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新编】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资料版部编人教

【新编】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资料版部编人教

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第30页的内容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0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

2.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写0,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能正确地写0,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总结出规律。

教具学具小猴吃桃子图,数字卡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填数。

2.口算。

3+2= 2+2= 3-1= 5-4= 4-3=5-2= 2+1= 4+1= 3-2= 4-2=二探究新知1.认识0。

(1)课件演示小猴吃桃子。

(或动态显示)小猴吃桃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几来表示?(2)小猴吃掉1个,还剩几个?用几来表示?(1)小猴接着吃,盘子里还有桃子吗?(没有)老师说明:当盘子里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来表示。

板书:0 读作:零。

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提问:“0表示什么?”(0表示一个也没有)你能举出用“0”表示的例子吗?(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就没有了,用0表示;放学后,教室里一个学生也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2)出示放大的直尺图。

让每个学生也拿出直尺,读读直尺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说明:这个0在这儿表示起点。

提问:0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它的前面?数一数,从0到1是一段,看看有几段。

一段一段地数数。

2.写0。

老师边示范边说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和收笔处要相连,要写圆滑。

在书上描红写0。

3.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课件显示3只小鸟从窝里飞走的画面。

提问:窝里有几只小鸟,用几来表示?板书:3从窝里飞走了几只,用几来表示?再板书:3还剩几只小鸟?怎样列式?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板书:3-3=0。

“-”表示什么?(去掉)减号后边的3表示什么?(飞走了3只小鸟)3-3=0表示什么?(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2)同桌举几个等于0的例子。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设计

第五单元要点分析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易错、典型、变式习题归纳第周第课时课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6、7的认识,包括:认读写6、7,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

2.练习巩固6、7的加减法,并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认识6、7及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2题。

数一数,比一比。

()个()个()个二、知识点2:6、7的基和和序数意义。

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3题。

把右边的6只熊猫圈起来。

在左边数第7只熊猫的上面画1个○。

三、知识点3:6、7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10题。

0+7= 7-5= 1+6= 7-3=4-2= 2+4= 7-4= 6-4=5-0= 6-3= 2+5= 5-3=四、知识点4: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12题。

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5+□=□ 6-□=□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3页第1、4题,第44页第5、6、7题。

板书设计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8、9的认识,包括:认读写8、9,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

2.掌握8和9的加法及减法的计算方法,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8、9的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5题。

找朋友。

二、知识点2看图写出四道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6题。

5+4=□9-4=□4+□=□9-□=□6+2=□ 8-2=□ 2+□=□ 8-□=□三、知识点3:8和9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第10题。

看谁算得都对。

5+2= 9-7= 1+8=9-3= 8-4= 3+6=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10以内数的顺序。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前、后”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前、后”

在 上面 在 上面 在 上面 在 上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举手发言:谁在谁的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小组讨论: 能直接说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吗?应该怎么说?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有时要找到参照物才能说清 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这样才能确定物品的位置。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在每人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他们的名字。
(壮壮)(明明)(强强)(华华)(小山)
壮壮排在最前面,明明的后面是强强,明明前面 只有1个人。华华在强强的后面,在小山的前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1. 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位 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低处的物体 为下。
2. 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 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向 是前,上、下、前、后”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幅图有哪些数学知识吧!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上面有
说一说:轮船上面有什么?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小组讨论: 这些交通工具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举手发言:谁在谁的上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的后面有 举手发言:后面有什么?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有时要找到参照物才能说清楚谁 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这样 才能确定物品的位置。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把 放在小狗的后面, 放在小狗的前面, 放在 小狗的上面, 放在小狗的下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一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数学

一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数学

一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数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加法、减法、数字比较、形状和空间、时间和数据收集。

1. 数字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认识20以内的数字,并且能够进行数的排序和数的比较。

他们也会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数字和数量来表示物品或人数。

2. 加法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加法,他们将学习简单的加法口诀和如何用算术表达式来解决问题。

