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答题卷模板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模板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

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

记叙文答题模板: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16.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17.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8.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19.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一、概括文章内容类解析:概括内容时,要明确文章的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送“我”、买橘子等)以及文章的情感线索(父子情)。

一般按照“谁 + 做了什么 + 结果如何(或表达了什么情感)”的模式来概括。

答案:文章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解析:先分别概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再点明文章通过两者对比所表达的情感。

二、赏析词语类答案:“攀”“缩”“倾”这几个动词生动地描写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

“攀”字写出了父亲用手抓住高处的吃力,“缩”字表现出父亲两脚往上移动时的小心翼翼,“倾”字体现出父亲身体倾斜的状态,这几个词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努力和对儿子的爱细致地刻画了出来。

解析:赏析词语先解释词语的基本含义,然后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一般从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等方面入手。

答案:“低唱”“弹琴”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油蛉和蟋蟀当作人来写,“低唱”形象地写出油蛉叫声的轻柔,“弹琴”生动地表现出蟋蟀叫声的悦耳,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和乐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解析:对于这种赋予事物以人类行为的词语,往往是运用了拟人修辞,从修辞角度分析能更好地把握其表达效果。

三、赏析句子类答案: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把水和垂柳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暖、多情以及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同时,句子描写了水藻的绿,从侧面烘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解析:赏析句子首先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这里是拟人),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写出水的特点和生机,表达情感),再看有没有其他描写手法(如侧面烘托)及其作用。

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茂盛、繁密的特点,气势非凡,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如果能找到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不同,那么就分点答,结构上····内容上···如果结构和内容的分界不明显,那么就不要分点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的歌颂(,赞美,怀念···)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将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初中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

初中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
说明方法: 表达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 10 分) 1.( 2 分)
2.( 4 分) 朱自清: 史铁生: 3. (4 分)

总分栏
题号 选择题




11-13 (一) (二)
得分
五 总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 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题 目: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
意 整,笔迹清楚。

事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 样
项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卷上答 例
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 不要折叠、 弄破、弄皱, 不准
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一、选择题( 4.5 小题 3 分,其它每空 2 分,共 22 分)
18.( 3 分) 19( 2 分) 20( 2 分) 21( 3 分)
② 22( 2 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3. ( 3 分) 例句: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15-201学6年度第一学期月考答题卷
七色字 迹的签字 笔填涂。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 学号填写清楚,
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注 2.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 填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目2: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 答题模板:本文主要介绍了说明对象+其主要特征(方面1、方面2等)。

二、赏析句子类题目。

题目3: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把XX比作XX (如果是比喻)/将XX赋予人的XX(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 解析:“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同时赋予春天“笑着,走着”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目4: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人物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XX(外貌特征、语言特点、动作的敏捷或迟缓、心理活动、神态变化等),表现了人物的XX(性格、品质等)。

题目5: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环境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XX(景物),渲染了XX(氛围,如凄凉、欢快等),烘托了人物XX(心情、性格等),为下文XX(情节发展,如埋下伏笔、做铺垫等)。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6: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答题模板:本义+文中义。

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字典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其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与文章主题、人物、情节等的联系)。

- 解析:例如“这件事发生得很蹊跷。

”中的“蹊跷”,本义是奇怪、可疑。

在文中是指这件事情发生得很奇怪,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与文章所讲述的神秘事件情节相联系。

题目7: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模板:这个词语(形容词/动词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人物的状态等),如果是叠词,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中考名师在线语文阅读模板一、字词类阅读题词义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词义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词义三】“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类题)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答题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词义四】加点动词含义理解类题答题技巧: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二、句子类阅读题句子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句子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语文试卷答题模板初中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答题模板初中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答题模板初中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日C. 月D. 大2.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司马迁C. 王羲之D. 王维3. 以下哪个不是《诗经》的内容?A. 风B. 雅C. 颂D. 赋4. 以下哪个是唐代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苏轼5. 以下哪个不是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解析:1. 概括内容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

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1. 从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分析。

当得知于勒发财时,他们“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表现出他们的贪婪、虚荣。

当发现于勒又变成穷光蛋时,“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这些描写体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势利。

三、理解词语含义题。

解析:1. 词语含义理解模板:本义 + 文中义。

2. “标致”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是一种讽刺。

解析:1. 本义是隔阂。

在文中,“我”和闰土之间存在着“隔膜”,这不仅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距、封建等级观念等因素,使他们在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文中所说的“隔膜”。

四、赏析句子题。

解析:1. 句子赏析模板:从修辞、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

- 修辞角度:此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脚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景。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打字不易,收藏数已过四万,请大家在收藏的同时也点个赞和喜欢,爱你们!谈中考阅读理解如何评分首先,有必要按照标准答案来评分吗?可以,按分给分,答对多少给多少分。

举例: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分)答案:1.比喻修辞(1分),2.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了×××的××特点(1分)3.表达了的××情感(1分)答到了几点就几分,如果,答不来,乱编一通,有没有点同情分?没有…第一、记叙文(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篇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内容;总结上文.....内容;3、文尾:点明中心,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含蓄委婉或者直接抒发......情感,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与.....相呼应。

