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90615501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适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总学时数:32 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多读、多记、多练从而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写能力。
通过多记单词加强专业词汇的积累和加强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主要的要求是多读、多记、多练。
掌握计算机领域各种技术概念及过程的英语词汇,表达方式及篇章的总称;培养快速阅读和理解英文文档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学习该门课程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功底,鉴于学生底子较差,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应具备足够的耐心,多带读几遍,应经常给学生抽查性的测验,鉴于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不浓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趣味式的教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无五、教学内容第一章什么是计算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领域及计算机分类英语描述。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分类及其英语表述。
教学难点:计算机专用英语术语。
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分类。
第二章硬件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掌握文中专业术语,掌握课文,掌握英语语法,词类。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
教学难点:外围设备及机箱的具体专业术语.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及其具体专业英语表述。
第三章软件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常用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并能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系统软件;掌握文中专业术语,掌握课文,掌握英语语法,词类。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本英语术语。
教学难点: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分类英语术语。
主要内容:操作系统的分类;常用操作系统简介;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
第四章使用计算机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及如何操作系统的英语表达;掌握文中专业术语,掌握课文,掌握英语语法,词类。
《计算机英语》—教学大纲及教学教案
《计算机英语》教学大纲及教学教案1、课程概况课程名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English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教材:课程类别:2、课程任务与目的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相关的英语词汇,具有阅读计算机专业资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翻译能力,能够用英语表达专业意义并实现业务沟通。
3、教学内容本课程以Unit 为教学单位,包括以下教学模块:1)播放课文MP3,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听力。
2)精讲课文Text A,这些课文既包括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也包括行业应用,同时尽量覆盖行业的主要子领域。
通过对Text A译文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培养翻译技能。
3)New Words: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这些单词既有公共英语中不常使用、而在专业英语中经常出现的单词,也有在专业英语中有特殊含义的单词。
学生由此可以积累专业词汇。
4)Phrases:学习课文中的常用专业英语词组及部分非专业英语词组。
5)Abbreviations:学习课文中出现的、业内人士必须掌握的缩略语。
缩略语在计算机行业中十分重要,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6)Notes: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难句、长句、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
这有利于学生透彻领会难句的含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Exercises:练习巩固部分。
其中,【Ex1.】检查学生对Text A课文的掌握情况;【Ex2.】解释本课学习的核心英语单词意义;【Ex3.】培养学生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能力;【Ex4.】熟悉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真题;【Ex5.】通过短文选词填空,培养学生的篇章阅读能力和对整篇文章的领悟能力。
8)Reading Material:此部分内容为行业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课外学习,进一步扩大视野。
4、教学过程(详情附后)5、考核方式与要求1.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采用翻译为主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专业词汇以及理解计算机文献。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长沙医学院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专业英语学分:3总学时:52理论学时:52学时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要求:大学英语、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适应专业:计算机参考教材:1、《计算机专业英语》,孙建忠、姚卫红、白凤仙等编著,第一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金志权等编著,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
3、《计算机专业英语》,J.O’Leary主编,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专业统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英语版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现代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和习惯表达方式,能够比较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语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提高使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能够从英文资料中获取知识,为熟练阅读英文的计算机技术文献、资料和书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掌握用英语组织表达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语句、描述专业英语语句的基本格式和主要的语法,通过课本中的新选编的前沿论文和原版教材的课文学习,了解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为进一步学习国内外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共同特征和各代计算机的特点,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科技英语的特点,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要点。
(2)掌握计算机结构与硬件的主要术语,掌握计算机的组成与各部分的功能,并能用英语表述。
掌握专业词汇的构成规律,特别是常用词缀及复合词的构成。
(3)掌握数制的基本概念和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掌握布尔代数的知识。
了解摩尔定律,掌握科技英语中数学公式的读法。
(4)掌握使用数据结构的原因,了解堆栈、队列的特点及其应用。
掌握常用英汉互译技巧。
(5)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实现资源分配和用户接口功能的。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计算机领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提高英语交流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二、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计算机专业文献的能力;3.培养学生撰写计算机专业文档和报告的能力;4.提高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知识(8学时)-介绍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常用缩写和术语;-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常见的语法和句型结构。
2.阅读理解(12学时)-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计算机专业文献;-分析和解释计算机专业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
3.写作技巧(20学时)-学习计算机专业文档和报告的写作结构和格式;-培养撰写计算机专业文档和报告的能力;-提高写作准确性和流畅度。
4.口语表达(20学时)-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进行口语训练和模拟对话;-提高口语交流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四、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
