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耕作学答案
耕作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 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3 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4 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5 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6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7 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 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9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0 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二、填空题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带宽。
2 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三、单项选择题1(3)2(5)3(4)4(3)5(2)6(3)7(1)8(3)9(5)10(1)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包括自给性与商品性需要两大部分。
(1分)(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1分)(3)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
(1分)(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
(1分)(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
(1分)(6)作物组成的确定。
(1分)2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
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移栽技术已运用到棉花、油菜、烟草、甘薯、谷子、高粱上,甚至已试验应用到麻类、豆类、小麦、甘蔗、马铃薯等作物上,大有形成移栽农业之势。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
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C)。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总量无限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半气相型
2.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D)。
a 合理灌溉
b 硝化抑制剂
c 改进氮肥施用技术
d 多施有机肥
3.以下哪项不是氮的输出途径(C)。
a 淋失
b 挥发
c 作物吸收
d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
4.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以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循环输入的是(A)。
a 土壤矿质分解
b 土壤固定
c 土壤的淋失
d 土壤的冲刷
5.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时间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6.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C)。
a 植物固氮
b 人工固氮
c 微生物氮转化
d 非生物固氮
7.以下关于磷循环哪项是错误的(D)。
a 持续性受威胁
b 典型沉积型循环
c 生物小循环为主
d 磷循环是双向循环
8.下列关于沉积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循环缓慢,不受干扰,成为”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节,变化较大
b 循环缓慢,受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
耕作学作业题
2、垄作耕法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生长。
3、防风蚀水蚀
4、具有先发治草的杂草防除体系
5、耕种结合、更管结合
6、肥沃土集中
7、垄作耕法一机多用,配套机械组件少,机械投资小。
缺点
1、固有垄作耕法受农具限制,耕作层浅。
2、固有垄作耕法用原始的木制大犁作业效率低,在人少地多条件下不便于精耕细作。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土壤有机胶体及有机无机复合体具有强大的吸收性能,吸收保持着大量养分元素,尤其是其代换吸收的养分元素可以随时迅速供给植物利用。因此,土壤有机质是维持土壤保肥供肥性能的物质基础。
三、论述题
1、试论述深松耕法的由来以及作业方法。
答:深松耕法是黑龙江省为了进一步稳产、高产和加速田间作业机械化进程的要求而研究产生的一种新耕法。它是以深松铲间隔深松,局部打破犁底层,形成纵向虚实并存耕层结构的耕作方法。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农学”《耕作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1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农学”《耕作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根据作物对地力的消耗程度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高产作物B.耗地作物C.兼养作物D.养地作物2.根据作物对生态、经济条件的适应性,可将其适应区分为()。
A.生态经济最适宜区B.生态经济次适宜区C.生态经济适宜区D.生态经济不适宜区3.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A.正确B.错误4.下列作物中属于小春作物(秋冬播)的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D.甘薯5.生活子包括()等。
A.光B.水C.温D.肥6.下列内容属于多熟种植作用的是()。
A.提高土地利用率B.提高农民经济效益C.提高劳动效率D.增加作物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年生产力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A.前提B.保障C.基础D.目的8.()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A.作物布局B.复种C.种植制度D.间套作9.与现实生产水平最接近的是()。
A.气候生产潜力B.光合生产潜力C.光温生产潜力D.土地生产潜力10.翻耕的主要工具是()。
A.有壁犁B.无壁犁C.深松铲D.钉齿耙11.根据作物对光周期反应(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可将作物分为()。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C.中性作物D.喜光作物12.耕作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A.正确B.错误13.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资金生产率C.提高肥料利用率D.提高光能利用率14.一个生产单位或地区如何提高复种的程度和效果?15.在下列作物中,属于养地作物的是()。
A.禾谷类B.油菜C.薯类D.豆类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因此生产上要“不误农时,适时种植”。
()A.正确B.错误2.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纬度北高南低B.纬度北低南高C.季节夏低冬高D.海拔低低高高3.()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耕作学(本科)》在线作业
B. 专一性;
C. 伴生性;
D. 广谱性。
-----------------选择:A
14. 19.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作用土层最深的是( )。
A. 深松耕;
B. 耙地;
C. 中耕;
D. 翻耕。
-----------------选择:A
15. 8.下列种植方式中,充分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主要是( )。
A. 马铃薯;
B. 小麦;
C. 水稻;
D. 玉米。
-----------------选择:A
8. 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
A. 前提;
B. 保障;
C. 基础;
D. 目的。
-----------------选择:C
9. 13.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
-----------------选择:ABD
2. 10.根据土垡的翻转情况,翻耕分为( )。
A. 全翻垡
B. 深翻垡
C. 半翻垡
D. 分层翻垡
-----------------选择:ACD
3. 8.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包括( )。
A. 充分地年产量。
-----------------选择:D
4. 3.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 )。
A. 提高劳动生产率;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提高肥料利用率;
D. 提高资金生产率。
-----------------选择:B
5. 1.( )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耕作学练习题
《耕作学》练习题第一章引论部分一、填空题1、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以为中心,为基础。
