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_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 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 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 渴望统一。 • (2)主观条件(嬴韩政国才略)
• 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 ②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
• 2.过程 • (1)对赵离国间采计 用__________。
• (2)对魏国引黄河水淹没魏都 。
• (3)对楚国请老六将国王翦指挥全 国之兵灭楚。
• 提示 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 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实现统一 需要的三个客观条件——社会基础 、人民的需要、秦国的实力都已经 具备;秦始皇审时度势、重视人才 和战略策略的制定。
• 2.秦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加强中 央集权制的主要措施?怎样评价中 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
• 提示 (1)措施:秦始皇建立封 建专制中央集权,皇帝是国家最高 统治者,在中央以下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制, 设郡县两级,在经济、文化上统一 货币、文字、度量衡。
主题一 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天下之趋统一,势
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 ——梁启超
• 史料二 假长此不获统一, 岁岁交糜烂其民而战之,其惨状 将伊于胡底! • ——梁启超
• 史料三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
• 思考
• (1)史料一为什么说“天下之 趋统一,势也”?
•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 帝秦始皇
• 预习导引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简述秦始皇兼并 1.重点:秦灭六国及 六国、建立中央专制 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集权国家的主要史 2.难点:专制主义中
实。
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
2.评价秦始皇的历 其作用;全秦统一六国
• 1.条件 • (1)客观商条鞅 件:_______变法后

【师说】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件 人民版选修4

【师说】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件 人民版选修4

典例剖析 [典例] (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 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 岁时投入 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 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2.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1)领导完成统一全国的战争。 (2)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 步发展。 (3)吸取隋朝败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重视用贤,克制个人奢欲, 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 (4)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1.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巩固统一国家 ①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 大地区的统治。 ②收复台湾:康熙帝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将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 之下。 ③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先后取 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 西藏的通道,最终平叛成功。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 (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 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 于其污蔑荆公 (王安石 )处,皆一一详辩之 „„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 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 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 的及采用的方法。
【解析】 第(1)问从韩愈生活的时代入手,结合材料中“当时皇 帝崇信佛教”“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 文”等信息回答。 第(2)问韩愈主张“道统”, 宣扬儒学, 其思想被后世儒生所汲取, 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据此可回答“作用”。 【答案】 (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 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 理学的先声。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一_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一_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_word版有答案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东征西讨定基业1.反隋建唐(1)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覆亡已是大势所趋。

(2)过程⎩⎪⎪⎪⎨⎪⎪⎪⎧ ①树立义旗:617年,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 锋芒直指隋朝的统治中心——关中。

②收揽人心:一面废除隋朝严酷的法律,开仓济贫;一面收编各地的反隋义军,取得各地士绅 的支持。

③推翻隋朝:李渊军队开进长安,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

④建立唐朝: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 (1)从617年到618年,李世民率军击败薛举集团,消除了来自背后的威胁。

(2)击溃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地区的刘武周集团。

(3)打败窦建德部和王世充集团。

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知识点二 击破东、西突厥1.“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发动兵变,逼父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大败东突厥(1)原因:贞观初年,东突厥长驱直入,兵临渭水北岸。

(2)过程⎩⎪⎪⎨⎪⎪⎧ ①战争:629年,派李靖、李分路出击东突厥; 630年,突利可汗投降,后来唐军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②管理: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封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颉利可汗为右 卫大将军。

(3)意义:巩固了北方的边防,为唐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进军西域 (1)举措⎩⎨⎧ ①635年,派李靖等深入吐谷浑腹地,挫其精锐。

②642年,先后灭掉焉耆、龟兹,最后灭掉西突厥。

③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从此, 双方之间的来往更加频繁。

(2)意义⎩⎨⎧ ①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版图,使中西交通 迅速发展起来,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之一。

②唐太宗被漠南、漠北的各族首领称为“天可汗”。

知识点三 贞观之治1.含义 唐太宗在位期间(627~649),封建政治比较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学案( 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学案( 有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 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5.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6.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 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8.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9.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0.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教学过程(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条件:①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秦王嬴政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穷十年之功,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建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设郡县管辖,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是杰出的政治家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 重点、难点1. 重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历史功绩2. 难点:客观评价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 课堂教学: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统一六国1. 背景(原因)总体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1OO余个诸侯小国经过“强凌弱,众暴寡”,逐渐形成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

