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合集下载

土地评价 综合自然地理学

土地评价 综合自然地理学
(二)土地适宜级
适宜纲(S):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临界(勉强)适宜S3。 适宜性程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投入和收益的相
不适宜纲 (N):当前不适宜类N1;
永久不适宜类N2。
(三)土地适宜亚级: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 。(如水分亏缺、侵蚀
危害等)。
亚级用小写字母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的方法表 示。如S2m , S2n,等,但 S1 没有适宜亚级。 亚级的数量尽量少,限制因素尽量少(尽量只 用一个字母)。
达性。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地利 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划分。 一、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 1,潜力级(8个)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根据土地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性强度,把所有的土地划 限 制 放牧 耕作 土 地 野 生 性 分为八个潜力级; 与 潜 力 动物 林业 高 度
既进行过学科综合研究,又要建立综合观点。
(三)土地评价方法 1,定性方法 2,定量方法 A,层次分析方法(AHP法) B,回归分析法
C,聚类分析法
D,多元分析法 E,模糊数学方法
二、土地评价因子 土地潜力和适宜性取决于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土地 区位条件。 1,地形:海拔、坡度、坡长、坡位和坡向等。 2 ,气象气候: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雪、雹等。 3,水分状况: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洪涝频率等。 4,土壤:E=RKLSCP 5 ,区位: 位置(相对于城市、道路和市场等)和通
(四)土地适宜单元
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理要求的细节等差异。 其对农场一级的土地规划很有意义。 (五)评价规则 1,评价的深度;
取决于评价范围。范围小,则深度深。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7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S3:勉强适宜,有严重的限制,会降 低产量或增加投入,收支仅仅勉强平衡
8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不适宜纲通常分为两类 N1:暂时不适宜,土地有限制性,但终
究可以克服,而在目前的技术和现行成本 下不宜加以利用
N2:永久不适宜,土地限制性相对严重, 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专家评分法
22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v. 土地适宜性的加权计算
23
评价因子的选择

键 评价标准的确定

节 因子权重的计算
24
三、 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价模型)
1、加(减)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25
德国的加(减)法系统
26
2、乘(除)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例如: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Storie Index Rating, SIR)
适宜性等级 有效土层厚 度(cm)
S1
≥100
S2
60-100
S3
30-60
N1
20-30
N2
<20
表层质地
壤土 粘土 砂土 砾石土
评价因子 盐渍化程度

土壤污染程 有机质(%) 度

≥2.0
轻度

0.5-2.0
中度

<0.5
重度

15
最小因子法
ii. 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每 个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土地评价
1
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是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 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条件的适宜程度

土资名词解释

土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土地评价方法

土地评价方法
第一章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的类别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所用资料
第一节 土地评价的类别
一、按评价途径的类别区分
1.直接评价:指通过试验去了解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潜力。
2.间接评价:通过分析土地的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然 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
3.间接评价的步骤:
(2)定量方法,即据各限制因素分级值之和评 定土地总的潜力等级。
土地潜力评价的主要途径
两类主要的途径: 定性途径:根据土地对各种农作物或土地利 用方式的自然限制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 生产潜力分为若干等级或类别,美国的土地 生产潜力评价就是定性评价途径; 定量途径:依据一定的数理模型(统计的或 机制的)来定量表达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途径…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
(二)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两种情况: 1.在评价开始之前对土地利用种类已有明 确的具体规定; 2.评价开始前对土地利用种类只有大致的 了解。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
(三)调查研究区的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与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平行开展的是自然资源 调查,目的有两个:一是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相对一致的单元,以此 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二是获得每个这种相对一致性单元的有 关信息,用其对所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适宜性评价。
4 >25 <25 <30 粗 <4. 切 <30 积 无保

