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有效性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风险控制和运营效率而
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方法、流程、控制措施和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安
全和信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就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1. 内部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一套完
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过程,减少管理各个环节的漏洞和风险。

2. 硬件设施:企业的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些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人员素质:企业的员工素质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员工的素质不高,容易造成控制失效。

4. 内部程序:企业内部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控制保障机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
结果来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第三方评估:企业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来评估自身的内部控制有效性。

这种评估
方法可以使企业获得专业的评估结果,但评估费用相对较高。

4. 外部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外部审计来评估。

外部审计可以对
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审计,评估的结果比较全面和客观。

总之,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应该建立一
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并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和改进自身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以保证企业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安全、财务报表准确性和法律合规性所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程序。

它包括组织结构、授权程序、审计程序、检验程序、运营程序等方面,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有多种途径,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自评、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改善内部控制的问题,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防范和控制风险,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资产安全和法律合规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要体现在能够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通过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确保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战略和目标进行经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资产安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包括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

在内部控制的范围内,企业要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避免资产被挪用、浪费或滥用,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

3. 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不仅能够记录和报告财务交易,还要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法律合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并评估风险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内部控制自评内部控制自评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另一种方法,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自评活动,能够让企业自身深入了解自己的内部控制情况,识别和解决内部控制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8篇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8篇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8篇第1篇示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准确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制度和程序。

它通过规范企业活动、降低风险、促使员工依规操作,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吸引投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控制环境评价: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层的诚信度、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等。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的诚信度息息相关,只有管理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才能建立起一个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2. 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人员风险等。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价,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 控制活动评价:控制活动是指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设立的程序和制度。

企业应对现有的控制活动进行评估,包括财务内部控制、运营内部控制、合规性内部控制等,确保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4. 信息与沟通评价:信息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良好的沟通机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应畅通无阻,确保信息的顺畅传递。

5. 监督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是持续改进的基础。

企业应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1. 自评: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自评的方式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制定评估标准和流程,对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查自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外部评价: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可以提供客观的、独立的评价意见,帮助企业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门之一,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浅析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浅析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浅析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详细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一、内部控制内涵所谓内部控制,从静态角度讲,就是指企业为了确保会计信息可靠、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经营效率提高,以及各种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而制定的各种控制措施、程序和方法。

从动态角度讲,就是指上述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的执行,以及实现会计信息可靠、企业资产安全、经营效率提高、有关法规得以执行等管理目标的过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超过合理保证水平的一种综合评价过程。

如果保证水平处于有效内部控制区间内,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反之,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保证。

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设计和运行有效两部分。

内部控制派生于企业的目标。

所以,从本源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有效性不同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证,其变动范围应当是从0到100%,如图1所示。

一般情况下,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在不同的有效性水平上,同样,某一特定内部控制系统在不同时点的运行可能也不同。

尽管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其有效性却是该过程在某一时点的状态或情形(COSO,1992)。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评价内部控制在某一时点的有效性,还是某一时期的有效性?对一项具体的控制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系统,而整体系统的有效性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评价某一个时点的有效性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为相关目标乃至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相关目标的实现都存在一个过程,都与一定的期间相对应。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要素等。

2.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订、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要素。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资源、提高效率和管理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实现发展目标和维护声誉。

然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何评估却是一个挑战。

下面将浅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问题。

1. 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规章制度、组织和流程等方面管理风险,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信和避免遭受重大损失的一系列策略、方法和措施。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授权程序、风险进行评估、监控机制等方面。

2. 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达到的目标,包括资产保护、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规性和效率。

为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合规性:企业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否遵循法律法规,符合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是否包含了足够的内控要求。

(2)有效性:企业是否采用了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例如会计记录和报表编制、资金管理、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是否起到了预防和纠正的作用。

(3)有效率性: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

(4)透明度: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透明,是否能够向外部披露,是否能够让有关方面了解企业的风险控制策略,以及是否有一个有效的纠错和改进机制。

