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义词辑录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通假字梳理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通假字梳理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通假字梳理【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通假字梳理▲必修一●《劝学》(1)輮以为轮(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参考答案】(1) (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通“又”,再;通“曝”,晒)(3)(通“智”,智慧) (4)(通“性”,资质,禀赋)●《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参考答案】(1)(通“授”,传授)(2)(通“否”)●《赤壁赋》(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3)举酒属客(4)举匏樽以相属【参考答案】(1)(通“凭”,乘)(2)(通“缭”,环绕)(3)(通“嘱”,劝人饮酒)(4)(通“嘱”,劝人饮酒)●《始得西山宴游记》(1)自余为僇人(2)梦亦同趣【参考答案】(1)(通“戮”,引申为有罪)(2)(通“趋”,往,赴)▲必修二●《六国论》(1)暴霜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暴秦之欲无厌(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参考答案】(1)(通“曝”,曝露)(2)(通“倘”,倘若)(3)(通“餍”,满足)(4)(通“勿”,不要)●《阿房宫赋》▲必修三●《离骚(节选)》(1)扈江离与辟芷兮(2)来吾道夫先路【参考答案】(1) (通“僻”,幽僻)(2) (通“导”,向导)●《指南录后序》(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2)层见错出【参考答案】(1)(具,通“俱”。

作副词,全,都。

)(2)(见,通“现”。

)●《五人墓碑记》(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参考答案】(1) (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通“资”)(4)(通“搢”,插)(5)(通“何”,疑问代词)●《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参考答案】(1) (通“矣”,语气词,了)(2) (通“供”,供给)(3)(通“餍”,满足)(4)(通“缺”,侵损,削减)(5)(通“悦”,高兴) (6) (通“智”,明智)●《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参考答案】(1)(通“否”)(2)(通“捧”)(3)(通“廷”)(4)(通“按”,审察,察看)(5)(通“熟”,仔细)●《鸿门宴》(1)距关,毋内诸侯(2)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6)因击沛公于坐(7)拔剑切而啗之(8)秋豪不敢有所近【参考答案】(1) (同“拒”,据守;同“纳”,纳入)(2)(同“邀”,邀请)(3)(同“背”,违背)(4)(同“早”,早上)(5)(同“隙”,隔阂,嫌隙)(6)(同“座”,座位)(7)(同“啖”,吃)(8)(同“毫”,丝毫)▲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无失其时(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参考答案】(1) 通“毋”,不要(2) 通“毋”,不要(3) 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 同“途”,道路●《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参考答案】1、颁同斑 2、唱同倡 3、涂同途●《秋声赋》▲必修五●《陈情表》(1)夙遭闵凶(2) 五尺之僮(3)常在床蓐(4)四十有四(5)零丁孤苦【参考答案】(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 五尺之僮(通“童”,童仆)(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参考答案】通“尔”,你的●《渔父》(1) 渔父(2) 子非三闾大夫与:【参考答案】(1)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2)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

苏教版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通假字整理汇编

苏教版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通假字整理汇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通假字整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12.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13.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14.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酒杯。

)15.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同“搢”,插)16.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17.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见”同“现”)18.主辱,臣死有余僇(“僇”同“戮”,罪)19.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同“又”)20.独五人之皦皦(“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2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财)22.颜色不少变(“少”同“稍”,稍微)23.离骚(“离”同“罹”,遭遇)24.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给)25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26.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27.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28.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29.夫晋,何厌之有(“厌”同“餍”,满足)30.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31.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3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质”同“锧”,承斧的砧板)3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34.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35.召有司案图(“案”同“按”)3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37.设九宾于廷(“宾”同“傧”)3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3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40.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4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42.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内”同“纳”,纳入)43.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44.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毫毛,此处作丝毫)4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4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上或尽早)4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隙)48.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4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同“骖”)50.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51.沛公不胜桮杓(“桮杓”通“杯杓”,酒杯和勺子)5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辨别)5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同“滋”,更加)54.无乃尔是过与?是谁知过与?(“与”同“欤”)5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5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路途;“莩”同“殍”)57.王无罪岁(“无”同“毋”,不要)58.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唱”同“倡”)59.青雀黄龙之轴(“轴”同“舳”,船尾架舵的地方,这里代指船)60.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61.夙遭闵凶(“闵”通“悯”,忧伤)6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63.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64.四十有四(“有”通“又”)65.而母立于兹(“而”通“尔”)66.其次诎体受辱(“诎”同“屈”,弯曲)67.其次关木索(“关”同“贯”,套上)68.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69.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70.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7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丈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压。

