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b242a3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8.png)
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钢材疲劳强度是指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钢材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疲劳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钢材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那么,影响
钢材疲劳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1.材料的化学成分
钢材的化学成分是影响其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含碳
量较高的钢材疲劳强度较低,而含硅、锰等元素的钢材疲劳强度较高。
此外,钢材中的夹杂物、氧化物等也会对疲劳强度产生影响。
2.材料的热处理状态
钢材的热处理状态也会影响其疲劳强度。
一般来说,经过正火、淬火
等热处理的钢材疲劳强度较高,而退火状态下的钢材疲劳强度较低。
3.应力水平
钢材的疲劳强度与应力水平密切相关。
在相同的应力水平下,钢材的
疲劳强度越高,其使用寿命也就越长。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钢材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力水平。
4.循环次数
循环次数也是影响钢材疲劳强度的因素之一。
在相同的应力水平下,循环次数越多,钢材的疲劳强度也就越低。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钢材时,应尽量减少循环次数,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5.工作温度
钢材的工作温度也会影响其疲劳强度。
一般来说,钢材在低温下的疲劳强度较高,而在高温下的疲劳强度较低。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钢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温度。
综上所述,钢材疲劳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处理状态、应力水平、循环次数和工作温度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在设计和使用钢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材材料和热处理状态,并合理控制应力水平和循环次数,以延长钢材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其安全性能。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fc8b81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7.png)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疲劳性能对于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疲劳是指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在一定应力水平下发生疲劳破坏的现象。
了解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对于设计合理的工程结构和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疲劳破坏的基本概念、影响疲劳性能的因素以及提高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疲劳破坏的基本概念疲劳破坏是指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在应力水平远低于其静态强度的情况下发生破坏的现象。
疲劳破坏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疲劳失效形式。
在实际工程中,很多零部件的失效都是由于疲劳破坏引起的,因此疲劳性能的研究对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影响疲劳性能的因素1. 应力水平:应力水平是影响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应力水平越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就越短。
因此,在设计工程结构时,需要合理控制应力水平,避免超过材料的承受范围。
2. 循环次数:循环次数也是影响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
循环次数越多,材料的疲劳寿命就越短。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对工件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评估,避免因为频繁的应力循环导致疲劳破坏。
3. 材料的性能:材料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等都会影响其疲劳性能。
一般来说,晶粒细小、组织均匀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
此外,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也能够提高材料的抗疲劳能力。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产生影响。
高温、潮湿的环境会加剧材料的疲劳破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三、提高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方法1. 合理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阶段,需要合理选择材料、设计结构,避免应力集中和过大的应力水平,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
2. 表面处理:通过表面处理如喷丸、镀层等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疲劳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3. 热处理工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其抗疲劳能力,从而延长材料的疲劳寿命。
第三章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08f4166561252d380eb6e76.png)
• •
拉压缺口系数
Kf = (σ )
弯曲缺口系数
Kσ = (σ )
剪切缺口系数
Kτ =
K (τ −1 ) d
(σ −1 )d
K −1 d
(σ −1 )d
K −1 d
(τ −1 )d
主要的应力集中的影响特性: (1)钢的σb愈高,则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及Kτ值愈 大。可见,高强度钢的Kσ及Kτ值比低碳钢大,所以应 力集中对刚强度钢的疲劳极限影响较大; (2)对于给定的直径d,圆角半径r愈小,则应力集 中愈严重。 (3)应力集中影响系数与σb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 由已知的结果曲线插值得到;
3.4 其他因素的影响
(1)载荷类型:拉压最严重,其次是旋转载荷,弯曲载荷严重程度最小;
(2)加载频率: 正常频率——5~300Hz,一般认为在此加载频率范围内,疲劳 极限影响不考虑; 低频——0.1~5Hz:疲劳极限会降低; 高频——300~100000Hz:疲劳极限会升高。 加载频率影响还与加载应力有关,应力越高,频率影响越大。
这是因为大尺寸试件含有更多的疲劳损伤源裂纹萌生的概率就高从而导致疲劳强度下上面两个试样承受弯矩m的作用若两个试样的最大应力max相同对某一高应力区域来说大试样在此应力区域内的金属晶颗粒数要大于小试样在此应力区域的金属晶颗粒数对疲劳强度来说至少要有一定数量的晶粒达到某一应力极限值时才会产生疲劳裂纹
