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doc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知识网络:内容详解:一、波的形成和传播:●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①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
②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横波和纵波:①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
②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机械波的特点:①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②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振动和波动的比较:两者的联系:振动和波动都是物体的周期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使物体回到原来平衡位置的力,一般来说都是弹性力,就整个物体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波动。
而对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因此可以说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波动是振动在时空上的延伸,没有振动一定没有波动,有振动也不一定有波动,但有波动一定有振动。
二者的区别:从运动现象来看:振动是一个质点或一个物体通过某一中心,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而波动是由振动引起的,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成的集体运动。
从运动原因来看:振动是由于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而波动是由于弹性介质中某一部分受到扰动后发生形变,产生了弹力而带动与它相邻部分质点也随同它做同样的运动,这样由近及远地向外传开,在波动中各介质质点也受到回复力的作用。
从能量变化来看:振动系统的动能与势能相互转换,对于简谐运动,动能最大时势能为零,势能最大时动能为零,总的机械能守恒,波在传播过程中,由振源带动它相邻的质点运动,即振源将机械能传递给相邻的质点,这个质点再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质点,因此说波的传播过程是一个传播能量的过程,每个质点都不停地吸收能量,同时向外传递能量,当波源停止振动,不再向外传递能量时,各个质点的振动也会相继停下来。
高中物理 机械波
高中物理机械波机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常见的机械波包括声波和振动波。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机械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波动的特性、传播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传播特点、波动方程和波的应用等方面对高中物理中的机械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机械波的传播特点机械波是指通过介质中各点粒子做周期性振动而传播的波动现象。
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波动的物质称为介质,介质中的每个点都具有一定的振动特性。
机械波按照振动方式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
横波是指介质振动方向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波动,如水波;而纵波则是指介质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动,如声波。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密切相关,比如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所不同。
此外,机械波的传播还受波长、频率等因素影响,波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二、机械波的波动方程机械波的传播过程可以通过波动方程进行描述。
在一维情况下,一般的波动方程可以写成:\[y(x, t) = A \cos(kx - ωt + φ) \]式中,\( y(x, t) \)代表介质中各点的位移,\( A \)表示振幅,\( k \)为波数,\( ω \)为角频率,\( φ \)为初相位。
波动方程可以具体描述机械波的传播特性,通过调整振幅、波数和角频率等参数可以控制波动的形态和传播速度。
机械波的波动方程对于高中物理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波动现象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波的性质和应用奠定基础。
三、机械波的应用机械波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声波在通信、医学和声学研究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声波可以传播声音信号,实现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同时还可以应用于医学超声波检查和声学研究等方面。
此外,振动波也在工程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等波动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和地质勘探中。
通过研究机械波的传播规律和特性,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研活动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高中物理-【机械波与机械振动】知识点总结
103(4)简谐运动的两种模型 模型弹簧振子单摆示意图简谐 运动 条件①弹簧质量可忽略 ②无摩擦等阻力 ③在弹簧弹性限度内①摆线为不可伸缩的轻细线 ②无空气等的阻力 ②最大摆角小于10° 回复力弹簧的弹力提供F=kx 摆球重力沿切向的分力 F 回=-mg sin θ=-mg lx 平衡 位置弹簧处于原长处最低点周期与振幅无关T =2πL g L 为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
简谐运动的特点受力 特征 回复力F =-kx ,F (或a )的大小与x 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运动 特征 靠近平衡位置时,a 、F 、x 都减小,v 增大;远离平衡位置时,a 、F 、x 都增大,v 减小能量 特征振幅越大,能量越大。
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选修3-4 周期性特征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T;动能和势能也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为T2对称性特征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的两点,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由对称点到平衡位置O用时相等2.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1)简谐运动的表达式①动力学表达式:F=-kx,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②运动学表达式:x=Asin(ωt+φ),其中A代表振幅,ω=2πf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
(2)简谐运动的图象①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sinωt,图象如图甲所示。
②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cosωt,图象如图乙所示。
(3)根据简谐运动图象可获取的信息①振幅A、周期T(或频率f)和初相位φ(如图所示)。
②某时刻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③某时刻质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和正负分别表示各时刻质点的速度的大小和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方向也可根据下一时刻物体的位移的变化来确定。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导读: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重要知识点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⑴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的干涉和衍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
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
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
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相对论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相对论的时空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的特例,在宏观低速运动时仍将发挥作用。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长尺短)1.同时的相对性:指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观察是同时的,但在另外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却不再是同时的。
2.长度的相对性:指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总是小于物体静止时的长度。
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其长度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8.波动问题多解性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9.波的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10.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1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注意]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 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