公元前247年,13岁的赢政登上秦王的宝座。

他22岁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①春秋: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大势所趋;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1OO余个诸侯小国经过“强凌弱,众暴寡”,逐渐形成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

公元前247年,13岁的赢政登上秦王的宝座。

他22岁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②战争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③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地区间交流加强======社会基础;④秦国实力强大:a、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早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⑤秦王赢政雄才伟略秦王赢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引各国贤士,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

在统一方略上,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秦王对秦国的劲敌赵某某用离间计,先使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自毁长城,随后攻下赵都某某并俘虏赵王;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使魏都城墙倒塌,魏国灭亡;对楚国,秦王请出老将王翦,并倾全国之兵归王翦指挥,强攻灭楚,此后,灭燕灭齐势如破竹,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2. 战略方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 经过:韩、赵、魏、楚、燕、齐4. 影响:①地位:划时代的历史意义②政治: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国家走向统一③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④人民:生活安定⑤民族:交流融合(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教案1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教案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识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运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基础梳理(一)秦始皇—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王扫六合”)条件(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秦始皇的暴政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人教版选修四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人教版选修四

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高考展望1.本专题设计的三位古代政治家,在旧高考中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考查,今后高考的命题中仍然会关注,他们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应是考查重点。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身上哪些特质值得借鉴,在学习中也应注意。

2.注意康熙帝统治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的比较,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应是将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

知识梳理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秦统一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建立中央权的统一国家法律:军事:交通:思想文化专制繁重的徭役、兵役残酷的刑罚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秦始皇的暴政玄武门之变(课外阅读 实质,结果)贞观之治的出现 原因: 表现:晚年的自我反省 (课外阅读 )少年皇帝(课外阅读)面临困难维护国家主权 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2)政治方面:(3)民族关系:概念: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民风淳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繁荣 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巩固 统一 国家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叛噶尔丹加强对民族宗教文化的控制加强蒙藏 民族团结 ( ) ( ) ( )(4)人民愿望:(5)统一中心:主观条件:(6)秦王赢政:贞观之治的表现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方面:4、民族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5、对外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康熙帝即位之初,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如何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思维拓展(发展要求,有时间可以讲解)1.关于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建议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人教版选修四.doc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人教版选修四.doc

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运用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主要措施。

难点: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通过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还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1、分析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复习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2、布置学案,明确本单元教学知识的重难点。

学生1、课前预习本单元知识。

2、对学案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使复习课效率更高。

六、教学活动设计【导入复习课】展示诗句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拉近与课本的距离。

【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复习课件

朝步入盛世奠定了基 国家得到巩固,基本奠定

了中国版图
一二三四
局限 暴政
晚年骄奢
文字狱、闭关锁国
根源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局限(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人治)
一二三四
二、全面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治世”与“盛世”。 1.所谓“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让多数农民(自耕农)保留一些生产资料, 得以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秩序稳定,矛盾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盛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 “盛世”。它的出现有三种情况: (1)在长期战乱或分裂之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秩序,休养生息,新 王朝的统治者顺应形势,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因而出 现了“治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2)王朝建立多年后,在长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 “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等,这类盛世因承平日久,强盛中也隐含着危 机,如“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的出现。 (3)在王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之后,经过改革,调整政策,王朝 有所振兴,出现所谓的“中兴”,如“昭宣中兴”“兴武中兴”,但中兴并未 解决社会根本矛盾,其出现也是暂时的。
完善三省六部制, 平定三藩,加强中央
发展科举制,实行均田 集权;收复台湾,加强台
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 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抗
赋;重用人才,虚怀纳 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
谏;开明的民族政策和 约》,从法律上划定中俄
开放的外交政策,形成 东段边界;平定准噶尔贵
了“贞观之治”,为唐 族噶尔丹叛乱;使多民族
解题指导:“主要立足点”应从康熙帝对国家、民族的最主要贡献 这一角度分析,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其执 政期间,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缔造和 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C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节千秋功过——秦始皇德清高级中学闻霞★考纲: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考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基础知识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⑪客观: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诸侯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⑫主观: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和“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方式:兼并战争)3.意义:⑪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进入大一统时代,祖国版图初步奠定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二、秦巩固统一的“大一统”措施三、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⑪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⑫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⑭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秦始皇暴政表现)⑪徭役兵役繁重,滥用民力物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修筑长城等,破坏了生产,加重了人民负担⑫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梳理(人教版选修四)1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梳理(人教版选修四)1

