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免疫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诊断研究报告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诊断研究报告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诊断研究报告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组织和器官的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往往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诊断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理的关键步骤。

及早准确地诊断疾病,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降低疾病的进展风险。

因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诊断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诊断进行研究,并总结相关知识和发现。

通过深入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现有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我们希望能够为医疗领域提供更好的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祝阅读愉快!背景祝阅读愉快!背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和损伤身体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疾病。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防御系统,其目的是识别和攻击入侵的微生物和其他外来物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错误地将身体自身组织和器官视为威胁,因此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和损伤身体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疾病。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防御系统,其目的是识别和攻击入侵的微生物和其他外来物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错误地将身体自身组织和器官视为威胁,因此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可以影响身体的不同系统和器官,例如关节、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系统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在特定人群中更为常见。

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患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这可能与性激素和其他生物学因素有关。

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也可能增加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定义、常见类型和影响人群的范围对于进行相关研究和诊断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面,我们才能更好地治疗患者、预防疾病的发生并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2017年自身免疫性脑炎中国专家共识解读(精华版)

2017年自身免疫性脑炎中国专家共识解读(精华版)

2011年
• Dalmau报道了3年内100例病人,说明该病 不是一种罕见疾病。
Dalmau J, et al. Paraneoplastic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 associated with ovarian teratoma. Ann Neurol 2007;61:25–36. Dalmau J, Lancaster E, Martinez-Hernandez E, Rosenfeld MR, Balice-Gordon R.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nti-NMDAR encephalitis. Lancet Neurol 2011;10:63–74.
边缘系统症状:近事记忆减退、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3 个症状中的1个或者多个。
脑炎综合征:弥漫性或者多灶性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基底节和(或)间脑/下丘脑受累的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且精神心理专科认为不符合非器质疾病。
3.2 AE诊断条件
3.2.2 辅助检查: 具有以下1个或者多个的辅助检查发现,或者合并相关肿瘤。
《自身免疫性脑炎中国专家共识 2017》 解读
临床医生面对的问题: 一项基于California 1500例脑炎患者的调查显示: 16%的患者找到了确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感染性脑炎 ) 13%的患者存在可能的发病机制 8%存在非感染性病因 2/3的患者病因不明
边缘性脑炎
(Limbic Encephalitis,LE)
推荐意见
抗神经元表面蛋白抗体相关AE包括抗NMDAR脑炎、边 缘性脑炎与其他AE综合症三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诊断研究报告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诊断研究报告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诊断研究报告引言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以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为特征的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以及诊断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识别为外来入侵物质,从而发动免疫攻击的疾病。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无力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家系研究和基因关联研究进行评估,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特定的HLA基因型相关联。

环境因素如感染、吸烟和药物使用等,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免疫系统异常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症状,但通常都表现为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导致炎症的出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疲劳、发热、皮疹、肌肉无力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因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变化情况等。

体格检查可以发现一些与特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体征。

2.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炎症标志物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和炎症程度。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器官损伤情况,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活检检查:对于需要确定病变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活检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综合以上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进行诊断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2017年我国医药CMO行业综合发展情况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医药CMO行业综合发展情况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医药CMO行业综合发展
情况图文分析报告
(2017.6.27)
一、CMO 成为制药行业一环,涉足药品生命周期众多阶段
药品合同生产组织(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CMO)是 20 世纪诞生的一种新兴外包服务模式,与合同研究组织(CRO)一样,在创新药与重磅药的研发生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CMO 企业主要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为其提供生产工艺的开发和改进服务以及临床试验药物和商业化销售药物所用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生产供应服务。

CMO在药物生命周期中处位置
从药品生命周期看,CMO 服务主要涉及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上市后的专利药销售以及专利到期后的原研药销售四个阶段,特别是产品提交 NDA 后,药企备货需求巨大,通常会为 CMO 带来大额订单。

而从企业提供的产品性质划分,又可以划归为原料药起始物料(非GMP)、GMP 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产品。

CMO产品性质的分类。

2017年09月---中国肿瘤免疫治疗产业图谱——火石创造

2017年09月---中国肿瘤免疫治疗产业图谱——火石创造

中国肿瘤免疫治疗产业图谱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成人类健康第一杀手1086.51303.41650.52702.2672.5808.61036.01750.3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220102020e 2050e2002-2050年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预测癌症发病(万人)死亡(万人)数据来源: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预测数据、火石创造整理30750022038610020030040050060020122030e中国癌症发病及死亡人数新增病例(万人)死亡人数(万人)289.86356.74428.23504.26603.56710.19850.05970.011109.751268.191447.420%5%10%15%20%25%30%35%4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E 2018年E中国抗肿瘤药物治疗市场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单位: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升高,推动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高速发展2012年-2016年中国抗肿瘤市场由603亿元增长至11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5%,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可达1447亿元,未来十年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数据来源:IMS 、CFDA 南方所、火石创造整理治疗方法优势劣势手术切除局部快速切除肿瘤组织,减瘤见效快,治疗过程简单,经济负担较轻对微小或转移病灶无效,肿瘤病人生存率较低放疗/化疗局部减轻肿瘤负荷,减瘤见效快,治疗过程简单,经济负担较轻损伤正常组织,患者耐受性差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选择性,对适应症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

