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实录和反思
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反思八篇
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反思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反思八篇篇一:《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思考,有以下几点反思:1、一节好的课,在教学时要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从实物图形讲解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
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2、一节好的课,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
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二: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最近教学了《圆柱与圆锥》,内容包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并参与实践活动。
从教材编写的层面上讲力图体现以下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立体图形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同时也为今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要在前面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是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基础,学习图形知识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等是学习圆柱圆锥的能力基础。
整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圆柱、圆锥,因此我出示圆柱、圆锥实物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导出课题。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前已经布置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预习,导入课题以后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预习收获,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圆锥,并且通过桶装方便面盒及时说明现在主要学习的是上下一样粗的直圆柱。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还想学习圆柱、圆锥的哪些知识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研究圆柱、圆锥的特点。
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时我直接出示圆柱、圆锥图形,进行说明在数学中我们用这样的图形表示圆柱和圆锥,对于图形表示并没有做过多的研究。
2、研究圆柱的特点。
因为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学习立体图形的方法,因此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形模型和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测一测等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圆柱的特点。
然后通过小组汇报、补充,充分的全班交流,总结出了圆柱的特点。
整个活动中学生交流的比较充分,令我想不到的是学生总结出了证明两底面相等的多种方法如:测量底面的直径、测量底面的周长:有的小组是用绳子先测一个底面的周长,并用尺子量出长度,再量另一个底面然后比较;这时有一个学生及时补充:只要用绳子量好做好记号,再量另一个底面进行比较就行,省去了尺子测量的麻烦;还有一位同学带来的茶叶盒上面的盖正好可以拿下来,他就直接把盖拿下来和底面比较也证明了圆柱两个底面大小一样。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圆柱和圆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体之一.也是小学阶段立体图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和圆锥的表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这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本课通过观察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即丰富了立体图形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能够增强学生空间观念.获得良好的立体几何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体会其特征。
难点: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几何体的实物,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
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我们比较熟悉?学生回答。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有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直观的认识圆柱和圆锥】板块二、探究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
师: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学生指出来。
师:圆柱体简称圆柱。
仔细观察圆柱,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
生1:圆柱从上到下一样粗。
生2: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生3: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介绍圆柱(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圆柱直观图):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体,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课后反思(含试卷)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觉得本课重点是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而难点是圆柱与圆锥高的认识,针对重难点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我先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课伊始,我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接着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体,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2、动手实践,探索对圆柱的特征。
认识圆柱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由学生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在学生理解圆柱概念的基础上再思考圆柱有几条高。
圆柱的高、圆锥的高都不能通过直观看到,课前我想到了圆柱形的牙签盒,一根根竖着的牙签就是高,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高有无数条,学生对此一目了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这句话一点没错。
只有学生动起来了,不用教师过多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去观察、思考、交流,水到渠成地学会了知识,并得到了发展。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学生胆小,紧张,不敢说,教师应及时引导、鼓励,个别板书有点滞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长方形有()对称轴.A、一条B、两条C、四条D、无数条2.把一个图形顺时针旋转(),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A.90° B.180° C.360°3.一辆汽车小时行驶了84千米,1小时行驶了________千米?()A.150千米B.105千米C.50千米D.100千米4.要比较淘气和奇思两人小学6年身高变化趋势,使用( )比较合适。
A.扇形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复式条形统计图D.复式折线统计图5.一种油桶只能装6千克的油,装28千克油至少需要( )个油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单元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单元反思《《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单元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本节课是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重要一课。
因而,准确清晰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对后续学习有着根本性作用。
本课的重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难点是圆柱与圆锥高的认识。
回顾今天的教学,虽不是很完善,却面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有一丝惊喜。