3.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现代企业要想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这种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目标、规避风险、减少虚假报告和欺诈行为,同时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同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还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减少成本并提高收益。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层级分明的职责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每一个员工均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企业需要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和程序,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证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证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证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整体运行的有效性及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准确可靠,防范和发现风险,保护企业资产和资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证分析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系统,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机制等要素。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及时性,保护企业资产和资源,防范和管理风险,推动企业有效的经营。

(1)全面性: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全面的系统,包括各项控制措施和环节,覆盖财务和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2)合规性:内部控制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可靠。

(3)及时性:内部控制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企业的运行高效和持续发展。

(1)保障企业资产和资源的安全。

(2)降低风险,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财务报告准确性:通过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分析等方法,评估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准确。

(2)风险管理效果:通过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评估,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效果。

(3)业务经营效率:通过成本控制、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评估企业的经营效率。

2. 实证分析方法(1)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分析其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其影响。

(2)问卷调查: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看法。

(1)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内部沟通不畅等方面。

(2)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财务报告准确性有显著的影响,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披露的可靠性。

(3)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差异。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来保护企业资产、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内部运营的效率与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全面性:企业内部控制应该覆盖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和活动,确保每个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2.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3.风险导向: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4.灵活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保持适应性。

1.问卷调查法:通过向企业员工、管理层、外部合作方等相关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评价,从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内部审计法:通过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比较分析法: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行业内其他企业或同类型企业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达到行业水平,并找出不足之处。

4.风险评估法: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投资风险等,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对这些风险的控制效果。

5.专家评估法:邀请专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专家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从多个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内部控制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每一天有新企业诞生,也可能有企业破产。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讲求可持续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企业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而规范与加强内部控制是其必然的方法与途径。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企业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促进企业的持久经营与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界定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通过设计与执行活动而达到的内控目标,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内控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而得出的结论。

内部控制有效性表达了人们的主观需求与愿望以及其满足与实现的程度,通常情况下,其包含有两个层次:设计有效性与执行有效性。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不尽规范完整。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还没有健全与完善好自身的内控制度,企业往往习惯于事后控制,只有当问题真正显现出来时才开始考虑如何去补救,事后反馈也不尽到位,没有实现完善的事前与事中控制,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对内控执行的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的贯彻与执行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部分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意识较为薄弱,只是将内控工作停留在企业表面,没有发挥出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导致企业员工也对内控工作缺乏热情与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内控作用的发挥。

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估。

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不尽到位,部分领导觉得内控等同于企业管理,没有搞清楚内部控制的真正含义,这种认识与观念上的不清晰就会阻碍企业内控作用的发挥。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企业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并不能真正取代企业管理。

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的对策与措施内控设计有效性的提升强化理论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和资源,预防、发现和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财务报告可靠性原则、固有风险原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原则、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协同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内部控制的要素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纽带,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保证。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企业的资产和资源,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法合规地进行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只有达到了这些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得以体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持续性的监督和改进。

企业应当不断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和修订,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分析1.内部控制自评价内部控制自评价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优化评估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

这种评估方式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确保优化评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内部控制成熟度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引言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的稳定发展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评价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风险,并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规范经营行为,通过内部组织、制度和措施对企业活动进行全面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它包括组织结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监督等方面内容。

2.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并确保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还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诚信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外部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挑战尽管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重大,但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员问题,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执行程度可能不一致,员工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其次是技术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也增加,因此内部控制要与技术变革保持同步。

此外,企业规模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也会对内部控制提出挑战。

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1. 内部控制自评内部控制自评是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进行的自我评估活动。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问题清单、流程审核和风险管理工具等方式,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期评估。

自评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独立的、客观的评价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查的过程。

