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十三式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辨析“应”在句中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推断: “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
拍”,“应”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推断:“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 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 “应”为
“应答”。
(北京卷)
湫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爨
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过:责备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趁:追赶
4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屈》
幸:希望
四、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出文言词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殚、竭:尽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疾风知劲草,强 )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⑥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责怪)
五.字形分析法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意义(水池; 低洼)
避重就轻——就, 躲避 欲盖弥彰——彰, 掩盖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如下:
结构对称,词性相对;
成分搭配,语义相配;
字音字形,通假异义;
邻字帮助,同义反义;
联想迁移,前后联系;
古今对比,各有所异;
先分后总,寻找规律;
结合语境,突出重点。
以上口诀仅供参考,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内容来理解记忆。
另外,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1. 形声字推义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可根据形旁推知字义。
2. 通假字推义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通假字,可根据通假字推知本字的含义。
3. 偏旁部首推义法: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提示其所表示的意义类别,可根据偏旁部首推知字义。
4. 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等推断词义。
5. 联想迁移法:根据已知的词语含义,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词语的含义。
6. 古今对比法:通过古今词义的对比,了解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不同之处。
7. 字典查阅法:通过查阅字典,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文言实词推断十法
• 联系《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可推知 为:接待。
三、成语印证法
• 3.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 兮辞》) 。 • 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 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 4. 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 根据“口”,就可知其大致是“吃”的意思。 •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根据字形推断词 义辨别。
• 练一练: • 1.金就砺则利(《劝学》) •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 查字典得到“砺”:磨刀石。 •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 项为“骏马”。 • 3.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 谏》) • “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 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 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
• • • • • • •
1.旦日不可不蚤zǎo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早——蚤,声音相同。 2.屈平既绌。《屈原列传》 绌——黜chù,声音相同 3.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按,声音相同 4.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 齐王纳谏》 • 孰——熟,义为“仔细”,声音相同。
五、字形推断法
•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占70%以上形声
字,都是由其形旁来确定字义的。因此, 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 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特 别是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 的理解途径。
• 示例:用字形推断法翻译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 1.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 其中的“籴”是一个较陌生的字,我们从字 形可推断是个会意字,跟粮食有关,与“粜” 相对,解释为“购买粮食”。 (高考全国卷) • 2. 晋侯觞客于柳溪 • 其中的“觞”,从字形分析,“角”旁多与 器物有关,多是盛酒的酒器,而这里应该是 活用为动词“以酒款待”。(上海卷)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01
结构分析法
03
通假分析法
05
语法分析法
02
据形索义法
04
联想推断法
06
语境分析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CONTENTS
04
05
01
03
02
字形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2、冀得一归觐jìn
01
03
02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例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娶
例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保卫不了 6.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渡口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8.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上山的路全程有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块砌成石阶,那石阶总数有七千多。 9.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 10.可以独飨白粲 càn 食用米 可以独自吃白米饭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而80%以上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尤为密切。
常见形旁多有它的词义指向,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多与兵器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多与人的行为有关,从“禾”者多与五谷有关,从“贝”者多与金钱有关,从“皿”者多与器具有关,从“纟”者多与丝有关,从“宀”者多与房屋有关,从“月”者多与肉有关,从“页”者多与头有关。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推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解析】“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解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解析】“信”,会意字,一“人”一“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由“真实”引申为“可靠、忠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解析】“组”,以“纟”为形旁,可以知道词义和丝麻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绳索”。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通假的语言现象,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解析】“趣”,形声字,借助声旁“取”的读音推断其同“趋”,意为“趋向”。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解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需要培养对实词的推断能力。
下面介绍理解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1、代入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08年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
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2、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严格来讲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形声字占了汉字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就叫“义符”,它显示了这个字的表意范围,如“珍珠”,都是斜玉旁,就表示这是很贵重的。
再如08年高考卷重庆卷翻译题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
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如08高考卷江苏卷的翻译题(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
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
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因果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过分析“井蛙”与“海”的对比,可以推断出“井蛙”表示的是局限于狭小范围的人或事物。
2. 类比推断法:根据文言文中的类比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夫人之相与俛仰一世也。
”通过类比“相与俛仰”与“夫人”的关系,可以推断出“相与俛仰”表示的是对人的尊敬与敬仰。
3. 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朝闻道,夕死可矣。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断出“道”表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原则。
4. 反义推断法:通过寻找上下文中的反义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蜀将何以待之?”通过对照“蜀将”与“待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待之”表示的是应对、对待的意思。