(同“庵”,满足)2、胃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3、万几宸翰之宝。

(同“机”)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⑵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⑶仅地事秦。

(侍奉)⑷楚人二炬,可怜售士。

(焚烧/化成焦土)⑸了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取下策)⑹亲玄何花?(出现云/出现龙)⑺朝*夜弓% (唱歌/弹琴)2、名词作状语。

⑴目割月削。

(一天天/一月月)⑵蠢山北构而酉折。

(向北/向西)⑶辞楼下殿,拿来于秦。

(乘辇车)⑷期歌衣弦。

(早晨/夜晚)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定。

(保全)⑵惜其用盒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⑶始涅祸焉。

(招致)4、动词做名词⑴燕赵之I乂琳,韩魏之等曾。

(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姓之。

(使……退却)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三、古今异义。

⑴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⑵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亟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画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版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圃。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同阁焦土。

古:可惜。

今:怜悯。

四、虚词归纳1、⑴盘盘慝,困困煮。

(相当于“然”)(2)风雨兴卷。

(“于之”)⑶始速祸音。

(语气词)2、圃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表修饰)⑵与嬴西不助五国也』(表转折)⑶二败西三胜。

(表并列)⑷下而众六国破亡之故事。

(表承接)⑸骊上北构印西折。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分类录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分类录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分类录1. 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是反映同一概念而先后产生的字。

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所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今字的产生是为了减轻古字多义的负担。

古字先出,今字是为承担古字某一部分意义而后造的字。

它是在古字原有的形体基础上,增加义符或更换义符、声符而后创造的区别字。

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文段阅读】冬①,楚子②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③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④救患,取威定霸⑤,于是乎在矣⑥。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⑦,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⑧矣。

于是乎⑨于被庐,作⑩三军,谋元帅。

《左传? 僖公二十七年》【注释】①冬:鲁僖公二十七年冬。

②楚子:楚成王。

③如:去,到。

④施:施舍的恩惠,活用作名词。

⑤取威定霸:取得威望,成就霸业。

⑥于是乎在矣:就在这里了。

于是乎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不译。

⑦新昏于卫:(楚成王)新近和卫国通婚。

昏:婚的古字。

⑧免:免于被攻打。

⑨ (sTu):检阅,阅兵。

⑩作:鼓舞,振作。

【译文】鲁僖公二十七年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围困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通婚,假如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于是就在被庐检阅军队,振作三军的士气,寻求可作统帅的元帅。

、古今字在注释时表述为:后来写作某,或某的古字。

【文段阅读】六月壬申①,师至于靡笄之下。

齐侯使②请战③,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④,不腆敝赋⑤,诘朝⑥请见。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doc

3、自砂而至。

(远处)(四) 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自。

(显出白色)(五) 使动用法。

1、驟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 4、穷山之鬲而止。

(顶点)2、爭回溪。

(走到尽头) 2、進孤舟之婪妇。

(使哭泣)三、古今异义。

古义:把 做今义:认为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

1、 木直中绳,棘以为轮。

(棘:同“煉”,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 2、 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 6、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 7、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 8、 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 9、 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 10、 自余为偻人。

僅:同“戮”,刑辱。

) 11、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目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T 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不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审飞。

(向南)5、目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 (二)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T 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T 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不。

(东进)5、卧而勞。

(做梦)6、故为之支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虾。

(交会)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2、萦嘗缭自。

(青山,白水)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鄰子。

(以……为师。

)4、倡鱼虾而枣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以 ... 为异。

)5、是故,弟子否妙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6、兀贵无贱,兀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不需要7、今之A A-8、令学而大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实词归纳总结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实词归纳总结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实词归纳总结【必修一、二文言句式复习】一、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斯用兵之效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岁,元和四年也二、省略句:举(之)以予人。

