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1)

合集下载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完整版).doc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完整版).doc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周红云每个人身上,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都有太阳❖海伦·凯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

出生19个月就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在老师安妮·莎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不但如此,她还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

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

其中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的生活》,出版后就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也因此而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受召力的作家之一;她的著名作品还有《中流》、《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课程介绍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全国高等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回归主流”的国际化趋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正确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各类在学前期常见的特殊儿童及其教育,包括身心障碍儿童与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有关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课程为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0558)《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概要(可编辑修改word版)

(0558)《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概要(可编辑修改word版)

(0558)《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第一部分说明本教学大纲是依据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而制定。

一、本课程达到的目的、任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是为了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回归主流”的国际化趋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正确、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二、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一)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二)本课程主要阐述在学前期常见的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需要及其教育,分为基本原理、各类特殊儿童特点及教育、常见的特殊教育手段和学前一体化教育四部分。

教学内容分为掌握和了解两类,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分别加以了注明,供教学时参考。

三、复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二)课后留有思考题,请尽量联系现实教育实践进行思考。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计40 学时,其中教师授课20 个学时,其余学时由学生自修。

学期期末考试。

评价由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方式用论文及笔试闭卷。

比例为20%、80%。

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时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五、学习时数分配第二部分复习大纲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二)了解国内外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学习重难点(一)学前特殊儿童、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概念;(二)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开作业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形考任务一(学习测验,1-6章,权重60%,需辅导教师评阅)01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形考任务一(学习测验,1-6章,权重60%,需辅导教师评阅)01参考(含答案)

题目:社会学阅读答案:社会学阅读;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阅读作品,研究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发掘作品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阅读方法。

题目:文化学阅读答案:文化学阅读;是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的阅读方法。

题目:语义学阅读答案:语义学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基础,从字,词,句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全力开发多方面主题内涵的阅读方法。

题目:接受美学答案:接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作品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重视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题目:律诗答案:律诗;是接近诗的一种,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都有一定规定,主要包括五律,七律两种。

押韵上偶句押韵,首句上可押可不押;对仗上,颔联,劲联必须对仗。

题目:寓言答案: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字数不多,但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和其他事物。

题目:小说的文体特征答案: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的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题目: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答案: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论文的创造性是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其有着新理论新定理,甚至能够调补某个领域的空白。

创造性是科学论文的灵魂,核心和生命力之所在,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

文献性,是指一些学术论文可以长期保存,检索查阅作为后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鉴。

这种论文,往往具有长期使用参考的价值。

题目: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答案: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1,通过文字语言解读其文化内涵;2,通过习俗制度透视其思想原则;3,通过经济结构透视其价值观念; 4,通过科学技术透视其哲学基础;5,通过文学艺术透视其审美趣味。

第一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特殊教育的发展概况: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为教育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期的西方国家,主要是由宗教团体所开办的盲
聋学校。 特殊教育在20世纪的中期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对象已经由青少年扩展到婴幼儿和大学生。 学前特殊教育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原因 1、学前特殊儿童的成长需要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本质原因。 (1)根据天赋人权的思想,学前特殊儿童首先是自然人,所有的自然人都具
有生存的权利; (2)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人都需要发展,作为社会人的学前特殊儿童也不例
外,同样需要发展,具有发展的权利。 2、教育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理论支撑。 3、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学前特殊教育成功案例: 聋儿王超琪,当时妈妈把他送到邱新会老师在漯河创办郾城区聋儿语训
中心学习的时候,就没有报多大希望,认为孩子长大了能学会喊爸喊妈, 能认识男女厕所就行了。但是,这个孩子2014年夏天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以537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现在是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一个本科生。
王瑞杰,王超琪参加中央电视台《越战越勇》节目的亲友团
二、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发展的阶段:根据特殊教育的发展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 1、启蒙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 特点:讨论的是特殊婴幼儿应不应该接受教育以及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等为内容。 教育者及教育形式:宗教团体及社会人士,以收容和保护措施为主。 对象:轻度残疾的特殊儿童。 内容:教给特殊儿童一些基本的生存与交往的能力训练。
还处于探索独立的早期阶段。
(二)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们的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时间比较短。 1、学前特殊教育与学前普通教育逐渐融合。 早期的学前特殊教育是与普通学前教育隔离的,其场所是在特殊教育学校、

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特殊儿童指那些具有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社交等方面的障碍,需要特别的教育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于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学前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于特殊儿童发展的环境。

在学前教育机构,特殊儿童可以接触到各种教育资源和设施,与正常儿童一同学习和游戏,促进他们的社交和生活技能的发展。

其次,学前教育可以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支持。

通过专业教育师和特殊教育专家的指导,特殊儿童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充分发展自身的潜能。

