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学 模 式 及 其 演 变 过 程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0bf6501482fb4daa48d4b0d.png)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1. 概念:先民认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是上帝 神灵赐予,疾病和灾祸是上帝神灵惩罚。
2. 原因:对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如梦、疾病、 死亡等。
3. 影响:出现巫医。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1. 概念:健康和环境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 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观察与思考的辨证整 体的医学观。
2. 原因:《人和自然》提出人的健康和疾 病与四种体液(黏液、血液、黑胆汁、 黄胆汁)的变化有关。 中国医学认为人疾病与七情有关。
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躯体、精神以及社会的美好状态,而不是 仅仅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
1990年:增加了道德的内容
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 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 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1997年
构成比
构成比
构成 比
构成比
构成比
呼吸系统疾 1病
16.9
呼吸系 统疾病
12.0
脑血管病
21.6
心血管 疾病
23.39
恶性肿 瘤
22.71
2
传染病
15.4
传染病
10.7
恶性肿瘤
18.8
脑血管 疾病
20.98
脑血管 疾病
22.63
3
消化系统疾 病
7.3
恶性肿 瘤
8.6
呼吸系统 疾病
18.6
恶性肿 瘤
20.32
呼吸系 统疾病
16.77
4 心血管疾病
6.6
脑血管 疾病
6.9
心血管疾 病
11.7
呼吸系 统疾病
9.08
心脏病 14.09
现代医学模式及其特点
![现代医学模式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b20c82f90f76c661371add.png)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消极健康观
积极健康观
WHO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 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 疾病或虚弱。是积极的健康观,不仅考 虑个体,也考虑群体。
WHO关于衡量人类健康的10条标志:
•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工作和应付日常生活事 件
•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敢承担责任 • 睡眠良好,休息充分 • 应变能力强,能良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 对感冒和传染病具有一定抵抗力 • 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动作协调 • 视力良好,反应敏捷 • 牙齿与牙龈无缺损或病变 • 头发光泽,无头屑 • 皮肤与肌肉具有一定弹性,行走轻便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疾病、病人、医疗保健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 的一个子系统 3)多元论观点
从多因素的角度理解疾病与健康的原因。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 生产环境 社会环境:经济收入 、 居住条件、 营养、居住条件、 营养、 文化程度 、人际关系。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健康需求的提高 医学进一步社会化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二)现代医学模式及其特点形式
1、环境医学模式 1974 布鲁姆
2、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拉隆达977年美国教授恩格尔首先提出 特点: 1)整体论观点
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整体,人与环 境(自然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2)系统论观点
4、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 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 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 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 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 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
2024版第三章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及其意义
![2024版第三章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4f8b3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2.png)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分析大量患者数据和临床试验结果,为 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提高治疗 效果。
患者管理
药物研发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测和管 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现代医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模式的比较
分析了现代医学模式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指 出了现代医学模式更加注重人的整体性、社会性和心理因素。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学员B
学员C
通过本次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医学不仅 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注人的全面健康。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 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注和干预。
第三章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及 其意义
目录
• 现代医学模式概述 • 现代医学模式核心内容 • 现代医学模式意义与价值 • 现代医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 现代医学模式挑战与未来发展 • 总结与展望
01 现代医学模式概 述
医学模式定义与演变
医学模式定义
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特点和 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社会经 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形成 的,认识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 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忽视个体差异 生物医学模式将人体视为一个统一的生物体,忽 视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基因、环境、生活 方式等。
现代医学模式提出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 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健康观念转变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从过去的“无病即健康”转变为“全面身 心健康”,强调身体、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健康。
个性化诊疗方案制定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a6cdfde05087632311212ee.png)
医学模式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与演变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123%,以青壮年为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近年来,它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各国和临床医生们的极大关注。
