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个性心理特征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 精神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求知
需要、娱乐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需要 物质需要:如住房要求干净、舒适,衣着要求漂亮、
时髦等。
我饿!!
想让人陪!!
一、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1.理论提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1943年他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主要有五种 基本需要,这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层 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并彼此联系形成 一个系统。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 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西方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结构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二)卢特卡尔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三)艾森克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例如,我们有性欲的 冲动、有贪生怕死的冲动、有贪图享受的冲动等。本我的活动 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一时的满足。
需要
动机
行为
诱因
结论:人缺乏什么就会追求什么
一、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 关的需要。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 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生育需要等
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 成就需要、社会赞许需要、求知需要等
个性的心理特征

个性的心理特征(1)能力能力是指那么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人的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和每个人的个性相联系。
人的能力总是表现在人的活动当中。
离开活动很难辨别人的能力的高低,离开社会活动也很难形成人的能力。
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素质只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要有其它条件的作用。
如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
(2)气质气质,就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某种气质。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它使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自己独特的色彩和风貌。
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它很早就表露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和交往活动中。
但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气质也会发生变化。
当然,较之于其它的心理特征,它的变化要缓慢得多。
按照传统的划分,个人气质可分为以下四种典型类型。
多血质(活泼型):敏捷好动,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容易适应环境。
其特点是热情并有显著的工作效能,反应迅速,适应性强,注意力好转移,具有明显的外倾性。
胆汁质(兴奋型):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过程。
因此,在行为上表现不均衡性,这种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脾气暴躁、情绪易冲动,好挑衅,心境变化强烈,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安静型):他们的神经过程均衡,灵活性差,反应比较迟缓;他们的突出特点是安静、稳重、均衡、坚强,他们能较好地克制自己,遵守秩序,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弱型):其神经过程是弱的,不能忍受太大或太小的神经紧张。
情绪体验丰富,他们敏感,细腻,具有内向性。
实际上典型气质类型的人占少数,多数人是属于中间型的或以某种气质为主,兼有其他气质类型。
如多血质加粘液质,或胆汁质加多血质、或多血质加胆汁质加粘液质等等。
我们判定一个的气质时,主要是观察和测定他的气质特点。
气质在童年期表现得比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他的某种气质特点常常为其他一些个性所掩盖。
第九章 个性心理特征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本章要点:1、气质的概念、类型,气质原理的教育价值2、性格的概念、结构、类型与测验,性格的形成3、能力的概念、种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能力测验的条件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人的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其中最明显、最主要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
个性心理尤其是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个性特征理论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正确理解个性心理特征,以下各节将对气质、性格、能力等要素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节气质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源于拉丁语,愿意是混合、掺和的意思,后被用于描述人们的兴奋、激动、喜怒无常等心理特征。
气质一词应用的领域较多,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内涵。
心理学中的气质概念内涵较窄,它与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脾气”、“秉性”、“性情”等意义近似。
现代心理学把气质定义为: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理解此定义时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征气质的动力特点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
如一般把知觉速度、情绪和动作反映的快慢归结为速度方面的特点,把注意持续的时间长短、情绪起伏变化等则归结为稳定性方面的特点,而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归结为指向性方面的特点。
(二)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人的气质特点,几乎在初生后不久就能看到。
在儿童生命最初几星期内,对刺激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就有明显的差异,如有的婴儿好哭、好动,有的婴儿安静、很少哭闹;就是同为哭叫,在声音大小、急缓和持续时间上也各有不同。
研究表明,年龄越小气质的表现越明显,气质的特征也越清楚。
由于气质较多地依赖于先天因素,因此,气质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人们通常所说的“秉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稳定性与难以改变。
个性心理特征教案

个性心理特征教案第一章:个性心理特征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个性心理特征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类型和表现;3. 理解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 个性心理特征的概念和意义;2. 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类型:内向与外向、稳定性与神经质、开放性与封闭性;3. 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动机、兴趣、价值观、行为方式等;4.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职业选择等。
1.3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个性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 讲授:讲解个性心理特征的定义、类型和表现;3. 小组讨论:分析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个性心理特征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个性心理特征的理解;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理解;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个性心理特征对自己的影响。
第二章:内向与外向性格2.1 教学目标2. 掌握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差异和表现;3. 理解内向与外向性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定义和特点;2. 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差异:沟通方式、社交需求、应对压力的方式等;3. 内向与外向性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
2.3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内向和外向性格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 讲授:讲解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定义、特点和差异;3. 小组讨论:分析内向与外向性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内向和外向性格的角色,加深对性格差异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向与外向性格的理解;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内向与外向性格对个体发展的理解;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或他人的内向与外向性格特点及其影响。
