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节日

合集下载

云南省传统节日统计表

云南省传统节日统计表
序 号
节日名称
举办
地点
时 间
内 容
备 注
11
骡马会
大理、剑川、鹤庆、中甸、永胜等一带
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会期为一周
骡马会于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会期为一周,以交易骡、马、牛、羊等牲畜为主,还交流各地土产。大理、剑川、鹤庆、中甸、永胜等一带的农民都前来买骡马和丽江铜器,上市骡马上万头。会期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赛马、演戏等是最受欢迎的节日内容.
地点
举办
时间
主要活动内容
备 注
1
傣族泼水节
西双版纳
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
景洪市的泼水节期间,还举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斗鸡、跳孔雀舞、傣族青年男女掷彩绣荷包、放高升以及在澜沧江里进行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娱乐活动。
2
彝族火把节
武定县、禄劝告县、石林县等
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日—9日)
9
三朵节
纳西族北岳庙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举行
节日期间,除在北岳庙举行节庆活动、纳西族都要在自家举行隆重的祭祀“三朵”仪式.此外,纳西族群众还要举行多顶文娱活动,到野外进行野餐等。
10
棒棒节
纳西族邻近各县
农历正月十五日
邻近各县的农民,乃至大理、保山、西藏一带的农民和商人,都携带本地特产到集会上出售,然后购买所需物品,而丽江一带的农民也为备春耕购买农具和所需用品.
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哈尼族的春节--昂玛突节。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
云南省传统节日统计表
序 号
节日名称
举办
地点
时 间
内 容
备 注
5
景颇族目脑纵歌
德宏州潞西市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特色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傣族文化中,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傣族传统节日中,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包括舞蹈、音乐、传统手工艺制作、赛龙舟等。

以下是介绍几个最重要的傣族传统节日: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在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庆祝。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要穿上漂亮的服饰,到街上泼水、欢舞、唱歌。

泼水是互相祝福的一种方式,也寓意着洗去过去的不幸,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泼水节期间还有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赛龙舟、唱大戏等。

西双版纳傣族祭祖节
该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是傣族的传统祭祖活动。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在寺庙里烧香拜祭祖先,并搭建丰盛的祭台,供奉各种生鲜供品和鲜花。

此外,节日期间还有舞狮、唱大戏等文艺活动。

傣族芒果节
芒果节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一项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到八月期间举行。

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芒果的丰
收,也是一个让各地游客品尝芒果的好机会。

在芒果节期间,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品尝芒果、唱歌跳舞、赛龙舟等。

傣族水灯节
水灯节通常在傣历九月和十月之间庆祝,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在家里制作水灯,写上自己的愿望,放入水中放漂。

同时,还有各种民俗活动,如划船、划龙舟、跳舞、唱歌等。

水灯节是传统节日中最具情趣和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对于傣族人来说意义重大。

傣族传统节日不仅展示了傣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寓意着人们的祈愿和美好希望。

这些节日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傣族人和其他地区游客之间强烈感情的表达。

沧源佤族传说故事

沧源佤族传说故事

沧源佤族传说故事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缅甸的主要少数民族。

那你知道沧源佤族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沧源佤族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沧源佤族传说故事:新米节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

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定制,发展成为节日。

“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

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过去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

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吉日。

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属相之日为最佳。

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欢乐。

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为了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传统的新米节多各家各户独自进行。

节日这天,主人早早起床,准备好过节的酒肉佳肴。

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

割回来的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

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

接着举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之上,请巫师念咒语,祭祀谷神,敬献祖先。

仪式结束后,以巫师和老人为首,全家人喜尝新米。

之后,主人才打开家门,把自家过节的消息告知邻里乡亲们。

于是人们纷纷携带各种礼物前来祝贺。

主人则杀鸡、宰猪,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欢歌笑语,同享丰收的喜悦。

沧源佤族传说故事:佤族江三木落的故事相传人类刚从司岗里出來的时候,是不会盖房子的,有的住在石洞里,还有的直接露宿山林,风来了风吹,雨来了雨淋,还经常被野兽侵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生活十分艰苦。

落(人名)是部落中的一个老人,十分聪明,对这种情況感到十分焦急,但他老了,眼睛又瞎了,已经无能为力。

佤族狂欢节的作文

佤族狂欢节的作文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等地。

佤族自称“佤”、“阿佤”。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初次走进阿瓦山是2009年,我应在临沧挂职的马寅生、冯四来的邀请参加在沧源佤族自治县举行的佤族狂欢节“摸你黑”,几位同期在云南挂职的挂友赵振格、陈振冲、李源陵齐聚在沧源,度过了难忘的佤族狂欢节。