四、评定潜力等级
包括两级控制:
(1)第一级控制,是分别对各限制因素评定相 应的潜力等级,可称为单项评级;
(2)第二级控制,是据各限制因素所相应的潜 力等级评定土地总的潜力等级,可称为综合评级。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1题名词解释)一1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水文、土壤、岩石、地貌、动植物群落等一切影响土地利用性能的自然因素及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种种成果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人类社会各项生产和生活所使用土地,也包括行政上所管辖土地狭义:仅指人类社会各项生产用地,有明显经济价值,强调经济价值及人类可利用性总: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二1土壤:指地球表面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资源:能够产生生物性产品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第二章土地类型(2题单选;1题单选)一土地分级系统于土地分类系统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A土地分级系统的较高级单位是由不同的低级单位合并而来的土地分类系统的较高级单位是根据土地低级单位属性归纳而来的B土地分级系统的不同低级单位必须在地域上相邻才能进行合并土地分类系统的归纳不要求地域上的相邻,而是同类的概括C土地分级系统的等级越高,包含的低级单位越多,内部结构越复杂土地分类系统的等级越高,包含的属性越复杂D由低级单位合并成较高级单位的根据:土地分级系统主要是地球物理学联系和地球化学联系土地分类系统主要是特征和属性的相似性2联系A都是以地表自然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的地域的系统化的方法B同一层次的划分一般都采用统一的划分标志C分级是分类的基础,分级单位有几个相应的分类系统就有几类二土地分类的方法1发生法发生法:以形成土地的环境因素为依据把土地划分成各个单位并对之分类依据:以气候和地质构造为依据优缺点缺点:对土地类型的具体划分在尺度上和精度上都嫌粗略优点:适合于自然区划研究,在土地类型研究中,有助于土地类型结构层次性的认识,科学的进行土地分级2景观法景观法:是指通过土地的空间形态识别来进行土地类型划分的途径景观:地表各种自然现象在空间上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自然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内部相互一致,而与相邻综合体的特征有明显差异依据:主要依据土地的各组成要素在地表具体地段的结合方式及作用强弱不同,形成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各异的土地个体,根据一定的原则划分这些个体,并进行分类归并。

土地评价——精选推荐

土地评价——精选推荐

⼟地评价第⼋章⼟地评价第⼀节⼟地评价概述⼀、⼟地评价的概念⼟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产⽬的对⼟地的⾃然、经济及⽣产性能进⾏评定的过程。

⼟地评价的基础是⼟地分类,⼟地类型是⼟地评价的对象,⼟地评价实际上是按不同的⽣产⽬的对各种⼟地类型再次进⾏评价分类的过程。

⼟地评价也称⼟地质量评价,⼟地分等、⼟地资源评价、⼟地潜⼒分级等。

⼟地两重性——⾃然属性:客观存在的⾃然综合体。

经济属性:可供⼈类开发利⽤,能为⼈类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的重要⾃然资源。

1.⼟地资源——⽬前或将来可供⼈类开发利⽤,能为⼈类社会提供各种物质财富的⼟地。

强调:能为⼈类所⽤①现在能⽤②现在不能⽤,但将来在⼀定技术条件下经改造可以⽤,如⽯灰岩粗⾻⼟低⼭地。

注意:将来不能⽤的不是⼟地资源⼴义的⼟地资源——⼈类社会各项⽣产和⽣活所利⽤的⼟地。

如农业⽤地、⼯矿、旅游、交通等。

狭义的⼟地资源——农林牧⽤地。

2. ⼟地评价(⼟地资源评价)——指在特定⽬的下对⼟地⽣产⼒⾼低的鉴定、评定或估价⼟地质量好坏。

⼟地类型——侧重研究⼟地综合体的形成、特性、结构、功能演替及其分布规律,并加以科学的分类和系统化,为⼟地资源评价提供条件。

⼟地资源评价——作资源后,质的变化。

⼟地资源不是指⼟地这个客观⾃然体,⽽是指能为⼈类创造财富的实体,不能⽤的不是资源。

评价内容:①⼟地资源适宜什么⽤途?②⼟地⽣产潜⼒有多⼤?其发挥程度如何?③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可能改造的程度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产潜⼒?评价意义——是⼟地利⽤规划的基础。

⼟地资源评价--是查清⼟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段也是⼟地利⽤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与依据。

⼆、⼟地评价的类型根据⼟地评价的⽬的、⽬标、对象、⽅法等的不同,可以将⼟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

