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地质概况

合集下载

临沂地质情况分析

临沂地质情况分析

一、地质及防治工作(一)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兰山区地处鲁中南山区的南缘,区内有丘陵和平原两大地貌类型,北部和西部为丘陵,海拔209~270m,相对100m 左右,中部和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50~80m,地势总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按地貌成因类型划分为剥蚀地形(溶蚀~剥蚀丘陵区)、堆积地形(剥蚀平原区、剥蚀-溶蚀-平原区及冲积~洪积平原区)两大类型。

兰山区为临沂市政府所在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剧烈,目前,区内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地下水开采和矿山开发,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而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岩溶塌陷;矿山开发主要以石灰岩开采为主,石材开采过程中产生凌空失稳的岩体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其次为采空塌陷。

受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区内还存在砂土液化及膨胀土,其中砂土液化主要分布在河、沂河两岸约2Km范围内,膨胀土主要分布在城区东南部。

以上地质灾害中岩溶塌陷、崩塌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而砂土液化及膨胀土与自然因素有关。

随着兰山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开发和其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必然会迅速增加,由此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将会呈进一步加剧之势。

1、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兰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沂城区一带已发生19次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兰山区(占17次)。

其中1993年以来城区发生岩溶塌陷有10处,兰山区占8外(表1)。

岩溶塌陷造成地面建筑物开裂,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岩溶塌陷是指岩溶发育的隐伏灰岩分布区在超量或集中开采地下水等因素影响下,上覆砂土层形成塌陷的一种地质现象。

兰山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城区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范围内,如兖石铁路(全家红埠寺~杜家三岗段)两侧区域、兰山小区~涑河地段、苗庄小区、国棉八厂~陷泥河地段,均是岩溶塌陷的高易发区。

2002年7月中旬到8月初,苗庄小区因岩溶塌陷造成4幢楼房开裂成危房,导致3幢楼房被拆除;其中2003年5月~6月在兰山小区、银雀山办红埠寺养鱼池等地段发生岩溶塌陷3次,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2005年6月19日-7月1日在临沂市雅禾纺织公司(国棉八厂)西院墙外(后岗头村东南角),陷泥河的上游西岸,连续发生了多次岩溶塌陷,塌陷面积总计约200,塌陷造成国棉八厂围墙倒塌、工厂停产停工、陷泥河污水直接倒灌,造成子地下水资源污染。

临沂矿产资源介绍资料

临沂矿产资源介绍资料

临沂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时间:2013-06-04 作者:浏览次数:[ 36]临沂市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仅发现的矿种多,质量好,而且分布广,储量大,开采容易。

在探明储量的36种矿产中,非金属矿产占25种;在已发现的84种矿产中,非金属矿产占62种,其中有10种非金属矿产列全省第一位,有的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金刚石、玻璃用石英砂岩、陶瓷土(瓷石)居全国第二位。

石膏、水泥用灰岩、饰面花岗岩、重晶石、明矾石、玄武岩、萤石、黄沙等也是临沂优势矿产资源。

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对发展临沂经济潜力很大。

非金属矿产根据其工业用途分以下几类:特种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一、特种非金属矿产该类矿产包括金刚石和水晶两种。

(一)金刚石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摩氏硬度为10),俗称“钻石”,以硬度大,折光率强,其新鲜解理面或人工琢磨面具有光彩夺目的金刚光泽,自然界中以分布稀少为特点,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

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越来越广。

临沂市是我国金刚石的著名产地,也是我省的唯一产地,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

共发现产地18处,其中探明产地10处,主要分布在蒙阴、郯城、临沭等县。

历史上,山东曾发现100克拉以上的特大金刚石6颗,均产于临沂。

1937年农民罗佃帮在郯城县李庄乡莫罗疃村发现的“金鸡”钻石,重281.25克拉,被日本侵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1977年12月21日农民魏振芳在临沭县常林村拣到“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

1981年8月17日由八0三矿陈埠矿区选获的“陈埠1号”,重124.27克拉;1983年11月14日七0一矿选获的“蒙山1号”,重119.01克拉,这是原生金刚石矿中最大的一颗。

2006年,在蒙阴建材七0一矿选获一粒特大金刚石,重101.4695克拉。

2008年,平邑的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一粒特大金刚石,重336.6克拉,是我国目前已知最大的金刚石。

临沂矿产资源介绍27页

临沂矿产资源介绍27页

时间:2013-06-04 作者:浏览次数:[ 36]临沂市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仅发现的矿种多,质量好,而且分布广,储量大,开采容易。

在探明储量的36种矿产中,非金属矿产占25种;在已发现的84种矿产中,非金属矿产占62种,其中有10种非金属矿产列全省第一位,有的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金刚石、玻璃用石英砂岩、陶瓷土(瓷石)居全国第二位。

石膏、水泥用灰岩、饰面花岗岩、重晶石、明矾石、玄武岩、萤石、黄沙等也是临沂优势矿产资源。

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对发展临沂经济潜力很大。

非金属矿产根据其工业用途分以下几类:特种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一、特种非金属矿产该类矿产包括金刚石和水晶两种。

(一)金刚石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摩氏硬度为10),俗称“钻石”,以硬度大,折光率强,其新鲜解理面或人工琢磨面具有光彩夺目的金刚光泽,自然界中以分布稀少为特点,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

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越来越广。

临沂市是我国金刚石的著名产地,也是我省的唯一产地,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

共发现产地18处,其中探明产地10处,主要分布在蒙阴、郯城、临沭等县。

历史上,山东曾发现100克拉以上的特大金刚石6颗,均产于临沂。

1937年农民罗佃帮在郯城县李庄乡莫罗疃村发现的“金鸡”钻石,重281.25克拉,被日本侵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1977年12月21日农民魏振芳在临沭县常林村拣到“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

1981年8月17日由八0三矿陈埠矿区选获的“陈埠1号”,重124.27克拉;1983年11月14日七0一矿选获的“蒙山1号”,重119.01克拉,这是原生金刚石矿中最大的一颗。

2006年,在蒙阴建材七0一矿选获一粒特大金刚石,重101.4695克拉。

2008年,平邑的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一粒特大金刚石,重336.6克拉,是我国目前已知最大的金刚石。