(二)加点词的作用如果有2层含义格式:本义+语境中的含义如果采用了修辞手法,先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答题模板: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了......表达了......;2、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点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增强语气如果没有采用修辞手法,就从动词,形容词入手。

格式:什么词生动形象的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中常常有一个词或短语是用比喻、拟人、对比、借代、象征等方式表达的。

答题时参考修辞性答题模板,揭示其所指对象,然后疏通句子。

如果没有采用修辞,可以从结构上回答,点明主题,与......相呼应,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总领全文,再加内容上,表达了...情感。

(4)句子中的一个词可以被另一个词代替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完整word)初中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可修改)

(完整word)初中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可修改)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17年秋七年级第三单元达标检测【白云区育才学校】语文 答题卡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姓 名: 准考证号: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违纪标记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 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 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 √ 一、(共3分)1.(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二、(共8分) 2.(2分) 3.(2分) 4.(2分)5.(2分)三、(共14分)6. [ A ] [ B ] [ C ] [ D ](2分) 7.[ A ] [ B ] [ C ] [ D ](2分) 8. [ A ] [ B ] [ C ] [ D ](2分) 9.[ A ] [ B ] [ C ] [ D ](2分)10.[ A ] [ B ] [ C ] [ D ](2分)11.(4分) 。

四、(共32分) (一)(12分) 12.(4分) (1)不亦说.乎( ) (2)温故.而知新( ) (3)思而不学则殆.(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3.(4分) (1) (2) 14.(2分) 15.(1分) (二)(11分) 16.(2分) 17.(2分)18.(2分)→ → 悲 悯 → 尊 重 19.(2分)20.(3分) (三)(9分)21.(2分) (1)(2) 22.(3分)23.(4分)五(共3分) 24.(3分)【活动一:识书信 写汉字】(1分)【活动二:做调查 说现状】(2分)(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六(40分) 25.请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01.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02.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篇一: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创建与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在初中语文阅读考试中,答题模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考生快速有效地回答阅读问题。

下面是一份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供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1. 解释类选择题:本题通常需要考生对文章中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进行解释或说明。

需要仔细读题,结合文章内容,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或说明。

2. 判断类选择题: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某个词语或句子是否恰当。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3. 推断类选择题: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推断出某个问题的答案。

需要仔细读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推断,然后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1. 填空题:本题通常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填写一个句子。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填写。

2. 仿句题: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中的句式或结构,仿写一个句子。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仿写。

三、问答题1. 总结概括题:本题需要考生对文章中的某个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2. 分析理解题:本题需要考生对文章中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分析理解。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3. 情感态度题:本题需要考生对文章中某个人物或情节的情感态度进行分析。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拓展:1. 解释类选择题:在解释类选择题中,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进行解释或说明。

需要仔细读题,结合文章内容,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

同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然后根据文章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或说明。

2. 判断类选择题:在判断类选择题中,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某个词语或句子是否恰当。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01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古诗文)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古诗文)

现代文阅读必备答题模版一、说明文【考点1】说明语言与其他文体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符合客观实际。

说明事物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

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都必须注意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考查,常见题目设问方法:“XXX”能否替换为“YYY”,为什么?“XXX”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肯定不能!) 题目做法:1、“XXX”能否替换为“YYY”,为什么?答题公式:不能,“XXX”和“YYY”是什么意思,“XXX”比“YYY”好在哪里,所以不能换,换掉之后会怎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

2、“XX”能不能删去,为什么?答题公式:不能,“XX”的意思,“XX”的说明内容特点,如果删去会怎样,所以不能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

【考点2】说明方法1、举例子即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

常用的标志有“比如”“例如”“如”。

选取的例子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作用: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2、分类别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

分类时要注意标准要统一。

作用:能给人以概貌的了解,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使说明更具条理3、列数字即用一些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既能反映事实情况,又较有说服力。

一定要对数字进行核实。

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例如表示年月日的数字就不是列数字。

所列数字一定是有效的数字作用:可以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极具说服力4、下定义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规定性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常用于科技说明文、政策条文、产品说明书等。

作用:准确、简明、科学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5、作诠释作诠释是说明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6、作比较是将两种有着外在或内在联系的相同或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的一种说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2013级语文月考答题卷
(完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16分)
1.( )
2.( ) 4.( )
3.(1) (2) (3) (4) 5. 仿句:语文是 ,让人 6.(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分)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用脚投票: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9分)
7.概括选文的内容。

(2分)
8.乙段文字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受了他的影响了。

”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2分) 10.“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0分)
11.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12.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3.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

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3分)第一次流出的是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的泪。

14.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 我的理解:(1分)
15.我的理解:(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0分)
16.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
(1)
(2)
17.()
18.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
(1)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

(2)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
..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19.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

”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分)
20.本文的作者_________,字叔庠,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分)
2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2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3、用文中句子填空。

(3分)
◎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

◎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 。

24、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