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合集下载

解读藤本壮介与House N

解读藤本壮介与House N

建筑思潮报告——解读藤本壮介与House N日本建筑师在当今的建筑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不可小视的,从最早的建筑之父丹下健三到现在刚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奖的伊东丰雄,建筑师在日本人才辈出。

他们“新陈代谢”的思想影响和培养了许多人才,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也影响了一代代日本建筑师,他们认为,今天建筑的根本问题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传统西方世界,建筑强调人的理性,强调征服自然,而日本人自古强调“我”与“自然”的平等,其实更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由于这个思想,日本一代代建筑师都试图创造渗透和流通的空间,因为这样的空间能使室内外,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黑川纪章的“利休灰”思想,妹岛和世的“透明性建筑”还有隈研吾的“消隐性建筑”都是试图将建筑融入环境,融入自然的思想。

作为日本建筑界的后起之秀—藤本壮介通过暧昧空间的创造,也试图将建筑融入城市,融入自然。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

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

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

藤本壮介在建筑界主要的理论成就是他对于建筑产生本源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原始的未来建筑,藤本壮介认为未来的建筑应该回到它产生的起点,即回到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上,需要从懂人的角度来进行对过去和未来进行自省,建设未来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这样才能创作与众不同的建筑。

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巢居和穴居,藤本认为巢居对于人们的居住来说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而穴居则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些原始建筑中,里面没有建筑、家具之分,没有墙。

这是受到类型学的思想,以古代“巢穴”为原型来创造建筑和空间。

藤本壮介暧昧空间的处理方法也是基于这种原始建筑的思想。

而且,藤本壮介本人也学习了柯布西耶的思想,对他很崇敬,所以他的建筑外立面也是使用最简洁原始的白色素混凝土,对这种原始不加修饰的材质也说明藤本壮介对“原始的未来建筑”的执着追求。

藤本的一系列作品也清楚地揭示了他在建筑创作领域中的崭新座标系,或说建筑的关键词:1、暧昧的秩序2、如同洞窟般、没有意图的场所3、既分离又连结的空间—作为一种距离感的渐层场域4、是住宅同时也像都市般的场域5、当住宅与市街、森林还未分开之前的情境6、居住在暧昧的领域当中从藤本壮介创作的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藤本壮介的这些思想其实是对现代建筑或者是一般建筑非黑即白的“二元论”的否定,对于藤本壮介而言,House N可以延伸至一条街、一座城,甚至代表这个无限的世界,“因为整个世界本就是由无限的嵌套组成。

藤本壮介的开放建筑

藤本壮介的开放建筑

ViSTa建筑视界文/图+非亚藤本壮介的开放建筑Sou Fujimotoand His Architecture藤本壮介是目前日本非常引人注目的新生代建筑师,曾获得《建筑评论》大奖、2008 年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2008年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2009年“Wallpaper”奖等。

他那种带有前沿色彩的建筑实践和研究,给建筑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

作为70后建筑师,藤本在上大学之初,是想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乎寻常的解读,他那有关空间与密度随着速度与时间因素而扭曲、变形的论述,以及对于空间的特殊解读方式,让藤本着迷,这种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在藤本后来的建筑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要素,就是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

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充满纠葛的现实环境给藤本带来了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了都市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并在这种复杂的空间交叉中,领悟到建筑学内在的潜力和发展可能。

直岛的金属亭子濑户内海直岛码头的建筑,出自于妹岛和世的设计,离码头不远处临近海边的一块空地上,矗立着一个通透的、由白色金属网格构成的亭子,而这个规模不大的亭子,则出自于藤本壮介的设计。

这个亭子看上去其实更像是一个建筑装置,其外形类似一颗向天空伸展的异形钻石。

构成亭子的材料,为白色的金属网格和作为骨架支撑的圆钢,这种常用于左右页图: 藤本壮介是当前日本新一代建筑设计师,尽管身为70后,但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却非常引人注目,富有奇特的个性和超前的内涵,而他本人常常把自己的作品称为“原始”,还把建筑实践看作是探索世界与人道的方式。

围栏的材料,被藤本壮介拿来作为构造空间装置的媒介。

与艺术家所构造的单纯属于视觉的装置不同,藤本壮介的这个装置具有强烈的建筑感,因此可以把它看做一个纯粹的、通透的建筑。

它有一个进入内部空间的开口,建筑的维护结构除了金属网格外,地面还铺设有类似金属网格的方格地砖;亭子的周边以及基座则铺设了碎石。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藤本壮介是一位日本的生态设计师,他的生态设计理念独特而深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介绍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

首先,藤本壮介认为设计应该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尊重自然的规律和原则。

他认为自然是最完美的设计师,拥有复杂而精确的生态系统,通过借鉴自然中的原理和结构,可以创造出更有效的设计方案。

他提出了“生态学解析”的概念,即通过深入研究自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藤本壮介注重设计的生态循环。

他提出了“循环生态设计”的概念,主张通过设计创造出更好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他设计了一个名为“摩天洞”的项目,通过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植物和绿色空间,实现室内和室外的循环往复,提高能源效率和空气质量。

此外,藤本壮介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城市是现代社会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需要通过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设计。

他提出了“城市生态设计”的概念,主张通过增加绿色空间、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系统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的一些项目,如东京都温暖岛设计、德阳会展中心绿色化改造等,都是在城市环境中落地实施的生态设计方案。

最后,藤本壮介强调设计要注重人类的幸福和健康。

他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应该关注人类的福祉。

他提出了“生态共生”概念,即通过创造舒适、健康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他的一些项目,如日本大石寺的景观和生态修复项目、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等,都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循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他通过深入研究自然和生态系统,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方案,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然艺术视角下藤本壮介设计中的空间营造手法