例4 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1=0和t2=0.005s时刻 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
(1)求这列波的波速; (2)若波速为60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1.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 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 x=4.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3、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 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2)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 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前带后,后跟前,振动形式向后传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均改变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1)、波长λ 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 2)、波速v 波速只与介质有关 与频率无关
它是振动状态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在同种 均匀 介质中匀速传 3)、频率f 只与波源有关
三者之间的关系:v=λf=λ/T=ΔX/Δt
二、波动图象
1、物理意义:表示了一列波在某一时刻沿着波的传播方 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是某一时刻 在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定格”。
表示一个波长
6、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 产生条件:频率相同的相干波源
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 2)衍射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 尺寸跟波长相 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
7、声波 声波是纵波;频率小于20HZ为次声波;频率大
于20000HZ的超声波;多普勒效应观察者与波源 靠近时接受频率变大
高中物理选修3-4、3-5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1.波的特征量及其关系(1)波长:波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相等的两相邻质点的距离叫波长;(2)频率:波的频率由波源的振动频率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3)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的距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波速,波速由介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若光还和光的频率有关),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v =λ/T )2.介质中质点运动的特征:(1)每个质点都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并不随波迁移;(2)后振动的质点振动情况总是落后于相邻的先振动的质点的振动3.波动图象(1)规定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连结各质点位移量末端得到的曲线叫做该时刻波的图象(2)用“同侧法”判断波动图像中质点的速度方向,用作切线判断振动图像中质点的速度方向(3)在一个周期内质点沿y轴振动通过路程4A,1/4个周期不一定是A;波沿x轴匀速传播λ,1/4个周期一定是λ/44、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v =△x/△t=λf=λ/ T。
5、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
d≤λ(超声波(它是机械波非电磁波)定位原理:频率大,波长小不易衍射,直线传播性好)6、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干涉区域内某点是振动最强点还是振动最弱点的充要条件:(1)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即δ=nλ;(2)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δ= ;,即。
根据以上分析,在稳定的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
(振动加强的点还是做简谐运动,某....;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时刻位移可能为零)7、声波是纵波,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声波在固体中波速大于液体大于气体.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
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波源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
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
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
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19年)[1]。
单位v/m·s^-1传播方式与特点质点的运动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
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
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知识点机械波是物理选修3-4课本的内容,高中生要学习哪些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知识点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3、机械波的特点:⑴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⑵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4、横波的图象: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曲线,也叫正弦波。
简谐波的波形曲线与质点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曲线,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波形曲线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①简谐振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条件决定的。
②单摆周期公式中的l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一般也叫等效摆长。
单摆周期公式中的g,由单摆所在的空间位置决定,还由单摆系统的运动状态决定。
所以g也叫等效重力加速度。
由此可知,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不同高度,不同星球表面g值都不相同,因此应求出单摆所在地的等效g¢值代入公式,即g不一定等于9.8m/s2。
单摆系统运动状态不同g值也不相同。
例如单摆在向上加速发射的航天飞机内,设加速度为a,此时摆球处于超重状态,沿圆弧切线的回复力变大,摆球质量不变,则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g+a。
再比如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飞机内的单摆、摆球完全失重,回复力为零,则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0,周期无穷大,即单摆不摆动了。
高二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机械波知识点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1)有波源; (2)有介质;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5、机械波的种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播的传播方向垂直,这样的波叫横波。
如:水波、绳波、人浪等等;(A)波峰:凸起的最高点叫波峰;(B)波谷:凹下的最低点叫波谷;(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叫纵波;(A)疏部:质点分布最稀疏的部分叫疏部;(B)密部:质点分布最密集的部分叫密部;(C)声波是纵波;6、机械波的图像: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各质点的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联接各点(x,y)所成的曲线就是机械波的图像; 机械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7、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1)波长用λ 表示;(2)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8、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周期)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周期),这个频率就叫波动频率(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各质点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9、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波速;(1)波速等于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密部或疏部)向前移动的距离;(2)波在介质中是匀速传波的(波速恒定不变);10、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V=λf11、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12、在波形图中质点向相邻的前一质点所在位置运动。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一)预习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
