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地下害虫识别要点与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园林病虫害防治_5园林害虫防治_地下害虫资料

园林病虫害防治_5园林害虫防治_地下害虫资料
• 2.生物防治。蛴螬乳状菌能感染十多种蛴螬,可将病虫包装处理后,用来防治蛴
螬。蛴螬的其它天敌也很多,如各种益鸟、青蛙等,可以保护利用。
• 3.药剂防治。 • (1)药剂处理土壤。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 200~250g,加水10倍,喷于
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 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或5%辛硫磷颗粒剂, 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m22.5~3kg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 其它地下害虫。
蚕、黑地蚕。异名 Noctua ypsilon。分布在 全国各地。
• 寄主 各种蔬菜及农作物幼苗。 • 为害特点 幼虫将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
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 甚至毁种。
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深褐色,
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 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后 翅灰色无斑纹。卵长0.5mm,半球形,表面具 纵横隆纹,初产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 前灰黑色。幼虫体长37—47mm,灰黑色,体表 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 纵带。蛹长18—23mm,赤褐色,有光泽,第5— 7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臀棘为短刺1 对。
防治难度大。
(一)蛴 螬
•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金龟甲按其食
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植食性种类 中以鳃金龟科和丽金龟科的一些种类,发生普遍为害 最重。
• 寄主 植食性蛴螬大多食性极杂,同一种蛴螬常可为害
双子叶和单子叶粮食作物、多种蔬菜、油料、芋、棉、 牧草以及花卉和果、林等播下的种子及幼苗。

林木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林木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磷乳油1 000倍液;也可用50%锌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浇苗间及根际附近的土壤
蛴螬(金龟甲幼虫)
【为害情况】
金龟甲幼虫(蛴 螬)取食植物根茎,成 虫食叶
【形态特征】 图

(三)生活习性
1年1代,以成、幼虫在土中越冬。1、 2 龄幼虫多出现在7、8月份,9月份后大部 分为3龄幼虫,幼虫一般在清晨和黄昏爬到 表层为害。5-6月上旬化蛹。
地老虎类(地蚕)
(一)为害情况 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咬断苗部,
并把苗拖入穴中取食,造成缺苗断垄。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23mm,前翅有肾形、
锲形、形纹,后翅灰白色,无斑纹。 幼虫:圆筒形,体长30-40mm ,黑褐
色,每体节上有2对毛片,前小后大,腹末有 一对深褐色纹
蛹:深褐色,尾棘2根 卵:扁圆形,暗色
食性:(特殊) (四)土栖白蚁主巢寻找方法(4-6月) 1、分飞孔突。 2、鸡丛菌。 3、蚁路。 (五)控制技术 1、消灭蚁巢 人工挖巢(目的:擒捉蚁王、蚁后,消灭蚁患);熏 烟灭蚁(主道);灌泥浆灭蚁(水泥)。
2、灭蚁灵喷杀 (1)对于找到其活动场所。 (2)找不到其活动场所: 挖诱杀坑(40×30cm),桉树皮+洗米水+盖松土 (一星期后检查)主巢长炭棒菌、鹿角菌即可。 3、灯光诱杀有翅蚁(4-6月) 4、苗期受害可用药剂淋根或土壤处理
地下(根部及苗圃)害虫防治
• 地下害虫的常见类群及危害发生特点:
• 地下害虫的危害发生特点:
• 1、潜入地下,营隐蔽生活。 • 2、多夜间活动危害,咬食根茎或叶、梢。 • 3、受土壤特性影响较大,在土层中的分布
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地下害虫主要类群及其控制技术类害虫以成 虫、若虫咬食根部及地面幼苗茎,也常食播下 的种子,在土中做虫道,使幼苗根与土分离, 造成苗枯死。我国南北方均可发生,南方种类 为东方(非洲)蝼蛄,北方种类为华北蝼蛄。 • 主要形态识别特征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茎及其它部位的一类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等。

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都以幼虫危害。

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使幼苗生长不良。

由于它们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如果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一、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1、蝼蛄蝼蛄为直翅目,蝼蛄科。

俗称土狗子。

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开掘隧道,咬食幼苗根和茎,使幼苗干枯死亡,食性杂,能危害多种园林植物,也是危害草坪的主要害虫。

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

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虚土堆。

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为害高峰期。

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

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

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

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特别在高温、高湿、闷热、雨后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

