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公开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
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学习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太宗的两位贤臣似乎很难达成一致看法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去找北宋史学家、文坛泰斗欧阳修去问个明白。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重要史论一一《伶官传序》。
二、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欧阳修(10002.字水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周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2、写作背景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了解“序言”文章体裁的基本知识;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知识;4、理解鉴古知今、借古讽今的表达写作主旨的艺术技巧;5、领会“散而不乱”的组材艺术与和谐贯通的“气脉”,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导:包括导入课文和引导学生看课题注解,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还包括引导学生回顾“序言”的基本知识。
2、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等灵活运用。
3、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学生自读课文、就近讨论后,教师组织交流、检查。
4、结:针对学习实际,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和小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欧阳修在文中所吐露的忧国思想和政治主张。
2、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防微杜渐”、“玩物丧志”等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知识。
2、领会“散而不乱”的组材艺术与和谐贯通的“气脉”,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1、领会“散而不乱”的组材艺术与和谐贯通的“气脉”,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2、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防微杜渐”、“玩物丧志”等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其中告诉我们的人生格言有(师生背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今天,我们来接触一下北宋“散文八大家领袖”欧阳修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生格言。
板书课题。
《伶官传序》公开课
后唐庄宗李存勖既是一代枭雄,又 是一个昏君。他于五代纷扰之时,以雄 才大略夺得天下,但不能守住天下。在 位三年,在施政上没有任何建树,相反, 犯下许多致命的错误,重蹈了被其灭亡 的后梁和蜀国的覆辙,以致政权旋得旋 失。史书说,李存勖的骤胜骤败,“足 为万世之炯戒”。
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什 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而 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则更为温和地说:“历史 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史长 河中前行。欧阳修《伶官传序》以历史人物为实例,向 我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他告诫后人“兴亡原非数, 得失自在人” 。
4.梳理文章的结构。
• 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
晋王赐矢——晋王遗命——庄宗受而藏之
庄宗用兵(请矢)——作战(负矢)——凯旋(纳矢)
➢描绘庄宗忠实地执行父命的情形,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 的战争状况,体现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 作用,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寓论点于叙述中,与第一 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欲抑先扬,为下 文张本。
——《伶官传序》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封建社会称演戏的人为伶; 乐工),叫做伶官 。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 2.掌握文中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虚词。 3.通过学习文本,懂得“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道理。
任务一:知其人,论其事——后唐庄宗李存勖
杰出的军事将领——建立后唐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有三股互相敌对的势力,晋王李克用
分值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徐爽南京市第一中学执教地点:南京市第一中学崇文楼电化教室(一)执教时间:2016年4月8日下午第三节课执教班级:高一(10)班教学指导教师:施红艳【学习目标】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实词“原”、“盛”、“纳”、“系”、“函”、“溺”的意义和虚词“以”、“而”等,掌握词类活用“约”、“函”等。
2、通过“因声求气”的诵读方法,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联系现实,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因声求气,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2、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到底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或许能够对“创业难”还是“守成难”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伶官”是什么意思啊?“伶官”就是乐官。
在这篇文章里,就是后唐庄宗宠信的伶人,授以官职,败坏国政。
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这就是欧阳修写《伶官传序》的背景。
一、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握欧阳修叙述和议论的语气。
(同学读完以后,引入刘大櫆《论文偶记》中对于“因声求气”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注意把自己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诵读文章。
进一步明确诵读的要求。
)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
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
《伶官传序》优秀原创课件(公开课)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他用绳子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 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前,把 成功的消息禀告先王,他气势的盛大,可以说雄 壮啊! 4、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 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 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文章结构层次ຫໍສະໝຸດ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一(1)提出论点:盛衰由于人事。
二(第2-3)论证中心论点。
一层(2)正面叙说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二层(3)反面叙说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三(4)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 于所溺。
作 者 写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 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 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 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 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 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说:“和 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 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 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 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后,伶人 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 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 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 屈执行吧。”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 德源为宪州刺史。