第三章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3)载荷波形:主要是在高温腐蚀环境下影响较明显,主要是最大载荷停留 时间的影响;而一般的适用环境可以不考虑该影响。
q= K f −1 Kt −1
(3)敏感系数q和力流线 敏感系数q在0~1之间变化。
q=
K f −1 Kt −1
金属材料疲劳
![金属材料疲劳](https://img.taocdn.com/s3/m/a66858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4.png)
金属材料疲劳金属材料疲劳是指金属在受到循环应力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裂纹并最终破坏的现象。
疲劳是金属材料的一种重要破坏形式,也是工程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疲劳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金属材料疲劳的基本原理是由于金属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下,其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金属内部的微观损伤,最终导致裂纹的生成和扩展。
这种微观损伤主要包括位错的运动和集聚、晶界的滑移和变形等。
随着循环载荷的不断作用,这些微观损伤逐渐积累,最终导致金属材料的疲劳破坏。
其次,金属材料疲劳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应力水平的大小,循环载荷的幅值越大,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就越短。
其次是应力的频率,循环载荷的频率越高,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也越短。
此外,温度、环境介质、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等因素也会对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预防金属材料的疲劳破坏,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避免应力集中和裂纹的敏感区域。
其次是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抗疲劳性能。
此外,可以采用合适的工艺控制和热处理手段,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另外,科学合理地进行应力分析和寿命预测,也是预防金属材料疲劳破坏的重要手段。
总之,金属材料疲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金属材料疲劳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金属材料疲劳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通过对金属材料疲劳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属材料疲劳的本质,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推动金属材料疲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金属材料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疲劳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0861a5c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f.png)
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引言: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变形和应力的作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疲劳现象。
疲劳强度是评估材料在疲劳加载下的抗疲劳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测试方法。
一、疲劳强度的概念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承受的最大应力,也称为疲劳极限。
其单位为MPa或N/mm²。
疲劳强度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二、影响因素1. 材料的组织结构:晶体结构的排列方式、晶粒大小和晶界的形态对疲劳强度有着显著影响。
晶粒越细小,晶界越强固,材料的疲劳强度越高。
2. 表面质量:表面缺陷如裂纹、划痕等会成为疲劳起始点,导致疲劳破坏的发生。
因此,良好的表面质量有助于提高疲劳强度。
3.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经过加工后,晶粒会细化,晶界也会变得更加强固,因此加工硬化能够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4. 温度:温度对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有一定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疲劳强度会降低。
5. 应力水平:应力水平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所受到的应力大小。
较低的应力水平可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三、测试方法1. S-N曲线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疲劳试验方法之一。
实验中通过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循环加载,记录下材料的疲劳寿命,然后绘制S-N曲线,得出疲劳强度。
2. 破坏断口分析法:该方法通过观察材料的疲劳破坏断口来判断疲劳强度。
根据断口的形貌、特征来分析疲劳破坏的机制和强度。
3. 微观结构分析法:该方法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工具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推断疲劳强度。
结论: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是评估材料抗疲劳性能的重要指标。
疲劳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组织结构、表面质量、加工硬化、温度和应力水平等。
为了准确评估材料的疲劳强度,可以采用S-N 曲线法、破坏断口分析法和微观结构分析法等测试方法。
通过研究和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金属材料疲劳及其机理研究
![金属材料疲劳及其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a08b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0.png)
金属材料疲劳及其机理研究金属材料是目前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其疲劳问题一直是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疲劳是指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载荷后,材料开始表现出失效的现象。
本文将从疲劳的基本概念、疲劳的影响因素、金属材料疲劳机理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来对金属材料疲劳机理进行探讨。
一、疲劳的基本概念疲劳是指材料在持续的交变载荷或者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后失效的一种状态。
在疲劳研究中,通常采用循环载荷法,即在材料上施加正负循环载荷来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疲劳载荷。
