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doc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题库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题库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三皇是指上古的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五帝”。

3、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4、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5、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知识归纳:先秦两汉文学(下)

知识归纳:先秦两汉文学(下)

知识归纳:先秦两汉文学(下)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三、简答题答案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2分)。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2分)。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2分)。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2分)。

结合作品来谈(2分)。

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2分)。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2分)。

在艺术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3)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2分)。

(4)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

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2分)。

(5)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2分)。

3.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2分)。

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2分)。

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2分)。

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2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秦汉文学绪论一、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论贵粟疏》二、了解李斯、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桓宽、刘向、王充、王符的散文代表作。

三、名词解释《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四、论述题1.结合作品,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2.结合作品,分析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章汉代辞赋一、熟读并背诵《归田赋》,泛读《鵩鸟赋》、《七发》、《子虚赋》、《上林赋》、《刺世疾邪赋》二、了解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赵壹的汉赋代表作品。

三、名词解释汉赋、骚体赋、“七体”、汉大赋、抒情小赋、“劝百讽一”、汉赋四大家四、简答题1. 简析《七发》的艺术成就。

2. 简析《子虚赋》与《上林赋》的艺术成就。

3. 简述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4. 简述汉赋的发展阶段、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

第三章汉代史传文学一、熟读《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苏武传》二、名词解释“史汉”、本纪、世家、列传、互见法、李陵之祸三、简答题1. 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产生了重要影响?2. 简述《史记》的风格特征?3. 《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4. 简述《汉书》的成书和体例。

四、论述题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史记》塑造人物的高超的艺术技巧。

2. 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背诵《有所思》、《上邪》、《陌上桑》、《战城南》、《长歌行》、《十五从军征》,熟读《东门行》、《孤儿行》、《饮马长城窟行》、《焦仲卿妻》、《上山采靡芜》。

二、名词解释:乐府、两汉乐府诗、《乐府诗集》三、简答题1.《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哪几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哪几类中?2.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四、论述题1. 结合作品谈谈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2.《汉书·艺文志》评述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Word版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Word版

习题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有哪些?3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举例说明中国神话可分为哪几类?5什么叫做“风、雅、颂”? 结合《诗经》中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6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

7举例说明《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又可分哪几种?8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

9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10简述《诗经》在句式、章法上的特点。

11《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12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13《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

14举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

15《左传》和《国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异同比较。

16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17结合作品分析《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8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和思想。

19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0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21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22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3简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作用。

24怎样理解荀子之文博大精深的特色?25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的文体演进过程。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8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

29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0试论《离骚》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1《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么得来的?32《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33《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34楚辞与赋有何区别?35简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思考题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思考题

先秦两汉六朝文学思考题1.神话是怎样产生的?2.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一些什么社会问题?3.什么叫《诗经》的六义?国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是怎样的?4.《左传》和《战国策》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思想倾向和文章风格各有什么特点?5.《孟子》与《庄子》的文章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两篇作品加以比较说明。

6.屈原都写了些什么作品?《离骚》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对它任何评价?7.贾谊和晁错都有哪些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文章风格又有什么不同?8.枚乘与司马相如都有什么代表作?对他们的作品如何评价?试结合两篇作品加以说明。

9.《史记》的体例是怎样的?各种体例之间的关系如何?司马迁写《史记》的动机是什么?10.《史记》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如何?11.汉代乐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12.《孔雀东南飞》主题的社会意义。

13.什么叫建安风骨?曹氏父子对诗歌发展的贡献,14.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5.左思、鲍照都有些什么代表作?各举出一篇来加以分析。

16.南、北朝的民歌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有什么显著差异,试结合作品予以说明。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什么著名的文学批评论著?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唐代文学习题:第一章:1、沈宋和文章四友对五律定型做出了什么贡献。

2、初唐四杰的创作有哪些新变化。

第二章:1、试比较李白和王昌龄绝句的不同之处。

2、王维山水诗和社会风气的关系。

第三章:1、杜甫律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四章:1、大历诗人的心态与诗风之间的关系。

2、韩愈诗歌的险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3、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五章:1、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是什么?2、韩愈的记叙文有些什么特点。

第六章:1、唐传奇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有哪些?2、什么是变文?第七章:1、李商隐诗歌中的意境美表现在哪些方面?2、杜牧的诗歌有哪些特点。

