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

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

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

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

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

跨文化中英汉动植物词语对比分析

跨文化中英汉动植物词语对比分析

跨文化中英汉动植物词语对比分析在当今社会,文化差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发重要。

而语言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以《跨文化中英汉动植物词语对比分析》为标题,研究英中汉三种语言中动植物词汇的对比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英中汉三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期增进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首先,我们针对动物词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英中汉三种语言的不同之处。

牛(cattle)在英文中是指正常牛,而汉语中则会有牛(牛)和水牛(水牛)之分,以表达更精准的意义,而汉语中则直接用“牛”。

此外,万物皆有生和死,英语中die,汉语中去世(世),中语中死亡(亡),三者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

其次,植物词语的对比分析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情况。

英语中的“tree”除了指树,还可以指蜘蛛等类似的植物,但汉语中更加具体,树(树)、苔藓(苔藓)、藤(藤)等等,这些词语表达的都是更为精准的植物意义。

此外,从更深入的角度,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更深刻的差异。

比如英语和汉语中表示动物的词汇。

英文中,单数后面加一个s表示复数,汉语则有加量词的情况,例如“鹅叫鹅,鹅集叫鹅鹅”,而英文中则没有这种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出英中汉三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并不只是词语的不同,还有更深层次的区别。

比如汉语中的繁体字,英文中的同义词,以及各自的习惯用法等,这也是大家需要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充分了解的。

因此,从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英中汉三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有着多种不同,而跨文化交流需要我们充分了解三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通过更深入的学习,以防止口语表达上出现任何误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成功地传达自己的信息,更好地拓展彼此之间的丰富的文化交流。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与翻译

用人 数最 多的语 言一 汉语与世 界范 围内使
用关注 的焦点 ,一些具
关 系的联想论理论解释它们 的应用 。本文从
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即概 念意义 出发 ,
有特色的词汇包括有关动物 的词汇 , 已经不
探讨挖掘它们的联想意义 , 寻找出英汉语言
在汉英两种语 言中 , 有关动物词汇 的表
源 ,有助于避免语言交流的障碍和误解 。同 时也提示译者在 翻译实践中 , 不但要深入了 解 本民族文化 ,而且要深入了解外 国文化 , 真正领会原文 的含义 , 通过译文准确传神的 表达 出原文所包含 的信息。
参 考文献 :
【1 J E u g e n e A. Ni d a . L a n g u a g e , C u l t u r e , a n d T r a n s l a t i n g [ M] . I n n e r Mo g o l i a :I n n e r Mo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畴词汇的影 响。
关键词 :动物词语 语义对比 翻译方法 中西方思维


英汉 动物词语 的语 义 关系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 ,
在表达语义上各具特色。人们在特定的文化 背景下对某种动物 的感情也是不尽 相同的。
“ 炒鱿鱼 ”在汉语里 指解聘 、解雇 , 英语直 译 会 让 人 一 头 雾 水 ,只 能 意译 为 “ i f r e
是吉祥 、富贵、权利 的象征 , 但英 语里认 为
龙是 凶暴 ,毒恶的象征 , 所 以没有相对 应的 动物来表达汉语 中的龙。正如狗咬狗不 能翻 译为 “ D o g e a t s d o g ” ,因此在互译 时就 出现 了完全不对应的现象 : “ l u c k y d o g ”翻译 为 “ 幸运儿 ” 。

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 涵对比分析
目录
01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 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03 二、方法
02 一、引言 04 三、结果
05 四、讨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五、结论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对比分析
谚语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动物词汇在英汉谚语中扮演着不 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 深入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点以及动物词汇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有些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存在误解。例如,“狗”在英语 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忠诚的朋友,而在汉语中,“狗”有时候被用来形容卑劣的人 或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历史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三、研究方法
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料分析法:收集英语和汉语中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分析它们的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形象和寓意为人们所喜爱。这些谚语不 仅反映了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和情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 中,动物谚语的存在和含义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英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 进行对比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英语中的动物谚语大多源自西方文化传统,其中涉及的动物种类和象 征意义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猫儿不在,老鼠成精)这条谚语中,猫被用来象征权威或纪律,而老鼠 则代表了顽皮或懒散。在西方文化中,猫和老鼠的关系通常被用来形容社会中不 同阶层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内容二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英语和中文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 差异日益突出。本次演示将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旨在 探讨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 化。