自然艺术视角下藤本壮介设计中的空间营造手法

自然艺术视角下藤本壮介设计中的空间营造手法作者:王佳叶俊然李女仙来源:《美与时代·上》2024年第07期摘要:本研究深入藤本壮介的建筑设计思想,从“自然艺术”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其空间营造手法在建筑实践中的体现。

通过对藤本壮介思想来源的追溯,以及原初、堆叠、渐变三个方面的深入探讨,文章旨在揭示其如何借助自然艺术元素,创造出独具魅力和生命力的建筑空间。

以广州市番禺区镜花园为例,深入剖析其设计手法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藤本壮介;自然艺术;空间营造;原初;堆叠;模糊一、藤本壮介设计思想及自然艺术理念(一)藤本壮介设计思想的形成藤本壮介(Sou Fujimoto)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森林般的北海道给了藤本思想启蒙。

1990年从北海道旭川东高等学校毕业后进入东京大学,因为受爱因斯坦的影响,他对时间与空间的论述非常着迷,所以最初选择了物理学,这种着迷也成为他后来从物理学跨界到建筑学的源动力,最终他于1994年从东京大学建筑学毕业。

藤本在进入东京这个复合型都市后,开始怀念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彻底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1]。

藤本的设计思想深刻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生的观念。

在他的理念中,建筑应当与自然融为一体,而非与之对立[2]。

这一观点在他的设计中得以体现——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细致处理和空间布局上的自然主义表达,创造出既满足人类需求又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建筑空间。

(二)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理念首先是尊重自然规律和原则。

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不是与其对立。

他强调建筑的透明性和开放性,以便让自然光和空气流通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发展,建筑逐渐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我运行良好的封闭系统,但这样的建筑太过教条、太过机械化,有悖人们对舒适自由的生活状态以及复合的生活空间的追求。

其次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藤本壮介受北海道和东京的生长环境影响,便有了建筑应该取法于自然并最终回归自然的理念。

透明性的建筑——藤本壮介作品的另一种解读

透明性的建筑——藤本壮介作品的另一种解读

2019·01一、研究背景在之前的研究中,对藤本壮介建筑作品研究的文献并不少。

比如傅志前、舒珊的《暧昧秩序的演绎———藤本壮介建筑作品解读》一文中通过对藤本壮介的建筑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来展示藤本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李彦伯的《动人的暧昧———浅析藤本壮介的建筑思想》解析了藤本的设计哲学思想以及设计策略,并以此探寻社会文化对建筑师作品的影响;杜小辉、翟炳博的《弱建筑:住在暖昧的空间里———藤本壮介作品解读》多角度地剖析藤本的建筑思想弱建筑的核心内涵。

但目前大多的文献主要偏向于他的建筑思想及理论方面,而探析其建筑作品透明性的相关研究并不多。

对于建筑师作品的解读需要通过表面形式,了解建筑师的思想及其作品的设计过程。

以往对藤本壮介建筑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建筑思想方面。

在本文的研究上,主要依据作品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探讨藤本壮介建筑作品中的透明性特征,对理解藤本建筑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深层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藤本壮介简介藤本壮介(图1),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是日本新生代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他的建筑理念和作品引起了国际建筑界广泛的关注。

代表作品有Primitive Future House 、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T House 、N House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Tokyo Apartment 、最终木屋等。

他崇尚柯布西耶,并以柯布西耶提出的多米诺系统为出发点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批判性思考。

但其设计思想却与之相悖,强调建筑与人的关系,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验,将人作为创造性的主体对空间进行设计。

扬·盖尔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仅仅创造出让人们进出的空间是不够的,还必须为人们在空间中活动、流连,并参与广泛的社会及娱乐性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2003年藤本壮介发表的《原始的未来》中提到五点未来建筑的特征:1.作为场所的建筑;2.体现某种局限性的建筑;3.无形化的建筑;4.局部建筑;5.间隔建筑。

螺旋花艺技巧

螺旋花艺技巧

螺旋花艺技巧螺旋花艺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花卉装饰技巧,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优雅的曲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螺旋花艺技巧在花卉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加花卉装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还能为整个空间带来一种轻盈、灵动的氛围。

螺旋花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花材的柔韧性和可塑性,通过巧妙的手法将花枝弯曲成螺旋形。

在进行螺旋花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花材,如曲线柔美的花枝或长长的藤蔓,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螺旋花艺的效果。

螺旋花艺的技巧主要包括曲线的处理、层次的营造和色彩的搭配。

在处理曲线时,可以利用手指轻轻握住花枝,然后逐渐向外弯曲,使其呈现出螺旋的形状。

在营造层次感时,可以选择不同长度和颜色的花材进行组合,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在色彩搭配方面,可以根据花材的颜色和形态进行选择,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和谐。

螺旋花艺还可以与其他花卉装饰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特的效果。

例如,可以将螺旋花艺与插花技巧相结合,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还可以将螺旋花艺与花束装饰技巧相结合,使作品更加丰满立体。

在进行螺旋花艺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花材和工具,如剪刀、花线等。

其次,要掌握好花材的弯曲程度和方向,以免损坏花材。

另外,还要注意花材的保鲜和摆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水分过多导致花材腐烂。

螺旋花艺技巧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花卉装饰技巧,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优雅的曲线在花卉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掌握好螺旋花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独特、精美的花卉作品,为生活增添一份美丽和温馨。

希望大家在欣赏螺旋花艺的同时,也能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花卉艺术作品。

基于纯粹性表达的技术美学——解读藤本壮介作品案例的设计策略

基于纯粹性表达的技术美学——解读藤本壮介作品案例的设计策略

Vol.43 ,N〇-8h\ 芝讨第43卷第8期August, 20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 年8月基于纯释性表达的技术美学—解读藤本壮介作品案例的设计策略丼立川(重庆大学,重庆400045)摘要:藤本壮介作为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其主要设计理念概括为原始的未来、建筑和大自然、层次6本文结合藤本壮介作品案例,从材料、结构、节点和技术策略 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在技术美学方面倾向于纯粹性的 表达。

