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人经商十诀_经典语录_年度经典语录
商圣范蠡经商十二则与十二戒,流传千年,值得每个经商的人学习

商圣范蠡经商十二则与十二戒,流传千年,值得每个经商的人学习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宋国陶丘,自号“陶朱公”。
陶朱公经商十二则1、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2、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3、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4、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5、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6、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7、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8、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9、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10、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11、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12、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公经商十二戒: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1.勿鄙陋一个经营者需具备远大志向及广博见识。
鄙陋是心里有不正当的想法而见识浅薄的意思。
2. 勿虚华虚华就是虚荣。
现代中国话有一句“实事求是”,意思就是劝人不要虚荣,要面对现实,一步一步的踏实前进。
3.勿优柔假如领导者缺乏判断力,即使是再优秀的企业,营运都会停滞,部下也会失去自动自发的精神,导致企业的没落。
4.勿懒惰在工作上偷懒,商人就无法做生意。
假如用这种解释方法,就显得太过于平凡。
所谓的懒惰,应该指“厌烦”,事情做到一半就感到烦腻,不想做。
5. 勿固执对于事物千万不可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坦率自然的面对。
采取弹性行动,才是重要的。
6.勿强辩不可以藐视对方,只顾把自己的意见说个不停,要学会听话。
7.勿轻出不要轻率的显露自己的知识、物质。
换句话说,就是要控制自我,做事慎重,态度要谦虚。
8. 勿贪赊不要盲目的赊账进货,以免到时候无法支付贷款。
9.勿争趣作生意时,不要勉强作无谓的销售竞争或价格竞争。
争趣就是竞争的意思。
10.勿薄蓄商品也好钱财也好,平常应多积蓄。
古代经商之道的名言

古代经商之道的名言古代经商之道的名言11、夏则资皮,冬则资纱,旱则资船,水则资车。
夏日炎炎时就要准备冬季的商品,冰天雪地时就要准备署季的商品。
大旱来临要考虑可能发生水灾准备船只,水灾季节要买入车辆防备旱灾将要出现。
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范蠡在帮助勾践灭了吴王夫差后,与西施泛舟太湖,做起了买卖,成为一个富商,世人称他为陶朱公,范蠡经商的座右铭是一是贵如粪土,贱如珠玑,就是当一件商品已经很贵了,就要向粪土一样卖掉,当一件商品很便宜时,就要向珠玑一样买入。
4、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7、以诚为本守法经营,用信取人善待客宾;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让死者享有不朽之名,让生者拥有永恒之爱。
——泰戈尔10、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18、一: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而且销售这个概念是1990年才引入中国。
所以不可能有直接关于古诗词的诗句。
19、买卖不成仁义在。
20、维护市场遵守秩序,构建和谐共享繁荣。
古代经商之道的名言21、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2、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3、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4、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5、生意的本质是赚钱,加快周转是关键。
6、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7、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8、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9、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十大商帮格言:看古代纵横捭阖的经商之道

十大商帮格言:看古代纵横捭阖的经商之道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是为十大商帮。
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
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各商帮特点不同,北方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
一、山西商帮(宽厚存心,大气磅礴)晋商善于由小做大,晋商商帮中的大商人绝大多数出身贫寒:渠家出身于小贩,王家始于做豆腐,乔家起于卖草料。
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在于具有大商人的素质和气魄:重商立业的人生观,信义至上的价值观,勤俭守朴的生活作风,同舟共济的协作意识,创新图强的进取精神。
1、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2、勤俭为黄金本。
3、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4、买卖不成仁义在。
5、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6、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
7、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音坐)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8、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9、屯得应时货,自有赚钱时。
10、善心计,识重轻,能时底昂,以故饶裕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
11、不怕不卖全,就怕货不全;生意没有回头客,东伙都挨饿;能打会算,财源不断;买卖不算,等于白干。
买卖赔与赚,行情占一半。
12、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
13、远则易欺,远使以观其忠;近则易狎,近使以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以观其能;卒则难办,卒使以观其智;急则易夹,急使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
14、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幸辛苦、戒奢华。
二、徽州商帮(贾儒合一,长袖善舞)徽商能从商人群体中崛起,其中的关键在于徽商将儒家精神融入到了商业活动中。
古代秘而不宣经商十诀