第三章:稳定性与神经质性格3.1 教学目标1. 了解稳定性与神经质性格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稳定性与神经质性格的差异和表现;3. 理解稳定性与神经质性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个性心理概述

第九章个性心理概述教学资源库一、个性的概念个性的概念存在着众多的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特质说心理学家盖茨(A.L.Gates)认为,个性是具有社会意义兼可影响他人的特质。
卡特尔(R.B.Cattell,1950)认为,个性是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某一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吉尔福德(1959)认为,个性是构成包含有一个人的智力、性格、需要、态度、兴趣、气质等各种特质的独特模式。
(2)个别差异说这种观点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是个别差异,是每个人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是指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方法的特点。
个性包括许多因素,如智力、动机、情绪活动、态度、信仰、道德评价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产生了不同的个性(个别差异)。
(3)个人说一些苏联心理学家把个性视为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能的人。
如波果斯洛夫斯基(В.В.Богословского)指出,个性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彼得罗夫斯基也认为个性与个体的分界线是参与社会关系,他指出,个体的概念包含着人类所固有的事实,我们既可以把成年的正常人和新生儿叫做个体,也可以把不能掌握语言和最简单的熟练的白痴叫做个体,但是,只有前一类个体才是个性,也就是参与社会关系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活动者的社会生物。
(4)总和说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С.Л.Рубинштейн)认为,个性表现为联系在一起的内部条件的总和。
(5)统合机能说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在个体内部中,规定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与思想的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
(6)综合论个性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
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比较多的看法是,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它包括心理活动各方面或组成部分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
也有人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特有的行为与思考的概括化的心理活动的系统,因为,个性概念旨在说明人们如何表现(行为与举止)和思考(感知与思维的方式)。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和稳定的特质,是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行为反应等方面,对于个体的发展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方面来概述个性心理特征。
1.认知特征:个体的认知特征体现了其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一些人可能倾向于以乐观、积极的方式看待世界,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一些人可能更加悲观、消极,对事物持怀疑态度。
此外,个体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有些人更加理性、逻辑思维强,而有些人更加直觉、情感导向。
2.情感特征:个体的情感特征体现了其情绪的稳定性和强度。
有些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另一些人情绪更加稳定,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平静。
个体的情感特征也会影响其情感反应的强度和表达的方式,有些人可能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有些人则更加含蓄。
3.性格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个体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行为模式和态度。
例如,有些人可能更加外向、乐观、合作,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内向、谨慎、独立。
性格特征与个体的价值观和兴趣密切相关,它们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行为风格和生活方式。
4.社交特征:个体的社交特征体现了其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需求。
有些人更喜欢独处,独立思考问题,而另一些人则更依赖他人的支持和认同。
个体的社交特征也与其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一些人可能擅长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则面临一些社交困难。
5.适应特征:个体的适应特征体现了其应对压力、调整和变化的能力。
有些人可能更加适应性强,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而有些人则更加固执、难以改变。
适应特征与个体的应对策略和应对资源有关,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5
2、智力理论
1) 心理计量取向的智力理论
群因素论、二因素论、三维结构论。
2) 多元取向的智力理论 3) 认知发展取向的智力理论
精选ppt课件2021
6
3、能力的个别差异
1) 能力的类型差异:
a、知觉方面: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 b、记忆方面: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
精选ppt课件2021
3
2) 能力分类:
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②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认知能力、实践能力 和社交能力。
精选ppt课件2021
4
3)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们掌握的改造世界的历史经验。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a、能力的发展比知识、 技能的获得要慢得多。
精选ppt课件2021
18
3)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a、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却有好坏之分。 b、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c、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速度。 d、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也可以影响气 质的改变。
精选ppt课件2021
19
2、 性格的特征
1) 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 a、对劳动、工作、学习。 b、对他人和集体。 c、对自己。
性格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客 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又决定了人的性格不是一成 不变的。
4)性格结构的典型性与个别性
某一群体的人们有共同的本质特征,每一 个人又具有个体差异性。
精选ppt课件2021
25
4、 性格类型
1) 按心理机能的优势: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 按心理活动的倾向:外倾型、内倾型 3) 按个性的独立性程度:独立型、顺从型 4) 按目的和意志的相关性:目的明确、意 志坚强;目的明确、意志不坚强;无目的 方向、意志坚强;无目的方向、意志薄弱。
《个性心理特征》课件

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与发展
个性心理特征在不同阶段和生活经历中可能会有一 定的变化和展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和了解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性,将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提升个体适应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PPT课 件
个性心理特征是研究个体行为差异的重要方向,本PPT将深入探讨个性心理特 征的分类、测量、对行为的影响,以及与职业适应性和发展的关系。
引言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行为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 个性心理特征的概念与意义,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个性心理特征的分类
基本特征维度
外向性、神经质、严谨性、开放性、确实性是 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维度。
其他分类方法
龙格伦16种人格因素和MBTI人格类型分类也是 常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分类方法。
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
直接观察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和 反应,来推断个性心理特征。
问卷法
通过提供一系列问题,让个体 自我报告,以了解其个性心理 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适应性
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兴趣
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对不同职业的偏好和兴趣密切相关。