疲劳是一种隐蔽性失效,即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变形或损伤,但在经过一定次数后将发生裂纹或断裂失效。
二、影响疲劳失效的因素材料在进行循环载荷下存在多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疲劳寿命,从而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
疲劳影响因素包括了:应力幅值、应力集中因素、载荷频率、温度、材料的微观组织、材料工艺以及气体、液体的腐蚀等因素。
三、金属材料疲劳机理金属材料疲劳失效的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进行疲劳载荷作用下,材料表面会形成微小的裂纹和损伤,这些损伤会随着循环载荷的增加,不断扩展到材料的内部,形成裂纹。
当裂纹扩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材料疲劳失效的临界点,此时裂纹会突然扩展形成裂纹断裂,从而造成材料的失效。
此外,材料在疲劳载荷作用下还会发生形变、塑性变形、氧化和微观组织的改变等现象。
四、金属材料疲劳机理研究方法针对金属材料的疲劳机理,目前常见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断口观察法、应力-应变分析法、材料塑性形变分析法、电子显微镜分析法、位错模型等方法。
断口观察法是指通过对失效材料的断口进行观察,从而得出材料的失效机理。
应力-应变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来推导出材料的疲劳寿命和疲劳性能等参数。
材料塑性形变分析法是利用材料在疲劳载荷下发生的塑性变形来推断材料的疲劳寿命。
电子显微镜分析法则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从而了解材料在疲劳载荷下发生的微观变化。
影响钢材疲劳强度的因素
![影响钢材疲劳强度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184220f580216fc700afd3e.png)
影响钢材疲劳强度的因素来源:互联网 | 作者: | 2007-10-29| 编辑: admin一、工作条件1.载荷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疲劳强度;2.次载锻炼:低于疲劳极限的应力称为次载。
金属在低于疲劳极限的应力下先运转一定次数之后,则可以提高疲劳极限,这种次载荷强化作用称为次载锻炼。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应力应变循环产生的硬化及局部应力集中松弛的结果。
3.温度:温度降低,疲劳强度升高,温度升高,疲劳强度降低。
4.腐蚀介质:具有腐蚀性的环境介质因使金属表面产生蚀坑缺陷,将会降低材料疲劳强度而产生腐蚀疲劳。
腐蚀疲劳曲线无水平线段.即不存在无限寿命的疲劳极限,只有条件疲劳极限。
二.表面状态及尺寸因素的影响1.应力集中:机件表面的缺口应力集中,往往是引起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一般用Kt表示应力集中程度,用Kf和qf说明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程度。
2.表面状态(1)表面粗糙度:愈低,材料的疲劳极限愈高;愈高,疲劳极限愈低。
材料强度愈高,表面粗糙度对疲劳极限的影响愈显著。
表面加工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粗糙度不同。
(2)抗拉强度:愈高的材料,加工方法对其疲劳极限的影响愈大。
因此,用高强度材料制造受循环载荷作用的机件时,其表面必须经过更加仔细的加工,不允许有刀痕、擦伤或者大的缺陷,否则会使疲劳极限显著降低。
3.尺寸因素:机件尺寸对按劳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弯曲、扭转载荷作用下其影响更大。
一般来说,随着机件尺寸的增大,其疲劳强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疲劳强度尺寸效应。
其大小可用尺寸效应系数表示。
三.表面强化及残余应力的影响表面强化处理具有双重作用:提高表层强度;提供表层残余压应力,抵消一部分表层拉应力。
焊接工艺技术 2009年8月29日关键字:摘要: 为了提高焊接结构疲劳性能,通过试验比较了经超声冲击的X65管线钢对接接头试样和未经此处理的原始焊态对接接头试样疲劳强度及在同样应力范围下的疲劳寿命。
试验的统计结果表明,经过超声冲击处理的试样,其疲劳强度相对未冲击试样提高37。
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dee210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e.png)
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通常我们通过手册所获得的S-N曲线大多是无缺口的标准试样的试验结果,但是实际零部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工作环境和工作载荷的特点都可能大不相同,而这些因素都对零部件的疲劳强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力学、冶金学和环境三个方面。
这些因素互相联系影响,使得在疲劳强度设计和疲劳寿命预测时,综合评价这些因素影响变得复杂。
三类因素中,力学因素从根本上讲可归结为应力集中和平均应力的影响;冶金学因素可归纳为冶金质量即材料的纯净度和材料的强度;而环境因素主要有腐蚀介质和高温的影响。
对于铁路车辆零部件大多数的情况是在大气和常温环境下工作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应主要考虑力学和冶金学两类因素。
它们包括缺口形状的影响、尺寸的影响、表面状态的影响和平均应力的影响等。
关于这些因素对疲劳极限影响的具体数据相关的经验公式,可查阅有关手册和资料。
这里主要讨论疲劳强度设计和疲劳寿命预测时需要了解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影响规律或现象,以及必须或应该考虑到的注意事项。
01缺口形状效应零件或构件常常带有如轴肩类的台阶、螺栓孔和油孔、键槽等所谓的缺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零件的横截面积在缺口处发生了突变,而在这些缺口根部应力会急剧升高,这种现象叫做应力集中。
缺口处的应力集中是造成零部件疲劳强度大幅度下降的最主要的因素。
应力集中使得缺口根部的实际应力远大于名义应力,使该处产生疲劳裂纹,最终导致零件失效或破坏。
应力集中的程度用应力集中系数(又称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 来描述,表达式如下:这里,σmax 为最大应力,σ0为载荷除以缺口处净截面积所的得平均应力,又称名义应力。
在一定范围内,缺口根部的曲率半径ρ越小,应力集中程度越大,疲劳强度降低的程度也就越大。
但是,对于低中碳钢等塑性材料,当缺口根部的曲率半径进一步减小甚至小于零点几个毫米时,疲劳强度的降低程度会变的越来越小甚至不再降低。
此时应力集中系数就无法真实地反映缺口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b11de4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1.png)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疲劳性能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疲劳是指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加载和卸载后,产生裂纹并最终破坏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的疲劳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改善疲劳性能的方法。
一、疲劳机理金属材料的疲劳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观裂纹形成和扩展: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材料内部会产生微观裂纹,这些裂纹会随着循环加载和卸载的重复作用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材料破坏。