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
高中物理复习机械波
高中物理复习机械波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概念1、机械波(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①波源:引起介质振动的质点或物体②介质: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是介质内部各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各质点依次被带动。
(4)机械波的特点和实质①机械波的传播特点a.前面的质点领先,后面的质点紧跟;b.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并不沿波的方向发生迁移;c.波中各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d.振动是波动的形成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e.在均匀介质中波是匀速传播的。
②机械波的实质a.传播振动的一种形式;b.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5)机械波的基本类型:横波和纵波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
表现形式:其中凸起部分的最高点叫波峰,凹下部分的最低点叫波谷。
横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绳传播的波、迎风飘扬的红旗等为横波。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表现形式其中质点分布较稀的部分叫疏部,质点分布较密的部分叫密部。
纵波表现为疏密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弹簧传播的波、声波等为纵波。
2、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的建立①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的含意义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从形式上区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就看横坐标。
②图象的建立:在xOy坐标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x与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的各个点(x,y),并把这些点连成曲线,就得到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2)波的图象的特点①横波的图象特点横波的图象的形状和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形状相似。
波形中的波峰也就是图象中的位移正向最大值,波谷即为图象中位移负向最大值。
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在横波的情况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连成的一条曲线,就是波的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波形。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规律总结
考点一 机械波的传播与图象
师生互动
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
动频率和周期相同.
(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不同,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
周期都不会改变.
考点四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自主学习
1.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
(1)公式法:
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 Δr.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
若 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
若 Δr=(2n+1)2λ(n=0,1,2,…),则振动减弱.
第 2 讲 机械波
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__波__源__. (2)有传播__介__质__,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传播振动形式、传递_能__量___、传递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机械波的分类 机械波横纵波波::振振动动方方向向与与传传播播方方向向在_垂_同_直__一_.条直线上.
三、机械波的图象 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_平__衡__位__置___,用纵 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__位__移__,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 即为波的图象,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2.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_平__衡__位__置___的位移. 四、波的衍射
考点二 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综合应用 振动图象
图象
物理意义 表示某质点各个时刻的位移
波的图象
高中物理机械波
高中物理机械波机械波是指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和物质的波动现象,其传播方式包括横波和纵波。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机械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和现象。
本文将介绍机械波的基本概念、特性、传播和应用。
一、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机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波动。
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物质不会被传递,只是被传递的能量和动量。
机械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密度、弹性模量等。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是指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如水波和光波。
纵波是指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如声波和弹性波。
二、机械波的特性1.振动方向机械波的振动方向可以是任意的,但一般情况下只有横波和纵波两种情况。
在横波中,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在纵波中,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2.波长和频率机械波的波长是指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距离。
频率是指波每秒钟的周期数。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v = λf其中,v是波速,λ是波长,f是频率。
3.波速和传播速度机械波的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传播速度是指波的能量和动量在介质中传递的速度。
波速和传播速度可以用下式表示:v = d/t其中,d是波的传播距离,t是传播时间。
4.反射、折射和干涉机械波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反射是指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弹回来的现象;折射是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方向改变的现象;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并产生新的波形的现象。
三、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包括横波和纵波。
在横波中,介质中的粒子沿着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纵波中,介质中的粒子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密度、弹性模量等。
四、机械波的应用机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声波、地震波、水波等。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传播到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知乎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知乎机械波是指通过物质传播的能量波,常见的机械波有声波、水波、弹性波等,它们具有波长、频率、波速、振幅等特征。
1.波的分类机械波按照传播方向,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横波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如光波等;纵波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如声波等。
2.波的特征量(1)波长:一个完整波形的路径长度,常用λ 表示,单位为米。
(2)振幅:波形最大偏移量,常用 A 表示,单位为米。
(3)频率:单位时间内波形通过某一点所产生的波数,常用 f表示,单位为赫兹(Hz)。
(4)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常用 v 表示,单位为米/秒。
