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2.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 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 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7.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 );1min=60s;1h=60min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2、长度单位的换算: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nm.3、长度的测量:使用刻度尺(卷尺、直尺、三角尺)测量。
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两个最小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使用方法:(1):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放,放正并且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3):看,视线要垂直于被测物和刻度尺;(4):读,准确读出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4、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5、时间的测量:使用石英钟、秒表、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测量。
机械停表读数:先读小表盘,看是否过了0.5,在看大表盘,小表盘过了0.5则大表盘读数为30.0-59.9,没有则只读0.0-29.9.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区别,特点: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误差不是错误,要与错误区分,错误是人粗心造成,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是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为参照物,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定相同。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所经过的路程,路程越长则运动越快,反之则慢;(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以时间越短则越快,反之则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1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二、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长度千米km1km=1000m=103m米m----分米dm1dm=0.1m=10-1m厘米cm1cm=0.01m=10-2m毫米mm1mm=0.001m=10-3m微米μm1μm=0.000001m=10-6m纳米nm1nm=0.000000001m=10-9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指各种有刻度的尺子,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测量长度时使用。
①精密测量工具:如需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中。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下表中的内容。
新人教版八 上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归纳)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国际单位:米 符号:m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3、换算关系: 1km =1000m =103m 1m = 10dm = 102cm = 103mm = 106µm = 109nm4、对长度的单位形成具体的概念。
二、长度的测量1、★ 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刻度尺。
常用工具:卷尺、皮尺、钢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过程,1)选择(观察):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精度和量程都合适的测量工具2)放置:①对齐: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也可以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②紧靠: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长度;③放平: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或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①读数时视线垂直被测物体和刻度尺。
(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②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3、能准确的估测物体的长度。
三、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四、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符号:s 。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2. 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表机械停表:小圈为分钟,大圈为秒(若小圈指针处于前半格,则大圈为第1圈读0-30s ,若小圈指针处于后半格,则大圈为第2圈读30-60s )五、误差1、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错误: 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注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②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平均值:12...n d d d d n+++= 第2节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首先要选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汇总新人教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
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新版)新人教版
第1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2.单位:秒(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_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前的观察: (1)零刻度线(2)量程(3)分度值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特殊长度的测量:测圆珠笔的周长,测碗口的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常用的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知识点3:测量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2.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2.单位: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换算:1m/s=3.6km/h3.速度的计算公式:4.比较速度: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三、匀速直线运动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一般来说在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真空不可传声。
三、声速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的单位为赫兹,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 10km 13= m 10dm 11-= m 10cm 12-= m 10mm 13-= m 10m 16-=μm 10nm 19-=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70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3)换算关系:minmin1=h1=s6060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 S =ν 公式变形:⎪⎩⎪⎨⎧==⇒=νννS t tS t S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6.3s /m 1= s /m 6.31h /km 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 ,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 ;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 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 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 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 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 /m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ν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40~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一、温度(用T表示)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4、常见的温度值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常用温度计分类(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C1.0o35o C42~寒暑表CC1o30o~50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量程是C4235o,分度值是C1.0o,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设计(如上图)(2)实验现象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4)实验结论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3)实验结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3、晶体凝固(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四、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五、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电视、电脑等)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特点: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是等大的)(3)像的形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快的.