1. 按评价⽬的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地适宜性评价、⼟地潜⼒评价和⼟地经济评价。

⼟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地的⾃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评定⼟地对农、林、牧各业⽣物⽣长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

多层 45
道路广 场
5
不同土质的地基承载力
类别
承载力 (t/m2)
类别
碎石(中密) 角砾(中密) 粘土(固态) 粗砂、中砂(中密) 细砂(稍疏)(中密)
40-70 30-50 25-50 24-34 16-22
②按照规划需要进行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适宜 性评价,即宜耕荒地、宜林荒山荒滩、宜建设用 地的评价,说明各类后备土地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的方向、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行用地结构调 整的可能性。
③通过土地评价,如对土地经营活动中的 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估计土地经营好坏,以 及可供挖掘的潜力.
④对具有限制性因素的土地,通过评价指出 改良或消除障碍因素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按评价的方法分类:评价可分为土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土地定 性评价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确定参评项目限制等级的基础上,由评价者 根据理论与经验逐一判定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高低—土地单元质量等级。 土地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基础上,将所有参评项目数量化,并形成一 个连续的或完整的指标体系,通过(数学)评价模型(公式)对被评土地单元 数据加工分析。每一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由分析出的数值结果确定等级 水平。土地定量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 元分析法、模糊数学模型分析法等。

明确目的,确定评价内容


组织队伍,制定工作方案与技术方案



收集资料、补充调查
土地利用方式与现状分析
(与评价有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土地用途、利用方式、投入产出)
评 价 过 程 阶 段
条根 件据 和区 资 源域 料土 状地 况资
划分评价单元
确定评价因素
土地评价分类 (土地质量、区位、适宜性等)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概述

(4)评价项目
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目前常用的评价项目主要由土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 素构成(见下表)。
因 素
评价项目
气 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10°积温、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影 候 响。 地 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 形 土 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 壤 度与深度、pH、CEC、养分、含盐量等。 植 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 被 水 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 文 等。
评 价 单 元 的 选 择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如FAO提出的两(三)阶段法,多采用两阶段法。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事土地的定性(质量)评价,第二阶段进行 土地的社会经济分析.其作用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该法通 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 生物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
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 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 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 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 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5)分级系统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 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 单元三级序列; 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 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 级序列; ④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⑤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 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摘要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

土地评价单元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壤分类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以网格方法作为土地评价单元。

本文主要研究这四种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力求为土地评价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为保持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土地评价单元,土地类型,土壤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图,网格单元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

土地类型是气候、地表物质、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产物。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不同地域组合的、相对均一的地域单元划分。

【1】土地评价又称为土地分等,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由于土地类型反映了土地的全部自然特征,也考虑了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因此它不仅能反映出土地和土地利用差异性的自然条件,而且也能体现全部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结果的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适合于作为土地评价的基础单位。

与土地利用类型相比,土地类型着重研究土地的自然属性,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物质基础。

土地类型研究是掌握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自然区划和区域研究、土地类型研究以及自然地理过程研究【2】可以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环境结构,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特点。

作为其基本研究对象的土地类型研究从类型学的角度解释了地表各组成要素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与其他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表现出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在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的过程中,土地类型结构是揭示区域基本特征的有效手段,研究土地类型结构可以更好的理解土地的成分构成、本质以及分异规律,为大农业生产布局、土地生态设计以及自然区划等工作的幵展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

第一章1、土地:土地是地球表面特定地段,由气候、土壤、水文、地貌、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活动和结果等要素所组成的,内部存在大量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流通,空间连续,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一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内涵?(1)土地是地球表面的特定区域;(2)土地是一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综合体;(3)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连续实体;(4)土地是一个历史综合体;(5)土地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3、土地的特性?(1)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二重性;(2)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特性;(3)作为资产的特性;(4)土地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4、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采用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等的经营活动。

5、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方式、结构和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划分或归并。