/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輮(之)以(之)为轮/居(于)是州/始指(之)异之/三、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或介词短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赵尝于秦五战/其势弱于秦——其势于秦弱/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架梁之椽,于机上之工女多/齐人勿附于秦——齐人勿于秦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水为之而于水寒/而耻学于师——而耻于师学/师不必贤于弟子——师不必于弟子贤/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四、定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偌(这么、那么)大天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凌万顷之茫然——凌茫然之万顷/客有吹洞箫者——有吹洞箫之客/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以为凡是州之有异态之山水者/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而未始知怪特之西山五、宾语前置:并力西向——并力向西/秦人不暇自哀——秦人不暇哀自/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何为其然也——为何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今在安哉/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六、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兮/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同“慧”),甚矣/七、被动句:函谷举——函谷被举/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洎牧以谗诛——洎牧以(因为)谗被诛(被诛杀)/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不拘于时——不于时拘/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孟德于周郎者困乎【必修一、二虚词复习】1、焉⑴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常见通假字汇总及古今异义词分类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常见通假字汇总及古今异义词分类

①不
②疑问语气词
①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色彩,颜色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史记·项羽本纪》)


刚刚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黑色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脏腑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审察,察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头发花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暴露,显露
忠义暴于朝廷。(《五人墓碑记》)


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躲避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初一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刚一开始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祖父
父亲的父亲
祖辈和父辈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会计
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人
会,聚会;计,商议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不必
用不着,不需要
不一定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中原
黄河中下游地区
①原野
②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土地区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示儿》)

苏教版高中语文通假字汇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通假字汇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必修一以为轮(“ ”同“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天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没有。

)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的意思。

)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

)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必修二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必修三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同“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同“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同“戮”,罪。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财。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

)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不”同“否”,不给。

)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查明。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宾”同“傧”,傧相。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瓦器。

)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野兽身上的细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一点。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分类辑录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分类辑录


诀别,离别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史记·荆轲刺秦王》)


捆绑犯人的大绳子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崤之战》)


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孔雀东南飞》)


分裂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并力,合力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史记·鸿门宴》)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
以往
从前
从这里开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感激
深深地感谢
感,感动;激,奋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具体
明确,不抽象,细致
具,具备;体,形体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智力
理解事物的能力
智,智谋;力,力量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初一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刚一开始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祖父
父亲的父亲
祖辈和父辈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会计
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人
会,聚会;计,商议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不必
用不着,不需要
不一定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或者
选择连词或副词
有的人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
亲戚
旁系亲属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大全文言文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其子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本文是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感谢您的阅读!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尝一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雍水暴益(同“溢”,涨水)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2、一词多义(例)使: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使臣奉璧(派)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买五人之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载:载舟覆舟(乘载,装载)载歌载舞(又)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盖: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因为)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法: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时:有要于时也(当时)时不与法俱至(时代)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以益所见(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岂取之易(天下)择善而从之(它)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董之以严刑(人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大全文言文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其子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抄”;抄写。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50个)和古今异义词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50个)和古今异义词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50个)和古今异义词1.案:通“按”,察看例如: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2.颁:通“斑”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3.板:通“版”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4.倍:通“背”,违背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辟:通“避”,躲避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6.弊:通“敝”,困乏,疲惫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王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7.辩:通“辨”,区别例如:此大小之辩也。

(《逍遥游》)8.裁:通“才”例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9.采:通“彩”,色彩例如: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登泰山记》)10.飡:通“餐”例如: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逍遥游》)11.唱:通“倡”,倡导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沈:通“沉”例如:暮霭沈沈楚天阔。

(《雨霖铃》)13.绌:通“黜”,贬黜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4.垂:通“陲”,边关例如: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15.歠:通“啜”,给水喝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勾践灭吴》)16.趣:通“促”,催促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17.卒:通“猝”,突然例如:卒然边境有急。

(《论积贮疏》)18.卒:通“猝”,仓促例如: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19.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浸叫焠,这里指用药浸泡。

例如: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刺秦王》)20.厝:通“措”,放置例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21.错:通“措”,措施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22.道:通“导”,引导例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货殖列传序》)23.得:通“德”,感激恩德例如: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知识分类积存