第八章:1、什么是花间词人?2、为什么王国维是李后主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宋代文学习题:第一章:1、宋型文化与唐型文化的区别在哪里?2、宋代文学在总体上有些什么成就?第二章:1、宋初三体分别是指什么?2、王禹偁的诗风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第三章:1、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赏析晏殊《浣溪沙》。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答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答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参考答案(一)一、默写(选做3题,每题5分,总15分)1《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時,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於役,茍無饑渴!2《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3《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櫂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4《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二、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题5分,总20分)1变风变雅答:指《诗经》中的“怨刺诗”。

这些诗以反映丧乱、针砭时政为主要内容,或讽刺不劳而获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在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不平,与中正平和的审美要求不符。

因此此类诗多存于“国风”与“二雅”之中,因而被称为“变风变雅”。

2春秋笔法答: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在记载历史时语言简练,常于只言片语中寄寓鲜明的褒贬色彩,即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双专业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二.名词解释《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前239年左右。

在砸去败家学说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改造,从而构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为十二纪(5),八览(8),六论(6)和序文。

《吕氏春秋》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包括诸多短小精炼,文风平实畅达,是十分优秀的散文。

如《重己》。

另一个突出的文学成就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四.论述题1.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答案:这篇奏疏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特色。

(1)是善于用比喻。

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

如文中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是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2.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答案:思想内容:《过秦论》(上)重点分析了秦朝从兴盛迅速转为衰败进而灭亡的原因,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

中国古代文学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doc

中国古代文学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doc

汉代文学思考题1、了解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该题有两个答案,自己选择)⑴①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统治者开始重视文学,大力提倡赋;%1文学创作兴盛,体现在作家、作品数量极多;%1作家群体生成,出现了专门以创作为职业的作家;%1创作风格山浪漫变为理性;%1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的互动,伺赋为主,民歌兴盛。

⑵①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1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的理想;%1对现实的批判与赞颂的迭更;%1文人的独立和依附;%1从浪漫到现实;%1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2、简述汉初政论散文的现实内容、代表作家及作品。

现实内容:多发表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

陆贾:《新语》12篇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言兵事书》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桓宽《拙铁论》3、试述《谏逐客书》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内容: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第二段: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由物及人,对比论证: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广泛接纳人才的意义和排斥人才的危害;从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论述逐客之过。

(以山海洪量为喻,说明君主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以五帝三王的事迹为例,说明广纳人才才能天下无敌;指明逐客的危害。

)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文章善于铺陈排比,通过多角度、多侧而的论述,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社会,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譬喻引申,正反论述,逐层深入,具有极强的论辩性和说服力。

形成纵横挥阖,雄辩恣肆的风格。

4、《谏逐客书》是如何力谏秦王逐客的:首先,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其次,第二段: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 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文学思考题、如何理解“秦世不文,” 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此后十五年间,战国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抒情传统随之消歇。

《汉书?艺文志》载秦有杂赋九篇,歌诗八篇,儒家羊子、名家黄公若干篇。

但或毁于嬴政焚书坑儒,或尽于项羽咸阳之火,皆不传于后世。

今所得者,唯秦世君臣诏令奏议之文与称颂功德的刻石之文。

故《文心雕龙?诠释》云“秦世不文”。

秦世不文不独是秦的文学特征,也是秦的政治特征。

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一、汉诗: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二、汉赋:京都田猎大赋咏物抒情小赋三、两汉史传散文:《史记》《汉书》四、两汉诸子散文:政论散文学术散文两汉社会概况(政治思想):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1)汉初思想:黄老思想成为汉初主要的统治思想。

(萧规曹随) 2、思想2)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思想的统一文学基本态势: 1 巨丽之美 2 进取精神 3 批判与赞颂的更迭 4 从浪漫到现实5 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比方说古诗十九首的产生3、两汉经学对两汉文学有何影响,汉初儒生通过注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术观点。

1、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1) 以当时流行的隶书为五经作传,称为“今文经学”) 以汉以前的文字(古籀zhòu文,即大篆)为五经写的传,称为“古文经学”。

22、经学兴盛,文学沦为经学附庸。

4、汉赋产生的原因有那些,一、汉赋的渊源1)汉赋在结构上常用假设人物对话应答组成文章,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已用此形式。