6、土地利用与分类的原则?(1)要根据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分类;(2)土地利用分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3)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具有鲜明的实用性;(4)土地利用类型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7、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1980年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2)198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3)1989年的城镇地籍调查的城镇土地分类系统;(4)2004年提出的全国土地城乡统一分类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8、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过程。

9、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

土地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生产力。

10、土地评价的原则?(1)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2)针对性原则;(3)因地制宜原则;(4)合理确定投入水平原则;(5)合理确定单宜性与多宜性原则;(6)可持续利用原则。

11、土地评价的方法:(1)直接法;(2)间接法(归类法、数值法/参数法)。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单元
31耕作沟坡地 32有林沟坡地 33草灌沟坡地 34裸土沟坡地 35塌地 36裸岩沟坡地 地表物质及利用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 地分类是对土地的横向类群归并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类型研究对于土地 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 相同的利用适宜性; •相似的保护、改造措施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4)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 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 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1)基本概念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对土地组成要素 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的复杂程 度,将土地划分为等级从属的土地个体 系统。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
相似的外貌形态 相近似的成因及可比拟的、相近似的土 地性质
纬度地带 干湿度地带 大地构造
水平地带
大地貌组合
地方气候 垂直地带 中地貌组合
岩性
小地貌 坡向 坡度 坡位
土壤
地貌面 植被
土地类型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3)相同的土地类型具有大致相同的 自然生产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同 的利用适宜性,要求相似的保护、改造 措施
土地单元(land unit)——是一组相关 的土地点有规律的结合体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 土地单元(land unit) 土地系统(land system)——土地单元 的组合,这些土地单元在地理和地形上相 互联系,其内地形、土壤、植被类型重复 出现

第三章土地质量评价

第三章土地质量评价

C、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以田间末级固定工程(路、渠、沟、坎等)所 包围的地形、土壤、水利状况基本一致,生产 环境、管理水平,常年产量的范围也相对一致的 地块作为评价单元
优点: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单 位的应用。缺点:对土地自身的性质考虑较少, 另外自然地块很破碎,一般只适合大比例尺或 详细比例尺的土地评价
要点
➢ 什么是评价? ➢ 评价的类型? ➢ 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现实中的评价
食品质量评价 人的评价 教学质量的评价 环境的评价 ………等等。
共性?
评价指标 级别划分 评价方法
第一节: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 的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质量如何 衡量?
土地质量高低可以是土地对一定用途的 适宜性,也可以是土地在一定用途时土地 生产力的大小
评 实质: 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 价
方 法
依据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性状分析比较得 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
评价方法
最 小
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
因 的那个因子的等级决定土
子 法
地适宜性等级的方法
最小因子法
i. 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适宜性等级 有效土层厚 度(cm)
S1
≥100
S2
60-100
土地适宜性是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 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条件的适宜程度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指某块土地针对 这类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其 适宜的程度如何,做出等级的评定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1972年10月,在荷兰的瓦格宁根拟定了 《土地评价纲要》草稿,1975年1月在罗马有 召开一个小型专家讨论会,对《纲要》草稿 提出了修改。1976年FAO正式颁布了《土地 评价纲要》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是根据土地的特点、功能以及其所在的地域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类和划分,以便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不同的划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目的和需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1.地貌单元划分法地貌单元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

地貌单元是指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征相对一致的地域单元。

常见的地貌单元包括山地、丘陵地、平原地、河谷地等。

利用地貌单元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可以根据不同地貌特点的土地利用需求,科学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

2.土壤类型划分法土壤类型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土壤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

土壤类型是指土壤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比较相似的土壤。

土壤类型的划分可以依据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等特征进行。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地适宜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或其他用途,因此将土地按照土壤类型划分评价单元,可以科学确定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方式。

3.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和划分。

农业生产功能区是指根据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农作物适宜性,将土地划分为粮食区、水果区、蔬菜区等不同功能区。

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有助于合理规划农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划分。

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区域。

将土地根据利用现状划分评价单元,有助于了解土地现有利用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行优化和提升。

5.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是根据土地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进行划分。

生态环境评价单元是指具有相似生态环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土地单元。

将土地划分为生态环境评价单元,有利于科学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有地貌单元划分法、土壤类型划分法、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和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等。

