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之生理学

合集下载

西医综合-生理学-7

西医综合-生理学-7

西医综合-生理学-7一、A型题(总题数:13,分数:32.50)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分数:2.50)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细胞外液(分布在细胞外体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故称之为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

体液为体内的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血液由血浆与血细胞构成,血浆只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少量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2.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分数:2.50)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脑脊液血浆与血细胞一起构成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不停地循环,并不断地发生各种物质交换,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3.大量出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分数:2.50)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多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使水和电解质紊乱√大量出汗,人体失水大于失去钠离子,细胞外液呈现高渗性脱水。

大量饮用白开水等于大量补充低渗液,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改变。

题目主要考查水与电解质的关系问题。

而且题目问及主要危害,ABC选项只表现了饮水后机体的变化,只有D选项出现紊乱这一危害表现。

4.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具有相同的(分数:2.50)A.Na+浓度B.K+浓度C.胶体渗透压D.总渗透压√渗透压指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血浆的渗透压是由血浆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以及血浆蛋白质(主要为清蛋白)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共同组成的。

血浆的渗透压功能: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细胞外液晶体物质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内液的量(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为0.85%NaCl,5%葡萄糖溶液),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组织液的量,而不影响细胞内液的量。

细胞外Na +浓度高,而细胞内K +浓度高。

但细胞内外的总渗透压是相等的,否则细胞就会破裂或者萎缩。

西医综合-生理学-11

西医综合-生理学-11

西医综合-生理学-1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6,分数:40.00)1.下列关于心脏呈周期性变化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分数:2.50)A.将心肌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B.将心肌生物电变化周期称为心肌电周期C.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D.心动周期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间√解析:[解析]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心率的倒数。

心动周期时间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将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所以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不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期。

2.心动周期中,下面哪个时相的左心室内压力最高(分数:2.50)A.心房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末C.等容收缩期末D.快速射血期末√解析:[解析] 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标志进入射血期。

射血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较多,速度很快,称快速射血期。

此期射出的血液约占总射血量的2/3。

由于心室强烈收缩,室内压继续上升并达到高峰。

随后心室内压下降进入缓慢射血期,此后的心室压力均低于快速射血期。

3.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分数:2.50)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解析:[解析] 心室充盈期分为三部分,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

在心窒舒张期的最后0.1秒,心房开始收缩,即进入心房收缩期。

此期泵入心室的血量约占整个心室总回流量的10%~30%,左心室容积逐渐增大,心房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达到最大值。

4.下列哪期接受心室额外刺激后,可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分数:2.50)A.收缩期B.收缩期+舒张期C.舒张中后期√D.收缩期+舒张早期解析:[解析] 只有在舒张后期给予心室一个额外刺激,才能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2022西医综合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02和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西医综合-生理学-19

西医综合-生理学-19

西医综合-生理学-19(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0,分数:50.00)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不包括(分数:2.50)A.相对特异性B.生物放大作用C.激素间相互作用D.为组织细胞提供能量√解析:[解析]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包括:①特异作用;②信使作用;③高效作用;④相互作用。

激素作用旨在启动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一系列生物效应,而不是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的具体环节,故不能为组织细胞提供能量。

2.关于激素的运输,错误的是(分数:2.50)A.运输距离可远可近B.都经血液运输√C.以结合型与游离型运输D.游离型可直接发挥生理作用解析:[解析] 激素主要经血液运输(远距分泌)而发挥作用。

另外,也可以通过旁分泌、腔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等多种运输途径发挥作用。

3.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调节属于(分数:2.50)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旁分泌调节D.自分泌调节解析:[解析]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经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如肝脏)增加机体对于血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转化成糖,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种方法称为激素酌远距调节。

4.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在胰岛内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分数:2.50)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远距调节D.旁分泌调节√解析:[解析] 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在胰岛内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的胰岛B 细胞,起抑制作用,称为旁分泌调节。

5.下列激素哪种不是类固醇激素(分数:2.50)A.糖皮质激素B.雄激素C.催乳素√D.皮质醇解析:[解析] 按化学结构激素可分为:胺类、多肽和蛋白质类及脂类激素,而脂类激素又包括类固醇激素和廿烷酸。