建筑师通过建筑空间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同时,弱化或者隐藏建筑构件对人行为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单纯性的 追求。

关键词:纯粹性表达;结构的隐藏;界面一致性;节点的弱化中图分类号:T U20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 -4011(2017)08 -0036 -02D O I:10. 3969/j,issn. 1672 -4011. 2017. 08. 018〇前言在日本,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的时候总是会从小尺度与功 能性出发@藤本壮介的建筑作品亦是如此,在他I®—系列住 宅和公共建筑当中都会有所体现_通过解读其设计思想也 不难发现,藤本追求弱建筑和暧味空间,弱化建筑对人行为 的影响,增加可选择性,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因此,他的设 计作品总是给人一种简洁清新的感觉。

在实现这种设计理 念的过程中,则需要工程技术手段的支撑,概括为纯粹性表 达的技术方式。

这种纯粹性表达的技术美学呈现出的建筑 艺术效果为洁白的墙面、轻盈的楼板和通透的玻璃幕墙等。

该方式更多的是弱化或者隐藏建筑构件对人行为的影响,通 过采用一致性的表皮材料,隐藏结构支撑体系和弱化构件的 连接方式来实现。

1结构的隐藏对于建筑结构体系的呈现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趋势:① 表现建筑结构体系,该建筑类型旨在满足建筑内部空间使用 需求的同时,展现建筑的结构美I:②隐藏建筑结构体系,该建 筑类型更多想强调建筑空间的质i t,尽t t弱化建筑结构包括 柱和梁对使用空间的影响。

“旋”而未觉——“螺旋形”空间对当代展陈空间的启示

“旋”而未觉——“螺旋形”空间对当代展陈空间的启示

如 此 鲜 活 的力 挠 , 不仅 源 自现 代 建 筑 师 对 于 人 师 的崇 拜 与 追 随 , 更 多来 自于 这

彤 态的 问脯 性与观览行 为的{ H f A ' 牛 。 ‘ ‘ 螺旋形” 宅 问 的延续 与发 喂 反映 的
是 当代 设 计 师对展 陈空 间 的摅 思 考乖 ¨
体 方 向性 的 内部 , 流 动 的 问 使观 者 的
事 的 方式 , 一 种始 终 连 贯 流畅 的展 陈秩
牛着 变化 , 观 览运 动 的 I t , j I ' H ] 性在 不 意 间被 拉长 , 此时 , 屁陈 叙事 获得了 时J 、 白 j 的可 能 , 展陈 的秩 序感 也在 空 『 n j 漫 步 中
有效 地建 起 来 . =
。 第。 总第 。
2 0 7 / 0 4 5 。0 J 79
2 01 7/ 0 4 1 1 5


、 BUI L DI NG
展 区都 没 有 明显 的 规 定 , 不 同方 向 的运 动 同时 并 存 , ~ 种发 散 的游 移 关 系使 空 间 体 验 呈现 出多重 叙事 的特 点。 伺 布构
勒 柯 布 西耶 的 “ 螺 旋形 ” 空 间原 型
勃 何 布两 耶 的 “ 螺旋形” 间早
在上1 \ 纪2 ( J 年 代既 已提 l 叶 J , 世 其原 型 在 当 代 展 陈 间 中 仍 被 不 断 翻 版 和 改
进。 这一 经 典 的空 间模 式之 所 以保 持 着
“ 螺旋形 ” 空 间 不仅 创 造 出空 间 上 的展 陈 叙 事主线 , 贯穿整 个建 筑的 中 庭 空 间 还 提 供 了 觉 和 触 觉 的 重 引 导, 展 区 的 流动 空 也 引 发了 交织 多 元 的运 动 经 验 , 为 间叙 事 带 来丰 寓 的变 化。 空 间路 径 、 空间等级 、 空 间界 限

藤本壮介“HOUSE NA”建筑的空间研究及思考

藤本壮介“HOUSE NA”建筑的空间研究及思考

藤本壮介“HOUSE NA”建筑的空间研究及思考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在安静的东京郊区为一对年轻夫妇设计了一栋概念相当前卫的住宅——House NA,其高透明度对比周遭典型的混凝土日本密集住宅区相当显眼,它以树的概念发展空间。

笔者与小组成员则采用亚克力、木棍等材料通过1:100的图纸比例来重新搭建模型,以此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筑空间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首先,建筑通体呈透明轻巧质感,材料本身主要以钢结构和透明玻璃组成,不但从视觉上减轻人们的视觉压力,心理上也能夠感觉到轻松。

整个建筑很好的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虽然独特前卫,但并无给人突兀之感。

这种建筑空间放在当下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筑当中,是有很大启发性的。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精神压力却在逐渐加大,而我们的建筑空间则直接影响我们生活的感受,所以对于新型建筑空间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所有建筑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个单间,一个空间变形、波动、创造的场所。

基于这种认知,建筑的内部空间并没有设置隔墙,在业主有需求的时候,可以通过帘布的方式提供私密性。

这样一来,房子可以被看做一个单独的房间,也可以被看做是多个房间的集合,建筑师将此描述为分离和连贯的统一体。

就像树木的树枝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完全的气密性隔离,而是以一种相对关系发生了联系,上边的空间可以听到来自下边的声音,可以从一个树枝跳跃到另外一个树枝上,在不同树枝上的人,可以进行语言交流等等。

使空间变得更为有趣和丰富。

在藤本的建筑设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柯布西耶的影响痕迹—自由渗透的空间和简洁纯净的外观都有着这位建筑大师的影子,但相比柯布西耶更多地从社会和城市的宏观角度考虑建筑的存在方式,藤本壮介的设计则完全是从建筑使用者的视角出发的。