惊喜:学生问出了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新模式的课堂结构,要求学生在预习之后要会问一问。
会问,是学生是否真正预习的一个体现。
今天学生的某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
如在认识了圆柱的高后,有学生说出:“我认为圆柱有无数条高。
”在我的追问下,学生又语出惊人的说出:“因为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它的高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之间的距离,这些距离都是相等的。
”我继续追问:“是不是还有补充理由呢?”引发学生思维,学生进而很快发现其实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垂直线段是无数条的,而且都是相等的。
在认识了圆锥时,学生很快就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圆锥:“从圆锥的顶点往底面作垂直线段,应该正好是在底面圆心的。
”“圆锥只有一条高。
”对于难点的理解真可谓是顺畅啊!发现与思考:重难点的顺利突破,在于学生有了直观物体的感知,并且有了制作的经验感受,通过制作有所思考。
这也就是教学的起点,所谓以学定教。
学生喜欢动手,课堂上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一个个兴致盎然,思维也相对自然活跃起来。
看来动手操作的形式要多关注,要努力做到适度而有效。
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思考怎样设计合适的学生操作内容方式。
努力方向:实践反思,走向课堂艺术的娴熟自然,润物无声。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单元反思这篇文章共2098字。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8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8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1这节课我所教学的内容是对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整理,有几个同学整理得挺全面,有的同学把知识点都写上了,但没有条理。
所以,课上我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因为是复习课,我没有设计让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环节。
课上我出了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
通过巡视我发现同学们列算式基本没问题,因为我们在讲新课时,同学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归纳出了所有的计算公式,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这类题基本没什么问题。
另外,我每天还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两、三题在早晨或中午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上不敢放手,练习题少。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2一、对圆柱的认识进行重点引导认识圆柱时,由于学生对圆柱已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圆柱,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并对圆柱的侧面教学作了重点说明。
二、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
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
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
《圆柱圆锥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圆柱圆锥整理复习》教学反思《圆柱圆锥整理复习》教学反思(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柱圆锥整理复习》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圆锥整理复习》教学反思11、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对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和应用,围绕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梳理和复习,并结合知识点设计了判断、选择、解决问题、拓展延伸等练习题,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知识整理的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圆锥相关公式解决和圆柱圆锥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分析作为六年级学生,孩子独立整理某一单元的知识,有一部分学生具备这种能力,但小组里面,有大多数学生这种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我们把单元知识的整理放在小组里面,放到课前,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模式:列表法,大括号法,知识树等,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集思广益,大家的智慧累加到一起,就是这节课的知识脉络。
课上只是展示交流的过程,在提升的过程中,激起学生新的思维火花,生成新的资源,共同处理课上新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教学反思:从课堂实践来看,知识点与相关练习融合在一起,比与知识点完全割裂,边复习边练习,学以致用,学生的脚步更稳健,知识掌握更扎实。
这节课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思考、交流、展示;我们的评价及时、客观,对学生有激励性;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性,重难点突出;课堂上学生活动量大。
不足之处:因为复习课我们缺乏学法的指导,所以这节课上,孩子们没能把知识点紧密联系,没能找到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因此,以后的复习课,需要我们给孩子们更多的指导,让孩子们掌握一种知识梳理的方法。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课属于概念性教学,重点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难点是知道各种平面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课堂上,我利用课件呈现了课本情境图,让学生口头判断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再直观地演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展开图的两种形状,让学生形象而深入地认识了圆柱的特征。
在教学圆锥的特征时,课件依次呈现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重点比较圆柱和圆锥高的不同。
练以课件的形式呈现,节约了时间。
最后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展现了生活中各种圆柱和圆锥物体,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在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中得出结论,加深体验。
为了让学生深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课堂上我安排了学生动手制作圆柱、圆锥的模型,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圆柱的圆锥各个面的形状及特征。
在探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圆等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时,更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把课前制作的小旗进行旋转并观察,形成直观的体验。
课中让学生探究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在实际操作中得出最佳方法。
动手操作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小组中操作、讨论、交流,让每个同学都主动参与,获得切身的研究体验,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与概括的能力。
三、渗透数学思想——先猜想后考证。
数学学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方法。
本课中,我先后三次向学生渗透先猜想后考证的数学研究方法。
在研究圆柱高的特征时,让学生先猜想圆柱各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再想。
研究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也让学生先猜再剪开考证。
而探索平面图形旋转构成的立体图形时,更是让学生先设想再着手旋转考证自己的猜想。
数学学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方法。
本课中,我先后三次向学生渗透先猜想后考证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学习圆柱高的特征时,让学生先猜想圆柱各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再想办法考证。
研究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也让学生先猜再剪开考证。
而探索平面图形旋转构成的立体图形时,更是让学生先设想再着手旋转考证自己的猜想。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认识圆柱和圆锥》这节课是一节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新授课,是立体图形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学期研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是,它既有平面又有曲面。