07 8 } 公关世界
i
堡
≥
-
’ 、 F
嗨
_
一
毫
/
露 |
i 矗■ 壬 团邕璺 绷
匿
论 坛 ・ 慧 宝 库 智
茶肆 、饭 馆 、酒 店 中特 意 安 排 有 了一 个 “ ”字 。资金 不足 , 善 必须 古 人 关 于 经 商 理 财 的 记 载 中 还 乐 器演 奏 和 评 书 为 客 人 助 兴 。宋 善于 使 用 , 用 的 目的 也是 获 利 , 有 :“ 使 生意要 勤快 , 勿懒 惰 , 切 懒惰
一时商贾云集 , 秦 略 , 精心经营, 以至家累干金 。 兵 法云 : “ 地 形者 , 之 助 多商人纷至 沓来 , 夫 兵 也 。料 敌 制胜 , 险厄 , 计 远近 , 上将 商、晋商在这里定 居经营 。有名的 称雄 之道 也 。知此而 用 战者必胜 , 知 徽商 也就 是从 这里开 始起 步 , 不
还 地, 唯独 富商 卓 氏要 求迁 往较远 的 善于 判断 , 能像 商鞅执 法 那样说 芦 苇椽 桷等 建筑 材料 。火 灾过 后 ,
市场 上建 房材料 热 销缺 “ 山之 下” , 纹 他看 中那 里土地 肥 到做到 。有些 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 百 废待 兴 ,
此 裴 其 其 沃, 物产 丰富 , 民风 淳厚 , 民热衷 变 , 勇 敢 不 能 当机 立断 , 仁爱 货 , 时 , 氏商人趋 机 大发其 财 , 居
谋略 家的 范蠡 , 更是 深谙 此道 。他 把握 时机 , 失时 机地 买进 卖 出。 不 不 负 。越王 终成 霸业 , 身 “ 跻 春秋
以战略 家 的眼光 , 为陶地 为 “ 认 天 商 业 的 利 润 源 于 买 卖 的 差 价 。一 旦 五霸 之 列 。这里越王 勾践作的是 下 之 中 , 侯 四 通 , 理 想 的 货 发现 买卖 的时 机一 到 , 诸 是 则要 “ 趋时
古文做人经商词

古文做人经商词
以下是部分有关做人经商的古文词句:
1.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2.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5.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6.买卖人做,成败天知。
7.买卖不成仁义在。
8.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
9.勿虚华,用度无节,破败之端。
10.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11.忠厚不折本,刻薄不赚钱。
这些古文词句中蕴含了做人经商的道理和智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计然七策》与《古时经商十诀》

《计然七策》与《古时经商十诀》范蠡的师傅计然教了他哪七策?计然七策:一、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二、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三、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四、贱买贵卖,加速周转。
五、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六、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计然七策》与《古时经商十诀》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计然并不是其真名实姓,而是取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
据说他是老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尤长计算。
《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
他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这大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
范蠡学习了计然七策后,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范蠡在感叹之余,认为计然七策既然用于治理国家有如此奇效,也应当可以用于成就自己的事业。
于是,在灭吴后,范蠡携西施一同离开越国,到齐国自称鸱夷子皮,至陶邑(今山东陶县)改名为朱公。
他运用计然七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子孙继承其家业和经营之道,遂至巨万,所以后世都将陶朱公视为商人的祖师。
计然七策作为一种经营思想在证券市场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这段话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知道哪些货物会涨价和哪些会跌价呢?只要看这些货物的数量多少,或者说要看哪些过剩和哪些不足就可以知道其价格涨跌的情况。
这里的“有余”就是“供过于求”,“不足”就是“供不应求”。
供过于求则价格必落;反之,则价格必涨,这正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物价规律。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杰出经济学家计然,就已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的存在。
在两千年后的证券市场,这一规律仍在延续。
一方面,当市场容量较小,外围资金充足时,由于股票“供不应求”,因此,股价就会上涨;另一方面,当市场不断扩容,而外围资金不能保持同步放大时,股票相对于资金就“供过于求”,股价就会回落。
国外成熟股市经过多年扩容后,市场容量过于庞大,有些个股长年累月乏人问津,甚至有的要通过缩股的方式才能保持几分钱的股价。
古代经商的励志名人名言