3.声波的性质(1)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其他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2)共振:当由于外力作用而使物体振动频率与空气中的声波频率相等时将会出现共振现象。
(3)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主要有两种因素影响:空气阻力和声级衰减。
4.波的叠加原理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互相影响,叠加起来形成新的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叠加。
分为构成叠加和破坏叠加两种情况。
5.波的干涉波面彼此交汇产生干涉现象。
有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其中构成干涉主要有同相干涉和异相干涉,破坏干涉主要有波阵面之间的抵消现象。
6.驻波两个同频率、振动方向相反的波相遇形成的稳定立体图案。
由节点和腹部构成。
7.多普勒效应相对运动时,波源或接收者及时速度变化将引起频率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常用于医学前沿领域中的超声诊断和GPS定位等技术中。
以上就是机械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在学习中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波的运动特性,有助于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高中物理选修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第一节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以绳波为例1绳上的各小段可以看做质点.2由于绳中各部分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弹力联系着,先运动的质点带动后一个质点的运动,依次传递,使振动状态在绳上传播.2.介质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2产生的条件①要有引起初始振动的装置,即波源.②要有传播振动的_介质_.3机械波的特点①前面质点带动后面质点的振动,后面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并且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_滞后_.②各质点振动周期都与波源振动_相同_.③介质中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_.④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而介质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⑤波在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同时,也在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__.1.波的分类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常将波分为横波和纵波.2.横波1定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2标识性物理量①波峰:凸起来的最高处.质点振动位移正向最大处②波谷:凹下去的最低处.质点振动位移负向最大处3.纵波1定义: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2标识性物理量①密部:介质中质点分布密集的部分.②疏部:介质中质点分布稀疏的部分.4.简谐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叫做简谐波.波动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1质点的“守位性”: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震动,并不随波迁移;2“相同性”:介质中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波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也相同,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3“滞后性”: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即离波源近的质点振动开始越早,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开始越晚;波动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其运动特点可用三句话来描述:1先振动的质点带动后振动的质点;2后振动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3后振动的质点的振动状态落后于先振动的质点.概括起来就是“带动、重复、落后”.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以判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反之亦然.判断方法一:带动法由波的形成原理可知,后振动的质点总是重复先振动质点的运动,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而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时,可在波源一侧找与该质点距离较近的前一质点,如果前一质点在该质点下方,则该质点将向下运动力求重复前面质点的运动,否则该质点向上运动.判断方法二:上下坡法如图5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的质点向下振动,如A、D、E;“下坡”的质点向上振动,如B、C、F、G、H.判断方法三:同侧法如图6所示,波形图上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像同侧.第二节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1.波长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也称振动步调完全一致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的波长,常用λ表示.2横波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就是横波的波长.纵波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就是纵波的波长.2.振幅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2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能量大小的直接量度.3.频率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2波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与介质的种类无关.__或f·T=1.3频率与周期的关系:f=_1T1.波速: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2经过一个周期,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3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这一关系虽从机械波得到,但对其他形式的波电磁波、光波也成立2.波速的决定因素: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__或v=λf.3.波速、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v=_λT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决定因素1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波长无关.2周期和频率取决于波源,而与v、λ无直接关系.3波长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波的频率不变,由于波速的变化,波长也将随之变化.11和9、2和10、3和11……每两个点的振动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后一质点比前一质点晚振动一个周期.21和9、2和10、3和11……每两个点到平衡位置的距离是相等如图2所示为一列向右传播的机械波,当波源1开始振动一个周期时,质点9刚好要开始振动.再过一个周期,波将传播到17质点第三节1.波形图若以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该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规定位移的方向向上为正值,向下为负值,则在xOy坐标平面上,描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置x,y,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这一时刻横波的图像.波的图像有时也称为波形图,简称波形.2.正弦波:波形图是正弦曲线的波,又称为正弦波.3.图像的物理意义直观地表明了离波源不同距离的各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_位置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比较一、波的图像的理解和应用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1.直接读出波长.若已知波速,可计算出周期、频率.或已知周期、频率可计算出波速.2.直接读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间接判断回复力、加速度情况.3.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4.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波的传播方向.二、波的图像的画法1.特殊点法先找出两点平衡位置、波峰或波谷等特殊点并确定其运动方向,然后确定经Δt时间后这两点所达到的位置,最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的波形.n=1,2,3……的情况.该法适用于Δt=n TT2.波形平移法在已知波的传播速度的情况下,由Δx=vΔt可得经Δt时间后波向前移动的距离Δx,把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Δx即得到相对应的图像.三、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1.波的图像描述的是介质中的“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而振动图像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2.