。

城市化、不平衡的地理发展等是资本保持正常运行的形式,是资本主义历经危机而幸存的路径。

从社会哲学或社会科学哲学的角度看,,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在进行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的过程中,空间与社会、时间是同样重要的要素或者维度。

重视空间在当下成为一种范式、共识或者话语。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推动下,西方国家城市化迅猛发展,也出现很多城市问题。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结合了生态学、女性主义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念,然后分析女性与自然在传统社会中的边缘化地位,接着探讨生态女性主义如何倡导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最后提出生态女性主义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女性在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中的独特作用,同时推动我们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审视。

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发展,也能够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成果,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视角,其基本理论框架主要融合了生态学、女性主义以及环境伦理学的核心观点。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相互映照的。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揭示并批判人类社会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以及这种压迫如何相互关联并共同维持着某种权力结构。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传统上,女性在多数文化中被视为次要和从属的地位,这与自然界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相似。

两者都被视为是可以被剥削和利用的资源,以满足男性主导的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这种对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化不仅导致了对它们的忽视和滥用,还加剧了环境破坏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生态女性主义提出了“相互依存”的观点,即女性和自然之间存在一种本质的联系。

这种联系体现在女性通常更多地与自然环境互动,更有可能体验到自然界的脆弱性和美丽。

因此,女性往往对自然有更深的同情和尊重,这也为她们在环保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了基础。

生态女性主义致力于构建一种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这种社会不仅尊重女性的权利和平等地位,也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第八章 女性主义地理学

第八章  女性主义地理学

第八章女性主义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处于长期的停滞和衰退之中。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义的重现、民权和反战等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社会运动的主流。

西方人文地理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地理的科学开始对女权运动表示关注,女性主义地理学也就应运而生(Janice Monk,1994)。

由于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刚刚经历了计量革命的洗礼,而且许多地理学家对空间分析和实证主义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激进主义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刻,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开始渗入到地理学中,平等与权利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新热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为早期的女性主义地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人文主义地理学则是早期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依托。

社会的激进化和妇女的解放,使更多的女性向职业化和学术的参与日剧增。

一、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历史渊源在十九世纪,英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生产和再生产的分离,以及在工业生产和家务上不同性别间特有的角色分工。

从十九世纪後期开始,工业成为以男性为主导的部门,家庭成为以妇女为中心的场所,在劳动市场、家庭和建筑环境(built environment)等方面都呈现出性别的分工,这就使得妇女附属地位的全部社会过程成为分析和研究的焦点。

二战以后,新的生产线技术引进,以及劳动密集的服务业都需要新的劳动力来源,即:廉价的、没有攻击性的、且能担任单调无聊工作的劳工,女性正符合所有这些条件。

妇女进入劳工市场的效应也促进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的富裕社会中,再度发现贫穷及阶级不平等的问题愈形严重,学生的反对运动、对国际问题认知意识的觉醒、先进资本主义社会不景气的加深及失业率递增……等等所引发的议题,已使地理学者发觉越来越不容忽视。

人文主义者、结构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针对“空间崇拜”(‘spatial fetishism’)与实证论的批判,将这些议题置於地理学的议程中,尤其是在人文和社会地理学里,此外也发展出新的研究方法,用以解释社会发展过程与空间型态问的联结。

《2024年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范文

《2024年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范文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女性主义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女性主义也迎来了后现代转向。

这一转向不仅为女性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及其对新型女性文化建构的影响。

二、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1. 后现代理论对女性主义的启示后现代理论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和去中心化,为女性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在后现代理论的影响下,女性主义开始关注性别身份的多样性和流动性,以及性别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2.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特征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性别、种族、阶级等多重身份的交织和互动,以及这些身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影响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它不再将女性视为一个单一的、统一的群体,而是关注女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三、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1. 新型女性文化的特点新型女性文化是在后现代理论的启示下,以多元、开放、包容、自主为特点的女性文化。

它关注女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女性的个体选择和自由表达。

2. 新型女性文化的表现形态(1)艺术表达:新型女性文化在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表现,如女性主义电影、女性文学、女性音乐等。