3.阅读实践:通过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和案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实践:通过撰写计算机专业文档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口语训练:通过口语训练和模拟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五、教材1.《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主教材)2.《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与翻译》(辅助教材)3.《计算机专业英语写作》(辅助教材)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专业英语》大纲
昆明学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适用电气专业)(共 32 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专业英语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也日渐明显。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教育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既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是英语的学习,具有双重意义。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主要任务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 专业词汇领会掌握250-300个本专业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200-250个,并具有按构词语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2. 阅读翻译能力借助工具书,能流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籍及相关资料,并有一定的翻译能力。
3. 英文摘要写作与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初步的英文摘要写作与学术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教材中出现过的专业英语词汇;2.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技巧;3.掌握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4.掌握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5.掌握专业英语和科技英语中的常见文体,尤其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知识。
教学难点:1.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2.专业英语的正确应用。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并学习相应的专业词汇,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专业英语的特点,可以拓展自己的专业词汇,能基本无障碍的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具备一定翻译本专业英文文献和和写作本专业英文科技论文的基础,并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由课堂讲授,师生讨论,习题课,答疑,复习等环节组成。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目的和要求】掌握课文及专业英文的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
【教学内容】1.1 Current and Voltage1.2 Circuit Elements1.3 Ohm’s Law1.4 Kirchhoff’s Laws1.5 Basic Analysis Methods1.6 Sinusoidal AC Circuit Analysis and Three-Phase Circuit【重点和难点】1)The relation between power and energy2)Independent sources3)How to use Kirchhoff’s current law and voltage law?4)Nodal analysis5)Balanced three-phase Voltage第二章:Electronics【目的和要求】掌握课文及词义选择、词义的引申和长难句的翻译。
《专业英语》大纲
昆明学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适用电气专业)(共 32 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专业英语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也日渐明显。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教育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既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是英语的学习,具有双重意义。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主要任务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 专业词汇领会掌握250-300个本专业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200-250个,并具有按构词语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2. 阅读翻译能力借助工具书,能流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籍及相关资料,并有一定的翻译能力。
3. 英文摘要写作与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初步的英文摘要写作与学术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教材中出现过的专业英语词汇;2.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技巧;3.掌握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4.掌握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5.掌握专业英语和科技英语中的常见文体,尤其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知识。
教学难点:1.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2.专业英语的正确应用。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并学习相应的专业词汇,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专业英语的特点,可以拓展自己的专业词汇,能基本无障碍的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具备一定翻译本专业英文文献和和写作本专业英文科技论文的基础,并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由课堂讲授,师生讨论,习题课,答疑,复习等环节组成。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目的和要求】掌握课文及专业英文的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
【教学内容】1.1 Current and Voltage1.2 Circuit Elements1.3 Ohm’s Law1.4 Kirchhoff’s Laws1.5 Basic Analysis Methods1.6 Sinusoidal AC Circuit Analysis and Three-Phase Circuit【重点和难点】1)The relation between power and energy2)Independent sources3)How to use Kirchhoff’s current law and voltage law?4)Nodal analysis5)Balanced three-phase Voltage第二章:Electronics【目的和要求】掌握课文及词义选择、词义的引申和长难句的翻译。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学时数:3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 2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执笔者:梁燕葵编写日期:2005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教育技术学词汇的熟悉程度,培养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词汇及阅读、翻译、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查阅相关的科技文献,并能流利阅读和翻译相关的专业资料,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提升英语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着力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向,同时要使学生学习用英语交流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阅读、撰写专业文献、与国内外同行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就涉及到了英语语言的读、说、听、写、译等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服务。