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上《为学》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8课《为学》课件((13页))
文章主旨
●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参考答案
●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 行。
为学
学则易,不学则难
摆事实
讲道理
立志为学
我天资愚笨, 赶不上别人(聪明),我才能平庸,也赶 不上别人(有才能)。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 怠,等到学成了,也不知道我是真的昏昧还是平庸了。 我天 资聪明,超过别人几倍; 我才思敏捷, 超过别人几倍但摒弃 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学问 ,最终是靠不 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昏昧平庸与聪明 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重点词语解释
● 亦——逮——越明年---● 怠—— 迄—— ● 屏—— 常—— ● 语—— 钵—— ● 之—— 恃—— ● 犹—— 鄙——
翻译下列句子
● 1、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 ● 2、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 3、吾欲之南海,何如?
概述段意
●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 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 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 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 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 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 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 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六年级上册《为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为学》教学设计《为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贫者至而富者不至的原因,从而得出世事无难易,重在立志地去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体会作者借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字较枯燥的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平时生活中有无难易相互转化的事情(学生举例)二、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文言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为、恃、钵、鄙、惭2、一词多义:之3、古今词义不同:明年、买舟三、重点学习课文“蜀鄙二僧去南海”一段1、思考:文章以“为学”为题,但却以较长篇幅写了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为什么?引导:二僧去南海是属于“天下事”的范畴。
2、分析:二僧去南海的这段文字是如何与作者的观点一一对应的。
结论: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证明了天下事无难易,关键在“为”。
3、引导学生说出“天下事”和“为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文章的论证方法“借事喻理”。
4、利用媒体制作动画,引导学生根据动画复述故事内容,体会文中二僧的心态和语言,并与下列一段文字作比较,说出优劣。
“富者曰:‘吾数年而来欲买舟而下,犹恐资粮不足,故未成行。
子何恃而往?’贫者曰:‘吾所恃者,志耳!子姑待之!’遂行。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所历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曰:‘子诚勇者,吾恨不与子同往也!’”四、思考交流文章中蜀鄙二僧的故事其实并未结束,请根据文中二僧的性格特点,给二僧的故事补上结尾,重点突出富者的神态,语言和行动。
五、布置作业将上述“思考交流”内容形成150~200字的短文。
《为学》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
2.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教学设想《为学》一文能得到广泛的传诵,是因为这不仅说了“为学”,也阐明了事物的一般道理。
在论证过程中,插入贫富二僧的故事,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读者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的方法——要有志向和知难而进的精神。
为学 教学设计(沪教版六上四步教学方法研究课)共3篇
为学教学设计(沪教版六上四步教学方法研究课)共3篇为学教学设计(沪教版六上四步教学方法研究课)1为学教学设计(沪教版六上四步教学方法研究课)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如果教育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就难以实现优质教育,重要的是学生也难以得到全面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本次课程中,我将深入研究沪教版六上四步教学方法,探究如何更科学、严谨地为学,以较高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四步教学法简介沪教版六上四步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分为四个步骤:导入、呈现、训练、巩固和扩展。
导入阶段是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或一个话题,这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引导他们进入教学中。
呈现阶段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的过程,包括向学生介绍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等。
训练阶段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概念之后,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概念。
巩固和扩展阶段是教师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互动和交流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设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我们需要将四步教学法运用到教学设计中。
1、导入环节在本课程中,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中使用幻灯片、绘图、影像等多媒体方式呈现《诗经》中的诗歌,先引导学生进入“唐尧不遂”的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风》诗中“唐尧、舜启定方星”的内容,让学生猜测唐尧为什么不遂等问题,逐渐吸引学生注意力。
2、呈现环节在呈现环节,需要对所需引导学生了解的相关考点进行详细讲解并展示,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讲解《风》中唐尧和“长歌行”中岳阳楼,以及岳阳楼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等。
3、训练环节在训练环节,需要教师利用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在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精炼的考点题目强化对学生的考核,并提供相关的辅导方法。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为学》精选习题第一课时(精品)
《为学》习题1、基础过关1.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 (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C.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开轩面场园,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下面句子节奏与停顿错误的一组是: (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2、综合训练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孔子,名丘,字仲屁,战国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2.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是占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其重要著作。
( )3.彭端淑,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 )4.薄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5.《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陶渊明、孟浩然、杜甫、王安石、辛弃疾。
( )三、拓展应用解释下边加横线的字: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2.迄乎成。
( )3.屏弃而不用。
( )4.岂有常哉。
( )5.犹未能也。
(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7.简述学了这篇文章的收获。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C2.C二、综合训练1.×2.×3.√4.√5.×三、拓展应用1.为:做2.迄:等到3.屏弃:摒弃4.常:常规,永远不变的5.犹:还,尚且6.顾:难道;哉;语气词,表反问。
沪教版语文六上为学
2、子何恃而往! 你靠什么能去! 3、以告富者.