这些艺术形式以女性的视角和语言,表达女性的情感和体验,为女性提供了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2)社会活动:新型女性文化也表现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如女性志愿者组织、女性运动等。

这些活动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促进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的提升。

(3)生活方式:新型女性文化还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如健康的生活方式、环保的生活方式等。

这些生活方式强调女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倡女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四、后现代转向对新型女性文化建构的影响1. 促进性别平等和自由后现代转向强调性别、种族、阶级等多重身份的交织和互动,以及这些身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

(完整word)女性主义理论

(完整word)女性主义理论

一、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一词起源于 19 世纪的法国.虽然自古以来女性已处于边缘地位,但随着三次女权运动浪潮的催生,大众才逐步意识到性别区隔的矛盾与不公义.西蒙娜·德·波伏娃(2004)在其著作《第二性》中表明了性别是后天制约的,而不是天生自然而成的,女性被视为“他者”,其地位是因男性主体的关系来定位的。

“被动"、“依赖”,甚至“臣服"被塑造成女性的“应然”特质,造成了女性在历史上的边缘地位。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将女性反抗的声音第一次全面地正式地引入到政治生活中,在此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众多被唤醒的女性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争取政治权利、教育权利、工作权利到批判及反抗父权制意识形态压迫,对以性别压迫为基础的社会不平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抗.第一波运动中出现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非常重视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其基本立场可以被表述为一种社会正义的立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获得平等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男女两性应该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其主要目标就是为女性争取到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即在现有社会结构之内为女性争取男性所享有的公民权利。

之后的激进女性主义开始用父权制来描述男性对女性的系统压迫,通过这套话语体系,女性被被严格限定在家庭中的妻子、母亲的角色。

激进女性主义革命性地提出了一个口号“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女性经历的困扰和痛苦不只是个人生活的苦难,更是性别关系的权力压迫下的结果.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还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后者认为,女性问题在工人运动、社会民主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将得到根本的解决。

女性解放最主要的途径是进入社会主义劳动市场.对女性参与有薪工作的提倡首先建基于对家庭神圣性的破除,这让女性从从属地位走出来,并显示出了家务劳动对于家庭利益的价值。

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出现则对之前的女性主义有了一个颠覆性的冲击.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女性运动的“第三次浪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地理)转向(草稿)强乃社,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动态》副编审【目录】一空间转向是什么1.含义和演变2.空间转向的背景(1)从理论看主要和法国哲学传统重视空间有关。

(2)空间转向是一个现实问题3.空间的含义(1)福柯(2)哈维 (3)索亚二女性主义空间转向的两个流派1.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视角2.空间转向的研究角度中的两个方向(1)英美国家:女性主义地理学转向(2)法国学者:空间(建筑)、语言、精神分析和性别三朵琳·玛赛:空间和性别(英国)第一空间和性别联系在一起。

第二,地理和地理学受到性别的影响,反之依然。

第三,城市和性别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家庭是一个规训女性的地方。

四伊莉格瑞(Luce Irigaray):建筑、空间与性别(法国)1.“二在”(being-two):爱与居2.建筑与女性的自我建筑五克里斯蒂娃:语言、精神分析、性别与空间(法国)1.背景、语言哲学、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2.精神分析:性别、空间、所指和能指辩证法3.克拉(chora)4.走出困境:爱、流放、革命六空间中的性别不平等批判—对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公共空间的研究为例【正文】一空间转向是什么1.含义和演变空间转向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时期,其含义的侧重点不同。

从社会学、地理学和政治学来看,主要在1960年代开始,在城市和区域研究中,空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条件与结果,受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化和资本化的生产模式的制约。

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看,主要在1980年代,理解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入地理和空间的视角。

城市化、不平衡的地理发展等是资本保持正常运行的形式,是资本主义历经危机而幸存的路径。

从社会哲学或社会科学哲学的角度看,,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在进行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的过程中,空间与社会、时间是同样重要的要素或者维度。

重视空间在当下成为一种范式、共识或者话语。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推动下,西方国家城市化迅猛发展,也出现很多城市问题。

