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

合集下载

颜真卿书风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

颜真卿书风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

颜真卿书风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书风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并且备受后世推崇。

颜真卿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书法教育。

他的父亲颜之推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颜真卿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并且在父亲的指导下不断努力。

这种早期的教育培养了颜真卿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为他后来形成独特的书风奠定了基础。

颜真卿受到了唐代文化的熏陶。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在这个时期出现。

颜真卿深入研究了唐代的书法作品,尤其是王羲之的作品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汲取了唐代书法的精髓,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还受到了他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经历的影响。

他性格豪爽、刚毅,对于书法有着强烈的追求和执着。

他在政治上经历了曲折的人生,被贬谪多次,这些经历使他的书法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激情,给人以震撼和感动。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作品以其雄浑有力的笔画和饱满的气势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承和模仿。

他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总的来说,颜真卿书风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他早期的教育、唐代文化的熏陶以及他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经历都对他的书法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独特书风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使得他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展示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和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与时代背景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与时代背景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与时代背景颜真卿(709年-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

他的书法风格奇特独特,影响深远,被后人视为书法艺术的典范。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一、时代背景:开元盛世的文化荣耀颜真卿的书法生活在唐代盛世的开元年间。

开元时期是中唐时期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进步,为唐代文化的兴盛和书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政治稳定、社会风气开放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为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的繁荣和成就奠定了基础。

二、书法成就:楷书与草书的完美结合颜真卿以“气骨雄浑,笔力雄健,骨法安详”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楷书和草书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颜勤礼碑》、《祭侄文稿》和《多宝塔碑》等。

颜真卿的楷书继承了王羲之和颜勤礼的传统风格,线条刚劲有力,气势宏伟,根据时代气象的要求,造就了唐代书法的辉煌。

颜真卿的草书则是他独创的风格,被誉为"颜体"。

颜体草书的字形奇特而独特,笔势奔放,起伏跌宕,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力量感和激情。

他的草书里富有浓烈的个性色彩,充满了他对时代荣光的豪情和对人生境遇的领悟。

三、书法与时代精神的契合颜真卿的书法风格与唐代盛世的开元年间相互交融,彰显了时代精神和文化风貌。

开元年间,盛世繁荣的政治氛围、壮丽豪情的艺术追求以及宏伟浩大的文化理想,都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通过笔触的力度、布局的形式、章法的安排,完美地表达了壮丽的开元时代和文化荣耀,同时也展示了自己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以优秀的书法作品见长,这不仅是对当时盛世背景的回应和发展,也是他个人才华和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不仅源于开元年间的政治繁荣和文化壮丽,更深深吸收了他对时代的感悟和对生活的领悟,展现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与多元。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存世楷书作品多,前后风格变化大,可分为早中
晚三个时期。

(中国书法简史)
一、早期作品1、颜真卿《郭虚已墓志》,约41岁书。

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
术作品。

有浅线界格,字体端庄工整,刻工十分精细。

《郭虚已墓志》碑额
颜真卿《多宝塔“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2、
碑》,44岁书。

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
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
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
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
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
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
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色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色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色颜真卿书法欣赏:颜真卿书法1颜真卿书法3颜真卿书法5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色: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

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

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

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

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

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

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

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

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

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

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

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

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

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

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筠卿,自号龙门山人,是唐代著
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擅长楷书,被誉为中国楷书的鼻祖。

颜真卿的楷书笔法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期的倣古、转向创新和成熟精进三个阶段。

颜真卿的笔法发展历程始于他年轻时的学习阶段。

他勤奋向上,尤其钻研唐代古人的碑刻,对王羲之、颜之推、柳公权等名家的作品进行模仿和临摹。

这一阶段的颜真卿笔法主要特点是力求准确、刚劲有力,但还欠缺个人的创新风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术造诣的提高,颜真卿开始逐渐转向创新。

他深入研究古人碑刻的笔法,并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更加注重笔尖的控制力,书法作品中的笔画更加流畅、有韵律感。

此时的颜真卿已经具备了浓烈的个人风格,被誉为“气韵生动、厚势雄浑”的代表。

颜真卿的楷书笔法在此后的成熟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精进。

他在此期间创作了著名的《祭侄文稿》、《祭汉文碑》等力作,将自己的楷书水平推向了巅峰。

他的笔法更加从容自信,既具有古人的智慧和大气,又赋予了新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笔画线条流畅、饱满,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

综上所述,颜真卿的楷书笔法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初期的倣古、转向创新和成熟精进三个阶段。

他通过模仿古人创作,不断研究和实践,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楷书作品积极参与了大量政治活动,充分展示了他的刚正不阿的个性和崇高的
志向。