最后,学前教育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平等的机会。

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同学习,可以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增强自信心,改善自我形象。

二、特殊儿童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1. 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多感官教学: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特殊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进行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3. 合作学习:鼓励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合作学习,从中学习社交和合作的技巧。

通过与正常儿童的互动,特殊儿童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4. 游戏教学:将教育融入游戏中,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游戏,特殊儿童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各项技能。

5. 家长参与: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方案,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

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增强特殊儿童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三、特殊儿童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措施特殊儿童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力资源不足、教育资源不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投入,提升师资培训和学校设施建设。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应用题单项选择题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区间是( )A.2~4岁B.3~5岁C.0~6岁D.3~6岁正确答案:C解析: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的异常现象指的是( ) A.认知发展障碍儿童B.学习障碍C.语言发展障碍儿童D.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正确答案:D解析: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3.按照儿童的语言行为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学前儿童语言障碍分为不同类型,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构音异常B.发声异常C.流畅度异常D.听觉障碍正确答案:D解析:按照儿童的语言行为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学前儿童语言障碍分为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等不同类型。

4.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中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是( )A.间接效益B.直接效益C.社会效益D.全效益正确答案:B解析:直接效益是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

5.视觉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为视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人所获得的信息中来自于视觉的有( )A.50%B.60%C.70%D.80%正确答案:D解析:人所获得的信息中有80%来自于视觉,因此视觉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很大。

6.用来测验一个人对言语的察觉和理解情况的是( )A.纯音测听法B.言语测听法C.反射测听法D.受激反应测听法正确答案:B解析:专家们设汁言语测听法,专门用来测验一个人对言语的察觉和理解情况。

7.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统计,约有________的学龄儿童有健康障碍,其中一半为脑瘫,另一半为慢性疾病患儿。

( )A.0.5%B.0.6%C.0.7%D.0.8%正确答案:A解析: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统计,约有0.5%的学龄儿童有健康障碍,其中一半为脑瘫,另一半为慢性疾病患儿。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特殊儿童就是“不正常的”、“异常”的儿童。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 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必须借助特殊方法,才能使其有最大的发展。
(二)什么是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为0-6岁的、有特别需要的儿童提供的 特别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层含义:
采用不同的安置状态、教材教法、辅助器材等, 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 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潜能发展 在早期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关键期内 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本章主要内容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学前特殊儿童概述
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 儿 育 童 施加的积极的影响 0-18岁 0- 6岁 特别的、与常态不一样


特 殊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 用几个词来描述你所见过的特殊儿童 哪些儿童属于特殊儿童?
3、语言发展障碍 言语异常:构音异常、发音异常、流畅度 异常 语言发展异常:速度、程度低(不会说话 或说话令人费解) 语言与读写障碍
二、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4、情绪和行为问题 孤独症(自闭症) 多动症(注意缺陷障碍) 社会适应性问题
二、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5、超常儿童 智力超常(智商高) 语言超常(阅读与写作能力强) 艺术超常(音乐、美术) 创造性超常 领导型超常
心理上接受——行为上帮助
(二)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 担 有专门机构教管,减轻家长精神负担 费用不高,大多数在家长能够支付范围内。
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特殊儿童在经济上变消费者为生产者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24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学前专业的学生学会如何为不同的儿童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中实施的特殊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儿童,为他们在早期提供一个良好的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该课程的前置课程为《学前教育学》和《幼儿教育心理学》,后置课程为《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课程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具体实际,介绍各类在学前期常见的特殊儿童及教育,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的教育和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有关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教育方法。

二、课程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基本理论、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教育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1.掌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正确看待与认识普通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树立全体儿童共同发展的新教育观念;2.学习和掌握正确评估儿童特殊需要的方法,树立个别化教育的观念,掌握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3.学会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帮助特殊儿童实现个别化教育,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与编写主要采用自编讲义。

教材主要是针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1)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主要表现符合学生的水平和符合幼儿园教育的实际。

自编讲义充分考虑到了大专学生所具有的理论水平和高职学生在技能要求,做到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要求。

(2)实践性强。

实践性强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过程中。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是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一、名词解释1、学前特殊儿童: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求的儿童。

2、视觉障碍:又称视力残疾,一般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能从事正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3、听觉障碍:指由于传音系统或感音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和语言的声音。

4、学前特殊教育: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5、语言障碍:语言异常和言语异常都称为语言障碍。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者语言障碍,从而难能通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6、广泛性发育障碍: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的局限、刻板与重复等。