他说:“好的建筑不是说要让所有人都觉得好,而是要让居住在其中的业主或实际使用者能够喜欢,也让其他人在看到的时候能发现建筑所可能拥有的新形式,启发他们对未来的建筑提出新的要求。

”在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贴合业主的实际喜好和需求,是藤本壮介在所有设计中考虑的头等大事。

藤本壮介的建筑——在自然和人造之间

藤本壮介的建筑——在自然和人造之间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现代建筑理论结课论文藤本壮介的建筑——在自然和人造之间学院名称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建筑学学生姓名周天学号********任课教师刘茜二〇一三年十月1.“建筑诞生之时”——藤本壮介的设计理念阐述1.1藤本壮介其人藤本壮介是日本建筑乃至世界建筑界近十年来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对空间的认知十分独特,我想这应该源于物理学的认知,在他上大学起初,一直想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物理学家,由于爱因斯坦的物理学中对空间有着独特的解读,很重视对空间的认识,虽然藤本后来转为专攻建筑,不过这份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却早就已经烙印在藤本的身上。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是与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的接触。

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决定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所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

例如藤本在东京的住处周围盖了大堆房子,让来自北海道大自然当中的他感到无比新鲜,并觉得舒适而饶富趣味。

这样的人工环境仿佛就像是自然形成的模样。

他的作品涉猎很广,而且他总能不断地在其他地方找到灵感,比如乐谱中,比如树林中。

他的建筑基本以纯净的白色为主,内部的空间十分丰富,在还原他的建筑建设模型时,有时需要好好地研究他的内部空间一番才知道感如何下手。

我认为日本的建筑师确实把握时代脉搏很准确而且会将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融进设计的能力很强,由于与我们的文化同源所以我对日本的建筑师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认识,他们含蓄,但是做出的作品有时很前卫,含蓄是因为文化影响,前卫是因为对时代的清醒认识,藤本壮介就是新时代日本建筑界的佼佼者,在实验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策略。

自他开办自己的事务所至今已有12年,在这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为现在乃至将来的建筑提供了更多可能。

图书馆设计案例分析

图书馆设计案例分析

图书馆设计实际案例武藤艺术大学图书馆这是由藤本壮介设计的武藤野艺术大学图书馆,设计师认为组成图书馆最本质的元素包括:书,书架,光线和阅读空间,这些最基本的图书馆元素组成了建筑本身。

设计师设想了一个被螺旋形式分布的书架包围的空间,书架与分隔出来的空间构成图书馆主体。

书架堆积到9米高度,成为建筑墙体,形成了图书森林般的壮观场面,同时书架墙体上不时开设了洞口,供交通组织在其间穿越。

螺旋分布的书架一直向外延续围合,最终成为建筑的外墙,并把书架元素带到建筑的外表皮。

让人们一眼便识别出这里是图书馆。

这种既梦幻又简单的手法让人出乎意料同时又很容易理解。

加拿大温哥华公共图书馆以色列建筑师摩西.赛弗迪设计的加拿大温哥华公共图书馆。

他把图书馆本身同其相连的广场视为一个整体——城市的中庭。

图书馆的主楼与弧形长廊面向广场的一面均有高大玻璃窗,采光充分,读者既能利用自然光线阅读,还能俯视广场上各种文化社会活动。

这种馆内外活动一目了然的设计使馆外行人容易产生进馆浏览的愿望。

哈萨克斯坦新国家图书馆采用莫比乌斯环结构的建筑设计,可以在同样平面面积中通过不同角度的“空间扭曲”而让原有的空间在不同方向得以“延伸”,从而获得更多的可用空间。

莫比乌斯环造型设计的方案中包含了两个相互咬合的结构——完美的圆和盘旋的公共空间。

国家图书馆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的造型,它让墙壁在不同的角度变化,时而是墙,时而是屋顶,时而成了地板,最后又变成了墙。

美国阿拉伯图书馆建筑设计是对场地的完美回应,它反映北部亚利桑那州长长的峡谷,抓住了身在峡谷里独特而强大的感官体验。

图书馆是对这一自然环境的强烈回应,一个土色的石头屋顶拔地而起,它将自然的草皮,灌木和石头纹理一同带起,形成沙漠上独特的景观。

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的院落展开,一条狭长的由钢铁和玻璃组成的“峡谷”在建筑之间横亘。

久经磨砺的钢铁墙向着别具特色的粘土墙一侧倾斜,它偏离入口小径,朝着天空打开;钢铁墙支撑着粘土。

藤本壮介建筑新秩序

藤本壮介建筑新秩序

日本新世代建筑家系列之一藤本壮介所提示的建筑新秩序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助理教授近年来日本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安藤与伊东的建筑风潮无疑已经席卷全球,不过更值得注意的会是逐渐展露头角而崛起的三十岁代年轻建筑师。

这个新的建筑世代即便也受过建筑学院教育的洗礼,然而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却能窥见另一种有别于过去重视都市涵构、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

他们勇于搁置学院派教育的包袱、发明出过去所未曾存在的形式,并透过某种原理与规则来进行建筑创作上的探索。

最具代表性的包括藤本壮介、石上纯也,以及受邀参与台湾澳底大地建筑设计案的年轻新秀平田晃久。

作为一系列的追踪报导,本篇首先以藤本壮介一连串惊为天人的创作来解读这个(从状况(context)迈向原理(theorem))的建筑新思维。

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的藤本壮介于1971年在北海道出生。

2000年设立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以来已经获奖无数,包括连续3年夺得Architecture Review Award。

