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2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相关概念:自交、杂交、父本、母本、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遗传因子等。
3、(难点)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4、(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要点梳理】要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与豌豆有关的基础知识(1)两性花和单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这样的花成为单性花,玉米、黄瓜的花都是单性花。
(2)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如豌豆。
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或一朵花的花粉传到不同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异花传粉。
(3)闭花受粉豌豆花的雄蕊和雌蕊都被花瓣紧紧地包裹着,在花瓣展开之前,雄蕊花药中的花粉就传到了雌蕊柱头上,这种受粉方式称为闭花受粉。
(4)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
花药成熟后,花粉散发出来。
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
(5)父本和母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6)去雄将作为母本的植株在杂交前先去掉为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
(7)人工异花传粉将母本去雄后,套上纸袋,待花成熟时,再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到已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364174 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闭花受粉、自花传粉的两性花。
自然情况下豌豆是纯种。
(2)豌豆花大,便于去雄和实施人工异花授粉(杂交)。
(3)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统计)。
【高中生物】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6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含解析

——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处理,预实验的作用前情提要:关键词:预实验、浸泡法、沾蘸法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实验原理(1)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2)用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
(3)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考点二、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把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的枝条平均分成10组,每组3枝。
(2)分组处理:生长素类似物按不同比例稀释成9份,第10份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把10组枝条基部分别浸入浸泡液中,处理1天。
处理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 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 即可。
(3)实验培养:把每组处理过的枝条下端依浓度梯度从小到大分别放入盛清水的托盘中浸泡,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记录生根情况。
(4)结果记录:小组分工,观察记录。
(5)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按照小组分工观察记录的结果,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技能方法:1.实验中的变量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其他因素,如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情况2.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先做一个预实验: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蒸馏水的作用(1)作为空白对照;(2)用来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3)处理过的插条下端需浸在蒸馏水中有利于生根。
4.选择插条时需带有一定的芽或叶的原因凡是带芽或叶的插条,其扦插成活率都比不带芽或叶的插条生根成活率高,但二者并非越多越好。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3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含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选材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精巢中细胞分裂方式;;前情提要:关键词:选材、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类型判断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览:考点一、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考点二、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技能方法: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量。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大部分动物),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Ⅱ分裂。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3.临时装片制作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粘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4.确定中期细胞的类型:睾丸内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因此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应该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技巧归纳】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人教版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教材实验

人教版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教材实验一、教材实验的定义和类型教材实验是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模拟实验、调查类实验等。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的必要性高考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高考生物学科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教材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的分类及特点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验证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或规律,如“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验证酶的催化作用”等。
这类实验通常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避免误差和干扰。
2. 探究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生物学问题或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如“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灵活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通过模拟生物学现象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如“模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模拟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运用计算机或其他模拟工具进行操作,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
4. 调查类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生物学现象或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设计调查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拟核,少数在基粒,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大部分分布在细胞质被吡罗红染成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3min)脂肪+ 苏丹IV~红色(1min)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络合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蓝色→棕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4低温诱导染色体

