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理解诗人通过人物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古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
2.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 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思考其中的人物形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古诗词,欣赏不同诗人如何通过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并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教材或选集。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 相关古诗词的背景资料和解析资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第二课时: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考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考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学会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关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15分钟)1. 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 教学环节二: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诗歌人物形象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心得。
4. 教学环节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心得。
5. 教学环节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人物形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入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案例。
2. 诗歌案例:提供具有不同特点的诗歌人物形象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②如何规范作答诗歌人物形象的简析题。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难点: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单刀直入,进入主题)二、明确概念以旧促新:通过分析已学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包含的人物形象,得出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
少年英雄周瑜(诗歌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年少有为、风流飘逸、从容潇洒。
“我”(抒情主人公自己) :年老无为、落魄飘零、壮志难酬。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作品中其他人物;诗人自我形象。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石门岩上宿【南朝】谢灵运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①?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②。
注释①芳醑(xǔ许):芳香的美酒。
伐:赞美。
②“美人”二句:屈原《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诗中以美女喻友人,表达了缺少知音的落寞情绪。
阳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晞发,晒干头发。
(1)本诗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描写手段“搴”“弄”等字用了(动作)描写;“畏”用了(心理)描写。
2、诗中意象兰、月——象征高洁云际——无拘无束、超凡脱俗3、知人论世谢灵运: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贬出永嘉后,辞官归隐,得出隐士形象。
4、参考答案:答:(1)本诗前四句运用“搴”“弄”等动作描写和“畏”等心理描写的手法,(2)塑造了一个酷爱兰花、赏玩秋月、归宿云间的高洁闲适、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第三课时通过上两节课的分析举例,我们可以总结如下:一、答题技巧1、答题步骤及答题套路(1)答题步骤。
分三步:①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
②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2、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
这个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这个形象是()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二、误区提示1、鉴赏诗歌形象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是对景物理解不准确。
要准确理解景物,解题时要注意把握准景物的特点,而景物的特点往往与其修饰词或动词有关,理解时应将诗中的`景物联系起来并结合人物的感情来分析。
二是对人物理解不准确,只是谈诗歌写了什么,而没有发掘蕴涵的东西。
要准确理解人物,解题时不仅要注意把握人物外在的东西,更要通过外在的东西去关注其内在的东西,如内心的感受、情感等。
三是分析形象程式化,未能具体分析。
2、备考胜经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形象鉴赏的相关知识、术语,熟悉掌握鉴赏形象的基本方法。
(2)、.平时多读点评和评析式的诗歌欣赏,读时要有意识地感受、分析意象、意境或人物形象。
(3)、.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诗歌作家的基本情况(包括生平、志趣、代表作等);了解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诗歌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征,这样即使考题出了我们不熟悉的作家的诗歌,我们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中形象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 诗歌形象的作用: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如衬托、象征、寓意等。
3. 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经典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特点和艺术魅力。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作用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实践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分析4. 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5.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3.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指定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其对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的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中运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讨论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歌。
2.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高考复习鉴赏古诗的形象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诗歌鉴赏教案(一)台前一高高三复语文组第一课时鉴赏古诗形象教学目的:明确古诗形象的含义,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重点:掌握鉴赏古诗形象的题目类型及答题模式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高考大纲对古诗鉴赏有两点要求1,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分析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从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感情等四个方面逐一复习。
二.诗词形象的内涵诗词的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刘形象。
,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离骚》中的作者屈原的形象。
更多的是指诗词中的景与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
高考当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第点。
意象总是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诗人通过“月落”(残月西沉之象)、“乌啼”(乌鸦惊恐凄凉的啼叫声)、“霜满天”(霜花凝露,寒气逼人)、“对愁眠”(舟中之人愁绪满怀,不能成眠),以及城外让人心烦意乱的夜半钟声,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秋夜寒江图”。
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
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羁旅之愁。
关于常见意象的含义,大家可参看页《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年高考试题中也有不少形象类题目例,(浙江卷第题).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读题只说第一小题即可)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2014t古诗词鉴赏之抽象篇03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篇》教学设计一、明确考纲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以及情感态度。
二、学习要点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三、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四、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1.、提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答题步骤: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简言之即(1)总括特点;(2)具体分析;(3)意义或情感。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到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学会欣赏诗歌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古诗词,整理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 诗歌形象的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3.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一首著名的古诗词,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简述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4.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3.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出一首古诗词,展示他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欣赏。