颜真卿被誉为中国楷书的鼻祖,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深远,他的楷书笔法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宝库中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颜真卿字体的变化

颜真卿字体的变化

颜真卿字体的变化
颜真庆字体是中国书法中著名的楷书字体之一。

据考证,颜真庆字体的变化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晚唐时期,颜真庆的字体较为规整,沉稳大气,线条优美流畅,周正有力,略显拘谨,信筆勾勒出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力度和气势。

第二个时期是五代时期,颜真庆的字体逐渐变得轻盈灵动,书写风格更为开阔,格调独具匠心,笔画多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越加突显出颜真庆绝顶的书法技艺和艺术造诣。

第三个时期是北宋时期,颜真庆字体逐渐走向强烈的变革,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风格,即“颜体”。

颜体字体瘦长严肃,楷书的凝重和草书的奔放完美结合,浑厚老辣又不失柔和清逸,成为后世书法家向往和追求的典范。

可以说,颜真庆字体的变化既体现了时代的转换和历史的发展,也展示了一个杰出书法家不断探索、创新、进化的强烈意志和执着追求。

最新-探析颜真卿行书艺术风格成因 精品

最新-探析颜真卿行书艺术风格成因 精品

探析颜真卿行书艺术风格成因摘要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大家。

本文主要描述了其行书艺术风格的成因家族教育及自身艺术天分、人格品性的内因和时代书风、当时书法大家和楷书基础对其产生影响的外因。

关键词颜真卿;行书;艺术风格;成因一、内在原因一家族教育及自身艺术天分在古代由于一些原因并不是每个阶层都可以接触到书法艺术教育,它只能为少数人所享有。

而颜真卿出生于世代研究训诂学、历史学的士大夫家庭,其中善书者众多,家族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优越的经济条件,使他拥有充裕的精力、时间去探索书法艺术。

在良好的教育下,颜真卿以审慎的治学态度,在漫长的岁月中对行书进行着探求,他重观察,实事求是,虚心好学,注重切磋,这一点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里有所体现。

国外有句名言这样讲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分在其中的重要性。

同理,在书法创作上,拥有突出的艺术天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颜真卿在结体、笔法、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别出机杼地将篆籒之法移入行书创作中,自成一派,流传千古。

由于本文意在探讨颜鲁公行书艺术风格成因,所以关于技法方面在此不做过多叙述。

二高尚的人格品性以书观人、以人论书都是从古至今在欣赏评析书法时重要的方法,在书法艺术中人品与书品的关系表现的极为密切。

对此古人的论述也数不胜数,譬如《颐园论画》中书画清高,首重人品,扬雄《法言》书,心画也等等。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者的品性修养、精神魅力都会毕露无遗地体现在作品当中,颜真卿作为一代忠臣名儒,把自己身上那种忠厚正直、披肝沥胆的人格特征融入了作品当中,真正使行书的艺术形态与人格形态实现了高度统一。

他的行书《祭侄文稿》、《争座位贴》、《刘中使帖》等就是他字如其人的最好注脚。

以《祭侄文稿》为例,此作为悼念其亡侄所书,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是其出自极度悲愤的心情而迅笔急书。

点画沉实有力,笔力雄强,字里行间抒发了对亡侄的悲痛之情,也表达了对叛贼的愤恨之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真实地倾注在作品中。

书法史脉络中的颜真卿

书法史脉络中的颜真卿

书法史脉络中的颜真卿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字德隆,号曼殊,陕西长安(今西安)人。

其书法风格独具一格,被誉为“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而其代表作《祭侄文稿》更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追溯至其祖父颜之推,其父颜师古亦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和学者。

颜真卿从小练习毛笔书写,十分用功,书成癖,其书法技艺日臻成熟。

后受到太学博士贾仲明和三省文章学士盛见深的推崇,得以到太学学习。

期间,颜真卿热衷于文学和政治,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屡落不中。

不过,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决不放弃,继续坚持文学和书法的创作与研究。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非常奇特、独特,展现了他过人的技巧和艺术天赋。

其书法的基本特点是“虚骨结体”,即在笔画粗细、轻重适当的情况下,笔画间产生了骨肉相连的结构关系,给人以非常独特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书写风格被后人称为“颜体”,成为整个书法史上一个独立而重要的流派。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其一生,先后担任过太子洗马、侍御史、著作郎、吏部侍郎、中书令、鸿胪卿等职务,同时秉持着“治国必先治家”的理念,培养了四位文学才子(即“颜家四哥”),又在儒家思想、典籍整理等领域耕耘不辍,产生过多种学术论文和著作,对唐代文化和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唐代书法史上,颜真卿的地位无与伦比,其书法艺术无论在技巧还是在艺术造诣上都堪称一绝。