2. 塑性变形和应力集中:在循环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金属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会导致应力集中,从而加速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3. 金属材料的内部缺陷:金属材料内部存在各种缺陷,如夹杂物、气孔等,这些缺陷会成为裂纹的起始点,加速裂纹的扩展。
二、影响因素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对疲劳性能有重要影响。
强度高的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韧性好的材料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硬度高的材料能够抵抗塑性变形。
2. 循环载荷的幅值和频率:循环载荷的幅值和频率对疲劳性能有直接影响。
幅值越大、频率越高,材料的疲劳寿命越短。
3. 温度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环境条件对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会降低。
4. 表面处理和应力状态:表面处理和应力状态对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有重要影响。
表面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质量,减少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应力状态的合理控制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延缓裂纹的扩展。
三、改善疲劳性能的方法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优化材料的组织结构: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合金设计等方法,优化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强度和韧性,从而提高疲劳寿命。
2. 表面处理: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喷丸、镀层等,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质量,减少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3. 控制应力状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加工工艺,控制金属材料的应力状态,减少应力集中,延缓裂纹的扩展。
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62f71d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9.png)
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1. 引言钢材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汽车、航空等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钢材往往需要承受循环加载的作用,这会导致钢材的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是由于材料在循环加载下产生的微小裂纹逐渐扩展,最终导致失效。
钢材的疲劳强度是指在循环加载下,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水平。
了解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对于设计和使用钢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综合论述影响钢材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组织结构、表面状态、加载条件和环境介质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为改进钢材的疲劳强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指导。
2. 影响因素2.1 材料的组织结构钢材的组织结构是影响其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细晶粒的钢材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而粗晶粒的钢材则具有较低的疲劳强度。
细晶粒的钢材由于晶界较多,能够阻碍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了疲劳强度。
此外,钢材的非金属夹杂物和缺陷也会对疲劳强度产生影响。
夹杂物和缺陷会导致应力集中,从而加速裂纹的扩展,降低了钢材的疲劳强度。
因此,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和控制工艺参数,减少夹杂物和缺陷的形成。
2.2 表面状态钢材的表面状态对疲劳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表面加工和缺乏保护层会导致表面裂纹和腐蚀,从而降低钢材的疲劳强度。
因此,在使用钢材之前,需要采取适当的表面处理措施,例如喷涂防腐漆、镀锌等,以提高钢材的表面质量。
此外,表面的残余应力也会对疲劳强度产生影响。
残余应力可以通过冷加工、热处理等工艺产生,如果残余应力较大且处于表面附近,会导致应力集中和裂纹的扩展。
因此,对于需要承受循环加载的钢材结构,需要进行合适的残余应力处理,以减小其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2.3 加载条件钢材的加载条件是影响其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载条件包括加载幅值、加载频率和加载形式。
加载幅值是指循环加载中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一般来说,加载幅值越大,钢材的疲劳强度越低。
铝合金疲劳强度
![铝合金疲劳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1dd37fe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4.png)
铝合金疲劳强度
铝合金是一种常见的轻质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长期使用中,铝合金可能会受到疲劳损伤,导致其应力容限和强度下降,甚至发生断裂事故。
因此,研究铝合金的疲劳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经历循环载荷后仍能保持其初始强度的能力。
对于铝合金而言,其疲劳强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循环载荷幅值。
铝合金的疲劳寿命随着循环载荷幅值的增加
而降低。
2. 循环载荷次数。
铝合金的疲劳寿命随着循环载荷次数的增加
而降低。
3. 温度。
铝合金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疲劳断裂。
4. 环境因素。
铝合金的疲劳强度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
湿度、化学介质等。
为了提高铝合金的疲劳强度,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 优化材料组成和加工工艺,提高材料的内在强度和韧性。
2. 对于需要使用循环载荷的部件,可以采用循环载荷试验来评
估其疲劳寿命,并设计合适的使用寿命。
3. 在高温下使用铝合金部件时,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材料
厚度等措施来提高其疲劳强度。
总之,研究铝合金的疲劳强度对于保证其安全可靠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222772802020740be1e9b2c.png)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材料的疲劳强度对各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极为敏感。