多次给药,成本贵,治疗范围狭窄,易产生耐药性免疫疗法对适应症疗效非常显著,毒副作用小,阻止肿瘤复发转移,对晚期癌症病人效果明显治疗过程复杂,多为个体化治疗,价格贵18091865189118961943198520142017……麦克道尔在无麻醉条件下第一次切除一例卵巢肿瘤Lissaure使用亚砷溶液治疗白血病,开始肿瘤药物治疗时代Coley给患者注射链球菌治疗肿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首次尝试X射线治疗一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人类首次尝试放射治疗氮芥用于治疗淋巴瘤,抗肿瘤正式进入化疗时代Steven Rosenberg报道了LAK联合IL-2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开创细胞免疫疗法的先河两款PD-1抗体Keytruda和Opdivo获批用于治疗黑色素瘤FDA肿瘤药物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荐诺华的CAR-T疗法CTL019上市•第一次革命:化疗药物•第二次革命:靶向药物•第三次革命:免疫疗法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免疫治疗将成为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自2010年FDA 批准首个治疗前列腺癌的疫苗后,肿瘤免疫治疗发展明显提速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 2011 2014 20171986年IFN-α获批用于HCL 免疫治疗1978年开发出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0世纪60年代发现免疫增生剂可清楚部分肿瘤2010年FDA 批准治疗性肿瘤疫苗Provenge 用于前列腺癌治疗2014两款PD-1抗体Keytruda 和Opdivo 获批用于治疗黑色素瘤2016年FDA 批准第一个PD-L1抑制剂Tecentriq 用于膀胱癌治疗19世纪90年代美国外科医生Coley 研发出第一个肿瘤疫苗2011年抗CTLA-4药物ipilimumab 获批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获批2017年FDA 肿瘤药物专家咨询委员会以10:0的投票结果推荐诺华的CAR-T 疗法CTL019上市1985年发现癌症和杂交瘤的过继细胞免疫疗法1976年发现免疫组分使黑色素瘤自发消退1991年成功克隆第一个肿瘤相关抗原MAGE-11998年IL-2获批用于RCC 和黑色素瘤治疗狂热期(1978 ~1985)质疑期(1985 ~1997)复苏期(1997 ~)1999年加拿大批准第一个治疗性肿瘤疫苗Melacine 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肿瘤免疫疗法主要的四个技术分类治疗方法代表药物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刺激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α(IFNα)治疗时间长、毒性和治疗肿瘤范围限制导致应用受限治疗性肿瘤疫苗BiovaxID 、Provenge 等目前都没有太强的治疗效果免疫检验点单抗CTLA4单抗Ipilimumab 、PD-1/PD-L1单抗Opdivo 等仅能解除已经位于肿瘤边缘的T 细胞的束缚或加强呈递,不能促使T 细胞攻击肿瘤,一些病人并不免疫反应过继细胞免疫治疗CTL-019(CAR-T 疗法)能够不断扩增增强效果,抗肿瘤效果显著治疗性肿瘤疫苗是最早的应用,免疫检查点单抗是目前最成熟的技术应用全球首个获批的治疗性肿瘤疫苗产品名称:Melacine 原研企业:Corixa适应症: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批准时间:1999年(加拿大)全球首个获批的免疫检查点单抗产品名称:Yervoy (Ipilimumab )原研企业:百时美施贵宝适应症:用于晚期黑色素瘤、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批准时间:2011年3月25日(美国)全球首个获批的CAR-T 细胞疗法产品名称:Tisagenlecleucel (CTL019 )原研企业:诺华适应症:用于晚期B 细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疗批准时间:2017年8月30日(美国)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领域分布研究项目数全球1707美国1017东亚246中国大陆172中国香港14中国台湾41日本40数据来源: ,火石创造整理注:数据截至2017年8月2日全球注册的临床免疫治疗研究1707例分布情况全球已经展开的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有1707项,中国共有172项,占10.08%肿瘤免疫治疗火热,市场规模惊人6191193.9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6年2021年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Markets and Markets ,火石创造整理全球免疫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619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19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0%我国推进产业监管政策,为肿瘤免疫治疗行业的发展护航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就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召开视频会议:•要求目前医院开展科室合作的外包项目均需停止,已开展的项目需上报卫计委。

2017年eular皮肌炎标准解读

2017年eular皮肌炎标准解读

2017年EULAR(欧洲风湿病联盟)关于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标准的解读概述1.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发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肌肉损伤和皮肤损害为特征。

对于DM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风湿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2017年,EULAR提出了最新的DM诊断和治疗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DM的临床表现2. DM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肌肉无力、皮疹、钙化等,但DM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因此对其诊断非常具有挑战性。

3. 皮肤损害是DM的典型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紫癜、红斑或包块,常见于面部、手部、颈部和胸部。

4. 肌肉无力是DM的另一突出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肢及颈肌裙和臀肌的无力,患者常伴有肌肉酸痛和肌肉肿胀。

2. DM的诊断标准5. 临床医生在诊断DM时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6. EULAR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和肌肉或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三个方面。

7. 血清学指标主要包括肌酶升高、抗核抗体的阳性、抗Jo-1抗体的阳性等。

8. 肌肉或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肌肉或皮肤活检示上皮细胞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病变、皮肤肌肉炎性变化等。

3. DM的治疗策略9. 目前针对DM的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10. 在治疗DM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1. 对于重症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如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以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

4. 结语12. 2017年EULAR关于皮肌炎的标准,对于D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系统、明确的指导,有助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13. 然而,由于DM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病情进展和治疗反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如何更好地诊断和治疗DM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要点解读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要点解读