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满意度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绩效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预测个体在不同职业中的表现和成功程度。
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个性心理特征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测试法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如人 格问卷和智力测试,来测量个 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对行为的影响
情绪与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会影响个体的情 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式,从而 影响其行为。
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一致性特征。
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个性差异,并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来促进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1.外向和内向:外向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
内向的人则更加内向,常常沉思和反省,独立思考,并且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
2.稳定和易怒:稳定的人情绪较为稳定,情绪波动不大,相对来说比较冷静。
易怒的人则情绪更容易激动和不稳定,对环境中的刺激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3.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更多地关注内心世界,独立思考,并且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外向的人则喜欢与他人交往,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并且喜欢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4.偏向感性和理性:感性的人更加情绪化,重视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交流和表达。
理性的人更加理智和逻辑思考,强调事实和逻辑的解释。
5.性格开放和封闭:开放的人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冒险,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
封闭的人更加保守,谨慎,更喜欢传统和熟悉的事物。
6.内控和外控:内控的人相信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命运和行为负有责任,他们相信他们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外控的人倾向于将命运归因于外部因素,他们相信命运受到命运的支配。
以上所提到的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一个人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此外,个性心理特征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改变和发展的。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利用对个体个性特征的了解来设计适合不同个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心理学 第九章 个性心理特征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一、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也称个性,通常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由人的各种意识倾向和心理特征所构成的,其作用是使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和定向性。
我们可以从它的主要构成方面——能力、气质和性格去了解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基本概念(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客观结果(虽然这种认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能力则是制约这种认识进行的主观因素。
2.能力与知识、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能力本身也要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
(三)人有多少种不同的能力我们可根据能力不同的特性将其作不同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3.认识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四)能力的个别差异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2.类型方面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三、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一)智力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二)智力发展趋势各有差异(三)创造能力的发展相对滞后于智力的发展四、如何促进中学生能力的发展(一)能力发展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条件1.素质。
素质是有机体先天具有的某些生理上的特征,如神经活动的特点、五官解剖的特点及其机能、高矮黑白等等。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2.早期经验。
人的智力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可促使能力得到更快的发展。
3.教学和教育(包括环境)。
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实践培育的结果,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速度起着主导作用。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此外,环境的教育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4.个人的努力(二)如何培养能力1.重视早期教育,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的发展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五、气质的基本概念(一)气质的概念:气质俗称“脾气”、“性情”,指的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各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具体方式和表现特点。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的问题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束后,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涌向餐厅,此时他们还在继续争论着税
收、代表权、行政部门的权利等问题。
三、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种活动的心理趋向。
2、兴趣的分类 按社会意义:高尚的兴趣 低级的兴趣 按内容: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 按起因: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他在北 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活感受。 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小木屋中孤 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过与世隔绝的生 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 宁静,但不曾料到,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 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 状态,不得不在6个月后,悻悻地返回人间社 会。
刘易斯先生扮演成华盛顿,他首先对所 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做了一番解释,然后宣布 开始讨论。首先,他让佐治亚州的代表发言, 该州的代表是贝斯.安德鲁斯。贝斯是一个 害羞的女孩,但是她和同伴做了充分准备, 并且她也知道同伴是她的后盾。 ……
在贝斯继续阐述代表团起草的人权法案
的过程中,刘易斯先生对她所阐述的历史的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需要的种类
A 按产生分 生物性需要 (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 种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或者自然需要,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等。) 社会性需要 (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社会需要是人类 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 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 )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职业规划与招聘
1 2
职业匹配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个性倾向性,将员工安 排在与其个性相匹配的职位上,提高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招聘选拔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察应聘者的个性 倾向性,选拔出符合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3
职业发展