外在因素包括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表面光洁度及使用条件等,内在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状态、纯净度和残余应力等。
这些因素的细微变化,均会造成材料疲劳性能的波动甚至大幅度变化。
各种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是疲劳研究的重要方面,这种研究将为零件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制订各种冷热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保证零件具有高的疲劳性能。
1.应力集中的影响常规所讲的疲劳强度,都是用精心加工的光滑试样测得的,然而,实际机械零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缺口,如台阶、键槽、螺纹和油孔等。
这些缺口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使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远大于零件所承受的名义应力,零件的疲劳破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 :在理想的弹性条件下,由弹性理论求得的,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与名义应力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或疲劳应力集中系数)Kf: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σ-1与缺口试样疲劳极限σ-1n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不仅受构件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且受材料的物理性质、加工、热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随着缺口尖锐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通常小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q: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表示材料对疲劳缺口的敏感程度,由下式计算。
q的数据范围是0-1,q值越小,表征材料对缺口越不敏感。
试验表明,q 并非纯粹是材料常数,它仍然和缺口尺寸有关,只有当缺口半径大于一定值后,q值才基本与缺口无关,而且对于不同材料或处理状态,此半径值也不同2.尺寸因素的影响由于材料本身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内部缺陷的存在,尺寸增加造成材料破坏概率的增加,从而降低材料的疲劳极限。
尺寸效应的存在,是把试验室小试样测得的疲劳数据运用于大尺寸实际零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不可能把实际尺寸的零件上存在的应力集中、应力梯度等完全相似地在小试样上再现出来,从而造成试验室结果与某些具体零件疲劳破坏之间的互相脱节。
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行为研究
![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08b4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8.png)
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行为研究疲劳和断裂是金属材料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失效形式,对于确保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行为进行研究,并讨论相关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
一、疲劳行为金属材料在长期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会发生疲劳失效。
疲劳失效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起源、裂纹的扩展和材料的断裂。
研究表明,疲劳寿命与应力水平、应力幅值、应力比、环境条件和材料微观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影响因素1.1 应力水平:应力水平是指疲劳曲线上的平均应力水平,通常用最大应力的一半表示。
应力水平越高,材料的疲劳寿命越短。
1.2 应力幅值:应力幅值是指疲劳曲线上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
应力幅值越大,材料的疲劳寿命越短。
1.3 应力比:应力比是指峰值应力与谷值应力之比。
当应力比为1时,称为纯轴向载荷;当应力比不等于1时,称为非纯轴向载荷。
非纯轴向载荷下的疲劳寿命一般比纯轴向载荷下的疲劳寿命短。
1.4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气体环境等会对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产生影响。
例如,高温、高湿度和腐蚀介质会加速材料的疲劳失效。
1.5 材料微观结构: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格结构、晶界、夹杂物、相变等会影响其疲劳寿命。
晶界的孔隙、夹杂物的尺寸和分布、相变的位错等缺陷都可能成为疲劳裂纹的起始点。
2. 改进措施2.1 材料选择和设计:选择适合工作条件的高强度材料,并根据应力分布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减小疲劳应力集中。
2.2 表面处理:通过表面处理方式如喷丸、镀层等来改善材料表面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其抗疲劳性能。
2.3 控制工艺参数: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冷加工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减小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应力集中。
二、断裂行为金属材料在受到破坏性载荷的作用下,会发生断裂失效。
断裂行为通常经历两个阶段:裂纹的起源和断裂的扩展。
研究表明,断裂行为与应力状态、载荷速率、温度和材料韧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影响因素1.1 应力状态:金属材料的断裂行为受应力状态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什么因素相关?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什么因素相关?](https://img.taocdn.com/s3/m/53b213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8.png)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什么因素相关?
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外部力量和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
的强度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1. 结晶缺陷:
金属材料的结晶缺陷包括晶界、位错和空位等,这些缺陷会影
响金属的强度。
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位错是晶格中的错配,空位是晶格中缺少原子的地方。
结晶缺陷会导致内部应力集中,从
而降低金属的强度。
2. 晶粒大小:
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会影响其强度。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晶粒
