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在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有害因素是无处不在的。
它们可能来自于机械设备、化学品、放射线、电气设备等多种方面,可能会对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如何识别这些危险有害因素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和识别方法。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生产和工作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
它们可能会产生旋转、移动、夹持、切割等危险,从而对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识别机械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1.观察机械设备的运转状况。
是否存在卡滞、振动、热量等异常情况,这些都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2.观察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例如,是否有安全防护网、防护门等,这些装置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使用者。
3.设置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
例如,对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危险部位的标识等内容进行规范,能够帮助使用者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化学品化学品是另一个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
它们可能会对人的呼吸、皮肤、眼睛等造成刺激和损伤,甚至可能导致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以下是识别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1.查阅化学品的标签和安全资料表。
这些文件中通常会标明化学品的成分、危险级别、使用方法等信息。
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注意化学品的颜色、气味和状况。
例如,某些化学品可能会发出臭味、产生有害气体等,这些都可能是化学品存在危险的征兆。
3.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例如,戴上手套、口罩、防护镜、防护服等,可以有效地保护使用者免受化学品的危害。
放射线放射线也是一种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
它们可能来自于天然源或人工源,可能会损伤人的细胞和组织。
以下是识别放射线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1.使用辐射检测仪器。
这些仪器可以检测周围的辐射水平,帮助使用者判断是否存在放射线的危险。
2.遵循辐射安全指南。
例如,远离放射源、减少辐射照射时间、穿戴防护衣等,都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3.进行辐射监测。
例如,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能够帮助使用者及时发现和排除危险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始终存在。
为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以及环境得到保护,需要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并详细阐述危险物品识别、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艺过程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危害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事故案例分析、专家评审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危险物品识别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物品。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了解其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方式。
例如,某些化学物品可能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害,需严格控制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
2.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职业病、劳动保护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尘、毒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工作场所还需遵守相关劳动保护法规,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3.工艺过程危害识别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反应、热能利用等方面。
例如,某些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需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
同时,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热能也可能导致烫伤等危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材料疲劳、软件漏洞等方面。
例如,某些设备设施可能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或故障,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设备设施还需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如防雷、防电等。
5.职业健康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化学物质摄入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粉尘等呼吸系统疾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员工还需遵守相关职业健康法规,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6.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污染源等方面。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或组合体,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因素。
在工作中,遭遇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人身受伤、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因此,辨识和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详细探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毒气、有机化合物等。
在识别化学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看危险有害物质的标识•查询工作环境的安全数据表•观察化学品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状态等特点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静电、高温、低温、高压等。
在识别物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和震动水平•进行电磁辐射测试•检查高温、低温、高压等物理环境因素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有害微生物、动物、植物等。
在识别生物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工作场所是否有昆虫、害虫、鼠类等生物存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霉菌和细菌•检查是否有有毒的植物生长于工作场所二、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在辨识好危险有害因素后,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防止事故的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技术控制措施技术控制措施是指使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技术控制措施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手段:•环境隔离和减少人员接触•采用新型物料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采用防爆型、防辐射和防噪音设备等2.行政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制定行为准则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行政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会议和培训•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制定紧急预案,以便对突发事故作出快速反应3.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是指通过使用个人保护装备的形式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耳塞、口罩等防护装备•防护服•呼吸保护器等三、结语危险有害因素是一个极其严峻的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第二课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危害及危害识别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缺陷。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1.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2.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4.暴露于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6.设备的腐蚀、缺陷等;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危害识别的范围◆人、机、物(原材料、机械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直接与间接危险◆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为。
安全规则: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定等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品(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未使用防护品。
12、不安全装束。
13、其它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危险化学品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有害作业环境;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在生产、经营、运输等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危害。
因此,了解和掌握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以下几种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1.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是指通过观察、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手段,对生产、经营、运输等场所进行实地检查,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往往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一些明显的危险、有害因素,如设备故障、电线裸露、管道漏气等。
直观检查法适用于对已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以及在事故发生前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2.类比法类比法是指通过对比同类企业或类似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推断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比较分析能力,适用于对已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