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m/s=⨯c8103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3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42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知识点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一点、二角、三线”(如图所示)即(1)入射点O(2)入射光线AO(3)反射光线OB(4)法线ON(5)入射角i(6)反射角r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1)平而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射出(如上图所示)2、漫反射(1)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如上图所示)3、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现象(如下中图所示)(1)在玻璃板另一侧成蜡烛的像(2)蜡烛所成的像都能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重合(3)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5)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实验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像(3)玻璃板竖直放置是为了使所成的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4)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左图所示):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显示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上右图所示)2、利用平面镜成像。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核心考点一、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10-3k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4.光年: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沿直线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5.常见长度估测(约):铅笔芯的直径1 mm、指甲宽度1 cm、初中物理课本长约26 cm 宽约18 cm、手掌宽度1 dm、课桌高0.7 m、课桌的高度约是0.75 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5 m、教学楼每层高约3 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2.认识刻度尺:(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2)零刻度线: 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3)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3.刻度尺的使用:(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指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2)“放”:零刻度或某一整数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物体,并且与所测边平行。
(3)“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总长度,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2)化曲为直法:测量曲线长度时,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如:测地图上两地铁路线的距离。
(3)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如:测量跑道长度。
(4)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册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2.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刻度尺的使用①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放置: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③读数:视线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录:数值+单位4.时间的单位:秒(s);常用单位换算:1h=60min=3600s.5.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秒表)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①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误差;错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①判断运动状态: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运动(不变→静止)②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运动的、静止的)都可以;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观众方法②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花的时间——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方法①定义)①公式:v=路程(s)——米(m)——千米(km)时间(t)——秒(s)——小时(h)速度(v)——米/秒(m/s)——千米/小时(km/h)②单位换算: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①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②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一直保持不变③图像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ts(2)测量工具:刻度尺(测路程)、停表(测时间)(3)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便于测量时间;(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5)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释放小车测量时间;计算速度;(6)若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7)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致底端的过程中,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且v下半>v全>v上半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①基本工具:刻度尺。
常用工具:、、。
②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换算关系有:1km=103m;1mm=10-3m 1d m=0.1m;1μm =10-6m;1cm=10-2m;1nm=10-9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
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
C.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说明结果的倒数第二位代表分度值位)。
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
2.时间的测量①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案例:一钢制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冬天测量的结果偏大。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结果的小数位数与给定的测量结果小数倍数保持一致);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注意: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①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注意: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
没有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①定义:为了描述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选作标准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②任何物体都可选做参照物。
③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选谁为参照物就假定它不动),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归纳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只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10-3k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2、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图13、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如图1,该刻度尺的量程是0-13cm。
分度值——如图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会放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不能倾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
(4)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若长度正对刻度时则读0)(5)会记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准确值与估读值)和单位。
4。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图2(1)辅助工具法——如图2,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图3(2)化曲为直——如图3,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图4(3)累积法——如图4,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例子:①一页纸的厚度——要100张同样的纸,用尺子量出它的厚度,再用总厚度除以100就得一页纸的厚度;②铜丝的直径——Ⅰ、用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再用这根铜丝的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得到直径;Ⅱ、在硬币上做个记号,然后沿着记号在直尺上转一圈再回到原来做记号的地方,所到直尺刻度之处就是硬币的周长;Ⅲ、测量道具:一只铅笔,一把直尺。
测量方法:先用直尺量出这根铜丝的长度,然后用铜丝再铅笔上紧排着绕上数圈,绕完铜丝,再用铜丝的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出了铜丝的直径;)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时(h)、分(min)。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1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二、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长度千米km1km=1000m=103m米m----分米dm1dm=0.1m=10-1m厘米cm1cm=0.01m=10-2m毫米mm1mm=0.001m=10-3m微米μm1μm=0.000001m=10-6m纳米nm1nm=0.000000001m=10-9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指各种有刻度的尺子,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测量长度时使用。