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波的图像中的横坐标x表示介质中各个振动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各个振动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振动图像的横坐标t表示一个振动质点振动的时间,纵坐标y表示这个质点振动时各个不同时刻的位移.四、波的多解问题1.波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传播具有双向性,所以关于波的问题更容易出现多解.造成多解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2波的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3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2.在解决波的问题时,对题设条件模糊、没有明确说明的物理量,一定设法考虑其所有的可能性:1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2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则有起振方向相反的两种可能;3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应考虑沿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4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第四节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和折射2.波的折射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2折射定律波在介质中发生折射时,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即折射波线在_同一平面内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_传播速度_之比.对给定的两种介质,该比值为常数.3结论①当v1>v2时,i>r,折射线偏向法线.②当v1<v2时,i<r,折射线偏离法线.③当垂直界面入射i=0时,r=0,传播方向不变,是折射中的特殊情况.特别提醒1频率f由波源决定,故无论是反射波还是折射波都与入射波的频率相等,即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2波速v由介质决定,故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变,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变化.3据v=λf知,波长λ与波速和频率有关,反射波与入射波,频率相同,波速相同,故波长相同,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相同,波速不同,故波长不同.1.回声测距1当声源不动时,声波遇到了静止的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传播距离一样的情况下,用的时间相等,设经过时间t听到回声,则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v声.2当声源以速度v向静止的障碍物运动或障碍物以速度v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v声+v.3当声源以速度v远离静止的障碍物或障碍物以速度v远离声源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v声-v.2.超声波定位蝙蝠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捕食目标时会被反射回来,蝙蝠就依据接收到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或目标位置,从而确定飞行方向.另外海豚、雷达也是利用波的反射来定位和测速的.第五节第六节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1.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波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同时参与由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2.理解1如果介质中某些质点处于两列波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则振动加强填“加强”或“减弱”,合振幅将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如果质点处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则振动减弱填“加强”或“减弱”,合振幅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波的干涉:频率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并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间隔、位置不变.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图样叫做波的干涉.2.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3.波的干涉现象是在特殊条件下波的叠加.一切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都能发生干涉现象.能发生干涉现象的两个波源称为相干波源4.加强点区和减弱点区1加强点: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A=_A1+A2_.2减弱点: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A=_|TT−TT_|_,若两列波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合振幅就等于零.5.干涉图样及其特征1干涉图样:如图2所示.2特征①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②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始终在以振源的频率振动,其振幅不变若是振动减弱点,振幅小,但其位移随时间发生变化.③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且位置固定不变.对干涉理解干涉图样的特点:1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2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是间隔出现的;3振动加强点是指振幅较大的点,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振动幅度大,但是位移可以为0,振动减弱点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差,振动幅度小,若两列波振幅相同振动减弱点振幅为0,则保持静止不动;4干涉图样中,不只有振动加强的质点和振动减弱的质点;1.波的衍射波能够绕到障碍物的后面传播的现象.2.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就能看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3.波的衍射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2.波的衍射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只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3.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因此,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多普勒效应1.定义:当观测者和波源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测得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2.成因1波源S与观测者A相对于介质都静止时,观测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数目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相同,所以,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2当观测者与波源两者相互接近时,观测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数目增多,接收到的频率将大于波源振动的频率.3当观测者与波源两者相互远离时,观测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数目减少,接收到的频率将小于波源振动的频率.3.应用1测量心脏血流速度;2测定人造卫星位置的变化;3测定流体流速;4检查车速;5判断遥远的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1.多普勒效应是波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光波和电磁波也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2.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变,变化的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3.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f观察者变大.如图8甲中波源S不动,观察者A向B运动和图乙中观察者A不动,波源由S1向S2运动;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f观察者变小.如图甲中波源S不动,观察者A向C运动.多普勒效应的判断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波源与观察者2确定波源与观察者是否有相对运动.若有相对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否则不发生.3判断:当两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但波源的频率不变.。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中的机械波
1. 什么是机械波:机械波是一种振动的波动,它是由振子发出的有序
的震动可以在特定介质中传播,它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物理性质。
2. 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是一种定常波,其频率和波长是稳定不变的,波的能量是
有限的;
(2)机械波是一种无源波,振子在散布机械能量的时候本身的能量是