他们还将学习用物品模型、数线、数学游戏等方式进行加法练习。

3. 减法一年级学生也将学习减法,他们将学习简单的减法口诀和如何用算术表达式来解决问题。

减法的概念将通过实际情境和玩耍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数字比较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大小号来比较数字,以及如何用大小号来比较物品的数量。

他们将学习如何通过阿拉伯数字符号和物品数量的比较来形成大小概念。

5. 形状和空间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区分。

6. 时间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天、周和月等时间单位,并且学会用时间序号来表示日期的顺序。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用钟面来读时间。

7. 数据收集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图表、表格和图片来收集和呈现数据。

他们将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和应用数据。

总的来说,一年级数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并且利用生活实践和游戏活动来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希望学生们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能够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7课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上册7课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上册7课知识点总结一年级上册第7课主要包括学习和掌握数字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和书写数字11-20、认识和计算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等内容。

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下面我们将具体总结一下本课的知识点。

1. 数字11-20的认识和书写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认识数字11-20,并掌握这些数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棋盘等教具,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的形状和数量,然后通过多次书写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书写规范。

2. 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学习数字11-20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学会认识和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

老师可以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或者实际的物品数量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数字10以内的加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数字10以内的加法计算。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和图形来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然后通过游戏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4. 数字10以内的减法本课中,学生也将学习数字10以内的减法计算。

老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故事情境或游戏,来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和巩固,来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5. 数字应用能力在本课中,学生还将锻炼数字的应用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情境或者游戏,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字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一年级上册第7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字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和书写数字11-20、认识和计算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等内容。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1,2,3……2.0的认识:0是数学中的特殊数字,它表示没有,可以用来占位。

3.数量比较:能比较大小的数或物体的数量多少,可以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例如:5 > 3,3 < 5,5 = 5。

二、数的表示1.数字的读法:练习从0到9、从11到19以及从20到99的数字的读法。

例如:58读作“五十八”。

2.数字的写法:掌握0至100内数字的写法。

例如:23用阿拉伯数字写作“23”,用汉字写作“二十三”。

三、数的运算1.加减法: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加法:将两个数累加起来,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减法:拿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取走,结果是剩下的数。

2.数量的加减法:掌握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有关数量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5颗糖,他吃了3颗,那么他现在还有2颗。

四、图形1.图形认识:辨认知道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

2.用图形表示问题:掌握用图形表示数量的方法。

例如:有3个小球,可以用3个圆形表示。

五、时间1.时间表达:用“小时”、“分”、“秒”等单位表示时间。

例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2.时间的关系:掌握“早、晚、现在、过去、将来”等词语,能区分时间的先后。

例如:8点是早上,12点是中午,14点是下午。

六、数的分解1.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按照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例如:4可以分解为2×2。

2.分解的应用:掌握将一个数按照相乘的形式表示时的应用场景。

例如:36个人,可以分成6行6列,也可以分成9行4列。

七、整体与部分1.整体和部分:学习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例如:2块巧克力可以分成3小块和1大块,3小块和1大块分别是它们的部分,2块巧克力是它们的整体。

2.用整体表示部分:掌握用整体表示部分的方法。

例如:一个大课间有30分钟,其中一半是15分钟。

八、数的排序1.排序概念:学习什么是排序及排序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最新修订)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最新修订)
2. 数一数,连一连。
问题:你能将物体的个数与相应的小圆点连起来吗?
说一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探究一
探究二
小兔和砖哪个多?哪个少?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把铅笔摆得和蜡笔同样多。
探究一
探究二
小猪和木材也是同样多吗?
探究一
探究二
少 多
探究一
探究二
少 多
探究一
一共有( )个1水0 果,( )个苹果,3( ) 个梨,2( )个香蕉。 5
数一数,填一填
1( )盘苹果
1( )群小鸡
看谁数的准
4 3 3 5
看数画圆圈
3
看数画圆圈
10
数一数,把正确答案圈起来。
234
567
8 9 10
数一数,再照样子画一画。
有5只小兔、5堆萝卜,如果每只小兔吃一个萝卜,挑哪一 堆比较合适?
个含义是起点的意思。
• 最后,我们学习了0的规范书写
猜一猜:和平鸽给我们带来的八 宝箱里装了什么东西?
分一分:
长方体 球
正方体 圆柱
摸一摸,说一说。
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无法 由滚动
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无 法自由滚动
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 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你敢挑战吗?每个福娃后面都有一道题,你想挑 战哪一个?
判断:在正方体下面画√
()
()
(√ )
()
涂一涂:请你给长方体涂上红色
找朋友:
( 8)个 ( 6)个 ( 3 )个 ( 1)个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本文将对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知识点一:加法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两个一位数的相加,以及带进位的加法。