类比法需要注意不同企业、不同设备的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避免出现误判。
3.历史事故分析法历史事故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规律,从而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需要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便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
历史事故分析法适用于对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以及对已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4.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指通过请教专业人士或咨询机构,获取有关危险、有害因素的信息和建议。
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咨询渠道,适用于对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和深入分析。
专家咨询法需要注意专家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水平,以及对咨询问题的理解和解答能力。
5.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指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排序,确定出重大风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种方法需要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分析,以便找出重大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风险评估法适用于对已知和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和深入分析,以及对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在工作场所给劳动者造成身体伤害、职业病等危害的一切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
包括机械安全、化学、物理、人因及生物等方面。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防范职业伤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1、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检查,观察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情况等,以及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职业健康检查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是指通过对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作业内容等,以及劳动者身体状况、职业病检查情况,从而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通过请职业卫生、安全技术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价,通过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识别。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具体步骤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了解工厂情况首先应了解工厂生产产品、生产工艺、员工数量、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情况。
并收集工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工程图纸、技术资料、安全生产卫生检测记录等材料。
2、现场查看在对工厂进行现场观察时,应对设备、场地、工艺流程、物料、维修和保养、固定设施、动力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3、调查问卷和访问通过调查问卷和访问员工,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看法和评价,掌握员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估。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主要是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可以运用理论评估或直观对比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
1.科学性
危急、有害因素的识别是辨别、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急,而并非讨论防止事故发生或掌握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猜测平安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急、有害因素识别必需要有科学的平安理论做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平安状况危急、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精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晰地显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规律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晰。
2.系统性
危急、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具体的剖析,讨论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急、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急、有害性。
3.全面性
识别危急、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
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平安管理系统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危急、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状况下的危急、有害后果。
4.猜测性
对于危急、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大事,亦即危急、有害因
素消失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如锐器、刀具、破碎的玻璃等 造成的割伤、刺伤等。
电击/触电
由于电气设备、电线等引起的 电击或触电事故。
烫伤/烧伤
高温物体或火焰引起的烫伤或 烧伤。
噪声污染
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可 能对听力造成损害。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有毒气体
有害化学物质
腐蚀性物质
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目录
• 危险、有害因素概述 •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技术 • 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与管理 •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案例分析
01
危险、有害因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 亡、职业病或财产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分为物理性、化 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和行为性 等五大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有助 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事 故预防和应对能力。
保障安全
了解和掌握危险、有害因素有助于企 业和组织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 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0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技 术
安全检查表法
总结词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知识的方法,通过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系统或设备进行逐项检查 和评估。
公共场所应制定紧急救援 措施,包括急救箱、应急 照明等设备,以及应急预 案的制定和演练。
谢谢观看
识别方法与流程
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常用方法包括 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
流程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一般流程包括 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分析评价、制 定措施等步骤。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危险和有害因素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识别危险、有害因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包括直观检查法、经验法、类比法和定量法。
一、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和检查设备、设施、物品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初步识别危险源。
1.检查设备、设施是否破损、老化,如发现隐患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2.检查各类管道、阀门是否密封良好,防止泄漏事故发生。
3.检查电器线路是否老化、破损,以及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4.检查作业现场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5.检查员工是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二、经验法经验法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判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1.根据工作经验,判断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
2.根据行业规定和安全标准,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本行业或本企业容易出现的危险源。
三、类比法类比法是指通过比较类似生产过程或设备,判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识别类似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1.参考同行业或类似设备的生产过程,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安全事故案例,识别本企业潜在的危险源。
3.通过与安全专家进行交流,了解类似生产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危险源。
四、定量法定量法是指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确定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估。
1.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概率风险评估法等。
2.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例如,利用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控制方案,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危险源、有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源、有害因素的辨识危险源和有害因素都是引起事故或疾病的主观或客观因素,不同的是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失的潜在因素,而有害因素是指人体接触后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在生产和生活中,危险源和有害因素都处处存在,正确地识别和防范这些因素,是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危险源的辨识1. 机械危险:各类机械设备、磨具、刀具等,经常伴随着高速旋转的部件和超载、缺陷等不稳定因素,如各种机械设备、电动工具、切割机等。
