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赏析(精选5篇)

合集下载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好的诗歌,读来总是朗朗上口,意蕴无穷。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仅仅这一句,超越了是个本身,成为传世的经典,然而,好的句子是脱离不了整首诗歌的意境,只有真正领悟了全诗的真谛,才能从新的高度诠释好词好句。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全诗无论从结构,文字,还是内容、意境,皆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其美的不可方物,其美的动人心弦,各种美交互缠绵,令人如痴如醉。

一.绘画美。

同是一幅秋色图,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大气豪迈不同,《蒹葭》则是从细节中渲染了秋的萧瑟。

青仓色的天空下映衬一片灰白的芦苇地,盛夏的葱郁繁茂已不复存在,剩下的是被白霜冻得失去生气的景象,其色苍苍,其景荒凉。

水边一大片摇曳的蒹葭,和着秋水中的倒影,在同为青苍色的天际底下,水天一色,蒹葭苍苍,随风摇曳,是一幅凄迷的景象。

诗人摇着一叶扁舟,在芦苇从中寻寻觅觅,尽管芦苇挡住了去路,尽管水流让小船难以控制,但他急切的划着,因为,透过氤氲的水汽,他能看到,伊人的身影在小河的那边若影若现。

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二.音乐美。

一幅优美的画面,需要配上应景的声音才能愈发显出意境。

细细品读间,仿佛一阵声音由远及近,由弱变强。

流水碰撞的潺潺声,萧瑟的秋风拂过,芦苇摇曳的疏落声,诗人奋力划动的船桨撞上逆向的水流,哗哗作响,焦躁而急切,偶尔依稀分辨出诗人浓重的喘息,也许还能听到南飞的大雁苍凉的叫着,而这种种声音,使得原本凄清朦胧的画面带上了生命的气息和动态的张力。

这是诗中赋予我们想象的声音,而诗外的我们,每每读起,段落之间,凸显出了强烈的韵律感。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诗经《蒹葭》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蒹葭朝代:先秦作者: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XXX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风雅、XXX,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奠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施展阐发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XXX、武奠基,成、XXX,昭、XXX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XXX被逐,XXX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季,摇着XXX深切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可以反应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收拾整顿后交给太师(卖力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皇帝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XXX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蒹葭赏析(5篇)

蒹葭赏析(5篇)

蒹葭赏析(5篇)。

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境,到达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齐,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蒹葭赏析第4篇:《诗》:“蒹葭苍苍。

”《尔雅》释:“葭,一名苇,即芦也。

茅之未成者一名蒹,似萑而细,高数尺。

蒹葭,伤贤人之失志者。

暂时花发,叶已沉波,申上秋风摧折。

春苗、夜露,朔其前。

江湖摇落,要其后也。

北方风气早寒,故蒹葭望秋先零。

南方地气多暖,故在江湖者后落。

秋风摧折如彼,而远托江湖者,亦复蹉跎于岁晚乎。

末二句,隐然有自伤意。

【顾注】此咏秋日蒹葭,而兼及四时。

苗早言春,露多言夏,后落义涉冬矣。

蒹葭赏析第5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及,如何更好地欣赏这首诗,我认为重点是透过诗的语言和意境,把握诗的主题,从而增加内涵量。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蒹葭》赏析,欢迎阅读。

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

'水中让,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完整版)《蒹葭》赏析

(完整版)《蒹葭》赏析

蒹葭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简评】“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

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秦风》。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而《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之情。

整首诗分三节,每节诗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写景时,着重围绕“白露为霜”向读者传达出时令已是秋季,时间是清晨。

“自古逢秋悲寂寥”,每节诗的开头都将读者带进那萧瑟冷落的秋景之中,烘托出冷清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抒情主人公孤寂、落寞、凄婉的情感世界。

写人时,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五到八句,写追求心上人的道路艰险、曲折又漫长,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美感。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美感:一、意境美。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二、含蓄美。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蒹葭》诗歌赏析

《蒹葭》诗歌赏析

《蒹葭》诗歌赏析《蒹葭》诗歌赏析【原文】《蒹葭》年代: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⑴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⑵为:凝结成。

⑶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⑷一方:那一边。

⑸溯(sù):逆流而上。

洄:水流迂回之处。

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

阻:险阻,(道路)难走。

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

从:追寻。

⑹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

宛:宛然,好像。

宛在水中央: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⑺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宛然,好像。

⑼萋萋:茂盛的样子。

陕西.眉县.蒹葭台⑽晞(xī):干,晒干。

⑾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⑿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⒀坻(chí):水中的沙滩。

⒁采采:繁盛的样子。

⒂已:止。

⒃涘(sì):水边。

⒄右:迂回曲折。

⒅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

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

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

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

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导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6。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7。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0。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1。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

【注释】: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

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

从:就。

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

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整理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整理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整理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

下面是我整理的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盼望对你有所关心!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蒹葭: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解释①蒹葭(jianjia):芦苇。