临沂人文地理知识资料

临沂人文地理知识资料

临沂是个商贸物流发达的城市。在国内形成了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市场格局。
临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五批2004年已批 准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临沂风光优美、人 文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立足这一优 势,临沂近年来突出“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 韬武略、地质奇观”四大主题,加大了旅游业发 展力度,先后开发建设了蒙山旅游区、地下大峡 谷旅游区、天然地下画廊旅游区、雪山彩虹谷旅 游区、银雀山汉墓博物馆、王羲之故居、诸葛亮 文化旅游区、临沂动植物园等系列旅游景点 (区),目前“一山、一水、一城”的旅游格局 已经形成,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 省已把临沂市列入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和 全省红色旅游的核心。
2008年7月26日,临沂市以得天独厚的地 热优势,顺利通过中国地热城专家组评审, 成为继陕西咸阳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 的城市。
临沂是个资源丰富的城市。有花生、黄烟、蚕桑、 柳编、银杏、金银花、板栗、茶叶八大特色基地; 蔬菜、果品两大优势产业。旅游资源富有特色, 山东第二高峰蒙山海拔1156米;孔子“登东山而 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蒙山,素称 “岱宗之亚”,是国家4A级旅游区;沂水地下大 峡谷全长6100米,被誉为“中国江北第一长洞”; 蒙山巨型寿星石雕高218米;沂河小埠东橡胶坝 长1247.4米,均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临沂人文地理
第一章:临沂概述
临沂概况 地理位置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因濒临沂河而 得名。东部连接日照,地近黄海,西接枣庄、济 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地跨东经117度24 秒─119度11秒,北纬34度22秒─36度22秒,南 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 面积17184平方公里,人口1027万,是山东省面 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山东省临沂市的简介以及发展历程

山东省临沂市的简介以及发展历程

山东省临沂市的简介以及发展历程地理位置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东部连接日照,地近黄海,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

地跨东经117度24秒─119度11秒,北纬34度22秒─36度22秒,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临沂市地图简介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7度24秒─119度11秒,北纬34度22秒─36度22秒,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

临沂,因濒临山东省第一大河沂河而得名;临沂市,是历史上著名的革命老区(属于沂蒙老区或叫沂蒙山区范围)。

一直以来人们对临沂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临沂属于沂蒙山区都是山,其实沂蒙山区是个人文概念,并不是地理概念,只是一个特定的称谓,山区只分布在几个县市内(主要在平邑县和蒙阴县),并不是说该区域内全部是山,整个沂蒙老区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

沂蒙山区是指以沂河流域和蒙山山系所经地区的总称,它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山东省临沂市、日照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即临沂市的三区九县,日照市的绝大部分,淄博市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枣庄市山亭区部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赣榆、东海以及徐州市的邳州、新沂等县市的一部分地区等。

临沂市城市别称临沂市古称琅琊、沂州,又称水城、书法城、兵法城、凤凰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又被称为商贸城、物流之都、小商品城。

城市定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现代商贸物流城、历史文化名城、滨水生态城、红色旅游城、鲁南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市花市树沂州海棠;银杏;2010年1月14日临沂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城市荣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市场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地热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市、中国书圣文化之乡、中国诸葛亮文化之乡、全国卫生城市、中国温泉之城。