代表作有(伊达的援护寮)(04年JIA新人赏)、(T House)(06年住宅建筑赏金赏)、(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08 JIA日本建筑大赏)等等,目前也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等建筑设计名门的兼任讲师。

在上大学之初,藤本原先更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物理学者。

由于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曾提到过空间与密度随着速度与时间因素而扭曲变形的论述,因此这份对于空间的特殊解读方式让藤本为之深深着迷。

虽然藤本后来转为专攻建筑,不过这份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却早就已经体质化在藤本的身上。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是与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的接触。

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决定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所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

例如藤本在东京的住处周遭盖了一大堆房子,让来自北海道大自然当中的他感到无比新鲜,并觉得舒适而饶富趣味。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藤本壮介的探索之路.doc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藤本壮介的探索之路.doc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藤本壮介的探索之路【摘要】文章首先介绍藤本壮介的生平介绍,主要部分是以科学研究方法来解释与分析藤本在住宅设计中对实验法的应用以及他的思想的来源简要分析。

最后以藤本的设计理念和他的访谈内容来总结全文。

ﻭ【关键词】生平;实验法;住宅设计;洞;原始性;未来性1. 藤本壮介生平藤本壮介出生于1971年,1994年毕业于京大学建筑系,是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建筑师、设计师、工艺师和研究员组成,同时担任京都大学、京理科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的客座讲师.ﻭ2。

研究方法之实验法在藤本壮介住宅设计中的运用ﻭ建筑原型是“棚屋"与“洞”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

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和近代建筑理论家德昆西(D uincy)都将洞视作建筑的原型之一。

研吾曾在1990年代初出版的《新建筑入门》中论述了“洞"的3大特征,该书获得建筑界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巨大关注,当时还在求学的藤本壮介很可能受到了这本书的一些影响而成为“洞说"的拥趸。

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藤本壮介认为在这一理念下产生的是人工的“巢”,根据人的功能需要而产生,是人工化的.相比之下,显得更加中立。

对于人类的居住而言,是先于巢而产生的,它因地制宜,人类需适应它的形状,凹凸,并加以利用改造。

而功能主义者则将建筑进行机械的划分,其实人类的行为并非那么明确的分类,这样的划分未免太过强势。

藤本的“弱建筑"理论是基于此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

“弱建筑”是基于行为的“弱关系”模式,即建筑的使用方式由使用者自行探索,可随意更改。

藤本将“洞”式空间视为未来建筑的雏形,其“弱建筑"理论亦可以解释为“弱关系建筑”。

在藤本壮介的住宅设计中,以的设计方法将以“洞”为设计原型和基于“弱建筑"理论应用到他说设计的建筑中。

下面主要介绍他住宅建筑方面的。

被_弱化_的螺旋_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邹颖

被_弱化_的螺旋_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邹颖

122世界建筑 2013/031 引言藤本壮介(Sou Fujimoto )是近年来在建筑界冉冉升起的一位新星,他在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中都赋有独到的创见。

面对日益走向困境的当代建筑,藤本继承了前代日本建筑师对于信息时代特点的清醒认知,在实验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策略。

在开业至今的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藤本壮介一贯反对以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而是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验。

2007年以来,由他主持设计的螺旋宅、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以及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都采用螺旋形作为设计概念和平面布局方式。

然而,藤本的设计并没有因循传统螺旋形空间设计对于历时性的强调,而是探讨了空间共时性的可能,在强势的空间形态下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性”。

在这4件作品的发展脉络中,螺旋形空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而这种“弱化”集中体现了藤本关于“弱建筑”的理论思考。

2 螺旋形空间的特征2.1 旋转性与历时性螺旋线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极点)向外逐圈旋绕而形成的曲线,这种由旋转形成的视觉形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建筑师自古以来就将螺旋形视为理想的空间原型,这种青睐一方面来自于螺旋线其严谨的数理逻辑所形成的优美曲线形态,一方面也来自于其沿极点展开的旋转性所带来的历时性特征。

以螺旋形为空间构型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记述的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 ),这座西方传说中的建筑被想像成沿外墙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形态,直达天际(图1)。

现存的伊拉克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Spiral Minaret in Samarra ,848-852)具有与之相似的设计初衷。

对于宗教空间而言,引入螺旋形来架构空间,极大地延长了朝圣者的参观流线,为朝圣者的礼拜活动做好充分的心理铺垫(图2)。

崔愷设计的安阳殷墟甲骨文博物馆也利用了螺旋形的这种特点,延长了入口处引导坡道的长度,人为拉长了参观者进入馆内的时间,使这段坡道颇具时间隧道的意味(图3)。

日本小型住宅嵌套空间操作分析--从毛纲毅旷到藤本壮介

日本小型住宅嵌套空间操作分析--从毛纲毅旷到藤本壮介

日本小型住宅嵌套空间操作分析--从毛纲毅旷到藤本壮介史瑶;孔宇航【摘要】Based on the common nested space which is a universal space operation methods, author select "anti-lived device"and "House N" two classic cases, from such as Disintegration of box space,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mplexity of space two areas to show how nested space use develop in contemporary Japanese housing design.%本文基于嵌套空间作为一种普遍的空间操作方法所具有的共性,选取了毛纲毅旷在1972年设计的“反住器”和2008年藤本壮介设计的“House N”两个经典案例,从匀质箱体的解体、建筑内与外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两个方面探讨嵌套空间在当代日本住宅的设计中是如何运用与发展的。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146-147)【关键词】嵌套空间;反住器;House N【作者】史瑶;孔宇航【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同形几何空间的嵌套是空间操作中一种常见的操作方法,其生成逻辑是:将渐次缩小的几何空间嵌套在上一层级的空间内部。

该手法的由来源远流长,无论是古埃及的玛斯塔巴(图1)、文艺复兴时期的希腊十字(图2、3),还是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图4),嵌套空间具体表现出空间要素的缩放与叠加,其既是以几何母题为原型的重复构图,亦是叠加过程中不断对空间秩序与等级的追求。