早春或晚秋因气候凉爽,仅在表土层活动,不到地面上,在炎热的中午常潜至深土层。

蝼蛄具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未腐熟的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

成、若虫均喜松软潮湿的壤土或沙壤土,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潜入深层土中。

2、蛴螬蛴螬是鞘翅目金龟子总科幼虫的总称,体白色,呈“C”状,俗称土蚕。

植食性蛴螬专门取食园林植物根茎部,引起植株萎蔫而死,它也是危害草坪的主要害虫。

蛴螬一年发生一代,终生栖居土中,以幼虫越冬,一般土温在17℃以上,蛴螬开始活动,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时,为害最盛。

盛夏地温太高,蛴螬的活动量稍减,中秋前后又是一个为害高峰。

当日均气温低于12℃时,蛴螬的活动下移,随着气温不断降低,蛴螬开始冬眠。

因此蛴螬对苗圃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60XIANGCUN KEJI 2019年5月(中)园林植物地下害虫及其防治措施孙萍(漯河市园林绿化养护中心,河南漯河462000)[摘要]本文对危害园林植物的地下害虫的危害特点以及常见的地下害虫种类进行简要描述,提出了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为高效防治园林植物地下害虫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下害虫;园林植物;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14-60-2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及危害情况比较严重。

对园林植物危害性比较大的地下害虫种类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以及蟋蟀等,分布范围比较广、食性比较杂,对园林植物危害严重,而且其生活比较隐蔽并会混合发生,若不及时进行防治,会出现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死亡。

1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特点一是生活比较隐蔽,除成虫期裸露生活外,幼虫期大部分都生活在土壤中,特别是蛴螬等,在危害初期很难被发现,一旦发现比较明显的被害征兆,表明已经失去对其防治的有利时机。

二是危害后果比较严重,能为害植物的根系,严重的导致植物死亡,一旦植株受到侵害,植株将难以恢复原有生机。

三是防治困难,普通的喷雾接触不到虫体,需要采取浇灌防治措施才能接触到虫体产生防治效果。

2园林植物主要地下害虫的种类2.1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类幼虫的一种统称,分布比较广,对植株的危害比较严重。

幼虫蛴螬基本在地下活动,与土壤中的温湿度联系紧密。

在13~18℃的环境中活动最旺盛,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气。

蛴螬为害花卉幼苗的根茎部,会使植株枯萎死亡。

蛴螬比较适生于中性或者微酸性的土壤环境,对于未腐熟的粪肥具有一定的趋性,白天可以藏在土中,20:00—21:00取食,春秋季节在表土的活动比较强[1]。

2.2蝼蛄蝼蛄类为直翅目蝼蛄科害虫,触角短于身体,前足主要为开掘足,以成虫、若虫为害植物幼苗的根部及幼茎。

蝼蛄大多发生在黏砂壤、比较湿润、松软的土壤中。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总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近期也是地下害虫危害的季节,特别在草坪上,造成局部枯黄干枯,苗木特别是小苗突然干枯死亡。

我们总结了一下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希望能给园林养护工作者一定的借鉴。

地下害虫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的地下和地上部分,主要包括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等。

一、蝼蛄类: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地狗、拉拉蛄等。

常见的有两种: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

食性杂,主要以成虫、若虫食害植物幼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

同时成虫、若虫在表土层活动,钻蛀坑道,造成幼苗根土分离,干枯死亡,清晨在苗圃床面上可见大量不规则隧道,虚土隆起。

发生规律:华北蝼蛄3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

翌年,越冬成虫3~4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产卵结束。

卵多产于轻盐碱地,黏土、壤土、重盐碱地较少。

若虫达13龄。

东方蝼蛄在南方1年完成1代,在北方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6龄若虫越冬,来年3月下旬开始上升至表土活动。

4、5月为活动盛期,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

产卵前先在腐殖质较多或为腐熟的厩肥土下筑卵室产卵其中。

10月下旬以后开始越冬。

昼伏夜出,具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

蝼蛄类的防治措施:(1)灯光诱杀成虫,晚上7~10时点灯。

(2)毒饵诱杀。

用八方地猛1千克拌入50千克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饵料(麦麸、米糠等)中作毒饵,傍晚均匀撒于地里。

(3)也可使用三彪灌根,攻牛整体喷雾的方法来防治。

二、蛴螬类: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通称,常见的有小青花金龟子、白星金龟子、苹毛金龟子、黑绒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