八、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古诗词,找出其中的诗歌形象,并解释其意义。
2. 完成课后作业:选取一首古诗词,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其诗歌形象,写一篇短文。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解析三、教学重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2. 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解析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2. 深入理解诗人通过人物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分享成果。
4. 练习巩固: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选取一首诗歌,深入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交流,评价学生在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自主选取诗歌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诗歌案例,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分析选定的诗歌,讨论其中的人物形象。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分享分析结果,全班进行讨论,深化理解。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具体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诗歌形象的概念及作用。
3. 具体古诗词的分析与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诗歌形象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意象。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开场,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及作用,让学生明白诗歌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
4. 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古诗词鉴赏的分析和心得体会。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4. 个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度。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形象与情感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诗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
2. 能够分析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把握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诗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以及如何鉴赏诗歌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并提出问题:“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给你什么感觉?”2. 新课导入:讲解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以及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找出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及其表现手法,讨论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详细讲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尝试用所学方法鉴赏诗歌形象。
7. 课堂拓展:讨论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2. 形象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象征3. 形象与情感关联情感寓于形象之中形象彰显情感4. 鉴赏方法抓住关键词分析诗句结构把握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答案示例:(1)形象:月、风、花、雪、夜(2)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象征(3)形象与情感关联:通过对比手法,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鉴赏诗歌形象时的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形象,尝试用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篇》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古诗词比较鉴赏题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能力的特点,越来越为高考试卷所采用。
分析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鉴赏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高考诗词鉴赏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的基本形式,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诗词比较鉴赏题的基本方法及鉴赏诗词中的形象特征。
教学流程:鉴赏高考样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语进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
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而比较鉴赏题作为一种命题形式成为诗歌赏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试题所选择的诗歌,或者是题材相同思想、情感相近的,或者是题材不同思想、情感相异的,可以是题材相同而思想情感不同的,也可以题材不同而思想情感相近的。
考测的内容主要是:全诗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抒情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或修辞手法及作用的异同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解答比较鉴赏题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名词解释: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古诗词的抒情、言志、说理等内容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古诗词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定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情感。
因此,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形象,调动积累,揣摩形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三、鉴赏高考样题:例一:200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指出两首诗中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

高三研讨课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教学难点:形成对诗歌形象化鉴赏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诗歌) 教学工具: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比如,想念不直接说,却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可见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塑造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隐藏他们的感情,所以,破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也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形象世界,进而走进诗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PPT 幻灯片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和他人,景物形象在高中我们常称之为意象,这些景物形象经常交织成一个富有感情的画面空间,我们叫它意境。
这节课我们集中时间来赏析诗歌形象中人物形象。
诗歌篇幅大多非常短小,大家想一下,作者在这么有限的诗歌篇幅中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思想感情。
所以,诗歌形象的鉴赏是由形象分析到主旨的过程。
3、PPT 幻灯片①今天我们主要集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个见到心上人来了很慌张,害羞地逃走,同时又非常想看看心上人的样子,所以还故作聪明地假装嗅青梅,一系列动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害羞的闺阁女子,也表现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中对爱情的追求。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人物的动作。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2)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诗歌的形象》,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分析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学会通过诗歌形象感悟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及诗人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
(2)提问:画家是如何运用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 例题讲解(1)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中的自然景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讲解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形象。
(2)讨论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4. 讲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1)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2)以王维的《鸟鸣涧》为例,分析诗中的事物形象。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自然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2. 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3. 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杜甫的《春望》中的形象。