可以说,嵌套的几何母体贯穿了整部建筑史:出现在远古的陵墓、中世纪的教堂、乃至于现代的巨构中。

界面的纯粹——从建筑技术手段看藤本壮介设计

界面的纯粹——从建筑技术手段看藤本壮介设计

界面的纯粹——从建筑技术手段看藤本壮介设计黄鹤【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改进,建筑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藤本壮介近些年的作品中,他从设计、材料以及构造多方面创新,构建内外融合的空间,完成了界面“纯粹”领域的重建.文童结合藤本设计实例,辨析在藤本建筑界面纯粹性的后面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及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藤本壮介;纯粹;技术;界面【作者】黄鹤【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建筑的根本在于建造,在于建筑师应用材料并将之构筑成整体的建筑物的创造过程和方法建构应对建筑的结构和构造进行表现甚至是直接的表现,这才是符合建构的文化。

藤本壮介是近年来日本备受瞩目的新锐建筑师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弱建筑理念和其巧妙的建筑设计引起了国际建筑届广泛的关注。

以前对藤本的作品研究大多侧重于建筑思想以及空间的研究,如在2005年杨熹微在寻求《“新的普遍性”——藤本壮介访谈录》一文中通过与藤本对其6件设计作品的剖析,来展示其独特的建筑创造的出发点以及新的建筑次序;杜小辉、翟炳博的《弱建筑:住在暧昧的空间里——藤本壮介作品解读》多空间、多维度地阐述了藤本的建筑空间特性,从东西方文化多角度分析藤本的建筑思想弱建筑的核心内涵;杨昌新、龙彬所著的《多样性的生成——破译藤本壮介建筑创作的复杂性思维》从建筑与空间、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功能多方面阐述藤本壮介的建筑生成逻辑以及在多种思维下其的复杂适应系统。

但目前过多的文献主要偏向于其弱建筑的建筑理论与空间,忽视构成这些特殊空间下的建筑技术手段。

故本文根据其建筑作品的特征,探讨在界面纯粹化的语境下,其建筑的构造技术特征。

纯粹性大概可分为两类,一是指纯数理方面的理性逻辑,纯净的几何形式界面,正如早期的勒·柯布西耶受到纯粹派的影响, 坚持以最明确的结构、最纯净的形体来追求他的永恒的建筑,反对一切附加形式。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和花园包裹其中,为了不影响花园的光照,墙体所有的面都开着大大的窗户,在降低街
外日常生活的喧嚣之外,还不会跟外界产生隔阂。中层其实就是一个过道,也可以说是
过渡空间。最里层就是主人生活所需的室内功能区域了。另外,无论是从室内室外透过
无规则的窗户欣赏这个建筑,花园中简单的植物装饰,都有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清新
•废墟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方案分析: 内蒙古鄂尔多斯100
•废墟是建筑的尽头,同时也是建筑的起源。废墟是包容了意外事件的不完美物,正由 于此,能够转形为人工的洞穴。建筑就是要小心翼翼地设计废墟。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方案分析: 内蒙古鄂尔多斯100
•“废墟,在纯粹的场所的意义上,是终极建筑。”
到云一样的建筑时,立马会想到空气和光,而并不是坚硬的墙
体。而像山一样的建筑可能会在人体和建筑之间创造一种新的
关系。”

————藤本壮介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装置作品: 森林、云、山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装置作品: 森林、云、山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装置作品: 森林、云、山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藤本的建筑新秩序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方案分析: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
•没有五线谱的音符——新的几何 学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方案分析: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
•声音=对象 •时间=空间
•反转
•声
•声

•时


•时
•时

•声


藤本壮介的建筑新秩序
•方案分析: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 •有五线的乐谱 •巴赫=密斯

中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藤蔓装饰画—美妙的树》

中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藤蔓装饰画—美妙的树》

中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藤蔓装饰画—美妙的树》设计背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金色的秋天静静向我们走来,我们的主题也进入到《会跳舞的树叶》,小树叶是怎样在秋天的树上跳舞、玩耍、玩耍的?在生动的主题中怎样让小朋友们从生动的活动中体验、感受、表达?适逢这个流行田园风格的城市处处流淌着藤蔓类的装饰物,让我们和四周的小朋友一起感受这藤蔓之美,在秋天的主题里学习怎样用漂亮的藤蔓画装饰我们的环境吧!活动目标1、感受曲折的螺旋形线条的美丽,并尝试用水粉创作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想象、粘贴树上的装饰图案。

2、通过观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感受螺旋形线条的延长、变化。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观赏藤蔓装饰风格的树,感受并尝试用水粉进展创作。

难点:体验螺旋线条的延长、变化,理解并大胆表现。

活动预备物质预备:1、藤蔓装饰风格的树图片7幅(其中7号为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装饰画作品)、藤蔓的写实图片4张;2、背景音乐,肖邦:《玛祖卡舞曲》;3、白色背景纸、水粉笔、黑色颜料;4、幼儿人手一张装饰画框纸(黑色、白色、橘黄色),水粉颜料黑色、白色、橘黄色、棕色、红色、绿色等,剪好的各种爱心型、花型、动物型等彩色装饰小片片,幼儿人手一只胶棒。

阅历预备:1、幼儿有画装饰线条的阅历;2、对大树的造型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一、观看藤蔓实物图片,引起好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什么样的?用你的小手绕一绕。

小结:这是树的藤蔓,它们卷起来的样子很特殊,像一种螺旋形!二、观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初步感受螺旋形的特征。