通过内部审计,企业可以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内部控制的流程和制度。

内部审计通常由专业的审计师进行,他们通过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查的过程。

外部审计师是通过审核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的合规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证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证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证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依据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业务需求,通过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内部监督等手段,建立并运行的保证企业管理活动正常进行、风险受控、业务合规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风险得到合理管理,业务操作合规可靠,资产得到保护,提高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系统的、恰当的控制措施能够确保企业运作的目标实现,并有效预防和降低风险。

其核心目标是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保障企业利益和各方利益的安全。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确保企业运作过程中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它能够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类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2. 资产保护:企业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包括物质资产和无形资产。

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确保资产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止资产的浪费、损失和盗窃等情况的发生。

3. 业务合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各类业务操作的合规性,确保企业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约定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各项规定下进行运作。

通过建立并持续改进业务流程和各项规范,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避免任何违反合规规定的行为。

4. 财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遵循财务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增强财务信息的信任度和市场价值。

为了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影响。

具体的实证分析方法包括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回归分析、案例研究等。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性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和可靠、财产安全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种管理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监控。

本文将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和可靠、合法合规地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 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该涵盖企业的所有相关业务和风险,并且各个环节之间应该相互配合,确保企业全面有效的管理。

2. 可靠性: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风险,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3. 及时性:企业内部控制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和问题,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和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4. 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应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企业合法合规地经营。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可以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1. 自评与外部审计自评与外部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自评是企业内部自行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包括自评问卷、自评报告等形式,通过内部人员的自我检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外部审计是由专业的审计师团队进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手段全面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与访谈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征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了解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访谈是指通过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相关认识和理解,评价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制度和方法。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防止欺诈行为,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经营者信心。

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目标的达成程度。

通过比较实际操作与规定流程的一致性,以及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估内部控制对于达成经营目标的作用。

2. 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评估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风险的控制程度。

通过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评估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合乎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评估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的保护作用。

5. 合规性的评估。

评估企业是否合规经营,包括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方面的合规,从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1. 访谈法。

通过与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内控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和执行情况,从而评估其有效性。

2. 文件检查法。

通过查阅企业的内部控制文件、制度和规范,了解其编制和执行情况,从而评估其有效性。

3. 抽样调查法。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内控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从而评估其有效性。

4. 独立审计法。

通过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5. 绩效评价法。

通过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包括财务表现、市场表现和社会责任表现等,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目标的达成程度、资源的有效利用、风险的控制程度、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等方面来评估。

评价方法既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是定量分析,可以采用访谈法、文件检查法、抽样调查法、独立审计法和绩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商业活动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通过规定和实施各项制度、措施和程序,以使企业在合法、合规、高效和经济的前提下有序进行经营活动。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和减少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公司治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保护企业利益。

2. 资产保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免受损失和浪费。

内部控制规定了企业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保管方式,包括设立审批程序、确认资产清单、定期进行资产盘点等,有效减少了资产流失和资产损坏的风险。

3.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通过建立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审核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报告中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确保报表的真实可靠。

4. 业务流程的高效性: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和优化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建立合理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规范和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操作的错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1. 自我评价:企业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该方法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标准和指标,进行自查自纠。

2. 外部评价:企业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该方法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供客观、中立的评价结果,有助于企业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3. 内部审计: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聘请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可以深入了解和评估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外部监管: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可能会有相关监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为达到经济目标所建立的一套保障措施,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降低风险,增强竞争力,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其有效性评价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内部控制的要素企业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五大要素。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层的诚信度和道德风险、员工的激励机制以及管理人员的态度。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评估和识别,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了降低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授权程序、审计、内部审查等;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流通,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等;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等。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具体而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内部控制必须是合理的,即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业务风险和财务信息造假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必须是完整的,即企业内部控制应该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确保企业能够全面识别和控制各类风险。

内部控制必须是有效的,即企业应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监督评价等手段,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经营绩效和规避各类风险。