沂蒙山部分地区地质条件及构造研究

沂蒙山部分地区地质条件及构造研究

沂蒙山部分地区地质条件及构造研究周付彬(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山东济宁 272100)摘 要:研究区位于沂蒙山地区,该区地形中部凸起,四周地势较低,有向四周逐渐过渡的低山丘陵,有断陷盆地及山间平原相间展布㊂地层分布有新太古界泰山岩群,新元古界南华系,古生界寒武系㊁奥陶系㊁石炭系㊁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和新生界古近系㊁新近系㊁第四系㊂本文针对沂蒙山部分区域进行地质基础研究,为城市及工业供水水源确定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㊁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相关生态地质环境等问题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础地质支撑㊂关键词:地层;构造;水资源中图分类号:P 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2X (2022)04004004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s a t S o m e A r e a s o f Y i m e n g Mo u n t a i n Z H O U F u b i nS h a n d o n g L u n a n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u r v e y I n s t i t u t e (T h e S e c o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T e a m o f S h a n d o n g B u r e a u o f G e o l o g y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J i n i n g ,S h a n d o n g 272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i s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Y i m e n g M o u n t a i n a r e a .T h e t e r r a i n o f t h i s a r e a i s r a i s e d i n t h e m i d d l e ,a n d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t e r r a i n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l o w .T h e r e a r e l o w m o u n t a i n s a n d h i l l s t h a t g r a d u a l l y t r a n s i t i o n t o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a r e a s ,a n d t h e r e a r e r i f t e db a s i n s a n d i n t e r -m o u n t a i n p l a i n s .T h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ic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c l u de s t h e N e o -A r c h e a n T a i s h a n G r o u p ,t h e N e o p r o t e r o z o i c N a n h u a S ys -t e m ,t h e P a l e o z o i c C a m b r i a n ,O r d o v i c i a n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P e r m i a n ,M e s o z o i c J u r a s s i c a n d C e n o z o i c P a l e o g e n e ,N e o ge n e ,f o u r t h s e -r i e s .T h i s p a p e r c o n d u c t s b a s i cg e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h o n s o m e a r e a s o f Yi m e n g M o u n t a i n ,a n d p r o v i d e s b a s i c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p po r t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u r b a n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o u r c e s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r e l a t e d e c o l o g i c a l g e o l o g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w o r d s :s t r a t u m ;s t r u c t u r e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收稿日期:20211216作者简介:周付彬(1979 ),男,汉族,河南浚县人,高级工程师,水工环专业,主要从事水文地质㊁工程地质㊁环境地质技术工作,E -m a i l :135********@163.c o m ㊂1 概况1.1 位置与交通研究区位于山东省鲁中南山区的南部,处于枣庄市和临沂市的部分区㊁县㊂区内交通便利,附近有京沪铁路㊁京台高速㊁枣木高速,244㊁245省道纵贯全区,县㊁镇级公路纵横交织,交通条件良好㊂1.2 地形地貌研究区中部凸起,四周地势较低,有海拔800m 以上的中山,有向四周逐渐过渡的低山丘陵,有断陷盆地及山间平原相间展布㊂中山地形陡峻,低山丘陵单斜构造发育㊁侵蚀与岩溶地貌显著㊂2 地质条件2.1 区域地层分布本区位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的南部,分布地层有:新太古界泰山岩群,新元古界南华系,古生界寒武系㊁奥陶系㊁石炭系㊁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和新生界古近系㊁新近系㊁第四系㊂基岩主要出露在中部及北部低山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70%㊂西北部㊁北部及东北部分布面积较广的新太古代㊁中元古代和中生代时期的花岗岩㊁闪长岩,与新太古界泰山岩群的黑云斜长变粒岩共同构成本区的结晶基底㊂2.1.1新太古界新太古界仅发育泰山岩群山草峪组(A r3s︿)㊂分布区域位于枣庄市的中部 中东部,范围受南侧枣庄断裂及北侧曹王墓断裂控制,方向与两侧断层走向近乎一致,呈宽4.0k m左右的长方形,在税郭镇东部㊁东北部延伸出区㊂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夹二云变粒岩㊁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和磁铁石英岩等,原岩为基性火山沉积碎屑岩㊁陆源碎屑岩夹硅铁建造,后期侵入的多条北西向石英岩脉富含磁铁矿,目前大部分已被采掘㊂该地层普遍受绿片岩相 角闪岩相变质作用㊁褶皱和塑性变形作用改造,面理往南或南西方向倾斜㊂2.1.2新元古界新元古界仅发育南华系土门群,自下而上分为二青山组和佟家庄组,呈条带状出露㊂二青山组(N h1e)仅残存砂岩段和灰岩段,主要岩性为含海绿石中粒石英岩状砂岩夹硅质页岩和蛋青色㊁紫红色粉晶灰岩,由东南向西北变薄并尖灭㊂佟家庄组(N h2-3t)主要发育砂岩段,岩性为含海绿石长石石英砂岩㊁含砾钙质砂岩和砂质砾岩等,由东南向西北变薄并尖灭㊂2.1.3古生界主要发育寒武系㊁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㊂寒武系㊁奥陶系连续分布于除桑村穹窿㊁陶枣盆地腹地及枣庄市中部以外的大部分区域,为一套海相沉积地层㊂其中寒武系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露头较好,分布范围及岩性变化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㊂奥陶系主要分布于羊庄盆地腹地㊁陶枣盆地周边㊁艾湖向斜核部,官桥断块北部和荆泉断块北部有小面积分布㊂石炭二叠系主要分布于陶枣盆地中部㊁官桥断块东南部地区,羊庄盆地赵庄向斜核部有零星分布,岩性为一套以砂岩㊁泥岩㊁页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㊂绝大部分隐伏于较薄的第四系之下,陶枣盆地中部区域残丘地带可见零星露头㊂2.1.4中生界仅发育侏罗系淄博群三台组,零星分布于陶枣盆地中北部地区,面积较小,几乎全部被第四系覆盖㊂以紫红色砂砾岩夹粉砂岩为主,具有二元结构㊂2.1.5新生界新生界可分为古近系㊁新近系和第四系㊂古近系主要分布在陶庄盆地北部和羊庄盆地出口西部的山前地带,范围受断裂构造控制,大多被第四系覆盖,陶庄盆地北部可见零星露头㊂岩性为杂色砾岩㊁浅紫红色含砾砂岩和砂砾岩㊂新近系白彦组(N2Q p b y)贴附于下伏基岩表面,为残余剥蚀体,呈透镜体或巢窝状零星分布于碳酸盐岩低山丘陵顶部及肩坡地带,面积较小㊂岩性为灰黄色至黄褐色砾石层㊁砂砾层,产金刚石,厚度0.5~1.0m㊂第四系沉积物类型可分为冲积㊁洪积㊁坡积㊁残积等,广泛分布于山间盆地㊁山间谷地及山前地区㊂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㊁黏土㊁粉土㊂新薛河古河道及现代河谷地带分布中粗砂㊁砂砾石层,厚度一般小于15m㊂由老到新依次划分为山前组㊁临沂组㊁沂河组,如图1所示㊂图1第四系分布位置图F