他的创作成就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中,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影响和精神启示,至今一直在中国书法界和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试论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变化与统一

试论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变化与统一

试论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变化与统一作者:单华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5期摘要:颜真卿是盛中唐时期伟大的书法家,颜体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分早、中、晚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风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统一于颜真卿光明磊落的人格精神。

关键词:颜体;书法风格;变化与统一;人格精神作者简介:单华锋,男(1976-),陕西户县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5-0086-02颜体,即盛唐时期伟大的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

颜真卿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风格气势恢宏、博大精深,反映出唐代的勃勃气象和唐人激越的胸襟,开创了盛唐写意的新书风。

纵观颜真卿一生的书法作品,其书法风格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大体上可分为早、中、晚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变化寓于统一的一个整体。

本文从颜体书法不同时期的书风表现及其成因入手,探讨其书风的变化与统一,继而探析其变化与统一的关系。

一、颜体书风的变化从颜真卿一生的书法作品来看,其书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1、初期的书法风格及其成因50岁以前是颜体书法的创作初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等作品。

《多宝塔碑》(见图1)用笔起落顿挫分明,横画稍细而呈弧势,竖画较粗而取直,多见方笔,捺脚钩角瘦长尖利,给人以刀削爽利之感。

结体注重疏密参差,多取相背之势,字形整饬方正,布局朴茂,笔势雄浑、体势宽博的特点已初步显现。

《东方朔画像赞》较《多宝塔碑》的风格略有不同,更加凝重和雄伟,开始具备擘窠大书的规模,后人谓之“清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东方朔画像赞》(见图2)虽然笔画更加粗壮浑厚,但其结体同《多宝塔碑》一样方正整饬,整体风格在清雄中主要透露出一种清秀之气,这和《多宝塔埤》是一致的,总体来说,初期的颜体形成了清雄、秀媚的风格。

颜体书法艺术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

颜体书法艺术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

颜体书法艺术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
颜体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书法风格是在宋代。

颜体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笔画和气韵生动的特点,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体书法艺术的形成与颜真卿密不可分。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笔画遒劲有力而著称。

他的书法风格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模仿,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经典风格。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苏轼等人在颜真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颜体书法艺术,使其成为了一种独立的书法风格。

颜体书法艺术的特点是笔画遒劲有力、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它的笔画有力度,但不失柔美,气韵生动,富有生命力,形神兼备,既有形式美,又有意境美。

这种书法风格在后世的书法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书法家文征明、唐寅等人在颜体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书法艺术,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书法家王铎、石涛等人则在颜体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颜体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经典风格,它以其独特的笔画和气韵生动的特点,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珍贵遗产,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颜真卿楷书风格流变述评

颜真卿楷书风格流变述评

颜真卿楷书风格流变述评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风格流变较为明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阶段:颜真卿早期的楷书风格,受到了魏碑和隶书的影响,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气势雄浑,具有一定的古朴气息。

2. 中期阶段:颜真卿中期的楷书风格,开始表现出一定的飘逸和流畅感,笔画逐渐柔和,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厚重感和力度,此时的作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3. 晚期阶段:颜真卿晚期的楷书风格,更加注重笔画的流畅和变化,笔画逐渐轻盈、细腻,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力度和韵味,此时的作品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颜真卿的楷书风格流变,表现出了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书法艺术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也反映了他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瑰宝。

论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

论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

论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论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文/张同建 [摘要] 本文简略介绍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变化的历程,采取经典提取式、分割放大式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晚期。

通过大量颜真卿经典作品以及历代书论家对颜真卿的评价作为论据,分别颜真卿早、中、晚期书法艺术风格特征、人生阅历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以及这三个阶段的递变过程。

[关键词] 书法艺术风格历程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祖籍琅邪临沂人。

历任太子太师、监察御史、吏部尚书、刺史等职,葬于南郊三兆。

在唐代,灿烂多姿的文化艺术几乎发展至顶峰,能记录于历史的大家层出不穷,风格各异、技艺高超,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不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涌现出大量的经典。

吴郡孙过庭《书谱》(687)中云:古之善书者,有钟张之绝,有二王之妙,其余不足以观之。

可以看出在唐代书法艺术理论完整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能够综合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归纳,已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和很强技法能力、归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孙过庭与颜真卿不是同时期的人,彼此之间相差近百年,固然孙过庭没见过颜真卿的书法。

有理论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历史上唯一可以与书圣王羲之媲比的是颜真卿。

这话题争论不休,当然我也不加以断言。

颜真卿留存的书法很多了,而且大量的都属于经典,下面简略归纳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变化历程。