其中,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孕酮、醛固酮、皮质醇、睾酮、雌二醇和胆钙化醇。

而催乳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调节肽,属于肽类激素。

6.血中激素浓度虽低但生理作用很明显,其原因是(分数:2.50)A.激素随血液分布全身B.激素的特异性很高C.激素的半衰期很长D.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解析:[解析] 血中激素的浓度非常低,但生理作用却很显著,其原因在于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形成一个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考点还原及答案解析(生理学)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考点还原及答案解析(生理学)

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考点还原及答案解析(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最新考试大纲不作要求)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2010N1A 答案:B【考点还原】(P4)“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约2/3分布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其余约1/3分布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中约3/4分布于细胞间隙内,称为组织间液或组织液;其余约1/4则在血管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即为血浆”(A错)。

(P4)“人体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因而各部分体液的成分有较大差别,但各部分体液又相互沟通”(B对C错)。

(P4)“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因而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D错)。

【答案解析】人体内体液包括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种,其中细胞内液约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20%,细胞外液又包括了组织间液和血浆,组织间液约占体重的15%,血浆约占体重的5%,故分布在人体各部分的体液量是不相等的(A错)。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被细胞膜隔开,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如细胞外高钠、高钙、高氯,细胞内高钾等,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跨膜物质转运(互相沟通),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

同样,组织间液和血浆被毛细血管壁分隔,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如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而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很少,血浆蛋白分子量大,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但水和晶体物质等小分子物质却可以自由通过(互相沟通)(B对C错)。

由于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因而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是血浆,而不是细胞内液(D错)。

2. 2005N1A 答案:C【考点还原】(P5)“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C对)。

【答案解析】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相接触,而是浸浴在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知识点整理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知识点整理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考纲: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2、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考点1:●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考纲: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信号转导概述●2、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4、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5、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6、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考纲: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考纲:细胞的电活动(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考纲:细胞的电活动(局部电位)●1、静息电位●测定和概念●产生机制●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差和平衡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钠泵的生电作用●2、动作电位●概念和特点●产生机制●电化学驱动力及其变化(短视频)●动作电位期间的期间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钠电导和钾电导●膜电导改变的实质●离子通路的功能状态●触发●阈刺激●阈电位●传播●AP在同一个细胞上●AP在细胞间●兴奋性及其变化●兴奋性●细胞兴奋后兴奋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低常期●3、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细胞膜和胞质的被动电学特征(不考)●电紧张电位:没有离子通路的激活和膜电导的变化。

●局部电位:有离子通路的激活和膜电位的变化。

●概念●特征和意义●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考纲: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考纲: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考纲: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1、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结构●兴奋传递过程●2、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肌原纤维和肌节●肌管系统●3、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肌丝的分子结构●肌丝滑行过程●4、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横纹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步骤●5、影响横纹肌收缩的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收缩的总和。

西医综合-生理学-12

西医综合-生理学-12

西医综合-生理学-1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3,分数:57.50)1.阻力血管主要是指(分数:2.50)A.大动脉B.小动脉及微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解析:[解析]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和微静脉,前两者又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均属于弹性贮器血管;静脉血管属容量血管。

2.下列哪项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分数:2.50)A.微静脉B.动静脉短路C.微动脉D.真毛细血管√解析:[解析] 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7部分组成。

由于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50)A.经常处于开放状态B.在骨骼肌组织中较多见C.血流速度较快D.是血管和组织之间讲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解析:[解析] 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

直捷通路在骨骼肌组织的微循环中较为多见。

选项D是真毛细血管的生理意义。

4.下列哪种物质为心迷走神经所释放(分数:2.50)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组胺D.乙酰胆碱√解析:[解析]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具有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而心交感神经作用于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5.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是(分数:2.50)A.皮肤血管√B.冠状血管C.骨骼肌血管D.脑血管解析:[解析] 人体内几乎所有血管都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但在不同部位的血管中,缩血管纤维分布的密度不同。

在皮肤的血管中,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在骨骼肌和内脏的血管中的分布次之,而在冠状血管和脑血管中的分布最少。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46.00)A.窦房结 B.心房肌C.房室结 D.希氏束E.浦氏纤维(1).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B.C. √D.E.(2).传导速度最快的是A.B.C.D.E. √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最慢,浦氏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