2)汉赋的用韵与铺陈的表现手法受《诗经》影响;3)汉赋继承了《诗经》(远源)到《楚辞》(近源)的颂美讽谏精神 (散体大赋);4)汉赋抒写文人士子的个人哀怨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骚体赋),这同样是从《诗经.小雅》到楚辞中的重要内容;5)汉赋的铺张扬厉承之于先秦纵横家恣肆驰骋之文。

中国古代文学 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 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

汉代文学思考题1、了解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该题有两个答案,自己选择)⑴①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统治者开始重视文学,大力提倡赋;②文学创作兴盛,体现在作家、作品数量极多;③作家群体生成,出现了专门以创作为职业的作家;④创作风格由浪漫变为理性;⑤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的互动,词赋为主,民歌兴盛。

⑵①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②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的理想;③对现实的批判与赞颂的迭更;④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⑥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2、简述汉初政论散文的现实内容、代表作家及作品。

现实内容:多发表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

陆贾:《新语》12篇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言兵事书》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3、试述《谏逐客书》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内容: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第二段: 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由物及人,对比论证: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广泛接纳人才的意义和排斥人才的危害;从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论述逐客之过。

(以山海洪量为喻,说明君主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以五帝三王的事迹为例,说明广纳人才才能天下无敌;指明逐客的危害。

)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文章善于铺陈排比,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社会,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譬喻引申,正反论述,逐层深入,具有极强的论辩性和说服力。

形成纵横捭阖,雄辩恣肆的风格。

4、《谏逐客书》是如何力谏秦王逐客的:首先,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其次,第二段: 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第一编先秦文学思考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思考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1.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先秦文学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传统,它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特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魅力。

2.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上古歌谣在艺术上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上古歌谣第二个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上古歌谣源于生活,又直接表现生活语言简朴、节奏流畅是上古歌谣第三个显著的艺术特点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是上古歌谣的第四个显著艺术特点3.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4.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5.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6.《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7.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8.何谓“ 风” 、“ 雅” 、“ 颂” 是怎样划分的?9.《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10.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11.《诗经》中的“ 史诗” 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12.分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13.《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天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是什么?14.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15.《春秋》是怎样一部书?“ 《春秋》三传” 是指哪三部书?16.《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时表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17.《国语》是怎样一部书?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18.《战国策》是怎样一部书?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分析说明《战国策》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19.简述《论语》、《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0.简述《墨子》散文的特色。

22.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格有何联系?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23.《荀子》和《韩非子》散文各有何艺术特色。

24.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特点。

25.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26.试论屈原《离骚》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这个答案的号码前边打“√”)1.“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属于:①《易经》中的卦、爻辞;②《诗经》;③甲骨卜辞;④商代的彝器铭文2.被鲁迅称为“古之巫书”的是①《尚书》②《山海经》③《列子》④《淮南子》3.《诗经》中的诗①主要是各地的民歌,部分为公卿列士所作②主要是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所作③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为乐师所作④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采自民间4.《战国策》①分国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②经刘向整理汇编,按十二国顺序,分列为三十三篇③分国记载鲁、齐、晋、郑、秦、楚、吴、越八国的史事④按鲁国十二公顺序分年记事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①《荀子·劝学》②《孟子·滕文公上》③《庄子·养生主》④《庄子·逍遥游》6、东汉后期的政论散文作家有①贾谊②王符③仲长统④崔寔。

7.关于《离骚》的题义①司马迁释为“别愁”,班固释为“离忧”,王逸解为“遭忧”;②司马迁释为“离忧”,班固释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③司马迁释为“劳商”,班固释为“别愁”,王逸解为“遭忧”;④司马迁释为“遭忧”,班固释为“劳商”,王逸解为“离忧”。

8.秦统一后的文学主要是①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②歌功颂德的刻石之文和诏令奏议等应用性文字;③临潼兵马俑等造型艺术和阿房宫等建筑艺术;④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陈政事疏》。

9.汉赋四大家是指①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②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③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张衡;④贾谊、枚乘、东方朔、司马相如。

10、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①班固的《咏史》②张衡的《同声歌》③蔡邕的《翠鸟》④辛延年的《羽林郎》。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诗歌起源于人类的_______。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
先秦两汉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两汉 魏晋至明中叶 第三段: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正德末) 明中叶至“五四”运动 第六段:明嘉靖初——鸦片战争 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古歌谣和神话、 先秦散文、《诗经》、《楚辞》。 先秦文学的特点:1、创始性。2、综合性。 3、实用性。4、随意性。
二、《诗经》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创 作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为历代诗歌创作所 沿用。 ②章法句式,韵律语言,都成了后世文 人学习运用的范例。
三、《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 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 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两汉文学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有汉赋、诗歌、散文。 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综合性与统一性。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 的特点在于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分为 大赋和小赋。形成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骚 体赋、散体大赋、小赋。