1、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
《伶官传序》公开课课件
《伶官传》对中国文艺的影响
文学手法
《伶官传》采用了许多后来流 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手 法和表现形式,对整个唐代和 中国文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主题与价值
《伶官传》从表现方式到主题 和价值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文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文学图式
《伶官传》的文学图式也为后 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精神指路 标,成为中国古代文艺发展中 的重要里程碑。
皇帝
皇帝是文中的重要人 物之一,他是宫廷艳 舞的欣赏者,也是伶 官命运中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
宰相
文中的反派人物之一, 他阴险狡诈,暴戾残 忍,在伶官和宫女的 命运中造成了很大的 阻碍和危害。
伶官 - 主角
才华横溢
伶官是宫廷艳舞的当事人,他表 演、歌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都有很高的造诣。
明察秋毫
伶官聪明机智,善于观察细节和 分析形势,从而掌握和改变自己 的命运。
唐代的文学背景
山水诗
与唐代山水画风格类似,唐代山 水诗表现出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和景色的细腻描写。
女性诗
唐代的女性诗人才华横溢,有很 多佳作,比如李清照、薛涛、鱼 玄机等。
书法艺术
唐代书法艺术达到了卓越的成就,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颜 真卿、柳公权等。
唐代词的文学形式
1 题材广泛
词可以表现爱情、田园、山水、历史、宴会、宗教、戏曲等多种主题。
《伶官传序》公开课课件
欢迎加入《伶官传序》公开课!这门课将深入介绍唐代经典文学作品《伶官 传序》的历史、文学形式、主题和影响力,让你充分领略传统文学之美,激 发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
作者介绍 - 刘勰
刘勰
南北朝/隋唐时期文学家,戏曲评论家和音律学家,被誉为“文心雕龙”之祖。
《伶官传序》(市级公开课)
1、课文是如何具体表现唐庄宗“得天下”的“盛” ? 得出什么教训?如何具体体现庄宗的“忧劳”?
忧 劳 可 以 兴 国 凯旋而纳之 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盛
受 负
藏 纳
遣 还
告
请
盛
2、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庄宗“失天下”的“衰”? 得出什么教训?
逸 豫 可 以 亡 身 仓皇东出 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身 死 国 灭
忧劳兴国
39岁的方威以财富150亿元成为白手起家的 少壮派首富。在方威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之下, 方大成为了行业内的龙头。在方威掌舵的十余 年,方大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00亿,涉及碳素、 钢铁、化工、医药等四大行业,其中碳素产量 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汽车弹簧钢产销量占 全国的60%,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同点 论点提出 文章结构 论证方法 开门见山,观点鲜明。 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写作目的
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借古讽今。
不同点: 《六国论》选取的是战国时期韩、魏、楚贿赂秦国,不赂 论 者以赂者丧,最终导致六国灭亡的史实。 据 《伶官传序》选取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夺取天下又失去 的史实。 《六国论》的目的是通过六国灭亡的事实,讽谏北宋王 具 朝不要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 体 赂而盛之道。 意 图 《伶官传序》的目的是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 杜渐,励精图治。 《六国论》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用 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说,深入浅出说明道理,平易近 人,自然晓畅。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 用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 “艺人”。 “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 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 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编辑专员,以您给定的“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伶官传序》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关键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提升学生翻译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伶官传序》的文言文词句理解。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
领会作者对伶官传的评价和观点。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
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典型段落。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应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体验文言文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详细解读《伶官传序》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历史小短片,引入《伶官传序》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翻译课文,记录不懂的词句。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词句,解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4.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观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 互动提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文本细节。
7. 情境模拟:模拟古代文学作品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如《史记》中的伶官传,了解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
2. 文化探讨:探讨古代伶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了解伶官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伶官传序市级公开课优秀课件
四、文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 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 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 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知识归类:一词多义
(微小的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 (悄悄地)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微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副词,应当,一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 (代词,他)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知识归类:一词多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装) 盛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围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困 (困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难) (告诉)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
第四段分析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 强盛 全,所有的 没有人 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 祸患常 围困 被动句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积聚 (介后) 被动句 结尾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 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的历史教训。
分析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难道 不是 推究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 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 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伶官传序(公开课)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