英汉语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对比

英汉语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对比
子, 在—定程度上反映出 ^ 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不同的民
例如: 蜜蜂在中国文化 中象征着勤劳、 忙碌、 孜孜不倦、 飞行时 会发出嗡嗡的声音。如: 采得百花成蜜后 ,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体现蜜 蜂的勤劳、 无私)像蜜蜂一样嗡嗡的叫, ; 在英语中l 电有类似的联想意 义, a uy8 e( 如: b s be像蜜蜂一样忙碌)le e iabte像蜜蜂 s S i ben o l k a t(

族, 由于地理环境 , 宗教信仰 、 文化背景、 审美情趣 、 思维方式、 社会 发展等等的不同, 其文化也不尽相同。语言受文化的影响, 并反映文 化。文化的不同可以从语言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在语言的诸要 素中,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一部分。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就体现出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民 族特点。本文作者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浅析英汉语 中动物词汇联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会科 学版) 社

21 0 0年第 1 ( 1 期 第 2卷
总第 4 9期)
『 a盯 o Inr[: oi gi l rl v t(。 S 日c Ai n fne vz l l' aA rut a U e yS c d l  ̄ c u eF t 0 k
Nn l 2 1 Vo. 2 S m o 4 ) 0 0( I1 u N . 9
二、 汉语和英语中存在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它们不仅可以反映不同社会文化的相同点, 也可以反映出不同 社会文化的不同点。这些动物词汇的联 想意义与其国家的文化、 文 化价值紧密相关 。著名英国语言学家 L eh ec 将意义分为七种不同类 型, 分别为 : 理性意义 , 内涵意义 , 风格意义, 感情意义 , 折射意义 , 搭 配意义和主题意义, 其中内涵意义, 风格意义 , 感隋意义, 折射意义和 搭配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联想意义是通过象征 、 比争 里手段 类 构建的语义世界 。当处于一定文化语境的人们概括 自己对客观世

英汉比较与翻译 第七章、英汉动物词比较与翻译

英汉比较与翻译    第七章、英汉动物词比较与翻译

动物词的作用
❖ 刻画人物的习性
❖ old cat(脾气坏的老太婆),dark horse(竞赛中爆冷门的人)
❖ 描摹人物的动作
❖ to monkey(捣蛋),to swan(闲逛)
❖ 模拟人物的声音
❖ bellow(怒吼;吼叫),bark(咆哮;叫骂)
❖ 描写人物的形状
❖ an elephant of a woman(大个儿女人),as ugly as a toad (象蛤蟆一样丑)
❖ 作者借蝉喻人,借蝉言志。这个“蝉”是具 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在柳永的“寒蝉 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中,蝉鸣 代表了悲伤。而英语中的“cicada”也没有承 载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
❖ Beaver(河狸)在英语文化中是勤奋的代表。 这种动物在北美很常见,而且它们每天都很 勤奋努力地建房子,不停地工作,所以北美 的人们用eager beaver 来形容那些勤奋努力, 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而在中国这种 动物很少见,所以河狸也就是只能是个名称, 引不起人们的联想。
英汉民族对狐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即“ 坏”;汉 语中多表概念,英语中多指具体的人,而且包括男 女,有褒义有贬义。
❖ 熊 / bear ❖ 1) 英语:粗鲁的人,坏脾气的人,行动笨拙的人;
顽强的人,有特殊才能的人;卖空者 ❖ 2)汉源自:软弱无能;姓,斥骂。英语和汉语对熊
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英语较之汉语,褒义多于贬 义;意义类型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意义间也有相互 认同的,例如,用汉语形容“空方占绝对优势的股 市”时候,则说“熊市”。
❖ 复合形容词有eagle-eyed(目光炯炯的),duck-legged(短 腿的),dog-eared(折角的),chicken-livered(胆小的), wasp-waisted(细腰的)