蛴螬在土中咬断幼苗的根茎,常造成幼苗枯死,缺苗断垄,且伤口容易遭受病菌侵入。

成虫主要为害各种作物和果树、林木以及花卉新梢嫩叶、花穗和幼果,造成孔洞、缺刻或落花落果1、小青花金龟子:1年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

完整版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完整版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完整版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识别和防治措施,这些园林植物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叶片疮痂病叶片疮痂病是园林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的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叶片上的斑点会不断扩大,最终导致整个植物的凋谢。

为了防治叶片疮痂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及时清除病叶:发现叶片上出现斑点时,应立即将病叶清除,以防其传播到其他叶片。

2. 喷洒杀菌剂:可以使用一些杀菌剂,如硫酸铜溶液,对叶片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

二、蚜虫蚜虫是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之一。

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繁殖迅速。

当植物被大量的蚜虫侵袭时,会导致植物的生长迟缓,叶片枯黄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蚜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植物养护:保持植物的健康状态,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 利用生物防治:引入一些天敌,如瓢虫、寄蝇等,吃掉蚜虫,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三、白粉病白粉病是园林植物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

它的主要症状是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和孢子堆。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植物的叶片会逐渐枯黄、凋谢。

为了防治白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及时疏枝通风:保持植物的透气性,降低病菌的滋生条件。

2. 喷洒杀菌剂:可以使用一些特效杀菌剂,如拜尔敏溶液,对植物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

四、蜘蛛螨蜘蛛螨是园林植物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会在植物叶片上结网,并以植物的汁液为食。

当受到蜘蛛螨侵袭的植物,叶片会逐渐枯黄,甚至出现褪色。

为了防治蜘蛛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清除枯黄叶片:定期清除植物上的枯黄叶片,以减少蜘蛛螨的滋生地。

2. 喷洒杀虫剂:可使用一些杀螨剂,如敌百虫,对叶片进行喷洒,以控制蜘蛛螨的数量。

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防治

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防治

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防治它们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若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一、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1.蝼蛄俗称“土狗子”,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开掘隧道,咬食幼苗根和茎,使幼苗干枯死亡。

食性杂,能危害多种园林植物。

蝼蛄分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台湾蝼蛄、普通蝼蛄等几种,是危害草坪等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也是对高尔夫球场果岭草坪危害最大又最难防治的地下害虫。

它具有一对非常有力呈锯齿状的开掘足,在地下来回切割草和根茎并往前爬行,拱出条条隧道,所过之处,根茎全被切断,轻则降低草坪质量,重则造成大片草坪死亡。

华北蝼蛄是华北地区草坪和苗圃内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其成虫体长42厘米左右,茶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有尾须两根,前胸中央有一个心脏形暗红色斑点,以成虫和幼虫咬食幼苗的根和嫩茎,并在床面上钻隧道,造成缺苗现象。

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深度为地下水位以上和冻土层以下。

3月下旬至4月上旬,蝼蛄逐渐苏醒,随着地温升高,蝼蛄开始活动,当平均气温达到11.5℃左右时,开始出现蝼蛄拱出的虚土隧道。

日平均气温达18℃左右时,危害猖獗。

在酷暑时,蝼蛄潜入土中越夏,只是在新播种地稍有危害。

8月底至10月初,又是一个危害高峰,10月中旬后,陆续入土越冬。

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点活动最旺盛,多在表土层或地下活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最频繁。

刚孵出的幼虫喜群集、怕风、怕光、怕水。

非洲蝼蛄孵化后群集时间为3-6天,华北蝼蛄群集时间稍长,而台湾蝼蛄群集时间最长,达5-11天,以后分散潜入地中危害。

因此,在6-8月份如发现向下的洞中有虚土或杂草堵塞,往往是蝼蛄的卵室或幼虫的群集地,顺着洞下切取土,可找到蝼蛄的卵块或幼虫,或下挖可找到成虫。

蝼蛄喜欢在潮湿的地域中生活,对马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质特别感兴趣,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

