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1)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句式变换与仿写(附答案)(1)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句式变换与仿写(附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e51923c168884868762d68b.png)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句式变换与仿写(附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文学植根于你灵魂最柔软的地带,她以优美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和深suì________的思想让你沉醉其中,她跨越时空,引领你穿梭于历史和未来、现实和虚幻,分享不同的心灵历程;帮助你养成纯萃无xiá________的心灵,无忌流言与诽语,勇于追寻,且歌且叹。
让我们以爱为犁,以美为耙,________________,以思想为养料,在文学的天地里努力耕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答案】(1)邃;瑕(2)萃—粹;诽—蜚(3)示例:以智慧为种子【解析】【分析】(1)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邃”“瑕”书写。
深邃:基本意思是深奥,深奥的哲理,难懂的哲理。
无瑕:完美而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纯粹:意思是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蜚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3)结合上下文分析。
上文有“犁、耙”,下文有“养料”。
唯独缺少“种子”。
应该用“以……为种子”的句式续写,符合语境即可。
故答案为:⑴邃;瑕;⑵萃—粹;诽—蜚;⑶示例:以智慧为种子【点评】⑴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
⑵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⑶仿句的几个注意点:1.话题一致。
2.句式一致。
3.修辞一致。
4.结构一致。
5.衔接一体。
6.情感色彩一致。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
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
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悠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及答案)(1)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796fc6a0066f5335a812196.png)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A________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B________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A________;B________(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________;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答案】(1)陶醉;俗艳(2)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
(3)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解析】【分析】(1)陶醉指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沉浸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因为是“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是自己很满意的,故用“陶醉”;鲜艳指鲜明而美丽,俗艳指俗气的艳丽色彩,因为是“欢娱之花”,故用“俗艳”。
(2)本句语序不当,应是先利于身体健康,再成长、进步。
(3)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及结构形式“××是一种乐趣,××是它的果实”仿写即可。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句式变换与仿写(含答案)(1)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句式变换与仿写(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242c67731126edb6f1a108a.png)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句式变换与仿写(含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
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①感怀自然歌曲②________③________(3)请仿照例句,以“雪”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4)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之一。
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环境部门的负责人:________②医学专家:________【答案】(1)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
请同学们走进自然,一起参与“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
(2)歌咏自然诗会;欣赏自然风光(3)我是雨的精魂,是天使的羽毛,是孩子们的欢乐。
(4)请问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酸雨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问酸雨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解析】【分析】⑴写主题活动词时,要有导入性,开场白一样的作用、要围绕感悟自然而写、语言要优美有气势。
故首选排比格式。
⑵设计主题围绕“自然”即可,歌曲类活动排除。
⑶注意仿写要求,满足相同的字数、句式、意境、情感。
⑷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
【点评】⑴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并有要求有一定的文采。
⑵设计活动合理且避免和题干重复即可,属于开放性试题。
⑶仿写时,将例句先解剖出一个模板备用,然后对应例句中的词语,根据情况替换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⑷设计采访问题时,注意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去设置问题。
2.“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含答案)(1)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14f895c227916888486d7d9.png)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专题练习(含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南阳教育报记者李晓3月31日电)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3月30日,我市树人实验学校1000余名学生,在位于市区西部的烈士陵园庄严集会,举行2017年清明祭奠革命烈士仪式活动。
活动开始后,学生代表敬献鲜花,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默哀以表敬意。
学生代表铿锵有力的祭奠誓词表达了同学们传承烈士们的革命意志的决心。
最后在学校团委书记简短、清晰、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的讲话中,结束了祭扫活动。
参加祭扫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要懂得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材料二: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材料三: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历史证明,长征精神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考验。
80载岁月中,长征精神淬炼升华,历久弥新,时间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
在新时代,长征精神已经成为国人人生路上的座右铭,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新一代的青少年要将长征精神完整传承下去,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它更多新的释义,让长征精神成为信仰之火,永不熄灭,用长征精神引领青少年在其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
——网易评论(1)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
(不超过30字)(2)《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3)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长征精神是纪念碑,永远屹立在全国人民的心里;长征精神是火种,永远燃烧在全国人民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1)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7e9055ff705cc17552709dd.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把下面的三个短句变换成一个长句。
(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②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③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答案】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
【解析】【分析】将短句变长,主要将若干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
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
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
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
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___(yáng)②晶________(yíng)剔透③蜕________(A.duì B.tuì)变④污垢________(A.gōu B.hòu)(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句式变换与仿写(附答案)(1)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句式变换与仿写(附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5289e4703d8ce2f006623e2.png)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句式变换与仿写(附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华文化_______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历经沧桑仍绵延不绝,密码就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自觉中;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信念中;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时代新人”开拓创新、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装备”。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 mù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与李清照“双溪泛舟”,在精神世界里与_______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者对话,抒写精彩人生。