i g.1Q u a t e r n a r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o c a t i o n m a p山前组(Q s︿)分布于低山丘陵前缘㊁山间谷地㊁山前坡地㊁冲沟口等区域,厚度一般小于15m㊂岩性主要为棕黄色含砾粉土㊁粉质黏土及含铁锰质结核粉质黏土,偶夹砾石层㊂羊庄盆地腹地沿庄里 羊庄 洪林一线分布一条古河道,岩性上部为粉土㊁粉质黏土,下部为粗砂砾石层,厚度小于15m㊂临沂组(Q h l)分布于河流谷地两侧,形成河流Ⅰ级阶地㊂岩性主要为土黄色粉土㊁含黏土粉砂㊁粉细砂等,厚度0~11m㊂沂河组(Q h y)分布于现代河床及其两侧㊁河漫滩等地,厚度一般小于5m㊂岩性主要为灰黄色砂砾层㊁混粒砂㊁细砂㊁粉砂和含砾粉质黏土㊂3地质构造3.1研究区所处大地构造分区位置本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华北板块(Ⅰ)鲁西隆起区(Ⅱ)鲁中隆起(Ⅱa)的南部㊂纵跨尼山 平邑断隆(Ⅱa9)和枣庄断隆(Ⅱa10)两个Ⅳ级构造单元㊂以枣庄断裂为界,南北分属枣庄断隆(Ⅱa10)的峄城凸起(Ⅱa101)和尼山 平邑断隆(Ⅱa9)的尼山凸起(Ⅱa93)两个Ⅴ级构造单元㊂3.2地质构造单元区内地质构造单元主要发育羊庄盆地㊁陶枣盆地和桑村穹窿,其中羊庄盆地和桑村穹窿属于尼山凸起(Ⅱa93)的一部分,陶枣盆地属于峄城凸起(Ⅱa101)的一部分㊂羊庄盆地为北东 南西向展布,四周高㊁中间低的向斜构造盆地㊂西以化石沟断裂为界,南至枣庄断裂,东部和北部至地表分水岭㊂陶枣盆地西起薛城区陶庄镇西部,东至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以东,由西部的陶庄向斜盆地㊁中部的杏峪 遗棠褶皱带及东部的枣庄向斜盆地共同组成㊂近东西向展布,范围较为开阔,长约45k m,宽约16k m㊂桑村穹窿位于工作区西北部,呈近南北向的椭圆形分布在以桑村为中心,中心地带为新太古代至中元古代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㊂该构造区地势低平,第四系覆盖严重,周围和内部穿插出露中生代苍山序列花岗闪长玢岩㊁角闪闪长玢岩等不规则侵入岩体㊂3.3主要地质构造中生代以来该区发生过多次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断裂和褶皱,大的褶皱构造主要有艾湖向斜㊁赵庄向斜㊁陶庄向斜和枣庄向斜,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北西 南东向的长龙断裂㊁曹王墓断裂㊁枣庄断裂和近南北向的化石沟断裂㊂3.3.1褶皱构造艾湖向斜为北西 南东向延伸㊁往北东方向凸起的弧形短轴向斜,轴部由三山子组白云岩组成;翼部由中上寒武系岩层组成,产状平缓㊂赵庄向斜中心在羊庄镇小赵庄附近,轴向近东西,略向北凸,呈椭圆形㊂岩层由四周向轴部倾斜,由轴部向两翼依次出现石炭系㊁奥陶系和寒武系地层㊂陶庄向斜位于陶庄 张范一带,北部边缘为枣庄断裂㊂该向斜大部被第四系覆盖,核部分布古近系,北翼被枣庄断裂错失,南翼由北往南依次分布二叠系㊁石炭系㊁奥陶系及寒武系,向斜内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㊂枣庄向斜轴向与枣庄断裂东段走向基本一致,由牵引和挤压机制形成,近东西向展布,为一朝北西倾伏㊁南东翘起的复式向斜㊂范围西起齐村,东到税郭,整个向斜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基岩出露较少,核部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㊂3.3.2断裂构造长龙断裂位于工作区北部,全长约55k m㊂东北盘分布新太古代岩浆岩和寒武系长清群,西南盘为寒武系九龙群㊂断裂带宽约20m,带内发育不同性质的角砾岩㊁片理带和断层泥岩等㊂该断裂具多期活动特点,早期(燕山期)表现为左行压扭,中期为左行张扭,后期(燕山期)出现垂直升降,呈现高角度正断层迹象㊂曹王墓断裂西起桑村穹窿,向东南穿越工作区三个图幅,为正断层㊂两盘落差200~300m,全长约40k m,断裂破碎带宽十余米至数百米不等,带内见有角砾岩和挤压碎裂岩㊁糜棱岩㊂两盘岩层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牵引弯曲㊂枣庄断裂,也称北山断裂或陶枣弧形断裂㊂是羊庄盆地和陶枣盆地的分界线,全长约45k m,断距1500~2000m,断裂带宽4~7m㊂东凫山断裂西起桑村穹窿东部边缘,往东南延伸至凫城镇东部尖灭,总体走向北西,两端倾向北东,中间倾向南西,全长约25k m㊂化石沟断裂位于羊庄盆地西部边缘,分布寒武㊁奥陶系碳酸盐岩,侏罗系㊁石炭系碎屑岩㊂抱犊崮断裂位于枣庄市幅中北部,西南与曹王墓断裂相连,东部延伸至长龙断裂,全长约20k m㊂主要由两段组成,西段走向北北东,长约4k m,发育断层破碎带和张性结构面,断裂带宽2~10m,东段走向东西,长约16k m㊂分布寒武系九龙群和长清群,新太古代侵入岩㊂4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桑村穹窿㊁长龙断裂北部㊁抱犊崮断裂西北部及陶庄盆地的西南部㊂此外,在马头官庄村一带,沿曹王墓断裂带有零星的侵入岩体分布,总面积约270k m2㊂主要出露新太古代㊁中元古代和中生代时期侵入的闪长岩㊁花岗岩㊂4.1新太古代岩浆岩黄前序列(A r3H)零星分布于枣庄市中北部,脉状顺层侵入泰山岩群或呈包体状产于峄山序列侵入体中㊂岩性以中粒角闪石岩㊁角闪辉石岩和透闪石岩为主,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或片麻状构造㊂南涝坡序列(A r3N)在书房水库上游有局部出露,呈包体状产于峄山序列侵入体中,岩性主要为粗粒角闪闪长岩㊂峄山序列(A r3Y)主要分布在枣庄市幅和桑村穹窿,是区内侵入岩的主体之一㊂一般呈岩基或岩株产出,也有呈岩脉状侵入于泰山岩群变质岩中的㊂岩性由老至新分为细 粗粒黑云母石英闪长岩㊁中粒或巨斑状中粒黑云母石英二长闪长岩㊁斑状或片麻状细 粗粒花岗闪长岩,岩石具半自形粒状㊁鳞片粒状变晶和花岗结构,块状㊁片麻状构造㊂傲徕山序列(A r3A)主要分布在长龙断裂以北,构成该区主要的基底岩系㊂呈岩基㊁岩株状产出或呈岩脉侵入于峄山序列岩浆岩体中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或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细 中粒二长花岗岩,前者具花岗结构㊁片麻状构造,后者具花岗结构㊁糜棱结构,块状构造㊂红门序列(A r3H m)在长龙断裂以北呈脉状侵入于傲徕山序列中,分布零星㊂岩性主要为细粒花岗闪长岩,具花岗结构,块状构造㊂4.2中元古代岩浆岩零星分布于桑村穹窿南部,仅有牛岚单元,是中元古代地壳固化后的一次基性脉岩活动形成㊂呈脉状沿断裂产出,岩性以辉绿岩为主,中粗粒辉绿结构,块状构造㊂4.3中生代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桑村穹窿及梁邱东南部,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期,分为铜石序列㊁沂南序列和苍山序列㊂铜石序列(J2T)主要呈脉状侵入,大部分分布在梁邱,陶庄南部有少量分布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石英正长斑岩㊁粗粒正长斑岩和中细粒闪长岩,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㊂沂南序列(K1Y)仅在桑村穹窿南部边缘及陶枣盆地西南部有零星分布,呈脉状侵入㊂岩性主要为细粒角闪闪长玢岩和角闪闪长玢岩,具细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㊂苍山序列(K1C)主要分布在桑村穹窿,呈岩株或岩床状侵入,岩性主要为中粒石英闪长玢岩和粗粒花岗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㊂5总结研究区属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发育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其中寒武系㊁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面积分布于低山丘陵及山间盆地,面积占到工作区面积的70%以上,为岩溶地下水分布与赋存提供了的丰富物质基础㊂主要构造单元有羊庄盆地㊁陶枣盆地和桑村穹窿㊂主要褶皱构造有艾湖向斜㊁赵庄向斜㊁陶庄向斜㊁枣庄向斜㊂断裂主要发育长龙断裂㊁曹王墓断裂㊁枣庄断裂㊁化石沟断裂和东凫山断裂㊂参考文献:[1] D Z/T0282 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ʒ50000)[S].[2]付晓刚.羊庄盆地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及硝酸盐污染模拟修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20. [3]郝兴中,李英平,杨毅恒,等.山东单县覆盖区铁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4(3): 5661.[4]山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白彦及其周围地区1ʒ5万地质构造填图[Z].19751976.[5]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ʒ20万枣庄幅㊁临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Z].1995.[6]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枣庄幅1ʒ20万地质图[Z].1996.[7]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队,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ʒ5万山亭幅及枣庄市幅㊁陶庄幅区域地质图[Z].[8]山东省地质局第三水文地质队.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Z].19781980.。