①精密测量工具:如需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中。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下表中的内容。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各章知识梳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m\dm\cm\mm单位:国际单位制 米(m ) 常用单位:km\ m\mm\μm \nm测量工具:刻度尺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长度】使用前观察:0刻度;量程;最小分度值放对:沿着、贴紧 圆的直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正确使用 使用时 读对:正对刻度线 间接测量 细铜线直径记对:数字和单位 地图两地距离记录到最小分度值得下一位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误差和错误 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单位:国际单位制秒(s )常用单位:h\min\ss时间测量工具:停表【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 运动的描述 【最普遍的运动】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除自身以外的物体、常以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械 速度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υ=s/t 变形【s=υt : t=s/υ】运 运动的快慢 单位及换算:国际制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大,速度快比较快慢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少,速度大时间、路程都不同,求平均速度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最简单的运动】概念:速度在发生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υ=s/t 【总路程;总时间】实验三: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车由甲 至乙 车由乙 至丙 车由甲 至丙 路程(cm)42 时间(s)2 平均速度m/s 0.18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梳理两个条件:物体在振动..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有介质声音的传播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与介质种类有关【υ=340m/s;在15℃条件下(常温)】声速受温度影响【随之增大】回声:听到回声在0.1s以上的时间【声源距物17米】;应用:回声定位(雷达)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单位:Hz】决定..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频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振动次数【图2.2-1】声频率范围:次声波(小于20Hz)超声波(大于20000Hz)声音的特征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与距离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书34页图2.2-3】现是指声音的品质..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发生方式有关..、结构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定义: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对人象噪声来源们所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杂乱无章的声音】生活、生产等【因情况而定】单位:分贝(dB)0分贝是人刚能听到最弱声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噪声的等级及分类保护听力≤90dB保证工作和学习≤70dB保证休息和睡眠≤50dB控制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消音器】减弱噪声的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种草、植树、隔音墙等】防止进入人耳..【戴耳罩、耳塞等】甲乙相比:音调相同,响度不同;乙丙相比:音调不同,响度相同;丁:噪音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知识梳理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 0℃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方法摄氏温度 100℃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单位:摄氏度(℃)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酒精、水银、煤油】物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态温度计使用过程【充分..】..其中、视线相平..接触、示数稳定..、留在实验室用温度计【量程(-20~102℃);分度值(1℃)】变种类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化定义:【物质由固态(液态)变成液态(固态)的过程】熔点、凝固点——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相同】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图像【会识别各段状态】吸热放热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定义:【物质由固液态(气态)变成气态(液态)的过程】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表面、缓慢】物态变化汽化的方式液体温度、表面面积、空气流动沸腾【在一定条件下(到达沸点)、条件汽化和液化表面和内部、剧烈】(继续加热)吸热放热降低温度【制取蒸馏水】液化的方式压缩体积【液化气罐、气体打火机】便于储存和运输升华和凝华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气态)变成气态(固态)的过程】吸热放热实验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五: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四第四章:《光现象》的知识梳理光源【自身..的直线】..能发光的物体】光光线【带有箭头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3×105km/s;υ水=3/4C;υ玻璃=2/3C应用:小孔成像....【与孔形状无关】、激光准直、手影日食【太阳、月亮、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亮】等反射现象:光照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实验六:探究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全反射】【光污染】反射类型漫反射【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光成正立、等大、虚像、像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实验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光路图】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现反射元件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太阳灶、汽车灯碗等】球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汽车观后镜】【实验八:探究光的折射特点】象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靠近法线两角特点【两角不等】光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远离法线光的射散及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光通过三棱镜)光的射散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白色】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黑色】【本色、白色】红外线:光谱红光以外的光线【热作用强】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光谱红紫以外的光线【适量有助于身体】“影”的含义水中倒影的“影”——光的反射;立竿见影的“影”——光的直线传播;摄影的“影”——光的折射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梳理结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汇聚作用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利用平行光汇聚或二倍焦距成像u >2f ——倒立、缩小、实像【u>υ照相机原理】透镜u =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倒立、放大、实像【u<υ投影仪、放映成像规律机原理】【实验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u<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原理】f分虚实、正倒;2f分放大、缩小结构特点:中间薄、边缘厚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透镜平行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主光轴过光心的方向不改变及(凹透镜)其平行主光轴的发散反射发散光线且过虚焦点的过光心的方向不改变应延长线过虚焦点平行主光轴用调节晶状体的扁平程度来调节焦距成像近视眼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眼睛矫正:佩戴凹透镜远视眼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佩戴凸透镜应用显微镜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望眼镜物镜: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知识梳理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实验十: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国际制千克(kg)、常用吨(t)、克(g)、毫克(mg) 质量质量的换算:1 kg =10-3 t =103 g =106 mg(m)实验室看【量程、分度值】、放【水平桌面】(天平)使用调【码归零、平衡螺母】、测【左物右码】读【数字和单位】、记、收质质量的测量注意:忌用手拿砝码、干净清洁生产、生活中:台秤、案秤、电子秤等量【实验十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与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计算公式:(定义式)ρ=m / v(变形)V=m/ ρ、m=ρV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国际制kg/m3常用g/cm3;1g/cm3 =103 kg/m3度原理:ρ=m / v 【实验十二: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密度的测量固体:规则【刻度尺】密度<水【针压法】溶水【沙埋法】;不规则【排水法】步骤:1测质量2测体积3计算密度密度液体:量筒或量杯【从最低处读数】(ρ)密度与温度:【水反膨胀现象4℃时密度最大】密度与社会生活鉴别物质:【对照密度表】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固体密度的测量步骤:3、将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4石块密度的表达式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4、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等。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3)估测:黑板长 2.5m、课桌高0.7m、指甲宽 1cm、铅笔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会放:刻度尺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③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化直为曲)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现代)钟表、秒表(停表)(2)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无法消除;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被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对象;②选参照物;(即假定不动的物体)③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3)不能选取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最新新编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20200506254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dm cm mm μm 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方法(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
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