-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卡诺氏液、酒精、盐酸、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等试剂的作用前情提要:关键词:低温、染色体变异、卡诺氏液、酒精、盐酸、改进苯酚品红染液难度系数:★★★重要程度:★★★★根底回忆: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1、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Ⅱ2、理解实验试剂的作用考点一览: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理、步骤与现象技能方法: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的试剂及其作用试剂使用方法作用卡诺氏液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 固定细胞形态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用卡诺氏液处理的根尖洗去卡诺氏液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浸泡经固定的根尖解离根尖细胞,使细胞之间的联系变得疏松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等体积混合,作为解离液解离根尖细胞蒸馏水浸泡解离后的根尖约10 min 漂洗根尖,去掉解离液改进苯酚品红染液把漂洗干净的根尖放进盛有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使染色体着色3.选材的时候必须选用能够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的原因是: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不复制,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4.实验过程中,低温诱导时,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那么实验设计不严密.【易错警示】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3个易错提醒(1 )细胞是死的而非活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被盐酸(杀|死)的细胞.(2 )材料不能随意选取:误将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等同于"任何细胞〞.选材应选用能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否那么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的情况.(3 )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体无关:误将"抑制纺锤体形成〞等同于"着丝点不分裂〞.着丝点是自动分裂,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也分裂.【课堂稳固】1.以下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中脂肪的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都使用了酒精B.可将酸性重铬酸钾参加酵母菌培养液,以检测生成的呼吸产物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深的区域观察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答案】A但不能检测二氧化碳等产物,B错误;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C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2.以下有关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可正常分裂,但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的数目加倍B.盐酸酒精混合液或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改进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在显微镜下观察,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未发生改变【答案】B3.以下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低温会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B.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答案】A【解析】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机理是低温能够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固定后的漂洗液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解离后的漂洗液是清水,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酸;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4.以下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B.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B【解析】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防止解离过度,再用龙胆紫溶液染色,A错误;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3~4滴CuSO4溶液,溶液呈紫色,B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后与底物混合,D错误.5.以下关于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经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和红色的细胞质B.观察质壁别离及复原的实验时,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能用用黑藻叶肉细胞观察C.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因变量的检测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带有火星的卫生香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与有丝分裂实验的不同是,需用低温处理并用卡诺氏液固定再用70%的酒精冲洗【答案】A6.以下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进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实验原理: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别离,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核;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细胞解离;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局部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课后提升】1.以下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洋葱的不定根在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36 h ,可抑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B.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和解离细胞D.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2.以下实验中都涉及到的操作是()①用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②用洋葱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③用黑藻叶细胞观察叶绿体④用大蒜的不定根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A.需制成装片B.需使用盐酸C.需使用酒精D.需染色处理3.以下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复原糖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过氧化氢酶不能得到预期实验结果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5.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低温处理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可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D.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别离状态说明此时细胞正在失去水分6.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A.0、2、3、4、5、6 B.0、4、5、6、7、8C.0、6、7、8、9、10 D.0、3、6、9、12、157.以下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别离过程。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复习(人教版必修1(下)):答案与解析 含解析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趁热打铁】1.B【解析】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有载体蛋白参与的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2.B【解析】细胞中生物膜越多,则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膜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反之越小。
④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所含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所以其比值最小;①②③⑤都是真核细胞,具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但由于③浆细胞分泌能力强,细胞中相关细胞器膜面积大,所以其比值最大。
3.B4.B【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A项错误;分析图形,Ⅰ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一般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C项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都有关,D项错误。