如何理解这些问题?法国学者列菲伏尔是探索空间转向的先驱人物。

他在1974年《空间生产》一书中指出,关键是理解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

它表现为城市的迅速发展、社会的都市化,这种生产将全球和地方、城市和乡村、中心和边缘连接起来。

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对城市空间的生产和消费起重要作用。

在社会城市化的条件下,空间生产是理解城市问题关键。

美国学者卡斯特在1972年《城市问题》中指出,空间作为一种社会产品,永远是由不同的社会结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及其联合形成的关系来决定的。

城市是一个系统,是诸多因素组成的特定空间。

美国学者哈维在地理和空间研究中注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活力,对城市问题进行探讨。

他的城市研究相对集中在1974年的《社会正义与城市》、1985年的《资本的城市化》和《意识与城市经验》、2003年的《巴黎:现代性之都》等著作中。

从城市和空间与地理的关系看,他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城市化,城市中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看作是资本控制下形成的。

阶级的斗争和资本的积累是构成城市空间的核心因素,城市空间布置是资本支配的。

美国学者索亚是总结、概括并大力推广空间转向理论的重要人物。

他认为空间或者空间性是具体的,即空间已经是城市的,或者彻底城市化的。

在1989年《后现代地理学》中,他明确提出并比较系统地论证了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空间转向。

在2000年的《后大都市》一书中,他提出城市与区域研究中,空间性分析是第一位的,我们需要在后现代视野下综合现有对城市的各种理解,以形成城市建构或者重构的新认识。

在2009年《时代精神到空间精神:空间转向的新纠结》一文中,他指出空间转向在当代的突出表现就是空间作为资本出现,由于这些空间是社会生产的而不是自然给予的,这些城市化的空间中形成的问题应该通过社会行为来改变。

他对空间生产和消费中实现空间正义给予强调并充满期待。

2. 空间转向的背景(1)从理论看主要和法国哲学传统重视空间有关。

按照索亚的研究,法国学界有一个对空间性敏感的传统,不像英美和德国传统。

从18世纪的孟德斯鸠、卢梭和伏尔泰,到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情景主义、编年史学派的历史学家如布隆戴尔,也有很多关于空间、地理、城市主义的描述。

20世纪60年代的写作和思想。

但是只有列菲伏尔和福柯,明确开始了思考时间和空间、并隐含地探讨了地理和历史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本体论、认识论和理论性的激进再思考。

卡斯特是西班牙裔、法国文化传统的美国学者,是在法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背景下完成了《论城市问题》这一重要著作的。

福柯关于地理学、空间和现代性的统治的关系,影响很大。

(2)空间转向是一个现实问题第一,和城市危机有关。

简单说来,西方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化。

这个变化中有个特点比较突出,那就是城市危机。

卡斯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这个时期的城市问题意味着城市危机、城市化加速、环境意识形态、国家干预的增加、城市规划的矛盾后果、大众反叛、邻里关系的组织化、城市政治学兴起。

在当时城市危机有很多理解,比如,城市关键设施危机、财政危机、公共需求和财政资源不足危机,社会服务的进化、城市组织的结构和经济性危机。

卡斯特认为城市危机是一种城市结构的危机,表现在内城社会秩序的破坏、集体消费手段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内的危机、大内城地方政府的危机、城市发展模式的危机。

他用经济活动来理解空间,用工业发展来说明空间危机。

后来他进一步用空间消费来理解城市问题。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有生产、消费和交换这些环节,城市重要是在消费这个环节上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城市中的消费主要是集体性的,交通、医疗、住房、闲暇设施等。

这些消费是城市的根本性特征。

美国学者桑德斯也吸收了卡斯特的观点,但他是从社会发展提出的,在福利国家阶段国家的职能在消费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了。

人的收入不取决于其努力,人所占据的空间直接影响人的财富占有量,空间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和消费中,过分追逐利益是问题所在。

[8]按照索亚的研究, 19世纪中叶以来,城市工业资本主义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繁荣与危机的周期性变化。