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知识分类积存

必修一文言知识检测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一、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二、輮以为轮3、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五、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六、或师焉,或不焉7、举酒属客八、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九、山川相缪,郁乎苍苍10、举匏尊以相属1一、自余为僇人1二、梦亦同趣二、古今异义一、輮以为轮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用心一也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五、古之学者必有师六、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7、小学而大遗八、今之世人九、是故门生没必要不如师,师没必要贤于门生10、吾从而师之1一、白露横江,水光接天1二、凌万顷之茫然1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4、攒蹙积存1五、然后知是山之特立1六、游于是乎始三、词类活用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二、其曲中规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用心一也五、不能十步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于八、小学而大遗九、位卑那么足羞10、吾从而师之1一、顺流而东也1二、下江陵13、西望夏口14、舞幽壑之潜蛟1五、正襟端坐1六、侣鱼虾而友麋鹿1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八、乌鹊南飞1九、不知东方之既白20、穷回溪2一、卧而梦2二、始指异之23、箕踞而遨24、外与天际2五、萦青缭白四、一词多义:一、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二、之1) 青,取之于蓝2) 不如须臾之所学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择师而教之7)巫医乐工百工之人8)句读之不知9)古之学者必有师10)人非生而知之者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4)郯子之徒15)作师说以贻之16)月出于东山之上17)凌万顷之茫然18)哀吾生之须臾1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20)苟非吾之所有21)而吾与子之所共食2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2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2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5)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6)始指异之27)然后知是山之特立2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于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善假于物也3)其皆出于此乎4)学于余(耻学于师) 5)于其身也6)师没必要贤于门生7)不拘于时8)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9)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0)渔樵于江渚之上11)托遗响于悲风12)于是饮酒乐甚1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4)寄蜉蝣于天地4、焉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五、而1) 吾尝成天而思矣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 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6)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7)人非生而知之者8)惑而不从师9)吾从而师之10)择师而教之1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12)小学而大遗13)那么群聚而笑之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15)倚歌而和之16)正襟端坐,而问客曰17)侣鱼虾而友麋鹿18)逝者如斯,而何尝往也19)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2)卧而梦2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4)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5)而不知其所穷26)诸君而成心,瞻予马首可也六、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师道也3)吾从而师之4)巫医乐工百工之人5)十年春,齐师伐我7、道1)吾师道也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道相似也八、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其皆出于此乎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相与枕藉乎舟中5)而又何羡乎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九、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4)圣人之因此为圣,其皆出于此乎5)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7)传其道解其惑者也8)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如1)纵一苇之所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是故门生没必要不如师4)如泣如诉1一、属1)举酒属客2)属予作文以记之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二、固1)固一世之雄也2)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假设也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3、然1)岈然洼然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14、始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始指异之3)游于是乎始1五、异1)始指异之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1六、特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17)为1)自余为僇人2)不与培塿为类3)故为之文以志必修二文言知识积存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一、暴霜露二、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暴秦之欲无厌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二、古今异义:一、其实百倍二、思厥先祖父3、后秦击赵者再4、可谓智力五、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六、然后得一夕安寝7、直走咸阳八、钩心斗角九、可怜焦土10、隔离天日1一、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三、词类活用:一、日割月削二、以地事秦3、义不赂秦4、不能独完五、李牧连却之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小那么获邑,大那么得城八、四海一九、骊山北构而西折10、廊腰缦回1一、蜂房水涡1二、未云何龙,不霁何虹13、歌台暖响1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1五、辇来于秦1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7、朝歌夜舞1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九、族秦者,秦也2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一词多义:一、兵1)非兵不利2)而秦兵又至矣3)斯用兵之效也二、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3、暴1)暴霜露2)暴秦之欲无厌4、事1)以地事秦2)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五、为1)以荆卿为计2)邯郸为郡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得1)较秦之所得2)此言得之3)诚不得已7、犹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2)良将犹在八、向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2)并力西向九、始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2)始速祸焉10、而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2)二败而三胜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而犹有能够不赂而胜之之势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 