教师:由于这样的藤蔓很好看,还被设计师们用到了装饰画上,我们来看看这些装饰画。

(教师播放6幅藤蔓树的图片,依据幼儿的选择点击放大观赏。

)教师:这棵大树是什么样的?(造型)它的树枝是怎样的?(分析螺旋形的异同)你用小手绕一绕,我们一起绕一绕(全体幼儿看着画面用食指绕一绕)。

树枝上还有什么?(观看具有装饰意味的各种图案:爱心、花、各种外形)三、观赏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装饰画作品,师幼共同学习螺旋形延长、变化的特点。

“迷失”的螺旋空间——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解析

“迷失”的螺旋空间——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解析

“迷失”的螺旋空间——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解析作者:温亚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9年第7期温亚/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300000摘要: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建筑师中最具才华者之一,他的作品传达了强烈的关于空间的哲学思考,先后提出了“原始的未来”“暧昧空间”等理论。

本文通过对该图书馆设计概念、空间建构、细部处理三部分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两个常出现在藤本壮介作品中的主题,即“弱建筑”与“迷失性”是如何体现在该作品中空间设计中。

关键词:藤本壮介;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螺旋式空间;阅读体验1 藤本壮介及其设计思想1.1 藤本壮介及其思想来源藤本壮介(S o u F u j i m o t o)1 9 7 1 年出生于日本,是继伊东丰雄、隈研吾、S A N A A 之后日本新生代建筑师中最具才华者之一。

面对日益走向困境的当代建筑,藤本壮介继承了前代日本建筑师对于信息时代特点的清醒认知,在实验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策略。

2 0 0 0 年创建事务所以来,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藤本壮介一贯反对以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而是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验。

他完成的精神病患者康复中心、儿童精神康复中心以及H O U S E N 和H O U S E H 等一系列在建筑界引起不小轰动的作品。

1.2 弱建筑藤本壮介对于弱建筑的理解在其住宅设计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他所理解的“弱”是希望通过全新的处理相互间关系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接触彼此,由人际关系的改变带来建筑空间的改变,人们在建筑中可以忽略“距离感”,在此理论下,真正需要设计的空间应该是一种能够积极反应住户行为需求的空间。

1.3 原始的未来藤本认为人们需要通过自我挖掘来寻找对他们来说最为舒适的状态,他喜欢通过一种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空间,来创造介于自然和人造之间的形式。

建筑是一个多种信息叠置的综合体,包含内与外、城市与住宅、自然与人工的叠置,如此,无数的领域、尺度、连续和不连续、透明与不透明可以被整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世界建筑2013/031 引言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是近年来在建筑界冉冉升起的一位新星,他在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中都赋有独到的创见。

面对日益走向困境的当代建筑,藤本继承了前代日本建筑师对于信息时代特点的清醒认知,在实验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策略。

在开业至今的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藤本壮介一贯反对以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而是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验。

2007年以来,由他主持设计的螺旋宅、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以及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都采用螺旋形作为设计概念和平面布局方式。

然而,藤本的设计并没有因循传统螺旋形空间设计对于历时性的强调,而是探讨了空间共时性的可能,在强势的空间形态下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性”。

在这4件作品的发展脉络中,螺旋形空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而这种“弱化”集中体现了藤本关于“弱建筑”的理论思考。

2 螺旋形空间的特征2.1 旋转性与历时性螺旋线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极点)向外逐圈旋绕而形成的曲线,这种由旋转形成的视觉形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建筑师自古以来就将螺旋形视为理想的空间原型,这种青睐一方面来自于螺旋线其严谨的数理逻辑所形成的优美曲线形态,一方面也来自于其沿极点展开的旋转性所带来的历时性特征。

以螺旋形为空间构型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记述的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这座西方传说中的建筑被想像成沿外墙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形态,直达天际(图1)。

现存的伊拉克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SpiralMinaret in Samarra,848-852)具有与之相似的设计初衷。

对于宗教空间而言,引入螺旋形来架构空间,极大地延长了朝圣者的参观流线,为朝圣者的礼拜活动做好充分的心理铺垫(图2)。

崔愷设计的安阳殷墟甲骨文博物馆也利用了螺旋形的这种特点,延长了入口处引导坡道的长度,人为拉长了参观者进入馆内的时间,使这段坡道颇具时间隧道的意味(图3)。

严谨的数理逻辑还为螺旋形提供了“无限生长”的可能性,使其同时具有了向未来延展的历时性特征。

如何将螺旋形“无限生长”的特性表达出来,是柯布西耶研究持续30余年的议题。

1931年,柯布西耶以“20世纪的博物馆”为题,提出了“无限生长的博物馆”的概念。

在他所描绘的建筑特征中,“博物馆可随意扩展,其平面呈螺旋形——真正和谐而规则地生长”[1]。

柯布西耶选取方形作为空间的基本形,以适应他所追求的构建标准化的需要,建筑屋顶的螺旋形与预留用地上道路与绿化形态的螺旋形相互呼应,暗示了建筑体“生长”的趋势。

艾哈迈达巴德文化中心(AhmadabadCultural Centre,1957)正是基于这一概念的建成作品,虽然,柯布西耶意识到“无限生长”或许只存在于概念中的可能,但他依然为近2 500m2(49m×49m)的馆体提供了拓展至7 000m2(84m×84m)的可能性。

2.1 放射性与共时性螺旋线的绘制过程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与圆之间所存在着的某种关联,螺旋形也因而具有圆的部分几何特征,例如圆的中心放射性。

用九宫格来简化螺旋形空间中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性,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幅图解(图4)。

