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细胞凋亡.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关基因
对于一个多细胞生物来说,要维持完整性和保持平衡性,凋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多细胞生物的诞生、生长、发育、存活以及死亡,无一不伴随着细胞凋亡过程。
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 Hayflick 界限。癌细胞或培养的细胞系是不正常细胞,其染色体数目或形态已经不同于原先的细胞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年龄有关。物种寿命与培养细胞寿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细胞衰老
二倍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本身决定的。决定细胞衰老的因素在细胞内部,而不是外部的环境;是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决定了细胞衰老。在机体内,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在个体发育的早期也会发生;衰老动物体内,细胞分裂速度显著减慢,其原因主要是G1期明显延长;衰老个体内的环境因素影响了细胞的增殖和衰老;
二、衰老细胞结构的变化
细胞核的变化:
体外培养的二倍体细胞,细胞核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细胞核的核膜内折(invagination)、染色质固缩化。
2. 内质网的变化:
衰老动物内质网成分弥散性地分散于核周胞质中,粗面内质网的总量似乎是减少了。
3.线粒体的变化:
通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随龄减少,而其体积则随龄增大;致密体的生成:脂褐质,老年色素等。
4.膜系统的变化:
衰老的细胞,其膜流动性降低、韧性减小。衰老细胞间间隙连接减少;细胞膜
内(P面)颗粒的分布也发生变化(减少)三、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氧化性损伤学说: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基团或分子(ROS---O2-, OH-, H2O2),引发的氧化性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衰老。
端粒与衰老:发现端粒长度确实与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细胞衰老的“有丝分裂钟”学说(Harley,1990)。
rDNA与衰老: 酵母染色体外rDNA 环的积累,导致细胞衰老。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复合物与衰老:复合物存在于异染色质区,其作用在于阻断所在位点DNA转录。.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SGS1基因和WRN基因与衰老:SGS1基因和WRN基因同源,编码解旋酶;酵母sgs1突变体寿命明显短于野生型(平均9.5代:24.5代); wrn 突变引发早老症.
2.发育程序与衰老:
线粒体DNA与衰老: Sen-DNA(80年代);mtDNA突变积累与细胞衰老有关
(一)细胞死亡的方式死亡是生命的普遍现象,但细胞死亡并非与机体死亡同步。正常的组织中,经常发生“正常”的细胞死亡,它是维持组织机能和形态所必需的。
细胞死亡的方式通常有3种:
①细胞坏死(necrosis)
②细胞凋亡(apoptosis)
③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影响因素: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坏死细胞的形态改变。
病理过程
酶性消化:参与此过程的酶,如来源于死亡细胞本身的溶酶体,则称为细胞自溶(autolysis);若来源于浸润坏死组织内白细胞溶酶体,则为异溶(heterolysis)蛋白变性
坏死细胞的形态改变
初期: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崩解,结构脂滴游离、空泡化,蛋白质颗粒增多,核发生固缩或断裂。
2)中期:随着胞质内蛋白变性、凝固或碎裂,以及嗜碱性核蛋白的降解,细胞质呈现强嗜酸性,导致细胞结构完全消失。
3)末期:细胞膜和细胞器破裂,DNA降解,细胞内容物流出,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细胞死亡现象也是生命新陈代谢的固有本质,例如胚胎发育、正常组织更新,以及在增殖淋巴细胞群体中选择适当的克隆,这种细胞生理性死亡是种系发育史中早就存在的,有利于动物发育中的许多生命功能。
2.细胞凋亡
1972年Keer根据细胞发生了与坏死完全不一样的死亡过程而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
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死亡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非每个细胞都能走到终点,相当一部分细胞,甚至绝大部分细胞都会在中途凋亡。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早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或呈折缝样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中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晚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凋亡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染色质聚集、分块、位于核膜上,胞质凝缩,最后核断裂,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②凋亡小体内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还有凝缩的染色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因始终有膜封闭,没有内溶物释放,故不会引起炎症③凋亡细胞中仍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但是在坏死细胞中ATP和蛋白质合成受阻或终止。
④核酸内切酶活化,导致染色质DNA在核小体连接部位断裂,形成约200bp整数倍的核酸片段,凝胶电泳图谱呈梯状。
⑤凋亡通常是生理性变化,而细胞坏死是病理性变化。
凋亡的意义由基因控制细胞有目的,有选择性的自我消亡过程,这种淘汰机制是保证生命进化的基础。生物适应环境的需要,使各种细胞的生存时限达到平衡。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区别点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起因生理或病理性病理性变化或剧烈损伤
范围单个散在细胞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
细胞膜保持完整,一直到形成凋亡小体破损
染色质凝聚在核膜下呈半月状呈絮状
细胞器无明显变化肿胀、内质网崩解
细胞体积固缩变小肿胀变大
凋亡小体有无
DNA呈梯状呈涂抹状
蛋白合成有无
调节过程受基因调控被动进行
炎症反应无有
3.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细胞程序性死亡是胚胎正常发育所必需的。PCD和细胞凋亡常被做为同义词使用,但两者实质上是有差异的。
PCD是一个功能性概念,描述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是个体发育中一个预定的,并受到严格控制的正常组成部分。凋亡是一个形态学概念,指与细胞坏死不同的受到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形式
PCD的最终结果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并非都是程序化的。
二、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一)Fas受体是凋亡的主要引发剂
1、Fas受体基因定位在10q23,全长25kb,有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表达产物是跨膜蛋白,重要分布在外周血中活化的T、B细胞。
2、Fas配体基因
定位在1q23,全长8kb,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表达类膜蛋白。3、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