2、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是与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水土保持,以及等。
4、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即功能和功能。
5、与单项技术不同,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特点往往带有较强的,,和。
6、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精致农作,经济高效,和持久发展。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8、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有很强的,但也包含着一定宏观布局的软科学内容。
二、选择题1、耕作制度包括的2大部分:( )A.种植制度B.旱作农业C.养地制度D.农牧结合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种植制度范畴:( )A.作物布局B.熟制C.平衡施肥D.种植方式3、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体现在:( )A.减少投入B.技术指导C.宏观调控与决策D.高产优质4、下面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A.生产程序机械化B.生产技术科学化C.农业主体知识化D.作物管理工业化5、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体系有:( )A.多熟种植B.节水农业C.营养管理D.农制改革三、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2、种植制度3、养地制度4、农作制度四、简答题1、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中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哪些?五、论述题1、耕作制度的含义?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2、简述为什么要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3、论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第二章作物布局一、填空题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和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即解决、与的问题。
2、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3、作物布局的原则应该以为基础,为目标,为可行性。
4、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四级,分别是、、和。
耕作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1. 下列作物属于喜温作物的有:()A、大豆B、油菜C、水稻D、玉米2. 农村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A、农村产业结构B、农业结构C、种植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D、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内部结构3. 多熟种植主要包括:()A、间作B、套作C、混作D、复种4. 下列属于套作的有:()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麦/玉米/甘薯5. 免耕主要优点是:()A、减少水蚀和风蚀B、农耗时间减少C、节约成本D、减少病虫害6. 下列作物属于耐旱怕涝作物是:()A、棉花B、水稻C、甘薯D、玉米7. 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的区域称为:()A、最适宜区B、适宜区C、次适宜区D、不适宜区8.间套作的互补效应主要包括:()A、密植效应B、时间效应C、营养异质效应D、补偿效应9. 忌连作的作物有:()A、西红柿B、水稻C、小麦D、马铃薯10. 基本耕作主要包括:()A、翻耕B、深松耕C、耙地D、旋耕二、名词解释1. 养地制度2. 多熟种植3. 立体种养4. 轮作5. 免耕6. 耕作制度7. 作物生态适应性8. 复种9. 土地当量比10. 耕层构造三、计算1、某单位种植了500 hm2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6400kg,夏玉米7800kg;而同等条件下单作,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8000kg,夏玉米9750 kg。
计算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
2、某单位有耕地600 hm2,其中粮田400 hm2,果园200 hm2。
粮田中有200 hm2小麦套种玉米,100 hm2小麦收获后复种夏甘薯,100 hm2玉米间作花生;果园中有100 hm2苹果间作蘑菇,100 hm2冬枣间作小麦。
计算该单位粮田、果园及所有耕地的复种指数。
四、简答1.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功能有哪些?2. 作物布局中应注意处理好哪几个关系?3. 保护性作物种植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我国节水抗旱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 为什么在免耕条件下不松土作物也能生长?6.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宏观布局功能有哪些?7. 作物生态适应性包括哪些方面?8. 运用复种时应该考虑哪些条件?9. 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是什么?五、论述题1. 论述复种效益原理。
耕作学4
1.(5分)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D)。
A.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B.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C. 长江流域山地D. 东北平原地区得分:5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2.(5分)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D)。
A. 半气相型B. 总量无限C. 生物小循环为主D. 生物小循环无口得分:5知识点:6.2 农田土壤培肥3.(5分)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C )。
A.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B.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C.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D.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得分:5知识点:1.2 耕作制度原理4.(5分)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C)。
A.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B.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C.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D.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得分:5知识点:4.1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5.(5分)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D )。
A.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B.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C. 技术性强得分:5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6.(5分)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B )。
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长江中下游D. 东北平原得分:5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7.(5分)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B )。
A. 亚麻B. 冬小麦C. 甜菜D. 大豆得分:5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8.(5分)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A)。
A. 小麦//棉花B. 玉米//甘薯C. 春小麦//马铃薯D. 玉米//大豆得分:5知识点:3.3 间混套作9.(5分)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A)。
A. 耙地B.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C. 免耕播种D. 覆盖得分:5知识点:5.4 保护性耕作10.(5分)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A )。
061721804耕作学 答案
耕作学试题答案2(课程代码:0617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 5分)1-5. A A A C C6-10 B B C C A11-15 C C C 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 5小题,每小题1分,共1 5分)16.在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中,可将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划分为四级: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17.热量是决定当地能否进行复种和复种程度的首要条件。