土地评价与管理第03章 土地评价概论

土地评价与管理第03章 土地评价概论
立地评价:对土壤以外的其它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评 价,如土地的分布、位置、适应性和时间性等。
18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2008-1-30
第3章 土地评价概论
两子系统结合成为全面的、综合的土地评价系统。 考虑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外,也反映了经济因素; 既考虑了土地管理措施,又考虑了土地税收和法规。
该系统仅是一个纲要。
17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2008-1-30
第3章 土地评价概论
3.土地评价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s’,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向着综合化、精确
化的方向发展。
198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局提出了“土地评价和立 地评价”系统。
土地评价:潜力分类、重要农田鉴定和土壤生产力;
2008-1-30
第3章 土地评价概论
特点: 结合土地清查进行。 评价目的是为土地利用服务。 以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为代表。
考虑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未涉及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
因素的变化。 针对广泛的标准化的土地利用,未能指出土地对特定作 物的适宜性和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
13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23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2008-1-30
第3章 土地评价概论
《管子.地员篇》将九州土地分为18类,每类地又分为 5物(品色)。根据土地对农林生产的的适宜程度,把18 类土地分为上土、中土、下土三等,形成3等18类90物的 土地评价系统。
系统总结了中国人民评价土地资源的经验。按土色、
——恩格斯
阶段:

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
美国的威廉 ·福格特和威廉姆 ·A.阿兰在(1949):前者, “土地为 复杂的文明生活服务的能力”;后者,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平并不引起土地退化 前提下 ,一个区域能永久供养的人口数量及人类活动水平 ,或土地退化前区域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 ,诸多学者认为 ,土地承载力是在不对土地 资源造成不可逆负面影响前提下 ,土地生产潜力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量的影响,推算出一定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
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测算方法
2)典型调查分析 是通过广泛的社会经济调查和自然综合考察,发现土地
高产稳产典型,以此作为参照系,来计算作物的生产潜力。
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测算方法 (3)机制法
即根据作物生产力形成的机理,考虑光、温、水、土等 生态因子及作物截光持征和光合途径的综合作用来估算作物 生产潜力。它一般根据作物将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转化 为化学潜能的层次,进行逐步“衰减”计算。
4。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① 查明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能力;
② 确定和预测区域性粮食安全;
③ 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和 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 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概况
Pa=Pf·T·W·S = PT·W·S = PW·S
均处于最适宜条件下高光合效能作用组成的群体所能产生的 生物量(干物质),即仅把光照作为惟一的考察因素,而假 设其他因素都不起任何限制作用。
(1)光温生产潜力, 是土地生产潜力的上限,需要在光合生 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温度衰减,即乘以温度订正系数,得到 光温生产潜力。 (2)光温水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进行 水分衰减,乘以水分订正系数,得到光温水生产潜力。 (3)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土地自然生产力

土地评价课件--土地评价与规划模型

土地评价课件--土地评价与规划模型

归类法:
它是针对一定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力大小或 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以定性方式将评价结 构表示成不同类别等级,
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分类和联合国 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分类。
数值法,或称参数法:
原理:选出决定土地生产能力的诸要素,根据这 些要素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并对某种土地利 用方式的潜力或适宜性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 对各项指数进行数字运算得出总指数,借此对 土地作出等级评定。
研究对象
土地
土地的概念; 具体工作针对不同的子集,首先界定工作对象。
土地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分等,城镇土地定级 估价,城镇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平衡等
影响因素和体系
自然 社会 经济 技术
影响土地等级、价格的因素,可按照因素与土地的关系及影响范 围分为
一般因素 区域因素 个别因素
(一)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是指影响土地等级价格的一般、普遍、共同的因素。 1.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政策对土地等级价格的干预。 影响等级地价的行政因素有: 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交通管 制和行政隶属变更等。
定量评价
概念:是通过土地组成要素的度量指标和特定土地 利用类型对土地性状要求的比较,来确定土地的 质量等级。
优点:是“量”的概念非常明确,也便于对评价出 的土地质量进行对比。
缺点:主要是土地组成要素的度量指标与土地质量 等级的对应关系在确定上或多或少带有主观性, 而且也难以考虑诸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 应;定量评价一般不能提供不同生产形式之间比 较。
土地分等定级
城镇分等定级 农用地分等定级
土地地价体系
基准地价 标定地价 交易底价或交易评估价 成交地价 地价之间关系