A.0期去极快、幅度高 B.4期电位不稳定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 √B.C.D.(2).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B.C. √D.心室肌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没有4期自动去极化;而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0期与心室肌类似,且4期有自动去极,与心室肌纤维不同。

A.动脉血压上升 B.中心静脉压降低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1).血量增加可引起A. √B.C.D.(2).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时A.B.C. √D.血量增加回心血量也增加,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血量增加也引起静脉回流增加,也可使中心静脉压增加;而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时,心排血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中心静脉压不但不高,而且降低,这是因为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及时将回流到心的血液射至动脉的缘故。

1.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开放 B.主动脉瓣关闭C.肺动脉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E.房室瓣关闭A.B.C.D.E. √第一心音产生是由于房室瓣关闭,标志心脏开始收缩;第二心音产生由于动脉瓣关闭,标志心脏开始舒张。

A.动脉血压降低 B.心排血量减少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1).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A.B.C. √D.(2).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A.B.C.D. √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心率明显减慢,心排血量降低,血压降低;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心功能加强和动脉血压升高。

央闭两侧颈动脉还引起脑缺血,这一结果也将导致反射性心功能加强和动脉血压升高。

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

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

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总分:73.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58,分数:73.00)A.骨骼肌收缩B.胰岛素分泌C.糖原分解减少D.皮肤血管收缩(分数:2.00)(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1.00)A.B.C.D. √解析:(2).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1.00)A.B. √C.D.解析:[解释] 以ACh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在外周,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除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即支配多数小汗腺引起温热性发汗和支配骨骼肌血管引起防御反应性舒血管效应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

目前已分离出5种亚型,均为G-蛋白偶联受体。

当M受体激活时,可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或IP3和DG)的浓度,进而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这些作用称为毒蕈碱样作用,简称M样作用。

毒蕈碱样作用可被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阻断。

在外周,多数交感节后纤维末梢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都有肾上腺素能受体,但不一定两种受体都有,心肌主要存在β受体;血管平滑肌则有α和β两种受体,但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以α受体为主,而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则以β受体为主。

NE对α受体的作用较强,而对β受体的作用则较弱。

一般而言,NE与α受体(主要是α1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子宫、虹膜辐射状肌等的收缩,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与β受体(主要是β2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等的舒张,但与心肌β1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却是兴奋性的。

β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与脂肪分解有关。

酚妥拉明能阻断α受体,包括α1和α2受体,但主要是α1受体。

西医综合之生理学复习笔记

西医综合之生理学复习笔记

2017西医综合之生理学复习笔记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

⑴形成条件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⑵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⑶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P⑴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电位。

⑵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⑶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⑷动作电位特征:①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②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③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④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

局部电位的特点:①等级性;②可以总和;③电紧张扩布。

兴奋的传播⑴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

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⑵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时间转瞬即逝,而此时此刻,2017考研学子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无论前面的复习之路有多么艰难,相信他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1、静息电位的原理。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基础。

在细胞外液中Na+、Cl-、Ca2+浓度要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浓度比细胞外液要高,这主要是由于质膜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和主动转运儿形成和维持的。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练习题库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练习题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外源性(并非内源性)凝血途径的 特异性抑制剂。
[单选题] 11、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 FⅩ的激活 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①肝素具有强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②肝素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TFPl 而抑制凝血过程。③在缺乏抗凝血酶Ⅲ的条件下肝 素的抗凝作用很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①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也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为存活因子抑制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凋亡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②EPO 还可加速幼红细胞的 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③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单选题] 5、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 A 腺垂体 B脾 C肾 D 骨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 项,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 亚铁血红素。B 项,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O2 和 CO2。C 项,红细胞运输 O2 的功能是靠 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一旦血红蛋白逸出到血浆中,便丧失其运输 O2 的功能。D 项,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为 120~160g/L,女性为 110~150g/L。
[单选题] 24、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 A 葡萄糖 B 尿素 C Na+和 Cl- D 氨基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 晶体渗透压,约 80%来自 Na+和 Cl-。

西医综合-生理学能量代谢和体温

西医综合-生理学能量代谢和体温

西医综合-生理学能量代谢和体温(总分:2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7.00)1.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测定的数据是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非蛋白呼吸商D.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E.一定时间内的二氧化碳产生量[解释] 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不需要实测呼吸商,只需测出一定时间的耗氧量,再乘以混合食物呼吸商(0.82)时的氧热价(4.8),换算即可。