㊃指南解读㊃D O I 10 3760 c m a j i s s n 1673-436X 2018 10 001作者单位:10114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通信作者:刘宇红,E m a i l l i u y u h o n g0516@126 c o m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要点解读高静韬 刘宇红2017年10月30日,WHO 发布了‘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1]㊂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全球结核病治疗避免了5300万患者的死亡,使结核病死亡率降低了37%㊂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但全球结核病负担仍然很重,消除该疾病的进展速度不够快,要达到WHO 终止结核病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㊂为了全面了解目前结核病疫情㊁诊疗及研发创新情况,特对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的要点进行解读㊂一㊁全球结核病报告发布背景WHO 从1997年起,每年发布全球结核病防控报告,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份全面且最新的结核病评估报告,涉及全球㊁区域和国家层面的结核病疫情,以及结核病预防㊁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㊂每年的报告通过收集上一年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而形成㊂从2009年开始,WHO 开通了网络系统以在线收集数据,每年3~5月向各个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n a t i o n a lt u b e r c u l o s i sp r o g r a m m e ,N T P )责任机构开放,收集数据,6~8月WHO 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国及各区域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㊁汇总和分析,9~10月份组织专家撰写全球报告并通常于10月中下旬对外发布㊂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收集的结核数据来自201个国家和地区,共覆盖了99%的全球人口和结核病患者,也囊括了WHO 194个成员国中的182个㊂每年的报告框架基本一致,共八个章节,分别是概述㊁当前全球结核病防控策略及其目标要求㊁结核病的疾病负担㊁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普通结核病㊁结核病合并艾滋病㊁耐药结核病)㊁结核病预防㊁结核病经费投入状况㊁基本医疗覆盖和社会保护㊁结核病研究与发展㊂此外报告还有4个附件,包括报告的数据来源㊁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报告㊁WHO 六大区域的报告(非洲区域㊁欧洲区域㊁美洲区域㊁西太平洋区域㊁东地中海区域和东南亚区域)㊁以及各国各地区及区域和全球关键指标比较和汇总报告㊂高负担国家一直是结核病领域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包括结核病高负担国家㊁结核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 u b e r c u l o s i s/h u m a n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r u s ,T B /H I V )双重感染高负担国家和耐多药结核病(m u l t i -d r u gr e s i s t a n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M D R -T B )高负担国家三份名单,2015年之前这三类高负担国家个数分别为22个㊁41个和27个㊂2016年通过广泛征求意见,WHO 重新定义并在2016~2020年间使用新的三个高负担国家名单,每份名单均包含30个国家,按照 20+10 的原则制定㊂即前20个为结核病发病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另外10个为结核病发病率高但由于人口基数低未进入前20的国家且其结核病发病例数每年超过10000例,或T B /H I V 双重感染发病例数超过1000例或M D R -T B 患者发病例数超过1000例㊂名单中的这些国家覆盖了全球83%~90%的结核病负担㊂三份名单共含48个国家,其中14个国家同时为三类高负担国家,具体名单详见图1㊂二㊁全球结核病疫情负担(一)2016年估算结核病发病2016年,全球范围内估算有104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这个数字与去年持平,大多数估算病例来自东南亚区(45%)㊁非洲区(25%)和西太平洋区(17%)㊂发病例数居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279万)㊁印度尼西亚(102万)㊁中国(89 5万)㊁菲律宾(57 3万)和巴基斯坦(51 8万),它们合计发病总数占2016年全球估算发病总数的56%,其中前三位国家结核病发病数占全球估算发病总数的46%㊂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发病数占全球结核病负担的87%㊂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为140/10万,然而各国结核病发病率却相差很大,从大多数高收入国家低于10/10万到多数结核病高负担国家(150~30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12016~2020年全球三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名单表10万不等,还有少数国家如朝鲜㊁莱索托㊁莫桑比克㊁菲律宾和南非均高于500/10万㊂从发病率变化的总体趋势来看,与之前全球结核病报告一致,结核病发病的绝对数和发病率均在缓慢下降,从2000~2016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年递降率为14%,2015~2016年下降率为19%,而要实现终止结核病策略的目标,到2020年发病率年递降率需增加到4%~5%㊂(二)2016年结核病死亡2016年全球约167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是高于包括艾滋病在内的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㊂其中H I V阳性患者因结核病死亡例数为374万,H I V阴性患者因结核病死亡例数为130万㊂全球82%H I V阴性的结核病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非洲区域和东南亚区域,其中印度H I V阴性患者结核病死亡例数最高,占全球33%㊂2016年,全球H I V阴性人群结核病死亡率为17/ 10万,而各国的死亡率差异很大,从多数高收入国家低于1/10万到多数非洲及亚洲高负担国家(孟加拉国㊁朝鲜㊁印度尼西亚㊁缅甸㊁巴布亚新几内亚)高于40/10万不等㊂从结核病总体死亡趋势来看,从2000~2016年,全球H I V阴性人群的结核病死亡绝对数和死亡率一直在下降,死亡例数从180多万下降到130多万,结核病死亡率共下降了37%,平均年递降率为3%,2015~2016年死亡率下降了34%㊂(三)2016年耐药结核病负担2016年全球估算41%的新患者和19%的复治患者是M D R-T B/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 i f a m p i c i n r e s i s t a n tt u b e r c u l o s i s,R R-T B)㊂全球估算新发M D R-T B/R R-T B患者约60万例,其中M D R-T B 患者约49万例,占82%㊂M D R-T B/R R-T B发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㊁印度和俄罗斯,占全球发病总例数的47%㊂2016年全球约有24万例患者因M D R-T B/R R-T B死亡㊂耐药监测及耐药专项调查获得的数据可用于估算登记发现的肺结核患者中可能的M D R-T B/R R-T B患者例数,即对所有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均使用WHO推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诊断工具检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情况,照此推算,2016年全球可发现M D R-T B/R R-T B患者估算总数约为35万㊂针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监测及专项调查数据分析显示M D R-T B患者中广泛耐药结核病(e x t e n s i v e l y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X D R-T B)患者所占比例约为62%㊂三㊁全球结核病的发现和治疗现状(一)全球结核病发现情况全球结核病的发现指全球结核病患者登记报告情况㊂2016年全球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660万例,其中新报告病例(包括新发病例和复发病例) 630万例,复治患者30万例㊂在新报告患者中, 