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ONGGUO SHIYONG XIANGCUN YISHENG ZAZHI 2007,14(4)
关 键 词:贫血;小儿;缺铁性; 诊断;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672-7185(2007) 04-0048-02
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7~24个月为高发年龄组,且农村发病者高于城市,对健康有极其不良的影响,必须积极防治。我国早于1985年就制订了《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但实施20余年来,我国农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是目前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因此,有必要在农村继续推广实施《方案》。现结合临床实践谈谈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1 小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
原因
儿童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一方面是由于生长发育过快,营养需要量增加;另一方面则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的吸收;或是由于食物中的含铁量较低,使摄入铁量不足。另外,早产、双胎、低体重等也是贫血的高发因素。
在基层要进行贫血的监测:对每个婴儿可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在7~12个月龄及18~24个月龄时,各查1次血红蛋白,以便早期发现贫血、早期治疗。特别是对有贫血高发因素的患儿,一
定不能忽视监测。对所发现的贫血患儿应及时采取措施,定期监测,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县、乡级的医疗机构可在本地区进行小儿贫血情况的抽样调查,可按年龄分组(4个月~,7个月~,1岁~,2岁~,3岁~,4~7岁),最好每组不少于100人,以指导本地区的贫血防治工作。
2 临床表现
患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都有明确的缺铁病史:①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有严重贫血;②早产儿或双胎儿;③生长发育速度快(超过正常标准数值);④饮食中铁摄入量不足;⑤有慢性感染史。儿童患贫血后,可有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牙龈最为明显;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童会头晕、眼前发黑、耳鸣;肝、脾肿大;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常有呕吐、腹泻和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表现。有的病儿还可有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同龄儿等表现。严重的贫血患儿还会出现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等表现。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常会合并各种感染性疾病。
3 诊断
缺铁可分为3个阶段: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铁缺乏从轻到重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最初的铁缺乏表现为储
备铁的减少,如若缺铁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引起循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减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缺铁性贫血。贫血与缺铁严格来讲不是一回事,因为贫血除了由缺铁引起外,还可由其他原因引起,但就缺铁性贫血与缺铁而言,却可理解为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或理解为原因与疾病的关系。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一般都需要比较复杂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支持,需要明确区分这3个阶段,不符合基层医疗条件的实际。
在《方案》中提出了对各级医疗机构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不同要求:①村级、乡级医疗机构原则上仅要求测定血红蛋白。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如1~4个月儿童血红蛋白<90g/L,4~6个月儿童<100g/L,6个月~6岁儿童<110g/L,6岁~12岁儿童<120g/L,即为贫血。同时,要做红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染色观察红细胞形态。②县级医疗机构除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指标外,可用血清铁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作为缺铁性贫血的指标。缺铁性贫血者,血清铁<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4.5。此外,缺铁性贫血者的实验室检查还有: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0.32;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骨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解读
黄振荣1 王淑敏1 王柏勋2
(1.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内科,110141;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年第4期(第14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0%;血清铁蛋白<12μg/L。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再结合临床有缺铁的症状和体征,铁剂治疗有效等,即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当然,遇有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患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贫血程度的分类依靠血红蛋白含量:①轻度,血红蛋白90~110g/L;②中度,血红蛋白60~89g/L;③重度,血红蛋白30~59g/L;④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4 治疗
4.1 分级治疗 轻度贫血者一般可在村级治疗;中度贫血及轻度贫血在村一级治疗无好转者,转乡卫生院治疗;重度及极重度贫血者一般应在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治疗。4.2 治疗方法
4.2.1 一般治疗 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鼓励多吃肉类等吸收率较高的富铁食物或铁强化食物。要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4.2.2 铁剂治疗 血红蛋白≥90g/L者先调整饮食,1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无好转再服铁剂;血红蛋白<90g/L者可用铁剂治疗。治疗中最好监测血清铁蛋白,以避免铁过量。
4.2.2.1 口服铁剂 口服铁剂方便、安全,是治疗本病首选的方法。二价铁盐较易吸收,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含铁20%)、富马酸铁(含铁30%)、葡萄糖酸亚铁(含铁11%)等。小儿口服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1~2mg/(kg・次),2~3次/d。常用铁剂药物有:硫酸亚铁,300mg/片(含元素铁60mg);硫酸亚铁控释片(福乃得),525mg/片(含元素铁105mg);富马酸亚铁,200mg/片(含元素铁70mg);葡萄糖酸亚铁,300mg/
片(含元素铁34.5mg);琥珀酸亚铁(速力菲),100mg/片[儿童9~18mg/(kg・d)];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含元素铁150mg。硫酸亚铁对胃肠道黏膜刺激明显,应在两餐之间服用;硫酸亚铁控释片可减少铁剂对胃肠道刺激。维生素C可增加铁吸收,但亚铁盐本身是二价铁,易于吸收,可不必同时服用维生素C。茶、牛奶、咖啡、抗酸药物等不利于铁剂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
4.2.2.2 注射铁剂 因较易出现不良反应,故现已较少应用,但是有胃肠道疾病,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口服铁剂后加重原发病者,可选用注射铁剂。常用的注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均含元素铁50mg/mL,可作肌肉注射,前者还可作静脉注射);专供静脉注射用的还有含糖氧化铁、葡聚糖铁等。能用肌肉注射者尽量不用静脉注射。计算公式:补铁总剂量(mg)=[150-患者血红蛋白(g/L)]×体重(kg)×0.33。20~50mg/次,2~3次/周,直至总量注射完毕。注射铁剂可引起局部疼痛、荨麻疹、头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严重过敏性休克者需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4.2.3 其他治疗 维生素C 300mg/d与铁剂同服,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同时治疗原发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肠寄生虫等,以及手术治疗肠道畸形、控制慢性失血等。
5 疗效及预后
5.1 疗效观察 每隔4周复查一次血红蛋白。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增高≥10g/L,可继续治疗观察;血红蛋白增高≥20g/L,可确定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血红蛋白增高<10g/L,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
误或其他影响疗效的原因,建议转上级医院查明病因,明确诊断。血红蛋白≥110g/L后,应再继续治疗8周左右后停药,以补足铁的贮存量。
疗效判断为治愈者须完全符合下述4个指标:①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血红蛋白恢复正常;③前述诊断缺铁的指标均恢复正常,特别是储存铁指标,如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或血液锌原卟啉)等;④去除缺铁的原因。5.2 预后评估 缺铁的病因去除后,本病可治愈,病人可长期存活,但部分患者因不能去除原发病,或不能坚持服用铁剂而转为慢性贫血。
6 预防
顾名思义,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问题出在营养上,因此,要预防,首先从营养入手,要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与合理喂养的必要性,普及防治营养性贫血的知识。其次,要注意母亲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及合理膳食,防止铁和其他营养素缺乏。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小儿的饮食安排,包括:①对新生儿母乳喂养。②足月儿在第4个月后、低体重儿(包括早产儿)在第2个月后,应加维生素C及含铁较多的菜汤(绿色蔬菜)及果汁。③4个月内的小儿尽量不加半固体或固体食物,以免影响人乳中铁的吸收。④5~6个月后,可在粥内、米糊内加蛋黄、鱼泥、肝泥、肉末等含铁较多并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予,1~2次/d。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绿色蔬菜泥、菜末、水果泥等。⑤4个月后,根据小儿具体情况,酌情选用铁强化食品。⑥养成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尽量供给富有铁质、维生素C的食品及动物性食物。