佤族“摸你黑”狂欢节让我痛痛快快的同佤族的兄弟姐妹们抹了一把黑泥,感受到了佤族民众的热情与奔放的个性,在当地挂友冯四来的陪同安排下,进一步的深入佤族生活,写生收获颇多。

我第一次来到了一个叫“翁丁”的佤族原始村寨写生。

翁丁是块神奇的地方,云雾常年缭绕,又得高山白云湖水之灵秀,几百年如故的寨门,与村落共生的老榕树,清一色的杆栏式竹楼,历史般悠长的水槽,沉浑有力的水舂,溢满佤族风情的部落以古老的姿态向我们展示着翁丁佤族根深蒂固且枝繁叶茂的文化。

刚一到村口一位长者上前在我们额头点上避除邪恶的“娘布洛”,嘴叼老烟锅,染齿如炭却笑容如花的老妇,载歌载舞手捧美酒的佤妹帅哥把美妙的祝福献给了我们,每个人的面颊带着他们鲜明的特性,——黑而明亮。

一看到这些让我兴奋地不知如何操动手中的画笔,我坐在这些佤族山民当中手不停歇地画个不停,这里有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坐在寨子的高点,俯视山寨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一幅自然天成的画卷,身后的小屋中坐着两位老者,用木柴支着一个黑陶小茶壶,茶香的气息一缕缕地飘散在我周边的空气中,夫人好奇的问:“大爷煮的是什么茶呀!”“这是村头那棵老茶树上的茶叶,放在火上炙烤一下煮着喝,我们山里人都喝这样的烤茶”,说着他为我们一人倒了一杯茶,送到我们面前。

这茶入口后有一股苦涩味,但回味起来却带有一丝甜润挂在喉中。

“这茶真的好喝”我忍不住赞叹,老人得意地告诉我们“在我们临沧深山里有许多的古茶树,茶叶都是我们自己摘下来烤熟后就这样煮着喝,我们佤族人会喝茶已有几千年了,茶的用途很广,它不仅生津止渴,提神,还能用茶来治病。

云南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云南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对少数民族特色节庆活动的开发 有助于塑造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形象,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司岗 里文化是佤族先民传承至今的优秀民族文化,司岗里狂欢节汲取这种文 化的精髓,将其以一种
全新的姿态展现世人面前并赋予了新的时代 文化内涵。政府在对其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好保护工作,以正确的方式 引向市场,形成自己独
CHEN Wei, YANG Xin- ling
(College of Tourism Guilin Universi ty of T echnology, Guangxi Guilin , 541004)
Abst ract :Sigangli carni val unfolds a new att itude with th e new times' cu lt ural connotation since it derives the essence of Wa nat ionalit y's cultu re. With t he governm ent 's development of it, it should be well prot ect ed, guided to the ri ght market , form its special cult ural brand an d cast economic base with its brand.
特的文化品牌,以品牌铸就经济基石。
关键词:沧源;司岗里;节庆旅游;保护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8891(2011)01- 0011- 06
Sigangli“Monihei”Carnival Pr otect ing D evelopm ent of Tour ism

沧源摸你黑简介

沧源摸你黑简介
云南省临沧耿马首届水文化旅游节暨傣历1638年泼水节活动将于2006年4月15日至4月19日在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举行。
围绕"风情耿马--体验之旅"这个主题展开的耿马首届水文化节、泼水节、傣家"水姑娘"有奖赛、傣族黄瓜舟比赛、"风情之花"大奖赛、民族服装展、青年歌手有奖赛、"风情耿马,体验之旅"寻宝大行动,参观洞佛寺、土司小洋楼、参观孟定镇芒团村傣族传统手工造纸,品尝芒团傣家风味及自驾车旅游观光等一系列活动组成了此次耿马水文化旅游节的5个部分--体验水风情,体验人文风情,体验历史风情,体验旅游风情和体验购物风情。
云县傈僳族文化
时间: 2008年11月21日 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 黄光文 熊秀英 浏览次数: 179
在源远流长的澜沧江畔的云县幸福镇境内,当你走进勐底村野猪塘、大木厂村民小组及邦信村邦信村民小组的傈僳族村寨,仍能领略到从古保持至今的神秘傈僳族文化风情,品尝到独特的傈僳族风味小吃,感受到傈僳族人的好客与热情……
人生何其短,不过数十载!在数十年当中,我们又能够"黑"上几回,能够忘我地狂欢几回呢?那么就让我们珍惜这个机会,在"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摸你黑"活动中,用"摸你黑"荡涤我们风风雨雨的人间沧桑,消除我们的辛苦和疲劳。
云南临沧耿马县将举办首届水文化旅游节
时间: 2008年10月0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佚名 浏览次数: 87
每年秋季,傈僳族家家都酿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粱外,还喜用稗子,并以稗子酒最好。酿酒时,先将原料捣碎,蒸煮后放酒药装坛封存,10天后即可启封冲饮,度数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僳僳族喜饮麻籽茶。制作麻籽茶时,先将麻籽入锅用微火焙黄,然后捣碎投入沸水中煮6至7分钟,取出沥渣,汤仍入锅放盐或糖煮沸即可饮用。麻籽茶洁白,多饮也像饮酒一样能够醉人。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在中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民的风俗节⽇。