这是学生几何学习上的一次飞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自主探究交流总结出圆柱圆锥面、线、点的特征,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有效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本节课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一、发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我们在研究特征的时候用了哪些研究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可以从面、线、点三个方面去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采用观察、操作的研究方法去发现特征。
学生有了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再加上六年级学生对圆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研究起来并不复杂。
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反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二、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上相似,所以,我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圆柱的特征后,再让学生用研究圆柱的方法去研究圆锥。
学生根据研究经验能够将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迁移,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中,从而发现圆锥的特征。
三、通过对比提高认识。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不同,帮助他们清晰地建立和掌握概念,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系统。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环节设计太过紧凑,前松后紧,导致最后学生练习量不够,不能做到有效反馈。
二、结尾太过仓促,因为时间关系,利用一张纸的长或宽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这个环节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操作,导致学生未能正确解答“怎样能得到一个圆锥”这个问题。
《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课堂教学实录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实录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课堂教学实录效果最优化。
课堂教学实录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圆柱圆锥》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形状各异的物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面图形,一类是立体图形,谈谈你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生:长方形,正方形。
生: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师:立体图形有哪些?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类图形中的圆柱体(板书)出示挂图师: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生:指一指;师:这些都是,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生:茶叶筒,药瓶子,硬币,吸管生:电线杆师:电线杆?我们仔细想一下,有没有意见。
生:电线杆上下不一样大,师:我们今天认识的是上下一样大的直圆柱。
师:这些圆柱按图描下来,就是这样的。
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师:为什么图上有的'是实线,有的是虚线?生:实线是看得到的,虚线是看不到的。
师:小结,同学们桌上有两个圆柱,大家可以摸一摸,观察一下,同桌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生:操作,想互说一说。
师:谁来说。
生:我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
师:小结板书生:它不象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上有棱。
师:它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边上有棱。
(更正)生:圆柱体只有3面师:这些面有什么不同生:长正方体的面是直的。
师:长正方体的面是平的,是平面,圆柱的面是曲面。
生:圆柱的上下是一样粗的。
师:小结板书师: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没有顶点。
师:同学们看看下下两个面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面积相同,都有直径和半径,都是圆形。
师:你怎么知道上下面是一样的,怎样比较。
生:把上面拆下来比一比,发现完全相同。
师:小结师:每个面都有名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上18页下面的4行话。
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阅读。
师:谁来说说,生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标出师:什么是高,你是怎样理解的。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反思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反思今天,咱们课堂上讲了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几何图形。
刚开始说到圆柱时,大家的眼神都亮了,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圆柱嘛,就是那种像罐头、像饮料瓶那样的形状,想想看是不是很熟悉?一开始我讲的时候,学生们都特别投入,个个都在心里盘算自己家里有没有这样的物品,甚至还开始讨论起了自己家里那些罐头瓶子是圆柱形的。
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他们把圆柱和圆锥混为一谈,一提到圆锥就开始瞪大眼睛,嘿,说真的,像圆锥那种尖尖的东西,大家就会联想到冰淇淋,或者甜筒,甚至有孩子直接举手说:“老师,冰淇淋是不是也是圆柱?”我当时差点笑出声来,心想,这也太可爱了,圆柱和圆锥都能搞混,简直是太有意思了。
咱们一说到圆锥,孩子们基本上就认了——哦,原来是那种上窄下宽的形状,就像吃冰淇淋的甜筒。
果然,连老师都感到有些吃不消,圆锥看似简单,却总是容易让人“掉坑”!其实圆柱和圆锥真的很简单。
圆柱呢,顾名思义,它有两个平行的圆面,且圆柱体的侧面是直的,形状就像你从纸上卷出来的那种立体的“罐头”。
而圆锥就不一样了,它是一个底面是圆形的尖顶图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把一个纸做成一个圆形,接着把它的两边捏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像“冰淇淋筒”一样的形状。
虽然我觉得这种解释可能有点过于简单,但看孩子们一脸恍若大悟的模样,心里也就觉得特别满足。
你看吧,几何课有时真的就需要这么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学生“马上就能get到”的那种。
不过,说实话,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也让我有点儿小困惑。
尤其是讲到体积的公式时,我发现自己还是有点“心虚”。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乘以高,而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
可是,嘿,说到这个,学生们又是一脸茫然,大家似乎都在想,“这到底怎么就变成三分之一了呢?”我当时就笑了,跟他们说:“你们可以把圆锥当做圆柱的一部分,把它想象成‘被切掉’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圆柱。
”其实这种解释虽不精确,但挺能帮助学生理解的。
至于为什么要除3,其实就跟我们做事一样,圆锥就像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所以,答案自然就是三分之一了!不过,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明白,那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这些公式。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6篇)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6篇)《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成功之处:1. 经历立体图形的抽象过程,认识圆柱。
在教学中,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学生的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加深对圆柱的认识。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圆柱的特征。
在教学中,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其次要深入各个部分的研究。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依据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验证,如证明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可以剪下来比较,也可以把圆柱的一个底面画下来,再把另一个底面放在画好的圆上,看是否重合,还可以量出直径和半径来比较。