从颜真卿的年龄大致分为三个大节。

一节是45 岁以前,称为早期;二节是 45 岁至 60 岁,称为中期,也称为成熟期;三节是60 岁至寿终,这时期人书俱老,称为晚期,也称为巅峰期。

一、森严出困,细腻婉柔在颜真卿的志学之年时候,书法艺术已经非常繁荣的地步,皇室已大量收集张芝、二王等前辈书家的真迹,找工匠做拓本分赐诸王,为推动书法艺术发展做了很大贡献。

颜真卿出生至 45 岁时间段,即早期,颜真卿与徐浩、李阳冰、岑参、韩择木,贺知章大文豪为友。

按年代整理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并描述其书风的演变过程

按年代整理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并描述其书风的演变过程

按年代整理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并描述其书风
的演变过程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颜体”。

他的楷书作品不仅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对世界书法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按照年代整理颜真丘的楷书作品,并描述其书风的演变过程。

颜真丘的楷书作品被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唐末和五代前期,他的恢弘格局、线条粗犷,书法略显稚拙,但始终保持着书法气韵独特的特点。

其代表作有《祭侄文稿》、《洛神赋卷》等。

第二个时期是五代后期至北宋初期,具有早熟、稳健、方正、厚重的书法特征,线条粗细相间,笔画遒劲有力,书写着通过修习才获取而来的自然感觉和重彩古朴的气息。

其代表作有《襄阳县令王给事勘错章》、《金刚经》等书法作品。

第三个时期是北宋早期至中期,其书法造诣更上一层楼,线条中透出凝重的意味,但笔画相对柔和,感觉更为自然流畅。

其代表作有《颜勤礼碑》、《神堂碑》等。

冷峻、刚健、豪迈是颜真丘书法的三个特点,这种书法风格虽然承袭了王羲之的书法技巧,但同时也具备了明显的个性和特色。

其书法秉承“心存仁善,笔下有情”的精神,直接表达出他对于天地万物的热爱和崇敬,充分展示出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大家的深邃人格。

总的来说,颜真丘的楷书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书法风格不仅融合了先贤之技,同时还创新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在今天,颜真丘的书法作品依然被视为书法艺术的典范,对后人造就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颜真丘的书法获得了当代人的广泛认可,实在令人敬仰。

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形成过程

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形成过程

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形成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学书初期,大概是其40岁之前的阶段。

其代表作有《王琳墓志》、《罗婉顺墓志》,其中《王琳墓志》为其34岁所书,《罗婉顺墓志》为其38岁作品,虽然相隔四年,但两碑风格极为相似,其书法风格以学习继承为主,没有什么个人特点。

其笔法清秀,结字俊朗,略显青涩,完全走的是魏晋初唐书法风格的路线,可见这个时期颜真卿还没有立志变革。

颜真卿25岁入仕,期间除母逝丁忧三年外,均处在仕途上升期,期间官职不高却小有政绩。

此时的颜真卿励精图治,意气风发,其书风也似如此。

第二个阶段是早期书风成熟阶段,大概是其63岁之前,其代表作有《郭虚己墓志》、《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这时候颜体书风有了第一次重大变革,颜真卿将当时写经体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刚健、秀俊的书法风格,此时颜真卿书艺大增,笔法精致细腻,结字工稳精确,特别是《多宝塔碑》全篇2027个字气韵贯通,一气呵成,竟无一笔弱败,可见其书法功力深厚。

后世将《多宝塔碑》列为唐楷精品,作为学习颜体楷书的入门范本。

天宝八年颜真卿41岁时经历了职场上的第一次挫折,因被杨国忠厌恶,从殿中侍御史任上外调为东都采访判官,此次变故使颜真卿突然冷静了下来,一改以往率直性格,变得沉稳持重,观其以后的书法作品,竟不存一丝浮躁气息。

可见其性格和书法共同成熟了起来。

此后颜真卿人生历经多次起伏,期间书法风格也是去秀寻拙,逐渐摆脱世俗建立自我。

第三个阶段是在颜真卿63岁时,创作了一部惊世骇俗的书法作品,那就是《麻姑仙坛记》,这部作品的问世标志着颜真卿完成了书法风格的彻底改变,丝毫不恋世俗习风,进入完全的自我塑造。

从此狭义定义的颜体楷书诞生了。

《麻姑仙坛记》端正稳健,苍劲古拙,全无秀媚之貌。

颜真卿书《麻姑仙坛记》时正经历人生的各种波折。

从得罪杨国忠,迁任平原太守,到安史之乱痛失至亲,坚持讨叛,救国于危难,立下奇功,被朝廷重用,到再被权臣所陷被贬抚州,人生的大喜大悲,官场的冤怨沉浮,都令颜真卿厌倦,其在抚州期间数次问道,似乎向往道士摆脱世俗、隐居自在的生活,然而身不由己,便将一身的刚正、坦然、超脱注入到书法当中,用书法寄怀。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楷书笔法发展历程
颜真卿楷书笔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他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擅长楷书,其书法风格崇尚古代秦汉碑刻的法度和气势。

