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件第八章2014322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毛概第八章第二节PPT

毛概第八章第二节PPT

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获 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他们的共同 意志和需要。

注意:
区分公有制企业与所谓“新公有制”企 业的标志:是否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 料面前的平等。在一些“新公有制”企 业中,不同的个人或集团对生产资料的 占有并不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而是 以个人出资多少为依据来确定他们权利 的大小和利益的多寡,真正的大权始终 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因此不符合社会 主义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 等和收益共有的基本特征。
注意:
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 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 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 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 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经济。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 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措施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江泽民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 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 是就全局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 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 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 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就是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 会主义性质。 第二,江泽民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 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 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 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 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毛概第八章第二节PPT

毛概第八章第二节PPT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 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 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 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 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第三,公有制经济的性 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 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 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 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 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 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主讲人:
班级:
学号: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 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
1.观念转变: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替 代单一的公有制
内容: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 经济制度
2.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 制结构认识的深化过程:
根本问题:如 何正确认识非 公有制经济在 我国经济建设 中的地位和作 用 改革开放以前:暂 时的权宜之计 改革开放开始到十 二大:必要补充 十三大:必要和有 益补充 十四大:长期方针 十五大:重要组成 部分
3.没有正确认识初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原因: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
鼓励、支持和引导
措施: 放宽市场准入 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 制和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决 定
一、占主体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
1、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 配的主体地位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 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 本要求 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 发展的现实要求
按 劳 分 配 的 必 然 性
按劳分配尚未覆盖全部社会经济,只是占主体。 按劳分配主体是企业等具体单位,尚未在全社会 有统一分配标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必 须通过商品货币媒介。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案例:
广西梧州的“索芙特公司”股本结构如下:
广西索芙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09% 广西梧州麦得益生产基地20% 梁国坚18.31% 广西通作投资有限公司(集体)13.87%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国有)5.43% 其他各类资金20.3%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同于按劳分配)
-----个体劳动者、受雇于非公经济的劳动者
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身份参与分配。 -----利润、利息、租金等 以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所有者身份参与分配
-----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
• 中共十五大报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 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中共十六大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 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中共十七大报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 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
C )

毛概课件第八章第二节 (2)

毛概课件第八章第二节 (2)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 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一,在推动社会生产力 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非公有 制经济
个体 经济
私营 经济
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非 公有制成分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 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 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 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 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初期我们在所有制结构上重全民轻集体排挤个体消灭私营盲目求纯
3.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所有制与所有 制的实现形式 不能混为一谈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问 题,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 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所形成 的经济关系(公私之分)。

毛概资料第08章

毛概资料第08章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型国家的着眼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创新型国家的着眼点: 内 容 途经 核心: 核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 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 发展、 发展、引领未来 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 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 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 主体: 主体:企业 软环境: 软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 围
1、经济发展方式
内涵 意义 途经
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 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 年我国GDP总量达到 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 GDP总量的 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 左右。 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 少能源和资源呢? 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耗达 到了24.6亿吨标准煤, 24.6亿吨标准煤 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 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 15%左右 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 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 3.88亿吨 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 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 30%。 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 耗了12.4亿吨, 12.4亿吨 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 泥消耗量的54% 54%。 泥消耗量的54%。
近些年来,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保 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 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 时候。 时候。我的脑子里是充 满了忧患。 满了忧患。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 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课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课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 好东中西部的关系、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三个层次
东部:较发达(辽、京、冀、津、鲁、 苏、沪、浙、闽、粤、琼 )
中部:次发达(黑、吉、晋、豫、皖、鄂、 湘、赣 )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 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特点 内容 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 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 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 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 优势;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邓小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 民族团结、山河秀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
中央
政财 策政
东部




西部
基人特 础才色 设工产 施程业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不平衡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 应
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1、改革开放前,取消非公有制经济; 2、改革开放初期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作补充; 3、党的十四大把以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
3、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既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 的不足和缺陷
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
宏观性 长处:宏观调控 缺陷:微观领域
(2)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长处:微观领域 弱点:宏观领域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为主 体,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典型形式:
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
第一阶段
扩权让利,重 点是调整国家 与企业的责权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 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 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方式。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关系 决定
反作用
(三)我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条件
客观条件:
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HOME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毛概第八章ppt课件

