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原文、赏析
除夜作-古诗-赏析
除夜作-古诗-赏析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1)除夜:除夕的晚上。
(2)转:变得。
(3)凄然:凄凉悲伤。
(4)霜鬓:白色的鬓发。
(5)明朝(zhāo):明天。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赏析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
“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
《除夜作》全文翻译赏析
《除夜作》全文翻译赏析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诗鉴赏“旅馆寒灯独不眠”,诗的首句所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启人联想,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可以想见,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散发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逼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的景象,那更是让人心情悲凉。
因此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设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这也是一个转折句,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而引出下文。
“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究竟是什么使得诗人“转凄然”呢?这时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然而,却又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方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
那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因此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
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将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曲折含蕴。
这三、四两句是对一、二两句的回答说明“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一是思乡心切,二是伤老大无成,岁月无情。
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
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着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
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着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出自唐代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一作:愁鬓)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赏析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
“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中问道,是什幺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
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
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秋思》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张籍《秋思》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秋思》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⑴。
复恐⑵匆匆说不尽,行人⑶临发⑷又开封⑸。
注释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秋思》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作者简介: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而后李绅、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作品介绍:《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秋思》赏析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诗词赏析: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对的意思
诗词赏析: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对的意思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对的意思除夕之夜,我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鬓发已雪白如霜。
明天又是新的一年,我将再添一岁了。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
“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
”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古诗词鉴赏《除夜》
古诗词鉴赏《除夜》古诗词鉴赏《除夜》1《除夜作》作者:高适原文: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1、除夜:除夕的晚上。
2、转:变得。
3、凄然:凄凉悲伤。
4、霜鬓:白色的鬓发。
5、明朝:明天。
诗意: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赏析: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
“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江城子·苏轼》原文与赏析
《江城子·苏轼》原文与赏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诗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
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他被贬职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王弗是个知书识礼的贤慧的妇女,十六岁与苏轼结婚,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在汴京(今开封)去世,只活了二十七岁。
死后归葬于故乡四川的祖茔。
苏轼于王弗死后十年,夜梦相见,情不能抑,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梦前的思念。
“十年”之中,一“生”一“死”,“两茫茫”,死者茫茫不知去向,生者茫茫无尽思量。
“茫茫”写出了人冥幽隔,无限怅惘;“两”概及双方,崭露夫妇情深之意,内含生死异域之慨。
词人宕开一笔,说“不思量”,好象要忘却,可是紧承一句“自难忘”,顿挽前意,一经腾挪,更见十年来思想日坚,情意弥笃。
“难忘”但“难见”——“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说妻子在千里外的孤坟中,一片凄凉,却无法向自己倾吐,还是说自己遭受贬斥境遇凄凉,无法向爱妻千里外的孤坟痛诉呢?两者兼而有之。
先言无法相见,接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笔势回环,擒纵自如,以假设句说,即使见了也不识了,“尘满面”,仕途失意,生活颠簸,风尘满面了;“鬓如霜”,不仅岁月催人老,而且身处逆境的忧虑,怀念妻子的相思更令人速老,两鬓如霜染了。
上片以“两茫茫”笼括下文,“不思量”一纵,“自难忘”一擒;“无处话凄凉”一放,“纵使相逢”一收,波澜曲折,回环往复,正是词人愁肠百转的反映。
词的下片主要写梦中相见。
夜来幽梦“忽”还乡,一个“忽”字,有迷离恍惚之意,应上片的“茫茫”;有突如其来之意,应上片的“无处话凄凉”。
梦中见妻子正在“小轩窗”前“梳妆”,这正是当年妻子的生活情形,小窗人静,镜中花开,仍是年轻貌美。
既然见到了,正可“话凄凉”,可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描述除夕 古诗
描述除夕古诗《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二、衍生注释:- “寒灯”:寒冷的灯光,这里用来烘托出旅馆的清冷氛围。
- “客心”:旅客的心,也就是诗人自己在旅途中的心情。
- “霜鬓”:白色的鬓发,形容自己已年迈。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主要围绕着除夕夜的思乡之情展开。
情感上,诗人在除夕夜身处旅馆,孤灯寒照,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满心的凄凉。
从表现手法来看,先写自己在旅馆孤身不眠,引出自己心情的“凄然”。
然后转换角度,不直说自己思念故乡的亲人,而是巧妙地说故乡的亲人在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这种“对写法”,把深挚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婉曲含蓄。
同时,诗人想到自己已是鬓发斑白,新的一年又来,又添了几分岁月的感伤。