过程、方法和能力: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2、体悟庄宗成败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一)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号、,谥号,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二)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伶官传序》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能够领会作者对伶官的批评和对忠诚、正直品质的赞扬。
(3)学会通过分析文本,提炼观点,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推理、对比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忠诚、正直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作者对伶官的批评和对忠诚、正直品质的赞扬。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特殊用词。
2. 如何运用文本分析、推理、对比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伶官传》的背景和作者欧阳修,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5. 实践练习: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文本分析和论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忠诚、正直品质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思维发展: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论证,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伶官传序》全文。
2《伶官传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伶官传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披文入理启迪观照——《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一、确立思路《伶官传序》所在单元主题为“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赏析指导”中明确指出“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是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
《伶官传序》基于五代后唐盛衰的历史,评点庄宗李存勖得失,做出“盛衰乃人事”的历史评价,并由此引经据典,总结历史,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最后观照时代,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曲笔劝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图自强。
《伶官传序》叙史评史不是目的,而是言道传道的津途。
那么,《伶官传序》文中之气脉,即其所言所传之道当可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切入点;依据其文之道,可将“挖掘文本体悟作者思想主张,传袭作者文道思想,启迪学生当代文化参与"作为教学设计的理念依据。
二、创意设计依据“披文入理,启迪观照”的教学设计理念,可以从欧阳修的文道观导入,设置“言何道"的主问题贯穿全过程,分“读道一悟道一弘道”三步梳理文本、深掘思想和拓展延伸,通过在“文"的梳理解读中解决“言”的方式,最终完成体悟作者深邃思想并据此进行“当代文化参与"的教学目的。
具体教学如下:(一)读文:梳理理清思路“道”即思想、主张,并提出欧阳修究竟要在文章中传递怎样的思想、主张的主学习任务,即“言何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在主问题之下为学生提供三个梯度的子任务:1.画出文中集中体现欧阳修观点的句子。
2.根据前后文,思考欧阳修得出这些观点的依据。
3.思考这些观点之间有何相互联系。
任务(一)明确本文四个观点性句子,即:“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篇一:伶官传序优秀教案】伶官传序【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识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过程】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覆辙。
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考庄宗李存勖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
二、解题三、历史背景四、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解释词句。
重点辨析本文中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更正)2.分组讨论,指定回答:(1)提问:“虽曰??岂非??”是一个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明确:“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
强调“人事”的作用,即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点拨:凡反问句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字面相反的意思,无疑而问,语意表达的比陈述句更确定、更有力、更发人深省,有更强的感情色彩。
(2)看课文,当文章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用“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句式,接着又用“岂??欤?”“抑??欤?”的句式,各是什么句?有何作用?明确:(讨论后定人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这是两个感叹句,又是对称句。
《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五代历史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期,演变成为南北朝,为中国历史带来很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段时间里,伶官始终是其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民间文艺和官府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文艺等表现出来的特色,是我们在今天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唐代阶官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唐朝末年伶官阶层的历程。
他们在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的苦难之后,某些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官署体系,他们开始以文艺形式来生存和发展,用歌唱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历史感。
这一时期的表现如此多样,引发了人们对五代伶官的更深层的思考和研究。
五代伶官的文艺特点是全面和复杂的,我们在这个公开课上将更深入地探索它们的精华。
一、课程目标:1. 了解五代伶官的文化背景及其特点。
2. 分析五代伶官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诗词、歌曲、书画等。
3. 学习五代伶官的词曲、舞蹈等表演艺术的技巧和表现形式。
二、教学方法:1. 课件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五代伶官的表演形式和主题,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在五代历史中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对五代伶官的表演艺术进行讨论,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3.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让他们通过课堂展示来学习五代伶官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内容:1. 五代伶官的文化背景及其表现形式。
五代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文化变化很大,伶官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演员。
五代伶官的表演追求表达个体的内心感受,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感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许多独创的艺术特点,如小调、短歌、丑角等。
2. 分析五代伶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代伶官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诗词、歌曲、舞蹈、戏剧、书画等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表演技巧方面,五代伶官具有精湛的演技和节奏感,掌握了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让观众获得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溺于丝竹伶乐的庄宗,沉于温柔霓裳的玄 宗,迷于局部得失的何足道,无一不是大 智大勇之人,但都因溺于某事而困窘,甚 至迷失一生。仿佛陷入了一座围城,外面 的东西进不去,里面的东西出不来,只好 整日擅其所迷,困其所溺。
• 本文是一篇非常成功的作文,具体说来成功之处有以 下几点。一、题目明确,题材取自课文而又高于课文 。文章中分别用了《伶官传序》中唐庄宗的例子、历 史上唐玄宗的例子和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何足 道的例子,取材广泛而经典。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既然已经强调了“盛衰之理在 于人事”,为什么在第四段中 还要加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 人哉?”这一结尾?
