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弘扬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1)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分析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2. 课堂活动:(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2)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写作: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花木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表演;(2)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探究;(2)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口语表达能力;3. 讨论和写作:评价学生的观点阐述和思维创新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花木兰》的故事文本;2. 图片资料:与《花木兰》相关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片;3. 视频资料:与《花木兰》相关的电影或动画片段。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1.教师带表情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5、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
6、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分钟),今天我们想要更详细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由学生介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给生字注音。
2、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教师有感情示范背诵。
可汗鞍鞯朔柝辔啾4、分小组讨论:①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大家按照故事情节来划分故事的层次。
②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弄清字词句的含义,不清楚的教师点拨。
(二)讨论问题:(小组讨论,互相解答,不懂的全班来解答)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
新教材教学设计《木兰诗》一等奖5篇

新教材教学设计《木兰诗》一等奖5篇新教材教学设计《木兰诗》一等奖(篇1)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这首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呈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节课的学习重在使同学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维目标1.学问与力量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形象,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文言文的力量2.过程与方法(1)注意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2)采纳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同学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加入情景剧表演,关心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英勇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教学难点熟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教学流程一、导入语: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经常用许多美妙的词语来形容女性,信任今日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妙的印象,由于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
这节课我们连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重点研读:(老师先带领同学齐读课文,之后以提问式绽开课堂教学。
)[提问]: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明确]: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提问]:首段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何作用?[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
[提问]:文中哪句话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明确]:“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
”[提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打算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明确]:深明大义,忠孝皆备,英勇坚决。
[提问]:在出征前木兰做了哪些预备?[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这里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渲染了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
一切预备就绪之后,木兰踏上了征途。
[提问]:是如何呈现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的?[明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民间故事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感受到她的勇敢和坚强。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学生进行音乐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民间故事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理解她的勇敢和坚强。
2.学会歌曲《花木兰》,并能够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花木兰的故事,感受她的勇敢和坚强。
2.学会歌曲《花木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花木兰的故事,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花木兰》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花木兰的故事课件。
3.准备音乐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歌曲《花木兰》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花木兰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她的勇敢和坚强。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歌曲的节奏、旋律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花木兰》,让学生跟唱,注意指导他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有关花木兰的歌曲,如《木兰辞》、《花木兰从军》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风格,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花木兰故事教学教案设计

花木兰故事作为一部经典的民间故事,广为流传。
它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故事主人公花木兰以其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坚定的决心,展现了中华民族勇敢无畏的精神。
它不仅可以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个优秀教材,更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此,本文将对花木兰故事进行教学教案设计,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将这个经典故事传达给学生。
一、教育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花木兰故事的传说及故事的历史背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于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崇敬之情。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4.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花木兰故事并针对故事进行思考。
二、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花木兰,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女子,她父亲殁于外,她没有兄弟,于是她化身为男儿,从军保家卫国。
花木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女英雄,以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的爱国精神,赢得后世的崇敬之情。
其事迹被流传在民间,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传颂。
此外,花木兰故事具有明显的女子解放色彩,成为古代女性道德勇敢和思想独立的代表形象之一。
2、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解结合讨论”的方式,先讲解故事梗概,再由学生发言谈论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三、教学流程1.给学生讲解花木兰故事的大致内容,探讨故事中所蕴含的祖国和家庭的爱,以及个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2.请学生谈一谈花木兰这个传说中的女英雄,如何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子勇敢于自强的传统价值观念。
学生可以就花木兰故事中的点点细节展开,以此推断她的性格、意志力和道德素质。
3.让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谈论个人对花木兰故事所产生的印象,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老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学生答案引导和确保交流的质量。
花木兰教案

花木兰教案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
花木兰的故事以她代父从军、出生入死、勇敢善战为主线,展现了勇敢、聪明、善良、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
今天,我将为大家设计一节以花木兰为主题的人物教育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分析花木兰的品德与形象;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分析花木兰的品德与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花木兰的动画片段,引入花木兰的故事;2.讲解:通过PPT展示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分享大家对于花木兰的认识;3.讨论:分组讨论花木兰的品德与形象,每个小组精选出一个代表发言;4.展示:每个小组代表展示他们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描述;5.角色扮演:选择几个学生扮演花木兰和其他主要人物,进行花木兰故事的角色扮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6.小结:总结教学内容,强调花木兰的品德和形象;7.巩固:要求学生以花木兰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发扬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PPT将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向学生进行介绍;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意见;3.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花木兰的故事。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表现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是否能准确把握花木兰的形象和品德。
六、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们对于花木兰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花木兰的品德和形象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体验了花木兰的故事,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展示,学生们也积极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增加了对花木兰的了解,也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花木兰教案