各族⼈民按照⾃⼰的习俗,举⾏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边的朋友喔!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壮族壮族的春节从年三⼗⾄正⽉初⼀、初⼆,共三天。

除⼣,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粉精⾁、叉烧⾁等。

除⼣的⽶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

饭桌上要有⽩斩鸡,有⽼⼈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

粽⼦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品,但在三⼗晚上却不吃。

壮族的粽⼦是较⾼贵的⾷品,⼤的⼀、⼆⽄重,⼩的仅⼆、三两。

除此还有⼀种"凤莫",意为特⼤粽⼦,重达⼀、⼆⼗⽄。

粽⼦味⾹堪称⼀绝。

正⽉初⼀和初⼆有客⼈⾄要吃粽⼦。

春节期间要举⾏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体活动。

藏族据藏族学者说,在古⽼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雪⼭下,麦⼦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

"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

⼈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跳舞狂欢,既娱乐⾃⼰,⼜娱乐本地的保护神。

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初⼀过年的,"麦收为岁⾸"。

拉萨东⾯四百公⾥、雪⼭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初⼀过年,称为"⼯布洛萨"。

藏史记载,⼯布地区历史⾮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常盛⾏。

藏历⼗⽉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的时代。

⼤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过年了。

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初⼀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

因为到藏历正⽉,春⽓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服,戴最珍贵的⾸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也要预备⼀件过年的袍⼦,或者⼀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西北部怒江傈僳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州福贡、贡山2县的怒江大峡谷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西北部丽江、怒江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歌堂”节
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
农历十月十六
瑶族倒稿节
斗牛赛
农历十月十六日
瑶族掌肉待客节
纪念始母密洛院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赶鸟”节
对歌
二月初一
瑶族姑娘街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
壮族: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壮族陇端节
戏剧、杂耍、歌舞
六月
壮族六郎节
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德昂族泼水节
泼水、歌舞
清明节后7天
德昂族节日
满族:
满族颁金节
祭祖、歌舞
十月十三日

佤族习俗作文

佤族习俗作文

佤族习俗作文
佤族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孟连、孟定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有一种习俗是吃“木姜子”。

吃“木姜子”是佤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当此日,家家杀鸡宰羊,或用糯米和酒制成“木姜子”酒来招待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木姜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因其性热、味苦、无毒,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得名。

“木姜子”可入药也可食用,具有清凉解毒、止咳润肺、止泻止血的功效。

在佤族中,每到此日人们便要吃“木姜子”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那香喷喷的“木姜子”在佤族人的眼中是多么的美味啊!
我也喜欢吃“木姜子”,因为它既可以满足我对美味的需求又可以品尝到佤族人独特的风俗习惯。

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来到家中拿起一大块“木姜子”放入口中大口嚼着吃起来,一股清凉可口的味道直沁心脾,我觉得这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了。

—— 1 —1 —。

佤族传统节日

佤族传统节日

佤族传统节日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缅甸和老挝等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节日庆祝活动。

本文将介绍佤族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

一、节日名称及背景佤族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邛都节”和“槟榔节”。

邛都节是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举行,是佤族人民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的盛大庆典。

槟榔节则是佤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

二、邛都节的庆祝活动1. 祭祖祈福:邛都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佤族人民通过祭祖祈福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他们会亲自走进祖坟,献上香烛和食物,并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幸福、平安。