•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
• 请大家从历史或现实的角度来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感想?
• 智勇多困于所溺
• 古人有言云:温柔乡是英雄冢。此 语无情,触目惊心,其“无情”“ 惊心”之处就在于无论你何等英雄 豪杰,一旦沉溺于某事某物中,便 难于自拔,纵然大智大勇,失去了 自控能力,亦毫无用处,故儿女情 长处,必英雄气短时。
• 想那玄宗,收拾混乱宫庭,励精图治,任用 贤才,设集贤院,广聚学者,于是唐朝迎来 了一个繁盛时期——开元盛世。此时的玄宗 ,其聪明才智恐不次于太宗,然而,唐玄宗 却未能善始善终,开始了“溺”,溺于回眸 一笑百媚生中,溺于翩翩霓裳羽衣舞中,溺 于华清池边春水暖中,溺于梨园优伶丝竹声 中。从此君王不再早朝,从此“倾国”果然 倾国,一个“溺”字让他的智勇全失,一个 “溺”字让亲手造就了“开元盛世”的他又 亲手造就了“安史之乱”……
• 历史总是存在这样大大小小的悲剧,可我 们呢,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我 们就没有所溺了么?许多时候,我们关心 则乱,许多时候我们执著执迷反让自己囿 于部分而不察全局。如金庸笔下那“昆仑 三圣”何足道,琴、棋、剑三绝,性情孤 傲却不狂妄。被人称为“昆仑三圣”后, 便改名“足道”,足显其人物之有趣和眼 界之高,然而这样一位高人却也因过于关 心棋中一隅之得失成败而迷失了大局,如 不是被黄毛丫头郭襄那一句“中原已定, 何不径取西域”点醒而大悟大彻,如何能 自成宗师开创昆仑一派?
,可以知之矣。”
• 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 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 明确: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再读课文,思考:
• 1.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 与“失天下”的?
• 2.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在庄宗身 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 文中的话概括。)
•
江山如画,一时有多少英雄
豪杰睥睨天下,纵横万里。然而,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有多少英雄
淹没在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中。是非成
败中,后人又何尝不为之叹惋:英雄
啊英雄,你究竟缘何而气短?
• 是啊,英雄缘何气短?想那庄宗存勖 ,受三矢报其父之遗恨,骁勇善战,足智 多谋,灭梁系燕,赫赫战功,使欧阳修不 禁赞叹曰:“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是,同样 是庄宗存勖,为何在“仇雠已灭,天下已 定”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却被几个伶人 所困,身死国灭?欧阳文忠公以其铮铮之 言一语中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
• 四、开头结尾照应,同时深化主旨。开始结尾非常突 出,特别是结尾,简洁有力,深化主旨。
• 我们来看看历史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 商纣王:宠溺妲己 败政灭国 • 周幽王:宠溺褒姒 众叛亲离 • 秦始皇:溺于豪奢 二世即灭 • 唐明皇:溺于美色 安史之乱 • 宋徽宗 好于蹴鞠 靖康之乱
联系个人实际: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
• 二、语言整散结合,气势宏大。像文中叙述庄宗事迹 时多用短句整句,叙述玄宗事迹时则多用长句整句, 叙述何足道事迹时则是整散相间,这些语言都给文章 增色不少。
• 三、善用多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文章表现力强。 如文章中多处引用诗文名句,使用了比喻、拟人、排 比、对比等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伶人”那样的角色。
如网络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 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 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 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 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 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
拓展延伸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二、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 ,号 醉翁、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 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 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 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 史学家: • 《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
6
一、背景介绍
五代十国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 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 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 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后唐庄宗李存勖
自读课文,思考
•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2.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 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
908年(23岁)
接受遗命,“与尔 三矢,尔其无忘乃
得
பைடு நூலகம்
父之志”;
天 下
• 912年(27岁) 灭燕,“系燕父子
以组。”
失 天
• 923年(38岁) 灭后梁,“函梁君
臣之首”,建后唐;
下 • 926年(41岁) 身亡,“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 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 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至960年间五代史实,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 欧阳修认为前人薛居正编纂的《旧五代史》 不宜“垂劝诫,示后世”,于是重新编写 了五代史。故称之为《新五代史》。
• 《伶官传》就是其中一篇。
•
•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 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 人。
伶:演戏的人。伶官:在宫廷中受有官 职的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