2.蛴螬蛴螬是各种金龟子幼虫的总称,俗称“土蚕”。

园林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园林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园林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目 录
• 害虫概述 • 常见园林害虫识别 • 害虫防治原则与方法 • 常见园林害虫防治实例 •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与建议
01 害虫概述
害虫定义与分类
害虫定义
害虫是指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环境造 成负面影响,危害农作物、林木、花 卉等植物的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害虫分类
根据害虫的食性、危害部位及方式, 可将其分为咀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 口器害虫、钻蛀性害虫和地下害虫等 几大类。
红蜘蛛等螨类防治
螨类危害
红蜘蛛等螨类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们 以植物汁液为食,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脱落等 症状。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螨、瓢虫等控制螨类数量。
化学防治
在螨类发生初期,可选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喷 雾防治。
天牛等钻蛀性害虫防治
钻蛀性害虫危害
天牛等钻蛀性害虫是园林植物上 的一类重要害虫,它们钻入植物 体内取食,导致植物枝干中空、 折断等症状。
昆虫信息素应用
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降低繁殖率。
生物农药使用
选择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
化学药剂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选择低毒、高效药剂
选用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污染小的低毒、高 效化学药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 机理的药剂,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安全用药
化学防治
03
在蚜虫发生初期,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蚧壳虫类防治
1 2
蚧壳虫危害
蚧壳虫是一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它们附着在植 物枝条和叶片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 衰弱、叶片发黄等症状。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识别要点及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识别要点及防治技术

h
3
(三)为害方式
1.地下为害型:蛴螬,金针虫。 2.夜盗地面为害型:地老虎,蟋蟀。 3.兼害型:蝼蛄。 4.季节地下型:如瘤蚜,绵蚜。
h
4
(四)特点
1.为害方式隐蔽,造成损失后才发现。
2.为害时间长。长达一个季节。
3.食性杂,情况复杂(成虫,幼虫为害
种类不同)
4.主要在作物苗期为害。(苗的耐害力
东方蝼蛄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趋湿性和趋厩肥习性,喜在 潮湿和较粘的土中产卵。此外,对香甜食物嗜食。
华北蝼蛄3年完成1代,若虫达13龄,于11月上旬以成虫及若虫 越冬。越冬成虫3-4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 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h
10
(2)种群动态
a. 冬眠,11月上-3月中旬,气温6.6℃以下。 b. 苏醒,3月底-4月上,气温6.6-10℃ c. 迁移阶段,4月中下 ,气温10-13℃。 d. 猖獗为害阶段,4月底-6月初,气温16-20℃(此期
差,为害块根,块茎,地下果。在时空密度上
都不易补偿)
5.在土壤中活动性强,蝼蛄活动亦能造
成为害(草坪田)。
h
5
一、蝼蛄类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地狗、拉拉蛄等。常见 的有东方蝼蛄、华北蝼蛄两种。 1.分布与危害: 东方蝼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但以南方为多。华北蝼蛄 分布于北方。蝼蛄食性很杂,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植物幼 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同时成虫、若虫常在表土层活 动,钻筑坑道,造成播种苗根土分离,干枯死亡,清晨在苗 圃床面上可见大量不规则隧道、虚土隆起。近几年来,危害 草坪也较严重。
h
6
蝼蛄成虫
h
7
东方蝼 蛄后足
华北蝼 蛄后足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三、鳞翅目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谢谢观看!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一、鞘翅目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2.金针虫类 金针虫类的成虫又称叩甲或叩头虫。常见的金针虫类
害虫有沟金针虫、细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针虫(见图4-24)、褐纹金针虫、 宽背金针虫、兴安金针虫和暗褐金针虫等。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一、鞘翅目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地下害 虫的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一、鞘翅目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1.蛴螬类 蛴螬又名白土蚕、核桃虫,是金龟甲的幼虫,成虫通
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蛴螬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蛴螬、 粪食性蛴螬和腐食性蛴螬3类。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一、鞘翅目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二、直翅目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蝼蛄类俗名拉拉蛄、土狗,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 蝼蛄科,全世界已知约50种,我国已知4种,即华北蝼蛄、 东方蝼蛄、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三、鳞翅目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地老虎类成虫是中型或大型的蛾,多数颜色深暗,体 粗壮,多毛;幼虫通常粗壮,少毛光滑,生活在土壤中, 取食植物的根、茎,是主要的地下害虫之一。