2.下列关于体温正常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有A.一昼夜中清晨较低,午后较高√B.成年男子体温平均较女子高C.新生儿体温偏高D.老年人体温偏低√[解释] 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的高0.3℃,而且其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其体温调节机构的发育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因此体温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动。

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也偏低,因而也应注意保温。

3.呼吸熵是A.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入O2与呼出CO2量的比值B.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比值C.一次呼吸中,机体呼出CO2的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D.呼出气与肺容量的比值E.一定时间内机体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解释] 呼吸熵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4.下列关于汗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成分为水分B.渗透压高于血浆√C.Na+浓度受醛固酮调节D.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解释] 汗液汗液中水分占99%,固体成分则不到1%。

汗液不是简单的血浆滤出物,而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

刚刚从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与血浆是等渗的,但在流经汗腺管腔时,在醛固酮的作用下,汗液中的Na+和Cl-被重吸收,因此最后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

当机体因大量发汗而造成脱水时,常表现为高渗性脱水。

5.新生儿棕色脂肪组织具有代谢产热功效的关键性生物分子是A.瘦素B.解偶联蛋白√C.增食因子D.脂联素[解释]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是一种线粒体的质子转运蛋白,可调节H+的跨膜转运,消除H+在线粒体内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解除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和ATP合成的偶联,使H+氧化过程中释出的能量转化为热量释放,而不生成ATP。

西医综合-生理学能量代谢和体温

西医综合-生理学能量代谢和体温

西医综合-生理学能量代谢和体温(总分:2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27.00)1.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测定的数据是(分数:1.00)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非蛋白呼吸商D.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E.一定时间内的二氧化碳产生量解析:[解释] 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不需要实测呼吸商,只需测出一定时间的耗氧量,再乘以混合食物呼吸商(0.82)时的氧热价(4.8),换算即可。

2.下列关于体温正常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有(分数:1.00)A.一昼夜中清晨较低,午后较高√B.成年男子体温平均较女子高C.新生儿体温偏高D.老年人体温偏低√解析:[解释] 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的高0.3℃,而且其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其体温调节机构的发育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因此体温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动。

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也偏低,因而也应注意保温。

3.呼吸熵是(分数:1.00)A.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入O2与呼出CO2量的比值B.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比值C.一次呼吸中,机体呼出CO2的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D.呼出气与肺容量的比值E.一定时间内机体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解析:[解释] 呼吸熵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4.下列关于汗液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主要成分为水分B.渗透压高于血浆√C.Na+浓度受醛固酮调节D.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解析:[解释] 汗液汗液中水分占99%,固体成分则不到1%。

汗液不是简单的血浆滤出物,而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

刚刚从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与血浆是等渗的,但在流经汗腺管腔时,在醛固酮的作用下,汗液中的Na+和Cl-被重吸收,因此最后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

当机体因大量发汗而造成脱水时,常表现为高渗性脱水。

西医综合-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总分74,考试时间9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

西医综合-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总分74,考试时间9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