知识点二:减法
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运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减法运算,例如两个一位数的相减。

知识点三:数字的大小比较
数字的大小比较是指通过大小关系来判断数字的先后顺序。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知识点四: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是指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按照顺序排列数字,并通过练巩固这一技能。

知识点五:数的组成与拆分
数的组成与拆分是指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部分,或者将若干
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数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数的分解
与合成,并通过练强化这一技能。

知识点六:数的进位与退位
数的进位与退位是指在加法或减法中,当某一位的和或差大于
等于(小于等于)10时,进位或退位的操作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进位与退位的概念,并通过练加深理解。

希望以上归纳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部编一年级数
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练习题一、填空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9里面有1个()和9个().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6、15=7+(),5+8=()+5,13-()=10.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二、在()里填上“〉”、“〈”、“=”或“+”、“-”.11()6=17 , 17()8=9 , 7+6()13 , 7-2()4.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3 6 4 8 11 18 20四、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六、应用题;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可打印版本)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可打印版本)

生字组词第1单元一(一个、一天)二(二月、二十)三(三天、三月)上(上学、上衣)第4单元子(儿子、子女)人(人口、大人)大(大山、大雨)月(月儿、日月)第5单元水(水牛、开水)去(上去、来去)来(本来、下来)不(不好、不是)第6单元后(后来、后天)我(我们、自我)好(好心、好人)长(长江、长沙)第7单元才(人才、天才)明(明天、明白)同(同学、不同)学(上学、小学)第8单元竹(竹子、竹林)牙(月牙、门牙)马(马上、木马)用(用心、有用)读读说说1、词语搭配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2、数量词一(头)黄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只)鸟一(个)苹果一(颗)枣3、又……又……绳子又细又长西瓜又大又圆弟弟又白又胖果子又多又好4、……像……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5、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条一条条一条条长长的小河棵一棵棵一棵棵高大的树木6、反义词东—西反—正上—下大—小多—少出—入7、日积月累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8、多音字乐lè(欢乐)yuè(音乐)长zhǎng(长大)cháng(长江)9、词语①AABB形式的词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上上下下开开心心红红火火漂漂亮亮②ABAB形式词语:火红火红高兴高兴碧绿碧绿乌黑乌黑雪白雪白开心开心③ABCC形式词语:白发苍苍秋风习习北风呼呼得意洋洋金光闪闪④ABB形式词语:绿油油红彤彤黄澄澄胖乎乎黑洞洞甜丝丝10、笔顺规则、结构及关系举例①从上到下:二、三、公、鱼、羊、白②先横后竖:十、木、王、开、井、下、干、土、士拼音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y w平舌音:以z c s为声母的音节翘舌音:以zh ch sh r为声母的音节24个韵母ɑ o e I u ü 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16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si ci yi wu yu ye yue yuɑn yin yun yinɡ平舌音:以z c s为声母的音节翘舌音:以zh ch sh r为声母的音节单韵母:a o e i u ü单韵母都只有一个字母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复韵母由两个字母构成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后鼻韵母:ang eng ing>介母:i u ü知识要点:(一)熟读、熟记《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顺序不能错,中间不能遗漏,特别是翘舌音在平舌音前的顺序要牢记。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2. 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3. 数的读法:掌握0-20的基本数字的读法,并能读出其中缺少的数字。

【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认识:认识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加法的运算:计算1-9的数的简单加法,包括正序和倒序。

3. 加法的应用:运用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两个数的和等于多少等。

4. 减法的认识:认识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5. 减法的运算:计算1-9的数的简单减法,包括正序和倒序。