第七章土地质量评价

第七章土地质量评价

4.环境条件(D) 1)局部气候差异 2)地形 3)土壤 4)水资源
方面 因素
权重 0.2-0.4 0.1-0.3 0.1-0.3 0.03-0.2 ( 特尔菲法)
第六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的数量。是制定人口政策和土地政策的重要依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是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产与生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它是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以土地生产潜力为核心,以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熔评价、规划、预测为一炉的综合研究。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 否适宜和适宜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和编制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根据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规定,土地按照适宜用途可分为多宜性(如一块土地适宜农林牧等用途,又适宜建筑用途)、双宜性(只适宜两种用途)、单宜性(只适宜一种用途)和不宜性(不适宜任何用途)。按照土地适宜某种用途的程度分为高度适宜(s1)、中等适宜(s2)、临界适宜(s3)和不适宜(n)。
=293.3
=190.3
评价指数
指标权重
综合指数
水稻用地评级表
级别划分 分数 级别 500-400 1级 400-300 2级 300-200 3级 200-100 4级 100以下 5级
第五节 土地潜力评价
(一)土地潜力评价概述 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用途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所以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能力的评价。它不仅涉及到气候要素的生产潜力,而且也包括土壤生产潜力和其它要素的生产潜力。 土地潜力评价按其评价对象可分为农业用地生产潜力评价和非农用地生产潜力评价,按其利用状况分为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的潜力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中的分 类体系 一级类型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的用途、 利用方式
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 图分类系统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 和湿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交通 用地;特殊用地;其他用地
国民经济部门 构成;土地利 用条件和经营 方式;地形条 件和利用特点
国 外 土 地 利 用 分 类 方 案
美国地质调查局土 地利用/土地覆盖分 类体系
城市与建筑用地;农业用地;草地; 根据卫星影像 林地;水面;湿地;荒地;苔原; 或航空像片判 永久积雪 读分类 城市聚落用地 根据功能划分, 农业、林业用 地依据人口和 植被 人类对生态系 统的改变程度; 功能;生物物 理学标准
土地单元(land unit)——是一组相关
的土地点有规律的结合体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土地单元(land unit) 土地系统(land system)——土地单元
的组合,这些土地单元在地理和地形上相 互联系,其内地形、土壤、植被类型重复 出现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技术规程》中的分类 体系 一级类型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 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 用土地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的用途、 经营特点、利 用方式和覆盖 特征等因素
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 土地用途、利 中的分类体系 用方式等特征 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 田地;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中的 分类体系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 土地使用的主 要性质。 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水 域和其他用地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一章
第二节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 小单位,是由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 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1.以自然地块或耕作地段为评价单元 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3.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2.土地分级
(2)不同的土地分级方案
荷兰 澳大利亚 英国 加拿大 前苏联
土地省
土地系统 土地系统 土地系统
生态县
生态组
景观
地方
土地单元
土地成分
土地单元
土地点
土地刻面
土地素
生态点
生态要素
限区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内部性质和土地
利用特点极为一致的土地个体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参数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参数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植被-土壤-地貌
土地类型实例
新疆某地土地类型
1低山残丘 2戈壁
21洪积冲积戈壁 22冲积洪积戈壁
4人工绿洲及河湖滩地
41草甸土河滩地 42盐化草甸土河湖滩地 43土质平地 44盐土、龟裂土、风蚀残丘 45绿洲 46河滩灌耕地 47河滩弃耕地(牧地) 48人工林地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因素
参评因素的选择是决定评价质量的 重要环节
一、土地评价的理论依据 1.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 及生物潜能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2.地形、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是 决定土地利用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3)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 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 绿化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岸林。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4)牧草地: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 于畜牧业的土地。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乡居民点、 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 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 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生 活 用 地
居民居 住用地 社会组 织用地
生 产 用 地
第三产 业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混合住宅用地 农村宅基地 党政机关用地 非营利团体用地 监教用地 军事用地 科教用地 文体馆舍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批发和零售业用地 住宿和餐饮业用地 办公用地 其他服务业用地 仓储用地 交通用地 建筑业临时用地
土地单元种
土地单元属 土地单元科
土地系统类
土地系统型 土地系统纲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2)基本步骤 确定分类对象 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研究任务笼统,范围广,开发历史短的 地区,采用的土地单位级别应该高还是低?