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Chapter One The Evolution of the DefinitionSection A The Early DefinitionsSection B The AECT’s Definitions in 1994Section C Assumptions behind the AECT’s Definitions in 2005Chapter Two The History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Section A Pre-1920Section B 1920s-1940sSection C 1950s-1970sChapter Three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resent andFutureSection A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ends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ection B The Diverse Status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Section C The Professionalizing of the FieldSection D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sChapter Four Learning TheoriesSection A Why Theories of LearningSection B The Behaviorist Orientation to LearningSection C Cognitive 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Section D ConstructivismChapter Five Communication TheoriesSection A Defining CommunicationSection B What Is Communication TheorySection C A Basic Linear ModelChapter Six Instructional TheoriesSection A Gagne’s Theory of InstructionSection B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Section C Programmed InstructionChapter Seven Systematic TheorySection A Systems TheorySection B Systems Theory: The BasicsChapter Eight Media HistorySection A Seven Milestones i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mmunicationChapter Nine New TechnologySection A Multimedia TechnologySection B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Section C Virtual RealitySection 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ection E Jini TechnologyChapter Ten Media and LearningSection A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Section B Media ResearchSection C The Great Media DebateChapter Eleve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nstructionalSystem DesignSection A What’s Instructional Design?Section B Basic Principles of IDSection C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Chapter Twelve Model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Section A ID Models and Their Basic FeaturesSection B A Taxonomy of ID ModelsSection C An Introduction to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sChapter Thirteen Automating Instructional DesignSection A Purpose of Autom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oolsSection B Wha t’s AID?Chapter Fourteen The Overview of ICTSection A The Information AgeSection B Fours Goals for Technology in SchoolsSection C The Effect of ICT in EdcuationChapter Fifteen Introduction of ICT CurriculumSection A Aims of ICT in EdcuationSection B How to Teach ICTSection C How to Design ICTChapter Sixteen The Study and Practice to FacilitateLearning with ICTSection A The Cycle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Section B The Market Power of E-LearningSection C The Critical Attributions of WebQuestChapter Seventeen Definitions and History of DistanceEducationSection A Defini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ECTSection B History of Distance EducationSection C What is Distance Education?Chapter Eighteen Theories of Distance EducationSection A The Industrial Model of Distance EducationSection B European Theory of Independent StudySection C The Need of TheoryChapter Nineteen The Platforms of Distance EducationSection A WebCTSection B Leadership in E-LearningChapter Twenty Institute and Successful Cases of DistanceEducationSection A 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UHK)Section B The Open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Section C What Is the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COL)?Chapter Twenty-One An Overview of InstructionalTechnology ResearchSection A Scientific MethodsSection B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Section C Two Research ParadigmsSection D Quantitative ResearchSection E Qualitative ResearchChapter Twenty-Two A Research Report of Research on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教与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采用多媒体演播教学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问题探究、资源检索、在线讨论等多种教与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2版)》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信息技术基础(全英文)课程名称(英文): 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通识选修、学科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教师教育)学分:2+2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36,实践(实验)学时:36授课对象:中法工商管理创新实验班授课语言:英文开课院系:计算中心课程网址:大夏学堂https:///webapps/blackboard/execute/m odulepage/view?course_id=_360_1&cmp_tab_id=_706_1&editMode =true&mode=cpview撰写人:江红一、课程简介(英文)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enable student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independently to support a rang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ctivities. It is designed to develop a broad knowledge of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principles, boundaries and scope of IT applications. These activities will be centred on us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packages (Windows, Word, Excel, PowerPoint, HTML, Access) tomeet complex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security and the needs of other users.二、课程目标ObjectivesOn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Operate a range of IT equipment independently, giving attention to security and to other users.2. Use a range of software application packages to meet complex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作业要求Weekly Teaching GuideTeaching Schedule:四、教材、参考书目或其他学习材料⚫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2版),江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8. ISBN:9787302473190⚫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江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ISBN: 9787302255321⚫信息技术基础(IT Fundamentals)双语教程. 江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ISBN: 9787302184232⚫(美)Timothy J. O'Leary, Linda I. O'Leary 著,计算机专业英语(Computing Essential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ISBN:9787040115451五、考核办法与评价结构比例六、教学和实践环境要求:Lecturing and Practicing Requirements:⚫Computer + Data projector⚫Speaker + microphone, etc., multimedia devices⚫Local Area Network⚫Windows 7 (English Version)⚫Office 2013 (Word, Excel, PowerPoint, Access) (English Version)⚫WINRAR⚫Authoring Tools: Dreamweaver, FrontPage, etc.。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英语学习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科技英语的特点。