园林病虫害防治-5园林害虫防治-地下害虫

园林病虫害防治-5园林害虫防治-地下害虫

东方蝼蛄
生活习性
• 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 • 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虚土堆。5月
上旬一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为害高 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 6—7月为产卵盛期。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 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 越冬。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特别在 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早春或晚 秋因气候凉爽,仅在表土层活动,不到地面上,在炎热的 中午常潜至深土层。
蛴螬
小青花金龟
Oxycetonia jucunda Faldermann
生活习性
• 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
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 代。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 龟一年1代。
• 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 • 蛴螬终生栖生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
• 2.生物防治。蛴螬乳状菌能感染十多种蛴螬,可将病虫包装处理后,用来防治蛴
螬。蛴螬的其它天敌也很多,如各种益鸟、青蛙等,可以保护利用。
• 3.药剂防治。 • (1)药剂处理土壤。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 200~250g,加水10倍,喷于
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 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或5%辛硫磷颗粒剂, 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m22.5~3kg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 其它地下害虫。
华北蝼蛄
防治方法
• (1)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 (2)利用灯光诱杀。 • (3)当田间每m2有蝼蛄0.3—0.5头时,即为中等发生,

常见园林植物害虫极其防治措施

常见园林植物害虫极其防治措施
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的识别 及其防治技术
总述:
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其基本原理概括起来为“议 环境建设为中心,以综合治理为核心,科学发展健康园林, 实现对园林植物害虫的可持续控制”。现将几种常见害虫 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叙述如下,希望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文中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给予批评指 导。 本文所提到的园林植物害虫主要是以下几类: 1.介壳虫 2.地下害虫 3.软体动物
⑹喷雾。要掌握适当的施药时期,在若虫初孵阶段为防治 的最佳时期,使用一般的触杀剂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 前市场上已经有专门防治介壳虫的一些药剂,如:坪安— 狂杀蚧
狂杀蚧
狂杀蚧是三元复配特效杀蚧剂,英国进口,具有卓越 的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能快速渗入植物组织内,可以 透过叶面渗透到叶被杀死目标害虫,对刺吸式害虫蚧壳虫 有特效,并且兼治蚜虫、粉虱及鳞翅目害虫。具有强烈渗 透性,但不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全年施药一次便可达到长 期防除蚧壳虫的目的,且第二、三年蚧壳虫的发生率低。 防治蚧壳虫的成虫,用狂杀蚧800倍液或每升水加狂
生活习性
在土中垂直活动的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是 由于地下害虫对土温、土湿的敏感反应。冬、夏表土 层温湿度条件不适就向深层移动,春秋则由深层向表 土层上移,而这时一般正值作物的苗期阶段,从而为 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条件。
发生规律
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发生种类因地而异,一般以旱 作地区普遍发生,尤以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 最为重要,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一年有春 秋两个高峰期,当土壤温度达到10摄氏度以上时,蛴 螬等地下害虫开始上升到土表活动,危害草坪花木的 根部。因此在春秋两季随着温度的变化,要对地下害 虫进行及时观察,采取防治措施。地下害虫的为害方 式可分为3类:长期生活在土内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 昼伏夜出在近土面处为害;地上地下均可为害。

最新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最新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阿地力沙塔尔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一、刺吸式为害的害虫1.蚜虫类的识别及其防治●同翅目属蚜虫总科 Aphidiodea。

识别特征:小型多态昆虫,同种间有无翅和有翅型。

触角3-6节,有感觉器。

跗节2节,第1节很短。

腹部常有腹管,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板。

如有翅,则前翅比后翅大,前翅有翅痣。

蚜虫类的危害特点●危害嫩枝、幼芽、叶片及根部导致梢叶卷曲、变色或形成虫瘿或致煤污病,或传毒生物学特性主要种类主要种类主要种类蚜虫类的防治●在野外防治应在春秋季节等进行。

●一、结合园林树木修剪,冬季剪除有卵枝叶或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

●二、园林树木萌发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兼治螨、蚧。

●三、在夏季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避免天敌昆虫活动旺盛时期大面积喷化学药剂,有必要施药时要局部施药(如根埋、涂干、注射)或选择施用对天敌安全的药剂。

蚜虫类的天敌蚜虫类的防治●四、药剂防治:●叶片有蚜率在30%左右、开始出现有翅蚜时即需进行防治。

●防治时可选用下列药剂:●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水剂2000倍液、●20%安克力乳油1500~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5% 喹硫磷乳油600~1000倍液。