英汉动物词 国俗语义对比

英汉动物词 国俗语义对比

• 3 、俗传“狐狸”善于魅人。因此汉语中用“狐媚” 喻指“用谄媚、阴柔的手段迷惑人”。如: •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掩袖工谗,狐 媚偏能惑主。” • • 汉语俗语也将“以色诱人的女人”称为“狐狸精” ,含贬义.这与上文中说到的英语用fox喻指“漂亮女 人”在态度的褒贬上完全不同。如: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一心只想装狐媚子 哄宝玉。 • 4、成语“狐朋狗友”、“狐群狗党”则指“勾结在 一起的坏人”.如: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 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 西汉· 刘向《国策· 楚策一》有“狐假虎威”的故事 ,比喻“借别人的势来欺压人”。
• 例如:Avarice is as deaf to the voice of virtue. as the ass to thevoice of Apollo. • (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1975) • 贪婪对美德熟视无睹,如同驴子对神乐充耳不闻。
• • • • • • • •
2、英语中的old cat是指“脾气坏的老太婆”: “…Everybody will be talking about you and saying you are fast一and anyway. Mrs. Meriwether knew it was your bedroom." "And I suppose she'll tell all the boys, the old cat!" (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ch. 9) “大家都会谈论你,说你放荡一不管怎么说.梅里韦瑟太太知道这是你的房间。” “我料想她会告诉所有的小伙的,这个老恶婆!” 《根据陈良庭等译《乱世佳人》改译)

关于动物的中英文差异

关于动物的中英文差异

日常生活中,人一般不能与动物相提并论,但语言中却有不少借动物的特性来形容人的特性的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比喻性表达法往往因语言、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英汉语言中同一动物名词的不同喻意。

1.cat(猫)俗话说“猫有九命”,这是汉语的说法。

此外,中国人常戏称嘴馋的人为“馋猫”。

cat在西方是人们宠爱之物(pet),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英语俚语中,cat的含义为a spiteful or unpleasant woman(心地恶毒或令人讨厌的女人)。

照此看来,似乎是中国的猫可亲,西方的猫可恶了。

2.dog(狗)在英语中dog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个人”。

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

)又如:a gay dog(快活的人、好玩的人)。

但dog也有形象不佳之时。

如:dog eat dog(注意eat为原形),意指“人们自相残害”;同样,a dog in the manger喻“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在汉语里,尽管狗在某些地方也为宠物,但“狗”的形象总是不雅,因而用来指人时多含贬义。

如“狗咬狗”、“哈巴狗”、“走狗”、“狗仗人势”、“癞皮狗”等等。

3.pig(猪)pig所受待遇可谓最糟,人们总是一边吃猪肉(pork),一边又对猪恶语相加。

汉语里,猪集“懒、笨、馋”于一身,借此喻人具有刻毒之意,其用语不胜枚举。

英国人也给pig以丑恶的形象。

a pig意为a greedy,dirty or bad-mannered person(贪婪、肮脏或无礼貌的人)。

注意,最后一喻意似乎未进入汉语。

4.rat(鼠)汉语中的“胆小如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及“鼠辈”等词语,皆有“畏琐、卑微”及“心胸狭窄”等含义,可见鼠在汉语中简直一无是处。

作为俚语,英语的rat指人时喻意与汉语稍有出入,但也含贬义:a rat即a person who behaves selfishly(自私的人)或a person who is disloyal(不忠的人)。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者 必须 对 这 些 文化 差 异 有 深入 的 了解 , 在 翻译 的过 程 中 并
儿 )c vr o 聪明的伙计 )t o 出类拔萃的人 )a ,l e dg( e , pdg( o , s
fi d g忠诚如狗 )L v e1 e ydg爱 屋及乌 ) aha a o( t s ,oem . v m o( o , E c o a idy 人人皆有得意 日) 与此相 反, vrd g s s a( y h h 等。 中国 人十分喜爱猫 , 馋猫” 用“ 比喻人贪嘴 , 常有亲呢的成份 , 而 在西方文化中 , 猫虽然是宠物 , 可名声与地位并不显赫 , 例
文章 编 号 :o 8 8 8 ( 0 9 0 - 0 1 0 1 0 — 8 12 0 )3 0 7 — 2
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 , 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
习语 中, 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 lcy o( 如 uk dg 幸运
英语和汉语 中有许多和动物相关的词汇 。 所谓动物词 汇 ,是表示 动物的单词和包 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 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英汉 两种语言 中的动物词汇 也传达出不同的含义 。在英汉动物习语互译 的过程中 , 译
英 汉动 物 词汇 的文化 差 异及 翻 译
刘利 斌
( 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 0 0 3 0 6)
口 e tr ee,水手 们管它 口 o e a yscik qt o pt l h s my r qM t r r ’ hc— h C e
en s ,
则往往表示给人带来麻烦 的人 , 可能是这种 鸟总是 出
大的影响。例如, 在历史上的 T ̄ nwa 中, r a r 希腊人凭借着
腹中掏空的木马 , H ww oe os,把将士藏在其中, a o o odnhr h e 巧妙地攻下了特洛伊城(h i o te toT y o特洛伊木马从此 cy f r