(节选自《语文报》2019年中考作文版,有删改)(1)给语段中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mù沧桑________浴(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中华文化_______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在精神世界里与_______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3)对文中划线的“装备”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指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B. 指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C. 指实现民族复兴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D. 指实现民族复兴的相关配备,如武器、军装、器材等。
(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 mù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āng;沐(2)B;A(3)B(4)学习先辈事迹;汲取精神的力量(反思历史事件,明确前进的方向)【解析】【分析】⑴属于易错题目。
新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1)
![新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fef7cf63c1ec5da51e27080.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阅读下面文字,在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句话,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据此可仿写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故答案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点评】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
③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①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2)写出②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请将第④句改为疑问句。
【答案】(1)A(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3)铸(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分析】(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①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
故选A。
(2)考查词语的解释。
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3)“踌”是个错字,“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4)“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问句,可用“难道不”的标志性词语来造句。
语文中考复习:句式变换(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语文中考复习:句式变换(选择题)专项训练(一)](https://img.taocdn.com/s3/m/8838fc1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7b.png)
题型一1.下面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语文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
A.房子能盖得高吗?B.房子能盖不高吗?C.房子应该盖不高。
D.房子是否盖得高?1.A2.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中国作品必须出精品,中国文学也必须走出国门,中国作家更必须走向世界。
A.中国作家能走向世界吗?B.中国作家怎么能不走向世界呢?C.中国作家是否该走向世界?D.中国作家怎么能走向世界?2.B3.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没有影响吗?A.这对世界和平没有影响。
B.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C.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
D.这怎能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呢?3.C4.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我插的秧苗歪歪斜斜,像一个个醉汉,哪比得上伯父插的秧苗呢?A.可能比不上伯父插的秧苗。
B.难道比不上伯父插的秧苗吗?C.应该比不上伯父插的秧苗吧?D.怎么比得上伯父插的秧苗。
4.D5.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A.如果没有搭上你的车B.如果搭上你的车C.除非搭上你的车D.是否能搭上你的车5.A6.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
那时是孩子,不懂事……A.这不合规矩。
B.这是什么规矩。
C.这不是什么规矩。
D.这成为什么规矩。
6.A7.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A.会让人扼腕叹息吗?B.肯定会让人扼腕叹息。
C.不会让人扼腕叹息。
D.能否让人扼腕叹息?7.B8.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明天学校组织春游,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A.这不能不说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B.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C.这怎能不说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D.这怎能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8.B9.下面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A.说得好吗?B.说得非常好!C.说得好。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含答案(1)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514109cc5da50e2524d7fc1.png)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含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出门时,母亲递过的外套是最贴心的礼物;学习中,同学提供的帮助是最真诚的礼物;________,________……这些礼物陪伴、呵护着你,在生命的历程中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②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
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才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
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
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③当然,我们接受礼物,也应该回赠礼物。
当你送出礼物时,你也会获得,“手有余香”的快乐。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用你的双手去丰富这个世界,回馈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
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④从物质到精神,从具体到抽象,礼物丰厚而美好。
它芬芳如鲜花,灿烂如烟火,闪耀如星辰…(1)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馨香黯淡旅途回馈(3)请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4)第②③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答案】(1)略(2)xīn;àn;lǚ;kuì(3)校园里,老师给予的教诲是最珍贵的礼物;失落时,朋友伸出的双臂是最踏实的礼物;大雨中,父亲撑起的雨伞是最温暖的礼物。
(4)第②段: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都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
第③段: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或: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解析】【分析】⑴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1)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e3f559fb52acfc788ebc99d.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阅读下面文字,在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句话,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据此可仿写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故答案为: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你们的盾牌是口罩。
【点评】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2.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
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
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有同学坦言:“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
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练习题(及答案)(1)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练习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10d17baf705cc1754270924.png)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练习题(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出门时,母亲递过的外套是最贴心的礼物;学习中,同学提供的帮助是最真诚的礼物;________,________……这些礼物陪伴、呵护着你,在生命的历程中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②生活中的精彩与黯淡,教会你坦然面对平凡的自己;旅途中的温暖与寒凉让你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