5.C【解析】自由扩散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有选择性的通过,B错误;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则判断是主动运输,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而吸收葡萄糖则是主动运输,其过程中消耗 ATP, D错误。
6.D【解析】从图示信息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由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K+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Na+逆浓度梯度转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7.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胞吐或胞吐,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通过一系列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因此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流动性有关,A正确;人体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依赖③,B错误;①表示胞吐或胞吐,②表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正确;②(主动运输)③(协助扩散)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协助,D正确。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 复习(人教版必修3(下)):答案与解析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趁热打铁】1.C【解析】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取决于小型动物类群的种类,而不是取决于其数量.由于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而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18>15,所以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甲>乙,故选C。
2.B【解析】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A错误;青岛海滩的全部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B正确;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物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D错误。
3.A【解析】抽样时要做到混合均匀,这样才有代表性;本实验的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所以不加酵母菌没有实验结果;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只能计相邻两条边上的酵母菌数。
4.D【解析】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故A对;动物活动能力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故B对;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故C对;性比例的改变会改变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故D错。
5.B6.B【解析】“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该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是“J”型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在种群中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5年(增长速率最大)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所以环境容纳量为400只,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降低,但是仍大于0,因此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C错误;种群数量在200只时增长速率最大,治理鼠患时不能让其增长速率保持在最大,D 错误。
7.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正确;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C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错误。
8.C9.(1)迁入率和迁出率(2)增大 ac(3)K c 营养级较低(获得的能量较多)(4)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解析】(1)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下)):答案与解析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趁热打铁】1.C【解析】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取决于小型动物类群的种类,而不是取决于其数量.由于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而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18>15,所以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甲>乙,故选C。
2.B【解析】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A错误;青岛海滩的全部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B正确;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物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D错误。
3.A【解析】抽样时要做到混合均匀,这样才有代表性;本实验的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所以不加酵母菌没有实验结果;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只能计相邻两条边上的酵母菌数。
4.D【解析】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故A对;动物活动能力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故B 对;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故C对;性比例的改变会改变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故D错。
5.B6.B【解析】“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该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是“J”型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在种群中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5年(增长速率最大)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所以环境容纳量为400只,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降低,但是仍大于0,因此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C错误;种群数量在200只时增长速率最大,治理鼠患时不能让其增长速率保持在最大,D错误。
7.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正确;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C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错误。
8.C9.(1)迁入率和迁出率(2)增大 ac(3)K c 营养级较低(获得的能量较多)(4)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解析】(1)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答案与解析含解析

实验1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后提升】1.B【解析】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所用物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
鉴定还原糖时,甲、乙两液要现用现配,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
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而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颗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D【解析】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酶的量是不同的,30 ℃时酶产生量远大于20 ℃时,因此在提取液Ⅱ中产生酶的量远大于提取液Ⅰ,由此产生的还原糖的量:乙>甲>丙,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的颜色)。
砖红色,丙呈蓝色(Cu(OH)23.A4.B【解析】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蔗糖是非还原性的二糖;双缩脲试剂B液为蓝色的CuSO4溶液,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时,会产生较深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会影响观察;观察细胞中脂肪颗粒时,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
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