中英动物词对比翻译

中英动物词对比翻译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对比于翻译一、动物词文化语义不同的原因:1.传统习俗东西方传统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英文里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别。

在中国人眼里,喜鹊是吉祥鸟,它的出现预示贵客来监。

但在英语国家里却是唠叨的象征。

中文里的蝙蝠从古到今都象征福气,而英语文化中却与福无关,甚至有邪恶与憎恶之意,像“as crazy as a bat”(疯得像蝙蝠)与“have bats in thebelfry”(异想天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鹤象征长寿,所以有“鹤发童颜”与“鹤寿松龄”等。

英文中长寿的象征却是大象。

中文里凤代表吉祥幸福,也代表用来比喻少见的人才与罕见之物,如“凤毛麟角”。

英语中的凤凰则是复活与永生的代表,如“I believe that a phoenix that rises from its ashes will be even more dazzlingly beautiful.”(我始终相信浴火重生的凤凰将会更夺目。

)英汉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英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历史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动物词文化意象的不同。

例如,凤凰( phoenix) ,依照Br 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的说法, 凤凰是传说中的长生鸟,在阿拉伯沙漠上生存了五六百年,临死前衔草木筑巢,在唱完一首挽歌后用翅膀扇火自焚,然后从灰烬中又诞生出一只新凤凰。

于是,西方文化便取凤凰不死的神性,在英语中赋予其“复活”、“再生”的文化意象。

在汉语传统文化中,因凤凰的神异与美丽人们将其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赋予了它“吉祥、珍贵、美丽”的文化意象,如“龙凤呈祥”喻指婚姻的完美,“凤毛麟角”表示非常珍贵的东西,以“凤姿”来象征女性的优美等。

在一种文化中提到某些动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特征, 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

这种例子, 举不胜举。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有褒义有贬义。

通过对各类动物在英汉语言中字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似或相同、不同、空缺以及字面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似或相同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文化对词汇的影响,揭示中英文化差异,有助于语言学习。

本文以蝙蝠、猫头鹰、牛、熊四词为例,对它们在英汉翻译中字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差异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一、bat(蝙蝠)汉语中蝙蝠的“蝠”与“福”同音,常出现在年画上。

画五只蝙蝠飞入大门,即五福临门,表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画蝙蝠和鹿一起,代表福禄;画蝙蝠爬在一个圆圆的铜钱上,即福在眼前;红蝙蝠是大吉兆,因为洪福或鸿福。

传说千年的蝙蝠是白色的,吃了它还能长寿。

西方的bat却是一种与魔鬼和黑暗势力有联系的不祥之物,常让人联想到丑陋、凶恶、瞎眼、吸血动物等特征。

这也许是因为吸血蝙蝠的缘故。

凡英文中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视力差、有眼无珠,as crazy as a bat发疯,have bats in the belfry异想天开,come to bat面临严峻考验等。

许多人还认为bat与巫婆有关,他们相信bat 闯入私宅是死亡的凶兆。

二、owl(猫头鹰)猫头鹰也称夜猫子,专门夜间活动,叫声凄厉,在中国常被看作不祥之兆,如“夜猫子进屋,全家都哭”“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

有人甚至迷信地认为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都要倒霉。

而西方人却把owl看作智慧的象征。

在希腊神话里,雅典守护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猫头鹰即是她的化身。

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的形象是睿智、公正。

动物间的争端要请猫头鹰来裁决,紧要关头要向猫头鹰请教。

因此,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 (象猫头鹰一样聪明)的习语。

而owlish形容一个人聪明、严肃。

由于猫头鹰夜间活动,owl可喻指常熬夜的人,这点与汉语中的夜猫子相吻合。

英汉动物词汇内涵意义对比

英汉动物词汇内涵意义对比

英汉动物词汇内涵意义对比词的内涵意义表示词的概念意义的属性,在日常谈话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因民族而异。

动物词汇作为语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个词语承载的内涵意义也是不相同的。

下文就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内涵意义的异同作以比较和说明,以期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进一步理解和学习。

一、同一词汇内涵意义相同英汉两个民族对一些动物的相同认识,使得这些动物词汇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能够引起他们的类似联想,赋予了这些动物词汇相同的内涵意义。