内部控制自评价是指企业自主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自评价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明确自评的目标和范围;对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识别并记录内部控制的弱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对改进计划进行跟踪和监督,并及时调整。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判方法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的规模不息扩大和跨国经营的进步,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生存和进步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有效管理风险和确保运作效率而建立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它包括一系列管理活动、制度、规范和程序,以便能合理地实现企业目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合理使用资产、保障经济效益以及遵守各类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润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评价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1 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风险管理。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可以提前预防潜在的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资产保护企业内部控制还包括资产保护。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的资产免受盗窃、损坏和浪费。

这包括对重要资产的保险、监控和保管,以及对员工和外部人员的资产管理和监督。

通过建立健全的资产保护机制,企业可以降低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

1.3 财务报告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还包括财务报告准确性。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机制,企业可以确保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这包括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以及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审计。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可以防范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1.4 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还包括合规性。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遵守各类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包括公司治理法规、会计法规、税收法规和劳动法规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合规性机制,企业可以确保自身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避免法律风险和法律责任,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COSO框架COSO是美国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架构委员会的缩写,是国际公认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

该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定义为一个过程,以提供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合理保证。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预防和发现欺诈行为,保护资产,促进经营效率和效益所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程序和措施。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增加财务透明度,增强企业治理和管理的可持续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遵守从业守则和企业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进行。

2.可靠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企业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3.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4.运营效率: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确保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5.信息和沟通: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确保信息的畅通和有效传递,确保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做出决策。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确定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然后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流程评价法流程评价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流程,确保其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需求。

3.自评和外部审计法企业可以通过自评和外部审计的方法评价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随着企业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准确把握企业的运营状况,规避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和提供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规模,不应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2. 目标导向: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确保企业能够按照规划执行。

3. 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执行,员工能够理解并严格遵守。

4. 及时性:内部控制必须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并且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确保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5. 对策性:内部控制应当拥有有效的对策措施,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应对。

为了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运用一些评价方法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评价、风险自评、控制自评和审计评价等。

1.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由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员工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短板和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2. 风险自评风险自评是企业管理层自行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管理层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时进行控制和预防。

3. 控制自评控制自评是企业内部控制主管部门自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机制,是保护企业利益和资产的重要手段。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为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 有效性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以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2.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执行情况和效果。

具体包括:内部控制目标的确立是否清晰明确;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是否到位;内部控制措施的效果是否显著。

3.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性: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降低经营风险;(2)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3)保障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增强各方对企业的信心;(4)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1. 内部控制自评价: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评价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节省成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但由于自评存在着主观性和局限性,因此需要结合外部评价来进行验证。

2. 外部评价:企业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以求得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

外部评价通常包括审计、评估和咨询等形式。

外部评价的优点在于客观性强、专业性强,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 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企业可以根据COSO(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COSO ERM(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等专业内部控制评价框架,系统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基于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本文通过对三家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从控股(制衡) 股东性质、股权制衡效果等角度剖析了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非国有制衡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状态,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仅微弱地优于无制衡股东的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状态,且两者并不明显。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酒类公司
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1)
(一)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1)
(二)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1)
二、案例介绍 (2)
(一)公司背景 (2)
(二)股权制衡关系 (2)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股权制衡的解释 (3)
三、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内部控制作为降低交易费用和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为相关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及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影响公司治理(陈汉文、张宜霞,2008)。

2008年,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根据五部委制定的实施时间表,《配套指引》从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议题研究也正在我国蓬勃兴起。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依据 La Porta et al.( 2002)的界定,制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0%,因为持股比例在5%-10%之间的制衡股东具有一定的监督动机和能力,但制衡控股股东的作用比较小,除非还存在持股比例在10%以上的制衡股东。

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且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二)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考察,国内学者张颖、郑洪涛(2010)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结果,发现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企业文化会对其有所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是三个重要的因素。

吴益兵等(2009)认为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是规模、盈利能力、经营活动的复杂状况及企业的成长性,而在控制这些因素基础上,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指标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股权过于集中将弱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后果的考察,国内学者张川等(2009)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和实施对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作用;杨玉凤等(2010)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对隐性代理成本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果的考察,张龙平等(2010)认为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林斌、饶静(2009)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是为了向市
场传递真实价值信号。