制图比例尺越小,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该 高还是低?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采矿业地 制造业用地
三级类型
小 知 识
第二产 业用地
水、电、燃气、热力、蒸气等的生产和供应业用地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混合 功能 用地
第一产业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第三产业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生态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人工型生态用地
耕地 园地 放牧草地 旅游景点和室外娱乐场所用地 经济型林地 经济型水域 人工草地 人工灌丛 人工林地 人工水域 天然水域 天然林地 天然灌丛 天然草地 苇地 沼泽地 滩涂 苔原 沙地 盐碱地 荒漠 裸岩、裸土地 冰川及永久积雪
三级类型
生态 用地 自然型生态用地
小 知 识
土地利用类型小结
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对于土地 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土地利用类型小结
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对于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 土地利用现状基本能反映土地的适宜 利用方向,以及土地质量的内涵 •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类型、宗地等其 他划分指标的结合,有利于更好反映土 地质量的差异
土地类型小结
武汉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土地类型划分: 依据地貌和地表组成物质差异 1滩地
11细沙土江心洲滩地(海拔高度18~25米) 12细沙土滨河滩地(海拔高度21~25米)
2河漫滩地 3低阶地 ……
土地类型研究对 于土地评价单元 划分的意义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1.基本概念
(1)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相同 的单元土地或土地资源 (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根据土地 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 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美国 规划 协会 编制 的土 地利 用分 类标 准
功能 分类
所有 权分 类
立地 条件 分类 建筑 设施 分类
无约束,私有;一定约束,地役权或其他限制;有限限制, 租借或租用;公共限制,当地、州、联邦所有;其他公共 所 有 利用限制,区域或特区等;非营利机构;联合归属,公共 权 实体 自然状态;开发中的;已开发的,作物、放牧、林业等; 已开发的,无建筑和结构体;已开发的,非建筑的结构体; 立 地 已开发的,有建筑;已开发的,有公园;不适用本分类; 条件 难以分类的场所性质 住房;商务楼和其他特殊结构体;公共集会结构体;机构 或社区设施;交通设施;设施和其他非建筑的结构体;军 事建筑; 棚、农舍或农业设施;无结构体 建筑 设施
小 知 识
分类体系
一级类型 农业和渔业用地;社区和健康事业 用地;国防用地;教育用地;娱乐 和休闲用地;加工业用地;采矿用 地;办公用地;居住用地;零售商 业和服务业用地;仓储用地;交通 用地;公用设施;批发商业用地; 未利用土地、水面及建筑物
主要分类依据
英国国家环境部拟 订的土地利用分类
人类活动和方 式
3沙丘和沙地
31流动沙地 32半流动沙地 33固定及平沙地
5水域、河床
51湖泊、水库 52河床
土地类型实例
内蒙古地区沙化土地类型
1 2 3 4 5 6 7 8
流动沙地(丘) 半固定沙地(丘) 固定沙地(丘) 风蚀劣地 戈壁 闯田 潜在沙化土地 其他土地
土地类型实例
晋西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片段) 土地类 黄土丘陵地 土地亚类 1 2 3沟坡地 土地单元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 则和指标,将等级相同的土地个体按其 相似性进行分类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土 地 类 型 低 单 位 高 土地分级单位 低 高 土地点 土地单元 土地系统
土地点种
土地点属 土地点科
4.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5.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 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 6.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7.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1)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 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2)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1)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 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 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 的滩涂。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2)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 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 作物。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4)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 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 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