骊山北构而西折8)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9)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0)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11) 那么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一、之1)破灭之道也2)较秦之所得3)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4)然那么诸侯之地有限5)侵之愈急6)苟以天下之大7)此言得之8)而犹有能够不赂而胜之之势9)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10) 一人之心,万万人之心也11)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1二、与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与战胜而得者13、那么1)小那么获邑,大那么得城2)那么秦之所大欲14、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2)秦以攻取之外3)以有尺寸之地4)举以予人5)以地事秦6)洎牧以谗诛7)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8)苟以天下之大1五、其1)其实百倍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能守其土1) 杳不知其所之也2)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3)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1六、一1) 六王毕,四海一2)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17、尽1)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2) 奈何取之尽锱铢1八、于1) 辇来于秦2)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必修三文言知识积存说明重点词一、皇揽揆余初度兮二、不抚壮而弃秽3、纫秋兰以为佩4、恐年岁之不吾与五、来吾道乎先路六、日月忽其不淹兮7、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八、都督诸路军马九、间以诗记所遭10、得间奔真州1一、竟使遇哨1二、诋大酋当死13、但欲求死1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1五、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1六、去今之墓而葬焉17、那么噪而相逐11九、卒与尸合2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一、视五人之2二、忠义暴于朝廷2324、中丞匿于溷藩以避免22六、而五人一辈子于编伍之间27、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2九、焉用亡郑以陪邻30、朝济而夕设版焉3一、又欲肆其西封3二、假设不阙秦33、唯君图之34、因人之力而敝之33六、以乱易整37、吾其还也3八、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40、承天景命4一、克终者盖寡4二、盖在殷忧43、纵情以傲物44、董之以言行44六、曲在赵47、均之二策4八、王必无人4九、相如因持璧却立5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5553、决负约不偿城54、从径道亡5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55755九、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60、素善留侯张良6一、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6二、籍吏民6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646五、旦日飨士卒6六、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6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6八、那么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670、众闻那么非之7一、上为政者得那么罚之7二、攘人犬豕鸡豚者73、至杀不辜人也74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一、肇锡余以嘉名二、扈江离与辟芷兮3、缙绅、医生、士萃于左丞相府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五、层见错出六、主辱,臣死有余僇7、敛赀财以送其行八、独五人之皦皦九、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0、共其乏困1一、夫晋,何厌之有1二、失其所与,不知13、召有司案图1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五、拜书送于延1六、距关,毋内诸侯17、张良出,要项伯1八、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0、令将军与臣有郤2一、因击沛公于坐2二、泾流之大23、不辩牛马2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一、抗辞慷慨二、为巡船所物色3、以父母之尸体行殆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超级之谋难于猝发六、令五人者保其领袖,以老于户牖之下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八、其疾病而死九、颜色很多变10、傲物那么骨血为行路1一、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1二、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1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4、请指示王1五、明年复攻赵1六、于是相如前进缶17、(廉颇)宣言曰1八、鄙贱之人1九、约为婚姻20、因此遣将守关者2一、将军战河北2二、百川归河23、东面而视2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三、词类活用:一、予分当引决二、草行露宿3、道海安、如皋4、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五、尚能够口舌动也六、北亦未敢遽轻吾国7、悲予志焉八、人皆得以隶使之10、去今之墓而葬焉1一、其疾病而死1二、缇骑按剑而前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五、买五人之脰而函之1六、亦以明死生之大17、安能屈好汉之流1九、晋军函陵20、越国以鄙远2一、供其乏困2二、烛之武退秦师23、假设不阙秦24、既东封郑2五、越国以鄙远2六、必固其全然27、宁许以负秦曲2八、臣请物归原主2九、乃前曰30、舍相如广成传3一、间至赵矣3二、左右欲刃相如33、且庸人尚羞之3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五、大王必欲急臣3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7、怀其璧3八、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九、素善留侯张良40、项伯杀人,臣活之4一、吾得兄事之4二、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3、范增数量项王44、常以身翼蔽沛公4五、刑人如恐不胜4六、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7、秋水时至4八、顺流而东行4九、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50、众闻那么非之5一、以亏人自利也5二、从而誉之四、一词多义:一、度1)皇揽揆余初度兮2)置之度外3)何不改此度4)先自度其脚1)又重之以修能2)乃重修岳阳楼3)邹忌修八尺有余4)修守战之具5)今君乃亡赵走燕6)臣乃敢上璧3、与1)恐年岁之不吾与2)春与秋其代序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4)蹇叔之子与师4、抚1)不抚壮而弃秽2)以大中丞抚吴者3)抚其背4)右抚剑,左援带五、以1)惟庚寅吾以降2)肇锡余以嘉名3)乘骐骥以驰骋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以勇气闻于诸侯7)愿以十五城请易璧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