四、作者介绍: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早年游历广泛,也经历了不少坎坷,像这首诗就是他在旅途中所作,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细致的情感,并通过诗歌传情表意。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春节的时候,小李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只能独自住在公司的宿舍里。
看着窗外绚丽的烟花,他想起了高适的《除夜作》中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这不就正像自己此时的状况吗?宿舍里冷冷清清的灯光,自己孤单单地无法与家人团聚,心中那股凄凉劲儿就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
例子二:王老已经在外漂泊多年,每年春节都是他最难过的时候。
今年除夕,他坐在自己简陋的出租房里,抚摸着自己花白的头发,突然就明白了高适在《除夜作》里所说的“霜鬓明朝又一年”的那种时光匆匆、思乡急切的感慨。
尽管自己没有诗人在旅馆里那么分明的孤独场景,但是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浓浓的乡愁是那么相似。
例子三:语文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解古代关于除夕的诗词。
当讲到高适的《除夜作》时,老师生动地描绘着那个场景:“你们看啊,诗人除夕夜在旅馆里,就着寒灯睡不着觉呢,这得多孤单。
高适的诗词《除夜作》赏析
高適的诗词《除夜作》赏析《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
“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
”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觞州月,闺中只独看。
2021年《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as long as you try very hard, you can achieve anything.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1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古诗简介《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诗精练含蓄,故前人谓此诗:“添著一语不得。
’’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
过年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岁。
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长大,已过中年的人则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们对此事都比较计较,当然有兴高采烈与感慨系之之不同。
高适这首诗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写,“年味”很足,传诵极广。
翻译/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客心:自己的心事。
转:变得。
凄然:凄凉悲伤。
③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zhāo):明天。
赏析/鉴赏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的意思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的意思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李白《静夜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唐】李白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抬起头来,看到窗外的明月,便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故乡啊,你到底在哪儿?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泪珠从眼角落下。
想到此处,又一阵清风吹过,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诗人看着明月,想起自己已经离开家乡多年了,回首往事,内心有很多感触。
于是,诗人在诗中写道: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这里的“举头”和“低头”都是极力地仰着头,使得他的目光越过高楼,一直投向那最高的山峰,并由此引发出一个联想:故乡啊,我抬头看见的不再是皎洁的明月,而是你的脸庞!但是,当他看见窗前的小树时,又一个联想浮上心头:故乡啊,我低头看见的不再是嫩绿的枝芽,而是你的笑容!我不愿见你的愁眉苦脸,我多么渴望你能开颜一笑啊!“一轮秋月照窗来,一片相思入梦怀”,可是现实呢?这本该是一轮满月的秋夜啊!然而此时却是“一片秋月照窗来”,而这寂寞的月光,无人欣赏,只有进入那甜美的梦境,才能得以缓解!正如李白所说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举头望明月”表现了诗人翘首遥望,急于想见到故乡的心情,而“低头思故乡”表现出诗人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含蕴深厚,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深受人们的喜爱。
“乡愁”是我们每个人的感情世界里永恒的话题。
说起乡愁,有人愁的是物质上的,有人愁的是精神上的,还有人愁的是纯粹的“无形之愁”。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精神上的乡愁”。
乡愁啊,或许真的像余光中先生说的那样: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是一弯远远的港湾;是一支深深的恋歌;是一种浓浓的期盼……乡愁,有时候也许会像火柴一样擦亮你心中的明灯。
唐高适《除夜作》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
唐高适《除夜作》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除夜作》古诗由唐代诗人高适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除夜作》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解释】1.除夜:除夕之夜。
2.客心:自己的心事。
3.转:变得。
4.凄然:凄凉悲伤。
5.霜鬓:白色的鬓发。
6.明朝(zhāo):明天。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渤海蓨(今河北衡水市景县)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创作背景】周勋初将此诗系于公元750年(天宝九载),根据是:“高适游踪虽广,然离梁宋而至远地,亦不过闽中、幽州、陇右、河西、剑南数地而已。
高适至闽中时,年岁尚轻;次至幽州时,未及‘霜鬓’之年;至陇右、河西、剑南时,已甚得意,与此诗内容不合,故知此诗定作于第二次北上。
”【赏析】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旅馆寒灯独不眠”,诗的首句所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启人联想,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可以想见,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散发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逼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的景象,那更是让人心情悲凉。
高适《除夜作》古诗原文我爱古诗词
高适《除夜作》古诗原文《除夜作》高适〔唐代〕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一作:愁鬓)译文及注释译文一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
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译文二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
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
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
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客心:自己的心事。
转:变得。
凄然:凄凉悲伤。
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zhāo):明天。
赏析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高适《除夜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高适《除夜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独自夜宿旅馆孤灯下彻夜难眠,客人的心情因何事转为凄然。
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天明时看两鬓如霜感叹又过了一年。
阅读及答案(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3)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答:渲染了清冷凄凉的氛围(1分) 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情(1分)(4)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认为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作故乡亲人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试作简要评析。
