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上学期七年级上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李树兰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2012-2013学年度)《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
受识字少的限制不愿读书,更不愿背诵。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
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等。
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五、教学措施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七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七年级的传统文化全册共九个单元 , 上学期安排学习了四个单元 , 本学期准备安排五个单元的学习。
第五单元《精致汉字》,第六单元《古文选读(二)》,第七单元《古代礼仪》,第八单元《少数民族文化》,第九单元《家族制度》。
本学期的学习,先学习精致汉字,感受汉字的艺术美感。
再学习写景状物的古文,体会自然事物带给我们的陶冶和感悟。
然后学习古代礼仪,少数民族文化,家族制度。
这样的编写符合地方传统文化的学习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真态度各不相同。
学生有的兴趣非常浓厚,有些不感兴趣,加之传统文化不参加考试,有些学生根本不学习,甚至上课连课本都不带来。
本学期给学生创设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 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 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方法措施1 、密切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关系传统文化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
传统文化是用来反映生活的,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联系生活学习传统文化,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2 、坚持分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继续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路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目的实现,有利于特色教学的形成。
2015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2015至2016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李德云一、本年度所教班级概况2015至2015年度,我担任的是七年级85、86班两个班的语文学科教教学工作。
各年级有64人,男生多女生少,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好,但也还有很多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好好交易引导培养,使学生能从开始就有一个扎实的的起步,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从语文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七年级语文教学要做好与小学的语文学习衔接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七年级语文上册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有六个单元30篇课文,外加十首课外古诗词及两部名著。
第一单元课文是以亲情为主题编排,其意图是让学生从小学语文过渡到中学语文设置。
题材有散文、小说、散文诗等。
第二单元课文是以感受生活中的爱来编排,内容有散文、自传等。
第三单元课文是以自然为主题编排的文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第四单元是以人生美好为主旨编排的,关注人生,对人生进行思考,对生命进行礼赞。
第五单元是以科学小品文编排的单元。
科学探索,求真求实的追寻,人类才不断进步。
第六单元是以小说这种四大文学样式编排,所选小说故事情节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陶冶学情感,塑造高尚人格,使学生坚实成长。
内容由浅及深,螺旋上升,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有的放矢,步步为营,方能垫好基础。
三、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容量较大,按时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掌握七年级上学期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指导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齐鲁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正确的朗读姿势:双手拿书,身正、肩平,双臂自然平放在桌上。目光与书本平面垂直,眼睛距离书本33厘米左右。朗读时要做到:注意力集中,神情专注、投入。
正确的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头。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是 小学 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
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四、课前准备:
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故事:
1、让学生自由读故事
2、小组讨论故事
3、讨论怎样才算尊敬老师?
二、结合图形
1、学生观察图形,小组讨论:
(1)图中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
(2)模拟表演怎样尊敬师长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5篇)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起源、发展和地位,懂得欣赏古代诗文;2. 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能正确识读、书写常用汉字;3. 学习和运用常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5.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单元:《古诗赏析与古文阅读》1.1 了解《诗经》的起源与特点;1.2 学习并欣赏《诗经》中的经典诗歌,如《关雎》、《蒹葭》等;1.3 学习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1.4 阅读并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古文诗,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1.5 进行课堂讨论与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写作能力。
2. 第二单元:《字词教学》2.1 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2.2 学习并练习常用汉字的识读与书写;2.3 学习并理解常用字词的词义及用法;2.4 进行课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
3. 第三单元:《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3.1 学习并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等;3.2 欣赏并分析古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3.3 进行简短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4 阅读并分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现代诗歌,欣赏现代诗歌的美丽与表达技巧。
4. 第四单元:《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4.1 练习学习与运用常见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2 学习并分析古代寓言故事及其寓意;4.3 阅读并分析《聪明的一休》等现代寓言故事,理解寓言与寓意的关系;4.4 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5.1 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文化意义;5.2 学习和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活动;5.3 阅读并分析《元宵节的由来》等传统节日的故事;5.4 进行手工制作、剪纸、绘画等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2.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词、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5.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014—2015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标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摘抄,有计划地开始语言基础的积累工作,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基本情况:由于七年级学生刚步入初中,课程增加,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语文备课组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很大提高。
