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1 最早的定义:研究灵魂的学问(未对心理学作出科学的解释);2 最终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分为: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人们通过认识过程认识事物的时候,绝不是无动于衷的,更不是淡漠无情的,而常常是对于各种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并对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心理学把这些主管的心理体验过程叫做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不仅认识事物并对事物产生情感,还在情感的激励下,根据对事物的认识,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自觉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这一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分为: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是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三、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2 西方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3 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四、心里的实质1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2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3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4 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二节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一、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童年期:6、7~11、12岁(一般为小学儿童)。

2 小学儿童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

3 小学儿童心理学概念: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具体地说,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2、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含儿童发展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是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拓展发展而来。

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4、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儿童心理研究问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劲起引发作用。

(2)环境决定论华生2、共同决定论:(1)辐合论斯腾辐合论的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2)鲁克森伯格(3)成熟优势论格赛尔双生子爬梯研究说明了成熟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相互渗透相互转化(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分为: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中期(6岁—11、12岁)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时期,在此期间,如果发展中的机体接受到适宜的刺激,就会展示生来固有的某种发展模式,过了这一关键期,再给予同样的刺激是没有持久效应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7、18岁左右。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人物: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格塞尔的实验与观点。

双胞胎爬梯实验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

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P9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劳伦兹P131935年,奥地利人洛伦兹(Konrad Lorenz)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scientific child psychology)产生于19世纪的后半期。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A非B错误
(二)前运算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1、表象性思维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2、不可逆性思维 3、思维的直觉性 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经典实验:三山实验、守恒实验
(三)具体运算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1、获得守恒性 2、思维的去中心化 3、序列化和传递推理 4、类包含
经典实验:守恒实验、类包含实验
中介缺失 产生缺失 利用缺失
记忆策略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错误信念任务成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表 征能力的研究范式。
第五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标志
1周岁左右,出现的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将整 个口语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前言语期 语言的发展期
语言发展的理论
先天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认知发展论(斯金纳的强化说) 环境和学习论
对化; (4)惩罚较温和,带有补偿性。 (5)不再相信内在的公正,认为认识到越轨
行为可以隐蔽而不被觉察或惩罚。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研究
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法 道德发展阶段:三阶六段论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认知和情感因素,如观点采择、亲社会 道德推理、移情、自我概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1、思维的基本单元 格式(scheme)。最初的格式来自于无条
件反射。
2、同化与顺应的含义
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8 - 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14、15岁)
(一)感知运动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通过感知、动作构筑动作格式 1周岁左右,建立“客体永久性” 末期出现心理表征能力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红点子实验P206(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体我和客体我所组成。

)阿姆斯特丹借用了盖洛普研究黑猩猩自我再认的“红点子”方法。

在婴儿毫无觉察地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①如果表现出意识到自己鼻尖上红点的自我指向行为→婴儿有了自我认知的能力②如果特别注意自己鼻尖上的红点或者能找到鼻尖上的红点→婴儿对自己的面部特征有了清楚地认识。

刘易斯重复阿姆斯特丹的“红点子”方法。

15个月,婴儿才出现直接触摸自己鼻子上红点的行为→15个月是婴儿客体我发展的转折点。

幼儿期幼儿期指3-6/7岁。

通常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

又称学前期。

游戏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

但是,将注意力长时间稳定下来很艰难。

儿童的神经系统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到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2.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P214儿童的脑电图变化表明,儿童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3.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P217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活动。

①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反映,反映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是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②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结合,不是简单社会生活的翻版。

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

即可以充分想象,又真实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和人际关系。

③是儿童主动参与、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可以让儿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目的分:创造性、教学、活动性)4.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P222(语言发展)言语发展上,词汇数量增加、词汇内容丰富和深化、词类范围扩大、积极词汇的增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2.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儿童的智力发展要了解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规律。

该领域的重点内容包括儿童类概念的形成、儿童的物体永恒性的理解、反身作用的发展、手势和符号使用的发展等。

4.儿童的社交发展:学习儿童的社交发展要了解儿童的同伴关系、角色扮演和角色扮演能力、社交习得和交往技能等。

重点内容包括儿童的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儿童社交技能的学习和表现等。

此外,还需要重点复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技术。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和心理测量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儿童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测量。

评价技术包括智力量表、语言评定工具、行为观察量表和情绪评价工具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加深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参考专业书籍和参与学术讨论等方式,扩展和深化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