. .
. .
把(去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人立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朗 读 语 气
乎: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矣:表感叹语气,相当于“了”。 哉: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也:表判断陈述等语气,一般不翻译。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为学的难易
可 互相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
努 力的 重要性。
第三段:总结上文,强调为志而行,定能成
功。
天下事有难易乎?
语气词,吗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做 也 了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求学,做学问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
译文 天底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去做,那麼困难也 变容易了;如果不去做,那麼容易的也就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 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去学的话,困难的也变容易了;不去学的 话,容易的也会变困难了.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 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bi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边境 yu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告诉,对…..说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凭借,依靠 雇 到 把 和尚用的碗 还,尚且
shi
去 ,往
bo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译文
小学生古诗《为学》
小学生古诗《为学》《为学》原文加翻译【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
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
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
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
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
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
你凭着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沪教版《为学》教案
沪教版《为学》教案I. 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为学”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II. 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为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理解个人发展和成长与积极学习的关系。
III. 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时间分配--------|---------|---------|---------Step 1 | 导入: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
|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 5分钟Step 2 | 介绍“为学”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为学”的重要性。
| 听教师介绍,参与讨论。
| 10分钟Step 3 | 分组活动: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 分组讨论,分享经验。
| 15分钟Step 4 |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 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 10分钟Step 5 | 老师总结并展示“为学”的重要性。
与学生讨论如何培养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
| 听老师总结,参与讨论。
| 15分钟IV. 教学工具1. 图片2. 小组讨论记录表V.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的讨论质量3. 学生对“为学”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思考VI. 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发学生思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组讨论和分享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但是,小组讨论的时间有些紧张,下次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让学生更充分地交流和分享。
另外,可以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境,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VII.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 学习可以开拓视野,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沪教版《为学》教案(精选12篇)
沪教版《为学》教案(精选12篇)沪教版《为学》教案(精选12篇)沪教版《为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
熟读背诵课文。
理解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认识文中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利用对话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之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激发克服困难、立志勤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文中故事的内涵与作用。
教学准备作者朱熹的相关资料。
旬子《劝学》片断。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作者简介1)、学生简介。
2)、教师相机补充。
(彭端淑,约1736年生,字乐斋,四川丹陵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
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曾任吏部朗中等职,乾隆十二年到广东肇罗道做道元,后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文集》。
)2、根据自己的感受谈“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 调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教师及时做出评定。
如果学生答出了难易间的转化条件,那么教师顺势提出“我们学习是否也存在难易之别、相互转化的可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
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
3、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1、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划出有疑问的字词。
2、同桌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3、全班交流、答疑。
相机明确重点实词的意义及文中“之”字的用法。
(“之”字用法归纳如下: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
动词,往、到。
3)蜀之鄙有二僧。
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助词,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沪教版《为学》教案PPT模板下载
1.课文朗读磁带及 录音机。
3.学生制作生字新 词及重点的卡片,
课堂交...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熟 1
记文言实词的 含义和虚词的 用...
2
(二)整体感 知
3 (三)重点、
难点的学习与 目标完成过程
4
(四)总结、 扩展
5
(五)布置作 业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感谢观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 办法
2、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四.课时安排
1
1、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2
2、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3
3、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4
4、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5
5、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五.教具学具准备
2.投影仪及文学常 识、重点词句评析、
一.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 训练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 力。
2.训练学生 的口头表达 能力和分析 能力。
二.学法引导
1.以学生自读为主, 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
文...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 成小说剧表演,也可
用...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 次,体会作者安排材 料...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 层次,将本文化整为 零...