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个性倾向性,为其制定个性 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倾向性是在童年时期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 动而形成的,特别是那些与性有关的经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 远的影响。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构成,其 中无意识又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 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心理经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 原始意象。
03 个性倾向性的构成要素
价值观
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对客 观事物(包括人、事、物) 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评 价和看法。
价值观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价值观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道德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等。
价值观的功能
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和决 策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 能影响个体的情感和态度。
决定心理健康
个性倾向性还与心理健康 密切相关,不良的个性倾 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时期,当时哲学家们开始探
讨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现代研究
现代心理学对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始 于19世纪末,随着心理测验和人格 理论的不断发展,个性倾向性的研 究逐渐深入。
卡特尔认为个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表面特质来推断根源特质,从而更深 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个性的心理特征

4。社会实践(检验、丰富和提高)
是教育的一种替代方式,它能促进与复杂性的工作相 关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5。勤奋(动力)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6。兴趣(催化剂)
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注 意认识它,热情而有耐心的对待它。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二节
(1)强平衡,弱灵活。
人的气质
3。黏液质(稳重性)(性情沉静,动作迟缓)
(2)缄默、沉静、稳重、专一。
(3)交际适度,不爱空泛的清谈。
(4)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不易流露感情,不故 意显露才能。
(5)惰性而不灵活,因循守旧,不善创新。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二节
人的气质
4。抑郁质(抑制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的性格
2。管理者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并积极调适
向积极刚勇型方向发展。消极型管理者在实践中应 增加刚勇性;折衷型管理者可通过增加交往,在亲密程度 的增进中完成向刚勇型的转化。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的性格
3。针对性格差异,实施有效管理
不仅要从文化层次上着眼,还要从培养性格上入手。培 养自信、自强、乐 观、进取、百折不挠的性格。这同样是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气质无好坏之分,它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 成就的高低。 2。气质和工作性质相匹配可以提高职工的劳动和工 作效率。
(1)胆汁质的人:应急性强、冒险性较大的工作。抢险、救护等。 (2)多血质的人:社交性、多变性的工作,销售、采购、后勤、 公关、谈判。 (3)黏液质的人:原则性强的工作:人事、调查、保管等。 (4)抑郁质的人:平静的、刻板的、按部就班的工作:会计、统 计等。
(健康管理师)第九章-心理健康知识点汇总

第九章-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汇总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1、心理学基础及其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2)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保罗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2、心理健康(1)概念:指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就是在身心和谐的作用下,给个体带来一种主观幸福的体验。
(2)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心理卫生(1)定义: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保持良好或完美状态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健康与发展(1)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合理安排学习;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的产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2)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护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持情绪稳定;适当的性教育(3)成年早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积极适应社会变化;树立良好的婚恋择偶观(4)成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加强自我心理保健;顺利度过更年期(5)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尽快适应离退休的生活;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2、群体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1)家庭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沟通;家庭心理咨询;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对待子女的发展(2)学校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以能够促进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处于潜在危险或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分的保护性支持和无条件的关注,并以这样的教育氛围,鼓励和应道学生做好应对各种心理健康的挑战和心理问题的准备(3)社区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1)概念:影响健康的行为,是对身体、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带来健康损害的一类危害行为的统称,又称不健康行为或称为危害健康的行为(2)特点:危害性、稳定性、习得性(3)表现: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3、游戏与网络成瘾(1)网络成瘾的概念:指慢性或周期性对网络的生理和生理依恋的现象。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质和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稳定模式,它们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情感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1.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需求和偏好程度。
外向性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有很高的适应能力。
2.内向性:内向性是指个体对内部反思和思考的需求和偏好程度。
内向性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独自思考和反思,对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有较高的敏感性。
3.神经质:神经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情绪反应。
高神经质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焦虑、紧张和敏感,而低神经质的人则更容易保持冷静和镇定。
4.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和卓越。
完美主义的人注重细节,追求高标准和高质量的成果。
5.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鲜事物和新体验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的人对于新观念和新体验持开放态度,喜欢探索、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
6.责任感: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程度。
人们的责任感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事情的投入和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程度。
7.外倾性:外倾性是指个体对外界的关注和感知程度。
外倾性的人更关注外部的刺激和环境,更加关注他人和社会关系。
8.性格稳定性:性格稳定性是指个体情绪和情绪反应的稳定性。
高稳定性的人情绪比较稳定,对压力和挫折的适应能力较强,而低稳定性的人情绪波动性大,对压力和挫折的应对较困难。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的发展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它们不仅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和互动方式,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认识个性心理特征对于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提高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