驴(ass )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指一种耳朵长,比马小的哺乳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笨驴”、“蠢驴”这样的说法,用来形容反应迟钝的愚笨之人。

同样在英语中“ass ”这个单词也有“ a stupid person ” 这样的意义,衍生出类似“ to make an ass of oneself (犯傻)”,“ as dull as an ass (蠢得像头驴)”,“ an ass in a lion 's skin (冒充有智慧的人)” ,“play the ass ”(做糊涂事,出洋相)等一些习语。

类似的还有狐狸(fox )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奸诈、狡猾的动物。

人们常用“他是只老狐狸”来形容那些诡计多端的狡诈之人,同时,也将那些使用各种媚人手段来勾引男性的女性称作“骚狐狸” 或者“狐狸精”。

那么在英语词典中,“fox ”这个单词也有以下两种意思:(1)a person who is clever and able to get what they want by influencing or tricking other people (狡猾的人;老滑头)(2)an attractive young woman (漂亮的年轻女子)。

由之在英语中产生一些如同“ as cunning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 He i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只狐狸)” 这些常见的表达方式。

动物词语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动物词语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动物词语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 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denotation) 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ultural connotation) ,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

许多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其语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生产的“山羊”牌闹钟质量好, 畅销国际市场。

可是在英国却无人问津,原因就在于商标用的词语上。

在中国“山羊”可代表博学之人,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老山羊爷爷很有学问;而goat在英语中含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子”的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之异同,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也生动地揭示出中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

一、同一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大致相似,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相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 英国人说:“He is a fox.”中国人的理解是“他这个人非常狡猾。

”可见英语中也常用狐狸来形容人奸诈、狡猾。

又如,as cunning as a fox(象狐狸一样狡猾)。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语言文化赋予了“狐狸”相同的文化内涵。

具有相同文化内涵的同一动物词还有很多。

羊(sheep )在中西文化中均被视为一种性情极驯服、温顺的动物。

动物在英汉成语中的喻意对比

动物在英汉成语中的喻意对比

动物在英汉成语中的喻意对比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汉英)译成语为set phrase;idiom。

前者相当于“定型词组”,后者相当于“习语”,和成语的概念都不完全对等。

但英语这两个词比较接近成语的意思,尤其是后者,经常作为成语的对应词。

以下是几种动物在英语idiom里和汉语成语中的不同联想对比:一、狗狗对于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能作为人的伴侣和爱物。

所以,英国人对狗一般不抱恶感,倒反而有感情。

不过英国是受外来影响很大的语言,它的成语中狗的形象含有贬义的也有,但令人厌恶的、可鄙的含义不多,这和汉语是大不一样的。

英语口语里以“dog”指人很平常,汉语就不行。

“Dog”不过是“家伙”的意思,本身并无贬义,视其前面的形容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gay dog(喜欢玩乐的人),a surly dog(性情古怪的人),a dumb dog(沉默不语的人),a dirty dog(坏蛋)等。

单独用“dog”指“坏蛋”,“废物”是旧用法。

不过在口语里,dog有时也指“社会上不太体面的人”。

如:He was a bit of a dog in his younger days。

但“hot dog”却是夹在面包中吃的红香肠。

此外,a dead dog(毫无价值的东西,废物),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都有一定的贬义。

Lead a dog’s life(过着令人烦恼的生活),die a dog’s death, die like a dog(死得可鄙或可悲),go to the dogs(堕落,毁灭),let sleeping dogs lie(不要惹是生非)等成语中“dog”的形象也都不好。

但是,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渡过难关)中的“dog”是值得同情的对象。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一、英汉动物词汇的异同点:
1. 动物象征意义的不同:英汉文化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动物在两
种语言中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英语中,狮子(lion)象征着
勇猛和威严;而在中国文化中,狮子则有瑞兽之称,是吉祥和庄严的象征。

2. 动物命名的差异:英汉动物词汇的命名会因为自然环境、民族文
化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比如,在汉语中,虎叫“大虫子”,龙叫“水兽”,而在英语中,它们的命名则直接使用了“tiger”和“dragon”这两个词。

3. 动物文化带的不同:动物的文化寓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不相同。

比如,象征忠诚的动物,在中英文化中有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
忠诚的象征;但在英文中,dog却有贬义的含义。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共同点:
1.动物词汇的继承:英汉两种语言都继承了古代文化对动物象征意义
的理解。