六、之1)帝高阳之苗裔2)又重之以修能3)恐年岁之不吾与4)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6)那么今之高爵显位7)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9)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10)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1)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1)予自度不得脱2)付之度外八、使:1)使北营2)会使辙交驰3)奉使往来4)竟使遇哨5)使臣奉璧6)求人可使报秦者7)使来者读之8)不如因此厚待之,使归赵九、当: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郡之贤士医生请于当道3)然五人之当刑也10、盛:1)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好汉,莫能与之争2)呜呼,亦盛矣哉3)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一、而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2)其疾病而死3)缇骑按箭而前4)抶而仆之5)噪而相逐6)谈笑而死1二、发1)有贤士医生发五十金2)超级之谋难于猝发3)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4)安能屈好汉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5)大王欲得璧,令人发书至赵王6)野芳发而幽香13、见1)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4)五万兵难卒合1五、私: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1六、辞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停数日,辞去3)不辞劳苦17、鄙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八、微1)那么名微而众寡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九、负①宁许以负秦曲②秦贪,负其强③决负约不偿城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0、那么1)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砺3)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1)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2)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二、因①不如因此厚待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赔礼23、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顾野有麦场④念父母,顾妻子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4、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2五、因此①因此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超级也②因此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③因此兴怀,其致一也必修四文言知识积存特殊词义:一、何以伐为二、盖均无贫4、那么修文德以来之六、邻国之民不加少7、直不百步耳八、数罟不入洿池10、建国何茫然1一、扪参历井仰胁息1二、以手抚膺坐长叹1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4、控蛮荆而引瓯越1五、牛斗之墟1171八、胜友如云1202一、时维九月2二、一介书生232422六、序属三秋27、俨骖騑于上路22九、披绣闼,俯雕甍303一、遥襟甫畅,逸兴遄飞3二、睇眄于中天3334、识有盈虚之有数33六、窜梁鸿于海曲37、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云销雨霁4、所赖君子见机二、古今异义:一、明年秋二、因为长句3、铁骑突出刀枪鸣五、整顿衣裳起敛容六、暮去朝来颜色故7、老大嫁作商人妇九、凄凄不似向前声10、千里巴结1一、俨骖騑于上路1二、穷且益坚,不坠鸿鹄之志三、词类活用:一、既来之,那么安之二、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填然鼓之五、树之以桑六、五十者能够衣帛矣7、但是不王者八、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九、砯崖转石万壑雷10、侧身西望长咨嗟1一、闻舟中夜弹琵琶者1二、遂命酒1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4、商人重利轻别离1五、雄州雾列,俊采星驰1六、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17、宾主尽东南之美1八、襟三江而带五湖四、一词多义:一、而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固而近于费6)而在萧墙之内也7)弃甲曳兵而走8)或百步而后止9)但是不王者10)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1)涂有饿殍而不知发12)悚但是听之13)忽奔腾而砰湃14)物过盛而当杀1)是社稷之臣也2)是谁之过与3)吾恐季孙之忧4)而在萧墙之内也5)夫子欲之6)既来之,那么安之7)寡人之于国也9)填然鼓之10)申之以孝悌之义11)未之有也12)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3)树之以桑14)王道之始也15)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3、尚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2)尚贤使能3)赵王令人视廉颇尚能饭否五、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4)寡人之于国也5)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六、危1)危乎高哉2)危如累卵3)正襟端坐4)上屋骑危7、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2)胡天八月即飞雪3)且勇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4)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5)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6)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必修五文言知识积存重点词语说明一、茂林修竹二、况修短随化3、列坐其次4、因此游目骋怀五、夫人之相与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7、信可乐也八、向之所欣九、曾不知老之将至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二、而母立于兹3、北冥有鱼4、其翼假设垂天之云五、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六、小知不及大知7、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八、渔父见而问之九、子非三间医生与10、悟言一室之内1一、虽趣舍万殊1二、拙体受辱13、第二关木索14、第二剔毛发1五、被箠楚受辱1六、及以至是1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八、见狱吏那么头枪地1九、幽于圜墙当中20、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2二、那么仆偿前辱之责23、及罪至罔加24、思垂空文以自见二、古今异义:一、茕茕独立,形影相吊二、臣少多疾病3、九岁不行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五、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六、逮奉圣朝,洗澡清化7、臣欲奉诏奔驰八、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九、那么告知不准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一、臣之辛苦1二、凡再变13、往往而是14、瞻顾遗迹1五、室仅住持,可容一人居1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7、腹犹果然1八、世人匹之(世人皆醉)1九、神人无功20、颜色憔悴2一、形容枯弄2二、何故沉思高举23、或取诸怀抱24、俯仰一世2五、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2六、下流多谤议27、所自树立使然也2八、意气勤勤恳恳2九、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0、恨私心有所不尽3一、唯倜傥超级之人称焉3二、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三、词类活用:一