由于它是多基因遗传疾病,并受多种因素,诸如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感染等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无法解决该病的根治问题。
而多年来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观点的影响下,只重视药物治疗,甚至采用急功近利的药物,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很快复发或引起了严重后果,不但花费巨大而且远期疗效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
鉴于以往单纯药物治疗银屑病过程中的教训,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银屑病的研究与治疗必须摆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羁绊,顺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根据银屑病的发病是遗传、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制定新的银屑病治疗策略已经势在必行。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模式是指人们观察和解决某种问题的标准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可称之为法式、标准或规范。
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人体观、健康观、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是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它指导着人们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
模医学式的确立和变化,不仅与医学科学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且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宗教、道德等诸多因素密切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色。
这就使得医学在每一发展阶段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的集中和概括就构成了不同的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演变纵观医学模式的历史演进,医学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近代医学和目前的现代医学等不同阶段,医学模式也依次更替为:巫医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朴素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化的挑战及策略
![医学模式转化的挑战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0f980986137ee06eef91850.png)
医学模式转化的挑战及策略作者:张秋菊单位:第四军医大学1我国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中面临的挑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传入,对改变我国的健康观念、医学观念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丰富了我国的医学体系和医学教育模式,一大批新兴学科如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卫生管理学等由此而生并开始发挥作用。
[1]目前,国内医学界在推动医学模式转变方面无疑取得了一些理论进展,但现实转变依旧困难重重,客观上面临着严峻挑战。
1.1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与人口众多的矛盾仍然很突出新医学模式需建立在医疗资源富足的基础上。
回顾近几年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不难看出,尽管国家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投入很大,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与人口众多的矛盾仍然很突出。
2002年,我国的GDP总额为10.4万亿人民币,卫生总费用5084.2亿元,占GDP的5.3%,但是这笔开支的63%是由患者个人承担的,人均403元。
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实际比例是1.6%~1.7%。
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城市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
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而根据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2003年农村居民住院人均费用是2236元。
2003年,31%的农村居民和47%的城市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到药店购药自我医疗。
在农村,有40%~60%的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西部地区,患病农民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在家里死亡的估计在60%~80%。
[2]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以及城乡差别突出,使新医学模式的转变面临现实困难。
1.2发展缓慢的中医学与快速膨胀的西医体系矛盾尖锐从理论上讲,新的医学模式与中医学医学模式有“同归”之处。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谈及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前景时,提出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医学模式的概念》word版
![《医学模式的概念》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2879949b6648d7c0c746ed.png)
医学模式的概念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二、医学模式的演变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动因四、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六、健康的含义七、医学模式是动态的一、医学模式的概念模式:可以是指一种思想体系或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释或解释方式。
模式包括熟悉和实践两个环节。
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历史上曾经经历的几种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由于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科学知识贫乏,人们对客观世界熟悉不足,无法区别自我与环境,以为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赐予的,疾病是鬼神作怪、神灵惩罚。
要祛除疾病,只有依靠祈祷和巫术,这是古代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类开始能够客观地熟悉自我和环境,对健康与疾病产生了粗浅的理性概括。
医生们开始将疾病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联系起来,通过思辩推理,提出季节、天气的变化可影响到人体内变化,形成了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16~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也影响了医学观。
当时把人比作机器,用机械观来解释一切人体现象,以为人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就是机器某部分的机械失灵,医生的任务就是修补机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机械论解释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保护健康就是维护机器。
忽视了人类复杂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4.生物医学模式1)产生经过18世纪到1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和医学的高度发展,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等基础医学形成了体系,生物学家、医学家提出了进化论、细胞学说,发现了微生物等致病因子,这些科学事实使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有了较为正确的理解,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