毛概第八章ppt课件

求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市
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 场
的有机联系。
机 制
48
(二)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就是相 互联系的各类市 场的有机统一体
49
社会主义 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
市 场 体 系
要素市场
农产品市场 工业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房地产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50
(二)
73
本公 实有 现制 形的 式基
所有权 占有权 支配权 使用权
74
形公 式有 的制 多经 样济 化实

股份制 合作制 承包制 租赁制
75
——
形展大努以和规反当形
式的促力大组律映多式
。公进寻胆织的社样可公
邓 小 平
有生找利形经会化以有 制产能用式营化。而制 实力够。都方生一且实 现发极要可式产切应现
57
(三) 建立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

● 保持经济总量的

平衡。

● 保持物价稳定,

实现充分就业。
的 目 标
● 保持合理的经济 增长速度。
58
(三) 建立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
宏 ● 优化国民经
观 调
济的产业结构和
控 区域结构。
的 目
● 保持国际收
标 支平衡。
59
(三)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
经济手段
统一、开放
“统一”:各类市场构成 有机的市场整体,且市场 管理、市场法规是统一的。 “开放”:实现国内市场 间的融通、国内市场与国 际市场的衔接。
3
体社 系会 的主 特义 征市

毛概第8章

毛概第8章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4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 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第二,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分配是主体的 分配原则。 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 分配收入为主。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就是按 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 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得到收入的 劳动者不是凭借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 提供生产要素的身份来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 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 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 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 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的后果: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 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 锅饭”,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 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3计划体制的反思 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集体和个 人利益。 20世纪60年代,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 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学会利用 它。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优点:集中量办大事,例如建国初期 的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奠 定了重要基础。 计划经济缺点: (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 过多过死; (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3)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 (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毛概第八章精品PPT课件

毛概第八章精品PPT课件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 针。
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
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第一,我国是社会 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 有制为主体。
30.11.2020
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 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 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 征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逐步建立起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0.11.2020
江苏教育学院
23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
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
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
关键作用。
30.11.2020
江苏教育学院
24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重点和难点
第八制的基本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0.11.2020
江苏教育学院
2
第八章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30.11.2020
江苏教育学院
13

毛概第八章

毛概第八章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P170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 生活
总的要求: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 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 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求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合理运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P169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 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 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毛概课件第八章2014322

毛概课件第八章2014322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 • • • •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客观性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以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加强卫生事业建设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 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重要方针;坚持把基 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 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2.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人民健康 ------以实现全民医保为目标,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以巩固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 系;坚持以非营利性、公益性为主,加强城乡医疗 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卫生和人口计划生 育事业全面发展。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 •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 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必然要求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 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 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 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孔子:和为贵;墨子:兼相爱、爱无差;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洪秀全 :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暖;康有为: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马克思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构想的未来社会 2.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毛概》第8章第1节课件

《毛概》第8章第1节课件

• 第三阶段:1992年 南巡讲话,从根本 上破除了把计划经 济和市场经济看作 属于社会基本制度 范畴的思想束缚, 确认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改革目标。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 场多一点,不是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区别。计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也有 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 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 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 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3、计划经济体制的含义及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
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 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 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 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 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 资源进行重点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以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1978年)
相对指标 在GDP中的 比重 公有制 非公有制 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经济 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99.0 99.2 1.0 0.8 56.0 77.6 43.0 2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展教育和科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弘扬哲学社会科学; 3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
步的基石;
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发展教育和科学
发展教育科学事业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 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 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核心价值观的定义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 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 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 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定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战略任 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 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
题 •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 4.社会主义荣誉观------基础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3.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两个常要点
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 •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
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必然要求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 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 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 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是什么?
•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 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精神成果。
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 3.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 5.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 6.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 7.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孔子:和为贵;墨子:兼相爱、爱无差;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洪秀全 :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暖;康有为: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马克思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构想的未来社会 2.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三个关系”——“在新的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点上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 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 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 主义现代化。”
(二)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 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 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事关文化改 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个更加”—— “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 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 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 更加紧迫”
“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 的热切愿望”。
•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一、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用“四个更加” 、“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集中阐述了推 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 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四)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
动就业 • 1.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
•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 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方面的内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的奋斗目 标 1.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是一个国家 最鲜明的精神旗帜 2. 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奋斗目标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 重视文化建设问题。 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毛泽东就预见 到“随着经济建设的 高潮的到来,不可避 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 化建设的高潮。中国 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 时代已经过去了,我 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 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 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