5.B【解析】脂肪鉴定实验中,花生子叶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否则导致实验失败,①符合题意;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不会导致实验失败,②不符合题意;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③不符合题意;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若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A液和B液会发生反应,导致实验失败,④符合题意。
故选B。
6.D【解析】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鉴定葡萄糖,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可以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A项正确;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且子叶肥厚,B项正确;脂肪与苏丹IV反应显红色,脂肪与苏丹III反应显橘黄色,而食用花生油通常显棕黄色,为了使现象明显,鉴定食用花生油最好使用苏丹IV,C项正确;甘蔗茎中的糖为蔗糖,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项错误。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答案与解析 Word版含解析

实验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课后提升】1.B【解析】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正确;在20~30 min内氧气平均吸收速率为(130-65)×1÷10=6.5 mm3/min,B正确;果蝇幼虫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C错误;对照实验应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质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D错误。
2.D【解析】装置a和b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消毒,即是否有微生物。
b和c形成对照,变量为种子种类的不同。
b种子未消毒,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a,消耗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b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的速率v b大于v a。
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中含脂肪较多,脂质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脂肪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同等质量的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多。
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产生的热量多。
a与c比较,即使不考虑是否消毒的问题,也应该是T a<T c。
3.D4.B【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故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为防止马铃薯块茎上杂菌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前需对马铃薯块茎消毒,检验CO2也可用澄清石灰水。
5.D【解析】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下):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含解析

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重点2ATP的结构与功能★★重点3细胞呼吸★★★★重点4光与光合作用★★★★重点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要点解读】1.酶的本质与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作用场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所生理功生物催化作用能2.酶的作用机理酶和其他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1)图中ac和bc段分别表示无催化剂和酶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2)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3.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专一性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作用条件较温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后可恢复活性。
【考向1】酶的本质【例题】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B.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答案】A【考向2】酶的作用特性【例题】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同一细胞而言,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酶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NaOH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答案】A【解析】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处于不同的分化程度,酶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A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B正确;酶是生物催化剂,同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正确;NaOH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D正确。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

公众号:惟微小筑- -复原糖鉴定、蛋白质鉴定、脂肪鉴定前情提要:关键词:复原糖、蛋白质、脂肪难度系数:★★★重要程度:★★★★根底回忆: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检测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和蛋白质Ⅱ1、理解复原糖鉴定过程2、理解蛋白质鉴定过程3、理解脂肪鉴定过程技能方法: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拟比拟工程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 ,且现配现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实质新配制的Cu (OH )2反响碱性条件下的Cu2+呈色反响需水浴加热不需加热即可反响(1 )复原糖鉴定实验材料的要求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 ,防止颜色的干扰 . ②复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 (含淀粉 )、甘蔗、甜菜 (含蔗糖 ) . (2 )唯一需要加热 - -复原糖鉴定 ,且必需水浴加热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假设不加热那么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 )非复原糖 (如蔗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 (OH )2的颜色] .(4 )唯一需要显微镜 - -脂肪鉴定 ,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 - -洗掉浮色 .(5 )记准混合后参加 - -斐林试剂 ,且现配现用;分别参加 - -双缩脲试剂 (先加A 液 ,后加B 液 ,且B 液不能过量 ) .两者成分相同 ,但CuSO 4的浓度不同 ,所以不能混用.(6 )假设用大豆做材料 ,必须提前浸泡;假设用蛋清作材料 ,必须稀释 ,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局部组织样液做比照 .3.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归纳细胞中的RNA 吡罗红红色 (显微观察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 ,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 (1 )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 (OH )2溶液 ,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 )使用方法不同 .鉴定复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 ,然后加B液4滴 ,振荡摇匀 .(3 )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 ,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5.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1 )唯一需要加热 - -复原糖检测 ,且必须水浴加热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假设不加热 ,那么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 )唯一需要显微镜 - -脂肪检测 .(3 )混合后参加 - -斐林试剂;分别参加 - -双缩脲试剂 (先加A液 ,后加B液 ,且B液不能过量 ) .【课堂稳固】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 ,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B2.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 ,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选项是(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DNA 甲基绿红色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甲基绿应是将DNA染成绿色 ,斐林试剂用来检测复原糖 ,淀粉用碘液检测呈蓝色 .3.