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上强调形神兼备,以雄健刚劲的笔画和工整规范的结构著称。

颜真卿笔法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他的初期作品兼收并蓄,受到了古代碑铭和前人书法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他积极学习唐代前期的碑刻字体,并且加入自己的创新。

他笔下的字体丰满有力,笔画结构稳定,具有独特的气质,奠定了他日后发展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颜真卿逐渐摆脱了对前人风格的依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中期作品的特点是笔画粗犷有力,筆尖用力,通过多次反复练习,不断强调了笔画的韵律和力量感。

他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晚期,颜真卿的笔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他的作品在结构上更加严谨规整,筆力凌厉有力,气势逼人。

他追求纸上龙蛇舞动,线条流畅有力的效果,通过运用明暗、虚实和中锋等技巧,使字体具有立体感和动感。

颜真卿的晚期作品被誉为“颜勉问字”,成为颜氏家族书法的代表之一。

总体来说,颜真卿的楷书笔法经历了从初期的学习和借鉴,到中期的摆脱前人风格并形成独特风格,再到晚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他的笔法成就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并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家的革命:颜真卿的创新之旅

书法家的革命:颜真卿的创新之旅

书法家的革命:颜真卿的创新之旅颜真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颜体之祖”,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与演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的创新之旅中,颜真卿对传统的楷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使其更加独特、精妙,并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颜真卿出生于唐代贞观元年(627年),继承了家族中的书法传统,他的祖父颜真卿和父亲颜之推都是杰出的书法家。

颜真卿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热爱书法的狂热。

他在传统的楷书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理念,开创了“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独特,纵横有力、线条流畅,在整体布局上讲究开阖有序、节奏鲜明。

他的字体形体饱满、线条沉稳,犹如千军万马,气势磅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颜真卿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字体上,还表现在他对书法工具的运用上。

他善于使用大笔、硬毛笔,使字形更加饱满圆润,线条更加有力度。

而且他还在书法中运用了多种变化的笔画技法,如勾、点、撇、捺等,使字体更加生动有趣。

在他的书法创新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他对“气韵”的追求。

他将诗意、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将情感、节奏等因素融入到字体之中,使得他的字体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生命力。

他的字作磅礴雄奇,气势恢宏,字体间流动的韵律感,使人不仅看到了汉字的形态美,更触动了内心的情感共鸣。

颜真卿的创新之旅不仅仅停留在书法风格的变化上,他对传统的字章、碑刻等文字艺术形式也进行了创新。

他在碑刻上大胆运用了自己独特的字体,使之更加豪迈激昂。

他所刻的《颜氏家训石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以雄浑有力的笔触,将家训刻在巨石之上,使之具有了巨大的震撼力和艺术价值。

颜真卿的创新之旅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的表现了他对自由、豪放的艺术追求,使他的作品具有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他的创新激励了后世书法家对艺术的勇敢追求和革新精神。

同时,颜真卿的创新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他的影响下,书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画形式,而是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因素,追求更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颜真卿楷书早 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 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 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颜真卿存世楷书作品多,前后风格变化大,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中国书法简史)一、早期作品1、颜真卿《郭虚已墓志》,约41岁书。

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

有浅线界格,字体端庄工整,刻工十分精细。

《郭虚已墓志》碑额“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2、颜真卿《多宝塔碑》,44岁书。

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3、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46岁书。

碑刻刀法雄劲,精深浑朴,苏东坡称之为“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个人书风开始走向——雄浑朴厚!(需要全部图片,请添加微信:543333722)二、中期作品1、颜真卿《臧怀恪碑》,约55岁书。

写此碑时,颜真卿55岁左右,正是颜体书法臻于定型的时候,具有苍劲浑厚,丰伟刚健的独特风格。

2、颜真卿《郭氏家庙碑》,56岁书。

此碑风格深到,遒古雄劲,含蕴浑厚,疏朗流畅。

真如“银钩铁画,龙跳虎卧”(王文治语),深入右军笔意。

三、晚期作品1、颜真卿《麻姑仙坛记》,63岁书。

大字本,字径约5厘米现存《麻姑仙坛记》两种善本:其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书法端严整肃(见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二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见下?,藏于上海博物馆) 点画清晰,极少漫漶。