18.连作危害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三个方面。
19.在耕作学中符号“一”表示年间接茬种植。
20.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物理性状,主要包括土壤孔隙度、通气性、温度、湿度及土壤紧实度。
21.除草剂的使用时期有播前处理、苗期处理和作物收获后。
22.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应多于1000 壤米。
23.复种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水分和养分条件。
24.土壤耕作的基本耕作方法包括翻耕、深耕和旋耕。
25.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阶段。
26.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耕作制度。
27.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28.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八种。
29.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套作。
30.土壤次级耕作措施,主要包括耙地、耱地、镇压、中耕、起垄和作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32.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3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34.休闲:是指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35.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冠,每小题5分,共30分)36.简述提高年单产的途径。
答题要点:(1)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1分)(2)努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
耕作学练习题
《耕作学》练习题第一章引论部分一、填空题为基础。
2、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是与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水土保持,以及等。
4、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即功能和功能。
5、与单项技术不同,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特点往往带有较强的,,和。
6、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精致农作,经济高效,和持久发展。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8、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有很强的,但也包含着一定宏观布局的软科学内容。
二、选择题1、耕作制度包括的2大部分:( )A.种植制度B.旱作农业C.养地制度D.农牧结合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种植制度范畴:( )A.作物布局B.熟制C.平衡施肥D.种植方式3、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体现在:( )A.减少投入B.技术指导C.宏观调控与决策D.高产优质4、下面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A.生产程序机械化B.生产技术科学化C.农业主体知识化D.作物管理工业化5、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体系有:( )A.多熟种植B.节水农业C.营养管理D.农制改革三、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2、种植制度3、养地制度4、农作制度四、简答题1、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中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哪些?五、论述题1、耕作制度的含义?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2、简述为什么要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3、论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第二章作物布局一、填空题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或田地上的分布,即解决、与的问题。
2、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3、作物布局的原则应该以为基础,为目标,为可行性。
4、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四级,分别是、、和。
5、指的是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C及满分答案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C及满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小麦优势区主要分布在(D)。
a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b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c 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d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2.下列种植方式土地利用程度最高的是(C)。
a 一年一熟b 休闲c 一年两熟d 两年三熟3.间作与套作的区别在于(B)。
a 资源利用程度b 共生期的长短c 操作的难易程度d 空间分布特征4.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B)。
a 大豆b 冬小麦c 甜菜d 亚麻5.下列作物属于忌连作的作物有(A)。
a 西瓜b 玉米c 大麦d 小麦6.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B)。
a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b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c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d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7.下列轮作模式属于复种轮作的是(B)。
a 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玉米b 小麦-水稻-→小麦-水稻—→蚕豆-水稻c 大麦-水稻-水稻-→马铃薯/玉米-水稻-→大麦-水稻-水稻d 小麦—→大豆—→玉米—→小麦8.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A)。
a 东北平原地区b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c 长江流域山地d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9.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D)。
a 玉米//大豆b 春小麦//马铃薯c 玉米//甘薯d 小麦//棉花10.下面不属于翻耕对土壤作用的是(D)。
a 翻土b 碎土c 松土d 覆盖二判断题1.表土耕作主要类型主要有翻耕、深松耕、中耕。
Ba 正确b 错误2.农田综合生产力是指农田种植农作物获得持续高产稳产的能力,一般是当季或者一年作物的产量。
Aa 错误b 正确3.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a 正确b 错误4.氮循环的特点包括总量有限、生物小循环为主、半气相型等。
Ba 正确b 错误5.碳循环的特点是总量无限,直接进入食物链,快、均匀、充足,大气二氧化碳年增1ppm。
Aa 正确b 错误6.常规地有机质分解快,肥力状况决定与投入和输出的平衡状态。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耕作学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2、作物布局3、免耕4、轮作5、茬口6、叶日积7、套作8、休闲9、耕作制度10、LER11、复种指数12、生态位13、冠竞争15、种植制度16、边际效应17、作物生态适应性 19、根竞争21、农业资源23、土壤耕作25、多熟种植26、农牧结合27、立体种植28、养地制度29、水土流失30、风蚀31、换茬32、耕作学33、幅宽34、单作(sole cropping) 35、间作(row intercropping) 36、混作(mixed intercropping):37、复种(sequential cropping) 38、种植指数39、熟制40、撂荒(shifting cultivation) 41、种养结合42、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43、土壤耕作(soil tillage): 44、土壤宜耕性(土壤耕性) 45、土壤耕作制46、农业自然资源47、复种轮作48、沟垄耕作法49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50土壤耕作51种植方式(种植形式)52农业生态系统53生物群落54十分之一定律55土地当量比56生活型57耕层构造58密植效应59生态龛60正对等效应61土壤培肥62耕法63土地生产潜力64集约耕作制65基本耕作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D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D及满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C)。