85%为肺结核患者,约540万例,其余15%为肺外结核患者,约90万㊂在540万新发或复发肺结核患者中细菌学确诊的肺结核病例约占57%,约为308万,其他病例为临床确诊病例,主要基于症状㊁影像学或组织病理学㊂2016年全球估算新发结核病患者1040万例,而登记报告的肺结核病患者仅为630万例,还有410万例未被登记或未被诊断,占同年全球新发病例的39%㊂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虽然上述差距较之去年有所减少,但始终不容乐观,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主要为:①漏报,即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没有填写及上报传染病报告卡;②漏诊,即诊断不全面或一种疾病症状掩盖了另一种疾病的存在等原因,致使诊断上产生遗漏未能发现肺结核患者;③新发结核病估算值并非全来自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或监测数据,故与实际登记例数的差距会存在偏差㊂此次报告中WHO首次对漏诊漏报及未纳入治疗情况的国家进行了公开点名㊂估算结核病发病例数与实际登记报告例数之间缺口的76%归咎于10个国家,其中印度㊁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上述差距最为严峻,分别为8%~25%不等,几乎占据全球总缺口的50%㊂漏报问题反映出相应国家肺结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而漏诊问题及所涉原因较多,与当地诊疗条件和能力有关,与患者经济条件及患者对结核病认知有关,同时也与当地所用结核病诊断工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有关;漏诊往往会导致患者贻误最佳治疗时间,同时造成疾病的传播㊂2017年第48届全球肺部健康大会上,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院卫生政策研究教授M i s h a l SK h a n指出,结核病诊断延误,是结核病难以消灭的重要原因之一㊂针对上述问题,除加强登记报告管理工作以减少漏报外,可通过对特定人群开展活动性肺结核的系统筛查来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以减少漏诊㊂WHO建议对细菌学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㊁H I V阳性和尘肺患者开展系统筛查㊂同时,根据各国肺结核流行状况来决定是否对其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筛查㊂关于一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和M D R-T B/ R R-T B的发现,2016年,全球360万细菌学确诊的新患者及复治患者中,39%即140万例报告了利福平药敏试验结果,新患者中检测覆盖率为33%,复治患者中检测覆盖率为60%,较2015年的25%和53%有所提高㊂2016年,全球检出并登记M D R-T B/R R-T B患者约153万例,约占可发现M D R-T B/R R-T B患者估算总数35万的44%,占M D R-T B/R R-T B患者估算发病总数60万的26%㊂同前,报告M D R-T B/R R-T B发病例数与其估算发病例数之间的缺口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依旧是对发现的耐药结核病患者存在漏报,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不足,过高估计了耐药结核病的发病情况㊂关于二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和X D R-T B患者发现,2016年,在登记报告的M D R-T B/R R-T B患者中,39%患者进行了针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和二线注射剂的耐药性检测,全球72个国家共报告发现了8014例X D R-T B患者,报告数居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2464例)㊁乌克兰(1195例)㊁南非(967例)㊁白俄罗斯(572例)㊁中国(525例)㊂(二)全球结核病治疗覆盖情况结核病的治疗覆盖率指在规定年份发现并进行治疗的新发及复发患者例数占同年估算的结核病发病例数的比例㊂2016年全球结核病的治疗覆盖率从2000年的35%和2010年的53%增长到61%, WHO美洲㊁欧洲和西太平洋区域超过了75%,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巴西㊁中国㊁俄罗斯㊁越南和津巴布韦治疗覆盖水平最高,均超过80%㊂2016年全球约有13万例M D R-T B/R R-T B 患者登记治疗,占估算发病例数60万的22%(即治疗覆盖率为22%),登记治疗的M D R-T B/R R-T B患者例数与其估算发病数之间缺口的75%归咎于10个国家,其中中国治疗覆盖率为仅为93% (5405例/58000例),与印度共同占总缺口的39%㊂2016年接受M D R-T B治疗人数占当年登记报告的M D R-T B/R R-T B患者数的85%(130000例/153000例),在14个M D R-T B高负担国家及美洲和欧洲区域这一比例超过90%,然而在非洲区域和西太平洋区域这一比例很低㊂2016年, M D R-T B/R R-T B纳入治疗例数占登记确诊的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D R-T B/R R-T B例数的比例不足60%的M D R-T B高负担国家为中国(50%,5405例/10898例)和南非(59%),这样低的比例反映出患者发现的进展远超过能提供治疗的能力,同时也可能反映数据收集系统能力不足㊂这些国家发生耐药结核病传播的风险更高,需更多努力降低登记M D R-T B/ R R-T B患者例数与纳入治疗例数间的差距㊂(三)全球结核病治疗转归该部分重点讲述2015年开始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的患者治疗转归,以及在2014年开始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的M D R-T B/R R-T B患者治疗转归㊂2015年(因为治疗队列是2015年的队列)全球新发和复发的590万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3%,和2014年齐平,治疗成功率最高的地区是西太平洋地区,达到了92%,其次是东地中海地区为91%,欧洲(由于治疗失败率和死亡率高所致,主要受较多M D R-T B/R R-T B的影响)和美洲(由于丢失率高缺失数据导致)地区最低,为76%㊂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仅有7个治疗成功率超过90%,中国的治疗成功率为94%㊂全球共有138个国家报告了在2014年开始接受M D R-T B治疗的患者转归情况,每年报告的病例数随时间稳定增加,2014年达到99165例㊂总体来说,2014年M D R-T B/R R-T B治疗成功比例为54%,死亡为16%,失访为15%,治疗失败为8%,无转归信息比例为7%㊂全球有52个国家2014年报告了在2014年接受治疗的6904例X D R-T B患者治疗转归情况,治疗成功比例为30%,死亡为28%,治疗失败为21%,失访或未评估治疗转归结果为20%㊂上述治疗转归数据表明,耐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低㊂目前随着WHO推荐的9~12个月短程M D R-T B治疗方案及耐药结核病新药如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在全球的逐步推广使用,耐药结核病治疗转归得到改善㊂目前在非洲和亚洲使用耐药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的国家达35个,并获得87%~90%的治疗成功率㊂在去年第48届全球肺部健康大会上发布的S T R E AM第一阶段M D R-T B临床试验初步结果表明,M D R-T B9个月治疗方案效果与2011年WHO指南推荐的20~24个月治疗方案的效果相当,进一步证实了短化方案的疗效㊂目前,我国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仍以标准的20~24个月方案为主㊂鉴于国际上也已取得的可靠证据,推进耐药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在我国的验证㊁评估及推广已迫在眉睫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M D R-T B/X D R-T B治疗转归,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新药贝达喹啉及德拉马尼,截止2017年7月,使用这两种新药的国家分别达到89个和54个㊂在我国,新药贝达喹啉于2016年底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审批,德拉马尼也在近期获得上市批准,这些新药为抗击耐药结核病提供了强有力武器,也为探索新的短程方案的药物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㊂在新药带来治愈希望的同时,全球结核病领域的专家们清醒的意识到保护抗结核新药㊁促进其合理使用,减少耐药发生,才能使这些等待半个世纪才出现的新药能保持长久的战斗力㊂四㊁全球结核病领域研究和创新进展加强研究和创新是终止结核病策略的三大支柱之一,WHO已经制定了促进结核病研究的全球行动框架,旨在促进高质量的研究,以终止国家范围内和全球水平结核病的流行㊂2017年,新诊断技术㊁新药和新治疗方案及疫苗开发一直在推进中,但是进展缓慢㊂诊断技术方面,2017年没有显著突破,原计划在2017年对一种新的㊁名为G e n e X p e r tO m n i 的诊断平台进行评估以替代G e n e X p e r