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才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
这时,你就获得了成长。
成长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③当然,我们接受礼物,也应该回赠礼物。
当你送出礼物时,你也会获得,“手有余香”的快乐。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用你的双手去丰富这个世界,回馈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
这是你给世界的礼物。
④从物质到精神,从具体到抽象,礼物丰厚而美好。
它芬芳如鲜花,灿烂如烟火,闪耀如星辰…(1)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馨香黯淡旅途回馈(3)请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4)第②③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答案】(1)略(2)xīn;àn;lǚ;kuì(3)校园里,老师给予的教诲是最珍贵的礼物;失落时,朋友伸出的双臂是最踏实的礼物;大雨中,父亲撑起的雨伞是最温暖的礼物。
(4)第②段:于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你都能放平心态,幸福生活。
第③段: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或: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肩负着一份使命。
【解析】【分析】⑴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呼伦贝尔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及答案)(1)
![呼伦贝尔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bb1c64ef78a6529647d5395.png)
呼伦贝尔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海宽阔无垠,因为他珍惜每一条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山连绵巍峨,因为他珍惜每一块砾石。
②珍惜会使生命精彩,正如海潮的大海,茂盛的绿叶和高耸入云端的高山。
知足者常乐,“足”中正浸透着对已有一切的珍惜。
珍惜,使生命的乐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珍惜,使生活溢满充实。
只有在珍惜中,心灵就能体会出身边的美丽。
又何必让欲望迷住你的眼睛。
③珍惜亲情,亲人的关爱,那是世间最闪耀的珍宝;珍惜友情,朋友的友谊,犹如一泉甘露,是心灵里的一眼清泉,一池清凉;珍惜快乐,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快乐是生活的音符,是寒冬的一缕暖阳,是轻轻掠过心湖的一阵清风;珍惜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珍惜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何不珍惜时间完成更远大的梦想?④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得到更多,贪婪的索取只会带来无永无止境的欲望。
让珍惜进入灵魂,让它伴随着你一道走上人生的旅途。
在珍惜的陪伴下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1)请用正楷将画横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垠砾石一缕贪婪(3)请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后句语意连贯,句式基本相同。
大海宽阔无垠,因为他珍惜每一条小溪;________,________;群山连绵巍峨,因为他珍惜每一块砾石。
(4)第②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答案】(1)淋漓尽致、溢满充实(2)yín;lì;lǚ;lán(3)树叶发荣滋长;因为他珍惜每一丝阳光(4)②段:只有在珍惜中,心灵才能体会出身边的美丽。
④段:在珍惜的陪伴下享受生命,享受生活。
【解析】【分析】(1)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人教版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含解析(1)
![人教版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aa77a4effe4733687f21aa0d.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使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更强烈。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反问句 :________感叹句:________(2)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首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答案】(1)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我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解析】【分析】(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把改成可以分成四个步骤:①有“不”去“不”,没“不”加“不”;②加上疑问词。
把句号改成问号。
④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按照上述方法可以把这个陈述句改为: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只需在陈述句前或者句末加上感叹词与感叹号就行,比如“啊、呀”等等。
据此这句话可以改为: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呀!(2)语义重复,应删去“第一个”或“首个”。
故答案为:⑴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我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⑵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⑵此题考查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部编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
![部编中考 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eb687276a20029bc642d0f.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不改变句意,把下边的长句改成几个意思连贯的短句。
历史剧《屈原》叙写了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答案】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
历史剧《屈原》叙写了屈原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解析】【分析】这句话主要有三层意思:楚怀王是怎样的人;屈原是怎样的人;历史剧《屈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把长句改为短句。
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表达层次,按不同的主语写成短句。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
③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①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2)写出②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请将第④句改为疑问句。
【答案】(1)A(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3)铸(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分析】(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①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
故选A。
(2)考查词语的解释。
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3)“踌”是个错字,“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4)“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问句,可用“难道不”的标志性词语来造句。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复习题(及答案)(1)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复习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208a7a29b89680203d825d2.png)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复习题(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1)(识节日)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A. 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B. 圣诞、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 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 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2)(品民俗)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答案】(1)C(2)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解析】【分析】(1)C全是传统节日。
A“元旦”“国庆”不是传统节日。
B“圣诞”不是传统节日。
D“建军”不是传统节日。
(2)抓住前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的句式结构。
内容要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且写出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要与前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 C;⑵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腐朽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先进文化.据此作答;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请你根据要求,在学校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重温名篇小说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经典形象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编写一个谜语,并写出相应的课题(谜底)。