a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 减少风蚀水蚀c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d 降低生产成本2.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D)。
a 免耕播种b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c 覆盖d 耙地3.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缺点是(C)。
a 表层土壤养分富化下层贫化b 地温下降c 易造成水土流失d 长期土壤变紧实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是(B)。
a O2b CO2c COd N25.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B)。
a 重金属b Pc Nd K6.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直接进入食物链b 总量无限c 循环不充足d 循环快而均匀7.以下哪项不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所带来的后果(C)。
a 全球气候变暖b 季节不变c 种植面积向高纬度扩展d 干旱加剧8.下列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的是(B)。
a N2、NO、N2Ob N2O、CH4、CO2c CH4、O2、N2Od CO、CO2、O2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b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c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d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10.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D)级。
a 三b 五c 六d 四二判断题1.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
Aa 正确b 错误2.社会需要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推动耕作制度改革的动力。
Ba 正确b 错误3.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众多任务,主要包括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效益问题与生态问题。
Aa 正确b 错误4.熟带的划分主要以热量(积温)条件为依据。
Aa 正确b 错误5.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区是复种指数最高的一个分区。
Ba 正确b 错误6.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持久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7-02-16 08:52:05
一、单选题
1. (5分)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
A.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
B. 东北平原地区
C. 长江流域山地
D.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
..2. (5分)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半气相型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总量无限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2 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3. (5分)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
B.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
C.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
D.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2 耕作制度原理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4. (5分)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
A.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B.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C.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
D.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
..5. (5分)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
A.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
B.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
C. 技术性强
D. 商品率高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 .解析
..6. (5分)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
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A .解析
..7. (5分)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
A. 甜菜
B. 大豆
C. 冬小麦
D. 亚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8. (5分)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
A. 玉米//大豆
B. 小麦//棉花
C. 春小麦//马铃薯
D. 玉米//甘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3 间混套作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
..9. (5分)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
A.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
B. 覆盖
C. 耙地
D. 免耕播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4 保护性耕作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
..10. (5分)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
A.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
B. 降低生产成本
C.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D. 减少风蚀水蚀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土壤耕作措施展开解析.答案 A .解析
..二、判断
1. (5分)保护性耕作的缺点有风蚀、水蚀严重,水分损失,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破坏土壤耕层构造,能耗与成本增加。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2. (5分)心土层指的是30~50cm土壤结构紧密,受外界影响较小,肥力因素较为稳定,物质转化慢,对耕层肥力和作物生长有影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3. (5分)耕层指的是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壤、也是作物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约30~45cm。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4. (5分)基本耕作主要类型主要有翻耕、深松耕、旋耕。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5. (5分)土壤耕作的任务有调整耕层三相比、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翻埋残茬、肥料和杂草、消灭病虫害。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6. (5分)轮作造成作物病虫草害越来越严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7. (5分)影响茬口特性的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生物因素和耕作栽培措施。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8. (5分)三熟区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以灌溉和水田农业为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正确.解析
..9. (5分)耕作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行着不断的演进,现在耕作制只演进到了常年耕作制。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10. (5分)农田土体主要层次有覆盖层、种床层、稳定层、犁底层。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耕作学展开解析.答案错误.解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