、臣少多疾病二、刘病日笃3、夙遭闵凶4、猥以微贱五、臣具以表闻六、愿陛下矜愍愚诚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八、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九、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0、凡在故老1一、垣墙周庭1二、客逾庖而宴13、东犬西吠14、乳二世1五、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1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八、只是数仞而下1九、假设夫乘天地之正20、一觞一咏2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二、无丝竹管弦之盛23、死生亦大矣2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五、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2六、倡优所畜27、请略陈固陋,幸勿为过2八、衣赭衣2九、孙子膑脚30、且勇者没必要死节3一、韩非囚秦3二、故述旧事,思来者四、一词多义:一、除1)洒扫庭除2)除臣洗马3)为汉家除残去秽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二、志1)舅夺母志2)寻向所志3、婴1)夙婴疾病2)举婴,欲投之河4、见1)喜闻乐见2)慈父见背3)图穷匕首见4)见欺于王而负赵五、薄1)薄产累尽2)死林薄兮3)厚古而薄今4)日薄西山六、少1)一时多少好汉2)解鞍少驻初程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4)臣少多疾病7、矜1)不矜名节2)犹蒙矜育3)过度矜持八、应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其人弗能应也九、区区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3)感君区区怀4)那么区区与诸君10、卒1)保卒余年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卒成帝业4)五万兵难卒合1一、辩1)此小大之辩也2)而御六气之辩1二、息1)去以六月息者也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3、夺1)舅夺母志2)将欲夺之,必固予之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4)胁服夺其官(夺服)14、察1)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前太守臣速察臣孝廉5)水至清那么无鱼,人至察那么无徒6)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1五、顾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2)三顾臣于草庐当中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足反居上,首顾居下1六、过1)日过午已昏2)一日,大母过余曰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4)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闻大王成心督过之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7、比1)比去,以手阖门2)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3)其两膝相较者,各隐卷底衣褶中4)朋比为奸1八、胜1)战无不胜,战无不胜2)日出江花红胜火3)胜地不常,盛宴难再4)杀人如恐不胜5)遂亦增胜1九、归1)吾妻来归2)视死如归3)物归原主4)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20、制1)夫班擅长山,制那么破鄢2)履至尊而制六合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4)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2一、用1)而用流俗人之言2)用之所趋异也2二、就1)卒就死耳2)草创未就3)金就砺那么利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5)就能够破之,尚不可有也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23、通1)通邑多数2)通古今之变3)通其狂惑24、而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2)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4)某所而母立于兹5)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6)怒而飞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决起而飞9)而控于地罢了矣10)假设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11)而宋荣子犹然笑之1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13)渔父见而问之14)而能与世推移2五、之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2)先妣抚之甚厚3)儿之成,那么可待乎4)顷之,持一象笏至5)改日汝当用之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7)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8)鹏之徙于南冥也9)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0)而莫之夭阏者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2)之二虫又何知1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14)渔父见而问之15)安能以身之察察16)沧浪之水浊兮,能够濯吾足27、那么1)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2)时那么不至3)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4)今那么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八、以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3)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4)以五百岁为春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6)奚以知其然也7)及以至是8)仆以口语遇迎此祸9)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10)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2九、然1)奚以知其然也2)尽管,犹有未树也3)未数数然也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5)然此可为智者道6)阕然久不报30、其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名为鹏3)其负大舟也无力3一、且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2)彼且恶乎待哉3)且适南冥也4)且勇者没必要死节5)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6)且西伯,伯也3二、于1)彼其于世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3)圣人不凝滞于物4)屈原既放,游于江潭5)何故至于斯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7)幽于圜墙当中8)至激于义理者不然9)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10)无益,于俗不信33、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2)季布为朱家钳奴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4)然此可为智者道5)前人因此重施刑于医生者,殆为此也6)重为乡党所笑34、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3)然后是非乃定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3五、或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2)云霞明灭或可睹3)或长烟一空。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义词目录表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义词目录表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
义词目录表
【前言】本目录表旨在帮助高中语文研究者准确识别、记忆和使用汉字,以避免在阅读和写作中出现常见的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义词的混淆。