三、教材分析:本册共六个单元,其中讲读课文18课,自读课文12课。
文言文穿插在其中。
第一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第二单元围绕学习与生活,写人记事,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第五单元以围绕科学为主题的科普说明文,第六单元以围绕想像为主,有古典小说,童话,神话与寓言。
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汉字的形体》等三个附录。
写作分大作文和周记,因此,讲读课文和写作是本期的教学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四、工作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2、懂得文学类文本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性的文章。
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3、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6、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7、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8、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2013-2014年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年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根据“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新学年制定要求,通过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以《弟子规》为重点的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提高了道德素养,促进了全面发展,构建了和谐校园。
学校创设良好氛围,师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诵读活动效果显著。
今年学校开展“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传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成立“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传统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由校团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具体的经典诵读计划,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校团委在升旗仪式上举行“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师生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提高师生的认识;同时,校团委为每个班级下发《弟子规》书籍,为每名教师、学生印发了《弟子规》全文,制作宣传板报、宣传标语,学校逐渐形成全校师生人人积极参与、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语文课前时间开展以《弟子规》为重点内容的诵读活动,每天至少诵读5分钟;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由语文教师负责解读《弟子规》,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诵读。
我校语文等课堂课前演讲“中华美德故事”,开展“争当诵读小能手”活动为载体,以故事、诵读、默写等各种形式,去讲经典、诵经典、写经典、演经典,使学生在学习、竞赛等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校成功举办了七八年级《弟子规》背诵比赛,两个年级700余学生全员参加活动,两个年级都做到了声音洪亮整齐、节奏清晰、纪律优良。
比赛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弟子规》的知识,锻炼了学生参加大型活动的自主自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取得较好教育效果。
学校通过开展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选拔了人才,组织了一只由八十人组成的队伍参加学校集中培训。
2024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
2024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____年九月初,七年级新兵杨老师加入XX中学语文教师队伍,担任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词鉴赏通过学习经典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选取《古诗二首》、《唐诗三百首》等经典的古诗鉴赏,让学生品味其中的意境和语言之美。
同时,鼓励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2.古代文学名篇选读选取《红楼梦》中的少数名篇,如黛玉悼亡、贾母心事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选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散文等,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能力。
如《鲁迅文集》中的《祝福》、《药》等。
4.写作训练通过各种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作文等,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勇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5.语言规范和修辞手法通过学习语言规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将学习并灵活运用词语、句子的正确表达方法,使语言更加准确、优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探究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完成作业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角、读书笔记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质量。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一般都在12、13岁左右,心理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学生学习的能力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走进新的学习生活》和《相逢是首歌》、《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单元的编排,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其内容为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单元,让学生认识集体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知道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三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交往,知道交往的重要性。
四单元主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措施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2、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5、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生,并学会向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对学生充满信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的、真诚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纳学生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1、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导读: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为了推进依法治教,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的违法和犯罪现象,继续深入开展我校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现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相关决定,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教育改革,注重教育的实效,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学校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水平,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实现教育事业的依法管理。
二、学习内容及要求:主要学习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
重点抓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条列》等法规教育。
做到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条文灌输与形象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面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三、教育对象实施普法对象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
