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29日,涉案金额高达3.3亿元的“乐拼”仿冒“乐高”案, 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落槌,人民法院驳回李某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根 据原判,李某以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9000万元;其余8名 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至3年不等刑罚,并处相应罚金。 (1)请你从法律的角度对李某等人的行为进行评析。 ①李某等人以“乐拼”仿冒“乐高”,涉案金额高达3.3亿元,侵犯了他人著作 权,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李某等人的行为是犯 罪行为。②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C.旷课,夜不归宿
③犯罪行为
A—③,B—②,C—①
(2)从法院的判决来看,王某的行为符合犯罪的哪些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讨论座谈】在座谈会上,老师分享了下列资料。 未成年人犯盗窃罪、抢劫罪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资料,请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违法 犯罪,健康成长。
犯罪是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年龄小不是违法犯罪的免责牌;要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殴打公交司机、高空抛物入刑” 有何意义?
示例: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制裁相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保 障公众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更好地规范交通秩序、社会管理秩序等,保障良好社 会秩序的实现。
2.近日,四川省崇州法院审理一起抢劫案,被告人秦某因抢劫200元被判处有 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三千元。这一案例说明(D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能结合违法的典型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自学书本和分析案例,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重点难点重点: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
难点:区分违法行为的三种类别。
教法学法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式一:案例导入用课本上46页小勤的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们思考,要强的小勤为什么会丢面子?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导入新课。
方式二:情境导入设置问题情境:老师上班前捡了个钱包,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等失主,上交派出所——拾金不昧,道德高尚;据为己有——可以吗?——违法行为,引出做人的底线——不违法,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三种?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含哪两种违法行为?4.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5.我们应如何做到遵章守法?三、探究平台探究(一)三种违法行为及危害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中的三个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三个场景分别是哪种违法行为?参考答案:三个场景分别是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2)这几种违法行为有什么危害?参考答案:这几种违法行为都危害社会,危害社会安全与治安,危害人民利益。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学生活动4:阅读教材P61“相关链接”
观看视频:“公安部:见义勇为 奖励和保障意见公开 征求” 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5: 观看视频《愤怒的小孩》片段,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怎样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 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 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 正当权益。 2、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危害 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 灵活的方式作斗争。
(四)应用新知
议一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1.如何理解法律? 2.违法行为的分类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 2.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
听完这首歌有何感受?
学生活动5: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2.预防犯罪我们应该怎样做?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范于未然。
犯罪的基本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性(前两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活动3:观看视频《杭州保姆纵火案罪犯莫焕晶被执行死刑》
思考:莫焕晶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 附加刑?
学生活动4: 讨论: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 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青少年怎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做到自觉守法、遇事守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 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课件新人教版

2、社会危害性 刑法 刑罚 3、刑罚 4、刑事处罚 刑事处分 最严厉的强制性 5、主刑 附加刑 6、(1)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法治观念 自律 小事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 了解罪与罚
图一:盗窃罪
图二、生产销售伪劣 产品罪 图三、非法拘禁罪
3.2017年3月28日下午,虞城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借媒 体记者身份敲诈勒索的案件,被告人李某某一审被判 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下列对李 某某所受的刑罚的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有( D ) A.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B.有期徒刑属于主刑 C.罚金属于附加刑 D.李某某所受的刑罚都是附加刑
2.王某在学习期间,经常违反纪律,对师长的批 评教育置若罔间。一天,他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 一起,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并将对方打伤, 被公安机关拘留。出来后、王某仍不思悔改,在 社会上常寻衅滋事,在一次打架斗殴中将他人打 伤致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王某被 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是因为他的行为( ) ①违反了法律 ②触犯了刑法 ③具有社会危 害性 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句俗语告诉我们( C ) A.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违法就是犯罪 B.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 C.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塑造良好品行 D.“偷针”与“偷金”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5.八年级学生牛牛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 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 到刑罚处罚。同学们对此在QQ上展开了议论,其中正 确的说法有( D ) ①小兔子乖乖: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否则害人害己 ②笨笨鸟:牛牛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 夜不归宿 ③绿魁·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 习气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④一剪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 家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第四课1.明有礼的重要性2.信的重要性,
第五课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
关键;本单元的教学关键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第三课:观察法和与访谈法相结合,分小组合作探究,用课件、口头汇报和角色等方式交流
第四课1.尊重他人的原因,2.怎样尊重他人,3.文明有礼的重要性,4.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5.诚信的重要性与联系2.如何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3.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4.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5.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维权6.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常见方法,7.未成年人见义智为的原因和做法
第四课第一框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认识的尊重的重要性,承上启下,提问如何尊重?情景导入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第二框学生收集资料,课堂讨论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情景教学法,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第三框学生收集资料,课堂讨论,通过表演形式,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诚信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由导语、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组成。本册教材的语境是社会生活,安定、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需要每个人认识社会规则、学习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这是设置本单元目的