不足之处:在揭示圆柱的高含义时的过渡比较牵强,应该出示两个高矮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思考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地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得出圆柱的高,若这样设计就比较好一些。
再教设计: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添加上两个高矮不同的圆柱,教学起来就比较流畅了。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在复习导入阶段,首先通过唐老鸭和米老鼠的比赛,引入学生对圆柱的初步感知,然后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导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
《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1 《圆柱与圆锥》单元终于落下帷幕……我想教过这一单元的老师对它的感觉肯定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也一定是“恨你在心口难开”。
呵呵~~这一切的源头都得归功于本单元的“计算”。
对于本单元的计算,我曾采取了以下策略,以期学生能少“恨”一些:1、熟记3.14与一些常用数相乘的结果。
2、启动学生的简算意识,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的技巧。
①对于一些有特殊数据的计算,如计算圆柱体积:2.5×2.5×3.14×8,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5×2.5×8)×3.14=50×3.14=157 ;② 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可让学生把乘数中能和1/3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如4×4×3.14×6×1/3,可引导学生把6和1/3先约分,然后再乘,(4×4×2)×3.14=100.48 ;③对于一般数据的题目,如:3×3×3.14×8,也尽量把3.14以外的数先相乘,最后再和3.14相乘,即(3×3×8)×3.14=72×3.14=226.08,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3、计算量很大的题目,采取“只列式,不计算”。
对于计算繁杂程度高的题目,我通常是采取“只列式不计算”的策略,既可保持学生的.兴趣又可节省时间。
“银行的工作人员通常将50枚硬币摞在一起,用纸卷成圆柱形状。
(底面直径2.5cm,高9.25cm)你能算出每枚1元硬币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吗?”这题的列式是1.25×1.25×3.14×9.25÷9,如果真让学生计算出结果的话,恐怕既费时又费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实录+反思
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案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学具袋中的材料,从中选出你需要的图形,小组合作制成一个圆柱。
制作时思考:1.你选择的是那几个图形,为什么这样选?2.制作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制作后引导回答:①如果把一个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样的关系?②在刚才选择材料与制作圆柱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无论怎样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都可以剪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宽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1.认识圆锥的特征课件演示,由圆柱逐渐变成圆锥(动画演示)这个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引导学生发现:①圆柱变成了圆锥(板书)②圆锥就只有一个底面了。
这个底面还是一个圆,形状没变,而另一个变成了一个点。
师相机在直观图上介绍圆锥的顶点。
③演示:通过用卷笔机卷铅笔,并截下小组合作分工,动手制作。
(生制作后汇报)学生观察、口答指一指: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就能明确研究方向。
接着分开来研究,重点研究圆柱的特征,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圆柱转化为圆锥的过程,再次比较转化过程中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从而带出了圆锥的特征。
三、深化感知――-研究圆锥的特征四、巩固练习,深入体会特征卷的部分明确圆锥的高(应该就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教师整理板书:一个顶点底面:一个圆侧面:一个曲面高:一条(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师相机画出圆锥的底面和高。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圆锥形状的物体。
(电脑演示……)1.说一说(1)找出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
(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指一指指出圆柱的底面和高。
相机强调底面有时也叫横截面、占地面积。
高有时也叫长、宽、厚。
通过指一指我们进一步体会了底面和高的含义。
1.哪是圆锥的高2.圆锥的高与母线的区别学生口答学生总结、评价。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圆柱和圆锥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圆柱和圆锥教案篇一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五的第1-4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且已经能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
通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例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先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再认识圆柱直观图及其底而、侧而和高,最后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
练习五的第1题在找圆柱和圆锥的过程屮认识它们的特征;第2题沟通立体图形和视图之间的练习;第3题通过旋转有关的平面图形,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想象能力;第4题做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为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发现圆柱、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常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屮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课时:第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和教师准备的圆柱、圆锥模型及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与要求教学预设与对策学习活动一、认识现实生活屮圆柱材料:课件中的场景图问题:1、场景图屮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2、找找现实牛活屮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生:卫星的…部分、花柱、蚊香盒、火箭的下…部分生:钢筋、茶杯、水桶……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屮的圆柱,积累感性认识并逐步抽象出圆柱直观图,为下一环节探究圆柱的特征奠定基础。
同吋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从而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安庄镇张安小学马海廷
《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1和“练一练”。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且已经能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
通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例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先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再认识圆柱直观图及其底面、侧面和高,最后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发现圆柱、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具准备:学生收集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和教师准备的圆柱、圆锥模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引出课题。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在我们周围存在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物体,比如我们现在用的课桌它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体
师:我们的铅笔盒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体
师:前面,我们还认识了正方体。
现在看大屏幕,你认识这些物体吗?生1:花柱
生2:冰激凌
生3:蚊香盒
……
师:你能按照它们的形状分一分类吗?