例如,虎在两种语言中都被视为力量和威严的象征。

2.动物词汇的多样性:无论是英文还是汉语,动物词汇都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常见的动物词汇外,还存在大量比喻性的动物词汇,用来形容人
的特征和行为。

总结起来,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一些异同。

这些差异和共同点
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历史、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了解这些异同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动物词汇,并进一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
差异与共通之处。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1.神话传说:英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会影响对一些动物的理解和看法。

比如,在英国文化中,独角兽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生物,象征着纯洁和力量;而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神话中的吉祥之兽,代表着皇权和幸福。

这些神话传说会影响人们对这些动物的态度和情感。

3.文学作品与艺术形象:在英汉文学作品和艺术形象中,不同动物与
特定的文化形象紧密相连。

比如,在英国的经典小说《白鲸记》中,白鲸
被描绘成一种神秘而有力的生物;而在中国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猴子
孙悟空被塑造成了机智勇敢的形象。

这些刻画进一步塑造了人们对这些动
物的印象和认知。

总之,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体现在对动物的神话传说、象征
意义以及文学作品和艺术形象的不同解读上。

这种差异反映了各自文化中
对动物的不同观念、信仰和价值体系,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动物与人类关
系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动物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不同,反映了各自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从动物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动物象征意义、习语及俚语等方面进行探讨,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异同。

一、动物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1. 英语中的动物词汇英语中的动物词汇往往有其象征性和情节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例如,狮子被视为野心勃勃和具有领袖气质的象征,狐狸则经常被用来形容狡猾和欺骗行为,而猴子则被用来表达嬉笑怒骂的情感。

动物词汇还可以表达另一种文化内涵:即文化隐喻。

例如,“兔子”在英语中既可以指小动物,又可以表示快速移动的对象,还可以表达胆怯和害羞的情感;“熊猫”虽然既是一个被保护的物种,但也可以被用来形容表情柔和、安详的样子。

2. 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汉语中的动物词汇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与英语中的有所不同。

例如,“鱼”在汉语中被赋予了多种意义,既可以表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吃鱼),又可以表达人生哲理(求鱼),还可以表示人的智慧(鱼跃龙门)。

在汉语中,“马”是一种特别的动物,被视为战争和草原文化的象征,脍炙人口的成语“马到成功”也来源于此;而“鸟”则被赋予了纯洁和自由的象征意义,例如“一叶知秋”、“有志者极高”等成语都用到了鸟这个词。

二、动物象征意义动物词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有其本身的生物学意义,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反映着特定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以下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动物象征意义:1. 狮子狮子是一种充满力量和雄壮,被视为英勇和正义的象征。

在英语中,狮子被广泛用来形容领袖和强者,如“狮子王”、“狮子般的勇气”等;在汉语中,“狮子头抬得高”、“狮子大开口”、“狮子下山”等成语都用到了狮子这个动物。

2. 熊熊是一种温顺、有力和威猛的动物,被视为勇猛和坚定的象征。

中英动物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中英动物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A
10
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 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如果 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狠,令人 讨厌。)
例如可以说,She’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意思是她在这里是个很跋 扈的人。
“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分辨好人与坏人)
A
2
狼(wolf)在汉文化中表示凶残、野蛮、杀戮, 因此人们常说“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英语中的wolf也让人联想到野蛮残忍。“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 狼)
A
1
绵羊(sheep)在中国人看来是驯服、善良、温 顺、任人宰割的,故有“可怜的小绵羊”, “迷途的羔羊”,“替罪羊”等俗语,表达了 中国人对绵羊的爱怜与同情,英语中sheep也 指驯服、温顺,有些愚钝腼腆的人。
“to follow like sheep”(盲从),
“to cats sheep’s eyes”(抛媚眼),
猫哭耗子 to shed crocodile’s tears
害群之马 black sheep of the duck 如鱼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 牛饮 drink like a fish
A
8
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 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还有一些词语 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这 些体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内涵。
A
6
牛和马:英语中的牛与英文中的马,在文化联 想中很对应。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终日劳碌, 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典范,汉语中有不少赞 美牛的,而西方人对牛的看法却是横冲直撞, 桀骜不逊,在许多情况下,中文中的“牛”和 英文中的horse形象正好吻合。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动植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英汉语言中,动植物词汇丰富多样,反映了两种文化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对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种文化对自然的不同认知与理解。

一、动物词汇1. 猫英文中,“cat”是指家猫。

猫在英文中通常被认为是温顺的、亲近人类的动物,因此“cat”在英文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温顺、亲近人类,例如“as curious as a cat”(像猫一样好奇)。