一、通假字
1.1 常见通假字
1.2 常见形近字
1.3 常见形音字
二、古今同形异义词
2.1 常见古今同形异义词
2.2 古今异音同形词
【结语】通过认真研究本目录表,相信大家能清楚地记住这些常见的汉字通假和古今同形异义词,并在实际运用中做到正确无误地使用,以更好地提高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注意:本目录表中“古今异音同形词”只列出了常见的词汇,不包含较生僻的词汇。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义词清单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义词清单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
义词清单
本清单旨在帮助高中语文研究者识别和避免常见的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义词,以减少语文写作中的错误和歧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通假字
- 件/健
- 主/注
- 住/注
- 拜/稗
- 捧/碰
- 碑/碣
- 柄/冰
古今同形异义词
- 投资:古时的“投”是“投向”,今时的“投”是“投入”,所以“投资”应该写作“投入资金”或者“投向资本市场”等更明确的表述。

- 封建:在古代,封建制度是由地主阶级通过封建关系来统治
无地无产阶级的一种制度;现代社会中,封建制度已经被废除,而“封建”这个词仍然被用来指代类似的落后、封闭的社会现象。

- 治理:古代中国的统治者用“治”来代表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治理”通常指代政府或者行政机构对社会、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 伦理:在古代,人们用“伦”来指代家族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地
位的等级;现代社会中,“伦理”则指代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价值
观念。

以上仅是部分常见的例子,高中语文学习者们需要通过大量的
阅读和写作练习,才能够熟悉和掌握这些和其他类似的语言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和古今同形异义词辑录
常见通假字
必修一
以为轮(“”同“煣”,用火烘木,
使其弯曲。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
“又”;“暴”同“曝”,晒干。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
智慧。

)
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
质,天赋。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
“授”,传授。

)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没
有。

)
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的
意思。

)
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乘。

)
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
绕。

)
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
杯。

)
必修二
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
足。

)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
“倘”,如果。

)
必修三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
同“搢”,插。

)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
“凌”,欺侮。

)
层见.错出(“见”同“现”,出现。

)
臣死有余僇.(“僇”同“戮”,罪。

)
独五人之皦皦
..
,何也(“皦皦”同“皎
皎”,明亮的样子。

)
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
财。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
“矣”,语气词。

)
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
高兴。

)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
智。

)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
“锧”,承斧的砧板。

)
可予不.(“不”同“否”,不给。

)
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查明。

)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详”同“佯”,假装。

)
设九宾.于廷(“宾”同“傧”,傧相。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
“穆”。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
“熟”,仔细。

)
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瓦
器。

)
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
守;“内”同“纳”,接纳。

)
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
请。

)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野
兽身上的细毛。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
“背”,违背。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
“早”,早一点。

)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
隙。

)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
位。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同
“骖”,“骖乘”是指坐在车右侍卫的人。

) 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

)
沛公不胜桮.杓.(“桮杓”同“杯勺”,杯子和勺子,代指饮酒。

)
泾.流之大(“泾”同“径”,直。

)
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

)
其不仁兹.甚(“兹”同“滋”,更加。

)
必修四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同
“勿”,不要。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
“斑”,头发花白。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
“敛”,收敛,积蓄。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
道路。

)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同
“非”,不,不是)
隰则有泮.(“泮”同“畔”,边界。

)
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
予。

)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
僻之处。

)
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
导。

)
必修五
夙遭闵.凶(“闵”同“悯”,忧伤。

)
却.告了相思回避(“却”同“恰”,
才,刚刚。

)
渔父.见而问之曰(“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