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规模的适度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债规模的适度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规模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来分析国债规模的适度性,并对控制国债规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债国债规模适度

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立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初步估算2009政府投资比2008年多5000亿以上。2007年全国财政盈余1700亿左右,2008年名义gdp预计在29万亿左右,假设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且财政赤字靠新增国债弥补,则预计2009年新增国债规模至少在5000—6000亿,考虑到2009年到期国债规模7900亿,则可判断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至少在13000亿以上。从以往几年国债发行来看,不考虑2007年特别国债影响,04年以来每年新增国债发行规模均在2000—3000亿,从绝对量来

看,2009年新增国债规模(主要是长期国债)跟以往几年比几乎翻番。那么,国债规模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这些因素对国债规模的影响程度又如何呢?这些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国债规模管理是国债管理的首要内容,适度的国债规模既是优化国债结构、提高国债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防范财政风险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的国债规模,既要受认购者负担能力的制约,又要受政府偿债能力的影响。因此,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包括应

债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两大类,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考察。

一、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

(一)我国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

国债发行规模首先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制约。国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层面看,主要是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微观应债主体看,就是社会居民储蓄存款。反映一个国家应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即国债负担率、国家借债率和居民应债率。

1、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由国债余额与gdp的比率来衡量,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应债能力和国债规模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国际上一般以欧洲货币联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作为该指标的警戒水平。我国国债负担率并不高,1990到1997年仅在

4.8%-7.4%之间,即使1998年以后,也只有10%-1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和国际警戒线。以此而言,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仍有较大空间。但是需要指出,我国国债负担率的增长速度过快,仅1991到2001十年间,就从4.79%增长到16.05%,增长了2倍多,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该指标的增幅都在1倍以内。再者,必须考虑到我国达到当前的国债规模仅用了短短20多年,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规模则是由上百年累积而成。

2、国家借债率。国家借债率由当年国债发行量与gdp的比率来衡量。我国的借债率仅5%左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年度国债发行量还有一定上升空间。但是,由于年度国债发行量的

增速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速,导致我国借债率呈快速增长态势。反观大多数发达国家,国债发行的增速与gdp增速较为接近,借债率基本呈较稳定态势。

3、居民应债率。居民应债率由当年国内债务发行量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率来表示。我国在国债发行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因此居民应债率增长相对平缓。1994年以来,居民应债率保持在5%-6.5%之间,这一比率并不算高,居民购买国债仍有较大潜力。

(二)我国政府财政的偿债能力

国债发行必须由国家财政进行偿还,因此国债发行规模必然要受到财政偿债能力的约束。反映政府按期偿本付息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

1、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由当年国债发行量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来表示,表明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存程度,国际通行的

标准是一般不超过25%.按照全国的财政支出计算,1997年以后,我国的国债依存度已经超过了25%.由于在我国,迄今只有中央政府能够依靠国债发行满足财政支出,地方政府无此权力,所以只有按中

央财政支出计算的国债依存度才有意义。我国的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非常之高,远远超出国际警戒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40%以上,1998年甚至超过了100%,此后虽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在80%左右。当然,由于计算中没有考虑(估计与预算支出大体相当的)中央财政预算外支出,使得分母被缩小,指标存在高估,但即便

其考虑在内,这一指标也仍然偏高,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2、国债偿还率。国债偿还率指当年到期国债的偿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该指标反映由于国债而引起的财政负担,数值越高,表明偿债能力越差,发达国家该指标一般低于10%.1995年以来,由于国债还本付息额猛增,我国的国债偿债率迅速提高,超过了10%安全线,在1997和1998年,甚至超过20%.1999年以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该指标数值虽明显回落,但是仍处于10%以上。

二、对国债发行规模的建议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增长双双减速。为此,2008年11月5日,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2009年,几千亿元的巨额投资加上超过千亿元的减税,财政压力不言而喻。明年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发行规模将再次增加。有关专家表示,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仍在安全可控范围之内,不会导

致财政赤字风险。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支出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8%,占gdp的4%,这样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最低的,在发展中国家也十分少见。虽然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还将扩大,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应采取多方措施来预防国债规模扩大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要注意国债使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是否还本付息是国债与税收作为财政收入手段的主要区别,国债需偿还,因此国债的使用

必须考虑收益。结合我国实际,国债应该投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教育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第二,保持国债的平均利率小于经济增长率。在赤字率一定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