二、选择和填空1、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背景围绕年龄较大的盲童和聋童展开1874年开办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瞽叟通文馆”。

2、发展的阶段(1)、启蒙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目前:处于独立阶段早期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3、特殊儿童按生存与发展条件异常的角度综合分为四类: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超常和智利落后);言语发展障碍(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语言发展异常);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多动症、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Asperger综合征等)。

4、学前特殊教育机构(1)、民政部办的福利机构;(2)、中国残联办的康复机构;(3)、教育部门主办的残障儿童幼儿园;(4)、教育部门要求普通教育中心开办的特殊教育班;(5)、随园就读制,普通班中接纳特殊儿童。

5、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原则(一)全面性(二)个别化(三)直观性(四)启发性(五)趣味性6、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一)分化目标(二)多层次教学(三)创设生活情景(四)导入游戏三、简答1、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第二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第二章
--教学重点应增强婴幼儿信息处理加工能力,改进认知 过程,完善认知结构;
(三)人本理论 --强调学习就是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自己喜欢且
觉得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的积 累,是人生成长的历程; --婴幼儿的障碍是因为迷失了自我,不能依赖个人的经 验来积累知识,发展技能,形成人格;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
第二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概念与理念
一.学前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学前特殊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的概念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
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具有特殊需要的0-6,7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生理发展障碍儿童:视觉,听觉,肢体和身体病弱; --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儿童; --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
第二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生态学基础
一.发生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认为婴幼儿处在多元的生态环境中,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
素必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必须考虑社区及家庭 结构问题,贫穷,教育体制,家庭成员的互动等因素对婴 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发展的复杂性 婴幼儿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发展的关联性 婴幼儿所处的环境危险因素越多,则发展的结果越差; (三)发展的互动性 婴幼儿身心发展是其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 的必然结果; (四)发展的规约性 环境即社会构造在规约人类适应其社会的方式,正如基因在 规约每一个体的身体发展结果一样;
业培训中心,康复中心); 3.教育部门主办的残障儿童幼儿园(中小学盲校,聋校,弱
智学校,孤独症儿童幼儿园和训练机构等); 4.普通教育中开办的特殊教育班(智力落后儿童班,行为训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与掌握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基本概念与代表性心理理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与特殊方法。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各类特殊儿童的定义、分类、诊断、产生的原因、身心特征和教育训练的基本方法等。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分析各类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及教育训练各类特殊儿童的能力。

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科学地总结和表达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的观点,能就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儿童教育观,能够形成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科学的态度。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
4
5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杨广学张巧明王芳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雷江华刘慧丽.学前融合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主要参考资料
[1]周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华职教育自学考试研究院组编.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同步辅导同步练习.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3]雷江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何侃等著.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5]华国栋主编.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制订人:
审核人:
2020年7月。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2、由于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差,直观思维占支配地 位,他们不善于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思维过程不连贯,跳跃性思维多一些; 4、思维刻板、不灵活; 5、思维的调节能力差,行动往往缺乏思想支配,易
受人指使。
• 个性特征:
1、期望值普遍偏低;
2、缺乏自我尊重意识;
3、缺乏交往的需要,性格胆怯、孤僻,不喜欢与同 龄孩子一起玩耍、交谈和往来。一方面他们受智 力落后的影响,不会与人交往;另一方面由于他 们常受到正常儿童的歧视,与人交往的愿望和积 极性受到了挫伤,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因此受 到了很大的限制。
• 感知觉的特点: 1、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的范围狭窄; 2、在感知过程中,分辨能力差,往往看不出事物之
间的差异性;
3、感知觉的恒常性也较差。
• 注意的特点: 1、注意力容易分散 2、注意范围狭窄 3、注意力的转移和分配能力差
• 记忆的特点:
智力落后儿童的大脑发育迟滞和障碍,不可避 免地对记忆造成损害,使得整个记忆存在明显的 缺陷。主要表现为记忆的速度慢、容量小、保持 的时间短、再认困难、不完整等。
3.情绪体验比较简单:
(1)满意了就高兴,不满意就大哭大闹。而且一旦 情绪上来时就很难做通工作;
(2)调节情绪的技能差,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 别人的劝告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尽管简 单,却非常强烈
4.性格:
一般都比较孤僻、不合群。有些怯懦、胆小怕 事、逃避困难,有的脾气暴躁,难以驾驭。
第三节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鉴定方法
第三章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第一节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概述
一、智力落后的概念 格罗斯曼 1983年 :
智力落后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 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行为的缺陷。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件(1)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件(1)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1.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定义及分类;2.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3.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4. 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定义、分类及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 掌握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具体方法;3. 学会如何与幼儿园合作,共同教育特殊类型学前儿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及其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法。