2)成就生物医学模式对医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1)在基础医学方面:对人体的熟悉从宏观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基因理论,确定了生物学病因等(2)在临床医学方面:研制了抗生素,疫苗等,使很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明确了病因并得到控制、消灭,在外科手术方面实现了无菌化,解决了疼痛、感染、失血等题目(3)在公共卫生方面:通过改善环境(上下水、生活环境、食品卫生、垃圾处理等)和实施计划免疫等,大大降低了婴儿死亡率,进步了均匀期看寿命。
医学的目的和医学模式
![医学的目的和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e7015cbda38376baf1fae1d.png)
医学的目的与新的优先选择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医学的目的与新的优先选择,认识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应该如何改善生命质量等问题。
一、医学目的的概念1、医学目的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理论概念,它表达的是特定人类群体或个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医学的理想和期盼;它来源于人们对医学的客观现实的认识,并以超越现实的形式对医学的未来方向做出某种设定。
2、医学目的的历史回顾:(1)除去病痛和治疗疾病(2)追求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孙思邈“上医医未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备急千金要方·诊侯》(3)引进群体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的观点(4)谋求身心健康(5)倡导优生优育,提高生命质量,推进个人体制及种族的改良(6)非主流医学目的的广泛提出3、现代医学目的(1)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医学最基本的目的(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传统医学目的的现代保留(3)照料和治愈有病者,照料那些不能治愈者——现代医学的重要方向(4)避免早死和追求安详死亡——传统目的的最大突破二、医学目的问题的提出Daniel Callahan is a cofounder and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gram at the Hastings Center . 丹尼尔·卡拉汉——美国科学院院士、哲学家、纽约哈斯廷中心主任,1992年提出重新考虑医学目的提出根据:(1)医学科技发展的结果与人们的愿望相悖(2)医学科技愈发展,医疗费用愈高(3)医学资源的不合理使用3W医学究竟是干什么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谁的问题?1H 怎么解决问题?(三)医学目的与社会条件①医学目的受社会历史时代变化的制约;②医学目的还因国家或地区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差异而有所不同;③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平衡,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同,因而医学目的也不尽相同。
第二章 医学模式的转变
![第二章 医学模式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fd74a51fa300a6c30c229f25.png)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科 赵继华
第三章 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的 一种高度哲学概括,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 态。医学模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为 它并非客观存在的,但是医务工作者总是 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观念模式来组织他 们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医学实践活动。一 定的医学模式还体现在医学教育、医学研 究、医学管理和医学著作中。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由于新的医学模式适应卫生革命的要 求,从多方位、多层次来揭示健康和疾病 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赋 予医学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广阔的空 间和更高的境界;因此,不仅对推动现代 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将引 导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总的方向。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作用
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活动和医学科 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历来存在, 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一定历史 阶段医学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健康和疾病 问题的认识程度。在人类历史上,医学发 展过程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实验 医学和现代医学等几个阶段,医学模式也 随着医学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而不断演化。
从医疗服务到预防服务:根据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变了过去医疗为主的做 法,将预防工作渗透到疾病发生、发展和转 归的全过程中,即进行“一级预防”(病因 预防),以防止发病;在疾病发生之后进行 “二级预防”,以实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患病后开展“三级预防”,即提供疾病的治 疗与康复服务,以减少失能和防止病残及死 亡的发生。
四、生物医学模式
同时,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菌 学、病理学、寄生虫学以及免疫学等学科的 形成和发展,使生物学科体系逐步形成。由 于生物医学方面的重大发现与成就,使人类 对生命现象及机体变化的认识逐步深化,越 来越多的揭示了各种疾病的病因、过程和机 制,医学由此进入了生物学时代。
医学模式及其演变过程
![医学模式及其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aef0b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f.png)
医学模式及其演变过程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是指医学领域内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传统医学模式到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探讨。
传统医学模式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医生将疾病视为生物体内的异常状态,通过病理学、生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然后通过临床医学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这种模式强调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诊断疾病,并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它忽视了人体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无法解释一些慢性病、心身疾病等难以用传统医学模式解释的疾病。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生与患者的合作关系,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将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都纳入到诊断和治疗的考虑范围之内。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医学模式强调预防和健康管理。
传统医学模式主要是在患者出现病症后才进行诊断和治疗,而现代医学模式强调通过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医生不仅要治疗病人的疾病,还要帮助病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
