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资料
了解世界各地的传统节日
了解世界各地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庆典活动。
它们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彰显国家和地区独特性的窗口。
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国春节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此节日一般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日期不固定。
春节的主要庆祝活动包括贴福字、贴年画,家人团聚吃年夜饭,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每年的春节,人们都会热情地庆祝,欢度辞旧迎新。
二、美国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表达对上天恩赐和他人帮助的节日。
感恩节一般在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人们会在这一天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和丰饶年华,感谢家人和朋友们一年以来对自己的关怀和支持。
传统的庆祝活动包括家人共进丰盛的感恩大餐,互赠礼物,观看橄榄球比赛等。
三、印度洒红节洒红节,又称“哈里·佩尔尼玛节”,是印度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
洒红节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旬庆祝,其目的是庆祝春天的到来。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各种颜色的粉末和水互相泼洒,彼此欢笑、尽情嬉戏。
这个节日唤起人们内心的快乐,象征着欢乐与友谊。
四、巴西嘉年华节嘉年华节是巴西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嘉年华节。
每年巴西都会在大约二月到三月庆祝这个节日。
巴西嘉年华节的标志性活动是著名的巴西桑巴舞嘉年华,来自各个社区的人们会在节日期间到街上舞蹈,穿上华丽的服装,并参加各种竞赛和游行。
五、日本樱花节樱花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庆祝樱花绽放的盛大庆典。
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4月期间举办。
日本的樱花盛开时节,人们会举行赏樱活动,樱花树下合家团聚,品尝传统的樱花美食,同时赏花、拍照留念。
樱花盛开的美景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带来宁静和喜悦。
六、墨西哥亡灵节墨西哥亡灵节是墨西哥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特色和浓厚神秘气息的传统节日。
亡灵节始于每年的11月1日和11月2日,用来纪念已故亲人的灵魂。
七个传统节日的故事
七个传统节日的故事1. 春节故事:春节,中国传统节日,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
有一个传说与春节有关,叫做“年”故事。
相传,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每年都会在除夕夜到村庄里吃人。
有一天,一个老人告诉村民可以用红色的灯笼、鞭炮和红纸贴在门上来驱赶年。
后来,村庄的人们都按照老人的建议做了,年就再也不敢来了。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人们每年的除夕夜都要贴红纸、挂红灯笼、放鞭炮,这就是中国春节的习俗。
2. 元宵节故事: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也叫做小年。
元宵节的故事是关于汉朝时期的太原城。
相传,太原城被匈奴人围困,城内的百姓生活十分艰难。
有一位智者名叫曹操,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传信燃放孔明灯。
他燃放孔明灯,引来了外面的救援军队,成功解围太原城。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元宵节时人们会一起燃放孔明灯、吃元宵,还有猜灯谜的活动。
3. 端午节故事:端午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当时楚国内外战火连连,屈原劝告国王不要投降,但国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屈原只好离开国家流亡他国。
后来,楚国被外敌占领,屈原深感痛苦,悲痛欲绝后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时会划龙舟、吃粽子等,还有赛龙舟的活动。
4. 中秋节故事: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被称为“月亮之夜”。
中秋节的故事是关于嫦娥和后羿。
相传,后羿是一位射箭技术非常高超的神射手,他射下九个太阳后被天帝赏赐。
后羿的妻子嫦娥无意中吞下了一颗长生不老的丹药,飞到了月亮上。
后羿非常想念妻子,于是每年的中秋节时,人们会一起仰望月亮,吃月饼并讲述嫦娥和后羿的故事。
5. 清明节故事:清明节一般在农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相传,春秋时期,曾国为了纪念先祖,设立了清明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烧香、焚纸钱,并举行祭祀仪式。
此外,人们还会野餐、踏青,这是为了纪念古代文人屈原。
6. 端阳节故事:端阳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为“重阳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90979学习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90979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等,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亦有记载。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而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清明节】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净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如唐朝杜牧的“清明”。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汨(mi)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赛龙舟、驱“五毒”等。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以下是其中16个的介绍: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
家人团聚,吃团年饭,放烟花,贴春联等是春节的传统活动。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
3.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纪念屈原的节日。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4.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5.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敬老、登高、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6. 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日前后,祭祖、扫墓、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
7. 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祭祖、踏青、赛龙舟是端阳节的传统活动。
8.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挂蒜、喝腊八茶是腊八节的传统活动。
9. 元旦节:1月1日,西方的新年传统节日,中国也逐渐庆祝。
10. 情人节:2月14日,西方情人节,中国也逐渐庆祝。
11. 妇女节:3月8日,庆祝女性权利和成就的节日。
12. 劳动节:5月1日,庆祝劳动者权利的节日。
13. 父亲节:6月第三个周日,庆祝父亲的节日。
14. 母亲节:5月第二个周日,庆祝母亲的节日。
15. 教师节:9月10日,庆祝教师的节日。
16. 国庆节: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节日。
阅兵、焰火、升旗等是国庆节的传统活动。
这些传统节日和民俗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和家庭和睦的象征。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及民间传说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及民间传说【打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编辑本段]清明节【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
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