不减少的;
(3)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特性有关,它可以传播到物体的表面,或者沿着固定的结构传播;
(4)机械波可以穿过空气、液体、固体,并不需要特定的介质进行传播。
二、机械波的物理量
1. 波长:指一个完整的波动变化所包含距离,单位是米。
2. 振幅:指一个完整的波动变化中振子最大高度到它原始位置的高度差,单位是米。
3. 波速:指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是米/秒。
4. 频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振子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
三、机械波的特殊现象
1. 匹配现象:指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在匹配的介质中
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2. 穿透现象:指机械波穿过固体时,介质中原来传播的能量可能在一
边穿过,而另一边传播出去,从而使原来的能量发生了变化。
3. 衍射现象:指机械波在穿过物体后,传播出去的路径可能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衍射,例如波减弱成弧形边缘时就发生了衍射现象。
4. 吸收现象:指在传播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可能被一些物体吸收,这
种现象即叫做吸收现象。
最新整理高中物理总复习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点梳理.docx
高中物理总复习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点梳理 基本的概念,简谐运动中的力学运动学条件及位移,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及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单摆:等效摆长、等效的重力加速度 影响重力加速度有:①纬度,离地面高度②在不同星球上不同,与万有引力圆周运动规律(或其它运动规律)结合考查 ③系统的状态(超、失重情况)④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关,有电磁场时的情况⑤静止于平衡位置时等于摆线张力与球质量的比值注意等效单摆(即是受力环境与单摆的情况相同)T=2πg L ⇒g=22T L 4π 应用:T 1=2πg L O T 2=2πg L -L O ∆ ⇒22212T -T L 4g ∆=π 沿光滑弦cda 下滑时间t 1=t oa =gR 2g R 2= 沿ced 圆弧下滑t 2或弧中点下滑t 3: t 2=t 3=4T =g R 42π=gR 2π 共振的现象、条件、防止和应用机械波:基本概念,形成条件、 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的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波长的说法:①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位移”总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②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③两相邻的波峰(或谷)间的距离④过波上任意一个振动点作横轴平行线,该点与平行线和波的图象的第二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 波速v=s/t=λ/T=λf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波动与振动的区别:研究的对象:振动是一个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波动是大量点在同一时刻的群体表现,图象特点和意义联系: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带动法、上下波法、平移法)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t)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波的几种特有现象:叠加、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知现象及产生条件。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归纳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提示:(1)介质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固、液、气中的任意一种(2)波的传播方向为振动传播的方向2.机械波的形成:介质中相邻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振源质点振动时,它就会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这样会使各个质点都重复振源质点的运动从而振动起来,这样振源的机械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来;但是在振动过程中,各个质点的振动步调并不一致,后面质点的振动总是要比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滞后一段时间。
这样,在同一时刻,介质中的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同的,从而形成凸凹相间(疏密相间)的波形。
3.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即各质点的振动方式与振源的振动方式完全一致.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3)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提示: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而质点不随波迁移二、横波与纵波:区分两者应从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进行(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抖动绳子一端而在绳子上所形成的波就是横波,水表面的波可以近似看做横波.(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声波是最常见的纵波,地震所产生的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提示:绳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三、简谐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就是简谐波四、波长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长,常用表示提示:“同相振动”的含义是“任何时刻相位都是相同的”或者说“任何时刻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2.关于波长的几种说法(1)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2)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疏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五.振幅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一般用A表示2、物理意义: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的能量的直接量度六.频率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用f表示2、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七、波速1、定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等于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3、波长、波速、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八、横波的图像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所示.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九、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十、波的叠加原理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相遇后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这一原理叫做波的独立传播原理2、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同时参与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十一、波的干涉现象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并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间隔、位移保持不变,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图样)叫做波的干涉2、两列波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十二、波的衍射现象1、波的衍射:波能够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十三、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2.接收到的频率的变化情况: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机械波知识点(全).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一:波的形成和传播(一)介质能够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叫做介质。
(如:绳、弹簧、水、空气、地壳等)(二)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三)形成机械波的条件(1)要有 ;(2)要有能传播振动的 。
注意:有机械波 有机械振动,而有机械振动 能产生机械波。
(四)机械波的传播特征(1)机械波传播的仅仅是 这种运动形式,介质本身并不随波 。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都受它前一个质点的带动而做 振动,因此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 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依次向外传播的过程。