最后,注意整理和总结,形成清晰而有条理的复习笔记,便于回顾和查阅。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2015概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2015概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段时间内,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霍尔(复演说)环境决定论:人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斯金纳相互决定论: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代表人物: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关键期”概念:只有在某个特定时期,加上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的特定的形态变化。

“印刻”现象: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时,让其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他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的母亲紧紧跟随,结果对自己同类“母亲”却无依恋。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表格(P12)格赛尔实验:两个同卵双胞胎在不同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

启示: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据此,格赛尔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他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为学习作准备的“准备过程”。

他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内在进度表,它与一定年龄相对应。

制定了婴儿的“行为发育常模”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普莱尔(德国)诞生标志:1882年出版的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西方儿童心理学发展:(一)20世纪早期霍尔: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创始人“美国儿童心理之父”提出“复演论”发明了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法攥写第一本青少年心理的巨著《青少年心理学》(1940)《老年心理学》(1922)特点:1.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2.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资料3.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二)20世纪40-601.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2.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3.偏爱实验室试验(三)20世纪60-80不断涌现的儿童发展理论重新发现皮亚杰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生态学理论(四)20世纪后期到现在1.从发展心理学到发展科学——发展系统论成为主导思想2.以心理发展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趋势3.应用心理学研究呈繁荣之势(教育实践,临床应用社会政策和社会行动)我国儿童心理学发展:(一)解放前陈鶴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西方各学派的儿童心理理论及研究相继被介绍到中国来。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纲(最新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纲(最新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纲题型:单选题(20个,20分);多选题(10个,20分);名词解释(2个,10分);简答(3个,18分);论述(2个,16分);案例分析(1个,16分)第一章:绪论1、1879年,心理学之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普莱尔,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2年,著作《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3、霍尔,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称号。

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在儿童研究中发明了研究儿童的新技术——问卷法。

4、桑代克,1903年的《教育心理学》被看做西方教育心理学确立的里程碑。

5、陈鹤琴,最早开创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6、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的内涵与优缺点;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的内涵以及优缺点。

理论联系实际: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心理发展的概念以及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3、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及心理发展阶段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知发展阶段6、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7、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三章:儿童认知的发展概念:感觉、知觉、注意的分类、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思维、思维的品质、想象以及想象的分类理解:1、小学儿童注意发展以及注意品质的发展2、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3、小学儿童记忆的分类,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4、思维的特征、问题解决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6、遗忘的规律及原因7、知觉的特性8、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理论联系实际:1、如何根据儿童思维品质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2、如何根据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对小学儿童进行记忆力训练。

第四章: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概念:气质、性格、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意识、品德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1(陈老师)

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1(陈老师)

⼉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1(陈⽼师)⼉童发展理论复习提纲和练习第⼀章绪论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种旧结构向⼀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变化的关系:①发展是⼀种变化,是⼀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 发展理论的任务:①描述⼀个或⼏个⼼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

②描述⼏个⼼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只有充分研究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地把握⼼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重要性及作⽤:发展⼼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柱,在学习⼉童⼼理发展理论时最核⼼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童观,树⽴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提⾼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

具有(1)组织信息。

(2)指导研究的作⽤。

5.发展理论的主题①⼼理的实质②量变与质变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

④理论⾃⾝的建设附练习:第⼀章绪论⼀、名词解释:发展⼆、思考题:1. 发展与变化是同⼀个意思吗?2. 发展理论有什么任务?3. 请结合⾃⼰的经验说明任何⼈⽆论是否意识到,都是按照⼀种理论在观察和处理幼⼉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从⽽进⼀步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展理论的重要性。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作⽤。

第⼆章成熟势⼒说⼀、选择题:1.格塞尔既重视⼉童的⾏为模式,还重视什么?A、量变B、个别差异C、质变D、相互作⽤2.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A、遗传B、成熟C、环境D、训练3.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种发展⽔平向另⼀种发展⽔平发展的?A、突然转变B、阶段连续C、逐渐过渡D、线性连续4. 格塞尔把⼉童机能⼀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A、单侧原则B、偏好原则C、不对称原则D、主导性原则5. 格塞尔认为⼉童⾏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具有什么样特性?A、冲突性B、周期性C、⽭盾性D、⽅向性⼆、填空题:6.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就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拥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道就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黄翼b孙国华c陆志伟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跟踪研究c纵向研究d横贯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心理发展与教育》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心理发展》d《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b集中观察c重点观察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明确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为丛藓科扭口藓演讲”。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掌控比较严苛,所赢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低,数据比较可信,结论经得住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一、1.《一个婴儿的传略》2.19世纪后半期3.普莱尔4.霍尔5.《教育心理学》二、1.d2.ad3.cd4.a5.bd三、1.√2.×3.×4.×5.√四、略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身心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早年及种族就是什么。