一、个性 (personality) 1、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 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特性: 整体性(共同性):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构成多层
次、多水平的统一整体。
独特性(差异性):个性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稳定性:人与人可以在心理面貌上加以区分。但也具有可塑性。 社会制约性:与生物制约性,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人对食物、空气、睡眠、性的需要,是人所有需要 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量的。缺失一种,就会完全支配一个人 的行动和行为。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避 安全需要 免恐惧和焦虑。 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归属与爱的需要 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并在其中获得一个位置等。若 得不到满足会感到孤独和空虚。 尊重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产生威 尊重需要 望、地位和认可等情感。一是自尊,导致胜任、自足和自信等 情感。若得不到满足会引起自卑和失落感。 认知需要 :学习和发现未知的东西会给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 审美需要 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满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 善化。
(一)定义:是人们力求探求某种事物或从 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的产生以需要为基础。 (二)兴趣的分类 1、根据兴趣的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 兴趣。 2、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分为直接兴趣 和间接兴趣。
(三) 学习兴趣的培养
• 1 知识准备是形成兴趣的重要条件。 • 2 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间接兴趣。 • 3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 兴趣。 • 4 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培养良好的 兴趣品质。 • 5讲究教学艺术。
幼儿的个性

幼儿的个性
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
• 一、个性的概述 • (一)个性的概念 • 个性又称人格,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
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 心理特征。 • 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 止中。
幼儿的个性
•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 1.个性的独特性 • 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 2.个性的整体性 • 一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
幼儿的个性
• 苏波特斯基的研究发现,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 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 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 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那些作 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 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 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时,则总是评价 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 了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观性。
幼儿的个性
• A、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 致的方向发展;
• B、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 评价;
• C、较多只根据某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以后 逐渐能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 D、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 的评价。
幼儿的个性
• 总的来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 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成人必须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作 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儿童都是有害的。
• 自我认识
• 自我体验
• 自我调节
幼儿的个性
(一)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 ①幼儿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 己独立评价发展。(幼儿晚期,开始出现 独立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抑郁质:感受性高、观察细腻、善于察 觉常人不易注意的细微末节,反应慢,动作迟缓; 情绪的敏感性极高、常表现出多愁善感和敏感多疑 的特点、而且情绪反应强烈、体验深刻且持久,但 情感内抑、很少表露于外;严重内向、极不善交际、 性情孤僻 ;为人处事极谨慎、对挫折及困难易产生 畏惧心理。
三、 性格的类型
1. 按心理机能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 型三种性格类型(机能说)
2. 按心理的倾向性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 种性格类型(向性说)
三、 性格的类型
3. 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两种性格类型(独立顺从说)
4. 按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划分为理论型、经济 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六 种性格类型(社会文化学说)
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 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 2. 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 3. 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4. 感知觉敏锐,有良好的观察力; 5. 进取心、自信心强,勤奋、好学,有 坚持性。
低常儿童
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 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 又称智力落后儿童、弱智儿童或低能儿童。 智商在70以下的,都可以称为低常。根据 其智力落后的程度,智力低常分为迟钝、 智愚和白痴三个等级,据抽样调查,我国 的低常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3%。
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
弱 型 (抑制型)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二、研究气质的意义
1.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的本质属性,减少对气 质类型的偏见。
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只表明一个 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 和内容,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 极和消极的方面。
三、 性格的类型
5. 按性格不同特征的结合划分(特质说)
1. 卡特尔的特质说。 2. 吉尔福特的特性说。 3. 艾森克的特性说。
四、性格的形成
(一)遗传的作用 (二)家庭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的作用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五)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遗传的作用
▪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 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研究气质的意义
4. 有利于了解学生气质特征,有针对性地做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 教学工作
1.教师要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 2.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
性品质。 3.指导学生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第三节
一、性格概述 二、性格的结构特征 三、 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形成
性格
一、性格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表现在能力是掌 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和知识掌握技能的形 成又有利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1. 超常儿童 2. 低常儿童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 人才早熟 2. 中年成才 3. 大器晚成