2. 传统歌舞表演:邛都节期间,佤族人民会举行精彩的传统歌舞表演。

男子身着佤族传统服装,手持鼓、锣等乐器,跳起欢快的舞蹈;女子身着华丽的佤族服饰,手舞足蹈,展现出佤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3. 民俗游戏:邛都节期间,佤族人民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民俗游戏,例如冠胆比赛、射箭比赛等。

这些游戏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容,也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三、槟榔节的庆祝活动1. 槟榔树婚礼:槟榔节期间,佤族人民会举行槟榔树婚礼,这是佤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仪式。

男女青年会选择一棵高大的槟榔树,在树干上搭建拱门,并用布条、彩带等装饰。

然后,男女青年手持槟榔果,相互交换并用各种仪式互相祝福。

2. 丰收庆典:槟榔节是佤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他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在村头村尾的大地上跳起传统舞蹈,欢呼雀跃,共同庆祝辛勤劳作的成果。

3. 食物美食:在槟榔节期间,佤族人民还会准备丰盛的食物,例如佤族特色的酸辣炒米、酸橙鱼等。

这些美食不仅让人们品尝到佤族传统的美味,也是庆祝丰收的象征。

四、佤族传统节日的意义佤族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场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更是佤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

它们代表着佤族人民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也体现了他们对土地和自然的崇敬。

总结:佤族传统节日是佤族人民传承文化、庆祝丰收的重要方式。

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四川省南部等地区,是中国境内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

佤族祖先古居于中国云南、四川西南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风俗。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1、拉祜节拉祜节是佤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佤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它的时间一般在夏季或秋季,佤族人民会在这个时候举行一系列的祭祀和娱乐活动。

拉祜节期间,佤族村民会穿戴盛装,将自己的脸涂成各种图案,跳着各种舞蹈,以表达他们对祖先、神灵以及土地等的敬意和感慨。

2、百家宴百家宴是佤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一种仪式餐,是佤族向宾神祭祀的一种形式,也是佤族各家族之间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在百家宴上,佤族人民不仅要享受美食、喝酒,还要表演文艺节目,以表达他们的欢乐和感激之情。

据了解,一般而言百家宴至少要在佤族人民的节日和重要仪式上举行。

3、乌节乌节是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佤族人民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形式。

在乌节期间,佤族村民会挑选出一棵高大的乌树,向祖先和神灵行祭礼。

而在祭礼完毕后,佤族村民们便会在现场唱歌、跳舞,一起享受美妙的时光。

4、泼水节泼水节是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的时间一般在春节或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佤族人民在节日期间会将自己的脸涂成各种颜色,在村庄里象征性的泼洒大量的清水,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欢迎。

泼水节上,佤族人民还会跳各种舞蹈、唱歌和吃吃喝喝,让这个节日更加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5、拜斗拜斗是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一般在春节或秋季的季节举行。

在拜斗期间,佤族村民会将自己的盛装穿上,并在房子的四角燃起火炬,唱歌跳舞庆祝。

而在晚上,佤族人民会在集市上举行各种活动,包括摆摊卖货、将爱心捐给其他需要的人、唱歌跳舞等,让这个节日更加多姿多彩。

6、蛇王节蛇王节是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是一种特殊的祭祀活动。

在蛇王节期间,佤族村民会以各种形式供奉蛇王和佤族祖先,包括跳蛇舞、唱歌、祭祀等。

临沧傣族的点灯节

临沧傣族的点灯节

临沧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至今依然保留了许多独具一格的传统节日。

其中点灯节就是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点灯节,农历8月15日举行,每户傣家村民自备菜油或蜡条,到寺内点油灯千盏以上,天亮以后点火把回家,谁点的灯多,油加得多,代表谁的运气好。

竖方杆节(点大灯节)在冬月初七至十五日举行,用树或竹子两棵,高16米,挂白布,长2米,上挂7台灯笼,老年妇女晚上进佛寺点灯,纪念释迦牟尼母亲去世。

傣族的点灯节是一份独特的精神世界。

走进佛寺,幽深的寺内,犹如繁星的酥油灯,数不尽的珍宝、佛像仿佛走进了佛文化的千年历史长河,让人体验着佛教文化的独特意境,欣赏璀璨绚丽的明亮灯光,谛听慈爱的祝祷与唱颂,感悟精神世界里的纯洁与宁静。

身入灿烂明珠,如繁星点缀寺内,此时,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一种信念,一种超脱现世无拘无束的追求,一切的世俗尘埃都会在顷刻间消失。