其次,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个体化诊疗。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都是不同的,因学模式是指医学知识和实践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它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医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也对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与医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经历了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以及从单一模式到综合模式的转变。
最初的医学模式可以追溯到古代,这一时期医学主要依靠经验主义进行,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法来判断疾病和选择治疗方案。
这种模式被称为"经验主义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和直觉,缺乏科学依据和系统性。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论述什么是医学模式及其历史演变以及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论述什么是医学模式及其历史演变以及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825b42b307e87101f696ae.png)
6.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论述什么是医学模式及其历史演变以及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一、医学模式的概念模式(model),原指依照原物或计划中的事物的规律和法则建立的关于结构形式与规范的描述。
在这里可认为是科学研究中模型化原则的使用。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通过各种形式实行的模型化原则,通过建立对象系统的的简化模型来研究真实的对象系统,从而获得有关对象系统的知识。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人们在观察和处理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人们在与疾病抗争以及认识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
医学模式可以认为是科学研究的模型化原则在医学中的应用,它既是人们对于医学认识的结果,又代表了一种医学研究方法。
二、医学模式的历史演变(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三)机械论医学模式(medchanistic medical model)(四)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三、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摸式(一)现代医学模式增加了医学的人文内涵(二)现代医学模式为医学研究指出了新方向(三)现代医学模式导致医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四)现代医学模式将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五)现代医学模式将促进医学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现代医学模式有利于医学目的的重新审定(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生物模式逐渐转化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当今医疗卫生服务亦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与社会因素,开始更加注重对人的深层次关怀,注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生命价值。
表明加强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是对当代医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当代医学教育必备的基本内容,也是当代医学教育的前进方向。
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9924233cc7931b764ce1508.png)
生物医学推动了整个医学由经验时代迈向实验时代,取得了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重大胜利 基础医学方面:形成了各个医学基础科学,阐明揭示了生物 因素造成的人类疾病的原因 临床医学领域:攻克外科手术的疼痛、感染和失血三大难关 预防医学领域:采用杀菌灭虫、预防接种和抗菌药物三大武 器,有效控制了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三、机械论医学模式 四、生物医学模式 五、其他医学模式的理论
医学模式演变过程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是远古时 代的医学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结构的医术体系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生与死都归之 于无所不在的神灵 先民对健康的保护和疾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占卜、祭祀、 祈祷等方式,巫医、巫术为其主要代表。
东西方早期医学理论
古国名Leabharlann 自然观人体观疾病观
古希腊
万水物、由土火组、成气、黏胆成人液汁体、、四血黄元液胆素、汁黑构
四体液的失衡与 破坏则生病
古印度
万物由地、水、气、胆、痰构成 三 要 素 平 衡 破 坏
火、风组成 人体三要素
则生病
万物由金、木、经络、藏象与阴
古代 水、火、土组 阳五型类比,人 阴 阳 、 五 行 失 衡
机械论医学模式将医学引入实验医学时代,但忽视了生 命的复杂性、人的社会性和生物学特性。
四、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基于生物科学认识健 康与疾病,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三者内在规律联系的 医学观和方法论。 在同急性传染病抗争过程中,人们逐步提出了符合传染病 为主的疾病谱的“流行病学三角模式”,认为健康就是要维 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破坏就会 生病。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1c9cda376a20029bd642dbc.png)
2.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3.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4.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三、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
(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1.面向21世纪的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必须进行改革。 2.医生必须是“五星级”:医疗服务的提
供者、决策者、信息传播者、社区领导 者、卫生服务管理者。 3.医学教育本身必须进行改革。医学教育 的评价标准必须是社会效益。
20.觉得别人都不好,别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 或和你作对。事过之后能有所察觉,似乎自己太多事 了,钻了牛角尖。
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
2. 亚健康状态 十大原因 1、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办公室桌子靠桌子,
使人们生活工作的物理空间过份窄小,独立的 空间往往成为奢望。
2、气、垃圾、工业、噪音及射线等等污染, 严重损害人们的生存环境,宁静祥和的环境往 往被喧嚣和污浊所代替。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优点:注重实验和技术;从生物学角度研究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缺点: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及主体意识 。
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二)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需求变的多样 化、多元化
本讲重点
掌握
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观的健 康医学观及消极健康观。
熟悉
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对 医学和社会的影响 。
了解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