5. 对比推断法:通过对比上下文中的其他实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通过对比“参差荇菜”与“左右流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左右流之”表示的是水流的方向。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并准确推断出其具体的含义。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 由此, 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 有时亦可借 助整齐的句式, 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 进而推断出这个 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 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全
国I)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解答: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比邻而居,鳞 次栉比)
结论: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lài: 赏赐)
《六
国论》
号呼靡②﹙及穷购。饿:无悬聊赏(,依重赖金,寄收托买)﹚,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伏”通“服”,佩服)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分间合的成关的系意合义成, 这一种个造字字, 法综从人据合叫止持甲表会,戈骨示意从 行文这。戈 进,些。 ,构字成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fǔ)”与地名或高地有 关;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有哪些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有哪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做具体阐述。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
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对待冷僻的字不妨尝试字形推断词义法。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还有:①金就砺则利(《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磨刀石”。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我们常见的形旁还有很多,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有关; “厂”,词义就和“房子”有关等。
会意字可采用拆字法。
如: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②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眇”从目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汉语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古汉语实词词义推断技巧一、借助同义词语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意思相同、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
考生可以借助常用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
1.“前代圣君,博思咨诹。
”(《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咨询。
2.“虽蒙宽宥,犹执谦退。
”(《后汉书·王梁传》)“宥”与“宽”同义,宽恕。
3.“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孟子·滕文公下》)“囿”与“园”同义,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园地。
4.“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
”(贾谊《过秦论》)“望”与“怨”同义,怨恨。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李密《陈情表》) “擢”与“拔”同义,提拔。
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论语·宪问》)“尤”与“怨”同义,责备。
二、借助反义词语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还经常出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考生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
1.“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范仲淹《润州谢上表》)“治”与“乱”反义,治,安定;乱,动乱。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陟”与“罚”反义,陟,提拔;罚,惩罚。
“臧”与“否”反义,臧,善;否,恶。
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
3.“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尚书·舜典》)“黜”与“陟”反义,黜,贬退,陟,提拔。
“幽”与“明”反义,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昏愚的官员;明,贤明的官员。
4.“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韩愈《进学解》)“细”与“大”反义,细,小的;大,大的。
5.“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傅”与“咻”反义,傅,教导;咻,喧闹。
6.“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消”与“息”反义,消,衰微;息,滋长。
三、借助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保留着文言文古雅的词汇。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 (共13张PPT)
(3)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 不能存亡国也。 (4)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 累世絜(xié)驾 ,故人重之。 (5)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 以师。”
五、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找出与红字相对应的词语,并解释红 字词语的意思:
(1)A.求全责备;B.戮力同心 C.摧枯拉朽;D.避重就轻 E.超尘脱俗;F.不卑不亢 G.党同伐异;H.革故鼎新
三、借助成语,推断词义
• (1)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 (2)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 (3)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 尤亟 • (4)秦责赂于魏,魏不与 • (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四、借助句内语法结构分析推断词义
(1)臣事范(吉射),中行 氏(荀寅),范、中行氏皆 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 国士报之。 (2)其罪当与童贯等。
B.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信陵君窃符救赵》
(手,不可理解为手足之手。信 陵君就在眼前,“视之”而“举 手”,无此礼仪,也无此必要。 “手”当为“首”的通假字。晋 鄙低头合符有疑,故抬起头来仔 细打量信陵君。)
C.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 城。 (杜甫《新安吏》)
(短小是形容词,在这里指兵 力短缺,物资匮乏。城里兵 力短缺,物资匮乏,王城当 然难以守住。)
(2)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C.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者,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 D.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 未云贼也。
六、根据语境推知词义
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意义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 有声。 (《项脊轩志》) (借,不可理解为“借阅”之借,因为借 阅一本两本尚可,岂有“借”满架书之 理?况且,归有光是书香门第,自有书 读,一般不必去借书,此借当时堆叠之 意。)
实词推断十三种方法
导读: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字(一般都是实词),或者没有见过,或者是见过而不能确知其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题的第一个题目,就是考察实词含义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二.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一)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及并州未安,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西顾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光武谓恂曰:“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
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光武于是复北征燕、代。
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
《后汉书寇恂传》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启听淮北取籴d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13法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重用 腰戴
②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③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太平之国
(三)
⑴沛公军坝上 ⑵将军身披坚执锐
谓语动词 驻军
宾语,名词
坚硬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
问题—— 你能推断出“军”“坚”“锐” 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方法三:语法、词性分析推断
2、因文定义 学会推断
2、错题回放
(1)希得好引善人,不要虚誉,盖有诵荐 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姚希得传》
引荐
联系上下语境推断
(2)此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姚希得传》
谓语动词, 考虑
借助语法词性推断
二、以题悟法
(一)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节拍
随着、和着
问题: ——你能解释出 “应”字在句中的含义吗?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褒贬)
3、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 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 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 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词性推断法
3、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冯梦龙《古今谭概》)
问题: ——你能推断出“弄璋”和“弄瓦”的意思吗?