重点: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定义、分类、家庭教育原则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定义、分类;(2)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4)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5)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原则和方法进行教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定义、分类、原则、方法;2. 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定义、分类及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论述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及具体方法;(3)结合实际,分析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特殊类型学前儿童的方法。

2. 答案:(1)特殊类型学前儿童是指具有特殊需求或特殊才能的学前儿童。

分类包括:生理、心理、智力、行为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或特殊才能。

(2)特殊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1.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2. 特殊儿童及其分类;
3.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章: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心理特点
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2. 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
3. 学前特殊儿童的行为特点。

第三章: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
1. 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
2. 不同类型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
3. 康复训练中家长的角色及其应对策略。

第四章: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
2. 学前特殊儿童的策略;
3. 学前特殊儿童的评估和监测。

第五章:学前特殊教育的管理与服务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的管理;
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的服务;
3. 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

以上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各章节重点内容,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特殊教育的定义、意义、教育需求和心理特点,掌握康复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学前特殊教育的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6.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听觉障碍干预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进行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做到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语言训练包含以下内容: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力评估。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并要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教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SQE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3、流畅度异常诊断与矫治的基本要点是:描述和分析儿童说话不流畅的具体表现;评估儿童负面情绪的性质及强度;评价儿童对自身语言表现的态度与心理调适水平。语言障碍矫治主要致力于改善环境,减轻压力,提供良好的榜样,恰当的强化和加强预防。
(四)发音异常1、发音异常是指音质、单调、音量及共鸣方面出现异常现象。
4. 学前特殊儿童发展趋势: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C、整合教育的趋向: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下在进行。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充分注重给每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64适用专业: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门研究从0—6、7岁间,即婴幼儿阶段具有特殊需要,属于特殊教育范畴的儿童的一门学科,属于理论课程,同时又兼具较强的应用性。

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行为表现、认知能力、残疾特点等方面进行实际的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评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学前特殊教育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发生、发展,政策法规、相关理论基础,熟悉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方法、内容、手段,教育与康复方法的实际运用。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以及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如学前语言教育等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因此,本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开展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是:梳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以及方法体系;融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领域前沿;加强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运用。

本课程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重点使学生形成专业的教师观念,并具有从事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面对的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育教学工作与将来的实际岗位工作连成一体,做到活用(创造性开展学前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实用(能尽快适应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好用(专业思想牢固,职业操守过硬),更能适应学前教育机构对特教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识记:1学前特殊儿童: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3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4补偿性发展: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成人负责而认真的对儿童的各种特殊需要和行为做出的反应。

5支持性教育环境: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

6早期干预:针对6岁以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及其特殊发展需要,设计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方式。

7回归主流:从传统的将特殊教育隔离于普通教育之外,到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从摒弃漠视救济残疾儿童,到尊重残疾儿童的权利,改变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从单纯的肯定盲聋哑残疾儿童为特殊教育对象,到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各类需要在教育上给予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

8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用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来替代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领会:1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答:(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障碍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

(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

(5)超常儿童,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儿童成为超常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答:(1)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

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

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潜能的发展。

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

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

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将有效的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答:早期干预方案在学前机构和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之间建立起亲密的联系,把家庭感情氛围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结合起来,创造成功的学习环境,使特殊需要儿童在家长参与的有利环境中日益长进。

简单应用:1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概念的变化?答:过去讨论特殊儿童的概念,往往是从简单的“不正常”或者“异常”的角度去考察。

从医学的角度评价,出现某些疾病的症状便成为异常,因为这样的人有别于一般正常和健康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价,原理常标准的行为,则被视为一种非正常的变态;从社会学的角度评价,当一个人出现无法顺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无法建立适当人际关系的问题时,亦将之归为异常之类。

这样的观念在最近这些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近年来国家教育界普遍接受了有关特殊儿童教育的更为宽泛的概念。

在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所谓的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儿童作为整体的发展实际上多呈常态分布反应为一般水平的同时还具有两级分布的状态。

因此,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

以上述新的观念来看待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归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如何防止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答:早期教育环境的适宜性,将有利于预防特殊需要儿童第二种障碍或第二次障碍的出现。

因为儿童早期与养育者之间建立的良好互动关系的作用。

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

3比较回归主流一体化融合教育与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

答:回归主流一体化融合教育从传统的将特殊教育隔离于普通教育之外,到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从摒弃漠视救济残疾儿童,到尊重残疾儿童的权利,改变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从单纯的肯定盲聋哑残疾儿童为特殊教育对象,到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各类需要在教育上给予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