儿童发展心理学资料(一)2024

儿童发展心理学资料(一)2024

儿童发展心理学资料(一)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自出生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通过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帮助父母、教师和其他关心儿童成长的人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和理解他们的需求。

本文将从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身体发展和性别认同等五个大点展开叙述。

正文内容一、儿童的认知发展1.1 感知和观察能力的发展1.2 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1.3 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1.4 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1.5 知觉与表象的发展二、儿童的情感发展2.1 情感的基本分类2.2 情绪的形成和表达2.3 情感的调节和控制2.4 情感和行为的关系2.5 自尊心的培养三、儿童的社会发展3.1 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3.2 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3.3 社会角色的意识和角色扮演的发展3.4 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的发展3.5 解决冲突和处理压力的能力的发展四、儿童的身体发展4.1 生理和运动能力的发展4.2 睡眠和休息的重要性4.3 饮食和营养的影响4.4 儿童阶段的生理变化4.5 蒙发展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五、儿童的性别认同5.1 性别认知的发展5.2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5.3 性别和身份认同的形成5.4 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5.5 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总结通过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身体发展和性别认同等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提供恰当的教育和照顾。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为父母、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并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纲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纲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的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的学科。

2.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脑的反射活动:足趾、抓握、惊跳、游泳、行走、强直的颈反射。

5.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小到大6.同化:将环境中的刺激纳入已有结构。

顺化:改变认知结构,适应新刺激。

二者关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7.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8.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发展:可以描述为一系列逐渐强大地利用于解决问题的(规则)或(策略)的习得。

9.语言获得:又称语言习得,指的是儿童母语理解和产生能力的获得,主要是母语口头语言说和听的能力的获得。

10.语言获得机制: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加工器,包括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和(对语言材料进行操作)的程序。

11.实验者认为大部分儿童可以归为三种气质类型:1.易养型、2.难养型、3.“慢慢活跃起来的”或迟缓型。

12.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

13.评定父母教养类型的维度主要有两个:控制和爱。

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分为四类:1.权威型父母、2.专制型父母、3.娇宠型父母、4.冷漠型父母。

14.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特定的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15.观点采择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能力,指个体能从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思维和情感的能力。

16.儿童道德的发展包括:1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2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3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17.道德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两方面:1是禁止去做社会规定的不允许做的事;2是去做社会规定的应该做的事。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量。
年 龄 纵 向 研 对 同 一 个 或 同 一 ①反映儿童心理随年龄的变 时间长、耗资大,被试可能
和 测 究设计 群个体,在较长时 化,可以探究早期对后期的影 中途流失(死亡等),多次试
试 时 (追踪) 间 内 进 行 定 期 的 响。②对儿童进行细致、整体 验可能导致被试厌烦或练习
4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4.1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 感觉: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达到一定标准,一定量才能感觉到)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两者成反比关系(阈限越低,感受性越强)
4.2 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选择性:把少数事物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对象和背景可以相 互转化) 整体性: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刺激物中缺失的部分加以主观上的整合与补充,知觉为
料(独家),便于深入研究
质影响结果准确性
(四)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如智力测试)
(五)个案法。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小样本研究) 优点:①深入研究个体,揭示个体差异;②手段多样,定量与定性结合;③对个体的临床矫 治与发展指导研究有重要价值;④有助于获得假设,深入研究 局限:资料缺乏可靠性;研究结果代表性低,无法得出普遍性规律 (六)临床法。由皮亚杰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 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七)活动产品分析法
2.3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成分:本我、自我、超我,各自遵循的原则
2.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
件反射学习理论的主要
观点(正强化、负强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P3)答: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简而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P4)什么是年龄特征?(P3)答: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的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2、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P3)答:心理发展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3、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及4个阶段答:(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P12):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心理学发展四个阶段(P14):①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

②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即在欧洲和美洲出现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试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2)发展心理学的诞生(P16):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于1927年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4、了解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一些代表事件:(P12—P17)答:(1)1882年,《儿童心理》一书出版,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1904年,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3)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4)1927年,霍林沃思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5)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P36-37)佛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1、口唇期:佛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能产生快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 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儿童的概念:指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P5: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规律)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

掌握——格赛尔:双生子研究(双胞胎爬梯实验)。

此实验说明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型;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

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研究设计概念:在同一个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进行研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1)研究的样本大。