克隆 我们要克隆,不要克隆人。
第一节 概 述
一、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99e5aebbceb19e8b8f6bab3.png)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逐渐产生 了自我意识,成为能认识客体的自 主体。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随之 发生改变,由此演变出了自然哲学 医学模式。
此模式指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 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观察和思考的朴素、辩证、整体的 医学观念。无论古希腊医学,还是中 医学说,都属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范畴。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基本 内涵
A 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 中应有的位置。
B 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 C 全方位的探求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
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临床医学要求临床医师了解病人疾病的同时,还应从病 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从而制 定有效的、综合的治疗方案。
研究总结
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A B
C
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Blum 1974年提出,提出了包 括环境、遗传、行为与生活 方式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四个 因素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拉隆达和德威尔在20世纪70年 代末期提出。根据这一模式对 全球的死因进行归类分析显示, 50%的死亡由于行为方式因素、 30%为环境因素、10%为生物 遗传因素、10%为医疗卫生服 务因素所致。可见,行为生活 方式已经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 危害,成为新医学模式的客观 佐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三)医学的社会化
随着着城市化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消费行为的进一步社会化,公共卫生和社会 保健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与疾病的斗争日益突破个人活动的局限,成为整个社 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许多健康问题局限在个人范围内已无法解决,必须采 取社会化措施才能找到出路。整个社会系统都承担着保健职能,只有把卫生保 健事业纳入社会大系统内,通过医学的社会化,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 人人享有健康、健康是基本人权已成为全球共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些全 球性高发病、严重传染病的共同防制,更使医学社会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这种 趋势必然要求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形成全人类参与的社会健康工程,实 现健康改善与社会进步的双向促进。
医学模式的四个发展阶段
![医学模式的四个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8b070d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5.png)
医学模式的四个发展阶段首先,了解医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医学的进展和现状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医学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医学模式的四个主要发展阶段,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医学领域的进展。
第一阶段:经验主义模式在医学的早期阶段,主要的医疗模式被称为经验主义模式。
这种模式下,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给予患者治疗或药物。
医生的知识主要基于日常实践和学徒制度的传承。
尽管经验主义模式有其局限性,但它为医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证据主义模式随着科学研究和实证医学的发展,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证据主义模式。
这种模式下,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
医学实践开始依据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等方法进行临床决策。
证据主义模式的推动者认为只有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医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减少盲目治疗和误诊。
第三阶段:个性化医学模式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进入了个性化医学模式的阶段。
这种模式强调每个患者的治疗需要考虑个体的病理、基因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
通过遗传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医生能够更精准地预测患者的疾病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医学模式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第四阶段:整合医学模式目前,医学正朝着整合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前进。
整合医学模式将传统医学疗法与综合医学、替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全面和综合的治疗效果。
整合医学模式强调综合运用各种医疗资源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中医、针灸、心理疗法等。
该模式旨在提供更多选择,并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结论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经验主义模式、证据主义模式、个性化医学模式以及目前的整合医学模式。
这些发展阶段标志着医学领域不断进步和突破的过程,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医学领域的发展,积极应用新的研究和技术手段,推动医学模式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8fe9003c1ec5da50e270d9.png)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1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或人口平均年龄超过34岁。
2000年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
医学模式:指医学整体上的思维或方法,即以何种方式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又称为医学观。
经历阶段:古代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近代的机械论医学模式、现代的生物医学模式、最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医生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理想的医疗保健体系—正三角(1)基层医疗(常见健康问题、高危险人群、健康人群)(2)二级医疗(需专科诊治的问题)(3)三级医疗(疑难危重病)。
通科医生诞生于18世纪的美洲,命名于19世纪的欧洲英国。
1910年在美国,对Johns Hopkins医学院的报告中肯定了该校将临床分析、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全科医学成立的里程碑:1969年美国家庭医疗委员会(ABFP)成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科委员会,标志着全科医学的成立。
1971年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定名。
1972年,世界全科/家庭医师学会(WONCA)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成立。