第四课时:以礼待人:(1)待人礼为先:礼的含义和表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2)做文明有礼的人:态度谦和,语言文明——仪表整洁——践行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预防犯罪

1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2020年1月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涉嫌轻微犯罪并有悔罪表现的未成 年人不批捕2 003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起诉2 362人。同期,全国检察机关对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决定起诉4 151人,开展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85件,对未成年 人开展法治巡讲290次,参观法治教育基地22次。 材料二 下图是某省人民法院一年中审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分布图。
(1)材料中向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一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 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性。 (2)这一材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要杜绝不良行为。③应增强 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⑤加 强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预防犯罪
1.张某因生产、销售假冒名牌商品,共获利80多万元。该行为已严重损害了 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 标的商品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0万元。此案体现出犯罪的三个基 本特征为( A )
4.(吉林中考)下列选项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A) A.多次偷窃 B.旷课、夜不归宿 C.携带管制刀具 D.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5.中学生小李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就沉迷网络,经常小偷小摸,因此被公安 机关拘留,但他仍不知悔改,后因拦路抢劫,被法院依法判刑。这告诉我们( D) ①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 ②玩游戏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③应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④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课后作业2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5.3善用法律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 法律并非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
下列生活情境中,最适宜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是( )A. 父亲以佳佳不随父姓为由拒绝支付抚养费B. 小李购买图书有缺页,书店没有新书更换C. 某同学因数学老师上课拖堂准备状告该老师D. 黄某给同桌取“绰号”并与其发生激烈争吵2.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正确的做法 ( )A. 自认倒霉,忍气吞声B. 要求退学,外出打工C. 立即还手,以暴制暴D. 运用法律,依法维权3. 八年级学生洋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因为车祸也离他而去。
父亲留下遗产10万元,房子一套。
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分割遗产。
无奈之下,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判决,洋洋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
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 )①属于民事诉讼②是采取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③是为了获得财产而采取正当的做法④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合法的权益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2019年4月,H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破获一起运输、贩卖毒品案,抓获嫌疑人徐某(20岁),收缴冰毒800克,徐某随即被刑事拘留,并将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根据我国刑法第347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的规定,你认为徐某的行为 ( )A. 属于犯罪行为B. 社会危害程度相对轻微C. 可受司法保护D. 引起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5. 未成年人小军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了侵害,他想依法维权,因此需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下列选项中属于这样机构的有 (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法律援助中心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纠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采用诉讼途径解决②也可以采用非诉讼途径解决③“私了”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④生活处处有矛盾,为了让自己顺心,如果遇到了麻烦和纠纷,装作没发生就行了A.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D. ①④7. 当遇到诸如盗窃摩托车、三轮车、井盖此类违法行为时,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①我们斗不过他们,保护自己、不理他们是上策②拨打“110”报警电话③暗地里跟踪,看他们把材料偷到哪里去,好为将来破案提供线索④一人去报警,其余的人悄悄跟着,不能让他们跑掉A.①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8. 诉讼,俗称“打官司”,按照内容的不同,诉讼一般分为 ( )①民事诉讼②刑事诉讼③行政诉讼④法律援助诉讼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一种手段,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 ( )A. 诉讼B. 调解C. 仲裁D. 投诉10. 据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开通报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家庭纠纷、父母再婚、网络聊天、辍学务工等是导致未成年人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必备知识梳理(部编版)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解读一、课标要求1.学习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
2.内容要求:(1)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2)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恪守诚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诚信的核心理念,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3)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二、教材分析社会规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各种社会规范,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守时、诚信、遵守法律等。
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规则主要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这些不同的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第三课帮助学生从规则的产生、规则的运行、规则的改进等角度深刻认识规则,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其中,从改进规则的角度认识规则,既能够扩展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课围绕尊重、文明有礼、诚信等话题展开,这些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材从尊重的含义和功能,从文明有礼的培养,从诚信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等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道德规范;教材从一般的礼貌、规范到仪式、礼制,从礼对个人的作用到礼对社会、对国家的意义,逐步提升学生对礼的认识深度;教材从社会生活、企业经营活动、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等角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诚信,从而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诚信行为能力。
第五课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八年级学生情绪易变,做事容易冲动,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不拘小节”,这样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和解决,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遵守法律比较熟悉,而一旦他们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或采用极端手段自行解决,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知识点达标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警觉身边的违法行
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
以下关于民事活动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①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都属于民事活动
②民事活动都由民法来标准
③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标准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④进犯别人民事权利或者者没有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都安县职校学生谭某在其QQ空间发布“都安首例H7N9禽流感在瑶中确诊〞等多篇信息,引起社会恐慌。
都安县HY局网安大队迅速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最终认定谭某造谣,并根据治安管理处分法规定,对谭某进展治安处分。
〔1〕谭某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他受到的处分属于什么类型的制裁?