●此外还可以选用速灭杀丁、敌百威、灭蚜松等。

蚜虫类的防治●肥皂液:防治对象刺吸式、咀嚼式口器类昆虫及叶螨类。

●制作方法:150~300g固体洗衣粉加入10L温水,0.5L酒精,1汤勺食盐溶解均匀即可。

施用方法:每隔7天用药1次,连用2 ~ 3次。

●尿素合剂:防治对象(蚜虫、蚧、粉虱、红蜘蛛)●配方:尿素0.5Kg、洗衣粉0.15kg、水50Kg●风油精:(蚜虫、粉虱)风油精稀释600-800倍喷雾。

2.介壳虫类的识别及其防治●蚧属于同翅目蚧总科●识别特征:一般称为介壳虫,雌雄异形。

雄虫有1对膜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棍。

跗节1节。

10.1_鉴别及防治园林植物地下害虫

10.1_鉴别及防治园林植物地下害虫
项 目 十 园 林 植 物 害 虫 及 其 防 治
蝼蛄类
1、华北蝼蛄 识别特征:
成虫:体黄褐色,长36-55mm,腹部末端近圆筒形,前足胫节内侧
外缘弯曲,缺刻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棘1根或消失。
项 目 十 园 林 植 物 害 虫 及 其 防 治
蝼蛄类
1、华北蝼蛄 识别特征:
幼虫:体黄褐色,末端近圆筒形 卵:长2.4-2.8mm,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孵化前为暗灰色
项 目 十 园 林 植 物 害 虫 及 其 防 治
蝼蛄类
1、华北蝼蛄 发生规律:
3年完成1代,以成虫、若虫在60cm以下深层土壤中越冬。 3-4月,气温转暖(8℃以上)后开始活动 4-5月,气温在12℃以上进入危害期 6-7月,潜入土下15-20cm处,做土室产卵,1室50-80粒。雌虫每次
小地老虎
地老虎类
2、小地老虎 发生规律:
1年2-7代
项 目 十 园 林 植 物 害 虫 及 其 防 治
产卵 3-4月
孵化幼虫危害 4-5月
化蛹、羽化 产卵、孵化 。。。
羽化 迁飞
越冬 老熟幼虫、蛹、 成虫12月
迁飞 北方地区不能越冬
地老虎类
2、小地老虎 发生规律:
1年中以1代幼虫危害最大。 成虫羽化多在15:00-22:00,白天栖息在阴暗处或潜伏在土缝中、
项 目 十 园 林 植 物 害 虫 及 其 防 治
蛴螬类
2、黑绒鳃金龟 分布及危害:
广泛分布于各地 成虫取食各种植物叶片,形成缺刻、孔洞,幼虫危害多种植物根茎
及球茎。
项 目 十 园 林 植 物 害 虫 及 其 防 治
蛴螬类
2、黑绒鳃金龟 发生规律:1年1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盛期, 昼伏夜出,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对糖、醋、 蜜、酒等香、甜物质特别嗜好,故可设置糖液诱 杀。
成虫补充营养后3-4d交配产卵,卵散产 于杂草或土块上,1-2龄幼虫群集于幼苗顶心 嫩叶处昼夜取食,3龄后即分散危害。
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故在长江 流域因雨量充沛,常年土壤湿度大,而发生严 重。沙土地、重粘土地发生少,沙壤土、壤土、 粘壤土发生多。圃地周围杂草多亦有利其发生。
(6)专用药剂防治:目前市场上,专用放出地下害虫的药剂 层出不穷。这种药剂不仅剂型新颖,同时也满足了使用方 便和效果突出,深受用户信赖、好评。
科。其中以小地老虎 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下面以小地老虎为例说明。 1.分布与危害:分布比较普遍,其严重危害地区为 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各省,在北方分布在地势低洼、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小地老虎食性很杂,幼虫危 害寄主的幼苗,从地面截断植株或咬食未出土幼苗, 亦能咬食植物生长点,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4.防治措施: (1)清除杂草。杂草是小地老虎产卵的主要场所
及初龄幼虫的食料,春季细耕整地清除田边杂草, 可以消灭部分卵和幼虫。 (2)诱杀成虫 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杀幼虫。幼虫危害期,喷洒25%功夫乳
油 3000 - 5000 倍 液 、 40.7 % 乐 斯 本 乳 油 1000 -
2000倍液、30%佐罗纳乳油2000-3000倍液、25
卵半球形,表 面有纵横隆线。 初产时乳白色, 孵化前变灰褐 色。幼虫圆筒 形,老熟幼虫 体长41-50毫 米,黄褐色至 黑褐色,
3、生活习性: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1年发生2-7代。 在辽宁、甘肃、山西、内蒙古等省1年发生2-3代; 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1年发生3-4代;江 苏、四川等省1年发生4-5代;广东、广西、福建 等省1年发生6-7代。
2 .识别特征:成虫体长 10-23毫米,翅展42- 54毫米。翅暗褐色,前 翅前缘区黑褐色,基线 浅褐色,内横线双线黑 色波浪形,环纹黑色, 有一个圆灰环,肾状纹 黑色,其外侧有一明显 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 在亚缘线上侧有2个尖端 向内的楔形黑斑,三斑 相对,容易识别。后翅 灰白色。
小地老虎成虫
春播作物苗期,需要大量营养) e. 越夏产卵阶段,6月底-8月下,气温23℃以上。 f. 秋季为害阶段,9月上-11月上,气温13-20℃孵化数
量增加,大量增加营养,为害严重。
3、防治措施:
(1)施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可减少蝼蛄的 产卵。
(2)灯光诱杀成虫:特别在闷热天气、雨前的夜晚更有效。 可在19:00-22:00时点灯诱杀(对东方蝼蛄效果好)。
(二)类群:
1、总的种类:8目38科约390种(魏鸿均 尹文英 1999年)
2、主要类群:(1)蝼蛄类。(2)蛴螬类。(3) 金针虫类。(4)地老虎类。(5)白蚁类。 地下害虫在苗圃和一二年生的园林植物中,常常危害 幼苗、幼树根部或近地面部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龟子幼虫)、金针 虫,直翅目的蟋蟀、蝼蛄,等翅目的白蚁等。
东方蝼蛄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趋湿性和趋厩肥习性,喜在 潮湿和较粘的土中产卵。此外,对香甜食物嗜食。
华北蝼蛄3年完成1代,若虫达13龄,于11月上旬以成虫及若虫 越冬。越冬成虫3-4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 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2)种群动态
a. 冬眠,11月上-3月中旬,气温6.6℃以下。 b. 苏醒,3月底-4月上,气温6.6-10℃ c. 迁移阶段,4月中下 ,气温10-13℃。 d. 猖獗为害阶段,4月底-6月初,气温16-20℃(此期
(三)为害方式
1.地下为害型:蛴螬,金针虫。 2.夜盗地面为害型:地老虎,蟋蟀。 3.兼害型:蝼蛄。 4.季节地下型:如瘤蚜,绵蚜。
(四)特点