193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的诞生通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GP):19世纪初,英国的Lancet杂志首次将这类具有多种技能的医生称为通科医生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和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全科医学的特点:○1学科范围广○2内容丰富○3具有地域/民族。
全科医学的性质:临床二级学科。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础医疗保健的专业服务,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学模式的贡献和缺陷
• 奠定了试验研究的基础 • 推动了特异性诊断及疗法的发展 • 指 传导染了病医和疗寄卫生生虫实病杀践:茵,如灭有天虫抗效花、生地、预素控鼠防接制疫种了、和急霍性乱
比如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 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和“五行”学说
(三)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15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而产生。
——杰出代表是英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培根《新工具》、《论科 学的价值及改进》
——拉美特利(Lamettrie, 1709~1751)发表了他的名著《人是机 器》
——古老而落后,但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
(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把健康 、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
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应用自然现象的客 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来认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思维 方式
——朴素、辨证、整体的医学观念。
(2)普遍性:任何人都受其影响(健康观、 疾
病观等)
(3)广泛性 :影响无所不在
(4)渐进性:表现为动态地发展,与社会、 经
济、文化、政治、科学等的发 展
密切相关。 (5)稳定性:稳定与发展并存
神灵主义 医学模式
三、医学模 医学模式
生物 医学模式
社会生态 医学模式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 ——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
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 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 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 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 的态度或方式。
——其核心是医学观=疾病观+健康观
二、医学模式的特点
(1)社会性: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等疾病的消灭和控制 • 人类健康水平得以有效保障
缺陷: ——忽视集体生命的复杂性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因 素对人的影响。
每十万人调查死亡率
4000
发现结核病
2000
1850
1900
化学疗法
1950(年)
(五)生态医学模式(ecological medical model)
宿主
环境
病原体
生态医学模式
(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笛卡尔(R·Descartes,1596-1650)提出宇宙是一大机械, 人体也是一种精密的机械的设想,这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动物是机器》
——以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批驳了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和医
学观,并把医学带入实验医学时代,对医学的发展发挥过 重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明显,它简单地把人比作机器, 忽视了生命极其复杂的一面,也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 特性。
(四)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
进入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科 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有了重大的进步。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 律等一系列重大发现,细菌学、免疫学的发展、 麻醉法和消毒法的发明等奠定了现代医学发展 的基础
1882年发现了结核杆菌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 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 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
现代医学模式由恩格尔(Engel)提出,又 称恩格尔模式
第二节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
(一)疾病谱的变化
人类疾病的构成由以急性传染病为主,向以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见图)
对付疾病的三大法宝 预防接种
7.39 697.05
6.84
注:城市包括北京等36个市全市或部分市区资料,农村包括北京等90个县资料。 * 新生儿病死亡专率系以每十万出生人数为分母计算的。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年鉴 2001年P.484-485
1954-1959年我国疾病构成
17% 32%
11%
5% 7% 9%
10% 9%
1 呼吸系病 2 急性传染病 3 结核病 4 消化系统病 5 心脏病 6 脑血管病 7 恶性肿瘤 8 其它
1974-1978年我国乡村疾病构成 11%
14%
2%
4%
5% 20%
1974-1978年我国城市疾病构成
13%
16%
3%
5%
18%
7%
21% 23%
16%
22%
500
400
死亡率(1\百万)
300
脑-心血管病、恶性肿瘤
200
100
急、慢性传染病
500 1951
1961
1971
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
经验医学时代
实验医学时代
整体(系统)医学时代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
神可以控制人的灵魂,也能控制肉体、健康、 疾病、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认为人的健康与 生命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与灾祸是天谴神罚。 medical 原指咒术和魔术
杀菌灭虫 抗菌药物
社会医学 行为医学 环境医学
表2-3 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农村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
顺位
城市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1/10万)
1 恶性肿瘤
146.61
2 脑血管病
127.96
3 心脏病
106.65
4 呼吸系病
79.92
5 损伤和中毒
35.57
6 消化系病
18.38
7 内分泌、营养、
社会医学系
主要内容
医学模式的概述
概念、特点及其演变
现代医学模式
产生的原因、定义及其贡献
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
包括对医学学科发展、健康服务、医学教育、卫生决 策的影响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1、模式(model)——指在某一领域中科
学地指导人们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概念、假 设和法则。数理逻辑概念引用到各领域,如人 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成为总结各学 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17.99
代谢及免疫疾病
8 泌尿、生殖系病
9.01
9 精神病
6.7
10 神经病
5.53
农村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1/10万)
呼吸系病
142.16
恶性肿瘤
112.57
脑血管病
115.2
心脏病
73.43
损伤和中毒
64.89
消化系病
23.89
泌尿、生殖系病
9.27
肺结核 新生儿病* 内分泌、营养、 代谢及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