苍苍:茂密样子。

①伊人:那个人。

①溯涸:逆流而上。

丛:追寻。

①溯游:顺流而下。

①凄凄:茂密样子。

(6)晞(XT);干。

(7)湄:岸边。

(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小沙洲。

(10)采采:茂密样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水中小沙洲。

第1页/共12页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坎坷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心。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第2页/共12页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赏析为了自己心爱人而上下求索,不管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坚贞和追求精神。

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境界,一种指向抱负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小说。

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境界。

为了练习飞行,他翅膀被折断受伤,依旧不改初衷。

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赶眼前吃食。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沙滩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意境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

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

诗经《蒹葭》鉴赏《蒹葭》译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鉴赏《蒹葭》译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鉴赏《蒹葭》译文及赏析《蒹葭》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

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蒹葭》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滩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蒹葭》译文及注释二《蒹葭》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蒹葭》原文如下:蒹葭诗经·国风·秦风〔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

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整理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国风·秦风·蒹葭》源自于诗经,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行得。

下面是我收集的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1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解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亮、茂密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密的样子3、为:凝聚成。

第1页/共8页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仿佛,似乎。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第2页/共8页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心。

河边芦苇密又繁,早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赏析(精选5篇)
蒹葭赏析(一):
《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梦想,是自我魂牵梦绕的意中人,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

到达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

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

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

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到达的。

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梦想。

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为了自我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那个伊人,其实也能够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梦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

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我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

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我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到达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
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梦想冲刺。

蒹葭赏析(二):
这首《蒹葭》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构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很多人对它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前四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寥寥十六字就勾画出了深秋时间一个形单影孤的女子独站在江中小洲的画面,但这首诗是否就是真如此刻人们所想是一首感情诗呢?
《蒹葭》
可是从前《蒹葭》被认为是一首政治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作者不详《毛诗序》、郑玄《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

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

也许这两种解释是正确的,可是由于没有任何证据存留下来,所以无法证实《蒹葭》的真正意思了。

蒹葭赏析(三):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完美感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境。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
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到达的种种追求,都能够在那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那里的伊人,能够是贤才、友人、情人,能够是功业、梦想、前途,甚至能够是福地、圣境、仙界;那里的河水,能够是高山、深堑,能够是宗法、礼教,也能够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感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必须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

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

她一会出此刻水边,一会又出此刻水之洲。

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境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

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
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经过对眼前真景的描述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

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

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境,到达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齐,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蒹葭赏析(四):
《诗》:蒹葭苍苍。

《尔雅》释:葭,一名苇,即芦也。

茅之未成者一名蒹,似萑而细,高数尺。

蒹葭,伤贤人之失志者。

暂时花发,叶已沉波,申上秋风摧折。

春苗、夜露,朔其前。

江湖摇落,要其后也。

北方风气早寒,故蒹葭望秋先零。

南方地气多暖,故在江湖者后落。

秋风摧折如彼,而远托江湖者,亦复蹉跎于岁晚乎。

末二句,隐然有自伤意。

【顾注】此咏秋日蒹葭,而兼及四时。

苗早言春,露多言夏,后落义涉冬矣。

蒹葭赏析(五):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及,如何更好地欣赏这首诗,我认为重点是透过诗的语言和意境,把握诗的主题,从而增加内涵量。

我们明白,诗是一种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诗歌所包蕴的极为丰富有成效的资料,往往依靠精炼和谐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蒹葭》能够说是此类典范。

全诗共分三章,用的是一意三叠的章法,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这首诗每节的头一句都是经秋景作为发端,给人以凄清之感,在水一方写伊人可望而不可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写出了伊人难求,
伊人宛在,觅之无踪,在主人公长时间的反复追寻中,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出了主人公执著的感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爱之人欢会倾诉的怅惘情怀。

作者在描述秋景的时候,语言凝炼,精妙,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写出了蒹葭的色彩由暗到亮、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景物描述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霜晨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情绪,因而它才到达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令人神思遐想,叹赏不己。

这首诗的意境是优美的,细品诗文,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痴情恋者,踯躅水畔,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人,而伊人似在水一方,但一水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及,恋者心醉神迷,内心痛苦,难以名状,而伊人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隐时现,此情此景又使这位恋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全诗读来只觉景色凄清,烟波万状,境界幽邃,意境朦胧,意蕴无穷,其艺术意境的创造十分独特,这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人追寻恋人如梦似幻,如痴如醉,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一体,仿佛这烟波万状的景致就是此时诗人痴迷的梦幻幻化而成,情景交融。

其次,恋者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一体,正是因为伊人身影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才牵引着恋者执著地追寻,不愿放弃。

第三,恋者溯洄溯游从之的急切心境与可望见时不可及的境界浑然一体,情由景生,境带情韵,令人回味无穷。

第四,恋人追求无果的失意,郁闷心境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体,自古以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恋者追寻伊人不获的失意、烦恼和痛苦与秋苇秋霜、秋水的悲凉之境交融,此时萧索之景正是恋者凄楚心绪的流露。

第五,伊人高洁、可敬、可爱、令人心驰神往的美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了。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得这首情诗极富张力,其蕴藏量宏深,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象、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