《麻姑仙坛小字本》【点击放大】《麻姑仙坛小字本》(日本三井文库藏宋拓本)(需要全部图片,请添加微信:543333722)2、颜真卿《李玄靖碑》,69岁书。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点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点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点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有一个继承前人艺术成果,从中推陈出新,在继承上的变通,在创作上的个性,并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突破了“二王”书体而形成新风格,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新境界,逐渐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过程。

其风格也不是孤立和偶然地突然产生,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方面,进入中唐以后,人们的审美倾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和游移,另一方面,在新的审美思潮的驱动下,颜真卿不自觉地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着紧随时代步伐的新的艺术式样。

颜真卿的书法,尤其是楷书,稳重端庄。

它仍然忠心耿耿。

它有一个没有抓挠的光荣的死亡生活。

汉字与书法的高度统一是学习历代书法的典范。

因此,《颜书》一经出版,学者众多,影响深远。

正如石涛所说,“笔墨要与时俱进”,这对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有很大的启示。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颜真卿书法大约有100种。

纵观颜真卿书法的发展历程,我们将颜真卿的书法分为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

50岁以前是早期阶段,保持东晋以来的文风雅致,并开始形成强大的个人形象;50-60岁为中期,是行书的成熟期;60岁以后,这是晚期阶段。

此时,“脸谱”最为成熟,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从颜真卿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鲁公的书法艺术,是不断随着年岁的增长,笔力的老劲,技艺的熟练,书写经验的积累,表现手法的丰富而逐渐炉火纯青,人书俱老。

同时也能体现书法内容,书写情绪和目的、对象的差异,产生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恰恰是书法本身的灵魂。

同时受当时佛道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其排除杂念,养性明心,持守不懈来对待书法,使其思想的思索、洗礼、在反复中开悟,形成其艺术特点。

颜真卿以自己的性情,拓展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时代的气息是他得以成长的土壤,也正是颜真卿内心多种体验的自然流露,把深厚、扎实的功底,用坦荡的胸怀以及人格气质倾注在笔墨间,从思想与气质上形成书法结体宽博、内疏外密的风格。

颜真卿的书法很精美。

他擅长线条和楷书,创作“燕体”楷书。

颜真卿一生书风的变化

颜真卿一生书风的变化

颜真卿一生书风的变化2019-11-11 14:42·宽红大亮颜真卿,是被公认为继王羲之后成就最大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更是众多书法初学者的首选,市面上的颜楷出版物最多的当属《多宝塔碑》和《勤礼碑》,所以许多朋友就会觉得这两个碑上的字才是最纯正的颜楷。

并且许多书法老师在推介临习范本时,也会将此二本作为“最佳学习资料”。

而颜真卿的楷书作品非常之多,不能单用这两碑就笼统概括,这是极大的误导。

所以下面就替大家梳理一下颜真卿楷书各个时期的面貌,帮助脱离“约定俗成”的套路,也暂时撇开别人的影响,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选择心中喜爱的作品。

一、崭露头角《王琳墓志铭》《王琳墓志铭》颜真卿书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是目前发现颜真卿最早的作品,那时颜鲁公只有34岁。

可以看出那时的字还稍显稚嫩,许多字的结构也不够稳定,字形也更接近前朝隋碑,还没有典型的盛唐气象。

二、初具规模《郭虚己墓志》《郭虚已墓志》,作于749年,颜真卿43岁。

此时书法工稳了许多,字形上比9年前有了很大改观,也快接近之后《多宝塔碑》的风格。

观察单字,多少都有点朝右上倾斜,横画收起笔带有装饰性的下顿,这是典型的颜楷结构,可见此时鲁公已经在思考形成自家路数了。

三、尚法书风《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此时颜真卿44岁。

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是唐代“尚法”书风的代表。

这里要注意一个事实,《多宝塔碑》的单字大概在2.5cm*2.5cm 左右,所以更偏向于小楷。

我们初学颜楷选它做范本,一般都是用来写比较大的字,至少都是5公分的中楷或者大楷,这无形中的放大也就造成了许多误解。

首先用笔就不同,因为毛笔的大小就已经有悬殊了;其次是结构也有巨大差别,试想小字怎能写出大气磅礴的感觉?而颜真卿最征服人的就是他的字具有那往外开拓的架势,小字是不可能承载得住的。

而且《多宝塔碑》字形严谨,初学者容易陷入过于“规范化”中而难以跳出,所以在临习的时候千万得小心这些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文/张同建[摘要] 本文简略介绍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变化的历程,采取经典提取式、分割放大式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晚期。

通过大量颜真卿经典作品以及历代书论家对颜真卿的评价作为论据,分别颜真卿早、中、晚期书法艺术风格特征、人生阅历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以及这三个阶段的递变过程。