在中国文化中,猫被视为独立、神秘的动物。

古老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常常引用猫作为象征性的意象,例如《宋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的“故国”在平时也给人华丽失落的感觉)。

所以即使是现代的中国文化,我们依然能从这样的例子看到,猫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着一种特殊的品质。

2. 狗在英文中,“dog”通常是指家狗。

狗的形象在英文中通常被用来比喻忠诚、友好等品质,例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dog”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无赖行为,例如“he is a real dog”(他是个真正的坏蛋)。

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勇敢的动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狗常常被用来象征财富、吉祥和忠诚。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狗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并且“旺财”、“旺福”的象征符号。

在英文中,“flower”通常指花朵。

花在英文中通常被用来形容美丽、芬芳的品质,例如“as pretty as a flower”(像花一样美丽)。

英文中也有一些常用的与花相关的习语,例如“flower power”(花样力量)。

在中国文化中,花常被视为美好、幸福的象征。

中国文化中,花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牡丹花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菊花被视为品德高尚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树木被看做是连接天地的重要纽带。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动物是人类最亲近的生物之一,自然界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是生命力的象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文和英文中,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动物词语,但也有很多差异。

本篇文章将对中英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进行介绍。

一、哺乳动物1、熊中文中代表勇气和力量,被喻为神圣动物之一。

英文中的bear同样象征着力量和勇气,也象征森林及其自然环境。

2、狗中文中代表着忠诚和忠心,被喻为人类最好的朋友。

英文中,dog也象征着忠诚和忠心。

3、猫中文中代表着灵敏和机智,被喻为守护者。

英文中,cat除了具有灵敏和机智的特点外,还象征着独立和隐蔽。

4、鼠中文中常被视为某些神话或传说中的生灵,其形象多次出现在中餐文化中。

英文中,mouse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它往往被视为小家伙的象征,如Stuart Little和Mickey Mouse等。

二、鸟类1、鸽子中文中代表和平、爱情和友谊。

英文中的pigeon也代表和平和友谊,但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被描述为传递信息的角色。

2、鸡中文中代表着勤劳和灵活性,被视为祭奠仪式中的典型祭品。

英文中,chicken也象征着勤劳和灵活性,同时也被视为食品。

3、鸟中文中代表着自由和美丽,常被描绘为翱翔在天空中的形象。

英文中,bird同样象征自由和美丽,但同时也表达了野性和野蛮的一面。

4、鸭中文中代表着和善、和谐和祝福。

英文中的duck同样具有和善的品质,但也被视为黑色幽默和恶作剧的代表。

三、爬行动物1、龙中文中被认为是神圣、敬畏的生灵,常与中国文化和文明紧密联系。

英文中,dragon 同样被视为神秘的生物,常被用于文学作品或幻想故事中。

2、蛇中文中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同时也被人类视为较为危险的动物之一。

英文中,snake 的形象也比较危险,常被用于描述邪恶,毒害或偷偷摸摸的行为。

3、鳄鱼中文中被视为野性和古老的象征,常被描绘为危险而可怕的生物。

英文中,alligator同样具有危险的特性,常被用于描述野兽,怪物或邪恶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

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

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

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

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

[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

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

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

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

“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

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

[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些词语的褒贬色彩便产生分化,英语语言中此类词语多含贬义,例如“chick-hearted (怯懦、胆小)”、“fishwife(泼妇)”等。

“龙(dragon)”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传承。

在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观中,“龙”是帝王、权力、富贵的象征,因而汉语中有关“龙”的词语都被赋予积极的含义。

如:“潜龙”、“卧龙”、“龙凤呈祥”、“卧虎藏龙”、“望子成龙”等,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巨龙自称。

而英语中“龙”则是贬义,象征魔鬼、邪恶。

所以西方人在看到中国人如此钟爱雕刻有龙的东西时会表示诧异。

在对待“狗(dog)”的情感上,中国人多持消极态度,含有“狗”的词语几乎都含贬义色彩,如:“走狗、落水狗、癞皮狗、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狗彘不若、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

[3]391而西方文化中,狗是人们的宠物,人们对狗充满了爱怜、褒扬之词,如:“a lucky dog(幸运的人)”、“a clever dog(聪明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爱吾及犬)”。