在点灯节中也很容易获得宁静,可以让人静静地遐想。

人内心的自然和谐在点灯节中,尽诠释得那么的完美无缺。

在荧火般的灯光下那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为什么那么生动。

点灯节是傣家人的梦,是一首诗,是一幅画。

梦可能会有不同的元素,诗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容,画可能会有不同的色彩。

但不论如何,都值得我去编织,去吟诵,去描绘。

看着眼前的点灯者一步一叩首,缓缓举动着手中点亮的蜡烛,口中默默念着祷文,虔诚的信念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轮回,一次又一次新生活中,仍然纯洁、丝毫不含杂质的双眸似乎让我看到了人类信仰的力量和光辉。

动作娴熟,包含着坚定的信念,不为外界的种种因素所惑,只为心中的信念努力,那一次次的虔诚,饱含信念的虔诚,比任何一次完美的动作都要美丽生动。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景物如何变换,信念,如同一只小船,满载无限希望和期盼,泊在人们心间。

点灯节,享受一份独特的精神世界。

傣族世世代代就这么延续着。

有人说:心即是佛。

在傣家人的心中,佛是永恒的故事。

我想,这样也好--心中有佛,自在坦然;少了纷争,善哉,善哉。

沧源佤族宗教文化

沧源佤族宗教文化

沧源佤族宗教文化作者:梁秋霞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沧源县佤族的宗教文化,除了他本身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外,还有与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发展。

并以沧源的莲花塘村和永和村为例,分别介绍南传佛教和基督教对佤族的影响。

关键词:沧源佤族;南传佛教;基督教佤族是沧源的主体民族。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县内有佤族125441人,占全国佤族人口的36%,占全县总人口的83.8%,分布于全县。

沧源的部分佤族从本邦迁来,有的是从南卡江以南迁来的。

据现有调查材料,沧源境内自称“布饶”的佤族于600年前自阿瓦山中心地区景区栋、绍兴一带辗转迁来的。

境内几个大寨子的迁徙路线大致是这样的:班洪胡姓是由绍兴迁来,卡拉曼卷原居绍兴。

其子迁居曼果寨(公明山附近新地方一带),又迁居永叶,再迁居芒库(广龙寨),后迁居班洪(居班洪至胡中化有五代人);岩帅寨是自柬栋至困马至永改,迁居岩帅;联合、新华、建设这些村寨大部分是从困马迁来,有的是从大漫海迁来;单甲是自绍兴迁来。

自称“本人”的佤族于国民年间陆续从镇康、永德迁来,在此定居不超过百年历史。

沧源位于中缅交界处,出于边境地区,深受外族宗教文化的影响。

本文以沧源的勐角乡和永和乡为例,分别介绍其它宗教包括南传佛教与基督教对佤族的影响。

沧源是多各民族包括傣族、佤族、拉祜族、彝族集聚的地方,所以各个民族间的宗教影响比较明显。

勐角乡佤族主要受傣族影响信仰南传佛教,永和乡主要受缅甸佤邦的影响信仰基督教。

一、勐角乡的佤族与南传佛教在勐角乡莲花塘村的小坝尾,这个傣族佤族杂居的寨子是受佛教影响最典型的。

在小坝尾采访了他们的会计,叫贺专,是傣族人,之后又采访了一位佤族的赵爷爷。

关门节本是傣族的节日,但这里是整个寨子一起过,每年关门节的日子都是由寨子里的长老根据他们的傣历算的,所以时间都不一样。

老人在60岁左右就可以进寺庙持斋。

他们一般都在本寨子里的寺庙。

关门节第一天老人们会做一桌子饭食和水果以及一对蜡烛到本寨子的寺庙滴水(滴水就是让祖先吃完饭漱口,这个仪式是为祭拜祖先,佛爷会念三段经文,每念一段就往小盆里滴一次水。

佤族文化介绍总结范文

佤族文化介绍总结范文

一、地理环境与民族分布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县,以及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

他们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依山傍水,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二、语言与文字佤族有自己的语言,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崩龙语支,分为三大方言。

过去佤族没有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文字方案。

三、服饰与审美佤族服饰以黑色和蓝色为主,男性穿着肩膀有补丁的衣服,女性则穿着五彩缤纷的长裙和上衣,头上戴着红色或白色的头巾。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上以红为饰,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

四、信仰与宗教佤族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崇拜山神、水神等自然神灵。

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

佤族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祭祀仪式,如祭祖、祭山等。

五、民间艺术与舞蹈佤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以木鼓舞、甩发舞等民间舞蹈最为著名。