重点对象是少年学生。
四、方法与步骤1、坚持面授为主,组织自学为辅的教育方式。
充分发挥校业余党校、校业余团校、政教处等教育机构的宣传培训教育骨干作用,层层培训普法骨干师资。
利用课常主渠道作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坚持使学校法制学习制度化、经常化。
采用集中学习辅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抓好教职员工的普法工作。
各类普法对象在组织面授予的基础上均应进行合格考试。
2、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协同有关部门要注重搞好法制教育宣传舆论工作。
要通过发放法制宣传教育读本、召开教师会议、学生班队活动、晨会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橱窗传展览、学校广播之声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
七年级上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第4课《孟子》选读教学目的: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
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专题——天下国家,《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2014-2015年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2014-2015年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3、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文化》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文化》教
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文化》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学计划
- 第一周:古代文化概述
- 课堂内容:介绍古代文化的定义和意义,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 学生活动:阅读相关资料,讨论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 第二周:中国古代文化
- 课堂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文化等。
- 学生活动:研究并展示一种中国古代文化,如写一篇关于儒家文化的文章或制作一份关于文化的海报。
- 第三周:古埃及文化
- 课堂内容:了解古埃及文化的重要事件、艺术、宗教等方面,并和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比较。
- 学生活动:参观虚拟古埃及博物馆,了解古埃及艺术品和宗
教文化。
- 第四周:希腊罗马文化
- 课堂内容:介绍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和特点,如古希腊神话、古罗马艺术等。
- 学生活动:制作一个关于希腊罗马文化的PPT或展板,分享
给同学。
- 第五周:古印度文化
- 课堂内容:了解古印度文化的、、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一篇关于古印度建筑艺术的短文。
教学进度表
以上是最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文化》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以上内容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国学教学计划(七年级)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国学工作计划李海燕时间 2015年7月11日一、教学目标:“国学经典导读”是我校特色课程之一,属人文素质教育课。
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一是增强同学们对国学文化的基本认知。
增强同学们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使同学们从理性上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知识平台,以利于他们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层次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促进自己的学习。
二、课程设置参照《中华传统文化读本》,配合自编教材,通过讲解、多媒体、小组活动、学生分享等形式,使学生进行经典诗词赏析、中国历史文化常识、著名历史人物等的学习。
本学期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为主要授课内容。
三、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对国学的初步了解和学习,对国家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本学期继续加强国学教育,让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并继续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也强化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学有所用。
在日常授课中逐步建立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魅力,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四、教学进度:时间教学内容第1周第1课时《诗经》基础知识第2课时《诗经》赏析第2周第1课时:汉字文体演变;第2课时:研习书法第3周第1课时:《楚辞》基础知识第2课时:屈原、《楚辞》赏析第4周第1课时:中国茶文化第2课时:品味茶道第5周第1课时:唐诗基础知识第2课时:唐诗赏析1第6周第1课时:唐诗赏析2第2课时:中华武术第7周第1课时:文房四宝第8周第1课时:宋词基础知识第2课时:宋词赏析第9周第1课时:学生小组展示1(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第2课时:学生小组展示2(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第10周第1课时:明清小说1第2课时:明清小说2第11周第1课时:品鉴国乐、第2课时:体验陶艺;第12周第1课时:中国上古神话传说1第2课时:琴棋书画第13周第1课时:中国上古神话传说2第2课时:传统建筑第14周第1课时:中国上古神话传说3第2课时:中国戏剧第15周第1课时:历史著名人物1第2课时:中华孝文化第16周第1课时:历史著名人物2第2课时:传统礼仪第17周第1课时:历史著名人物3第2课时:传统民俗第18周第1课时:学生小组展示1(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名人)第2课时:学生小组展示2(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名人)。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起源、发展和地位,懂得欣赏古代诗文;2. 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能正确识读、书写常用汉字;3. 学习和运用常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5.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单元:《古诗赏析与古文阅读》1.1 了解《诗经》的起源与特点;1.2 学习并欣赏《诗经》中的经典诗歌,如《关雎》、《蒹葭》等;1.3 学习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1.4 阅读并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古文诗,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1.5 进行课堂讨论与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写作能力。
2. 第二单元:《字词教学》2.1 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2.2 学习并练习常用汉字的识读与书写;2.3 学习并理解常用字词的词义及用法;2.4 进行课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
3. 第三单元:《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3.1 学习并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等;3.2 欣赏并分析古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3.3 进行简短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4 阅读并分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现代诗歌,欣赏现代诗歌的美丽与表达技巧。
4. 第四单元:《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4.1 练习学习与运用常见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2 学习并分析古代寓言故事及其寓意;4.3 阅读并分析《聪明的一休》等现代寓言故事,理解寓言与寓意的关系;4.4 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5.1 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文化意义;5.2 学习和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活动;5.3 阅读并分析《元宵节的由来》等传统节日的故事;5.4 进行手工制作、剪纸、绘画等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2.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词、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5.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4年初一语文上学期的教学计划范本(3篇)