1.为害方式隐蔽,造成损失后才发现。

2.为害时间长。长达一个季节。

3.食性杂,情况复杂(成虫,幼虫为害
种类不同)

4.主要在作物苗期为害。(苗的耐害力
差,为害块根,块茎,地下果。在时空密度上
都不易补偿)

5.在土壤中活动性强,蝼蛄活动亦能造
成为害(草坪田)。
一、蝼蛄类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地狗、拉拉蛄等。常见 的有东方蝼蛄、华北蝼蛄两种。 1.分布与危害: 东方蝼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但以南方为多。华北蝼蛄 分布于北方。蝼蛄食性很杂,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植物幼 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同时成虫、若虫常在表土层活 动,钻筑坑道,造成播种苗根土分离,干枯死亡,清晨在苗 圃床面上可见大量不规则隧道、虚土隆起。近几年来,危害 草坪也较严重。
绿地地下害虫的最新防治药 剂及科学使用
一、概述
二、 蝼蛄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三、 蛴螬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四、 地老虎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五、 金针虫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六、 白蚁的发生与防治。
一、概述
(一)概念:地下害虫是指为害期间生活在地下, 为害作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 一类害虫。
蝼蛄成虫
东方蝼 蛄后足
华北蝼 蛄后足
左:东方蝼蛄,后足胫节 有刺3—4根; 右:华北蝼蛄,后足胫节 有刺1根。
2、发生规律:
(1)生活史
东方蝼蛄在南方1年完成1代,在北方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6 龄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4、5月为活动危 害盛期,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期。产卵 前先在腐殖质较多或未腐熟的厩肥土下筑土室产卵其中,6月 中旬为盛期,10月下旬以后开始越冬。
(3)鲜马粪或鲜草诱杀:在苗床的步道上每隔20m左右挖一 小土坑,将马粪、鲜草放入坑内,次日清晨捕杀,或施药 毒杀,效果很好。
(4)毒饵诱杀:用40.7%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0.5kg 拌入50kg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饵料(麦麸、米糠等)中作毒 饵,傍晚均匀撒于苗床上(效果很好)。
(5)灌药毒杀:在受害植株根际或苗床浇灌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