6. 减法的应用:运用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两个数的差等于多少等。

【形状与图案】1. 形状的认识: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形状的分类:能够将不同的几何形状进行分类。

3. 图形的拼接:认识各类图形的基本要素,尝试将它们拼接成新的图案。

4. 图形的认知:辨认和描述不同的图案,如找出相同的图形。

【排序与比较】1. 数字的排序: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将一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 图形的排序: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将一组图形进行排序,如按大小、形状等排序。

3. 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4. 图形的比较:认识和辨认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

【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从1到100的数的读法和书写。

2. 数的顺序:熟练掌握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数的排列顺序。

3. 数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能够将两位数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

4. 数的比较:能够比较和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加法与减法】1. 加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包括进位运算。

2. 加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包括退位运算。

4. 减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总结(人教版)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数的认识:自然数的认识:从1开始的正整数,包括1到10等。

十进制数的初步认识: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概念,例如10以内的数和20以内的数。

大小比较:能够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和“=”表示。

数的运算:加法:学习10以内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减法:初步接触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概念。

初步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数的顺序与位置:顺序:了解数的顺序,能够按照数的大小进行排列。

位置:理解位置的概念,例如前后、左右、上下等。

图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能够识别并区分这些图形。

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等。

简单分类: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简单分类。

时间初步认识:认识时钟,能够区分时针和分针,了解时间的简单概念,如整点和半点。

问题解决: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减法的应用题。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习惯与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家长也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学游戏、数学实践等活动,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14-P16及练习三第1、2、4、5题知识目标:认识1~5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出示主题画: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摆一摆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2、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写一写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

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的1~2题。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小结】: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教材P17及练习三第3、6、7、8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本人的左手、右手地点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侧和右侧。

右手地点的一边为右侧,左手地点的一边为左侧。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能够表示分歧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几何,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第一课时总复习(1-20的各数)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收获多: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①、读数。

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

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写作:12 二十写作:20十六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

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

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

指特定的那一个。

2、数的组成: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注意:“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加号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表示合起来。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知识点总结一、我会写竹zhú(竹叶、竹子、竹笋)牙yá(月牙、牙齿、刷牙)马mǎ(小马、黑马、马上)用yònɡ(用力、使用、有用)几jǐ(几个、几朵、几只)二、我会认群qún(群众、羊群、一群人)步bù(步行、散步、脚步)为wèi(因为、为什么、为何)参cān(参加、参与、参军)加jiā(加入、加工、加快)洞dòng(山洞、洞口、黑洞)着zháo(着急、着火、睡着)三、多音字为wéi(以为)wèi(因为)几jǐ(几个)jī(茶几)着zhe(看着)zháo(着急)四、近义词里——内参加——加入五、反义词下——上里——外小——大六、理解意思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一群:数量比较多。

画家:擅长绘画的人。

本课不是指人,而是指小动物。

颜料:加入某个组织或某种活动。

七、句子解析1.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这句话是总起句,说明雪地里发生了新的情况。

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2.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是一个设问句,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充满童趣的语言,介绍了青蛙过冬的方式。

八、问题归纳1.为什么动物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呢?这些动物不是真的在画画,而是他们走过雪地,脚印留在雪地上,像画的画一样,当然“不用颜料不用笔”了。

2.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动物们的“画画”游戏,而在睡觉呢?因为冬天青蛙要冬眠,所以他没有参加。

九、课文主题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形象地介绍了四种动物“鸡、狗、鸭、马”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数一数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 9-0=9 4-4=0
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
3、1
4、1
5、1
6、1
7、1
8、1
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练习题
一、填空
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9里面有1个()和9个()。

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

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

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

6、15=7+();5+8=()+5;13-()=10。

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

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

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

二、在()里填上“〉”、“〈”、“=”或“+”、“-”。

11()6=17 ;17()8=9 ;7+6()13 ;7-2()4。

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3 6 4 8 11 18 20
四、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

●●●●●●●●●●●
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六、应用题
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
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
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
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
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
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
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
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

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