会导致材料更高的强度,因为较小的晶粒界面更多,能够阻碍位错
的移动和蠕变。
因此,通过控制金属的加工工艺或合金化元素的添加,可以调控晶粒大小,从而改善金属的强度。
3. 温度:
温度是影响金属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晶格热振动会增加金属原子的位移和位错的移动,使金属材料的强度降低。
当温度升高时,金属材料的强度会下降。
4. 合金化元素:
添加一些合金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强度。
例如,添加碳元素可以形成碳化物,使金属变硬和强化。
添加其他合金化元素如铝、镁、硅等也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5. 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其强度。
常用的加工工艺包括冷加工和热加工。
冷加工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改善金属的强度,而热加工可以通过晶粒长大和结合强化机制来提高强度。
总之,金属材料的强度与结晶缺陷、晶粒大小、温度、合金化元素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对金属强度的影响,可以为金属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和优化。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8af14ca5e9856a57126024.png)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由于疲劳断裂通常是从机件最薄弱的部位或外部缺陷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处发生,因此疲劳断裂对许多因素很敏感,例如,循环应力特性、环境介质、温度、机件表面状态、内部组织缺陷等,这些因素导致疲劳裂纹的产生或速裂纹扩展而降低疲劳寿命。
为了提高机件的疲劳抗力,防止疲劳断裂事故的发生,在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加工时,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状,防止表面损伤,避免应力集中。
由于金属表面是疲劳裂纹易于产生的地方,而实际零件大部分都承受交变弯曲或交变扭转载荷,表面处应力最大。
因此,表面强化处理就成为提高疲劳极限的有效途径。
由于工程实际的要求,对疲劳的研究工作已逐渐从正常条件下的疲劳问题扩展到特殊条件下的疲劳问题,如腐蚀疲劳、接触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微动磨损疲劳等。
对这些疲劳及其测试技术还在广泛进行研究,并已逐步标准化镀锌钢板的质量检验标准优质品级镀锌板的质量要求包括规格尺寸、外观、镀锌量、化学成份、板形、机械性能和包装等几个方面。
1.包装分为切成定尺长度的镀锌板和带卷镀锌板包装两种。
一般铁皮包装,内衬防潮纸,外以铁腰子捆扎,捆扎牢靠,以防内装镀锌板相互摩擦2.规格尺寸有关产品标准(以下述及)都列明镀锌板推荐的标准厚度、长度和宽度及其允许偏差。
另外,板的宽度和长度、卷的宽度也可按用户要求确定。
3.外观表面状态:镀锌板由于涂镀工艺中处理方式不同,表面状态也不同,如普通锌花、细锌花、平整锌花、无锌花以及磷化处理的表面等。
切成定尺长度的镀锌板及镀锌卷板不得存在影响使用的缺陷(以下详述),但卷板允许有焊接部位等若干不正常部分。
4.镀锌量镀锌量标准值:镀锌量是表示镀锌板锌层厚度的一个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有两面镀锌量相同(即等厚镀锌)和两面镀锌量不同(即差厚镀锌)两种。
镀锌量的单位为g/m2。
5.机械性能(1)抗拉试验:一般说来,只有结构用、拉伸用和深拉伸用镀锌板有抗拉性能要求。
(2)弯曲试验:是衡量薄板工艺性能的主要项目。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12f16d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1.png)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材料之一,其疲劳性能是评价材料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疲劳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下,在一定应力水平下发生疲劳破坏的能力。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疲劳破坏的基本概念、疲劳破坏的机理、影响疲劳性能的因素以及提高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基本概念疲劳是指材料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应力循环后发生破坏的现象。
疲劳破坏是一种隐蔽性的破坏形式,通常不会在材料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但会导致材料的突然失效。
疲劳破坏是由于应力循环引起的微观裂纹扩展最终导致材料失效。
二、疲劳破坏的机理1. 裂纹萌生阶段:在金属材料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会产生微小的裂纹,这些裂纹通常位于晶界、夹杂物或位错等缺陷处。
2. 裂纹扩展阶段: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会逐渐扩展并蔓延至材料的整个截面,最终导致材料疲劳破坏。
3. 最终破坏阶段:当裂纹扩展至一定长度时,材料的强度将无法承受应力,导致材料突然破裂。
三、影响疲劳性能的因素1. 材料的组织结构:晶粒的尺寸、晶界的性质、夹杂物的分布等都会影响材料的疲劳性能。
2. 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等会影响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速度。
3. 工作温度: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通常会下降。
4. 应力水平:应力水平越高,材料的疲劳寿命越短。
5. 加工工艺:不同的加工工艺会对材料的晶粒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
四、提高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方法1. 优化材料设计:合理选择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
2. 表面处理:采用喷丸、化学处理等方法,提高材料表面的质量,减缓裂纹的扩展速度。
3. 减小应力集中: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和减小零件的应力集中部位,降低材料的疲劳破坏风险。
4. 加强材料的表面保护:采用涂层、镀层等方式,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是一个综合性能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金属疲劳强度影响因素
![金属疲劳强度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02c54cf89eb172ded63b70a.png)
金属疲劳强度影响因素影响金属疲劳强度的因素有多种,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常见的一些疲劳强度影响因素。
1、屈服强度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疲劳极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材料的屈服强度越高,疲劳强度也越高,因此,为了提高弹簧的疲劳强度应设法提高弹簧材料的屈服强度,或采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比值高的材料。
对同一材料来说,细晶粒组织比粗细晶粒组织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