木鼓舞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六、美食文化佤族美食以酸肉、酸鱼、酸菜等酸味食品为主,其中酸肉的做法独特,将牛肉和糯米饭混合均匀加入盐和花椒,再用绿油油的大蒜叶包裹,腌制而成。

七、传统节日与习俗佤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新米节、越界节等。

其中,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人们会穿上盛装,唱歌跳舞,欢庆丰收和祈求好运。

八、手工艺与建筑佤族擅长制作手工艺品,如编织、织布、刺绣、木雕等,技艺精湛,作品精美绝伦。

佤族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弧形,多用木瓦覆盖,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九、司岗里:佤族文化的珍贵遗产司岗里是佤族的创世史诗,反映了佤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

它涉及了佤族与自然现象、家族历史、传统习俗、繁衍生息等方面内容,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创世史、民族史、发展史和心灵史。

总之,佤族文化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佤族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传统节日的当代嬗变及对节庆产业的启示——以沧源县“摸你黑

云南传统节日的当代嬗变及对节庆产业的启示——以沧源县“摸你黑

作者简介 : 陈 辞( 1 9 7 2 一 ) , 男, 湖南隆回人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与政策研 究所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研 究方 向 : 区域经 济与 民族 经济 。
本文 系云南省社科基金 项 目《 云南生态资本与反贫 困研 究》 ( 批 准号 Y B 2 0 1 3 1 2 1 ) 的阶段 性成果。
关 键词 : 沧 源县 ; “ 摸 你 黑” 节; 当代嬗 变 ; 节庆 产 业 ; 启 示
中图分 类号 : F 5 2 9 .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2 9 9 4 ( 2 0 1 4 ) 0 2 — 0 0 0 0 — 0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摸 你 黑” 概 述
1 、 “ 摸你黑” 一词的由来。“ 摸你黑” 是汉语 , 是佤
族 “ 格 日艾迈 弄 ” ( g r a i x m a i x l dn g )或 “ 纳 衣 格艾 ”
( n a i n g g r a i x ) 的意译 。就是佤族说 的把你 的脸抹黑 或者打“ 抹黑仗 ” 的意思。 古时候 , 人们是用泥土或者 用锅烟子在打闹中互相抹 , 寻找乐趣 , 先抹 自己 , 然 后可 以随意抹给别人。“ 格日 艾” ( g r a i x ) , 即抹( 摸) , “ 迈” ( m a i x ) , 即你 , “ 弄” ( 1 n g ) , 即黑 。随着人类社 会 的文 明进步 , 科学技术 的提 高 , 佤 族不再用泥土 或锅烟子来抹 , 而是用净化了的物体或药物开展“ 摸 你黑” 活动。 为 了使节 日 期间开展这项活动既文雅又 活跃欢快 , 组织者把“ 抹” 字改为“ 摸” 字。就是说 , 把 抹黑行为做得既庄重文雅又有 自由和礼貌。 按惯例 , 是先 由已抹好 自身脸 的魔巴( 召比、 召彩 ) 、 尊者或长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节日。

这些节日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以下将介绍一些在云南盛大庆祝的少数民族节日。

1. 正月节(景颇族)正月节是景颇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景颇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吉祥。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跳上丰富多彩的舞蹈,品尝美食,举行传统民俗游戏。

整个节日充满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2. 灯节(彝族)彝族的灯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也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悬挂彩带,举行舞蹈演出,庆祝新年的到来。

人们还会在路边搭建彩灯展览,供游人观赏。

热闹的街头巷尾充满了欢声笑语,彝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3. 抓马节(藏族)抓马节是藏族人民庆祝丰收和迎接新年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举行。

这是一场融合了祭马、跳舞、唱歌和其他民族表演形式的盛大庆典。

人们会在广场上聚集,穿着藏族传统服饰,庆祝丰收。

节日中最重要的活动是追逐马匹,象征着被年轻人抓住的幸运和吉祥。

4. 泼水节(傣族)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举行。

这个节日持续三天,人们会用清水和花瓣相互泼洒,祈求吉祥和幸福。

节日期间,人们还会进行唱歌、跳舞、击鼓等各种文化表演。

此外,人们还会让水从象征福气的檐头细流而下,洒向民众身上,寓意着洗去不祥和病恶,带来好运和吉祥。

5. 火把节(纳西族)火把节是纳西族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十九举行。

这个节日是纳西族人民祈求神明庇佑和驱走恶灵的传统仪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火把,穿着盛装,参加盛大的游行队伍。