[关键词] 书法艺术风格历程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祖籍琅邪临沂人。

历任太子太师、监察御史、吏部尚书、刺史等职,葬于南郊三兆。

在唐代,灿烂多姿的文化艺术几乎发展至顶峰,能记录于历史的大家层出不穷,风格各异、技艺高超,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不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涌现出大量的经典。

吴郡孙过庭《书谱》(687)中云:古之善书者,有钟张之绝,有二王之妙,其余不足以观之。

可以看出在唐代书法艺术理论完整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能够综合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归纳,已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和很强技法能力、归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孙过庭与颜真卿不是同时期的人,彼此之间相差近百年,固然孙过庭没见过颜真卿的书法。

有理论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历史上唯一可以与书圣王羲之媲比的是颜真卿。

这话题争论不休,当然我也不加以断言。

颜真卿留存的书法很多了,而且大量的都属于经典,下面简略归纳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变化历程。

从颜真卿的年龄大致分为三个大节。

一节是45岁以前,称为早期;二节是45岁至60岁,称为中期,也称为成熟期;三节是60岁至寿终,这时期人书俱老,称为晚期,也称为巅峰期。

一、森严出困,细腻婉柔在颜真卿的志学之年时候,书法艺术已经非常繁荣的地步,皇室已大量收集张芝、二王等前辈书家的真迹,找工匠做拓本分赐诸王,为推动书法艺术发展做了很大贡献。

颜真卿出生至45岁时间段,即早期,颜真卿与徐浩、李阳冰、岑参、韩择木,贺知章大文豪为友。

颜真卿26岁举进士第,登甲科。

颜真卿早期书法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不过对他我们总是以历史来要求,总是太“苛刻”,相对于他后来的书法表现为“不成熟”。

早期书法显示出了森严、精到、细腻,然而也有华媚之嫌。

45岁前的作品《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唐工部尚书郭虚己碑》、《郭揆碑》、《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等等,估计也是很多,也许有当时或历史的原因,今天可以看到的就相对较少了,也是对于研究颜真卿早期书法艺术的一项缺憾。

不过多宝塔特征性很强,可以代表他早期的艺术。

多宝塔为颜真卿44岁时书,字径核桃大小,极为世人所重,在当今书法教学中也是把多宝塔作为范本在临习。

多宝塔是岑勋撰,颜真卿书正文,徐浩隶额,现存于西安碑林,内容大致写的是西京千福寺沙门楚金夜读《法华经》,常见多宝佛塔,遂立志建塔之事。

颜真卿是唐代的正统儒家,也信佛教,书写此碑,自然恭谨诚恳。

此碑已初步形成了“雄浑”的风格倾向。

其起、行、止都有明显的交代、结体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匀称缜密,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

此书保留晋和初唐楷书的风韵,可见颜真卿注意从民间书艺中汲取营养,同时在笔法上与徐浩不乏有雷同之处,又有比张旭《郎官石柱记》气韵相出。

清王澍跋此碑说:鲁公书此碑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

对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艺术就简而言之。

二、雄浑庄重,顶天立地在颜真卿45岁至60岁之间书法进入了成熟期,从艺术年龄上作为中期,中期的书法艺术几乎占了颜真卿整个艺术生命的八九。

古语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来讲,那段年龄的颜真卿固然是对书法艺术理解,对生命价值、对人世间轮回的理解有了更高的认识。

有了这样的境界的才能奠定他艺术成绩。

颜真卿在中期个人精力极为旺盛,内涵丰富,神采与形质兼具,人格与学问共济。

这一成熟期的艺术价值是最值得研究和考证。

《东方朔画赞碑》(754年),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为颜真卿46岁时所书,大楷,字如小碗般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此碑碑阳有篆书书额,碑阴有隶书书额,清俊秀丽,不为当时很多篆隶高手之下。

书写此碑正值颜真卿壮年,意气风发,官至太守,其书法在社会上已有了一定名气。

此碑笔墨酣畅淋漓,点画刚峻、竖画康健、横画有律,均匀得体,中锋运笔,沉雄深稳。

这些都可以看到颜真卿在形质与神采上已经“隐约“突破二王风范而以壮美结实为其审美特质,开始伸出出颜体风格的嫩芽。

其一用笔从外形上显得笨拙,反复品味又觉得拙而出雅;其二字型趋于方圆,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俗而不俗,乖而不媚,所谓拙美风格之始也;其三与王字一路的风格相比,视乎缺少了那种温纯,但用笔粗而不莽,在开始打破左低右高的间架。

清王澍《虚舟题跋》评评论颜真卿:真不及草,草不及稿。

中期行草书代表《祭侄文稿》(758年),墨迹,是颜真卿50岁书,这一年了社会发生诸多变化,颜真卿本人的“工作”也发生变化,导致他的各项生活遭到了前无所有的挫伤,心境是为彼起此浮,官至刺史(相当于地市级一把手)。

