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地质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临沂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据地层发育特征又分属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

临沂市地层发育较齐全,自老至新可分为太古宙沂水岩群、泰山岩群,元古宙荆山群、土门群、朋河石组,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组、月门沟群、石盒子组,中生代淄博群、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新生代官庄群、临朐群、白彦组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各地层单位,共计有群级地层单位14个、组级地层单位55个(见表1)。组成了本市辖区内复杂的地层系统,同时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表1 临沂市地层划分一览表

二、岩浆岩

区内岩浆分布较广,盖层区也有零星分布,约占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岩石类型发育齐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发育。形成时代自中太古代到新生代均有,由早到晚分为迁西期、阜平期、五台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十一个岩浆活动期。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侵入关系、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演化规律等特点,将区内岩浆岩划分为18个超单元、81个单元(见表2)

表2 临沂市侵入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表

三、构造

临沂大地构造区划属华北地台鲁西地块和鲁东地块两个Ⅱ级大地构造单元,二者被沂沭断裂带分开(图Ⅰ--1)。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自太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运动,形成现今以沂沭断裂带为代表并分隔鲁东和鲁西地块的构造格局。

我市大部分区域位于鲁西地块和沂沭断裂带上,仅莒南县和临沭县位于鲁东地块。

我市地质构造类型发育齐全、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均有发育,世界著名的沂沭裂带从我市中东部穿过,呈北北东向展布,该断裂以东规模较大的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主要有莒南断裂和相抵断裂;以西呈北西向展布,主要有甘霖断裂、燕甘断裂、蒙山断裂、新泰-垛庄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韧性剪切带主要呈北西向展布,比较著名的有梁邱韧性剪切带、沂水峨山口韧性剪切带;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以基底岩系中较为发育,苍山石门地区铁矿区表现尤为明显,经铁矿勘查证实向斜、背斜均较发育,盖层中褶皱不太发育、多为断裂构造引起的小型褶皱,个别大型褶皱也与大型断裂有关,规模比较大的有苍山县赤土门复式褶皱、沂南县汶河向斜、郯城县马陵山向斜等。

沂沭断裂带有四条主干断裂组成,从西至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

店断裂,四条主干断裂形成“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

四、地质发展简史

通过前述本区的地层、岩浆岩、构造等特征,将区内地质发展、演化过程归纳如下。

一、前寒武纪

(一)太古代

该时期为区内最早地壳发展时期,沂水岩群及伴生的岩浆岩是华北最古老的陆壳残留之一,变质作用达麻粒岩相。泰山岩群形成时为陆内拉张盆地,并伴有TTG变质岩浆侵入,鲁西古克拉通形成之后,地壳深部形成产状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伴随两翼不等长褶皱,变质作用达角闪岩相。

(二)早元古代

地壳发展处于大变革时期,欧亚板块东西向运动停止,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南北向相向运动,应力场方向由东西向变为南北向。鲁东地块是元古代海槽,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一硅质岩一火山岩建造(荆山群),产生第一期韧性变形带及塑性流变褶皱,其变质作用为高角闪岩相。鲁西地块主要表现为岩浆岩的大规模侵位(峄山、傲徕山、红门超单元),产生高绿片岩相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形成近东西韧性变形带。

(三)中元古代

鲁东表现为通海超单元超基性岩侵位,板块俯冲碰撞产生榴辉岩,变质作用为高角闪岩相及榴辉岩相,产生第二期北东向韧性剪切带。鲁西表现为牛岚单元辉绿岩侵位,产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主要构造格架基本形成。

(四)晚元古代

华北、杨子板块拼接,产生强大挤压应力。鲁东地块荣成超单元同构造期花岗岩侵位,并将地壳深部榴辉岩携带至地壳浅部,产生低角闪岩相变质,形成近东西向韧性变形带及构造片麻岩。至震旦纪,临沭、莒南两地处于胶南造山带上沉积了朋河石组碎屑岩系。鲁西相对稳定,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了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土门群)。

二、古生代

(一)早古生代

华北、杨子板块碰撞结束后,太平洋板块对本区形成南北向挤压应力,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构造活动微弱,后期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华北地区上升遭受剥蚀,缺失晚奥陶世和志留纪沉积,并形成东西向小褶皱和南北向断裂。

(二)晚古生代

进入海西期,布列唐幕继续保持抬升状态,缺失泥盆纪和早石炭世沉积。至苏台德幕重新接受沉积,沉积了一套海

—陆交互相含煤岩系(月门沟群)及陆相碎屑岩(石盒子组)。

三、中生代

此时区内进入陆内发展阶段,沉积特点发生根本转变,为同裂谷型沉积。构造活动强烈,早期沂沭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平移,晚期拉伸裂陷,形成裂谷,沉积巨厚的河一湖相地层,并伴随有广泛的火山喷发。

(一)三叠纪(印支时期)

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对接,形成南北向挤压力,导致沂沭断带产生大规模左旋平移,奠定区内构造格局。

(二)侏罗纪(燕山早期)

仍处于南北向挤压力作用下,在挤压力作用下,未发生大规模沉积作用,仅在挤压应力作用产生的凹陷部位有少量沉积(三台组)。

(三)白垩纪(燕山晚期)

南北向挤压应力消失,代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产生的南东—北西向挤压应力,造成燕山期岩浆大规模侵位和火山喷发,沂沭断裂带拉伸裂陷形成裂谷盆地,蒙阴断陷、平邑—方城凹陷形成,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挤压应力使原有断裂进一步活动并产生新的构造,形成现代地质格架。

四、新生代(喜马拉雅期)

继承燕山晚期构造特点,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同裂谷

型沉积继续发育(官庄群),但强度明显减弱。进入第四纪以来至现代,沂沭断裂带及附近构造活动仍很强烈,是地震多发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