2、表面状态最大应力多发生在弹簧材料的表层,所以弹簧的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很大。
弹簧材料在轧制、拉拔和卷制过程中造成的裂纹、疵点和伤痕等缺陷往往是造成弹簧疲劳断裂的原因。
材料表面粗糙度愈小,应力集中愈小,疲劳强度也愈高。
材料表面粗糙度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疲劳极限下降。
在同一粗糙度的情况下,不同的钢种及不同的卷制方法其疲劳极限降低程度也不同,如冷卷弹簧降低程度就比热卷弹簧小。
因为钢制热卷弹簧及其热处理加热时,由于氧化使弹簧材料表面变粗糙和产生脱碳现象,这样就降低了弹簧的疲劳强度。
对材料表面进行磨削、强压、抛丸和滚压等。
都可以提高弹簧的疲劳强度。
3、尺寸效应材料的尺寸愈大,由于各种冷加工和热加工工艺所造成的缺陷可能性愈高,产生表面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疲劳性能下降。
因此在计算弹簧的疲劳强度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
4、冶金缺陷冶金缺陷是指材料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气泡、元素的偏析,等等。
存在于表面的夹杂物是应力集中源,会导致夹杂物与基体界面之间过早地产生疲劳裂纹。
采用真空冶炼、真空浇注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钢材的质量。
5、腐蚀介质弹簧在腐蚀介质中工作时,由于表面产生点蚀或表面晶界被腐蚀而成为疲劳源,在变应力作用下就会逐步扩展而导致断裂。
例如在淡水中工作的弹簧钢,疲劳极限仅为空气中的10%~25%。
腐蚀对弹簧疲劳强度的影响,不仅与弹簧受变载荷的作用次数有关,而且与工作寿命有关。
所以设计计算受腐蚀影响的弹簧时,应将工作寿命考虑进去。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2458f76011ca300a6c39093.png)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由于疲劳断裂通常是从机件最薄弱的部位或外部缺陷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处发生, 因此疲劳断裂对许多因素很敏感,例如,循环应力特性、环境介质、温度、机件表面状态、内部组织缺陷等,这些因素导致疲劳裂纹的产生或速裂纹扩展而降低疲劳寿命。
为了提高机件的疲劳抗力, 防止疲劳断裂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加工时, 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状, 防止表面损伤, 避免应力集中。
由于金属表面是疲劳裂纹易于产生的地方,而实际零件大部分都承受交变弯曲或交变扭转载荷, 表面处应力最大。
因此, 表面强化处理就成为提高疲劳极限的有效途径。
由于工程实际的要求, 对疲劳的研究工作已逐渐从正常条件下的疲劳问题扩展到特殊条件下的疲劳问题,如腐蚀疲劳、接触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微动磨损疲劳等。
对这些疲劳及其测试技术还在广泛进行研究,并已逐步标准化镀锌钢板的质量检验标准优质品级镀锌板的质量要求包括规格尺寸、外观、镀锌量、化学成份、板形、机械性能和包装等几个方面。
1.包装分为切成定尺长度的镀锌板和带卷镀锌板包装两种。
一般铁皮包装, 内衬防潮纸, 外以铁腰子捆扎,捆扎牢靠,以防内装镀锌板相互摩擦2.规格尺寸有关产品标准 (以下述及都列明镀锌板推荐的标准厚度、长度和宽度及其允许偏差。
另外, 板的宽度和长度、卷的宽度也可按用户要求确定。
3.外观表面状态:镀锌板由于涂镀工艺中处理方式不同,表面状态也不同,如普通锌花、细锌花、平整锌花、无锌花以及磷化处理的表面等。
切成定尺长度的镀锌板及镀锌卷板不得存在影响使用的缺陷(以下详述 ,但卷板允许有焊接部位等若干不正常部分。
4.镀锌量镀锌量标准值:镀锌量是表示镀锌板锌层厚度的一个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有两面镀锌量相同(即等厚镀锌和两面镀锌量不同(即差厚镀锌两种。
镀锌量的单位为g/m2。
5.机械性能(1抗拉试验:一般说来,只有结构用、拉伸用和深拉伸用镀锌板有抗拉性能要求。
(2弯曲试验:是衡量薄板工艺性能的主要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Via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材料的疲劳强度对各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极为敏感。
外在因素包括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表面光洁度及使用条件等,内在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状态、纯净度和残余应力等。
这些因素的细微变化,均会造成材料疲劳性能的波动甚至大幅度变化。
各种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是疲劳研究的重要方面,这种研究将为零件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制订各种冷热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保证零件具有高的疲劳性能。
应力集中的影响
常规所讲的疲劳强度,都是用精心加工的光滑试样测得的,然而,实际机械零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缺口,如台阶、键槽、螺纹和油孔等。
这些缺口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使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远大于零件所承受的名义应力,零件的疲劳破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 :在理想的弹性条件下,由弹性理论求得的,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与名义应力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或疲劳应力集中系数)Kf: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σ-1与缺口试样疲劳极限σ-1n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不仅受构件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且受材料的物理性质、加工、热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随着缺口尖锐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通常小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q: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表示材料对疲劳缺口的敏感程度,由下式计算。
q的数据范围是0-1,q值越小,表征材料对缺口越不敏感。
试验表明,q并非纯粹是材料常数,它仍然和缺口尺寸有关,只有当缺口半径大于一定值后,q值才基本与缺口无关,而且对于不同材料或处理状态,此半径值也不同。
尺寸因素的影响
由于材料本身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内部缺陷的存在,尺寸增加造成材料破坏概率的增加,从而降低材料的疲劳极限。
尺寸效应的存在,是把试验室小试样测得的疲劳数据运用于大尺寸实际零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不可能把实际尺寸的零件上存在的应力集中、应力梯度等完全相似地在小试样上再现出来,从而造成试验室结果与某些具体零件疲劳破坏之间的互相脱节。
表面加工状态的影响
机加工的表面总存在着高低不平的加工痕迹,这些痕迹就相当于微小缺口,在材料表面造成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
试验表明,对于钢和铝合金,粗糙的加工(粗车)与纵向精抛光相比,疲劳极限要降低10%-20%甚至更多。
材料的强度越高,则对表面光洁度越敏感。
加载经历的影响
实际上没有任何零件是在绝对恒定的应力幅条件下工作,材料实际工作中的超载和次载都会对材料的疲劳极限产生影响,试验表明,材料普遍存在着超载损伤和次载锻炼现象。