“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资料
中华传统节日资料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
这些节日有的历史悠久,有的起源于古代传说,有的则是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形成的新节日。
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庆祝方式,反映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
鉴于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下是一份简要的资料:
1. 春节:中国传统的新年,也是最重要的节日。
庆祝方式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赏花灯等。
2. 清明节:也称为“扫墓节”,是祭祀祖先和烈士的传统节日。
通常在4月5日至7日之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献花和祭拜。
3. 端午节:也称为“龙舟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
4. 中秋节:也称为“月饼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气节日。
人们会吃月饼、欣赏月亮、赏桂花等。
5. 重阳节:也称为“登高节”,是纪念古代民间英雄伯阳的节日。
人们会登高赏景、吃重阳糕等。
6. 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小年”、“灯节”,是庆祝农历正月十五日的节日。
人们会吃汤圆、赏花灯等。
7.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人们会吃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以上资料仅为中华传统节日的一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
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庆祝这些传统节日,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
传统节日的资料
传统节日的资料【春节】我国传统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XXX、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春季当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当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朝将XXX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风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吃月饼的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动暴动的日子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馅子里,以便相互秘密通报,号令大家在八月十五叛逆。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天下规模的农民大叛逆,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XXX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俗。
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景,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可以避难。
传统节日的资料大全
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瑰宝,它们与特定的历史和宗教传统联系在一起。
这些节日是人们传承文化、弘扬民俗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欢庆团圆、祈福祈愿的重要时刻。
下面是关于一些传统节日的资料大全。
1. 春节(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家庭聚会、贴春联、发红包、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
传统的庙会和舞龙舞狮表演也是春节期间的常见活动。
2. 元宵节(中国)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春节之后的第15天。
这天晚上,人们赏月、猜灯谜、吃元宵等。
其中,元宵节的主题食物是元宵,它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甜点,馅料多样,如芝麻、豆沙等。
3. 清明节(中国)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扫墓,烧纸钱,悼念亲人,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竞赛等民俗活动。
4. 端午节(中国)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喜爱吃粽子,还会划龙舟竞渡,挂艾草镇邪等。
端午节的主要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并以各种方式驱赶瘟疫和邪恶。
5. 中秋节(中国)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
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赏花灯,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各种传统表演,如舞狮、舞龙等。
6. 圣诞节(全球范围)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唱圣诞歌曲等。
圣诞老人是圣诞节的象征之一,他会给小孩子送礼物。
7. 愚人节(全球范围)愚人节是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开玩笑、戏弄别人,一些媒体也会发布假新闻来愚弄读者。
愚人节的起源已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源自法国,贵族将1月1日作为新年的开始,但有些人仍然在4月1日庆祝新年,被称为“四月愚人”。
8. 得墨忒耳节(希腊)得墨忒耳节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得墨忒耳的庆祝节日,一般在每年的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
列举8种家乡节日风俗民俗
列举8种家乡节日风俗民俗1、春节:春节习俗历史悠久,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一般要在除夕当天晚上吃团圆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代表团圆美满,红灯笼、爆竹也是不可缺少的,人们贴春联,穿新衣,逛街购物,看春晚,拜年,贴门神,香案点灯,分发红包等,每家每户举行庆祝仪式,为迎接新的一年添福气。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一般要把端午节作为拜拜文明,尊师重道这样一个机会。
人们调制粽子,喝雄黄酒,吃桂花糕,赏菖蒲,赛龙舟,悬赏英雄,歌咏诗词,宣扬抗击疾病的伟大事迹等。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人们在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赏月、赋诗和吃月饼。
中秋节拜月艺术诞生于汉代,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代表着民族精神的团圆,是传统的民族节日。
4、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以祭祖和登高观花为主要内容。
当天,家家户户都会熬制花粥、厨房制作糕点、特制餐桌上摆满食品,整个重阳节都是一片秋意和欢乐的集体盛宴。
5、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冥节,是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之一,属于七夕的前一天,一般七月十五日,有“赛鬼”和“赛神”的习俗。
它化灭阴阳,传授归元的精神。
中元节有划船比赛,有灯谜题,有拜祭先祖,有礼佛祈请福禄,还有热闹非凡的肉宴,这是中元节的主要风俗习惯。
6、乞巧节:乞巧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唯一一个专门庆祝女子的节日。
当晚,家家户户都要设桌,在桌子上摆上糖果,水果,糕点等,以示对女儿的祝福。
有专门的民俗歌曲,歌述和表达了丰富的乞巧要求和祝愿。
7、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新年里最后一个传统的节日,往往是十五天的中国节日里最热闹的一天,也是一年之末的节日,是一种传递岁月的祝福与希冀的象征。
当日,家家户户要精心准备吃元宵,然后放爆竹,看花灯。
人们欢声笑语,互劝元宵,街上到处都是灯火辉煌,充满欢乐和祝福。
8、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又称寒食节,人们要在晚上尝冷饭吃寒食,全家大小男老女小,老人与小孩都要尝冷饭吃,表达全家团圆的情意。
各族的风俗传统节日