初中花木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动画片《木兰》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师提问:你们对木兰有什么印象?她是一个怎样的女性?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1.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理解故事脉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分析讨论,深入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关注她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木兰的孝道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情感体验,价值观引导1. 教师引导学生从木兰的故事中汲取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五、总结拓展,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木兰的小论文或进行木兰故事的角色扮演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情感体验和总结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木兰诗》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情感价值观。
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第一章:电影《花木兰》的背景与概述1.1 电影《花木兰》的起源1.2 中国古代女性角色在社会中的地位1.3 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1.4 电影的改编与创作第二章:电影《花木兰》的剧情解析2.1 电影的开篇与花木兰的家庭环境2.2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和动机2.3 军旅生活中的挑战与成长2.4 花木兰的真实身份被揭露的情节2.5 电影的结局与主题呈现第三章:电影《花木兰》的角色分析3.1 花木兰:勇敢、坚毅、孝顺的女性形象3.2 父亲:深沉的爱与牺牲3.3 母亲与妹妹:家庭的支持与担忧3.4 战友与敌人: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对比3.5 皇帝:权力与责任的代表第四章:电影《花木兰》的艺术表现与特效4.1 中国古代文化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4.2 电影的视觉风格与色彩运用4.3 动作场面与特效技术的结合4.4 音乐与声音设计对情感的烘托第五章:电影《花木兰》的主题与寓意5.1 女性力量与自主精神的展现5.2 家庭与责任的重要性5.3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变迁5.4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5.5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第六章:电影《花木兰》的女性主义解读6.1 女性主义理论与电影《花木兰》6.2 花木兰作为女性英雄的塑造6.3 电影中对性别角色的挑战与颠覆6.4 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变迁6.5 女性力量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第七章:电影《花木兰》与文化传播7.1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7.2 《花木兰》故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7.3 电影中的跨文化元素与交流7.4 电影对全球观众的影响与反馈7.5 《花木兰》故事在当代文化中的新演绎第八章:电影《花木兰》的教育意义8.1 电影中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8.2 电影对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影响8.3 电影中的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培养8.4 电影对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的传达8.5 电影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实践第九章:电影《花木兰》的批判性思维分析9.1 电影中的刻板印象与性别偏见9.2 电影对古代历史的再现与重塑9.3 电影中的政治与军事议题探讨9.4 电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9.5 批判性思维在电影评价中的应用第十章:电影《花木兰》的创意拓展与实践10.1 电影改编与原创故事的对比10.2 电影中的视觉创意与技术革新10.3 电影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0.4 电影元素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延伸10.5 学生创意拓展活动与实践建议第十一章:电影《花木兰》中的传统与现代元素11.1 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体现11.2 现代电影技术在影片中的应用11.3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11.4 电影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义11.5 传统与现代元素对电影主题的影响第十二章:电影《花木兰》中的英雄主义与人性探讨12.1 花木兰作为英雄的形象塑造12.2 英雄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12.3 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考验12.4 电影中的牺牲与奉献精神12.5 英雄主义与人性的深入探讨第十三章:电影《花木兰》的视觉与音效艺术13.1 电影的视觉风格与画面构图13.2 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与意义13.3 动作设计与特效技术的融合13.4 音乐与声音设计对情感的渲染13.5 视觉与音效艺术对电影整体效果的贡献第十四章:电影《花木兰》的接受与评价14.1 观众对电影的接受程度与反馈14.2 影评人与媒体对电影的评价14.3 电影在奖项与荣誉方面的收获14.4 电影在影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4.5 电影对后续作品与改编的启示第十五章:课堂实践与学生互动活动15.1 课堂讨论与学生观点分享15.2 电影片段赏析与解读15.3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活动15.4 学生自制短片与创意展示15.5 综合评价与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花木兰》电影教案设计的全面内容,包括电影背景、剧情解析、角色分析、艺术表现、主题寓意、女性主义解读、文化传播、教育意义、批判性思维、创意拓展等多个方面。
关于花木兰的语文教案

关于花木兰的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花木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对花木兰的英勇、善良、聪明的品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花木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 对花木兰品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花木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花木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花木兰的品质和故事中的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讲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花木兰的品质。
5. 写作实践:(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花木兰的短文。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6.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花木兰的品质和故事主题。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品质。
7.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句式。
(2)阅读与花木兰相关的其他故事或文学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读写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善良、忠诚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花木兰》的阅读与理解。
2. 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讲解与练习。
3. 角色扮演、讨论等口语表达活动的设计。
4. 写作练习的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3)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习俗的理解。
(2)角色扮演、讨论等口语表达活动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 互动式教学法:用于角色扮演、讨论等口语表达活动。
3. 写作练习法: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花木兰》。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4.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花木兰》的主题曲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花木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讲解与练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4. 口语表达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3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12【学生分析】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
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
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
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⑴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_1