初一语文上学期的教学计划范本单元概况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表明了作者不同凡俗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林嗣环的《口技》描述了口技人的高超技艺。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抒发了游子的乡愁。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早春景致,抒写热爱之情。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赞扬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单元教学要求1、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注重课文涉及的古汉语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
(3)体会"铭文"的特色。
难点:(1)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2)体会每篇课文的深意。
单元课时分配内容课时《黔之驴》、《陋室铭》、《爱莲说》、《口技》、《诗词五首》、阅读世界名著提高文学素养6写作____单元教学建议1、查找资料。
查找与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关的资料,可以更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要告诉大家的道理。
2、分析线索。
作为散文,大都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找到它,便于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
3、比较阅读。
选取与课文相关性高的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初一语文上学期的教学计划范本(二)一、指导思想。
二、教学要求。
2、按时间线索,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学生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的教学计划(2篇)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的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组构和基本笔画方法,提高汉字识读和书写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1. 汉字学习a) 课内学习常用汉字的书写方法和基本组构。
b) 教授汉字的写法、读音、造词等相关规则。
c) 练习写字,提高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度。
2. 课文学习a) 阅读课本中的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b) 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c) 学习课文的语法和修辞技巧。
3. 口语表达a) 练习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气进行口语表达。
b) 培养学生自信地进行口头发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a) 学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b) 练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如选材、构思、组织内容等。
c) 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写作的规范性。
5. 修辞手法的学习a) 学习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b) 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文章的表达效果。
c) 练习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6. 古代文学名著欣赏a) 阅读选取的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b) 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品味文学的魅力。
c) 学习古代文学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1. 集体授课法:教师讲解汉字学习、课文理解和语言表达等内容。
2. 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写作题目等。
3. 情景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 任务驱动法: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1. 每周安排2-3节汉字学习课,包含几个常用汉字的学习和书写练习。
阳泉七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李秀清李鑫2014年1 月目录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1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2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3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4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5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6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7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复习—————————————————————8 第8课《秦的统一》——————————————————————————————9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0 第一次周清测试———————————————————————————————11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12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13 第12课《东汉的盛衰》————————————————————————————15 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16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17 第二次周清测试———————————————————————————————18 第15课《三国鼎立》—————————————————————————————19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20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21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复习————————————————————22 第三次周清测试———————————————————————————————23 第19课《文字演变》—————————————————————————————24 第20课《青铜铸鼑》—————————————————————————————25 第21课《诸子百家》—————————————————————————————26 第22课《文化艺术》—————————————————————————————27 第23课《科学技术(上)》——————————————————————————28 第24课《科学技术(下)》——————————————————————————29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复习————————————————————————30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活的时间、地点、历史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期末复习
21
期末复习
22
期末复习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
执笔人:李树兰审核人:于伟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教学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2、学生评价、作业等级评价、量化测评。
周次
教学运行表
备注
1
《世说新语》二则
2
《世说新语》二则
3
《二十四史》通鉴》
6
《资治通鉴》
7
《祖逖传》
8
《祖逖传》
9
《大学》
10
《大学》
11
期中测试
12
《孟子》
13
《孟子》
14
《中庸》
15
《中庸》
16
《戒子歆书》
17
《戒子歆书》
18
期末复习
19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5、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网络书店中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为让自己知识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不满足于自己现在的知识水平,利用时间自学,不断地更新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检测与评价手段
1、课堂检测。
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
单元划分及时间分配
共设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1-8课
第二单元第9-15课
6、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重点
难点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