t被推迟至2018年启动现场评估㊂此外,其他诊断产品及方法如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断,结核病转归生物标记物监测等仍需进一步研究㊂新药与抗结核治疗新方案方面,现有17种药物处于Ⅰ期㊁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8种药物为新研发的抗结核药物,另外2种新药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根据Ⅱb期数据获得了快速通道审批或有条件性审批,目前两药均进入临床Ⅲ期试验阶段;还有7种增加适应症的药物,包括莫西沙星㊁左氧氟沙星㊁利奈唑胺㊁氯法齐明㊁利福喷汀㊁高剂量利福平和硝唑尼特,以行进一步评估和验证㊂上述新药或扩大适应证的药物为药物敏感结核病及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的摸索和改善提供了选择的空间㊂全球目前共有7大针对药物敏感结核病或耐药结核病的抗结核新治疗方案处于临床Ⅱ期及Ⅲ期试验阶段,包括A C T G5343D E L I B E R A T Et r i a l㊁M D R-E N Dt r i a l㊁T BP R A C T E C A L t r i a l㊁N i x-T B t r i a l㊁S T R E AMt r i a l㊁N E x Tt r i a l㊁e n d T Bt r i a l㊂疫苗研发方面,目前全球有12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其中3种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另外9种处于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包括用于预防结核感染的候选疫苗及预防结核潜伏感染进展为结核病的候选疫苗㊂收稿日期2017-12-0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年体外诊断(IDV)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体外诊断(IDV)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体外诊断(IDV)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报告的主要观点 (1)报告主要亮点 (2)投资建议及推荐组合 (2)国产体外诊断行业:从技术到市场 (3)国产IVD发展历程:技术进步带来市场份额 (4)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持续保持高增长 (5)国产IVD长期增长动力仍十分强劲 (7)医改政策给国产IVD行业龙头带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11)医保控费带来的成本控制有利于国产IVD进口替代 (11)取消以药养医有利于提升检验在医院中的地位 (13)分级诊疗有利于布局基层医院的国产IVD公司 (13)技术升级是国产IVD龙头公司业绩增长的内在动力 (16)行业龙头罗氏发展之路:始终把握核心市场顶尖技术 (16)国产IVD龙头: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18)生化检验:仪器封闭化趋势使得仪器研发能力更加重要 (19)免疫诊断:国产化学发光已悄然实现部分进口替代 (21)微生物诊断:国产质谱技术突破,打破进口垄断 (24)分子诊断:技术领先市场,不断寻找新的临床需求 (25)POCT诊断:向高精度低成本方向发展 (31)自动化流水线:未来国产IVD行业新热点 (33)IVD产业趋势:强者恒强 (36)产品发展趋势:品类齐全是IVD龙头发展方向 (36)流通发展趋势: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 (37)检验一致性评价:行业门槛将提升 (38)投资看点:顺应行业趋势,投资确定性高的细分市场 (39)行业自上而下:选择高景气度细分市场 (39)公司自下而上:寻找医改政策和技术升级受益的标的 (39)投资评价和建议 (40)重点推荐公司 (41)安图生物(603658.SH):化学发光技术领先、布局生化免疫流水线赢得未来 (41)迈克生物(300463.SZ):“渠道+产品”扩张,化学发光是未来核心动力 (42)迪瑞医疗(300396.SZ):仪器研发能力优秀,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43)透景生命(300642.SZ):高通量流式荧光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 (44)风险提示 (45)图表目录图1:国产IVD产品价格与进口大致对比及替代难易程度 (1)图2:体外诊断检测对象细分 (3)图3:IVD产业链示意图 (4)图4:国产IVD行业发展历程 (4)图5:2010-2016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增速 (6)图6:2010-2016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增速 (6)图7:2015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格局 (6)图8:2016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格局 (6)图9:国产IVD行业增长因素示意图 (7)图10:2002-2016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不断提高 (8)图11:1990-2016年我国城镇化比例不断提升 (8)图12:医改政策对IVD行业的影响路径 (11)图13:医保控费政策执行的具体措施 (12)图14:国产IVD产品价格与进口大致对比及替代难易程度 (12)图15:2012-2015年国内三甲医院检查收入占医院收入比例变化 (13)图16:2011-2016年我国基层医院诊疗量统计比例 (14)图17:体外诊断技术升级进化历程 (16)图18:2012-2016年罗氏诊断业务全球营收 (17)图19:2012-2016年罗氏诊断中国区营收 (17)图20:2012-2016年21家IVD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增长 (18)图21:2017年IVD主要上市公司研发占比提升 (18)图22:2016年上海全自动生化仪品牌分布 (19)图23:生化诊断行业可能的变革方向 (20)图24:2013-2016年我国化学发光行业增速 (21)图25:国产龙头化学发光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21)图26:化学发光免疫诊断技术临床主要应用和份额占比 (22)图27:2016年化学发光市场格局和占有率 (22)图28:国产化学发光改进因素 (23)图29:MALDI-TOFMS工作原理示意图 (24)图30:2012-2017H1达安基因基因检测试剂收入稳定增长 (28)图31:2012-2017H1艾德生物基因检测试剂收入快速增长 (28)图32:PCR技术发展历程 (28)图33: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统计 (31)图34:全球POCT细分构成 (31)图35:2016年国内POCT市场格局 (32)图36:POCT技术发展示意图 (32)图37:自动化流水线产品模块功能设置 (33)图38:罗氏生化免疫模块化产品cobas® 8000 (34)图39:安图实验室全自动流水线Autolas A-1 (34)图40:流水线产品的检测优势 (34)图41:2011-2016年IVD上市公司营收平均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6)图42:IVD行业细分领域增速比较 (39)图43:2013-2017H1安图生物营业收入 (41)图44:2013-2017H1安图生物归母净利润 (41)图45:2013-2017H1迈克生物营业收入 (42)图46:2013-2017H1迈克生物归母净利润 (42)图47:2013-2017H1迪瑞医疗营业收入 (43)图48:2013-2017H1迪瑞医疗归母净利润 (43)图49:2013-2017H1透景生命营业收入 (44)图50:2013-2017H1透景生命归母净利润 (44)表1:国产体外诊断行业重点推荐公司 (2)表2:体外诊断细分领域主要技术和行业规模 (5)表3:国际TOP10 IVD公司2015年诊断业务收入及增速预测 (7)表4:2012-2016年IVD产业支持政策 (9)表5:卫计委第一批国产优秀器械评选IVD器械统计 (10)表6:70号文中关于分级诊疗推进的两个阶段目标 (14)表7:北京市医改前后医事服务费与改革前挂号费对比 (15)表8:北京市医改后门急诊就诊人次变化情况 (15)表9:罗氏诊断业务并购大事记 (17)表10:生化诊断行业仪器封闭情况 (19)表11:免疫诊断技术发展历程 (21)表12:国产与进口品牌化学发光主力机型对比 (23)表13:分子诊断主要技术和临床应用 (26)表14:分子诊断细分市场预计规模(2016年) (27)表15:国内NIPT市场容量估算 (30)表16:国产IVD主要厂家品类扩充情况 (37)表17:IVD行业最近三年主要渠道并购事件 (37)表18:临床检验中不同检测对象的检验一致性方法 (38)表19:IVD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比较 (39)表20:国产体外诊断行业重点推荐公司 (40)报告的主要观点体外诊断行业上市公司经过2016年下半年的下跌及今年以来的分化调整,整体估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估值中枢下降到35-40倍2017年PE。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1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10月下第21卷第30期·论著·作者简介:李慧芳(1980.0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探讨李慧芳(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2.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病理科,江苏 常州 213002)【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从2017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