(2)谈谈你对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关系的理解。
2. 答案:(1)春望中的形象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2)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关系密切,形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之形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之形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及其特点;(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中的形象,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3)能够运用形象分析的方法,鉴赏古代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典型诗歌,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提高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提升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及其特点;2.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2. 运用形象分析的方法,鉴赏古代诗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代诗歌案例;2. 学生预习相关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形象;(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诗歌形象的初步理解。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及其特点,如自然景物、人物、事物等;(2)引导学生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3)讲解分析古代诗歌形象的方法,如观察描绘、联想想象、对比分析等。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典型诗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挑选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鉴赏;(2)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诗歌形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6.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诗歌形象分析的心得;(2)挑选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下周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之形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之形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典诗歌中形象的内涵,学会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
2. 分析古典诗歌中形象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定义与作用2. 诗歌形象的分类及特点3. 诗歌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4. 典型诗歌形象分析5. 课堂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形象的分类及特点,诗歌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2. 难点:诗歌形象内涵的深入理解和诗歌形象鉴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定义、分类、特点及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典诗歌引起学生兴趣,提问“诗歌中的形象有哪些?”2. 新课导入:讲解诗歌形象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形象的分类及特点,结合典型诗歌进行分析。
4. 鉴赏方法讲解:教授诗歌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
5.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形象鉴赏的重要性。
7.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有关古典诗歌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三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诗歌形象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准备工作1. 准备典型诗歌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古诗词比较鉴赏题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能力的特点,越来越为高考试卷所采用。
分析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
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鉴赏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有助于
学生在高考诗词鉴赏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的基本形式,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诗词比较鉴赏题的基本方法及鉴赏诗词中的形象特征。
教学流程:鉴赏高考样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进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
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而比较鉴赏题作为一种命题形式成为诗歌赏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试题所选择的诗歌,或者是题材相同思想、情感相近的,或者是题材不同思想、情感相异的,可以是题材相同而思想情感不同的,也可以题材不同而思想情感相近的。
考测的内容主要是:全诗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抒情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或修辞手法及作用的异同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解答比较鉴赏题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名词解释: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古诗词的抒情、言志、说理等内容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古诗词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定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情感。
因此,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形象,调动积累,揣摩形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三、鉴赏高考样题:
例一:200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指出两首诗中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题解:这两首诗均以荷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不一样。
“荷花”是文人笔下吟咏不绝的意象,它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冷色调词,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
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例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王昌龄采莲曲白居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在水中摇摆。
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题解:这里要求赏析两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总结:
⑴、高考常见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⑵、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①、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③、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④、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⑶、了解传统的审美形象:古典诗词中,一些客观事物被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时间一长,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固定的含义,形成了特殊的文学意象。
(师生共同回忆、思考、总结:)望月——怀远喜春——悲秋
流水——思年折柳——送别
见雁——思归闻蝉——生凉
傲雪开放的梅——意志坚强傲岸高洁
虚心劲节的竹——不随流俗孤高刚劲
凌冻不凋的松——坚毅刚强不畏艰难
卓而不群的菊——超凡脱俗孤傲清纯
例三、(200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首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解析:解答本小题要借助意象,深人其竟,体味情感。
要注意问点“氛围”“心绪”。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
四、强化训练:
⑴、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两首诗都是写柳树,而且在描写柳树时都运用修辞,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
⑵、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王安石梅花陈焕
墙角数枝梅,云里溪桥独树春,
凌寒独自开。
客来惊起晓妆匀。
遥知不是雪,试从意外看风来,
为有暗香来。
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
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情感的。
答案:⑴、贺诗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善用比喻,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了杨柳在春风中的迷人姿态。
又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一把剪刀,裁出嫩绿的柳叶,形象地写出了柳叶的精巧、美丽。
李诗中“逐”字是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形象地写出了柳枝蓬勃的生机。
⑵、傲然独立的风姿。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
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独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