各族的风俗传统节日1、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佤族(木鼓节)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节木鼓活动的时节。
于2002年确定,4月10日至12日为佤族木鼓节。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种。
多以直径0.8米,长约2米的红毛树整木雕凿而成。
佤族用它进行祭祀、报警、召集村民或进行娱乐。
3、傣族(泼水节)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的传统节日,当日,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4、纳西族(三朵节)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云南的纳西族有一别具风格的祭祀性节日,叫“三朵节”,也叫“三多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也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
该节源于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朵颂”,就是“祭三朵”。
5、白族(青姑娘节)青姑娘节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人围着她边舞边唱,娱乐一番,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
晚上,由一人举着“青姑娘”偶像作前导,众妇女随后,绕遍村中的大小街道,边走边唱叙事长歌《青姑娘》。
随后再回到村中的场地上,和“青姑娘”荡秋千,直到深夜。
最后把“青姑娘”送进海尾河里。
传统中国的节日文化
传统中国的节日文化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被誉为中国的新年。
它是中国农历的除夕夜,也是农历年的第一天。
春节期间,中国人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家庭成员会相聚一堂,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还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的4月4日或者4月5日举行。
此时,人们会到坟墓前扫墓,献上鲜花、食品和饮料,祭拜祖先。
除了祭祖,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机。
人们会外出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并且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于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端午节以纪念古代民族英雄屈原而闻名,也是龙舟比赛的盛会。
除了观看龙舟比赛,人们还会吃粽子,这是一种用粽叶包裹糯米和馅料而成的美食。
粽子的形状和颜色多种多样,因地区和风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又称为月饼节。
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并且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猜灯谜、赏花灯等。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有多种口味和馅料供选择,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五、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于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这是一个祭祖和登高的节日,人们会前往山区或者公园,与家人一起登高远足,欣赏秋天的美景。
同时,人们还会持有菊花、茱萸等植物,以祈求健康长寿。
在重阳节,还有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重阳糕,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六、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元宵节。
这一天是人们在团聚之后的开始,人们会点亮灯笼、观赏花灯,举行元宵节庙会等活动。
此外,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叫做猜灯谜,人们会用红色的纸条写下谜语,贴在灯笼上供人猜谜。
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这些节日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庆祝这些传统节日,人们能够体验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进家人、亲友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节日节气知识:传统节日的由来
节日节气知识:传统节日的由来
概述
传统节日是指代表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特定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庆祝活动。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针对几个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它们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1.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中国农历新年。
据说春节起源于祭灶活动,而后逐渐演变为庆祝新年到来的盛大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举行祭祖、贴
门神、放鞭炮等仪式和习俗。
2.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农历月份之一。
据传,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崇
拜的习俗,并与农业收获季节相关联。
中秋期间,人们欣赏明月、赏月饼,以
及进行家庭团聚。
3. 清明节
清明节是旧时中国重要的祭祀日期之一,用以纪念已故亲人并悼念先辈。
这个
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人们会扫墓、烧纸钱等,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
思和怀念之情。
4. 端午节
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传,屈原投江自沉后,人们划龙舟、吃粽子等来纪念他,并为了驱邪避灾而进行一
系列活动。
5.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也是春节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由古代祭神习俗演变而来,并成为民间赏花灯、吃汤圆等庆祝活动。
结论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
这些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的
一部分,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历史、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通过了解这些传统节
日的由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传统的节目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
下面分享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1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资料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资料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资料1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文化严密相连,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分散的过程。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涵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农历新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
“春节”一词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并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
春节的由来: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狠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竞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抓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很多抵挡它的方法,于是渐渐演化成今日过年的风俗。