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章节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秦始皇:开创国家统一新纪元,并建立颇具系统性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措施。

唐太宗:发展国家统一局面。

通过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使民族统一达到辉煌。

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面对内外形势变迁,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缔造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代。

总之:秦始皇是法家形式的维统;唐太宗是内修繁荣然后吸附的儒家怀柔之策;康熙帝是内忧外患的新形势下坚持统一与主权不动摇,策略得当。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原因:历史发展的趋势,春秋战国时代各因素因缘际会的结果⑴时代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⑵秦国因素: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军功爵制),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2、过程:(10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①先灭弱韩:前230年韩国用“疲秦计”;“先取韩以恐他国”②离间灭赵:前228年扫除两翼,最后灭齐战略;离间计李牧被杀,赵括代廉颇③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④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请出老将王⑤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秦据借口灭燕⑥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势如破竹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老头历史人教版选修4单元整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老头历史人教版选修4单元整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单元整合知识建构一、秦始皇1.登上政治舞台(1)公元前247年,即秦国国君位。

(2)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2.主要历史功绩(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统一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确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在全国形成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采取许多措施,巩固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大力发展全国交通;多次对匈奴和南越进行战争,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二、唐太宗1.登上政治舞台(1)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率军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并逐渐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2)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取得皇位奠定了基础。

(3)626年,他登上皇位,攫取了唐朝的最高统治权。

2.主要历史功绩(1)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击败东突厥后,采取了缓和东突厥人反抗并使之为唐朝政权服务的方法,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进军西突厥,加强同西域的往来,巩固了西北边疆;和吐蕃建立密切关系,并派文成公主入藏。

(2)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造就“贞观之治”的局面:善于用贤和纳谏,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日趋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

(3)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三、康熙帝1.登上政治舞台(1)1661年,继皇帝位,政务由四位辅政大臣主持。

(2)1669年,铲除了专权的鳌拜集团,独揽大权。

2.主要历史功绩(1)平定了三藩之乱,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控制。

(2)1681年,派军攻占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3)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的侵略,并最终使中俄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属中国领土。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学说明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属于文科班学生拓展学习内容。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可以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

其中22位“代表人物”各有特色,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他们的成长过程、主要活动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如何评价纷繁复杂甚至教材不曾提及的历史人物是本教材留下的艰巨任务。

为此,拟订一份“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学习指导书面材料,请学生阅读体会,并在教学中时时贯彻,从而使学生总结出一套基本全面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做到“人人会评、会评人人”!第一单元截取中国古代三位著名的政治家,包含封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历史阶段,从他们的历史贡献来综合评价。

这一单元的讲评尤为关键,需要教师给学生树立一个人物评价的“方向”,且课文不少内容与必修三套教材紧密关联,需要不时联系回忆。

设计思考立足文本,以自主阅读和规范表达为中心;教师紧扣课标和“指导意见”的“学习要求”设计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一、课标内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二、教学要求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二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三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三、教学建议本单元可分5课时教学。

1.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必修I专题一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上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中可对上述三位重要帝王作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性和个性,让学生感受这些历史人物的非凡才智。

