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说课比赛一等详细讲稿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与定位、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阐述,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背景、地位及作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前面又学习了“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统计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概率提供了便利。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等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抛掷硬币试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同时体现了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频率去估计概率,也不知道随机事

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2、高一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高;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根据以上分析,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是:

三、目标与定位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⑵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动手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⑵在试验、探究和讨论过程中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技能,培育学生团结协作探究、合作交流表达的团队意识。

4、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概率的定义以及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四、教法、学法分析

1、在教法上,为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根据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小组竞争的“动手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引导、反馈式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动手试验,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

感悟。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要求以及分层次的作业。同时,为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情景,提高课堂表现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在学法上,先学后教,以学生动手为中心,以探究、试验为主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设计五个教学基本流程,下面逐一说明: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狄青征讨侬智高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以说书形式评讲“狄青将军讨伐侬智高”的传说:抛到地上的100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这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

2、、巩固练习——进一步认识随机事件、频率:

2.1成果展示随机事件的相关概念

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直接让层次较低的学生说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的概念,展示预习成果,以便检验预习效果。

2.2深化认识讨论:在生活中,有许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

及随机事件.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实例吗?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总能想到一些奇特的例子,生动活泼,出人意料.这部分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学让生用发散思维举出生动、恰当的例子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擂台比赛”,看哪一个小组说的实例更多,更到位。

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下面我出示本节课第一个例题,以便加深理解、巩固强化:

2.3巩固强化 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这八个小问题,可以鼓励各小组相同层次的同学们轮流回答,强化概念生成。

2.4回顾复习 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

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n

n A f A n

)(为事A 出现的频率. 由于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之前学生有所涉及,在这里我做了与教材不同的处理:在抛币试验之前,先复习频数以及频率的概念,然后直接用频数和频率的知识来理解和阐述下面的试验,为理解概率概念及“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创造条件。

2.5提出问题: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频率的取值范围?

3、师生合作,共探新知——抛掷硬币试验:

◆试验步骤:

第一步,个人试验,收集数据:全班六个学习小组,每小组九人,每人试验10次;

第二步,小组统计,上报数据:每小组轮流将试验结果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第三步,数据汇总,统计“正面朝上”次数的频数及频率;(在表格制作方面,因为学生试验的次数有限,为了让试验结果更加合理,我也作了与教材不同的处理:频数累加。)

第四步,对比研究,探讨“正面朝上”的规律性.

①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

②抛掷相同次数的硬币,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提问:如果再做一次试验,试验结果还会是这样吗?(不会,具有随机性)

◆引出概率的概念: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

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分组试验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不能忽略,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必须把试验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同学们亲历抛掷硬币的随机过程,正如美国华盛顿博物馆墙上的格言: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和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荀子所说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唯有如此,才能建构起正确的随机观,才能辩证的理解随机性中的规律性.试验环节的要点:

第一,试验不能拖沓,每位同学必须参与其中,而且要确保抛掷硬币的随机性;

第二,必须能自主归纳出抛掷硬币试验中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高效完成试验,我采用的方法是小组竞争:组员试验,小组长完成数据统计并上报,然后由各小组主动完成规律总结.

通过以上的试验以及思考、讨论,让小组长正确总结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

思考:事件A的概率P(A)的范围?频率与概率有何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