沪教版《为学》教案
最新版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预计演示时长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沪教版《为学》教案
20分钟
总目录数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演示内容长度
1612字符
总页1 一.教学目标
嵊泗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读书有味 第28课《为学》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册
现,写批注。 2.全班交流。 (1)交流描写约翰的句子,体会约翰的可怜。
联系课文理解“窘迫",“尴尬”,“寒酸" (2)交流同学们的反映,感受大家对约翰的歧视和排斥。
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并现象他们回说些 什么?会怎样嘲笑他?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研读“我”对他的态度。 抓住“屏住呼吸”体会我当时的紧张,感受我对约 翰的冷淡. 2. 教师小结: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教
学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过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决定跟他交朋友,勾画油有关 语句。
程 2.读后交流,了解“相知”过程。 抓住“看看四周”,“低声”体会我当时的内心。
三、细读第三段。 1.导入:与约翰真正接触后,我决定做他的朋友,那么
“我”会怎样对待约翰呢? 2.指名分角色读 11—15 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
能听出什么? 3.交流听后的感受。
1)“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呢?”-同情,抱不平 (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总是”“欺侮”) 2)“妈妈,明天是约翰的生日,我担心他什么也得不 到.……谁也不会关心他是不是过生日"——真诚关心, 希望约翰快乐.( 3)“他的生日会无声无息地俏然溜过。”(伤感惋惜 痛苦) 4)“我长这么大第一认为妈妈的话错了."——悲观, 认为妈妈只是宽慰“我”。 4.小结:简单朴实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虽幼稚 但充满同情,充满关心,充满真诚的爱心。看来,我们在 读书时不要放过这些语言、心理的描写,它会带我们走 进人物的真实世界,让我们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 5.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体会,再来读这一部分. 6.当我担心无人给约翰过生日时,妈妈只是吻着我说: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 默读 16—21 自然段.读后交流。 7.精读妈妈到学校给约翰过生日的场面,感受浓浓的母 爱。 1)妈妈是怎样出现在教室门口的?读到这里,你有什 么感受? 2)约翰有什么反映呢?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彭端淑文学成就(精品)
《为学》资料
彭端淑文学成就
彭端淑的主要成就在其文学方面,其诗歌和散体古文及文学批评理论在当时的影响都非常大。
他与李调元、张问陶以文名鼎立蜀中,被誉为清代“蜀中三才子”。
《彭端淑诗文注》,李朝正等著
彭端淑早年曾醉心制义(也称制艺),其制义亦技压蜀中,是继韩琢庵、董新策后唯一能“发虑经旨”的制义大家。
甫入京,即以制义名噪京师,深得蔡寅斗、胡稚威、沈适芳等的推崇,谓为“不世之才”,“咸推重之”。
但制义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彭端淑在文学道路上的发展,直到50岁他才挣脱束缚,“诗学魏、文学左史”,文风为之大变。
特别是他辞官后,主动与人民接近,充分了解了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更以无比忧愤的心情,力擎巨笔,写出了一首首含蓄沉凝、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彭端淑后期的作品,题材极为广泛,或忧国忧民,如“忧旱几经旬,农夫心独苦”(《七月十六日》);或愤世嫉俗,如“……深山夜月一声啼,天地有春留不得。
今古世事如苍狗,王侯蚁蝼同枯朽,……胡为岁岁啼不住?似含孤愤争自诉!”(《杜鹃行》);或抚时感事,如“骨肉难无故,同怀七剩三。
”“何时重聚首,一解忧心愤”(《忆弟》)。
彭端淑与其弟彭肇洙、彭遵泗在当时都以文才知名,时称“三彭”。
其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
其现存作品有《白鹤堂文集》四卷、《雪夜诗谈》二卷、《粤西纪草》一卷、《曹植以下八家诗选》若干卷、《蜀名家诗抄》二卷以及《晚年诗稿》、《碑传集》、《国朝文录》、《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广东通志》等。
其
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议论小品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即出于本书。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为学寓意
《为学》资料
为学寓意
在清代丹棱彭氏诸兄弟中,彭端淑是最著名的,但他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他写的著名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可以说就是他踏实勤学的心得感悟。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
《为学》寓意
《为学一首示子侄》,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朝圣。
”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深感惭愧。
这个故事,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
彭端淑正是从立志苦行的僧人那里,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
从而工苦力学。
彭端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对“聪与敏”、“昏与庸”这些先天条件的看法。
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此文收录于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简称《为学》。
1。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为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了解“为、迄、之、恃、犹、去、顾、限”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的第1、3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办好事情或搞好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自己坚定的志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这种窃读的滋味到底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好好品味一下她所说的“滋味”。
二、新课学习(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的事情有难和容易之分吗?用心做这件事,那么难事也就变成容易的事情了;不用心做这件事,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成难事了。
人们做学问,求学有难易之分吗?认真地学,刻苦钻研,那么就是再难的也会变成容易的;不学,或是马虎地学,即便是再容易地也会变得困难起来。
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
下句话同上。
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美。
这段话中一共有四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练习背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谁来说说这段的意思。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纠错。
说说下面句子中“之”的意思。
吾资之庸,不逮人也。
没有实际意义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代词指知识或者学问。