临沂市地图

临沂市地图

临沂市地图概述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

地处鲁南地区,紧邻江苏、安徽两省,是山东省对江苏、安徽两省的桥头堡。

临沂市地图展示了该市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行政区划,是了解临沂市的重要工具之一。

地理位置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16′-36°23′、东经117°18′-119°24′。

东临江苏省,南接安徽省,西连菏泽市,北界济南市,东北与泰安市相邻,西南与莱芜市相近。

临沂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周边省市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行政区划临沂市下辖1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郯城县、沂水县、兰陵县、费县、平邑县、莒南县、蒙阴县和临沭县。

每个行政区在地图上都有清晰的标识,便于人们对临沂市行政区划的了解和分析。

交通网络临沂市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发达。

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穿过,包括京沪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和沪陕高速公路等。

此外,临沂还有多条一、二级公路贯穿市区和各县。

临沂市还坐拥济青高铁、徐兰高铁和连莒铁路等铁路线路,方便市民和外地人员来往。

景点名胜临沂市地图上标注了该市的主要景点和名胜古迹。

临沂作为文化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著名景点包括孟庙、孟津湖景区、郯城古城、兰陵王城、十里银滩、东昌湖景区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欣赏。

经济发展临沂市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在临沂市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各个工业区的分布。

临沂市的经济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

市内还有多个工业园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配套设施。

人文历史临沂市地图也展示了该市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临沂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曾是古代文化名城之一。

市内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如孟庙、兰陵王城、孔氏故居等,见证了临沂市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沂沭断裂带简介

沂沭断裂带简介

沂沭断裂带简介临沂地区,就地质构造来说,它属华北断块区的冀鲁断块与胶辽断块相接部分。

整个山东被中国东部的巨型断裂-郯庐断裂(山东部分称沂沭断裂带)分割成鲁东-胶东断块和鲁西-泰沂蒙断块。

临沂处在两大块体的交界部位,所以既具有鲁东的又有鲁西的地质构造特点。

鲁东、鲁西两大块体的缝合部分是沂沭断裂带,它是我国大陆东部郯庐断裂带在山东部分的统称。

沂沭断裂北起渤海莱州湾、南到江苏新沂一带,全程约350公里,呈北东北15°-30°方向延伸。

南北纵贯临沂地区的中部,与沂河、沭河谷地展布相一致,是控制整个临沂地区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的主干断裂,并有北西向断裂与其匹配,组成网格状构造。

沂沭断裂带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所组成。

由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F1)、白芬子-浮来山断裂(F2)、沂水-汤头断裂(F3)和鄌郚-葛沟断裂(F4)。

除上述四条断裂外,在昌邑-大店断裂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之间尚有一条活动较强的安丘-莒县断裂(F5)。

四条主干断裂组成了二堑夹一垒的构造形态。

中部为汞丹山地垒隆起,由一套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组成。

地垒东西两侧为地堑盆地:东侧莒县地堑盆地和西侧马站-苏村地堑盆地。

两个地堑中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河湖相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

根据几条断裂的不同特点,简略介绍如下:(1)昌邑-大店断裂(F1)这是沂沭断裂带的东部边界,是控制胶东断块和泰沂蒙断块两大块体发育的主干断裂。

据地震测深资料,这条断裂基本是切穿地壳深入上地慢的超壳断裂。

因此,它在地质构造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曾经历了多期的强烈活动。

断裂的分布,在临沂及日照市北起莒县峤山牛庄一带,断续南延经石井、莒南县岭泉、板泉,临沭县刘官庄、石门入江苏东海县桃林,在本区出露约有130公里。

断裂由于多期的强烈活动,显示出以强烈的挤压揉皱和密集的断层挤压揉皱带的宽度可达几十至百米以上。

褶皱较为复杂,密集的冲断层平行褶皱轴发育,断面向西倾,倾角较陡,一般在70°-80°,为一陡倾冲断层性质。

临沂市概况

临沂市概况

临沂概况临沂市古称琅琊郡、沂州府,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靠日照市,南临江苏省,西临枣庄、济宁、泰安市、北连潍坊、淄博市,辖三区九县,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

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平邑县、苍山县、郯城县、费县、沂水县、蒙阴县、沂南县、临沭县、莒南县临沂市地质历史悠久,地层出露齐全。

在构造上,以沂沭断裂带为界,东西分属胶辽断陷区和鲁西断隆区。

地貌的形成深受断裂构造的影响,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占三分之一。

临沂市地处鲁东南,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山东省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南部和东部地区水热条件优越,许多亚热带植物都可在此安全度冬,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和北方茶叶产地。

临沂市有着古老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革命史。

远在原始社会时期,这里就有华夏族和富族的先民居住。

周代本市境内分属鲁、莒、郯、琮、鞔、颛臾等诸侯国。

春秋时分属鲁国和莒国。

战国时分属齐楚地。

秦分属琅琊郡和郯郡。

清雍正十二年置沂州府。

辛亥革命后1913年,撤沂州府改属济宁道,1925年置琅琊道。

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

1945年分属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撤消鲁中南行政区,分属沂水区和临沂专区,1975年置临沂地区,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临沂地区,改设地级临沂市。

临沂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古城。

沂蒙山区是我国东夷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四十万年前,我国的远古祖先就繁衍生活在这里,在临沂相继出土的蛋壳陶,说明沂蒙原始社会晚期制陶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此后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沂蒙山区又哺育了许多名人志士,如:荀子、郯子、鬼谷子、蒙括、刘洪、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刘勰、左宝贵等,他们所创下的不朽业绩,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是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地方,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临沂市地质概况地层临沂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据地层发育特征又分属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

临沂市地层发育较齐全,自老至新可分为太古宙沂水岩群、泰山岩群,元古宙荆山群、土门群、朋河石组,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组、月门沟群、石盒子组,中生代淄博群、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新生代官庄群、临朐群、白彦组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各地层单位,共计有群级地层单位14 个、组级地层单位55 个(见表1)。

组成了本市辖区内复杂的地层系统,同时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表1临沂市地层划分一览表一、岩浆岩区内岩浆分布较广,盖层区也有零星分布,约占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岩石类型发育齐全,从超基性一基性一中性一酸性均有发育。

形成时代自中太古代到新生代均有,由早到晚分为迁西期、阜平期、五台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十一个岩浆活动期。

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侵入关系、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演化规律等特点,将区内岩浆岩划分为18个超单元、81个单元(见表2)表2临沂市侵入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表三、构造临沂大地构造区划属华北地台鲁西地块和鲁东地块两个口级大地构造单元,二者被沂沐断裂带分开(图I --1)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自太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运动,形成现今以沂沐断裂带为代表并分隔鲁东和鲁西地块的构造格局。

我市大部分区域位于鲁西地块和沂沐断裂带上,仅莒南县和临沐县位于鲁东地块。

我市地质构造类型发育齐全、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均有发育,世界著名的沂沐裂带从我市中东部穿过,呈北北东向展布,该断裂以东规模较大的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主要有莒南断裂和相抵断裂;以西呈北西向展布,主要有甘霖断裂、燕甘断裂、蒙山断裂、新泰-垛庄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韧性剪切带主要呈北西向展布,比较著名的有梁邱韧性剪切带、沂水峨山口韧性剪切带;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以基底岩系中较为发育,苍山石门地区铁矿区表现尤为明显,经铁矿勘查证实向斜、背斜均较发育,盖层中褶皱不太发育、多为断裂构造引起的小型褶皱,个别大型褶皱也与大型断裂有关,规模比较大的有苍山县赤土门复式褶皱、沂南县汶河向斜、郯城县马陵山向斜等。