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地超过同龄儿 童的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能创造性地 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的儿童。国外心理学界把 这种儿童称为天才儿童。
研究气质的意义
2. 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类型的社会价值或意义
气质属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它不决定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不决定人的性格、 品德,更不能决定人的社会成就的大小。无论属于 哪一种气质类型,都可以通过发扬积极因素,克服 消极因素,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研究气质的意义
3. 有利于科学地认识气质的职业适应性,为职 业选择和人才选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气质类型为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活动提 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也就是说气质具有 一定的职业适应性。
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 性格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主体把其接受的外 部社会要求,逐渐内化为自己内部要求的过程。 如果外部要求与自己的态度相吻合,就可能转 化为内部要求,并见之于行动,形成自己的态 度体系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果外部要求不符 合个人的需要和动机,那么客观的要求就很难 转化为内部需要,也就不能形成个人的性格特 征。
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把能力 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照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大小把能力分 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按照能力的功能可把能力划分为认识能 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能力、知 识和技能属于不同的范畴和知识技能的 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两个方面。
典型人物:林黛玉。
(二)气质的高级神经类型说 提出者:巴甫洛夫(前苏联) 1、对气质生理机制的解释
神经 活动 三种 基本 特性
强 度:指神经所能承受的刺激强度。 平衡性:指兴奋与抑制是否平衡。 灵活性:指神经反应速度。
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神经活动类型 强、不平衡型(兴奋型)
气质类型 胆汁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 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 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 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
能力的培养
1.重视早期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5.根据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家庭的影响
▪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 观念的集合点,也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并长 期生活的场所,因此,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 性格的工厂”。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生活气氛和父母的性格特征、政治经济地位、 父母的文化素养、为人处事方式、儿童出生顺 序等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直接的 影响作用。
什么是性格
▪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 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 性心理特征。
首先,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 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其次,性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最后,性格又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 心理特征。
性格与气质——区别
▪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首先,性格 主要由天的因素决定,而气质主要由先 天的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决定。其次,气 质与性格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再次, 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 分,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 有好坏优劣之别。
面来看,可能是早期不够努力,后来加 倍勤奋学习造成的。从客观方面来看, 可能是因为环境没有及时提供学习和施 展才能的机会;或者是因为有些学科比 较复杂,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 取得一定成果。
三、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一)能力的形成
1. 遗传素质 2. 环境与教育 3. 社会实践活动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体液说对气质的生理机制解释是没有科学依据 的,但它对气质类型特点的概括来自生活的观察, 是有现实依据的。
(1)胆汁质:反应快、但往往粗心大意。脾气暴 躁、冲动时不可遏制、但情绪也容易平息。意志坚强、 做事果断、易冒失、胆大、爱冒险;外向、为人热情、 但过于直率、易于人发生冲突,但有事后即忘的特点。
第二节 气质
一、气质概述 二、气质的类型 三、研究气质的意义
一、什么叫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 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 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具有以下两个方 面的含义:
1.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 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的,稳定的心
理特征。
二、气质的类型 (一)气质的体液说
(二)能力的培养
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基础、 自然前提和物质条件,它为能力的形成与发 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环境与教育
环境与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 客观条件,它规定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 现实水平。
社会实践活动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 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儿童智力发展中起 决定作用。
人才早熟
人才早熟也叫能力的早期表现或早慧, 有些人在童年期就表现出某些方面较高的能 力水平。
中年成才
中年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阶 段。因为中年人年富力强、体格健壮、精 力充沛、感知敏锐、少保守。既有较强的 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又有较丰富的基 础知识、实际经验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大器晚成
▪ 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即“大器晚成”。 ▪ 大器晚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
第九章 个性心理特征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能力 气质 性格
第一节
一、能力概述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 三、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能力
一、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的分类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什么是能力
▪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 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 能力和活动密切相关。一方面,能力在活 动中发展并表现在活动之中。另一方面, 从事某种活动必须以某种能力为前提。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 内存在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四种体液协调人就健康,如果失调就会导致疾病。
后来古罗马学者盖伦认为根据四种体液中哪种 占优势可将人分为四种气质类型:
血 液--生于心--多血质 体
粘 液--生于脑--粘液质
液 黄胆汁--生于肝--胆汁质
说
黑胆汁--生于胃--抑郁质
性格与气质——联系
▪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表现在:首先,气质使性 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其次,气质可以影 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再次,性格对 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 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 的要求。
二、性格的结构特征
(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性格的理智特征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性格的的意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