期间,人们会唱歌、跳舞,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吉祥。

火把节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只是云南众多少数民族节日的一部分,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祝方式,这些节日不仅是展示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也是加强各民族团结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云南有什么节日

云南有什么节日

云南有什么节日
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

以下是一些在云南地区庆祝和举办的重要节日: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云南的各个民族都
会过春节。

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赏花灯、放烟花爆竹、
舞龙舞狮等传统习俗。

2.火把节:火把节(亦称瓦秧节或瓦塘节)是云南彝族的传
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人们会手拿火把,绕
着村寨燃烧火把,驱走恶灵,祈祷丰收和好运。

3.寿宴节:寿宴节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为庆祝族内老
人的寿辰而举行的盛大宴会。

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酒菜,邀
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老者的长寿。

4.每娃节:每娃节是云南傣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牛年农历
十四到十五之间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以各种节目、舞蹈和音乐庆祝丰收和祈福。

5.西双版纳水灯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每年农历十一月十
六至十九之间会举办盛大的水灯节。

人们会在河流中放置
装饰精美的彩灯,庆祝节日并祈祷福运和顺利。

6.拉祜族泼水节:拉祜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举办
泼水节庆祝传统节日。

在泼水节中,人们会相互泼水,象
征着祛除不祥、祈求幸运和欢乐的到来。

这些节日只是云南地区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之一,还有许多其
他民族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云南的特色。

这些节日丰富了云南的文化,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感受和参与。

中国沧源的“司岗里”狂欢节

中国沧源的“司岗里”狂欢节
Mo n i u t n. a
为 了展示 独具 特色 的沧 源佤族 文化 和 习俗 。沧 源县 举 办 了一 系列 的 民族 文 化 展 演 。这些 规
中国沧源的 “ 司岗里 ” 狂欢 节
赵 林平
( 云南警 官学 院基础 部 , 云南
昆 明 600 500)
摘 要 :着重介绍临沧市沧源县的佤族节 日 “ 摸你黑 ” 。从名称 来源到相 关活动及含义都作了详 细描述。 关键词 :“ 司岗里 ”狂欢节 ;“ 摸你黑 ” 首次 ;
Ca g u n Au o mo s Co n y i n ft e t tn mo s Co te ft a P o e t r u ho t n y a tno u u t so e o h wo Auo o u un is o he W e pl h o g u h o n r .S e i t e c u ty h sa s
my.T e e a t iise aisp riu a e c ii e ,i cu n a t t me p ro a c s n— h s c i t nt l a t lrt me a t t s n ldig a p ry wi s v e c h vi h o e r n e ,a b fm o
i a ig p r f e d cn at r n y,a fi wi o a rd cs n rt a lt s rc ,a d a hkn o ri e W a ar t lc lpo u t,a mio y t ei a e n iig tu n t h i h c h
沧源佤族 自 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 自治县之一 ,他像一颗璀璨 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
南边 陲 。她是 动物 的世界 、植 物 的王 国、天然 的公 园 。沧 源县 国土 总 面积 2 5平 方公 里 ,西 南 4

云南少数民族主要节日一览表

云南少数民族主要节日一览表

云南少数民族主要节日一览表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日也很多,大大小小约有四百个,有的民族除了大的共同的节日外,不同的支系又有不同的节日。

有的节日不仅一个民族过,其他民族也过,只是在时间、方式、传说等又有一些不同。

如“火把节”,除了彝族外、白族、纳西、普米等民族也有;“泼水节”除了傣族外、布朗、阿昌等民族也有。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每逢节日,他们就会身着本民族的盛装,从四面领先方汇聚到一起,唱歌跳舞游戏。

年轻人则乘机谈情谈爱,寻觅佳偶。

几乎每个民族节日,都是一次狂欢活动,每一次聚会,都是民族团结的联欢,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也正是了解少数民族风情习俗,到少数民族地区观光旅游的好时。

佤族节日 佤族“摸你黑狂欢节”是怎样的

佤族节日 佤族“摸你黑狂欢节”是怎样的

佤族节日佤族“摸你黑狂欢节”是怎样的>2009年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于5月2日至3日在沧源佤族自治县隆重开幕,这个狂欢节是自04年以来云南沧源县着力打造的一个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于每年的5月1日到4日在美丽的佤族聚居地沧源举行。

“摸你黑”取意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涂抹在额头上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