山东省临沂市矿坑-马庄地区门云岩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山东省临沂市矿坑-马庄地区门云岩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层 细晶白云岩 , 呈层状裸 露地表 , 为海相 沉积矿 床。矿石为灰黄 色细晶 白云岩 , 泥晶、 细晶结构 , 中厚层 一 厚层状构造 。主要 矿物成 分: 白云石、 方解石 、 粘土。综合研 究认 为, 该矿 可能为浅海交代早期碳 酸盐矿 物而成 , 属 浅海相 沉积 型矿床 , 矿床 的形成演化经历 了 碳 酸 盐 岩 沉 积 阶 段 一 白云 岩 化 一 重 结 晶 三 个 阶 段 。矿 石 质 量 较 好 , 各 项 指 标 均 满足 熔 剂 用 白云 岩 的要 求 , 为 优 质 熔 剂 用 白 云 岩 矿
破 山矿段矿 层产状 与地 层产状 一致 , 总体 走 向 1 4 。 , 倾向E , 倾 角 5 。 一 6 。 , 产状 稳定 。矿层 沿走 向南北 长 1 9 4 6 m, 沿 倾 向东西 最大 宽度 1 3 0 3 m, 最小宽度 8 1 6 m, 平均宽度 1 0 5 9 . 5 m。矿层地表受剥蚀影响 , 厚度 变化较大 。工程控制矿层厚度为 1 2 . 7 0 m一 8 4 . 1 5 m, 平均厚 度 3 0 . 5 2 m, 厚 度变化 系数 为6 6 . 1 5 %, 厚度变化较 稳定 。矿层厚度沿走 向有 自 北 向南 逐渐 变薄的趋势( 图1 ) , 沿倾 向呈 “ V ” 型趋势( 图2 ) 。矿床 出露 最高标高 为2 4 4 . 4 m, 最低标高为 1 3 3 . 2 m 。矿床赋存深度 为0 ~ 8 4 . 1 5 m, 矿 石 M 1 4 . 9 3 %~ 2 2 . 2 5 %, 平均 2 2 . 5 4 %, 变 化系 数 5 . 8 2 %; S i 0 : 0 . 4 0 %~ 7 . 4 0 %, 平均1 . 9 3 %, 变化系数 5 8 . 8 2 %。
3 2 ~ 5 O > 4 7 7 5 - 2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临沂市地质概况

400~600
KdT
流纹质
青大 山盛 群群
石 前 庄 组
角砾
岩、流
马朗 沟组
1114
100~800
KqS
KdM
纹质角 砾凝灰
岩、流
白 垩 中系
下 统

大土 岭组
小店 组
150 >30
KdD 纹岩 KdX

八 亩 地 组
1289~3151 KQB
安山岩、安山质集 块角砾岩、凝灰岩 等
马连坡组
600
含砾砂岩为主,夹 KIM 细砂岩、粉砂岩及
2685.33(U—Pb) 2713(U—Pb)
2556、2736(U— Pb)
2479(U—Pb) 2706(U—Pb)
三、构造
临沂大地构造区划属华北地台鲁西地块和鲁东 地块两个Ⅱ级大地构造单元,二者被沂沭断裂带分 开(图Ⅰ--1)。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自太古宙以来 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运动,形成现今以沂沭断裂带 为代表并分隔鲁东和鲁西地块的构造格局。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临沂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
层区,据地层发育特征又分属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 地层分区。
临沂市地层发育较齐 全,自老至新可分为太 古宙沂水岩群、泰山岩群,元古宙荆山群、土门 群、朋河石组,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 组、月门沟群、石盒子组,中生代淄博群、莱阳 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新生代官庄群、临 朐群、白彦组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各地层单位,共 计有群级地层单位14个、组级地层单位55个(见表 1)。组成了本市辖区内复杂的地层系统,同时其中 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月门 沟群
中 统
组、段 本溪组
八陡段 阁庄组

临沂矿产资源介绍

临沂矿产资源介绍

临沂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时间:2013-06-04 作者:浏览次数:[ 36]临沂市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仅发现的矿种多,质量好,而且分布广,储量大,开采容易。

在探明储量的36种矿产中,非金属矿产占25种;在已发现的84种矿产中,非金属矿产占62种,其中有10种非金属矿产列全省第一位,有的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金刚石、玻璃用石英砂岩、陶瓷土(瓷石)居全国第二位。

石膏、水泥用灰岩、饰面花岗岩、重晶石、明矾石、玄武岩、萤石、黄沙等也是临沂优势矿产资源。

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对发展临沂经济潜力很大。

非金属矿产根据其工业用途分以下几类:特种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一、特种非金属矿产该类矿产包括金刚石和水晶两种。

(一)金刚石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摩氏硬度为10),俗称“钻石”,以硬度大,折光率强,其新鲜解理面或人工琢磨面具有光彩夺目的金刚光泽,自然界中以分布稀少为特点,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

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越来越广。

临沂市是我国金刚石的著名产地,也是我省的唯一产地,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

共发现产地18处,其中探明产地10处,主要分布在蒙阴、郯城、临沭等县。

历史上,山东曾发现100克拉以上的特大金刚石6颗,均产于临沂。

1937年农民罗佃帮在郯城县李庄乡莫罗疃村发现的“金鸡”钻石,重281.25克拉,被日本侵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1977年12月21日农民魏振芳在临沭县常林村拣到“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

1981年8月17日由八0三矿陈埠矿区选获的“陈埠1号”,重124.27克拉;1983年11月14日七0一矿选获的“蒙山1号”,重119.01克拉,这是原生金刚石矿中最大的一颗。

2006年,在蒙阴建材七0一矿选获一粒特大金刚石,重101.4695克拉。

2008年,平邑的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一粒特大金刚石,重336.6克拉,是我国目前已知最大的金刚石。

临沂自然地理

临沂自然地理

临沂自然地理地形地貌临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和鲁东丘陵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自北而南,有鲁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条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控制着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

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西、东三面群山环抱。

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

地形复杂,差异明显,山区重峦迭嶂,千峰凝翠,丘陵逶迤蜿蜒,连绵起伏,平原坦荡如砥,一望无际,河道纵横交差,碧水如练。

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沂南、蒙阴、平邑、费县、莒南等县。

地势较高,一般海拔400米以上。

山地植被比较茂密,是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的主要基地,黄烟、花生、小麦、地瓜等农作物亦有种植。

丘陵主要分布于山区外围,沂水、沂南、莒南、兰山、苍山、临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以沭河以东分布最广,一般海拔200米─400米。