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木兰诗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才智,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英勇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憧憬。
3.培育同学独立讨论、合作探究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同学观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化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消失一种能够配乐唱歌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看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同学在听中提出应留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同学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三、赏析人物1、同学再读课文,四人一组争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板书:勤劳、和善、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灵、英勇、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老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由于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剧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年级:五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花木兰》教材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计思路】《花木兰》是一首具有河北梆子唱腔特点的乐曲,演奏形式为民乐与管弦乐队合奏。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聆听、声势、律动、模仿的方法,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河北梆子独特的魅力。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传统戏曲河北梆子,启发孩子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在学生心中播撒民族文化精粹的种子,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河北梆子音乐特点,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对曲子的结构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而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能够听辨乐曲中的民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能准确的敲击乐曲中的节奏,能用明亮的声音,明朗的情绪演唱曲子的旋律。
3.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聆听、声势、律动、模仿的方法,在听,唱、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活动中,感受河北梆子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音乐三个乐段中的情绪、速度,感受音乐塑造的花木兰形象,了解河北梆子苍劲悲壮、激越高昂的唱腔特点。
教学难点:用聆听、模仿、声势、创编歌词、听辨记忆A、B 主题旋律等方法感受唱腔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钢琴、梆子、堂鼓、铙钹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唱段,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唱段中表现得人物是谁啊?。
(老师随音乐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师:唱段中表现得人物是谁啊?生:花木兰师:没错,花木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浴血奋战,荣归故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具有河北梆子戏曲风格的《花木兰》,现在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随图形谱完整的欣赏乐曲,并思考: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音乐,教师跟随音乐画图形谱。
)师:通过观察图形谱,你发现了什么?(ABA’)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首音乐作品,慢慢走进这位女英雄的内心世界。
初中课文花木兰教案教案