生1:花柱、蚊香盒、火箭、卫星是一类
生2:房屋顶、冰激凌是一类
师: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一起说)圆柱、圆锥
师:(播放课件)花柱……称作圆柱,冰激凌……称作圆锥
二、教学圆柱与圆锥特征
(1)直观感受
师:看到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物体吗?能把它们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各组组长到其它小组看一看,分的对吗?
(教师巡视课堂,个别辅导)
(2)探究圆柱特征
师:圆柱有什么共同特征?下面,仔细观察,用手摸一摸。
(学生一边看一边摸)
师:在小组说一说圆柱的形状
(教师参与小组的学习)
师:谁能说一说
生1:我看到两个面是圆形
生2:一面是曲面
生3: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
师:如何判断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
(学生思考)
(教师提示: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形状、如何比较圆的大小?)生1:把上面与下面画下来比一比
(学生动手画再比较)
生2:把上面切下来再与下面比一比
生3:先量一量上面与下面的直径
(学生动手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圆柱的形状,我们再来了解圆柱有关名称(学生阅读教材)
师:谁能说一说,指一指
生:一边指,一边说
师:下面看动画设计。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播放课件)
生1: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一样的,侧面是弯曲的
生2:底面是圆形
生3:两个底面是一样大小的圆形
生4:侧面是光滑的
师:大家看这个物体,它是不是圆柱?
生:(一起说)是
师:圆柱有高矮,称作圆柱的高。
(学生阅读教材)
师:看大屏幕,老师找到一条。
你找到了吗?
(学生动手找)
生1:这是一条(边说边指)
生2:这是一条(边说边指)
……
师:圆柱的高有几条?
生:无数条
师:在我们周围有哪些是圆柱
生1:日光灯管
生2:水管
生3:擀面杖
……
(3)探究圆锥特征
师:下面,我们认识圆锥。
由组长组织共同探究圆锥的特征(小组活动包括:认识模型,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教师参与到小组的学习)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圆锥有一个底面
生2:侧面是曲面
生3: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高
生4: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
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圆锥?
生1:冰激凌
生2:路障标志
生3:跳棋
……
三、知识巩固
师: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效果。
做一做“练一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生:圆柱3个,圆锥两个
师:看到老师为你们准备的长方形纸片。
卷一卷,能得到什么形状?有几种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
生1:得到圆柱
生2:有两种结果
师:大家仔细观察,长方形纸片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教师慢慢卷------展开-----卷)
生:圆柱的侧面就是长方形纸片
师:用正方形纸片卷一卷?
生:只有一种结果-----圆柱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柱与圆锥。
通过观察和动手,老师发现同学们观察仔细,动手操作能力很高。
大家学习的好不好?
生:(齐)好
师:学习的开不开心?
生:(齐)开心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下课。
生:(齐)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圆柱圆锥的启始课,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重要的一课,所以此节课非常重要。
教材先通过实物体的认识区分圆柱与圆锥,然后具体研究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
本课重点是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针对重点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体,引导学生对照实物体和模型,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接着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
2.动手实践,探索对圆柱的特征。
认识圆柱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对两个高度不同的圆柱让学生比较引出圆柱高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思考圆柱有几条高。
3.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
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
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
了不同的认识。
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学中的“度”确实应该引起我的重视。
使我深深的意识到这节课留下了不少遗憾之处:
首先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探究圆柱的特征时,学生活动不是十分积极,浪费了一定的时间,造成探究圆锥的特征时显得有点仓促。
其次,圆柱的高处理不太清晰。
主要是教师在课件设计时,圆柱的高设计的不够多。
只体现了上下底面圆心的距离,忽略了在侧面上找一条高。
再次,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太少。
课堂中缺少一些鼓励性评语。
虽然本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持之以恒的精神,可以使我的教育之旅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