〔2〕上述案例造成的影响有哪些?〔至少两点〕。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5.2 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作用:(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犯罪的后果:刑罚4、刑罚的含义、种类: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5、犯罪的危害: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5.3 善用法律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么做?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供法律服务和救助的机构有哪些?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法律援助中心。
3、寻求法律的救济途径有哪些?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地位、类型:(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途径: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使诉讼。
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必要性: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教案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4)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展示交流、提升能力
1.自主学习部分可以由组内C层学生进行展示交流,B层进行补充
2.探究活动可以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进行展示交流。
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分类: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4、为什么说维护社会秩序要靠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作用)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第三框题 诚实守信
1、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如何践行诚信?
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2)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5.2 预防犯罪

新课导入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 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学习目标
1
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危害性, 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④尽到监护责任
尽到监护责任是家长的责任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不能同时适用二个以上主刑。
适用,也能附加适用。
主刑
附加刑
有无
管拘 期 期
死
制役 徒 徒
刑
刑刑
主刑只能单独适用
剥 夺
没驱
罚
政
收逐
金
治
财出
权 利
产境
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Part 02
二、加强自我防范
知识讲解
观点分析:年龄小实施犯罪不要紧 ?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 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正案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 规定作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 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 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
2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 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重点)
3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难点)
Part 01
知识讲解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 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 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 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预防犯罪一、学习目标1。
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涵义和刑罚的种类.2。
了解犯罪的危害。
3.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二、评价任务1。
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预防犯罪。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防微杜渐的故事: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
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
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
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则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解释:防微杜渐是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二)自主预习1.填空(1)刑法是惩治________、保护_______和________的有力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犯罪
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含义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必受刑罚处罚
(1)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2)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3)刑罚的分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知识点二加强自我防范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出题点一犯罪的基本特征
【例1】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甘肃某公司非法集资案作出一审判决,其中被告人于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样判决是因为于某的行为()
①违反了民法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较小社会危害性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剖析】本题考查对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题干中于某受到严厉的刑罚处罚,说明其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项。
【答案】D
【例2】小郑到某县法院工作,第一天受理了以下5个案件,哪一组属于涉嫌犯罪()
①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县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及欠债数额在街头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于是其中一个老赖起诉,说侵犯了他的隐私权③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
①④⑤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分,犯罪的三个特性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主要包括杀人、放火、抢劫、盗窃、爆炸等,①④⑤符合标准,故选D。
【答案】D
出题点二刑罚
【例1】王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从刑罚的种类看,罚金属于()
A.主刑
B.附加刑
C.行政处罚
D.民
事处罚
【剖析】本题考查对刑罚的种类的认识。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故选B项
【答案】B
【例2】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A.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
C.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判断分析能力。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上述材料中出现的有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故选C。
【答案】C
出题点三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例1】中学生浩然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又囊中羞涩,于是铤而走险实施抢劫,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上述案例启示我们()
A.要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B.中学生年龄小,任何行为都不会构成犯罪
C.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要加强法制宣传,杜绝违法犯罪
【剖析】本题考查对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和理解。
中学生浩然因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启示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A项符合题意;B项观点明显错误,排除;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中“杜绝”说法太绝对,排除。
【答案】A
【例2】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5%,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31.9%。
这警示我们()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剖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
题干材料中的数据告诉我们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所以①④符合题意。
不良行为虽然是小节,但与个人成长关系极大,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②③观点错误。
故选C。
【答案】C
(一)
严重不良行为的基本特征
(1)严重不良行为的实施主体是少年。
虽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没有限定严重不良行为只能由少年实施,但从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的角度考虑,只有未成年人群体中的少年才能是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主体。
(2)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主观方面应限于故意,过失不能构成严重不良行为。
(3)必须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严重不良行为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4)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条件。
行为虽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因为没有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也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认为是犯罪,不予刑事处罚。
(二)
刑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管制作为一种限制受刑人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对犯罪分子实行不关押,而是在公安机关的管束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改造,它是我国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成果,是我国的一种独创。
拘役是一种短期的剥夺受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刑罚方法,在执行上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原则上,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在主刑的执行当中,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应是“徒刑”的执行,“徒刑”的执行可以分为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两者都是放在固定的执行场所当中执行。
死刑的执行是所有主刑执行中最为严厉的,因此也应当是最为慎重的一种执行方法。
死刑的执行分为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种。
(2)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