西医综合-生理学消化和吸收(总分74,考试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1. 胆囊收缩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A. 抑制HCO-3分泌B. 促进胆汁分泌C. 刺激胰岛素分泌D. 促进胰酶分泌2. 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小肠反复进行分节运动,其主要作用是A. 充分混和食糜和消化液B. 将食糜不断向前推进C. 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D. 促进消化液继续分泌3.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A. 消化酶B. 胆盐C. 卵磷脂D. 胆固醇4. CCK刺激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 水分少,HCO-3和酶含量多B. 水分和HCO-3含量少,酶含量多C. 水分和HCO-3含量多,酶含量少D. 水分多,HCO-3和酶含量少E. 水分、HCO-3和酶含量都多5. 全胃切除术预计可导致下列问题A. 进食后由于水吸收过于迅速,使血液稀释B. 由于胃蛋白酶缺乏,使蛋白质吸收障碍C.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D. 脂肪吸收不良6. 下列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头期调节属于纯神经反射B. 胃期调节包括神经长、短反射和体液调节C. 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释放可被阿托品阻断D. 肠期调节约占进食分泌总量的30%以上E. 三个时期的分泌是顺序发生,互不重叠的7. 下列关于小肠分节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以纵行肌为主的运动B. 小肠上部频率较下部低C. 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D. 有利于肠壁内血液和淋巴回流8. 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A. 盐酸B. 前列腺素E2C. 丙谷胺D. 内因子9. 能使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最重要的物质是A. 胃酸B. 胰蛋白酶C. 糜蛋白酶D. 肠致活酶E. 组织液10. 维生素B12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其缺乏A.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酸缺乏B. 胃壁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C. 外科切除空肠D. 外科切除回肠E. 胃全切除11. 下列关于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有A. 在慢波基础上发生B. 去极相由Ca2+内流引起C. 复极相由K+外流引起D. 幅度越高,肌肉收缩强度越大12. 胃的壁细胞分泌A. 促胃液素B. 黏液C. 胆囊收缩素D. 内因子E. 促胰液素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促胃液素生理作用的是A. 刺激胃酸分泌B. 促进胃运动C. 刺激胰酶分泌D. 促进唾液分泌E. 促进胆汁分泌14. 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特点是A. 在胃肠不收缩的情况下也可记录到基本电节律B. 消化道各个部位基本电节律的频率相同C. 基本电节律的产生是肌源性的D. 动作电位总是在基本电节律的基础上产生15. 下列关于胆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胆盐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B. 肠对胆盐的重吸收导致胆汁进一步分泌C. 脂肪的消化吸收需要一定浓度的胆盐D. NaCl自胆囊主动转移出去是胆汁在胆囊内借以浓缩的机制16. 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B. 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C. 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 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E. 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17.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 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B. 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C. 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D. 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E. 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18. 关于促胰液素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促进肝胆汁分泌B. 促进胰液分泌C. 促进胃运动D. 促进胰腺分泌HCO-3E. 促进小肠液分泌19. 下列关于促胰液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酶B. 促进胰腺小导管分泌水和HCO-3C. 促进肝胆汁分泌D. 抑制胃液分泌20. 促胰液素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特点是A. 水和HCO-3多,酶少B. 水和HCO-3少,酶多C. 水多,HCO-3和酶少D. 水、HCO-3和酶都少E. 水、HCO-3和酶都多A.胰液和胆汁分泌都减少B.胰液和胆汁分泌都增加C.胰液和胆汁分泌都不变D.胰液分泌不变,胆汁分泌增加E.胰液分泌增加,胆汁分泌不变21. 给狗静脉注射稀释的胆汁10ml,可引起22. 给狗十二指肠腔内注入0.5%盐酸50ml,可引起23. 分泌促胃液素的主要部位是24. 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25. 引起胰腺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的是26. 主要刺激胃酸分泌的激素是27. 主要促使胰腺小导管细胞分泌大量H2O和HCO-3的是28. 主要促使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的是29. 促胃液素的主要作用是30. 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作用是31.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途径是32. 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途径是33. 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有34. 雌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调节中有35. 参与胃容受性舒张的有36. 参与胃排空调控的有37. 胆囊收缩素能刺激38. 盐酸能刺激39. 食物经咀嚼吞咽而进入胃所引起的胃液分泌是40. 食物经食管瘘管注入胃所引起的胃液分泌是41. 胃肠平滑肌的自律性运动42. 胃肠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43. 