古代经商的励志名人名言古代经商名言1、买卖不成仁义在。
2、做生意先要做名气。
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胡雪岩3、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
——范蠡名言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蠢》5、择人任势,用人以诚。
——黔商胡荣命6、奇计胜兵,奇谋生财。
——《史记·货殖列传》7、以义为利,趋义避财。
——徽州商人李大皓8、见端知未,预测生财。
——《夷坚志》9、雕红刻翠,留连顾客。
——《燕京杂记10、居安思危,处盈虑方。
——李祖理11、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
12、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音坐)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13、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14、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15、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16、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白圭17、勤俭为黄金本。
18、善心计,识重轻,能时底昂,以故饶裕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
19、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20、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陶朱公21、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卓氏22、薄利多销,无敢居贵。
——计然23、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白圭[古代经商的励志名人名言]。
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十诀

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十诀作者:张雪奎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第05期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张雪奎老师偶尔得之,贡献出来供又是这参考: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
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常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
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
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
《史记。
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
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
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
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
二、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
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
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
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
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中国古代商人经商十诀

圭 却 乐 于 观 时 机 的 变 化 。 粮 食 丰 收
时 他 买 进 谷 物 , 出 丝 漆 。 蚕 丝 上 卖 待 市 时 他 就 大 量 收 购 蚕 丝 。售 出 粮 食 。
他 曾 说 :“ 做 买 卖 。就 像 伊 尹 和 姜 我
太 公 那 样有 计 谋 ,如孙 膑 和吴 起 那
范 蠡 和 商 祖 白 圭 认 为 。“ 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 时
买 , 虽 贵 已 贱 ; 时 贵 而 卖 。虽 贱 已
战 者 必 败 。 可 见 地 形 对 作 战 之 重 ” 要 , 为 将 者 不 可 不 察 也 。经 商 如 作 战 , 场 如 战 场 。 商 者 如 指 挥 千 军 商 经
万 马 之 将 帅 ,智 慧 的 将 帅 往 往 会 占 据 有 利 的 地 形 。最 终 取 得 战 争 的 胜
其 商 业 文化 博 大 精 深 ,在漫 长 的商 业 活 动 中逐 渐 培育 出 中 国商 人 “ 秘 而 不 宣 ” 的 经 营 谋 略 , 归 纳 起 来 为
“ 商 十 诀 ” 经 。
一
运 便 利 , 往频 繁 。 地 膏 沃 , 茶 、 货 其 有
盐 、 、 之 利 。 多 商 人纷 至 沓来 , 丝 帛 众
维普资讯
4 2
价格与市场 2 0. 1 021
长 河彩 珠 ☆
中 国
凿
● 方 小 雅
中国人经 商的历史 源远流长 , 扬 州 , 处 南 北 要 冲 ,交 通 发 达 ,水 地
锄
春 秋 时 期 的 越 王 勾 践 。为 雪 亡
国 之 耻 ,终 日卧 薪 尝 胆 ,励 精 图 治 , 当 得 知 吴 国 大 旱 。 遂 大 量 收 购 吴 国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格言及经营之道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格言及经营之道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
可事实上,中国社会也一直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部落始祖名叫契。
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
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
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
他的第四代孙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
后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
而殷商之人善于经商,周朝人便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称为商人。
而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
在明清之际曾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
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商帮(广府、客家、潮汕)、江西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
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是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每个商帮都秉承各自的商道准则,流传下各自的商帮格言。
山西商帮宽厚存心,大气磅礴晋商善于由小做大,晋商商帮中的大商人绝大多数出身贫寒:渠家出身于小贩,王家始于做豆腐,乔家起于卖草料。
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在于具有大商人的素质和气魄:重商立业的人生观,信义至上的价值观,勤俭守朴的生活作风,同舟共济的协作意识,创新图强的进取精神。
晋商十条格言1、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2、勤俭为黄金本。
3、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4、买卖不成仁义在。
5、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6、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
7、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8、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9、屯得应时货,自有赚钱时。
10、善心计,识重轻,能时底昂,以故饶裕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
修缘说:经商十字诀,字字珠玑,读3遍,能领悟,赚钱不难