在可溶性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错误的选项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 ,可用于进行可溶性复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 ,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 ,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 ,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材料【答案】A4.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 ( )溶液混匀后使用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需将NaOH溶液和CuSO4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 ,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 ,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 ,可选择双缩脲试剂【答案】C【解析】双缩脲试剂的用法是先加A液 ,后加B液;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 ,吡罗红对RNA进行染色 .5.以下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用于鉴定复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现配现用B.脂肪的鉴定过程一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可以相同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 ,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答案】A【解析】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成分相同 ,但成分的浓度不同;脂肪鉴定中 ,苏丹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而苏丹Ⅳ将脂肪染成红色;组织细胞中脂肪鉴定中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6.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响如下表 ,其中 "+〞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响深浅程度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试剂碘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种类甲+++++++乙++++++++丙+++++++A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响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答案】A【课后提升】1.以下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用于鉴定复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鉴定复原糖时 ,要先参加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参加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 ,再参加含样品的试管中 ,且必须现用现配2.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 ,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 ,分别参加等量的淀粉液 ,然后按如图参加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 ,45 ℃水浴保温5分钟 ,立即在3支试管中参加等量斐林试剂并用50~65 ℃的温水浴加热2分钟 ,摇匀并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 )A.甲呈蓝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 ,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蓝色3.下表的有关分析中 ,错误的选项是 ( )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检测试剂颜色反响溶质的根本单位甲C、H、O ①砖红色葡萄糖乙C、H、O、N等双缩脲试剂②③AB.①是斐林试剂 ,使用时需水浴加热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D.②是蓝色 ,③是核苷酸4.以下关于某些物质鉴定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鉴定蔗糖等复原性糖时 ,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下次使用B.在鉴定蛋白质时 ,参加过量双缩脲试剂B液会影响结果的观察C.鉴定细胞中是否存在脂肪时 ,可用50%的酒精对脂肪细胞解离D.葡萄糖试纸上含有斐林试剂 ,可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5.以下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 ,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脂肪鉴定时 ,可将花生子叶先进行染色后再制作装片②复原糖鉴定时 ,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③淀粉鉴定时 ,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④蛋白质鉴定时 ,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参加样液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在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 ,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 ,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 ,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复原糖的鉴定7.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 ,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 (蒸馏水 )、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 ,定期检查萌发种子 (含幼苗 )的脂肪含量和干重 ,结果说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 ,到第11 d时减少了90% ,干重变化如以下图 .答复以下问题:(1 )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 ,常用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 )实验过程中 ,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 (填"C〞、 "N〞或 "O〞 ) .(3 )实验第11 d后 ,如果要使萌发种子 (含幼苗 )的干重增加 ,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二数学(人教版选修1-2):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 独立性检验 【趁热打铁】 1.【答案】C【解析】∵a +21=73,∴a =52,又a +22=b ,∴b =74. 2.【答案】③【解析】由题意知,成绩优秀的学生数是30,成绩非优秀的学生数是75,所以c =20,b =45,①、②错误.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得到()()()()()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2105(10302045) 6.6 3.84155503075⨯⨯-⨯≈>⨯⨯⨯,因此有95%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4. 【答案】没有90%的把握认为“测评结果为优秀与性别有关”. 【解析】设从高一年级男生中抽出m 人,则45,m 25500500400m ==+, ∴25205,20182x y =-==-=而()24515510159 1.125 2.706301525208k ⨯⨯-⨯===<⨯⨯⨯,所以没有90%的把握认为“测评结果为优秀与性别有关”.5.【答案】(1)14m=;(2)有99.9%的的把握认为支持网络购物与年龄有关.【解析】(1)由题意,得800900800200100300 9m++++=,所以14m=.............................5分(2)根据题意得22⨯列联表如下,.......................................................8分所以()21400800300100200376.44410.8289005001000400k⨯⨯-⨯=≈>⨯⨯⨯..................10分所以有99.9%的把握认为是否支持网络购物与年龄有关.....................12分6.【答案】(1)有99.5%的把握认为喜欢“应用统计”课程与性别有关.(2)8 15.7.【答案】(1)抽到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的概率是1125;抽到不参加社团活动且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生的概率是2 5 .(2)大约有99.9%的把握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加社团活动情况有关系.【解析】(1)随机从该班抽查一名学生,抽到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的概率是2211 5025=;抽到不参加社团活动且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生的概率是202 505=.(2)因为()()()()()22n ad bcKa b c d a c b d-=++++=250(172058)11.68810.828 25252228⨯⨯-⨯≈>⨯⨯⨯,所以大约有99.9%的把握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加社团活动情况有关系.8.【答案】(1)240名.(2)(3)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1%的前提下,认为“性别”与“工作是否满意”有关.(2)由题意可得下列表格:。