圣人之(的)道,卒于鲁也传之代词。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为学》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为学》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为学》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2、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
3、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勤奋学习的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为学》。
观题质疑,“为”是个多音字,组词,在此处读什么?“wi”是什么意思?做。
文题的意思呢?2、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关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
他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
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第三遍:要读的有板有眼。
2、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后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说一说。
4、结合文后译文,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
试着解决刚刚的疑问。
可以小组交流。
三、精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本段中你发现了重复的句子吗?“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说一说。
2、理解“去南海”这件事是否容易?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
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轻视——惭愧的态度变化。
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
化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读书有味 第28课《为学》教案1 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
(8-16)埋葬“我不能”
(17—19)积极应对挑战
(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回顾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为“我不能"举行葬礼》,还记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吗?
2.回顾文章脉络
课上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还记得我们把课文分成了几部分?每部分又讲了什么?(板书共写“我不能”、埋葬“我不能”、“应对挑战”)
活动4【作业】《为学》作业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本文扩写成一篇故事
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2个要求会认地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地生字;理解“蕴涵”“诸如”“墓志铭”等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重点难点
~1、重点:重点理解“为、之、去、鄙、顾”的意思。2、难点:懂得借事喻理,“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同学们平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该怎样对待呢?今天我们学习《为学》,在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为学》。观题质疑,释题:为:做;学:学问;为学:求学,做学问.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之、去、鄙、顾"的意思。
3、懂得“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疏通大意:(学生自主阅读,15分钟)1、初读课文,教师指导。检查预习,老师明确下列字音:恃钵语,然后散读(老师出示ppt)全班齐读。要求: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第三遍:要读出感情.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a、学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将理解落实在重点字词之上,并且补充以上字的其他义项。为:之:去:鄙:顾:b、小组交流.讨论一下词语含义。读一段原文,翻译一段译文. C、课堂交流:读后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发言,生生、师生讨论解决课上检测:提问两名同学,一名读原文、一名翻译。
德昌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读书有味 第28课《为学》教案1 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册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二十三过小年、初六、正月十五……
6.课文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活动?
预设:过腊八节,准备年货,过小年,过除夕,过初一,初六,过元宵,春节结束。
7.想一想: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预设: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预设:详细描写的活动:腊八、除夕、小年、初一、元宵。
2.体会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走近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生于北京,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当堂检测:(5分钟)
活动3【测试】《为学》检测
~《为学》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为学( ) 语于富者( ) 恃( ) 钵( ) 焉( ) 哉( )
2、文学常识: 《为学》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_》。
2.情境导入
童谣展示: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二)认读词语
1.出示识字要求:
(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一个谚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何恃而往?”
沿着长江往下游走
“我几年来,想要雇条船往下游走,直到现在还 没去成。你靠什么去啊! ”
把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回来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
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那个富和尚。富和尚显 出惭愧的神色。
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 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署鄙 之僧哉?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 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 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 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
亦 (yì)也
子 (yǐ)你
恃 (shì)凭;依靠 语 (yù)告诉
吾 (wú)我
犹 (yóu)还;尚且
做 天下事 那么
也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学问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四川省 的 边境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告诉子何恃而往?”
“你凭着什么去?”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我 水瓶 器具 够了
租用 船
还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吗
到了
难道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
能到,而穷和尚却到了。人们要有志向,难道还 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