向十二指肠内注入大量HCl可引起A. 肠液分泌B. 胃液分泌C. 胰液与胆汁大量分泌D. 胃运动增强44. 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可引起A. 血糖降低B. 脂肪泻C. 胰腺炎D. 恶性贫血45. 下列关于正常人胰液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胰液的pH约为8B. 胰液的碳酸氢钠含量高C. 每天分泌量超过1000mlD. 胰液中含有羧基肽酶E. 胰液的分泌以神经调节为主46. 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指节律性去极化波B. 又称漫波电位C. 其产生不依赖于神经的存在D. 节律不受神经和激素的影响E. 波幅在10~15mV47. 下列消化系统的分泌物中,最依赖迷走神经的是A. 唾液B. 盐酸C. 胃蛋白酶原D. 胰液E. 胆汁48. 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A. 胃中的食物B. 小肠中的食物C. 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D. 胆囊收缩素E. 促胰液素49. 抑制胃液分泌有A. 生长抑素B. 低张溶液C. 高pHD. 氨基酸E. ACh50. 下列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头期分泌主要是体液调节B. 胃期分泌兼有神经和体液调节C. 肠期分泌主要是神经调节D. 头期、胃期和肠期分泌都有自身调节51. 胃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A. 交感神经兴奋B.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C.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某种肽类物质D. 壁内神经丛兴奋E. 迷走神经引起胃黏膜释放前列腺素52. 下列哪一项分泌最依赖于副交感神经A. 唾液B. 胃液C. 胃蛋白酶原D. 胰液E. 胆汁53. 促进小肠吸收钙的主要因素是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E. 维生素E54. 调节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因素有A. 迷走神经兴奋B. 促胃液素C. 促胰液素D. 支配胰的内脏大神经55. 分泌胃酸的细胞为A. 壁细胞B. 主细胞C. 颗粒细胞D. 黏液细胞E. Cajal细胞56.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A. 胆色素B. 胆同醇C. 卵磷脂D. 胆盐57. 通过肠胃反射A. 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B. 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 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D. 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E. 以上部不是58. 下面关于胰腺功能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胰腺迅速分泌含酶较少的水样胰液B. 在交叉循环实验中,当向一只动物的十二指肠内灌盐酸时,另一只动物发生胰液分泌C. 胰腺泡含有胰蛋白酶D. 能引起富含胰酶的胰液分泌的激素,也能引起胆囊收缩59. 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可促进胃排空A. 促胃液素B. 肠-胃反射C. 促胰液素D. 抑胃肽E. 胆囊收缩素60.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壁细胞分泌盐酸B.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C. 黏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 幽门腺分泌黏液E.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61. 促胃液素激素包括A. 促胰液素B. 抑胃肽C. 胆囊收缩素D. 血管活性肠肽E. 胰高血糖素62. 下列哪一种运动可以出现在结肠而不在小肠A. 分节运动B. 集团蠕动C. 紧张性收缩D. 0.5~2.0cm/s的蠕动E. 蠕动冲63. 促进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排空的因素有A. 迷走-迷走反射B. 壁内神经丛反射C. 肠-胃反射D. 促胰液素64. 下列关于糖类在小肠内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与Na+的吸收相耦联B. 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 单糖的吸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D. 果糖的吸收速率快于半乳糖65. 下列关于小肠对铁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胃酸可促进铁的吸收B. 维生素D可促进铁的吸收C. 亚铁易被小肠吸收D. 铁的吸收量与机体需要程度有关66. 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促胃液素分泌的是A. HCl灌注刺激幽门部黏膜B. 肉汤灌注刺激幽门部黏膜C. 扩张刺激幽门部黏膜D. 刺激支配幽门部迷走神经67. 关于食管-胃括约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该部位平滑肌增厚B. 其内压力比胃内高0.67~1.33kPa(5~10mmHg)C. 食物经过食管时可反射性舒张D. 促胃液素可刺激其收缩E. 可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68. 促使胃排空的原动力来源于A.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胃运动B.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胃运动C. 食物在胃内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D. 食物在十二指肠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E. 促胰液素和抑胃肽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69.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膜上可将寡肽转运入细胞的转运体是A. 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B. K+-氨基酸反向转运体C. Na+-肽同向转运体D. H+-肽同向转运体70.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吸收的部位是在A. 十二指肠B. 空肠及回肠C. 十二指肠和空肠D. 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E. 回肠71. 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的激活物是A. Cl-B. 糜蛋向酶C. 肠致活酶D. 内因子E. Ca2+72. 胆汁的生理作用包括A. 在十二指肠中,中和一部分胃酸,有利于肠内消化B. 乳化脂肪C. 促进脂肪酸的吸收D. 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73. 控制消化道平滑肌收缩节律的基础是A. 慢波B. 动作电位C. 壁内神经丛活动D. 迷走神经兴奋E. 交感神经兴奋74. 下列哪一项不能促进胃酸分泌A. 促胰液素B. 酒精C. 咖啡因D. 糖皮质激素E. 低血糖。