汉代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乐府三绝”,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一)《离骚》的思想内容
1、提出了“美政”理想,要求政治革新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世浑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1、塑造了一个高大峻洁的主人公形象 “其志洁”“称物芳”“其行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库第二部分魏晋至隋唐五代部分习题一、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出现了魏曹丕《典论·论文》、晋陆机《_____________》、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_____________》等论著以及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_______________》等文学总集。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名篇《_______________》。

曹操《蒿里行》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比较曹丕与曹植说:“文帝以__________________,思王以________________。

”4.女诗人蔡琰的《_______________》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长篇叙事诗的“双璧”。

5.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___________》。

6.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_____________,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7.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____________》三首。

8.___________,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____________《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__________、魏文帝______和明帝。

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___________。

11.“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____________的。

1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_____________》。

13.南朝出现的新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4.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填空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是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谷梁传》。

14.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22.《诗》到了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

25.有位伊人,。

26.“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

29.《乐府诗集》是由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年。

34.“舍生取义”成语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主要是王逸的。

40.《史记集解》的作者。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1、如何理解“秦世不文?”“秦世不文”指的是:文章没有文采,学术一片荒芜。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原因:一、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然而它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禁灭《诗》,《书》,取缔百家之说,坑杀儒生扼杀自由等严酷的专制政策,这对学术与文学是一次严重的摧残,造成了秦文学的萧条和荒芜;二、是秦在位时间短暂;三、文化底子薄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一、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王者一统天下理想的实现,汉人形成了苞括宇宙、总揽天人、雄视古今的心胸与气魄,激荡着浪漫主义豪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2)封建君主专制使汉代士人独立人格心理严重失落。

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当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产生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二、汉代的文学样式及分期1)汉代的文学样式包括赋、散文(政论文、史书)、诗歌(乐府、文人诗)。

①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

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②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③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

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

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2)分期汉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先秦两汉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海大版

先秦两汉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海大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总绪1.古代文学史总体特征:①历史:源远流长②作品:浩如烟海③作家:灿若繁星④观念:关乎“经济”⑤艺术:长于抒情2.先秦文学的发展阶段(1)史前文化与口头文学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文学:上古歌谣、古代神话(2)书写文学的萌芽:①书面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金文、《易》卦爻辞②书面诗歌的萌芽:甲骨卜辞、金文、《易》卦爻辞韵语3.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时期文学①诗歌:《诗经》②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4.战国文化与战国文学①诗歌:楚辞②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第一章上古歌谣与古代神话一、上古歌谣1.《候人歌》:“候人兮猗”2.起源:无法作出科学解释,只能作出形象解释3.基本性质: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以对世界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通过不自觉的集体创作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艺术意味的口头部落故事,它以想象、幻想的方式和超自然的形象反映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

②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民族精神③从思维方法角度看:比拟类推4.中国创世神话为何迟至三国才见诸文字记载?受印度佛教传入的影响,中国人开始寻找自己的创世神5.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思想影响①探索现实的忧患精神②博大坚韧的抗争精神(2)艺术影响①奇幻神异的浪漫精神②悲壮崇高的美学精神③题材与原型的传承④诗性思维的启迪·第二章文字的产生和书写文学的萌芽1.萌芽状态的散文①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②钟鼎文③商周之际《易》卦爻辞·区分《易》《周易》与《易经》《周易》:相传系周人所作,故称。

一说周系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称。

《易》:《周易》之简称,“易”有“变易”“简易”和“不易”诸义。

《易经》:广义,即《周易》;狭义,特指《周易》中与《传》(《易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易经》+《易传》=《周易》2.萌芽状态的诗歌:甲骨文、金文、《易》卦爻辞之韵语·第三章《诗经》一、西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文化土壤与文学风貌(一)从“神本”到“人本”1.西周:礼乐文化建设与小一统的“前轴心时代”2.春秋(前770—前476)“礼坏乐崩”与“轴心时代”的来临3.制礼作乐对文献制度萌发的刺激、对经典文献生成的推动·讨论:春秋为何依然是“礼乐时代”?A “周礼尽在鲁”B 尊王攘夷:多极均势下的争霸策略C 宗族斗争留有余地(二)战国“士文化”与战国文学风貌战国世风与士风:尚武、尚智、尚利、尚变二、《诗经》概说1.“六义”《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曰雅,六日颂。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先秦文学思考题1.比较《诗经》中“国风”和“小雅”诗的风格特征.2.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3.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4.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5.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6.试论《诗经》的基本情感特征.7.试论《诗经》的形式特征。