对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和周期都 ,各质点仅在各自的 位置附近振动,并 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
波动的过程也是由于相邻质点间由近及远地依次做功的过程,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因此机械波也是传播 的一种形式。
(五)波的分类波按照质点 方向和波的 方向的关系,可分为:(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的波,其波形为 相间的波。
凸起的最高处叫 ,凹下的最底处叫 。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的波,其波形为 相间的波。
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作 ,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作 。
知识点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知识(一)波长(λ)两个 的、在振动过程中对 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横波中,两个 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 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振动在一个 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二)频率(f )波的频率由 决定,一列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都相同,而且都等于波源的频率。
在传播过程中,只要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则无论在什么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都不变。
(三)波速(v )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指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即x v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
知识网络:
内容详解: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①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
②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横波和纵波:
①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
②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机械波的特点:
①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②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振动和波动的比较:
两者的联系:
振动和波动都是物体的周期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使物体回到原来平衡位置的力,一
般来说都是弹性力,就整个物体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波动。
而对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
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因此可以说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波动是振动在时空上的延伸,
没有振动一定没有波动,有振动也不一定有波动,但有波动一定有振动。
二者的区别:
从运动现象来看:振动是一个质点或一个物体通过某一中心,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
而波动是由振动引起的,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成的集体运动。
从运动原因来看:振动是由于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而波动是由于
弹性介质中某一部分受到扰动后发生形变,产生了弹力而带动与它相邻部分质点也随同它
做同样的运动,这样由近及远地向外传开,在波动中各介质质点也受到回复力的作用。
从能量变化来看:振动系统的动能与势能相互转换,对于简谐运动,动能最大时势能
为零,势能最大时动能为零,总的机械能守恒,波在传播过程中,由振源带动它相邻的质
点运动,即振源将机械能传递给相邻的质点,这个质点再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质点,因此
说波的传播过程是一个传播能量的过程,每个质点都不停地吸收能量,同时向外传递能
量,当波源停止振动,不再向外传递能量时,各个质点的振动也会相继停下来。
二、波的图像:
●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
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简谐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也叫正弦波。
●简谐波的波形曲线与质点的振动图像都是正弦曲线,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波形
曲线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像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
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由某时刻的波形图画出另一时刻的波形图:
平移法:先算出经时间Δt波传播的距离Δx=vΔt,再把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Δx 即可。
因为波动图像的重复性,若已知波长,则波形平移,则波形平移,时波形不变。
当
Δx=nλ+x时,可采取去整nλ留零x的方法,只需平移x即可。
特殊点法:在波形上找两个特殊点,如过平衡位置的点和与相邻的波峰、波谷点,先
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再看Δt=nT+t由于经nT波形不变,所以也采取去整nT留零t的方法,分别做出两个特殊点经t后的位置,然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波形。
三、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①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
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③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V=λT
四、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干涉和衍射:
●两个概念:波线和波面。
①波面:运动状态相同的点构成的一个球面就是波面。
②波线:与波面垂直的线就是波线。
●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个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
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根据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可以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阵面。
●波的反射:
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①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i)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
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反射角。
③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
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
●波的折射:
①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
波的折射。
②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
③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
度之比。
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
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偏离法线。
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属折射中的特例。
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波发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
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
②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
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五、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
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
数决定的。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
应。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①现代医学上使用的胎心检测器、血流测定仪等有许多都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
②根据汽笛声来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
向等。
③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衣现象”,所谓“红衣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
大)的红端移动。
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
这种现象,是证
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