城市危机与这种危机是契合的。

这种危机的波长大约是50年。

19世纪70到80年代、20世纪20到30年代、20世纪60到70年代都发生过城市危机。

每次城市危机都表现为,城市发展出现实验性时期,城市建设中试错行为较多,城市发展方向重新定位和改变,同时有解构和重构的过程发生。

危机时期社会矛盾突出,经济生活效率受到影响。

[9]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现代话语基础上达成共识,超越大都市,将人们从市场和资本的不正义的空间统治中解放出来。

第二,和信息化与全球化有关。

就像有些论者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自身的,由于电讯和媒介的形成,空间问题成为重要的,这些慢慢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范式性的因素。

在精神、社会和文化学科中的研究中,共同的一个话语。

”[1]10空间转向在当代社会中,和全球化、赛博空间、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形成一个特定的领域有关。

人们交往的空间意识和概念比以前有很大增加。

比如近年卡斯特在信息社会研究中,提出了全球经济和政治时代的发展中,在赛博空间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去具体空间化特点,赛博空间是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空间,人们受到赛博空间的影响很大。

这个问题必须重视。

通讯、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时间和空间的压缩现象。

空间不是消失了,而是形成了其他形式的时间和空间。

这也是一种变化和转型。

这种转向也可以从现实和社会发展,与人类认识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

所谓的空间转向从语用学来说,空间、地点、图绘、全球化等概念对理解空间非常重要,是空间问题得到理解的语境。

人们认识到,事物在哪里发生对于理解他们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是很关键的。

(Barney Warf, Santa Arias(ed.), The Spatial Tur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Routledge, 2009,p.1)很多学者理解“空间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结构与人类主体的不同历史的理解、文化现象的生产有关。

”(ibid.)空间的重要性也从全球化、赛博空间、主体性和同一性的变化、环境问题等当中表现明显。

总结起来,“空间转向很难是一些象牙塔里知识分子的杜撰。

这种社会思想的变化更多反映了当代世界中更加广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型。

”(ibid,p.4)这些变化主要有,第一,全球化,全球化没有消灭空间,反而是空间更加突出。

第二,赛博空间和互联网也对空间性问题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赛博空间中,一个坚实的虚拟和实在之间的距离消失了。

很难说哪里是开始而哪里是结束。

就是认同和主体性的问题突出,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统一性,是现代性的自我核心,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主体的异化似乎已经被主体的碎片化替代了。

第三,生态和环境问题对与形成空间问题的突出也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这些问题的发生是地方性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则认识到,这些问题需要有全球性的眼光和角度。

总的来看,空间转向首先是空间的社会转向,从社会的资本化和市场化的生产模式来理解空间问题;其次是空间的城市转向,空间在现代和当代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主要指的是城市空间;再次,是全球化和地域化、本土化关系受到重视的转向。

3.空间的含义(1)福柯福柯在1976年在法兰克西学院的讲座中,提出了时间和历史对于空间与空间性的有限性,指出空间和空间性对时间和历史的解释,已经深入到社会科学中,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物即科学社会主义中。

需要做的重新给空间与地理重新赋权和重新平衡。

福柯与列菲伏尔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这种重新平衡的工作一直到去世。

他们认为要完成任务,现有的空间思想是不可以的,需要新的,他们建立了更加复杂和合丰富的思想来进行这个工作,形成新的知识。

福柯所说的空间与身体、家庭,到全球化的各种统治方式都有关系。

而列菲伏尔则提出三种空间:生活空间、表达的空间、表达性的空间。

在历史上空间有两个被强调的方面,一个方面强调其物质性,绘图性的形式,在空间中的事物,一个方面强调有关心灵、理念、呈现和思想决定的空间所影响的空间。

这两个空间概念是有局限性的。

(2)哈维其空间概念很复杂,影响很大。

哈维似乎更加强调了不平衡发展的空间关系与阶级关系一样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他就是作为一个重视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重述而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这是1980年代的事情了。

他有两个地方做了几种解释:(a)在《后现代状况》中,他提出列菲伏尔的三种空间,所谓的物质空间、空间表达和表达的空间,也是空间实践,是人的一种活动。

他将这些活动和时间相对具体化。

(哈维:《后现代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商务印书馆,2003,第27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