教学中还可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

3.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感受三位帝王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历史选修4第1单元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历史选修4第1单元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 任能;实行 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 ; 减轻刑罚;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 举制。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 恢复和发展。
2.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置 羁縻府州— —成为唐代管理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 度;设置 安西都护府 ,管理西域地区; 与 吐蕃 和亲,促进了民族关系及西藏的 发展;实行册封。
第三,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 目的从制度上保证中央和君主个人的权威。
(2)形成背景:①社会经济条件:战国时 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 强,国家局部统一的局面已经出现。
②政治条件:战国商鞅变法等变法运动进 一步扫除奴隶社会残余,确立封建制度,适应 了新兴地主的政治与经济的利益与要求。
3.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贸易交流; 尊重外来宗教。
4.对唐太宗的评价:“功大过小”,为 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学法指导】唐太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 王,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 系、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唐王朝带来“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 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坚实基础。他一生的为君为道,特别 是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为中国封建统治者 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总之,唐太 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 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 复合型概念,包括两部分,即专制主义与中 央集权。 第一,专制主义是指中央政权的决策机 制。主要特点是:①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 制;②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 于一身;③皇权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等。
第二,中央集权是指一种中央与地方的 权力分配机制,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 点是地方政府在各领域须服从中央政府命令 ,受制于中央政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答案 与民休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治国思想的影响。 答案 出现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 答案 唐太宗虚怀纳谏,实行开明政治。 (4)出现史料二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皇帝的个人品质;唐朝建立,注重吸取隋亡教训。
2.措施 (1)武力征讨:先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 ;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辖 西域地区。 (3)册封后嗣:630 年,接受“ 天可汗 ”的尊称,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后嗣。 (4)和亲通婚:唐太宗派 文成公主 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 3.影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愿意“世为唐臣”。
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
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唐笔记小说集《隋唐嘉话》
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①可知,唐太宗认为欲使百姓不失农时,君主必须清静无为, 与民休息,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史料二中,唐太宗因听魏征进谏,导致爱鹞死于怀中,说明其具有虚 怀纳谏的优良品质。
(4)律法上: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制定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原则的《唐律》。 (5)文教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历史认识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背景 (1)唐初,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唐高祖采取息__事__宁__人__ 的态度。 (2)唐太宗巩固统治后,开始经营中国边疆。
解析 答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 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 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 材料二 长安西市“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材料三 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往的新时代。
这一制度
①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
②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③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
④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在羁縻府州,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并且这些官职子孙
世袭,因此,该制度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①说法错
误,排除含①的选项。
史论要旨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 (1)开放的对外政策 ①设 鸿胪寺 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③唐朝都城 长安 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
(2)宽容的宗教政策 ①唐太宗提出“ 示存异方”之的教政策。 ②召见去天竺取佛经的玄奘。 ③召见朝鲜、日本僧人。 (3)重视传播唐文化: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 影响。
1234
材料四 房谋杜断
房玄龄
1234
杜如晦
(1)材料一体现了“贞观之治”的哪些方面? 答案 吏治清明、社会和谐、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物价低平。
1234
答案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 史发展中的作用。
1234
答案
本课结束
(3)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 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自我反省 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他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 生了深远影响。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知识图示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主题一 贞观之治
史料一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
失其时为本,①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
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唐太宗言论节选
史料二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
答案
史论总结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1)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 政治基础。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这就 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 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我国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5)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 的关系。 (6)对外关系上,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广大劳动人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 精神财富。
主题二 评价唐太宗
史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 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①“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史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 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下 令重修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 世民遂接管过来,①“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 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 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史料三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①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中①可知,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穷奢极欲的暴虐统治是其灭亡 的原因。 (2)史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统治后期追求豪华,大兴土木的情况。由①得出, 唐太宗大兴土木,劳己伤财,奢侈浪费的结论。 (3)由史料三中①可知史料全面肯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为此,李世民 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措施:任用贤能之人;善于纳 谏;轻徭薄赋;注重民族团结等。 (2)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案 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影响:加重了百姓负担,破坏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 (3)史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答案 不全面。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
(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
2.经过
(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2)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 李建成 、李元吉,最终登基。
历史认识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唐太宗的措施 (1)吸取隋亡教训,深信“民本”道理。 (2)政治上: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 魏征 ,能谋善断的房 玄龄、杜如晦。 (3)经济上:实行 休养生息 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 调“存百姓”的思想。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玄武门之变
1.背景
(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设立“ 文学馆”,收罗人才。
1234
解析 答案
3.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
益多损少。”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
赋 ④修筑驰道,统一文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④是秦始皇的活动,可直接排除,故答案为A项。
1234
答案
史论总结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1)隋的统一与发展经济的措施为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 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经济上,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 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文化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 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 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1234
解析 答案
2.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目标导航 1.了解玄武门之变,把握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条件和必然性。 2.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和对外 政策,理解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3.结合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及其晚年的反省,理解唐太宗的治国之 道及其历史启示。
内容索引
2.作用 (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 兼收并蓄 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 的色彩。 (2)朝鲜半岛大量吸收汉文化;推动日本“大化改新 ”,促进了日本的 封建化过程。
史论要旨
五、晚年的反省 1.晚年的过失:鲜有纳谏,大修宫殿。 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 帝范 》,反省过失;评价自己“功大过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