8.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9.简述《春秋》记事的特征。

10.古人是如何论述《春秋》的“微言大义”的?11.《左传》的理性精神是如何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12.论《左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13.试析《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14.试析《左传》的叙事特征.15.试述《左传》的记言特征。

16.结合战国文化背景,论述《战国策》的思想特征.17.试述策士的基本游说技巧。

18.试述《战国策》寓言的特征。

19.比较《左传》和《战国策》说辞的艺术特征.20.从陈述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比较“语录体”和“论辨体”散文的特征。

21.谈谈先秦议论散文的文体发展线索.2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循循善诱”的表达特征。

23.试析《庄子》的文体特征.24.论述《庄子》的艺术特征。

25.简析《庄子》文章中意象的特点。

26.简述《荀子》的文章体制的特点.27.从结构、意象、论述方式等方面谈谈《庄子》散文的“诗性”特征。

28.简述《韩非子》文章风格特征。

29.具体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的不同特征。

30.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

31.试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32.谈谈《离骚》和《九歌》在运用象征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33.简述《九歌》表达相思之情的特点。

34.试论《天问》的结构特征。

35.简述宋玉的文学成就.36.简述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两汉文学思考题1.汉代的经学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汉代的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3.西汉前期的论说文有什么共同特点?从朝廷作家和藩国作家中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4.汉武帝时期的论说文出现了哪三种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倾向?5.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儒道两家思想对论说文创作各有什么影响?6.贾谊、晁错等西汉散文家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战国说辞的艺术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有哪些?3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举例说明中国神话可分为哪几类?5什么叫做“风、雅、颂”? 结合《诗经》中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6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

7举例说明《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又可分哪几种?8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

9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10简述《诗经》在句式、章法上的特点。

11《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12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13《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

14举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

15《左传》和《国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异同比较。

16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17结合作品分析《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8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和思想。

19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0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21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22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3简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作用。

24怎样理解荀子之文博大精深的特色?25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的文体演进过程。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8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

29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0试论《离骚》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1《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么得来的?32《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33《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34楚辞与赋有何区别?35简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6试论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7试述宋玉《九辩》的艺术成就。

38《吕氏春秋》一书有什么文学价值?39《谏逐客书》的正反论点是什么?该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0鲁迅先生对贾谊、晁错文章的风格有何评论?41贾谊的散文大体可分为几类?每类的代表作是什么?其中最能代表他创作水平的是哪类?42贾谊的散文创作具有什么思想价值与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什么作用?43《淮南子》的原名与题意是什么?其文学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44概述西汉初期的赋体创作。

45《吊屈原赋》属骚体赋,《子虚赋》属散体大赋,试比较它们有何不同特点?46何谓“七发”?如何评价汉大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47简述《子虚赋》与《上林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48为什么说司马相如是汉代最著名的辞赋家?49简述扬雄“四赋”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征。

50扬雄对辞赋有些什么评论?51司马迁生平中主要有哪几件事与他《史记》的写作有密切关系?52《史记》一书的体例是怎样的?从史学上看它有何发展创造?53《史记》的创作宗旨是什么?54从《史记》的褒贬尺度看,它表现了哪些进步倾向?55试述鸿门宴在楚汉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项羽和刘邦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56怎样理解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57简述《史记》的艺术成就。

58“乐府诗”的名称是怎样来的?简述汉乐府的成立及其采集民歌的情况。

59乐府是如何演变的?60乐府民歌按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有哪些代表作品?61《汉书》著录西汉乐府诗的篇目有多少?最早著录乐府诗的是哪部著作?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是什么?汉代乐府诗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12类中的哪几类中?62《陌上桑》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何独到之处?63试述《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思想意义,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