所选患者均接受病理诊断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对诊断结果展开统计。

结果:将病理检查设定为金标准,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为95.00%,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100.00%。

结论: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图分类号】R737.9;R7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30-0001-03乳腺癌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对女性身体健康存在严重危害,患者生活以及工作也会受到影响,随之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开始逐渐产生增加现象,45-50岁达到峰值。

由于近些年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全球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概率正逐年下降[2]。

病理学显示,乳腺癌这一疾病产生原因多与乳腺增生存在密切关系,且乳腺癌内乳区还极易产生淋巴转移现象。

因此尽早诊断并展开治疗极为重要,患者病死率会显著减少。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属于比较常用的一种辅助诊断方式,但由于其诊断效果争议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对该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3]。

本文主要探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7年6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展开研究。

免疫评估调研报告

免疫评估调研报告

免疫评估调研报告免疫评估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免疫力是指机体对抗外界各种病原体入侵并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能力。

免疫评估是通过检测和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个人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调节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免疫评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免疫评估的现状以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意义,为个人和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一般公众对免疫评估的认知程度及其应用情况;通过专家访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免疫评估的技术发展、前景以及应用场景。

四、调研结果经过对1000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对免疫评估有一定的认知,并且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定期进行免疫评估以了解自己的免疫状态。

在专家访谈中,多位专家认为免疫评估在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免疫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免疫功能异常的情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免疫评估还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免疫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五、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受访者对免疫评估有一定的认知;2. 个体定期进行免疫评估的意愿较高;3. 免疫评估在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4. 免疫评估可以帮助个体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六、建议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免疫评估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对免疫评估的认知;2. 鼓励个体定期进行免疫评估,了解自身的免疫状态;3. 建议医疗机构加大对免疫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为个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调节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4. 支持政府加大对免疫评估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免疫评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七、参考文献1. 南方医科大学. 免疫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透景生命:专注于肿瘤和HPV检测的优秀IVD企业

透景生命:专注于肿瘤和HPV检测的优秀IVD企业
公司产品覆盖国内30个省市近460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于国 内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独立实验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并被解放军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 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复旦大学 附属华山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 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等大型医院认可和使用。公司产品终端客户 以医院为主,目前公司终端医院客户366家,主要为综合性大医院, 其中三级以上医院318家,占医院客户比例达到86.88%。
主要产品及检测指标 免疫诊断产品
主要相关肿瘤及用途
1、肿瘤标志物系列产品 高通量流式荧光技 术平台(流式荧光 多指标联检试剂
发光法)
多肿瘤标志物(7 种)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 AFP、 覆盖 85%以上人群的高发恶性肿
CEA、CA125、CYFRA21-1、CA242、NSE、free β 瘤,用于检测肺癌、肝癌、胃癌、
-HCG 等 7 种指标
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
2017 年 04 月 17 日
新股定价
单指标检测试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技术平台
单指标检测试剂
2、优生优育领域 高通量流式荧光技 术平台(流式荧光
发光法)
多指标联检试剂
1、HPV 核酸分型检测系列产品
高通量流式荧光技 术平台(流式荧光
杂交法)
多指标联检试
体外诊断试剂 服务收入 仪器业务 其他
92.48% 5.65% 1.75% 0.21%
报告编号:DZY17-NSP04 首次报告日期:2017 年 04 月 14 日
[Table投_Su资mm要ar点y]
公司简介 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包括

我国血液筛查行业研究

我国血液筛查行业研究

我国血液筛查行业研究(一)行业概况体外诊断行业是指在机体外,通过实验方法对包括但不限于“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毛发”等机体成分以及附属物进行检测,从而获取疾病预防、诊治、检测、预后判断、健康及机能等数据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是目前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外诊断行业的细分行业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诊断、细胞学诊断等。

其中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主要的三大领域,而免疫诊断以及分子诊断都属于血液筛查中的重要手段。

血液筛查是一项通过抽血测试HIV1、HIV2、HBV、HCV、梅毒、疟疾,以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流程。

通过血液筛查上述传染病,从而降低输血传播感染疾病的风险。

全球血液筛查市场包含多种技术、产品及其相关服务,它们主要应用于血站及浆站、血库和医院,帮助筛查各种各样的输血传播感染疾病。

全球血液筛查市场按照技术可细分为核酸检测(NA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快速检测、蛋白质印迹测定和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

核酸检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和即时定量聚合酶连锁反应(real-time 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可以进一步分类成多个平台和次代。

就平台而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市场被细分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荧光免疫测定(fluorescence immunoassays, FIA)和比色免疫测定(colorimetric immunoassay,CI)。

就次代而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市场被细分为第一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第三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第四&上一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IVD行业新秀,国内肿瘤检测先锋

IVD行业新秀,国内肿瘤检测先锋

[主Ta要ble指_M标ain(Ind2e0x1] 6)
[每Ta股bl净e_资M产ainIndexItem] 毛利率 流动比利 速动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资产负债率 净资产收益率
相关研究
17/4
4500 1500 6000 2.17 2.09
6.41 80.69
6.95 4.98 7.89 15.23 41.04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透景生命(300642)新股分析报告
目录
1 公司为国内肿瘤检测领域的行业先锋..............................................................................................................................1 2 肿瘤诊断为 IVD 发展最为迅速的细分领域 ......................................................................................................................2
国内体外诊断产业快速发展,肿瘤诊断为 IVD 发展最为迅速的细分领域。与欧 美市场相对成熟不同,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属于较新兴产业。无 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增长率来看,我国 IVD 行业都还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随着 肿瘤整体患病率的和早期筛查普及度的提高、医生和患者对肿瘤标志物认知度的 提升以及政策的不断支持,肿瘤早期检测和管理将会成为未来患者消费趋势之 一,肿瘤标志物检测领域未来的市场上升空间较大。
2.1 发达国家 IVD 市场成熟,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巨大..........................................................................................................2 2.2 HPV 检测为预防宫颈癌关键手段,市场空间有望超 50 亿元........................................................................................3 2.3 发病率上升催动肿瘤检测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在 200 亿量级......................................................................................4 3 公司 HPV 检测和肿瘤诊断正高速成长.............................................................................................................................5 3.1 分子诊断—HPV 检测为核心业务......................................................................................................................................5 3.2 免疫诊断—流式荧光为核心技术......................................................................................................................................6 4 流式荧光+全系列肿瘤标志物布局成就高三级医院占比 .................................................................................................7 4.1 技术平台优势 .....................................................................................................................................................................7 4.2 产品布局优势 .....................................................................................................................................................................8 4.3 客户资源优势 .....................................................................................................................................................................8 5 募投项目分析....................................................................................................................................................................9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9 7 风险提示 ......................................................................................................................................................................... 11