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相关术语的英语表达,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专业英语的写作方法、学术交流常用英语、英文专业文献等相关知识。
本课程的按照从简到难的次序,从入门到深入,系统地讲述了与专业外语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科技英语常用句型及结构及语法基础,扩充常用专业词语,理解和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掌握迅速查阅科技文献的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材:《计算机英语(第三版)》,刘兆毓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计算机专业英语》,张端金编著,武汉:理工大学版社,2003年。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张政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学生可以在课下对课本内容进行复习或预习,并在图书馆查找计算机相关专业英语方面的文章以增加阅读量。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效果评价的结构比例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
性等。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英语、相关专业课,可合班授课,暂无实践环节。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Specialized English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英语是了解国外科技发展动向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术语,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笔译专业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并通过课堂应用与交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科学各领域当前的状况和最新发展。
2、知识要求: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对网络通信,数据库等有所了解。
3、能力要求:通过对专业外语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术语,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笔译专业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并通过课堂应用与交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科学各领域当前的状况和最新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硬件[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处理器和贮存器的工作原理,并使学生掌握光盘的工作原理及制作介质。
并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
[教学内容] 1、处理器和贮存器2、光存储介质:光盘[重点难点] 光存储介质[作业] 翻译课文中一段[课时] 8学时第二章程序设计[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较为重要的两种计算机语言C++和Java,并掌握该文中的关于C++和Java的专业英文词汇。
[教学内容]1、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Java 介绍[重点难点] Java 介绍[课时] 4学时第三章操作系统[目的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UNIX和linux操作系统。
掌握有关操作系统的专业英语词汇的认读。
[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概述2、 UNIX的神话[作业] 翻译课文中一段[课时] 4学时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目的要求]了解网络通信的两种方式各是什么。
认知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专业词汇,会翻译相关的外文的文献。
[教学内容] 1、因特网及内部网2、网络通信的两种方法[课时] 10学时第五章数据库[目的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工作原理,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查询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英语(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英语(计算机)》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限选专业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英语词汇、掌握科技英语的表达方法和技巧的一门课程。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英文应用文知识,了解计算机英语出版物及其阅读方法,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受益。
二、学时分配
第一章计算机和计算机分类
教学内容:
讲述计算机的定义、功能、用途,计算机的简单分类及未来发展方向。
重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简单分类及发展方向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
教学内容:
讲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
重点: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
第三章程序与编程
教学内容:
讲述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重点: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计算机编程。
第四章计算机语言
教学内容:
讲述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语言
重点: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第五章计算机病毒
教学内容:
讲述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及分类
重点:计算机病毒,病毒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传播途径及防病毒工具。
第六章计算机安全
教学内容:
讲述什么是计算机安全问题及怎样保护计算机安全。
重点:查杀计算机病毒的程序、病毒扫描程序、完整性检验程序。
第七章 Windows环境(1)
教学内容:
讲述Windows环境的有关概念。
重点:Windows环境中结构、模块、功能、任务和实例的概念。
第八章 Windows环境(2)
教学内容:
讲述Windows环境的有关概念。
重点:Windows环境中窗口、句柄的有关概念。
第九章数据库—微软Access
教学内容:
讲述Access的有关概念。
重点:Access中表格、查询、报表、窗体、宏、模块的有关概念。
第十章计算机办公系统
教学内容:
讲述计算机办公系统的有关概念。
重点:计算机办公系统软硬件组成及打印机的分类、E-mail 的有关概念。
第十一章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内容:
讲述信息高速公路的有关概念。
重点: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中服务及联网的概念、因特网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分布式系统
教学内容:
讲述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有关概念。
重点: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较之集中式系统的优点。
第十三章多媒体
教学内容:
讲述多媒体的有关概念。
重点:多媒体中视元、声元、组元的有关概念及多媒体的应用。
第十四章 CAI
教学内容:
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有关概念。
重点:CAI的种类、优点与缺点、CAI的历史
第十五章虚拟现实
教学内容:
讲述虚拟现实有关概念。
重点:虚拟现实,虚拟现实中采用的界面设备,虚拟现实的发展和使用。
第十六章人工智能
教学内容:
讲述人工智能的有关概念。
重点: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
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试考查等。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张政主编,《大学计算机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10第2版
六、说明
1、本课程开设之前应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操作系统》、《高职高专英语》等课程。
2、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适当的实践教学。
编者;周学全
主审:王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