[4]269-271二、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对等性是指英汉语言在表达某一语义时,词语中所涉及动物名称的一致性或相同性,其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名称所代表和体现的相同或相近的比喻、联想意义和文化特征。

(一)英汉语言中有关动物词语的语义完全对等性不同国家和民族,虽然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但由于某些动物的共同体形特征、生活特征或行为习性,人们在表达某一语义时,两种语言会借用同一动物名称。

英汉语言中的确存在这些在语义表达和文化内涵上具有对等性的动物词语,他们有着同样的比喻、象征和联想意义。

1.利用动物形体特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

例如,根据蛇的体形及运动特点,英汉语言中都用“蛇”表示一种行进路线和行进方式,“蛇行”和“snake its way through /across(蜿蜒斗折,沿曲折道路行进)”。

又如“as slippery as an eel(像泥鳅一样圆滑)”。

[5]293-2952.由于语言翻译、词语借用和文化交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

例如,汉语中有“纸老虎”之说,英语中有“a paper tiger”。

英语中有“a bird’s view”,汉语中就出现了“鸟瞰”一词。

又例如:“a dark horse(黑马)”,“an ugly duck(丑小鸭)”,“bull market(牛市)”等。

[1]1073,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

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猴、蛇、狐狸、狼”等动物都有相同的态度,因而他们在两种语言中表达着大致相同的意义。

例如,英语中可以用“horse”指各类人,“a dark horse(黑马)”,“a willing horse(积极工作的人)”,“a Trojan horse(潜伏在内部的敌人)”。

汉语中有“犬马、驽马、响马、马贼、探马、马前卒、老马识途”等。

汉语中有狡猾的狐狸,英语里有“a sly/ crafty fox”,“as cunning as a fox”等。

又例如:“a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as timid as a mouse(胆小如鼠)”,“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6]161-162,“as strong as a horse(人强马壮)”,“wolf down(狼吞虎咽)”,“a case of dog eat dog(狗咬狗)”等。

此类例子都体现了两种语言在借用动物名称表达语义的完全对等性。

(二)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部分对等性所谓动物词语的语义表达部分对等性,是指在表达同一语义时,不同语言在使用动物名称会不尽相同。

一种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相同语义时,在另一种语言里会变为借用其他动物名称的词语。

但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都借助了动物名称,因而在表达形式上是部分对等的。

英语中“owl”是智慧、庄严的象征,例“as wise as an owl”(猴精)。

而汉语里它是不祥之鸟,倒霉、厄运的象征,汉语用“猴”象征聪明、机灵。

“bat”在英语里具有消极否定意义,象征盲目,丑陋、罪恶和吸血鬼,例“as blind as a bat”。

[1]207-217而汉语里“蝙蝠”具有褒义色彩,象征幸福、好运、富裕,因为它和“福”谐音。

又例如下列词语里,表达同一意义英汉语言里分别使用不同的动物名称。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般的生活have /hold a wolf by the ears——骑虎难下 a fly in the ointment——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ike a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like a drowned rat——落汤鸡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杀鸡儆猴donkey’s years——猴年马月[8](57-59)牛饮——drink like a fish 吹牛——talk horse 害群之马——black sheep 对牛弹琴——cast/ throw pearl before swine 一丘之貉——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三)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非对等性一种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某一语义时,在另一种语言里这些动物名称则完全消失,不借助任何动物名称。

反映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时,选择词语的不同,即语义表达的非对等性。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某些动物词语在另一种语言里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动物名称去表达,这些词语不能盲目的直译和套用。

例如,汉语里“白象”是一种电子产品,由于“white elephant”在英语里意为“累赘,昂贵而无用的东西”,所以不可译为“white elephant”。

汉语里有很多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英语里不能用具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表达。

例如:拍马屁——lick sb’s boots 蜻蜓点水——scratch the surface 黔驴技穷——at one’s wit’s / at the end of one’s rope 马到成功——immediate success upon arrival 英语里也有很多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在汉语中不能用具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表达。

例如: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 a cat-and-dog life——经常吵架的生活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money will make the mare to go——有钱能使鬼推磨三、动物词语体现的文化特征本研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动物鼠、牛、虎、兔、蛇、龙、马、羊、猴、鸡、狗、猪以及猫、狼、狮子、鱼、蜜蜂、鸟、蝙蝠等31种动物形成的各种词语,包括成语、习俗语、俚语、格言。

就英汉语言中这些动物所代表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比喻、联想、象征意义的探讨,挖掘了它们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