免疫组化可行性报告

免疫组化可行性报告

免疫组化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技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标记物结合,能够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本报告旨在评估免疫组化技术在特定研究或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免疫组化技术在肺癌组织中检测PD-L1蛋白表达的可行性。

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蛋白,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反应相关。

通过评估免疫组化技术在PD-L1检测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以为未来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设计与方法1. 样本选择:从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随机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

2. 免疫组化试剂选择:根据文献报道和专家建议,选择适合检测PD-L1蛋白表达的抗体和标记物。

3. 组织切片制备:将选取的肺癌组织标本进行石蜡包埋,然后切割成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

4. 免疫组化染色:按照厂家提供的操作说明,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包括去蜡、抗原修复、抗体孵育、标记物结合、显色反应等步骤。

5. 光镜下观察和评估: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评估PD-L1的表达情况。

根据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进行评分,确定PD-L1的表达水平。

6. 数据分析:统计样本中PD-L1阳性表达的比例,并计算其置信区间。

同时,计算不同评分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免疫组化技术在肺癌组织中检测PD-L1蛋白表达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肺癌免疫治疗的预测指标。

2. PD-L1阳性表达的比例在肺癌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对于筛选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3. 不同评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较好,说明免疫组化技术在PD-L1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与建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技术在肺癌组织中检测PD-L1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抗体验血实验报告(3篇)

抗体验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抗体验血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抗体验血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抗体验血实验(也称为间接血凝试验)是一种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该实验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红细胞凝集的特性来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水平。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团,从而判断抗体是否存在。

三、实验材料1. 试剂:标准抗原、标准抗体、鸡红细胞悬液、正常兔血清、待检血清、生理盐水、洗涤液等。

2. 仪器:微量移液器、酶标板、振荡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制作1. 将标准抗原稀释成一系列浓度,从低到高依次为:2、4、8、16、32、64、128、256、512、1024倍。

2. 在酶标板孔中加入标准抗原,每个浓度设3个复孔。

3. 向各孔中加入标准抗体,混匀。

4. 向各孔中加入鸡红细胞悬液,混匀。

5. 将酶标板置于振荡器上振荡10秒,室温静置30分钟。

6. 观察结果,记录红细胞凝集情况。

7. 以抗原浓度为横坐标,红细胞凝集程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检血清检测1. 将待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每个稀释度设3个复孔。

2. 向各孔中加入标准抗原,混匀。

3. 向各孔中加入标准抗体,混匀。

4. 向各孔中加入鸡红细胞悬液,混匀。

5. 将酶标板置于振荡器上振荡10秒,室温静置30分钟。

6. 观察结果,记录红细胞凝集情况。

3. 结果判定1. 将待检血清的红细胞凝集程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

2. 判断待检血清中抗体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检血清检测:根据标准曲线,判断待检血清中抗体的含量。

六、实验结论通过抗体验血实验,成功制作了标准曲线,并检测了待检血清中抗体的含量。

该实验结果表明,抗体验血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免疫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总结概要免疫诊断市场空间大,增速快作为体外诊断最大的细分市场,我国免疫诊断规模已超百亿,预计未来三年维持15%以上的高增长; 技术替代已基本完成化学发光技术已经成为免疫诊断市场的主流技术,占据70%以上的市场,引领行业发展;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国外四大巨头依然垄断80%以上的市场,国产厂家爆发空间巨大;仪器与试剂封闭销售项目间的协同作用、仪器对试剂的带动作用极为明显,仪器开发难度提高了行业门槛。

●未来三年,必然会有更多IVD厂家聚集化学发光,预计新产业、安图、迈克以及迈瑞组成现阶段国内的第一梯队。

1.如何解读免疫诊断化验单?5.检测结果:医生根据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和解释对病人情况做出评价1.检验标本:血清3.检验项目:甲状腺功能五项4.通过将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范围对比,提示栏中以向上/向下的箭头表示该指标偏高/偏低数据来源:网络图片,广证恒生2.诊断原因:甲亢术后6.检测方法:电化学发光法(免疫诊断)免疫诊断原理解析:以电化学发光法为例冲洗后加入TPA 电子供体发光磁微粒包被的抗体抗体被测抗原三联吡啶钌标记的抗体磁铁电极三联吡啶钌发光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夹心结合物与三联吡啶钌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通过测定发光强度确定抗原浓度免疫诊断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测定免疫状态、检测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等,检测精度为ug/L-pg/L ,主要用于传染病、心脏疾病、肿瘤、妊娠检测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广证恒生什么是免疫诊断?0%5%10%15%20%25%0501001502002502014201520162017E 2018E 2019E 2020E免疫诊断市场规模/亿元增速/%数据来源:Kalorama Information ,Huidian Research我国免疫诊断发展迅速,2016年已经超过100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了超过一倍,预期未来几年将保持1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2.免疫诊断:技术引进阶段,国内市场持续扩张我国2016体外诊断市场中免疫诊断约占38%数据来源:Kalorama Information ,广证恒生免疫诊断市场规模(亿元)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02016免疫诊断(亿元)其他(亿元)原理优点缺点应用放射免疫分析3H 、125I 、131I 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灵敏度高、检测范围较宽用品昂贵、放射污染、操作复杂基本上已被淘汰免疫胶体金胶体金标记简单、快速、稳定灵敏度不高即时检测领域医院及家庭使用酶联免疫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生物酶标记快速、成本低灵敏度不高、手工操作仍占重要地位,低级别医院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Eu 、Tb 等镧系元素标记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操作较复杂临床使用较少化学发光免疫吖啶酯类化合物等化学光物质标记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快速成本相对较高在三级医院普及,可替代上述方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广证恒生2.1 免疫诊断五大方法对比:化学发光是趋势与其他免疫诊断方法相比,化学发光由于其在安全性、自动化操作、测试准确性、以及测试速度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成为免疫诊断的主流。

92%44%50%55%62%67%73%0%20%40%60%80%100%12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其他免疫分析数据来源:wind ,广证恒生2.2 化学发光优势明显,取代酶免成趋势化学发光技术在国内不断普及,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15年已超过70%,2013年至今的行业增速达到了20%。