西医综合-生理学-15

西医综合-生理学-15

西医综合-生理学-1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6,分数:40.00)1.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50)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解析:[解析] 当环境温度低于机体表层温度时,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三种方式散热,其中,辐射散热是安静状态下最主要的散热方式(约占60%)。

环境温度高于机体表层温度时,蒸发散热便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2.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B.老年人体温略低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D.运动时体温升高解析:[解析] 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而有所波动。

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

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

肌肉活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3.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主要决定于(分数:2.50)A.皮肤温度B.环境温度C.皮肤和环境的温度差√D.风速解析:[解析] 常温下环境温度低于机体表层温度,机体主要通过:①辐射散热: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热量散发到外界。

此种方式散发的热量,在机体安静状态下约占散热量的60%左右,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度差。

②传导散热: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直接接触的较冷的物体,主要取决于皮温与接触物体的温差及物体的导热性能。

③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主要取决于风速。

4.昼夜体温变动的特点是(分数:2.50)A.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B.午后4~6时体温最低C.上午8~10时体温最高D.昼夜间波动的幅度超过1℃解析:[解析] 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这种周期性变化与人体的昼夜周期活动规律有关,主要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控制。

西医综合背诵知识点总结

西医综合背诵知识点总结

西医综合背诵知识点总结一、生理学知识点1. 神经系统- 神经元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等-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儿茶酚胺、谷氨酸、GABA等- 神经元兴奋传导:动作电位、不应期、兴奋性突触传导等2. 心血管系统- 心脏构成及功能:心房、心室、心瓣、心肌收缩、舒张等- 血管结构及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压调节、血流动力学等3. 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活量、肺功能检查等- 呼吸调节:呼吸中枢、呼吸深度、频率、肺通气等4. 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肠道、肝、胰腺等- 消化液及功能:唾液、胃液、胰液、肠液、吸收、排泄等5. 肾脏及泌尿系统- 肾脏结构:肾小球、肾小管、体液平衡、排泄功能等- 尿液形成:肾小球滤过、重吸收、分泌、尿液组成等二、病理学知识点1. 细胞和组织病变- 细胞增生:肥厚、增生、肿瘤、癌变等- 细胞坏死:坏死类型、病变机制、病理改变等- 炎症反应:炎症类型、渗出、增生、病变特点等2. 免疫病理- 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等- 免疫性炎症:免疫病理机制、病变表现、诊断等3. 循环系统病变- 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变、心脏病变、组织缺血等- 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狭窄等4. 呼吸系统病变-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改变、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职业性肺病: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硅尘肺等5. 消化系统病变- 慢性肝炎:肝炎病毒、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病变、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6. 肾脏及泌尿系统病变- 慢性肾脏病:病理改变、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等三、药理学知识点1.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吸收:吸收机制、影响因素、吸收类型、方法等- 药物分布:组织分布、药物浓度分布、蛋白结合等- 药物代谢:代谢器官、代谢途径、代谢酶、影响因素等- 药物排泄:排泄器官、排泄途径、影响因素、排泄动力学等2. 药物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 药理学分类:药物作用类型、药理学分类、作用机制等- 药物靶点:受体、酶、离子通道、细胞内靶点等- 药物效应:药物治疗效应、毒性作用、副作用、耐受性等3. 药物治疗原则与用法- 药物治疗原则:药物安全、有效性、选择性、个体化等- 药物用法: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给药剂量、给药频率等- 药物联合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疗效增强、毒性减轻等四、临床医学知识点1. 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纳差、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 专科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等- 临床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音、肺部啰音等-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标准:疾病诊断标准、疾病诊断指南、临床诊断依据、诊断程序等- 鉴别诊断:同类疾病鉴别、伴发疾病鉴别、非疾病性疾病鉴别等2.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疾病预防:疾病防治措施、免疫预防、环境预防、个人预防等- 疾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医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问题、预防并发症、生命支持等- 康复及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功能锻炼、社区康复、康复护理等3. 临床状况下的医疗伦理问题- 医患关系:医患沟通、隐私保护、知情同意、患者权益等- 临床决策:治疗选择、手术决策、康复规划等- 医学研究伦理:人体试验、病理样本使用、伦理评估等以上就是关于西医学综合背诵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的基本理论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的基本理论