丘陵地带的土壤砂性大,适耕性好,土层较簿,保水肥能力差,适宜发展防护林和经济林,是花生、地瓜、玉米、黄烟等作物的的主要产地。

平原有沂沭河冲积平原、山间沟谷平原、涝洼平原。

沂沭河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沂南东部、河东、兰山、罗庄、苍山、郯城。

临郯苍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区,素有“粮仓”之誉。

山间沟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费县、平邑中部,蒙山前平坦谷地,蒙阴、沂南、沂水等县的山间沟谷之中,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多种小麦、玉米等作物。

蒙阴,沂水多产苹果和桃等水果,现在销往上海等地居多。

涝洼地平原主要分布于苍山和郯城南部,土壤粘重,排水不畅,易涝,多种小麦、水稻、蔬菜等作物。

地质构造本市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太古界至新生界,除上奥陶统、志锱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叠系及中、下侏罗统、老第三系古新统、新第三系地层缺失以外,其他断裂带经郯城北北东向延伸,纵贯全市。

山脉河流境内山脉自北而南有鲁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条主要山脉。

较大山头800余座,一般海拔200米至500米。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0余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余座,秀出云表,风光壮丽。

临沂简介

临沂简介

临沂市简介一、地理位置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

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

临沂市交通十分便利,已形成海上、空中、公路、铁路相衔接的立体网络。

已经复航的临沂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是鲁南地区最大的民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麦道82等机型,现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的直飞航班。

境内以4条过境国道和14条省道干线为主,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二、环境资源临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和鲁东丘陵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而南,有鲁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条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控制着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

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西、东三面群山环抱。

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

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三、行政区划临沂市现辖兰山、罗庄、河东3个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9个县,共计180个乡镇办事处,7151个行政村,1022.7万人。

临沂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有汉、回、满、朝鲜、壮、蒙、藏、苗等45个民族, 除汉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44%。

四、经济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58.2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9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9亿元,分别增长26.1%、23.6%,。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0.2亿元,增长16.7%;规模以上企业利税260.6亿元、利润168.6亿元,分别增长22%和22.4%。

五、历史文化临沂市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轰动世界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就是在这里出土。

地灵而人杰,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以及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均诞生于此。

六、全国之最2006年度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2006年中国环境百家城市。

临沂市基本情况

临沂市基本情况

临沂市旅游基本情况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南邻苏北。

现辖9县3区和3个开发区,157个乡镇、街道,7167个行政村(居),1081万人,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

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地热城、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称号。

2009年,我市被国家统计局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个“中国城市发展代表”城市之一。

在今年中科院发布的294个城市幸福感调查中,临沂市居民幸福感排第二名。

文化古城。

至今已有2504年的建城史。

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

1950年设临沂专区。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设地级临沂市。

临沂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于临沂城。

孔子72贤徒中有13人生长在临沂。

历史上24孝中有7孝在临沂。

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和珠算发明家刘洪等都出生或曾生活在这里。

革命老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先后在这里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

1940年8月,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5年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党政军机关、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八路军第一纵队、新四军、华东局机关、华东野战军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当时根据地420万人,12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21.4万人参军参战,有10.5万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

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

资源大市。

农副产品产量高、质量好,有花生、黄烟、桑蚕、柳编、银杏、金银花、板栗、茶叶八大特色基地和蔬菜、果品两大优势产业。

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8种,其中,白云岩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金刚石、石英砂、陶瓷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临沂市地质概况一地层临沂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据地层发育特征又分属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

临沂市地层发育较齐全,自老至新可分为太古宙沂水岩群、泰山岩群,元古宙荆山群、土门群、朋河石组,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组、月门沟群、石盒子组,中生代淄博群、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新生代官庄群、临朐群、白彦组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各地层单位,共计有群级地层单位14个、组级地层单位55个(见表1)。

组成了本市辖区内复杂的地层系统,同时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表1 临沂市地层划分一览表续表1续表1续表1二、岩浆岩区内岩浆分布较广,盖层区也有零星分布,约占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岩石类型发育齐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发育。

形成时代自中太古代到新生代均有,由早到晚分为迁西期、阜平期、五台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十一个岩浆活动期。

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侵入关系、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演化规律等特点,将区内岩浆岩划分为18个超单元、81个单元(见表2)表2 临沂市侵入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表续表2续表2续表2三、构造临沂大地构造区划属华北地台鲁西地块和鲁东地块两个Ⅱ级大地构造单元,二者被沂沭断裂带分开(图Ⅰ--1)。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自太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运动,形成现今以沂沭断裂带为代表并分隔鲁东和鲁西地块的构造格局。

我市大部分区域位于鲁西地块和沂沭断裂带上,仅莒南县和临沭县位于鲁东地块。

我市地质构造类型发育齐全、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均有发育,世界著名的沂沭裂带从我市中东部穿过,呈北北东向展布,该断裂以东规模较大的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主要有莒南断裂和相抵断裂;以西呈北西向展布,主要有甘霖断裂、燕甘断裂、蒙山断裂、新泰-垛庄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韧性剪切带主要呈北西向展布,比较著名的有梁邱韧性剪切带、沂水峨山口韧性剪切带;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以基底岩系中较为发育,苍山石门地区铁矿区表现尤为明显,经铁矿勘查证实向斜、背斜均较发育,盖层中褶皱不太发育、多为断裂构造引起的小型褶皱,个别大型褶皱也与大型断裂有关,规模比较大的有苍山县赤土门复式褶皱、沂南县汶河向斜、郯城县马陵山向斜等。

临沂市地热田分布特征

临沂市地热田分布特征

临沂市地热田分布特征临沂市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具有带状特征。

主要热储层为白垩纪热储和寒武一奥陶纪热储。

区内分布汤头、铜井、松山、许家湖、郯城等地热田,井口水温31-76℃。

标签:地热田;分布特征;临沂市1.地质概况临沂市横跨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区和秦岭一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胶南一威海隆起区两个Ⅱ级构造单元,主要有鲁中隆起和沂沭断裂带以及胶南一威海隆起区。

1.1 地层岩性临沂市地层包括太古宙沂水岩群、泰山岩群;元古宙荆山群、土门群;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新生代古近系、新近系以及第四纪。

1.2 地质构造临沂市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走向沂沭断裂带及北东向莒南断裂、相抵断裂,北西走向蒙山断裂、新泰一垛庄断裂、铜冶店一孙祖断裂等。

1.3 岩浆岩临沂市中生代侵入岩最为发育,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两侧以及北西向断裂带附近。

2.地热热储类型及特征临沂市地热资源具有带状分布特征。

主要热储层为中生代白垩纪热储和古生代寒武一奥陶纪热储。

白垩纪热储层为一套火山碎屑岩系,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以内。

寒武一奥陶纪热储层为碳酸盐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及以西地区。

在构造有利部位,地下水有充分的储存运移空间,经深循环加热形成地热田。

3.临沂市地热田特征3.1汤头地热田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山村,处于苏村一马站凹陷内北北东断裂与北东东断裂交汇处,热储为白垩系安山岩,面积2.97km2。