所谓超载损伤是指材料在高于疲劳极限的载荷下运行达到一定周次后,将造成材料疲劳极限的下降。
超载越高,造成损伤所需的周次越短,如图1所示。
图1 过载损伤届
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少量次数的超载不仅不会对材料造成损伤,由于形变强化、裂纹尖端钝化以及残余压应力的作用,还会对材料造成强化,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极限。
因此,应对超载损伤的概念进行一些补充和修正。
所谓次载锻炼是指材料在低于疲劳极限但高于某一限值的应力水平下运行一定周次后,造成材料疲劳极限升高的现象。
次载锻炼的效果和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塑性好的材料,一般来说锻炼周期要长些,锻炼应力要高些方能见效。
化学成分的影响
材料的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凡能提高抗拉强度的合金元素,均可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比较而言,碳是影响材料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而一些在钢中形成夹杂物的杂质元素则对疲劳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热处理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不同的热处理状态会得到不同的显微组织,因此,热处理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实质上就是显微组织的影响。
同一成份的材料,由于热处理不同,虽然可以得到相同的静强度,但由于组织的不同,疲劳强度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
在相同的强度水平时,片状珠光体的疲劳强度明显要低于粒状珠光体。
同是粒状珠光体,其渗碳体颗粒越细小,则疲劳强度越高。
显微组织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除了和各种组织本身的机械性能特性有关外,还和晶粒度以及复合组织中组织的分布特征有关。
细化晶粒可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夹杂物的影响
夹杂物本身或由它而产生的孔洞相当于微小缺口,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将产生应力集中和应变集中,成为疲劳断裂的裂纹源,对材料的疲劳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夹杂物对疲劳强度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夹杂物的种类、性质、形状、大小、数量和分布,而且还取决于材料的强度水平以及外加应力水平及状态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夹杂物其机械和物理性能不同,和母材性能之间的差异不同,对疲劳性能的影响也不同。
一般说来,易变形的塑性夹杂物(如硫化物)对钢的疲劳性能影响较小,而脆性夹杂物(如氧化物、硅酸盐等)则有较大的危害。
比基体膨胀系数大的夹杂物(如硫化物)因在基体中产生压应力而影响小,而比基体膨胀系数小的夹杂物(如氧化铝等)因在基体中产生拉应力而影响大。
夹杂物与母材结合的紧密程度也会影响疲劳强度。
硫化物易于变形,和母材结合紧密,而氧化物易于脱离母材,造成应力集中。
由此可知,从夹杂物的类型来说,硫化物的影响较小,而氧化物、氮化物和硅酸盐等则是危害较大的。
不同加载条件下,夹杂物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在高载条件下,无论有没有夹杂物的存在,外加载荷均足以使
材料产生塑性流变,夹杂物的影响较小,而在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范围,夹杂物的存在造成局部应变集中成为塑性变形的控制因素,从而强烈地影响材料的疲劳强度。
也就是说,夹杂物的存在主要是影响材料的疲劳极限,对高应力条件下的疲劳强度影响不明显。
材料的纯净度是由熔炼工艺过程决定的,因此,采用净化冶炼方法(如真空熔炼、真空除气和电渣重熔等)均可有效降低钢中的杂质含量,改善材料的疲劳性能。
表面性能变化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表面状态的影响除前已提及的表面光洁度外,还包括表层机械性能的变化及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表层机械性能的变化可以是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同所引起,也可以是表层因形变强化而引起。
渗碳、氮化和碳氮共渗等表面热处理除了可以增加零件的耐磨性之外,还是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特别是提高耐腐蚀疲劳和咬蚀的一种有效手段。
表面化学热处理对疲劳强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加载方式、渗层中的碳氮浓度、表面硬度及梯度、表面硬度与心部硬度之比、层深以及表面处理所形成的残余压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
大量试验表明,只要是先加工缺口后经化学热处理,则一般说来缺口越尖锐,疲劳强度的提高也越多。
不同的加载方式下,表面处理对疲劳性能的影响也不同。
轴向加载时,由于不存在应力沿层深分布不均的现象,表层和层下的应力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处理只能改善表面层的疲劳性能,由于心部材料未得到强化,因而疲劳强度的提高有限。
在弯曲和扭转条件下,应力的分布集中于表层,表面处理形成的残余应力和这种外加应力叠加,使表面实际承受的应力降低,同时,由于表层材料的强化,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弯曲和扭转条件下的疲劳强度。
和渗碳、氮化以及碳氮共渗等化学热处理相反,如果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脱碳,使表层的强度降低,则会使材料的疲劳强度大幅度降低。
同样,表面镀层(如镀Cr、Ni等)由于镀层中的裂纹造成的缺口效应、镀层在基体金属中引起的残余拉应力以及电镀过程中氢气的浸入导到氢脆等原因,使疲劳强度降低。
采用感应淬火、表面火焰淬火以及低淬透性钢的薄壳淬火,均可获得一定深度的表面硬度化层,并在表层形成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因而也是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有效方法。
表面滚压和喷丸等处理,由于能在试样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形变硬化层,同时使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因而也是提高疲劳强度的有效途径。
Copyright【©】 2006-2019 微信号:steeltuber 百度熊掌号:steeltuber
继续阅读《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的全文内容...
分类: 钢管钢铁知识 | Tags: 钢铁性能,机械性能,工艺,生产技术,热处理, | 添加评论(0)
还没有评论,您来说两句?
相关文章:
16Mn钢的硬度与变形的关系 (2018-03-15)
未来几年,这13项钢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攻克 (2017-11-04)
轴承常见缺陷的磁粉探伤和失效分析 (2016-04-04)
施泰力分辨率为0.01MM的公制千分尺如何读数? (2019-01-04)
奥氏体讲解 (2019-03-02)
“不需要质量管理”,这才是工厂"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2017-03-09)瑞典钢铁公司推出精密钢管新产品 (2018-12-01)
超临界流体可控冷却淬火技术 (2019-01-21)
钢管热处理的主要质量缺陷 (2018-11-17)
杠杆表的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 (201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