2. 物理危险:各种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自然因素,如热、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3. 化学危险: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酸碱液、各种气体、油漆、接合剂等。
4. 生物危险:各种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如野生动物、放养宠物等。
5. 火灾爆炸危险:各种易燃易爆物质、气体及其混合物、火灾等。
6. 其他危险:如地震、风暴、洪水、毒气泄漏等各类灾害。
二、有害因素的辨识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会扰乱神经和精神系统,引起听力损伤、心理异常等症状。
2. 化学因素:如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固体及其混合物等,接触后可引起中毒、损害内脏、神经等。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螨等会引起过敏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肠胃疾病等。
4. 心理因素:如长时间的精神压力、情绪低落、人际关系问题等,会导致心理问题和生理上的不适。
5. 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和睦状况差、高强度工作压力等均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潜在的危险源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而且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人身安全和健康受到的威胁。
在工作场所,应加强安全培训,指导员工正确操作设备、使用工具、配戴个人防护器材,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以保证自身健康和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辩识危险、有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辨识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设备故障、高温、高压、射线等都属于物理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工作前必须确保设备没有故障;2.当有高温、高压、射线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一定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3.如果工作区域存在危险因素,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安全围栏、穿戴防护服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也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有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化学药品的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2.在使用药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并如实告知医生是否与药品有过敏史等病史;3.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用量和时间,避免因药物过量或长期使用造成危害。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属于生物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接触动物、植物等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措施;2.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3.对于从事生物实验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二、辨识有害因素除了上述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有害因素也需要我们辨识和处理。
1. 精神压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问题。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2.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3.如果已经出现精神压力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 辐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辐射源,例如,电脑、手机等。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前言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存在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和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指对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价的过程。
识别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生产、作业场所的勘察和分析生产、作业场所的勘察和分析可以通过目视、红外线、紫外线、热辐射、超声波等各种检测手段来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通过仪器采样检测技术,可以对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放射性因素进行检测,进而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
工作任务要素分析工作任务要素分析包括工作领域、劳动对象、工作内容、作业方式等因素。
通过分析作业过程,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别。
对过往的工作场所和生产作业现场进行经验总结,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此为基础进行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是指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区、分级、分项评价的过程,这是危险、有害因素管理工作的基础。
分区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区原则是将工作场所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针对性地管理、监测、评价。
分区原则应着眼于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如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尘土等,以及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分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级原则是根据危险度进行分级,以便施加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分级原则应着眼于危险、有害因素的性质、危害程度、作用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分项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项原则是指将危险、有害因素分成不同的子项进行评价,以便达到更加具体的管理和监测目的。
分项原则应着眼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性质、来源、作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保证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前提之一,识别这些因素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并处理好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素,从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物理因素的识别物理因素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的与身体相关的能够作用在身体的外部力量,主要包括温度、噪声、震动、辐射、光照、气压、电磁辐射等。
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对于某些环境中辐射的情况,可以利用电离辐射剂量仪等直接测量分析;2.对于热、寒、噪声等因素进行评估,减轻影响,如合理利用隔音设备、穿戴防护服等;3.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暴露,如通过声级计、照度计、温度计等依据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分析。
二、化学因素的识别化学因素是指产生有害的固、液、气、蒸汽及有毒物质等化学体系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在进行有毒化学品工作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有毒化学品的性质特征,掌握其危害程度和特征,以及应急措施等;2.适时地对生产加工用到的有毒化工品进行检测与评估;3.建立安全的化学作业预案,如穿着适合的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毒化学品;4.要求工人在接触过有毒化学品和物料之后洗手和洗脸。
三、生物因素的识别生物因素是指昆虫、寄生虫、致病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因素。
对生物危害的识别应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危害,防范疾病的发生;2.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常规维护消毒,如对医院、饲养场采取消毒措施;3.对于高风险区进行特别监测,有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四、人为因素的识别人为因素是指工作中的错误和疏忽、疲劳和紧张、心理压力和个体素质等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而这些因素是最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因此我们也需要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人员管理模式,同时不断完善考勤、奖惩等管理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等等。
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
在职业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
噪音可能引起聋或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
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
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
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
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尽管现代企业千差万别,但如果能够通过事先对危险、有害因
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
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修改设计,增加安全设施等),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
防止出现漏项,直按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
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几方面
进行。
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
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
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
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
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工艺过程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查;
(2)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3)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4)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