短篇小说:《社戏》《窗》《最后一课》长篇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格列佛游记》示例: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2)活动二:了解名著《格列佛游记》中,在飞岛国的“拉格多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两个来。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及解析(1)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训练及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5fb40b75f0e7cd18525368f.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
A.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
B.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C.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
D.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答案】 C【解析】【分析】C项,语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原句是“激怒了小李”,而改后变成了“不能激怒小李”修改错误。
完全改变了原意。
故答案为: C【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想起去年的紫薇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衰()败,仿佛气数已尽,难道她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那一场花事?花事已过,她们就自觉完成了“使命”,不再重复昨日的风华决代。
紫薇花呀紫薇花,倘()若如此,你岂不是我的知己,可是我又怎么忍心看你如此zāo蹋自己,是天灾,还是人为,你倒是给我一点启示呀!花开无语,花落有期,花开花落皆有时。
花开了,理应感激,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
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衰(________)败倘(________)若zāo(________)蹋(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划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称号使用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4)将文中“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句改为陈述句。
【答案】(1)shuāi;tǎng;糟(2)风华决代;风华绝代(3)把“感激”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4)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
【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安庆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含答案(1)
![安庆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295a5916edb6f1afe001f2f.png)
安庆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含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
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散文”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散文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解析】【分析】第一题考查概括能力。
第二题考查语言表达。
(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阅读文段,其主要内容是材料的第一句话。
可概括为: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散文,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使用自己最熟悉的修辞手法即可。
示例一:散文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示例二:散文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一枝美丽的花朵。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作答本题,要抓住材料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注意字数30字的限制。
(2)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2.某中学各班学生召开以“谨慎交友结交益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如下活动:(1)(活动一:抄名言警句)请你将下列句子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抄写时勾抹或者有错别字扣一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附答案(1)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附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92a79a50722192e4536f6c5.png)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附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
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请你仔细观察下边题为“孝”的漫画,并向同学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寓意。
(不少于50字)(2)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答案】(1)画上画着一个戴红领巾面带笑容的孩子,背上背着一位满脸欣慰的老人。
他们的身体在墙上投出一个影子,正是汉字——孝。
该漫画告诉我们,“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
寓意儿女要尊重老人,时时把老人放在心上,这才是真正的孝。
(2)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
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画面,如:一位戴红领巾面带笑容的孩子,背上背着一位满脸欣慰的老人。
墙上的汉字“孝”。
揭示漫画寓意,要注意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
要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语言简明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等词语作为概括主题的谓语中心词。
结合画面中的字分析,如:“老”在上,把老人放在心上,就是“孝”。
(2)本题中,注意仿照所给例句,把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⑴画上画着一个戴红领巾面带笑容的孩子,背上背着一位满脸欣慰的老人。
他们的身体在墙上投出一个影子,正是汉字——孝。
该漫画告诉我们,“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
寓意儿女要尊重老人,时时把老人放在心上,这才是真正的孝。
⑵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
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
【点评】⑴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
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句式变换与仿写(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句式变换与仿写(一)](https://img.taocdn.com/s3/m/c9db834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1.png)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句式变换与仿写(一)一、单选题1.下面四副对联中,有不符合对联格式要求的一项是()A.喜有两眼泪,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B.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C.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D.临水开轩,四面云山一幅画;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是一团麻,交织着人生的烦恼与快乐。
A.吟唱着人生的激昂慷慨与低缓B.驱赶着人生的黑夜C.容纳着坚硬的巨石和柔弱的小草D.饱含着人生的清醇与忧愁3.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A.原句:农业局、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都有责任监管和查处瘦肉精。
改句:农业局、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谁没有监管和查处瘦肉精的责任呢?B.原句: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好久没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
改句:日本福岛核电站给我们带来的一直是坏消息。
C.原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健儿把五块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改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五块金牌全部被中国健儿收入囊中。
D.原句:一个人如果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常常会把人看错。
改句:一个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是因为他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错。
4.与前面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想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留恋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有多少“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C.有无数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D.难道没有无数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吗?5.下列句子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A.原句:谈起最喜欢的人,小李毫不犹豫地叫道:“萝卜”。
改句:萝卜最喜欢的人是小李。
B.原句: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正推动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如今牛肉的售价要比猪肉贵。
徐州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含答案)(1)
![徐州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6123edc312b3169a551a442.png)