回归主流运动提倡给特殊儿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环境条件,有利于他们与正常儿童交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顺利进入正常社会生活作准备。

回归主流教育模式有资源教室模式,教育配对模式,咨询教师模式,混合服务模式。

而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用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来代替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其特征是(1)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无论他们有何种残疾,也无论他们的残疾程度如何,都必须在正常班级里接受所有的教育;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2)全纳性教育要求教师与其他人员组成特殊需要儿童的工作小组,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高水平的支持。

(3)全纳性教育的课程由一般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构成,课堂教学主要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保证每个儿童都有同样的机会参与活动,而不会被孤立。

综合应用:1试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答:首先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

其次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将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

再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社会对残疾人尤其是残障儿童的承认,重视有助于他们的发展成长,同时也有助于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我们可以更深切的体会到这项事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他将对我国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识记:1盲;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以下至无光感时,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即为盲。

2低视力: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之间时为低视力。

3视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4造成视觉发展障碍的主要因素:遗传与先天因素,疾病因素(白内障,沙眼,角膜炎,视网膜脱落),意外事故,5听觉障碍: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它是一种总称,是指从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力残疾,其中分为聋和重听两类。

6听障儿童分类:儿童听觉障碍的程度主要从声音强度和声音频率两个角度进行判断。

7身体病弱儿童的概念: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

8身体病弱儿童的类型: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哮喘;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如肾炎血液疾病,如贫血和血友病;神经障碍疾病,如癫痫等。

领会:1盲与低视力的比较?答: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以下至无光感时,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即为盲。

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之间时为低视力。

2视觉障碍对儿童心里的影响?答:视觉障碍会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容易造成儿童性格怪癖和自卑心理。

常见性格问题有:自私,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的帮助和关心别人;依赖,一些视觉障碍儿童由于受到过多的照顾,形成了依赖心理和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性格;从情绪上看,情绪不稳定,常因小事而大闹一场;很多儿童自卑心理重,好嫉妒,心胸狭窄。

因此,关心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

3学前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答:(1)言语与语言发展,在听力受损儿童成长过程中,语言是他们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

发生时收不到听觉反馈;无法从成人那里得到充分的言语强化;无法听到成人的言语示范。

他们的语音知觉差,对他人的话与周围的噪音无动于衷,学习语言的兴趣不浓。

(2)认知与思维,无法感知视觉以外的东西,无法了解声音的强弱所代表的事物变化;不善于感知事物的本质,不善于把握事物的统一关系;不能保持知觉与语言的统一;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滞后现象。

他们在很长时期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他们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经验感性知识缺乏,肤浅凌乱。

(3)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还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有退缩,自我封闭等倾向。

他们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使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等交流系统。

他们对玩具游戏活动的选择也有自己的特色,相互之间更容易获得认同感,更容易相互理解,建立自己封闭的独特的聋童天地。

4学前听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

答:早期干预方案针对6岁一下的听觉障碍儿童发展特点及其障碍,设计适合教育听障儿童的环境条件和方式,发展他们主动把握周围事物的技能,使他们学会了解和关心他人,学会与其他儿童进行合作与交流;获得游戏听故事看电影和表演等机会;通过舞蹈和律动等使身体得到发育。

5身体病弱儿童的身心特征?答:病弱儿童除了因身体疾病造成的体能不足以外,在智力上与正常儿童没有甚么区别,其认知发展也与正常儿童无大差异。

但是由于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这些儿童会因治疗所花的时间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习。

幼儿由于体弱多病,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

这些可能会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也会使得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

还会影响学习兴趣与情绪。

当然疾病对儿童最大影响表现在儿童个性发展方面,由于身患疾病,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赖缺乏自信,也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

简单应用:1辨别儿童是否存在视觉障碍的方法?答:视觉障碍的鉴别主要通过视力检查来进行,其中包括视力敏度的检查和视野的检查。

视力敏度代表一个人看清眼前某一距离以外事物的视力程度。

标准化的视力敏度检查可以由医院来进行。

优势眼的视力经过矫正后在以上但未达到者,称为弱视儿童。

儿童的视力在以下时,就可以称为视觉障碍儿童。

视野检查主要检测视力的范围,即视线保持平直方向且静止不动时,人所能观察到的视力范围。

视野的检测可以由教师通过以对比检查卡片检查来进行。

2对幼儿进行视力检测的方法?答:(1)对比检查,教师与儿童对面坐,相距米。

检查右眼时,让幼儿右眼与教师左眼对视,并各自遮住另外一只眼。

教师用手指作视标,从两个人距离相等处在各个方向由外周向内移动,当儿童看到教师手指时就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