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主备人:李军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例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

到羞耻)

例4:世果群怪聚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名词做状语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而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者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动宾短语,作动词谓语的宾语,而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充当。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名词作状语,简称名作状。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表动作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例如: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表动作趋向

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向

(往)前”。

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同样,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表对人的态度

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以宾客之礼相待。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朝”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表示“辞”与“宿”的时间。同样,例②中的“旦”和“暮”表示“往”与“归”的时间。

表动作进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