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璋 ”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 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 所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 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 望他成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后 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 “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 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gōng) 之意。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作者:————————————————————————————————日期: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一、语音推断法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或至涂而反。
3、以身徇国,继之以死4、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昌宗从旁趣说7、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8、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9、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10、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11、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二、依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形义相关的特点为我们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提供了条件。
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从字形可推知字义。
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2、傥窀穸(zhūnxī)不为盗所发。
3、刑天舞干戚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5、居一岁,入觐,卒于京6、启听淮北取籴7、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8、门前植槐一株,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三、语法推断法1、追亡逐北因利乘便2、道芷阳间行3、拔剑撞而破之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烟涛微茫信难求6、庭除甚芜7、自放驴,取樵炊爨8、沛公军霸上9、范增数目项王9、将军身披坚执锐10、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四、语境推断法语境分析法是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的一种技巧。
例1、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句中“责备”是重点,也是得分点。
前文大意是说圣人也有缺点,抓住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出“责备”就是“要求完备”。
当然,亦可用联想比照法由成语“求全责备”来推断其含义。
例2、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句中“迫”字的含义。
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 “使……灭亡”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词义相反 安逸享乐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 臵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 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 这样通过 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 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 句等此类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抬高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
眼力,视力
宾语
4.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 《鸿门宴》
主语
动词,料想
主语
5.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 《促织》 名词,神态 6.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宾语
心意,意图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名词,神态
二. 辨析下列一组“绝”字的用法: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③ 以为妙绝 (副词作补语,到了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作状语,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渡过)
链接高考
例1:
(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指出下列句中红字的意义: 1. 金就砺则利 (《劝学》) 2.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生而眇者不识日
(《日喻》)
解析: 1.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 关,据上下词意“金”和“利”可知,“砺”:“磨 刀石”。 2. “昳”,从“日”,有光,联系“形貌”及” 丽”,“昳” 可以理解为“光彩”。
(玉上的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十三式一、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二.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启听淮北取籴d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5.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jìn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6.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kuì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7.赢粮而景从。
yíng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就好理解了。
8.殚dān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méng饥寒冻馁,něi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二) 语境分析法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1.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在古汉语中,多有五个义项:①数量多;②重要,重视;③赞美;④多数,大都;⑤实足,只。
我们根据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来推断,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
2.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
《祭十二郎文》犹多数同学把它解为还,句意为你当时还小,一定不再记得了乍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语境中就错了,因为作者与十二郎虽为叔侄,但年龄相差无几,不会这样说话,因此解为更才更合理。
3.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审视该句语境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
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4.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5.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
6.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能理解为说。
7.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居有的同学译为居住,有的同学译为待过,放在全文语境中考查都不太确切,应为做官才合理。
8.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解为优待,遇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优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看是译不通的,只能是对待。
(三)语法分析法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
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可以在具体的选择中使用排除的方法。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
1.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2.庭除甚芜。
wú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
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3.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之意。
5.仆诚以着此书。
《报任安书》以许多书中都未标明其意义,若用语法来断定,本句中仆为主语,着为谓语,诚为状语。
因而以应为通假字,本字为已,当副词已经解。
6.自放驴,取樵饮爨(cuàn) 。
把樵解为打柴,看上下文樵字之前有动词取,其后又有动词饮爨,整体意思为取柴做饭,因此樵字应是名词,当解为木柴而非打柴。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8.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
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9.故久立与其客语。
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意讲。
10.徒立故琅láng琊yá王泽为燕王。
故作名词琅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原来的。
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
12.部使者檄刚抚定。
xí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部使者,刚是廖刚,廖刚做什么呢,去抚定,所以中间的檄就不是名词文告,而应该是个动词下令全句的意思就是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
13.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应为赈济,因为对于穷乏当然只能是赈济而不是振作了。
13.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应为抓获、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若是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反抗了。
根据语境即可得知理解错误。
(四)妙用修辞法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
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1.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jīn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致,并且词义相近。
那么以也解释为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此推断出来。
3.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的含义,所给选项解释为拜:拜访,首先考虑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后又引申出行礼、拜谢、拜见、授予官职、任命等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故而此处讲为授职、任命。
4.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利益,那么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党同伐异。
8.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9.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
(五)成语印证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始速祸焉。
《六国论》速我们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而推知其应为招致。
2.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ěr我们可联想成语遐迩闻名而推出其为近。
3.其文约,其辞微。
我们可和成语微言大义相联系,就可解为精微,含蓄之意。
4.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jié堪字联系成语狼狈不堪,可推知为忍受义。
5.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字联系成语袖手旁观,可推知为藏在袖里之义。
6.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字联系熟语封侯拜相,可推知为授职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
7.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字联系成语少安毋躁,可推知为稍微义。
8.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矢的:箭靶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借助(六)课文求义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同时,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金人曳yè出,击之败面。
将曳解为蜂拥,将其放在句中考查作出的状语似可通,这是不顾它本身的含文而望文生义。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2.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3.齐人追亡逐北。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过秦论》)4.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5.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6.讽帝大征西方奇技。
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7.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shēn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8.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
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9.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出自《过秦论》)(七)结构求义法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