春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许多,包括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置天地桌、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接财神、隔年饭等。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拟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杜牧的《清明》人民用它安排进展农事活动。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为人们祭祀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予自己的哀思,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学问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3.二月二:民间传说,适逢农历二月初二,就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走跌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可以逐渐激增出来。
我国北方广为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八十,小仓流。
”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了不起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吃粽子,南方各地举办龙舟大赛。
同时,端午节也就是自古据说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习射庭院,摆艾枝,高悬菖蒲,淋雄黄水,饮雄黄酒,激去除臭,杀菌食补。
这些活动也充分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
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
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其中许多节日与农历密切相关。
下面是一些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新年期间庆祝。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和祭祖的时刻,常见活动有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观赏舞狮、舞龙等。
这个节日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庆祝。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亦称为灯节。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看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甜点)。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标志着农历新年的结束。
3.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期间,用来祭祖和扫墓。
人们会在这一天去祭拜逝去的亲人,并打扫墓地,烧纸钱和献上食物、鲜花等。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传说,纪念屈原。
人们庆祝端午节的方式之一是划龙舟比赛,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项运动。
5.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赠送月饼盒子等。
中秋节与月亮和家庭团聚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仅是其中的几个例子,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如重阳节、腊八节、端阳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传说和意义,它们是中国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下面来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1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来历: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统节日的资料篇一: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过程资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过程资料皇甫小学皇甫小学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过程资料篇二: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
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
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
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
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
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
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
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
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
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
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
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取九九重阳之意。
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
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
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
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新年)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
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过去也叫元旦。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
以元宵为题的诗句五首:《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元宵也叫汤圆,部分地区也有在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汉武帝的一个大臣东方朔,在一年冬天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其原因。
原来,这宫女叫元宵,家里有父母和一个妹妹..“上元节”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元宵节”。
道教中将农历的正月十五定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传说这天是“天官”的生日。
上元节的时间就是在农历的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
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
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
清明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韩翃(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宋之问(唐)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我国传统的清明节的起源,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据传是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由于与寒食节(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的时间很接近,到了唐朝,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将祭拜扫墓的日..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
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句有关书写端午节的古诗词有很多,这里紧摘录一小部分。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据史料记载,粽子的出现是与端午节的由来和纪念屈原密切相关的。
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