,“摸你黑”是从佤语音译过来的。

意思是“这儿是我们追求的、我们所期待的,坚持下去吧,坚持到永久永久”。

节日上,人们互相涂摸,互相祝福。

摸给老人,祝老人健康长寿;摸给姑娘小伙,祝姑娘小伙爱情美满;摸给小孩,祝小孩健康成长。

通过万众涂摸,祈得来宾游客开心快乐、万事如意,祈得佤乡人民幸福安康。

被摸得越黑表示得到的祝福越多。

“五一到沧源“摸你黑”,将黑色狂欢尽兴到底!”已成为很多游客每年的期盼。

狂欢节用的是纯天然药物配置的涂料,参加狂欢的人们互相涂抹,相互祝福。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古老的习俗,“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沧源的旅游业。

仅2008年,到沧源县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就达30余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1亿多人民币。

目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节庆盛况多次在国内知名媒体上广为传播,深受美、英、法、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广东等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被评为云南省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十大民族节庆”之一,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到沧源参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不仅可以体验民族节庆盛会的欢乐气氛,同时也可以品味民族文化盛宴的多姿多彩和沧源自然风光的美丽神奇。

届时,人们不仅可以亲身参与摸你黑激情狂欢的美妙;同时,在气候四季如春、森林覆盖率高达70%的沧源,可以漫步著名的崖画谷鉴赏3500年前佤族先祖留给后人的神秘文化,更可以到中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后一个佤族原始部落翁丁寨做客,品尝佤王宴,体验古朴、独具魅力、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云南沧源节日
篇一:云南少数民族主要节日一览表
云南少数民族主要节日一览表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日也很多,大大小小约有四百个,有的民族除了大的共同的节日外,不同的支系又有不同的节日。

有的节日不仅一个民族过,其他民族也过,只是在时间、方式、传说等又有一些不同。

如“火把节”,除了彝族外、白族、纳西、普米等民族也有;“泼水节”除了傣族外、布朗、阿昌等民族也有。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每逢节日,他们就会身着本民族的盛装,从四面领先方汇聚到一起,唱歌跳舞游戏。

年轻人则乘机谈情谈爱,寻觅佳偶。

几乎每个民族节日,都是一次狂欢活动,每一次聚会,都是民族团结的联欢,
篇二:云南沧源摸你黑狂欢节
云南沧源摸你黑狂欢节
云南沧源摸你黑狂欢节是自20XX年以来沧源县委、县
政府着力打造的一个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于每年的5月
1日到4日在美丽的沧源举行。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临
沧市西南部,全县总人口17万人,其中佤族占总人口的85.1%,是临沧市边境线最长,佤族人口最多的县,佤族文化风情保存完好,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更是民族团结、民族民间文化繁荣。

沧源佤族自治县为深入打造佤文化品牌,唱响佤文化,在司岗里狂欢节时隆重推出了具有佤族个性特征的“摸你黑”活动。

云南沧源摸你黑狂欢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作为云南十大民族节庆品牌之一,受到了当地民众及国内外游客的高度赞誉。

佤族人民古老而神秘的剽牛仪式震撼人心,佤族斗牛、木鼓舞、甩发舞等传统节目深受游客喜爱,并已形成广泛影响。

此活动属临沧首创,被国内很多地方所复制。

篇三:佤族传统节日
佤族传统节日
1、“便克”节每年农历6月24日为节日,类似其他民
族的火把节,但它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过节这天,家禽家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要全部关好收齐,不能让其留在野外,别人借去的东西也要收回,家里人不准外出。

除了派女孩到旱谷地里采摘小米穗或者几片叶子、瓜果之类外,全寨人谁也不准上山下地干活,不准出门串亲。

因为小米比旱谷成熟
得早,就先叫小米魂,生怕不干净的人先拿吃,年收成不好。

小米穗、瓜果等拿到家后要杀鸡、蒸糯米饭,舂粑粑,由老人念祝语叫魂。

这天早上忌讳客人进屋。

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要点燃火把,竖在屋檐下,整个寨子亮如白昼,接着用干蒿子和香灰撒向室内外,驱逐蚊蝇。

青年男女借撒香灰之机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老人们成群结队地巡回喝酒唱调对歌,年轻人集中在舞场上踢竹球,整个寨子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佤族节日中,便克是第一大节日,人们将它视为灭灾驱鬼,送旧迎新,预示家事平安,五谷丰登,六畜满园的隆重佳
节,视为旧的灾难、饥饿、疾病的结束,新的吉祥、平安、快乐的开始。

2、“斋”节又称新米节。

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

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定制,发展成为节日。

“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

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过去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

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吉日。

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属相之日为最佳。

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