二、案例介绍
(一)公司背景
五粮液、泸州老窖、重庆啤酒三家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通过审批制上市,其企业文化、地域分布及政经环境相似,都是川蜀当地老牌、知名的优质酒类公司企业。

三家公司如此相近的基本情况也为本文奠定了很好的研究起点(见表1)。

表1 公司基本信息
(二)股权制衡关系
三家酿酒上市公司均系地方国资委(公司)控制,机构投资者虽有介入,但都没有达到股权制衡的持股比例,控制力有限且外部治理作用相近。

五粮液是股权高度集中( 不存在制衡股东) ; 泸州老窖是当地政府推进“政企分开”的一种尝试,体现的是股权相对分散,但仍是国有制衡、绝对控制的模式;重庆啤酒从成立初即引进外资( 国外啤酒公司) ,走相对分散且非国有股东制衡下的国有控股模式。

(见表2)。

表2 公司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一览表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股权制衡的解释
三家酿酒上市公司均系地方国资委(公司) 控制,从三个集中度制衡指标(CR 指数、Herfindahl指数、Z指数) 来看,受到泸州老窖2009年与重庆啤酒2010年股权转让影响,第一大股东有所下降,但其余集中度指标没有实质上变化,体
现的是国有控股的本质未变,前三大股东集中度态势不变,但是这一改变使得五粮液、泸州老窖、重庆啤酒处于股权高度集中、股权相对分散(国有制衡)和相对分散(非国有股东制衡)三种模式,体现了同质控股股东与异质制衡股东性质的案例样本(见表3)。

表3 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制衡关系)
从表4可以发现,无论是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果反应(如重大关联交易、诉讼违规处罚事项),还是基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鉴证报告的披露,重庆啤酒的内部控制都是最优的,其内控制度设计是有效的。

而五粮液与泸州老窖在内部控制诸多方面相似,如两家均未单独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均单独披露并较上年有所改进(从改善到合规,从无重大缺陷到基本成
型),均存在着重大关联交易; 两家的区别主要在于五粮液一直被多个诉讼违规缠绕,而泸州老窖仅有一项诉讼且一审胜诉,对方申请再审受理中。

从2008-2010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来看,重庆啤酒第一位。

以此推断内部控制有效性,我认为顺序应以重庆啤酒为首,其次是泸州老窖、五粮液。

从以上情况结合三家公司的股权结构而言:在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我认为从股权制衡动机来判断优于股权制衡能力,即非国有制衡最优、国有制衡略优于高度集中。

三、结束语
由于中国法律体系、产权保护以及司法执行等正式制度要素的不完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股权结构。

为达到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国有上市公司应考虑引进股权制衡机制,尤其是非国有(民营或外资) 股权,以维护投资者利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最后,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的工具,可以对企业微观行为与决策(诸如资本投资、债务契约、会计盈余等) 产生影响,而本文仅从一个行业三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得到一些参考性建议,不免存在着不足。

未来还需要分行业进行实证研究以探讨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和设计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涂国前,刘峰.制衡股东性质与制衡效果.管理世界[J],2010,(11),132~14
2.
2.贺建刚,魏明海,刘峰.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五粮液案例研究.管理世界[J],2008,(10),141~150.
3.贺建刚,孙铮,李增泉.难以抑制的控股股东行为:理论解释与案例分析.会计研究[J],2010,(3),20~27.
4.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J],2009,(2),45~52.
5.林钟高,徐虹,唐亮.股权结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来
自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经论丛[J],2009,(1),68~74.
6.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J],2008,(3),48~54.
7.魏明海,程敏英,郑国坚.从股权结构到股东关系.会计研究[J],2011,(1),60~67.
8.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审计研究[J],2009,(6),79~86.
9.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审计研究[J],2010,(1),75~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