汤头温泉自流量388m3/d,水温56℃。

地热井流量480m3/d,水温72℃,水化学类型CI-Na.Ca型,矿化度2.165g/l,PH值7.3。

3.2铜井地热田位于沂南县铜井镇新王沟村,处于鄌郡一葛沟断裂与铜井断裂交汇处,热储层为寒武系馒头组大理岩,盖层为闪长玢岩,面积1.646km2。

铜1井深258.2m,涌水量737.16m3/d,水温74℃,水化学类型S04-Na.Ca型,矿化度1.741g/l,PH 值7.8。

3.3松山地热田位于松山村,处于松山一铜井断裂与孙祖断裂交汇处,热储为震旦砂岩及太古界二长花岗岩,面积0.8krri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临沂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据地层发育特征又分属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

临沂市地层发育较齐全,自老至新可分为太古宙沂水岩群、泰山岩群,元古宙荆山群、土门群、朋河石组,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组、月门沟群、石盒子组,中生代淄博群、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新生代官庄群、临朐群、白彦组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各地层单位,共计有群级地层单位14个、组级地层单位55个(见表1)。

组成了本市辖区内复杂的地层系统,同时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表1 临沂市地层划分一览表
二、岩浆岩
区内岩浆分布较广,盖层区也有零星分布,约占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岩石类型发育齐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发育。

形成时代自中太古代到新生代均有,由早到晚分为迁西期、阜平期、五台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十一个岩浆活动期。

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侵入关系、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演化规律等特点,将区内岩浆岩划分为18个超单元、81个单元(见表2)
表2 临沂市侵入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表
三、构造
临沂大地构造区划属华北地台鲁西地块和鲁东地块两个Ⅱ级大地构造单元,二者被沂沭断裂带分开(图Ⅰ--1)。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自太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运动,形成现今以沂沭断裂带为代表并分隔鲁东和鲁西地块的构造格局。

我市大部分区域位于鲁西地块和沂沭断裂带上,仅莒南县和临沭县位于鲁东地块。

我市地质构造类型发育齐全、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均有发育,世界著名的沂沭裂带从我市中东部穿过,呈北北东向展布,该断裂以东规模较大的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主要有莒南断裂和相抵断裂;以西呈北西向展布,主要有甘霖断裂、燕甘断裂、蒙山断裂、新泰-垛庄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韧性剪切带主要呈北西向展布,比较著名的有梁邱韧性剪切带、沂水峨山口韧性剪切带;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以基底岩系中较为发育,苍山石门地区铁矿区表现尤为明显,经铁矿勘查证实向斜、背斜均较发育,盖层中褶皱不太发育、多为断裂构造引起的小型褶皱,个别大型褶皱也与大型断裂有关,规模比较大的有苍山县赤土门复式褶皱、沂南县汶河向斜、郯城县马陵山向斜等。

沂沭断裂带有四条主干断裂组成,从西至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
店断裂,四条主干断裂形成“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

四、地质发展简史
通过前述本区的地层、岩浆岩、构造等特征,将区内地质发展、演化过程归纳如下。

一、前寒武纪
(一)太古代
该时期为区内最早地壳发展时期,沂水岩群及伴生的岩浆岩是华北最古老的陆壳残留之一,变质作用达麻粒岩相。

泰山岩群形成时为陆内拉张盆地,并伴有TTG变质岩浆侵入,鲁西古克拉通形成之后,地壳深部形成产状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伴随两翼不等长褶皱,变质作用达角闪岩相。

(二)早元古代
地壳发展处于大变革时期,欧亚板块东西向运动停止,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南北向相向运动,应力场方向由东西向变为南北向。

鲁东地块是元古代海槽,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一硅质岩一火山岩建造(荆山群),产生第一期韧性变形带及塑性流变褶皱,其变质作用为高角闪岩相。

鲁西地块主要表现为岩浆岩的大规模侵位(峄山、傲徕山、红门超单元),产生高绿片岩相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形成近东西韧性变形带。

(三)中元古代
鲁东表现为通海超单元超基性岩侵位,板块俯冲碰撞产生榴辉岩,变质作用为高角闪岩相及榴辉岩相,产生第二期北东向韧性剪切带。

鲁西表现为牛岚单元辉绿岩侵位,产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主要构造格架基本形成。

(四)晚元古代
华北、杨子板块拼接,产生强大挤压应力。

鲁东地块荣成超单元同构造期花岗岩侵位,并将地壳深部榴辉岩携带至地壳浅部,产生低角闪岩相变质,形成近东西向韧性变形带及构造片麻岩。

至震旦纪,临沭、莒南两地处于胶南造山带上沉积了朋河石组碎屑岩系。

鲁西相对稳定,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了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土门群)。

二、古生代
(一)早古生代
华北、杨子板块碰撞结束后,太平洋板块对本区形成南北向挤压应力,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构造活动微弱,后期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华北地区上升遭受剥蚀,缺失晚奥陶世和志留纪沉积,并形成东西向小褶皱和南北向断裂。

(二)晚古生代
进入海西期,布列唐幕继续保持抬升状态,缺失泥盆纪和早石炭世沉积。

至苏台德幕重新接受沉积,沉积了一套海
—陆交互相含煤岩系(月门沟群)及陆相碎屑岩(石盒子组)。

三、中生代
此时区内进入陆内发展阶段,沉积特点发生根本转变,为同裂谷型沉积。

构造活动强烈,早期沂沭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平移,晚期拉伸裂陷,形成裂谷,沉积巨厚的河一湖相地层,并伴随有广泛的火山喷发。

(一)三叠纪(印支时期)
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对接,形成南北向挤压力,导致沂沭断带产生大规模左旋平移,奠定区内构造格局。

(二)侏罗纪(燕山早期)
仍处于南北向挤压力作用下,在挤压力作用下,未发生大规模沉积作用,仅在挤压应力作用产生的凹陷部位有少量沉积(三台组)。

(三)白垩纪(燕山晚期)
南北向挤压应力消失,代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产生的南东—北西向挤压应力,造成燕山期岩浆大规模侵位和火山喷发,沂沭断裂带拉伸裂陷形成裂谷盆地,蒙阴断陷、平邑—方城凹陷形成,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

挤压应力使原有断裂进一步活动并产生新的构造,形成现代地质格架。

四、新生代(喜马拉雅期)
继承燕山晚期构造特点,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同裂谷
型沉积继续发育(官庄群),但强度明显减弱。

进入第四纪以来至现代,沂沭断裂带及附近构造活动仍很强烈,是地震多发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