高中生物 实验版人教教材基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版人教教材基础实验总结【使用建议】先看人教教材对应部分→再看这份资料→再找对应习题专练→翻阅高考真题看考法→总结、理解再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超棒总结【注意】:p18等页码对应的是人教教材的页码。
注意回归课本。
【必修一】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详参你们上课笔记,考得概率较小)二、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p18(一)把握原理、试剂、颜色变化1. 共同点:颜色(显色)反应——故选材原则:色浅易得含量高2. 还原糖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需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淡蓝色到砖红色。
3. 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淡蓝色到紫色。
4. 脂肪鉴定:(1)组织样液法(2)切片法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脂肪+苏丹IV—红色。
5. 淀粉鉴定:遇碘变蓝(高中阶段变蓝,若新信息题给了新信息则按信息处理)(二)各物质鉴定注意点:1. 还原糖鉴定(1)本质:鉴定还原糖:所有单糖+麦芽糖+乳糖。
(高中阶段非还原糖:所有多糖+蔗糖)(2)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乙液:0.05g/mLCuSO4(3)使用方法:等量混合、现用现配、水浴加热2. 蛋白质鉴定(1)本质:碱性条件下鉴定肽键。
肽键数≧2。
鉴定多肽链、蛋白质。
(所以,正常蛋白质或蛋白质变性、盐析、初步水解后也可发生显色反应)(2)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 B液:0.01g/mLCuSO4(可知,A液=甲液;B液可由乙液用蒸馏水稀释5倍而制)(3)使用方法:先A后B,A过量B少许。
先A目的是提供碱性环境。
3. 脂肪鉴定——组织样液法(无需显微镜)(1)步骤:往脂肪组织样液中直接加入苏丹III(苏丹IV),混匀后即出现橘黄色(红色)。
4. 脂肪鉴定——切片法(需光学显微镜和50%酒精)(1)步骤:切取花生种子薄片——苏丹III或苏丹IV染色——吸去染液——滴加50%酒精洗去浮色(浮色就是染液)——滴一滴清水后盖上盖玻片——镜检(先低后高)——结果: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或红色脂肪颗粒。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精讲第20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考向探究•素养提升
考向一 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考查科学思维 1.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 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是F2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 的前提 C.从F2的绿色圆粒植株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4/9 D.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圆粒植株混合种植,后代出现绿色皱粒的概率为 1/81
2.(2023·辽宁大连模拟)D、d和T、t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
相对性状。若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DdTt,F1自交得到F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F1自交时,雌配子与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B.F2中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占3/8 C.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D.F2中有9种基因型,在双显性状中,杂合子占8/9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择亲本①和④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所得F1的花粉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两种花粉粒, 比例为1∶1
解析 由题可知,某单子叶植物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A)对 糯性(a)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 合互不干扰,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④、 ②和④、③和④、①和②、②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因此亲本的选择组 合有5种,A项正确;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采 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所得F1 的花粉,B项错误;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即 AAddTT×aaddtt,C项正确;将②(AADDtt)和④(aaddtt)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 粉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有2种,花粉粒长形与圆形比例为1∶1,D 项正确。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教材重点实验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教材重点实验2(含解析)新人教版1.下列各项中,通过质壁分离实验不能鉴定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细胞液的浓度C.细胞中有无大液泡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解析:选D 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需具备以下条件:细胞必须是活的,死细胞的“原生质层”无弹性及选择透过性,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有大液泡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同一种植物的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可大致判断出细胞液的浓度大小。
没办法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判断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2.(xx·杭州质检)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解析:选C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液泡因失水而紫色加深。
3.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解析:选B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主要与液泡的体积变化有关,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体积逐渐缩小,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又逐渐恢复正常。
4.某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实验组5分钟再过5分钟滴加清水5分钟①0.3 g/mL蔗糖溶液X 无变化质壁分离复原②0.5 g/mL蔗糖溶液质壁分离无变化Y③ 1 mol/L尿素溶液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④ 1 mol/L盐酸溶液无变化细胞大小无变化细胞大小无变化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不具有伸缩性B.Y为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C.Z为细胞稍变小,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已经在盐酸中死亡解析:选D 植物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在0.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故Y为无变化;Z为细胞稍变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5.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十二章实验与探究第2节实验设计及分析教学课件

验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外生殖器表现 性染色体组成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A.本实验需要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
B.该实验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假说1
C.如果假说2成立,则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家兔胚胎术后发育出雄性器官
实验思路:将正常小鼠的浆细胞随机均分为两组,置于含放射性氨基酸的细胞培养液中,编号为甲、乙;甲组不做任
何处理,乙组细胞注射
;
一段时间后,用放射性检测仪对
进行检测。
结果讨论:若
,
则可证明Sedlin蛋白在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材素材变式
答案