西医综合-生理学细胞的基本理论(总分:73.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61,分数:73.00)1.下列有关神经-肌肉接点处终板膜上离子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Na+和K+均有选择性B.当终板膜去极化时打开√C.开放时产生终板电位D.是N-ACh受体通道E.受体和通道是一个大分子[解释] 神经-肌肉接点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配基(化学)门控的,它不是电位门控的,当ACh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时,这些离子通道打开,出现Na+内流(和K+外流),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是终板膜上离子通道打开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解释] 神经末梢对ACh的释放是以囊泡为单位进行的,不论是神经冲动到达时的大量释放和没有神经冲动时的少量自发释放,都是以出胞的形式进行的。

3.C02和NH3在体内跨细胞膜转运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胞吐或胞吞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解释] 小分子质量气体分子,它们能溶于水,也能溶于脂质,可自由通过细胞膜。

因此,它们进出细胞膜的形式为单纯扩散,动力是膜两侧的浓度差。

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子借助于膜结构中的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一种直接利用能量而实现的主动转运,它与细胞膜上具有特殊转运功能的ATP酶系统有关;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某一物质的逆浓度差转运要依赖另一物质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而实现的主动转运;胞吐是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从细胞排出的过程;胞吞是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进入细胞的过程。

4.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解释]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Na+浓度差(胞外>胞内)和K+浓度差(胞外<胞内),就是由细胞膜上的Na+-K+泵所维持的。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总分:4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47.00)1.下列关于心肌与骨骼肌不同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只有心肌是由肌小节组成的B.只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可用滑行理论解释C.从心肌的长度一张力曲线关系中,看不出有最适初长D.骨骼肌的收缩是有等级性的,而心肌的收缩是“全或无”的E.只有骨骼肌有粗、细两种肌丝A.B.C.D. √E.每块骨骼肌因由许多运动单位组成,所以收缩是等级性的;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将它们连接,兴奋可由一个心肌细胞传到另一个心肌细胞,整个心室(或心房)可以看做是一个机能上互相联系的合胞体,几乎同步收缩,要么不收缩,要么都收缩,是“全或无”的。

2.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A.Na+-Ca2+交换增强B.Na+-K+交换减弱C.细胞内Ca2+浓度降低D.细胞内K+浓度升高A. √B.C. √D.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Na+-Ca2+交换增强导致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

3.每搏输出量增加或外周阻力减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是A.前者会使收缩压升高,后者会使舒张压降低B.前者会使舒张压升高,但不影响收缩压;后者会使舒张压降低,但不影响收缩压C.脉搏压降低D.平均动脉压升高E.以上都不对A. √B.C.D.E.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脉压增大。

如果心排血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的降低明屁,脉压加大。

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平均动脉压升高,而外周阻力下降时,平均动脉压降低。

4.如果紧闭声门用力呼气,胸内压将升高到100mmHg左右,可以引起下列哪些变化A.有心室输出量增加 B.左心室输出量减少C.体循环动脉压下降 D.心率减慢A.B. √C. √D.胸内负压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在呼气时,胸内负压值减少,从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量也相应减少,有心排血量稍有降低,但呼气时因肺缩小,肺部血管的容积减少,由肺静脉回左心的血有可能增多,左心排血量则可能增加。

考研西医综合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生理学)

考研西医综合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生理学)

考研西医综合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生理学)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二、稳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千动态平衡状态。

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调节方式特点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

自身调节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

上述三种调节方式中,一般认为,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而短暂,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但在生理功能调节中仍具有一定意义。

四、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立思义正反馈加速生理过程负反馈维持稳态一、物质的跨膜转运(一)单纯扩散举例排尿排便反射、分挽、动作电位产生时Na通道的开放、血液凝固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过程。

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内分泌系统调节(T3、T4对TSH的负反馈调节)、HCL对胃酸分泌的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能以单纯扩散跨膜流动的物质都是脂溶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如02、CO2、沁、水、乙醇、尿素、甘油等。

(3)对细胞外C砫的依赖性: 心肌细胞的质膜含有与骨骼肌相似的T管,但其肌质网不如骨骼肌发达,C砫储备量较少,在T管与肌质网之间形成二联管而非三联管。

因此,心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高度依赖千细胞外Ca2+经L型钙通道内流的Ca2+主要起触发肌质网释放Ca气心肌细胞肌质网不发达, 所以收缩时主要靠细胞外的Ca2+内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