修缘说:经商十字诀,字字珠玑,读3遍,能领悟,赚钱不难欢迎来到修缘空间站,本期修缘与你分享话题:经商十字决,字字珠玑,读3遍,能领悟,赚钱不难。
一、勤勤能补拙良机,做任何事情切勿懒惰,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想要干成一件大事业,勤奋努力是基础,我们创业做生意,同样也是如此。
范蠡是中国最早期的商业理论家,他将“勤”字融汇到商业和实践中,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古语云:天道酬勤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创业做生意离不开一个勤字。
二、清无论是创业还是做企业,帐目要清楚,账目不清,是一切矛盾根源。
创业、做企业,最忌讳的就是资金去留不清不楚,一笔糊涂账,据统计,在中国80%的中小企业老板合伙不愉快,股东关系矛盾,其根本原因就是账目混乱,账目不清不楚。
三、慎做生意要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做生意不能大意,大意则招人利用。
我们创业不得不小心谨慎,亲贤人远小人,切勿被别人利用,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会一将功成万骨枯。
所以要时刻保持谨慎,也许只是一个很细微的问题,会让我们始料未及。
四、谦做生意要谦和,切勿急躁,急躁的人注定难成大事俗话说:“和气生财”,做生意最切勿急躁,一旦急躁则必然气躁心浮,心浮气躁办事不稳。
急躁的人无法谦和,谦和是一种美德。
对创业者而言,谦和就意味着一个人的修养,你不但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还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做生意如果能够懂得谦和,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的人生一大财富。
五、诚“人道酬诚”,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做人要真诚,做事先学会做人,把人做好了自然吸引好事。
一个企业想要做强做大离不开诚信的经营理念。
《中庸》中也有讲到: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六、信“商道酬信,民无信不立”,反映诚信经商,无往不利。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做生意、赚大钱的最最重要一环,信用即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十诀等三则

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十诀等三则作者:来源:《商业文化》2006年第10期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经商十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
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场,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时贱而买,时贵而卖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
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
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见端知未,预测生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
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
苦心人,天不负。
越王终成霸业,跻身春秋五霸之列。
这里越王勾践作的是一桩大买卖,他发的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国家和称雄天下的霸业。
是商贾之道在政治上运用的成功典范。
※薄利多销,无敢居贵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
※雕红刻翠,留连顾客豪华的装饰,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媛追求高雅的消费心理。
在服务上进门笑脸相迎,出门点头送行。
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
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使众多顾客如坐春风,一见钟情,留连忘返、百顾不厌。
※以义为利,趋义避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丧失了义也得不到利,为商者应深以诫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有余殃。
如果一个经营者有长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之手段去获利;用恶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终将会失去已获的利润。
中国古代商人经商秘而不宣的经营秘籍

中国古代商人经商秘而不宣的经营秘籍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
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场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
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
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
《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
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
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
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
二、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
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
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
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
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十大赚钱秘诀