我国化学发光在高端市场已基本普及,酶联免疫等方法在中低端市场仍有一定空间,化学发光仍有替代空间。

自动化程度灵敏度检测速度结果稳定性污染性化学发光全自动通过光子计数实现精确定量快稳定性高,不受外来因素干扰无污染酶联免疫手工操作通过灰度做定性分析慢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试剂残留存在放射性污染中国CLIA 占免疫诊断市场比例变化趋势及与发达国家对比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广证恒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广证恒生2.3化学发光发展历程•更多国内优秀企业突破仪器瓶颈,国产替代进程加速1970s•美国Creative Bioscience 公司推出全球首台化学发光一体机2003-20061996年2008年•罗氏(Roche )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在全球上市,可检测16个项目•西门子(2003)、贝克曼(2004)、雅培(2005)相继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罗氏的电化学发光产品进入中国,进口品牌迅速扩张领土•技术渗透进入国内,新产业开发出全国首台国产全自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20172011-2015未来•迈克(2011)、安图(2013)、迈瑞(2013)等厂家相继推出自产化学发光仪,相关产品营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如今销售额超过1亿。

由于仪器瓶颈及仪器的封闭性,技术扩散速度较慢•拿到注册证的厂家已达50多个,但是销售额达到1亿的仅仅只有4家,大部分遇到仪器瓶颈,国产化率仅仅10%左右,且集中在中低端市场9总项目个数>100,覆盖了各种疾病且针对性较强;由于测试精密性高,各个厂家的仪器与试剂封闭销售; 项目间的协同作用、仪器对试剂的带动作用极为明显。

25%20%18%16%5%3%13%2016年国内化学发光检测套餐分布肿瘤甲功传染病激素心脏标志物代谢和贫血其他数据来源:行业专家访谈,广证恒生2.4 国内化学发光套餐种类齐全肿瘤: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功: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传染病:甲肝总抗体、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毒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生长激素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高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代谢和贫血:叶酸、铁蛋白、降钙素、骨钙素2.5各检测项目临床应用序号试剂类别可检测疾病1肿瘤标志物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前列腺增生/癌等筛查、诊断,术后监测等2甲功甲亢、甲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新生儿甲减检查3传染病肝炎,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检测、治疗监测4激素巨人症、矮小症、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功能不全;衰老、前列腺增生、肾上腺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5心脏标志物心肌梗死/损伤、心力衰竭、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心脏病、高血压6贫血贫血的诊断及缘由判断7糖代谢I、II 型糖尿病的诊断及监测、妊娠期高血压检测8骨代谢高、低钙血症、骨损伤后骨质合成、骨质疏松;VD 的骨外应用:糖尿病、肿瘤、心血管、免疫系统疾病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广证恒生35.5%20.6%14.0%12.5%3.4%3.4%3.2%1.3% 1.2%1.0%0.7%3.1%罗氏雅培丹纳赫西门子生物梅里埃深圳新产业OCD(强生)郑州安图北京科美索林迈克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广证恒生国内化学发光市场竞争格局:国外四大家垄断80%以上的市场份额3.国外龙头占据国内80%的化学发光市场国外四大龙头对比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核心技术仪器型号配套项目最高速度国内市场占有率核心领域罗氏2006电化学发光Cobas601105个180T/H35.5%肿瘤标志物雅培2005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Architecti2000>80个200T/H20.6%传染病丹纳赫2004碱性磷酸酶促发光Access65个400T/H14.0%甲状腺、激素西门子2003吖啶酯直接闪光/碱磷酶促辉光ACS18092个240T/H12.5%激素各公司核心技术与重点领域各有特色,罗氏以电化学发光法稳居国内市场第一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广证恒生4.国内市场迅速扩张,民族企业进入风口2008年新产业推出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化学发光诊断仪器,随后迈克、安图、迈瑞等厂家相继推出自产化学发光仪。

2017年,越来越多企业打破技术瓶颈,拿到注册证的厂家已达50多个,如万孚、基蛋、利德曼、达瑞、科华、迪瑞等。

•自1995年成立起一直专注于化学发光免疫领域•1991年成立,以代理生化试剂起家•2011年研发出化学发光诊断仪器•1999年成立,主营酶联免疫业务•2013年推出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1991年成立,成长为国内医疗器械综合性龙头•2013年推出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国内四大企业从不同方向切入化学发光领域4.1新产业:从国外巨头中突围而出的国内化学发光龙头企业新产业成立于1995年,一直专注于化学发光免疫领域的研究,2008年推出国内第一款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仪。

公司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体外诊断试剂,化学发光业务占比超过90%。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广证恒生第一家全自动发光国产品牌,打破进口企业对行业的垄断,比第二名早3年;以平均一年新装机1000台仪器的速度,迅速抢占市场,累计已投放仪器大于6000台;2012-2016年,新产业收入复合增速保持在37%,销售毛利率大于70%。

2016年,公司已获得6项MAGLUMI 系列机器注册证,121项化学发光试剂注册证2012-2016年新产业财务数据(百万元)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22013201420152016试剂仪器及配套软件配件及其他4.2 迈克生物:化学发光业务成为业绩主要推动力公司1991年以生化试剂代理起家,2011年推出自己的全自动化学发光诊断仪器及试剂,化学发光业务营收持续翻倍。

2016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14.9亿元。

化学发光试剂业务保持高增速(百万元)公司业务处于爆发式增长时期•自产化学发光试剂收入增速迅猛,毛利率超70%,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代理、自产产品持续增长,2016年收入增长率达到40%•已覆盖西南地区67%三级医院和45%的二级医院化学发光业务竞争优势显著•仪器及配套试剂主要用于全自动检测传染病、甲功、肿瘤标志物、激素等,适用的检测项目有31项•已有104项配套试剂获得注册证书(其中27项正在审批)数据来源:wind ,广证恒生-15.59%339.57%164.59%118.88%80.02%-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总营收化学发光试剂营收化学发光营收增长率公司成立于1999年,成立初期专注于酶联免疫,2012年顺应技术潮流推出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公司最近几年业绩随着化学发光业务的增长迅速增长,2016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9.8亿元;公司经营业务以试剂为主,2016年试剂类业务收入占比达到92.2%,仪器类业务仅占3.13%。

安图生物2011-2016年各项业务收入(百万元)数据来源:wind,广证恒生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12012201320142015仪器类化学发光试剂酶联免疫试剂微生物检测试剂代理产品公司推出的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已获得87 项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产品的注册证书;公司2016年总营收增长率达到36%,其中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成熟,近年营收持续翻倍增长,复合增长率近2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