可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龄组的小学生进行研究。

(2)省时、省力。

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研究结果。

(3)避免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的影响。

因为在同一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社会文化相对稳定。

横断研究设计的缺点:(1)系统性差。

因为这是对两组不同年龄儿童进行比较,所以缺少对同一个体心理发展的系统了解。

(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造成两组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上差异的原因很多,很难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

(3)取样复杂。

要比较两组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需要考虑取样的代表性,一般采用分层取样方法。

举例:为了研究1-3岁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对1岁、2岁和3岁三组儿童作词汇数量的测定。

其结果可以告诉我们这三个年龄组儿童各自的词汇数量,以及出现词汇的词性,哪些词汇早出现,哪些词汇晚出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模块一绪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理解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

(二)课时分配3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心理现象概述二、心理的实质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四、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主题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题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理论一、成书势力说二、行为主义学说三、精神分析学说四、认知发展学说五、高级心理机能学说模块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3.掌握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具体表现。

(二)课时分配6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概念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0-1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1-3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3-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模块三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注意、感觉和知觉的定义,并能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2.识记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注意、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二)课时分配4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概述二、注意的分类三、注意的品质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五、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主题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感知觉的概述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感知规律与教育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五、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模块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记忆和想象的定义,并能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

⼉童发展⼼理学总复习资料1、⼉童发展⼼理学是发展⼼理学的⼀门分⽀学科,是研究⼉童⼼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童发展⼼理学研究的内容:1. 描述⼉童⼼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 揭⽰⼉童⼼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 提出帮助和指导⼉童发展的具体⽅法3、⼉童发展⼼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 对⼉童发展过程本⾝的探究和描述2. 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 ⼉童的社会实际问题4、绝对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对⽴。

遗传决定论以优⽣学创始者⾼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为主义创始⼈华⽣为代表。

5、共同决定论: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发展。

其代表⼈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该理论的核⼼是⼈类⼼理的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6、相互作⽤论:其代表⼈物是瑞⼠⼼理学家⽪亚杰。

其基本观点: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⑵互相渗透、互相转化;⑶⼆者的作⽤是动态的。

7、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 新⽣⼉期:出⽣~1个⽉2. 乳⼉期:1个⽉~1岁3. 婴⼉期:1岁~3岁4. 童年早期或幼⼉期:3岁~6、7岁5. 童年中期:6岁~11、12岁6. 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 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8、⼉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论是遗传论者、环境论者,还是成熟论者,都将⼉童视为被动发展的个体,忽视了⼉童发展的主动性。

⼉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9、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个体发展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10、不同情境中的⼀致性:个体⾏为将受到个性特征和情境变化的影响。

不同情境中的表现不⼀定⼀致。

11、⼉童⼼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理发展有⽆关键期尚有争论。

对于“最佳学习期”问题关注但不宜过分关注。

12、科学⼉童⼼理学的奠基⼈:普莱尔德国⽣理学家、实验⼼理学家普莱尔于1982年出版的《⼉童⼼理》⼀书,标志着科学⼉童⼼理学的正式诞⽣。

13、西⽅⼉童⼼理学的发展三个时期:1. 20世纪早期“美国⼉童⼼理学之⽗”霍尔,提出复演说、发明研究⼉童⼼理的新技术——问卷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3.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

4.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5.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环境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7.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8.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9.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10.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1.( 新陈代谢 )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12.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开放的 )、( 不断积累的 )过程。

1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 年龄偏大)。

14.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 无意记忆 )为主。

15.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 )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最后(抽象逻辑思维 )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6.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 知觉研究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7.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积极词汇 )。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 社会性 )行为。

19.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语音 )、( 词汇 )、( 语法结构 )、以及(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20.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 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百分之九十 )。

二、名词解释
1.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4.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5.直觉行动思维: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6.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7.个体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8.形式运算: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9.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0.合作游戏:儿童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或满足同一个需求,在合作中一起游戏。

三、简答题
1.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2.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2)分重复、独自、双人或集体独白。

3.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1)从浑浊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4.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3)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5.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抽象逻辑思维阶段6.简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2)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3)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四、论述题
1.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1)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儿童性格的不同影响(2)儿童自身身体吸引力相貌漂亮的儿童更易受其他儿童欢迎;(3)自身不同的行为特征外向、有好元攻
击性行为的儿童较受欢迎;(4)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成正相关;(5)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影响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接纳性
2.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1)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2)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
3.
4.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是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客服情绪上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4.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对社会性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

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他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

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
(一)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

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

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

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

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

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

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

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

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
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

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
3.
4.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2)这是因为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

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二)材料: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

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

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

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