在旋转性的图示中,时间沿着螺旋线的方向线性发展,形成从1-9的级数发展趋势,具有典型的历时性特征。

而在放射性的图示中,空间中心点与相邻任意一点是0与1的对立关系,即除该点外的其他空间是均质的,呈现无先后关系的“静止”状态,空间具有共时性的特点。

相对于历时性,关于螺旋形空间共时性体验的探索是相对较少的。

早在1929年,柯布西耶就曾经展示被“弱化”的螺旋——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The "Weaken" SpiRal: DeSign STRaTegy Of SpiRal SpaCe by SOu fujimOTO邹颖,刘骞/ZOU Ying,LIU Qian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收稿日期:2013-01-15摘要:在当代的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中,藤本壮介无疑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先锋人物。

他对于空间与人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着敏锐而独到的创见。

本文选取了他在2007年以后设计的4座螺旋形建筑,着重探讨了藤本在面对螺旋形这样的强势空间形态时,所采取的“弱化”设计策略。

对于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藤本一直持批判态度,而这种批判正是他“弱建筑”理论的基础。

Abstract: Sou Fujimoto is definitely an eye-catchingpioneer both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theory and practice. His unique theory roots in hissensitivit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humanbehavior. This artiche gives a survey of four spiralarchitecture which are designed and built after 2007,focusing on the "Weaken" design strategy of Fujimotowhen he handling such a strong form. Fujimoto is alwaysadopting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s the orthodox designmethod which emphasis on function. This attitude formshis "Weak Architecture" theory that can be found fromthese works.关键词:藤本壮介,螺旋形空间,时间性,“弱建筑”Key words: Sou Fujimoto, Spiral space, Temporality,"Weak Architecture"154321 巴别塔(图片来源:pieter Bruegel de Oude(1526/1530-1569)绘)2 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图片来源:Jim Gordon摄)3 安阳殷墟甲骨文博物馆(图片来源:《本土设计》)4 关于螺旋形空间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图解(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 20世纪博物馆概念模型(图片来源:《勒·柯布西耶全集》)过一个“世界博物馆”的设计方案。

与之后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类似,在这个由金字塔状中庭构建的螺旋形空间中,观众由顶部进入馆体,沿着螺旋形坡道盘旋而下,实现了时间、地点、展品三者的同步,提供了完整的历时性空间体验。

然而,柯布西耶不满于螺旋形完全线性的叙述结构对空间共时性体验的扼杀,在“无限生长的博物馆”方案中,他开始运用复杂的隔断在内部空间中摆脱螺旋形的控制,打通相邻的空间片段,为视线提供了驻点、阻断和引导。

螺旋形空间层层嵌套的墙体,呈现出丰富的“透明性”关系,共时性体验也由此展开(图5)。

相比于柯布西耶通过严格控制流线所产生的共时性体验,藤本壮介则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设计策略。

他通过“弱化”螺旋形墙体的空间限定作用,强化了其放射性所具有的空间均质化特点,共时性体验也因之“弥漫”到整个空间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共时性体验不仅得以从内部空间拓展到内外部空间的交互关系上,还进一步从视觉层面转向更深的行为层面。

3 4座螺旋形建筑3.1 螺旋宅(Spiral House,2007)关于螺旋宅的材料甚少,并未见于有关藤本壮介的任何公开出版物中[2]。

因此,笔者推测,这极有可能是藤本壮介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设计初期,为研究螺旋形空间而自拟的假题。

在这里,螺旋线的历时性被充分展现,空间的私密程度依照折线的旋转呈现出递进式的关系——螺旋线的极点是主人的卧室。

巨大的窗洞在这里并不具有可通过性,仅提供共时性的视觉体验(图6)。

3.2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MusashinoArt University Library,2007)在这个项目中,藤本壮介第一次将其螺旋形空间构想公开。

他认为,“连绵不断、看不到尽头的书架”本身就是图书馆[3],通高的书架附着在连续的螺旋形墙面上,从而形成了该设计的核心概念“书籍的森林”(Forest of books)。

他将“无目的的漫游”看做是“图书馆空间体验的特征之一”[4],因此,在一开始是想将读者置于这样的“森林”中而不顾的。

然而,对于图书馆而言,采用现行的图书分类检索方法及与之相应的具有检索性的空间组织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在业主的极力反对下,藤本转而发掘放射性带来的空间可能性。

一方面,他将螺旋宅中的窗洞变成可以穿越的洞口,为共时性行为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放射性的路径也提供了快捷的图书检索方式(图7)。

此外,窗洞的有机叠加,使得外部空间也得以参与到共时性体验当中(图8、9)。

3.3“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Ordos100,No.9,2008)在“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中,藤本再一次使用了螺旋形的空间构形。

在这个大型的集群设计项目中,为了不使单体建筑显得“孤立无援”,藤本提出“场”的概念。

他将螺旋形的构筑物铺满整个基地,在其中“随意”地分隔出使用空间,从而在螺旋形之外提供了另一种空间限定体系。

两种空间限定体系的存在,打断了螺旋形空间中的历时性体验;而可穿越洞口比例的提高,则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共时性体验(图10)。

3.4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Dalarna MediaArena,2010)达拉那大学媒体馆的设计虽然以“知识的螺旋”(Spiral of Knowledge)为概念,但在空间形态上已不再具有螺旋形的特征,历时性空间体验也随之隐匿。

运用书架墙进行的几个层次的围合,使得空间形态更趋近于某种向心图形,放射性成为唯一的几何特性,中心的下沉中庭的存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特性(图11)。

4 “弱建筑”——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从以上4个案例可以看出,螺旋形空间的旋转性和历时性体验被逐步消解,其放射性和共时性体验则被逐步放大。

事实上,这种放射性其实并非螺旋形所独有,因此,在达拉那大学媒体馆的设计中,“螺旋”甚至只是概念上的表述,而非实体的空间形态。

在这一过程中,螺旋形的强势空间形态被不断“弱化”,成为藤本壮介用来探讨其“弱建筑”理论的工具;而藤本对于共时性空间的追求,也是以“弱建筑”的空间形态为基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