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的十大赚钱秘诀华夏人营商的履历源远流长,其贸易文明广博精炼,在长久的贸易运动中渐渐培植出华夏贩子“秘而不宣”的经管计划,归结起来为“营商十诀”。
一、知地克服,择地生财卒法云:“夫地形者,卒之帮也。
料敌克服,计险厄,远近,大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瞅来地形对于兴办之要害,为将者不行不察也。
营商如兴办,阛阓如战常营商者如指引千军万马之将帅,聪明的将帅常常会吞噬有利的地形,最后博得战斗的成功。
动作年龄战国时代大计划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
他以战术家的视线,以为陶地为“世界之中,诸侯四通”,是理念的货色交易之地。
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真,十九年间他三致令媛,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
《史记·货殖传记》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来,执行了侨民策略,其时很多人行贿仕宦,不愿搬场,央求留在本地,唯一富商卓氏央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瞅沉何处地盘胖沃,物产丰厚,风气淳朴,住户热衷于交易,贸易易于启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著名的世富。
这种“不唯任时,且惟择地”的概念已为后代贩子所接收。
“淮左名都,竹西好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冲要,接通振奋,水运方便,货往一再。
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稠密贩子川流不断,偶尔商贾汇聚,秦商、晋商在此地假寓经管。
驰名的徽商也便是从此地启始起步,称雄江湖。
二、时贱而购,时贵而卖范蠡和商祖白圭以为,“时贱而购,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夸大贩子要擅长逮捉商机,把握机会,不失机会地购进出卖。
贸易的成本源于交易的差价。
一朝创造交易的机会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毫不犹豫。
魏文侯时,国人注沉农耕,而白圭却乐于瞅机会的变革。
食粮丰产时他购进谷物,出卖丝漆。
待蚕丝上市时他便洪量采购蚕丝,售出食粮。
他曾说:“尔干交易,便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策略,如孙膑和吴起那样擅长推断,还能像商鞅法律那样说到干到。
有些人的聪明不行随机应变,其果敢不行毫不犹豫,其和气不行妥本地弃取,其顽强不行保持准则。
中国古代商人经商十诀

中国古代商人经商十诀作者:张雪奎来源:《金点子生意》2013年第01期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经商者如能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会获得胜利。
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范蠡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
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原来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
这种“不唯任时,且唯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
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
二、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
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
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
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
”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
三、见端知未,预测生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
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
这里越王勾践做的是一桩大买卖,是商贾之道在政治上运用的成功典范。
《夷坚志》记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
古代经商名言

古代经商名言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店铺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古人经商的人生格言,希望您能喜欢。
古代经商名言1、买卖不成仁义在。
2、做生意先要做名气。
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胡雪岩3、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
——范蠡名言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蠢》5、择人任势,用人以诚。
——黔商胡荣命6、奇计胜兵,奇谋生财。
——《史记·货殖列传》7、以义为利,趋义避财。
——徽州商人李大皓8、见端知未,预测生财。
——《夷坚志》9、雕红刻翠,留连顾客。
——《燕京杂记10、居安思危,处盈虑方。
——李祖理11、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
12、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音坐)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13、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14、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15、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16、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白圭17、勤俭为黄金本。
18、善心计,识重轻,能时底昂,以故饶裕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
19、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20、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陶朱公21、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卓氏22、薄利多销,无敢居贵。
——计然23、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白圭古代经商名言1、农民若没有耕种之事,则没有和乐的生活;商贾若没有买卖之事,则没有和乐的生活。
2、农民要与商人交易余缺,各取所需,才能使双方生活便利而有利可图。
3、农民以体力劳动从事耕耘,商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手工业者以其精工巧技制造器械。
4、人生在世,谁能比得上商人那样逍遥富乐呢?5、如果商人不经营贸易,农业和商业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十大商帮格言古代商帮经商之道

十大商帮格言古代商帮经商之道山西商帮-晋商、徽州商帮-徽商、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商帮、江西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是为十大商帮。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十分活跃,逐渐形成了商帮。
著名的有徽商、晋商、江右帮、洞庭商帮、山东商帮、秦商、潮商、闽商、龙游商帮、宁波商帮等十大商帮。
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
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各商帮特点不同,北方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
一、晋商(山西商帮)宽厚存心,大气磅礴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
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帮。
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善于由小做大,晋商商帮中的大商人绝大多数出身贫寒:渠家出身于小贩,王家始于做豆腐,乔家起于卖草料。
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在于具有大商人的素质和气魄:重商立业的人生观,信义至上的价值观,勤俭守朴的生活作风,同舟共济的协作意识,创新图强的进取精神。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
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
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
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一时期,晋商雄居中华,饮誉欧亚,辉煌业绩中外瞩目。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晋商称雄过程中,晋商一共树有3座丰碑,那就是驼帮、船帮和票号。
【经营格言】1、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2、勤俭为黄金本。
3、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4、买卖不成仁义在。
5、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商人经商十诀_经典语录_ 年度经典语录
zg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zg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而这些也同样适用于当代的地产商人甚至是所有的经商者。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
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场,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有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惟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
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二、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而变。
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变法那样说到做到。
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
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
”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
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
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