(2分)答: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写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因而显得“愈有意味”。
(5)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并回答作者“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
(4分)答①客居他乡,思乡心切:②感慨时光易逝,岁月无情。
二:相关试题及参考答案3.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4.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5.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参考答案:3. 凄清(孤寂、凄凉、冷清)4. 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5.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这是从对方着笔,也即反客为主的表现手法。
三:(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2)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过春节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过春节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除夜作唐代: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新年作唐代: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岁夜咏怀唐代:刘禹锡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我一年比一年不得意,新的一年又将会如何?回忆过去一起交游的朋友,现在活着的还有多少?我把闲居当作自由自在,把长寿看作补回岁月蹉跎。
只有春色不管人情世故,在闲居的时候还来探望我。
桂州腊夜唐代: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除夜作唐高适翻译
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除夜作唐高适翻译除夜作高适(唐)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一句中“旅馆寒灯独不眠”。
除夕,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围炉守岁,然而此时的诗人显然并不在家。
“旅馆”二字,告诉我们诗人正旅居他乡,所以此刻耀眼的灯火,在诗人的心中,都已不能体会到温度,而称之为“寒灯”。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多少团圆人在家中叙旧守岁,但诗人却说在灯前“独不眠”。
此“不眠”却非彼“不眠”,家中的“不眠”是亲情的守候,诗人的“不眠”却是远行人的孤单。
这里让猫妈不禁想到咱们之前讲过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中那句“抱膝灯前影伴身”,这与本诗的第一句有同病相怜之感。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从周围的景,写到了人。
“客心”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心事。
一个“客”字,纵然隔着时空,仍能感受到诗人在他乡的拘谨与苦闷,李煜曾道“梦里不知身是客”,“客”意味着眼前之地再好,自己也终究不过是个旁人。
尤其是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时间,“客”字更显伤人,所以诗人才会心感“凄然”。
诗人在第二句中发问“何事转凄然”?紧接着,第三四句便自问自答。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和“千里”都用了指代的手法,分别指的是家乡的亲人与诗人自己。
故乡的亲人,今夜一定也在强烈的思念着我!然而我已是“霜鬓明朝又一年”。
孩子们过年,过的是岁岁进步,诗人过年,却不免哀伤的想到,自己鬓发斑白,过了今夜,便又老了一分。
整首诗哀伤的氛围和除夕夜家家户户团圆的场景是如此格格不入,虽然诗人已经尽力克制,但诗中的哀伤却溢出纸面。
不能团圆的除夕夜,也许诗人最大的情感出口,就是写一首这样的诗,把思念与哀伤放进诗里。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是除夕夜诗人因客居他乡和年岁将逝而产生的悲伤之感。
诗词赏析:高适《除夜作》
诗词赏析:高适《除夜作》除夜作唐代: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一作:愁鬓)译文二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
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
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很多白发啊。
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
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客心:自己的心事。
转:变得。
凄然:凄凉悲伤。
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zhāo):明天。
创作背景周勋初将此诗系于天宝九载(750年),根据是:“高适游踪虽广,然离梁宋而至远地,亦不过闽中、幽州、陇右、河西、剑南数地而已。
高适至闽中时,年岁尚轻;次至幽州时,未及‘霜鬓’之年;至陇右、河西、剑南时,已甚得意,与此诗内容不合,故知此诗定作于第二次北上。
”赏析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不过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个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2021年《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as long as you try very hard, you can achieve anything.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1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古诗简介《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诗精练含蓄,故前人谓此诗:“添著一语不得。
’’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
过年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岁。
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长大,已过中年的人则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们对此事都比较计较,当然有兴高采烈与感慨系之之不同。
高适这首诗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写,“年味”很足,传诵极广。
翻译/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客心:自己的心事。
转:变得。
凄然:凄凉悲伤。
③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zhāo):明天。
赏析/鉴赏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赏析这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
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
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
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
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
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缓缓吟唱:“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虽有“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的重逢之乐,但苏辙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宦海沉浮,变幻莫测,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他忧伤地想:我们现在是“剑外思归客”,但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楼望故乡,归期终未卜啊!一时悲从中来,苏辙无语凝噎,忍不住转过头,青衫泪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出自唐代高适的《除夜作》
原文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一作:愁鬓)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创作背景:周勋初将此诗系于公元750年(天宝九载),根据是:“高适游踪虽广,然离梁宋而至远地,亦不过闽中、幽州、陇右、河西、剑南数地而已。
高适至闽中时,年岁尚轻;次至幽州时,未及‘霜鬓’之年;至陇右、河西、剑南时,已甚得意,与此诗内容不合,故知此诗定作于第二次北上。
”
赏析
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