《祭侄文稿》中讲述,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

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

颜真卿提笔欲书,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故用笔纵横挥洒,姿态横生,不经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

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

元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这样的评价为历代书家公认。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一是圆润为主,中锋行笔,处处藏锋。

笔法显得相当的老道,转折处,或化繁为简、杀笔狠重,自然流露。

二是章法上达到去俗登仙。

与王字的秀逸妩媚,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

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

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

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刚烈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泄。

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

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

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意趣。

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

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

至十八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

从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

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

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三是渴涩生动的墨法。

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

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焦浓墨、燥纸有关。

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

同年还有《祭伯父文稿》,信札的形式出现。

现以刻本行世,用笔或行或草,刚劲圆熟,在中锋运转,用笔纵笔,不计工拙和布局。

不过比起《祭侄稿》有很多雷同之处,但用笔及其神韵还有稍逊一筹。

对于颜真卿的行草书,在中期已达到书法艺术的极点。

其中《争座位帖》(764年) 与《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并称“三稿”,又称《争座位书稿》、《与郭仆射书》等。

该帖传世刻板很多,据朱关田《颜真卿年谱》介绍,至少有12种。

《争座位书稿》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苏、黄、米、蔡无不摹习之。

此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书。

直言指谪郭英于安福寺兴道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致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字里行间,洋溢着忠义之气,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总体来看真卿叙事抒情之作,虽系书稿,但由于笔法精熟,在抒情达意的同时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争座位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有行书“双璧”之称,历代十分珍视。

米芾《宝章待访录》云:字字意相联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世之颜行书第一书也。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以篆籀笔法书写行书的成功之作。

其用笔圆劲婉通,特别是提笔转换时深藏圭角,笔锋过处如屋漏痕,点画凝重而不板滞,豪放逸宕而不流滑,真力弥满,气势充沛。

而这也正是他推陈出新、创立个人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细看此稿的用笔,可以充分体味到作者主张的“屋漏痕”的笔意。

阮元对此帖线条意蕴及其运动态势所作的譬喻很恰当:“《争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

”作者在用笔中还善于以方破圆,时出顿折,间跃锋芒,在圆活遒畅的笔致中透露出刚俊坚毅的骨气。

清杨守敬《学书迩言》称:行草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别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

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

此帖信笔而书,点画所至,真趣盎然,意态连属,飞动诡异而出于意外;笔墨淋漓,既以神行,而真行草三法皆备;忠义之气充塞,而字间奇劲,虽雷霆斧钺,凛然不可犯。

就在56岁,颜真卿将楷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代表作《郭氏家庙碑》(764年),又名《郭敬之家庙碑》,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

此碑笔画一丝不苟,庄重雍容,用笔流畅爽朗,圆劲雄健,左右竖笔略向内弯,间架宽博中疏,丰腴恬适,气骨风流,且具清灵古拙韵趣,诚为其中晚期书法艺术典型作品。

清王澍跋此碑说:“今观此书,与《自书告身》略同,而朗畅处更出《自书告身》之上。

”三、去俗登仙,行走自如在颜真卿60岁左右的那段时期里,文化艺术更是繁荣之极,诸如怀素、杜甫等时代人物的出现,他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看透世间的来来往往,对于书法艺术以达到去俗登仙,行走自如的境界。

这时候颜真卿任抚州刺史,在公务之余,游山玩水,心境变得豁然开朗。

迄今所见颜真卿最大榜书“逍遥楼”,赫赫三个楷书大字是颜真卿62岁时所书,字近三尺,原大书写,一丝不苟,可见其气盛魄强。

书体端庄浑厚,茂密雄强,正不拘窘,庄不板滞,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颜书,也是“颜体”中风格独特的一幅匾书。

晚期代表作之一《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时年63岁,正值仕途失意之际,此作反映其有问道向禅的心境。

《麻姑仙坛记》楷书大字本,字径约5cm,为颜真卿变法初具规模时的代表作。

与早期的《多宝塔碑》相比,面目完全不同。

文字胜于重刻本,唯其书法各异,多作俗书或通用字,如“从、光、或、召、异、流诸字,全不见颜真卿平常手法,此作打破横细竖粗、四平八稳的规范,碑中不少字一反常态,横粗而竖细。

“麻”字“林”的捺笔几乎无波脚,显得含而不露,近乎篆法。

这时,“颜体”正趋于成熟,笔法、结构随机应变,有许多字的结构和用笔近乎丑怪,这是颜真卿有意追求朴拙之美,有助于丰富书法的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