初中课文花木兰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花木兰的事迹,理解她勇敢、善良、孝顺的品质。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理解花木兰的品质和行为。
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古文进行翻译和理解。
2. 将花木兰的品质和行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课文《花木兰》的文本。
2. 花木兰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 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花木兰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展示花木兰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如生词、古文翻译等。
三、讲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分析花木兰的品质和行为,如勇敢、善良、孝顺等。
四、讨论和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花木兰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花木兰的品质和行为。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学习和践行花木兰的精神。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花木兰的事迹和品质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讨论和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家庭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花木兰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花木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快乐王子》都是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1)故事内容(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五、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一个剧本,讲的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战功,并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第一章:电影《花木兰》的背景与主题介绍1.1 电影《花木兰》的起源与历史背景1.2 电影主题:勇气、责任、爱与家庭1.3 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解读第二章:角色分析与扮演2.1 主角花木兰的角色特点与心理分析2.2 角色扮演技巧与方法2.3 小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扮演电影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第三章:电影情节分析与讨论3.1 电影情节的发展与转折点分析3.2 电影中的冲突与解决冲突的方式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影中的情节,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感受第四章:电影中的道德与价值观教育4.1 电影中的忠诚、勇敢、家庭等价值观的传达4.2 电影中的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影中的道德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第五章:创意表达与反思5.1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写作等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进行交流与讨论5.3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整个教案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第六章: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6.1 分析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形象及其在军队中的地位6.2 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的变迁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意义,并结合现实社会进行思考第七章:电影中的战争与和平观念7.1 分析电影中战争场景的表现及其对和平的渴望7.2 探讨战争与和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7.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影中战争与和平观念,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第八章:电影中的自然与环境描绘8.1 分析电影中自然与环境的表现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8.2 探讨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保护的重要性8.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影中自然与环境的描绘,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进行思考第九章:电影艺术与技术分析9.1 分析电影中的摄影、音乐、化妆等艺术元素9.2 探讨电影制作中的技术及其对电影效果的影响9.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影艺术与技术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第十章:综合评价与教学总结10.1 学生对整个教案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10.2 学生分享自己在教案中的收获与感悟10.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总结,对教案进行反思与改进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电影《花木兰》的背景与主题介绍补充和说明:在介绍电影背景和主题时,重点关注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勇气、责任、爱与家庭等主题的认知。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木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快乐王子》都是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整理的《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木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故事内容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五、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六、自由读,评价人物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2.交流全文有几个人物?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3.分角色朗读课文七、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板书设计: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花木兰巾帼英雄英勇善战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资料补充进来,有的同学介绍了花木兰的故事,有的出示了花木兰的剧照、邮票,还有的介绍了剧本的特点,不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花木兰》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巾帼”“赫赫战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
教学思路:一、诗句引入,简介背景1、谈话:同学们,花木兰是个人名,她代父从军的故事成了千古美谈。
有一句诗是这么形容她的“马似龙,电闪雷动,枪和虹,刺破苍穹;风长啸,少年英雄;云长歌,万古留名!”为什么要如此形容她呢?相信学了课文后,一切都明了。
2、学生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二、初读剧本,感知内容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三幕剧本,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剧本,思考:剧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说一说。
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练习说话。
花木兰—一位三、再读剧本,走进花木兰木兰从军课件出示思考题:1、花木兰怎么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2、当花木兰看到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心里会怎么想?3、指名学生轮读第一幕,其余学生思考后回答。
4、从这一部分内容中你认为花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从军中路上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2、从军路上,花木兰与李大哥、刘大哥、张大哥相遇,花木兰与刘大哥的对话说明了什么?3、你能想象她在战场上是怎样作战的吗?4、出示《花木兰》动画片断5、战场上的花木兰你觉得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她?木兰回乡1、男女生赛读第三幕2、过渡:战争胜利了,花木兰回到家乡,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将士们这才发现朝夕相处、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个女子。
假如你是她身旁的一位将士,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对她说些什么?3、齐读战士甲、乙、丙、丁的话。
4、“忠孝两全”指什么?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5、指导朗读,齐读。
四、归纳特点,表演巩固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花木兰》是一个三幕剧的`剧本,请同学们回顾内容,结合四年级学过的《快乐王子》讨论讨论,看看剧本有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生生补充。
3、教师归纳剧本特点。
4、学生自由结组,先取其中一幕进行表演。
五、布置作业1、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读一读《花木辞》六、板书设计:替父从军花木兰巾帼英雄机智英勇《花木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巾、帼、英、幼、扮、替、跨、善、战”9个生字。
了解“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意思。
学习“戈”字部;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描写“巾、扮、跨”。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继续学习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带点的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客人。
看清她是谁?2、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仔细听。
对啊,她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
出示句子。
读一读。
学习生字:巾帼英这里的3个字宝宝在向我们打招呼呢!请小老师带读拼音。
注意“巾”是前鼻音,“英”是后鼻音,指名读一读词语。
理解“巾帼”的意思。
巾和帼就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饰物。
“巾帼英雄”指的就是“女英雄,女中豪杰”3、动画中的故事就在我们的书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5课,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为什么说她是一位巾帼英雄?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
2、学生交流。
师出示词语。
赫赫战功英勇善战3、学习生字A、这两个字的读音上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战:学习部首:戈字旁你知道的字中哪些是有戈字旁的?善:分析字形,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
B、理解意思三、学习课文师: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妇女是不能轻易出门的,更别说出门打仗了。
可是,花木兰怎么会来到战场上,并立下赫赫战功的.呢?1、我们来看课文的2、3节。
谁来读读这两小节?当花木兰看到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的心里十分着急,因为——还因为——学习生字:幼理解“年幼”---年龄小谁再来读读划线的句子。
老师听出了花木兰非常孝顺父亲,爱护弟弟。
谁愿意来配合老师读读这几句话。
男女生配合读。
于是,她毅然决定学习生字:扮替小组比赛查字典交流页码,读一读他们的拼音。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小节,注意读出花木兰对父亲的孝,对弟弟的爱。
2、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你能填一填吗?这四个词有什么特点。
看,这是黄河,这是燕山。
留给你什么印象?提供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体育等小学教案能不能读出花木兰的勇敢无畏?指名朗读。
同桌合作。
一人读句,一人做动作。
背出了吗?我们一齐来。
3、经过了多年的征战,木兰终于凯旋而归。
请第一小组来读。
指导朗读。
看图,想一想,将士们看到花木兰穿上了女装,会怎么想?找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对,“这才”,“原来”这些词语就是指将士们非常的意外。
现在你会读了吗?指名读。
分小组读。
学到这,小朋友,你想对花木兰说什么呢?练习:我想对您说:“”四、复习巩固1、花木兰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让我们怀着对她的敬佩,一起再读读课文。
2、英勇善战的花将军今天也来到了我们这里,她出了题目想考考大家呢!你能踩着礁石过河吗?你能仔细观察,描一描,写一写吗?“巾”是什么结构的字?那一笔能帮助我们写好它?“扮、跨”是什么结构的字?在写这样结构的字时要注意什么?看老师写一写。
你能把今天学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吗?回去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