徐州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含答案)(1)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
全书18篇,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甚至显得荒诞不经,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山海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示例一:《山海经》是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的中国先秦古籍。
示例二:《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对神话与地理等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示例一:《山海经》如一位博学的老人,为我们讲述远古的故事,带我们了解远古的地理风俗。
示例二:《山海经》荒诞不经的面纱底下,是历代巫师、方士、祠官精心雕琢的神秘脸庞。
【解析】【分析】(1)本题围绕《山海经》展开介绍,以此为主语,结合“《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概括即可。
(2)题目要求以《山海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结合《山海经》内容,如“《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
”或“《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拟写即可。
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山海经》是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的中国先秦古籍。
示例二:《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对神话与地理等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⑵示例一:《山海经》如一位博学的老人,为我们讲述远古的故事,带我们了解远古的地理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不相同的一项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是,一双鞋也许不能走遍天下,但频繁换鞋子,走几步换一双,且不说付出的成本太大,光换鞋子这种折腾就势必影响赶路。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不会频繁瞎折腾;一个脚踏实地的国家,不会动辄改弦易辙。
国家越自信,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越有底气;认定方向,戮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中国梦便不遥远。
A.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啊,请不要频繁瞎折腾了!B.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怎么不会频繁瞎折腾?C.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难道可以频繁瞎折腾?D.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一定不要频繁瞎折腾!【答案】 B【解析】【分析】B项,“ 怎么不会频繁瞎折腾?”一句,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一定会频繁瞎折腾。
和例句意思不一致,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句式变换后意义的区别。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本文每个句子意思、语气、词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表意的区别,选出正确答案。
2.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
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
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有同学坦言:“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
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
”(3)本次活动结束后,张浩同学写了一篇报道稿。
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和完善。
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这样就必然具有局限性,也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
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A)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坚决地抛弃。
(B)而像________的追求仁义,________的崇尚自然,________的主张兼爱非攻,________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
(C)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①(B)处横线上应依次填上序号: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②(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删去。
③(C)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
【答案】(1)方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我班想请您为同学们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不知您能否抽出时间于下周一班会课来我班开展这一讲座?(2)“我们该不该热衷于洋节日”(或“传统节日好还是洋节日好”、“过洋节日是不是忘本”)(3)C;A;B;D;毫不犹豫(坚决);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本题表达的目的是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作答时,注意称呼和语气,一定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讲座的主题。
据此可作答。
(2)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中表现的是现在的孩子们热衷过洋节,却不喜欢过传统节目的现象。
可拟写的辩题为:我们该不该热衷于洋节日。
(3)A处划横线的句子中,“毫不犹豫”与“坚决”语意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B处,追求仁义的是儒家,崇尚自然的是道家,主张兼爱与非攻的是墨家,主张依法治国的是法家。
据此填写。
C处,把一个肯定句改成反问句,加上一个反问词,再加上一个否定词和问号即可。
可改成: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故答案为:⑴方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我班想请您为同学们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不知您能否抽出时间于下周一班会课来我班开展这一讲座?⑵“我们该不该热衷于洋节日”(或“传统节日好还是洋节日好”、“过洋节日是不是忘本”);⑶C;A;B;D;毫不犹豫(坚决);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点评】⑴语言得体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
⑵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
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
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⑶本题考查了成语的运用、病句的修改及句式的转换。
注意相关的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3.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________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________。
(2)横线上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答案】(1)家喻户晓(2)……(省略号)(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解析】【分析】⑴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根据这个解释,很容易想到常用成语“家喻户晓”,应该说难度不大,⑵几个“时而”开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举的省略。
⑶语病是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文段实际要表达的外国对名人的尊重,不会恶搞,所以两个分句个去掉一个“不”字,变成否定句。
故答案为:⑴家喻户晓⑵ ……(省略号)⑶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等。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⑶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diān。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diān譬如狗吠桑树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________。
(4)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答案】(1)pì;fèi;颠(2)唯妙唯肖;惟妙惟肖(3)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4)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譬”不要读成“bì”,"吠"容易读错,“颠”不要写成“巅”。
(2)根据对成语的积累可知,“唯妙维肖”应为“惟妙惟肖”。
(3)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故“栩栩”意思是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4)把句中表示感叹的词“多么”换成“真”“很”等词语,句末用句号。
故答案为:⑴1、pì;2、fèi;3、颠⑵1、唯妙唯肖;2、惟妙惟肖⑶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⑷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书写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
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⑵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⑷本题考查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汉语中感叹句一般由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和感叹符号构成,感叹句改为陈述句,就是要这些表感叹的成分,改为陈述的语气。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4)题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________(2)“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句与前面对应的句子是()A.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