64举例说明汉代乐府诗的艺术特征。

65试述京都赋的缘起。

66班固《两都赋》有何思想内容?67比较张衡《二京赋》与班固《两都赋》的异同。

68述行赋的代表作品有哪些?69试述张衡《归田赋》的内容与艺术及其文学地位。

70汉赋发展可分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 每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1《汉书·苏武传》哪些地方表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72王充有哪些文学批评主张?73为什么说赵晔的《吴越春秋》已经具有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74如何理解《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历史文化传统的内涵?75文人五言诗始于何时?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什么?76《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它的作者和产生的时代如何?77《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如何?这组诗有何社会现实性?有何局限性?78简述七言诗的生成。

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什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1什么是建安风骨?简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2简述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3简述曹植诗歌的内容与艺术。

4蔡琰五言《悲愤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5时代思潮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6简析《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7简述嵇康诗的特色。

8太康诗风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9简述玄言诗的特点和代表诗人。

10简析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11简述游仙诗渊源及郭璞《游仙诗》。

12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有哪些?14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5简述鲍照及其乐府诗的特点。

16简述永明体的特点。

17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

18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19简述南朝乐府民歌及特色。

20简述北朝民歌及特色。

21简述建安赋作的特色。

22简述南朝骈赋的形式与内容的特点。

23什么是骈文?简述南朝骈文发展过程。

24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及内容形式特点是什么?25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26简述《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27《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8《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观点。

隋唐五代文学思考题1为什么说隋代文学具有过渡性质?2什么是上官体?它的特点是什么?3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他们的创作特点是什么?4简述律诗定型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

5简述馆阁体的形成及其特点。

6简述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的创作特点。

7简述张若虚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8简析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9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山居秋暝》分析。

10试析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11简述《辋川集二十首》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2试析王昌龄的七绝特点。

13崔颢《黄鹤楼》诗为什么是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14简析高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15简析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16简述高、岑并称的原因。

17简析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

18简述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

19简述李白诗歌的想像特色。

20试析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21试析杜甫的儒家思想。

22试析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的特点。

23举例说明杜诗表现的时代特征。

24杜诗为什么老成?25举例说明杜甫律诗的成就。

26杜诗集大成表现在哪三个方面?27简析李益诗风的两重性。

28简述元白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

29简述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即为什么孟郊是苦吟诗人的代表?)。

30白居易的讽谕诗、闲适诗和感伤诗各有什么特点?31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艺术风格。

32简析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33简析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和艺术风格。

34 晚唐诗歌特色35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社会意义36李商隐诗歌的分类37李商隐诗歌艺术风格38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宋元明清文学思考题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理论上的主要建树及其意义2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3柳永对北宋词发展的贡献4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5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做出的重要贡献7苏轼在文学创作理论上的宝贵见解8简述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9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10江西诗派的特色11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12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以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13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14晏几道词的艺术风格15简述李清照词境和情感的变化16李清照《声声慢》的艺术特色17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18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9辛弃疾词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20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21举例说明辛弃疾爱国词的艺术特点22元杂剧的体裁特点23元杂剧的思想内容24元杂剧的艺术特色25元杂剧繁荣兴盛的主要原因26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27为什么说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28分析窦娥的艺术形象及其意义29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30分析《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艺术特色31《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倾向及其社会意义32《西厢记》是怎样刻画崔莺莺叛逆性格的33《西厢记》的艺术成就34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35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36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7《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性格的异同38简述《李逵负荆》的积极思想意义和主要艺术特色39《赵氏孤儿》的悲剧意义40《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41散曲的体裁特点4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意义43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讽刺意义44《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45《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46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47《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突出成就48《水浒传》艺术结构的特点49如何理解《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和梁山义军受招安的结局50林冲、武松的艺术形象51简析李逵、鲁达的思想性格52明中叶后戏曲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53《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54《牡丹亭》杜丽娘的形象及其意义55《西游记》的幽默诙谐风格56孙悟空的形象及其意义57《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58《金瓶梅》的悲剧意义是什么59简析杜十娘的思想性格及其典型意义60理解“无奇之所以为奇”61归有光散文的创作特色62《长生殿》爱情描写的特点63《桃花扇》的精巧结构64《聊斋》兼具志怪、传奇手法的特点65简述《聊斋志异》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66分析《婴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67试述《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的贡献68《红楼梦》的悲剧意义69简析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性格70简析薛宝钗形象71简析"宝玉挨打"片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7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