2.【参考答案】 (1)脱水缩合 3 (2)①7~10 ②适量的SEDL基因表达抑制剂 细胞中的放射性(或细胞 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放射性) 甲组细胞中内质网中的放射性低于乙组细胞中的,且甲组细胞中高尔基体 的放射性高于乙组细胞中的 【解题思路】 (1)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为核糖体,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作用形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在分泌蛋白合成、运输的过程中,有3种具膜细胞器参与。(2)①53肽彻底水解,总分子 量增加774,说明共消耗774÷18=43个水,则53肽由53-43=10条肽链组成;53肽彻底水解,总分子量增加828, 说明共消耗828÷18=46个水,则53肽由53-46=7条肽链组成,因此该蛋白质由7~10条肽链组成。②为验证 Sedlin蛋白的作用,甲组不做任何处理,应为对照组,则乙组为实验组(抑制Sedlin蛋白的产生),所以乙组细胞 应注射适量的SEDL基因表达抑制剂。因变量为细胞中的放射性,因此应该用放射性检测仪对细胞中的放射 性(或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放射性)进行检测。若甲组细胞中内质网中的放射性低于乙组细胞中的,且 甲组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放射性高于乙组细胞中的,则可证明Sedlin蛋白在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丝分裂过程的步骤,实验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前情提要:
关键词:解离、漂洗、染色、实验注意事项
难度系数:★★★★
重要程度:★★★★
基础回顾: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
1、知道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步骤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2、掌握实验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考点一览:细胞分裂观察过程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
(3)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实验步骤
技能方法:
1.控制解离时间的原因
解离时间要严格控制,解离时间不能太短,否则细胞间果胶未溶解,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时间过长则细胞分离过度、过于酥软,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和制片。
2.先漂洗后染色的原因分析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组织中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有利于碱性染料着色。
二者不能颠倒,否则解离液中盐酸会影响染色效果。
3.控制染色时间的原因
控制染色时间,染色时间不能太短,否则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时间过长则使细胞核等其他部分充满染色剂无法分辨染色体。
4.在制片时两次用到载玻片的目的
一次是放置根尖;另一次是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均匀分散开,防止盖玻片移动;同时,避免压碎盖玻片。
5.不能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连续观察的原因分析
因为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时期,要不断地移动装片,在不同的视野中找到各个时期的分裂图像,所以在制作装片时要让细胞分散成一层,这样才能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
【易错警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3个易错点
(1)不清楚“解离”的作用原理,误认为可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2)不清楚细胞具有的相应结构,误认为赤道板也能观察到。
(3)对取材原理不清楚,误认为根尖任何部位的细胞都可作为观察对象,实际上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作为观察对象。
【课堂巩固】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答案】B
2.有一位同学做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②取材时间不合适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B.②⑤C.①②⑤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在10:00~14:00时切取根尖2~3 mm (这时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容易找到分裂相);在光学显微镜下,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由图可知:细胞大都没进行分裂,可能是取材时间不合适,细胞分裂不旺盛;视野中有些细胞为长形,可能取自伸长区,取材位置不合适;由于细胞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因而,要看到处于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往往需要在不同的视野中才能找到,可能是视野选择不当,没找到合适的视野;图中细胞均已分散开,故不可能为③④原因所致。
3.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结果与原因分析不符的是()
A.染色体的染色效果差可能是漂洗不充分
B.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小就是因取材时间不恰当
C.视野中出现细胞重叠现象是解离不充分
D.染色体无动态变化的原因是解离时细胞死亡
【答案】B
【解析】漂洗不充分,残留的解离液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差,A正确;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小是因为大多数细胞是处于分裂间期,B错误;视野中出现细胞重叠现象是有些没有分开,是解离不充分所致,C正确;解离时,盐酸处理,细胞失去活性,染色体无动态变化,D正确。
4.以下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压片→观察
B.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
C.蛋白质鉴定:将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D.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D
5.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观察线粒体②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A.只有①需要活体材料B.只有④和⑤不需要用显微镜
C.只有③需要设置对照D.只有②和⑤不需要染色处理
【答案】B
【解析】观察线粒体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均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即实验①③需活体材料;实验①②③均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而实验④⑤不需要用显微镜;实验③④均设置对照实验,其中③为自身对照,④为相互对照;实验①②④需要染色,③⑤不需要染色处理。
6.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答案】D
【解析】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杀死,A项错误;吡罗红可使RNA染色,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B项错误;该实验观察到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已经是死细胞,无法
观察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C项错误;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是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项正确。
【课后提升】
1.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B.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Ⅲ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并用清水洗去浮色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
D.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2.下面是四位同学实验操作的方法或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染色体的DNA和蛋白质水解
B.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此时细胞仍为活细胞
C.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3.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4.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5.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
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7.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生物制剂W对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培养液、正常体细胞、癌细胞、W、胰蛋白酶。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不考虑加入W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
提供的细胞均具有分裂能力,只进行原代培养且培养条件适宜)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个,分组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②各组样品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合适的时间后,各取其中的几个样品,加入__________,摇匀,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分别计数并记录细胞数。
③重复②若干次。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和细胞数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